贵州晴隆制定地方标准高起点发展茶产业

发布时间 : 2020-12-10
贵州哪些地方产茶 绿茶产业 茶文化产业

贵州哪些地方产茶。

日前,《晴隆县无公害茶叶基地建设技术规程》等通过专家评审组评审,标志该县发展茶叶产业有了地方标准。

贵州晴隆茶业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1980在晴隆发现的茶籽化石,是世界上到目前为止唯一发现的茶籽化石,说明贵州茶历史至少在100万年以上。晴隆历届县委、政府高度重视茶业生产,县茶业公司生产的贵隆系列“贵隆绿茶”、“贵隆银芽”、“贵隆毛峰”已取得国家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开发的产品先后获国际、国内奖项30余项。2008年初,为将晴隆的茶业做大做强,晴隆县出台了《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意见》要求,通过几年的努力把晴隆县打造成为全国高标准茶叶生产基地,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有适合县情的标准,按标准新建茶园,按标准对老茶园进行改造,按标准进行茶园的田间管理,达到起点高、无公害、打造绿色食品的要求,规避建园起点低、改造难、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为做好这项工作,县质监局主动请缨,历时4个多月的深入调查研究,经过几易其稿,于8月底经相关部门和专业人士组成评审组对该标准体系进行了评审,最终通过了《晴隆县无公害茶叶基地建设技术规程》、《晴隆县无公害茶园田间管理技术规程》、《晴隆县低老茶园技术改造技术规程》,至此,晴隆茶叶生产有了自已的标准,结束了无标生产的历史。

精选阅读

贵州石阡大屯村“脱贫攻坚”发展茶产业


为了带动贫困群众稳定脱贫,近年来贵州省石阡县龙塘镇大屯村大力发展茶产业,围绕“建设好党支部、发展好茶产业、连接好利益机制”的工作思路,将解决经济问题与基层组织建设结合在一起,走出了一条“脱贫攻坚”之路。

村级换届时,优先选任爱茶懂茶愿意发展茶产业的能人。班子成员大都成为“五员村干部”,即:发动种茶的宣传员、带动种茶的示范员、茶园管理的护林员、茶叶加工的技术员、茶叶销售的营销员。在现有5名村干部中,3人擅长茶叶种植、管护、加工,1人懂市场经营和企业管理,1人熟悉财务管理,村干部大都是茶产业发展的“土专家”,党员成了茶产业发展的“示范员”。

茶园

大屯村把茶产业定位为“子孙产业”,增强了茶产业在脱贫攻坚中的主导地位。如今,茶园建设管护和茶园面积已经初具规模。同时,坚守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积极与省茶科所、贵州大学、宋宝安院士团队合作,采取太阳能防虫、以草抑草、茶园机械管护、选育优质品种等方式推动茶产业绿色发展。目前,大屯村实有茶园2230亩,人均0.7亩。通过强化茶叶加工,茶青下树率明显提高,茶园效益逐步显现。206名贫困群众掌握了茶叶种植技术,38人能熟练操作茶叶管护机械;135人熟悉病虫害防治,67人学会了茶叶加工,茶叶产品的品种由1种增加到6种,成功通过QS认证。

今年,大屯村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可分配收益15.6万元,贫困户户均分红302元。今年有236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务工,平均领取务工报酬2100元。其中,最多的一人领取务工报酬12000元。经济日报记者王新伟吴秉泽

茶业企业标准制定程序


(一)计划阶段

企业标准制(修)定、实施和管理等工作应列入企业的年度计划。

(二)成立标准编写小组

该程序可视具体情况取舍。对于一些简单标准可不成立编写小组。对于一些复杂的标准应成立编写小组,并指定专人负责。

(三)开展调查研究,收集资料

充分调研和收集资料,尽量扩大信息占有量,可以使起草工作少走弯路,节省时间、人力、物力、财力,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周期。

调研的重点是:①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和国内有关标准;②国内生产和贸易现状;③有关产品的样本和技术数据;④最新科研成果及推广应用情况;⑤本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产品质量等实际状况;⑥与待制定标准有关的法律、法规等。

这一程序非常重要、必不可少,且工作量非常大,其直接关系到标准的“三性”(科学性、先进性、适应性)。

(四)分析、研究和验证

对上一程序的工作进行分析、研究和验证,初步拟定标准内容方案。包括标准的水平定位及标准的结构、内容和参数等。如果是产品标准,还应根据企业生产、销售等实际情况确定茶叶质量分等、分级,明确各质量等级茶叶的品质水平。

(五)制定茶叶实物标准样

在制定产品标准时,应根据上一程序确定的茶叶质量分等、分级要求,按茶叶实物样制定程序和方法制定好茶叶实物标准样。并将制定完成的实物标准样送茶叶质量检测部门进行实际检测,明确标准中各待定参数的实测值。

(六)编写标准征求意见稿及其编制说明

1.起草标准征求意见稿 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好后,标准制定程序进入标准的文字起草阶段。按照GB/T 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等标准的规定,起草标准征求意见稿。如产品标准按GB/T 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和GB/T1.3-1997《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单元:标准的起草与表述规则第三部分:产品标准编写规定》编写。

2.编写编制说明 标准本身是一个很简练的技术文件,是编制组大量工作的结果,在征求意见或审定时,专家只看结果往往不清楚前因后果。因此,编制说明主要要写清楚以下几项内容:①工作简况(主要是工作过程等)。②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如技术指标、参数、公式、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的论据(包括试验、统计数据);修订标准时,应增列新旧标准水平对比。③主要试验(或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技术经济论证,预期经济效果。④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程序,以及与国际、国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等。⑤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⑥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⑦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⑧其他应予以说明的事项。

(七)征求意见

标准草稿虽然是经过标准编制人员在收集大量资料、验证分析和反复推敲的基础上编写完成的,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集思广益对完善标准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标准草稿起草完成后,还应印发给企业内部的有关部门或外面的专家征求意见。产品标准还应征求经销单位意见。征求意见的时间一般为2个月。征求意见时发送的材料主要有:标准征求意见稿(标准草稿)、编制说明和征求意见表(表3-2-1)。

序号

标准章条编号

意见内容

(八)提出标准审定稿

标准审定稿应是被认为已成熟的、经审查后可定稿的标准稿。提出标准审定稿一般应经过下列程序。

第一,对征求来的意见进行归纳、整理,逐条由起草人提出处理意见,然后经标准起草小组集体讨论、确定(表3-2-2)。

表3-2-2意见汇总处理表

序号

标准章条编号

意见内容

提出单位

处理意见

备注

共××页第××页

标准名称:×××× 起草单位:×××× 承办人:××× 电话:×××× ××××年××月××日

说明:①发送“征求意见稿”的单位数,×个

②收到“征求意见稿”后,回函的单位数,×个

③收到“征求意见稿”后,回函并有建议或意见的单位数,×个

④没有回函的单位数,×个

(注:上述说明附在最后一页下面)

对意见的处理大致有下列5种情况:采纳,部分采纳,不采纳,对此应说明

理由或根据,待试验后确定和由标准审查会决定。

第二,根据处理意见修改标准征求意见稿和编制说明。

条文、图表有增删时,应注意条文、图表顺序号的更改;条文中有引用这些条文、图表的其顺序号也要相应修改。同时,对标准的编写说明也要作修改。第三,标准审定稿完成后,要确定标准用会审或函审形式审查。如确定会议形式审查时,还应提出参加审查会的单位和专家名单。

(九)审查

标准审查的形式通常有会议审查和函审2种。

一般下列情况的标准宜用会审:①对于标准内容较多、技术经济意义较大的标准,如茶叶产品标准等。②标准内容比较复杂,主要技术要求不易下结论,需要集中权威人士来商讨决定的标准。其余的可函审。

下面主要介绍会议审查。

标准审查会是对标准内容的全面审核与肯定。从标准的标题(名称)起直至最后一个附录都要严格审定。标准中的原则性、政策性问题和重大技术性问题,以及所有的分歧,都应在会上通过讨论、协商取得一致。如须表决,必须有出席会议代表的3/4同意才能通过。标准起草人不能参加表决。

1.会议审查要提供的文件 ①标准审定稿;(国标准编制说明及有关附件;③审定稿意见汇总处理表。

通常标准起草人应在会议审查前1个月将上述材料寄给参加会议的代表。会议审查时,标准起草单位和起草人应做好如下工作:①标准起草和编制说明汇报;②负责对专家提出问题的答疑;③认真做好标准审查中的会议记录和整理出会议纪要。

2.审查重点:①任务完成情况;②三性水平;③是否符合标准化工作导则;④与其他标准、法律、法规相协调一致的情况;⑤对标准水平进行评估(处于什么水平);⑥可操作性及效益情况;⑦对标准审定下结论(通过与否)。

3.审查原则 ①客观、公正;②实行专家负责制(组长、副组长);③与国内外标准协调一致问题(可适当考虑);④能很好地利用(适用性);⑤逐字逐句对标准文本进行审定。

4.会议纪要 标准审查会结束前,应通过会议纪要。纪要应附参加审查会的单位和人员名单。纪要应如实反映审查情况,应包括以下内容的审查结论:①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内容的论据。修订标准时应有新旧标准水平对比。②主要试验(或验证)的分析、综述,技术经济论证,预期经济效果。③与国内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④与有关现行法律、法规及强制性标准的关系。⑤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

(十)标准的发布、备案

标准审查会之后,标准起草小组应进行以下工作。

第一,依标准审查会的审查意见和决议,对标准内容进行细致修改,使标准内容符合审查会的要求;对标准全文重新审核,使之前后连贯、语句通顺、概念清楚、无文字错误;条文序号如有变动,应顺序改正;最后形成标准备案稿。

第二,完成备案材料。备案材料见表3-2-3。

表3-2-3标准备案材料表

序号

材料种类

1

标准申报单

2

标准正式文本

3

编制说明及有关附件

4

标准审定意见(会议纪要)

5

专家签名表

企业标准经企业技术负责人批准后编号、发布、实施。

企业的产品标准应在发布30日内向所属的行政主管部门和当地县级以上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十一)宣贯

标准宣贯内容:①介绍标准制定修订的原因、过程及意义;②介绍标准的主要特点;③解释标准的内容;④标准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措施;⑤介绍相关标准。

另外,标准发布之后,一般每隔5年左右将根据技术的发展和实际使用过程中反映的问题进行复审,对需要修订的及时进行修订。因此,标准起草人在标准发布实施之后还要注意收集汇总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意见,为下一步修订作准备。

贵州普安:发挥“世界茶源之地”优势发展茶产业


贵州普安是世界茶源之地,古茶树资源非常丰富,近日,普安县江西坡镇万亩茶海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扶贫活动,全国商会会长表示,普安要打好“世界茶源”这张名片,充分发挥优势推动茶产业的发展。

“想不到,真的想不到,世界茶源竟然在贵州普安。这是贵州发展茶产业最重要的比较优势!”5月13日,“全国商会会长普安行”扶贫考察活动在“中国古茶树之乡”普安县江西坡镇万亩茶海深处拉开帷幕,在了解到普安的古茶树资源后,来自全国的商会会长们纷纷发出感慨。

普安茶园

在2017脱贫攻坚春季攻势推进过程中,普安把茶产业作为扶贫支柱型产业重点打造,经省工商联牵线搭桥,来自北京贵州商会、上海贵州商会、广东贵州商会等全国各地商会会长、企业家代表一行30余人走进普安,考察资源优势,为普安脱贫攻坚同步小康出谋划策。

上世纪八十年代,普安与晴隆交界的云头大山,发现了目前世界唯一一颗、距今100多万年的四球古茶籽化石,证明早在百万年以前,茶就生息在普安的土地上。在普安的不少乡镇,也发现了大量野生的四球古茶树群落。特别是在普安青山的普白林场周边,更是成林成片,有20000多株,最大树龄达4800年。而这片四球古茶树群落,范围之大、数量之多、树龄之长,堪称世界唯一。发现的茶籽化石,现存的古茶群落,证明普安不仅是“中国古茶树之乡”,更是“世界茶源地”。

站在延绵不绝的茶海深处,来自全国的商会会长们对这里“高海拔、低纬度、寡日照、多云雾、生态美”的环境赞不绝口。而商会会长的“赞不绝口”是有强有力的科学论据支撑的。普安县光热资源丰富、水分条件适宜、光热水匹配良好、气候优势明显,有利于优质茶叶生产。同时,普安地热资源丰富,土壤中微量元素丰富有机质含量高,加之立体气候明显,所以该地产的“普安红”口感独特,被誉为“中国中大叶种红茶代表”。

在脱贫攻坚中,普安正在挖掘和利用古茶文化比较优势,实施茶旅一体化战略。而古茶树和古茶文化,正是普安发展茶旅一体化产业的灵魂。目前,普安已建成了世界茶源文化广场,建设了75公里的穿越悬崖溪流茶海森林的“最美”国际山地自行车赛道,民族风情浓郁的布依茶源小镇已经具备规模,普安世界茶源谷景区呼之欲出。

探访了生态茶山、参观了宏鑫茶业工厂、品尝了千年古茶“普安红”,在感受了解普安的资源优势之后,商会会长和企业家们对普安的产业优势、区位优势、生态优势等等非常看好,并结合各自产业对普安县域经济发展献计支招。特别是对普安发展茶产业兴趣浓厚,对茶产业的产业链条的打造提出了不少建设性意见。在现场,“黔茶商城”电子商务平台,与普安县茶业发展中心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就各自发挥和整合优势资源大力推动“普安红”市场拓展达成诸多共识。

茶馆业行业标准制定中 中国茶馆走向标准化产业化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茶馆专业委员会近日在“中国白茶之乡”福建省福鼎市成立。业内人士认为,这意味着中国茶馆将逐步走向标准化、产业化。

现状:蓬勃发展的茶馆产业

提起茶馆,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老舍笔下的话剧《茶馆》,现代京剧《沙家浜》中阿庆嫂所开的春来茶馆更是耳熟能详。伴随着中国几千年历史的茶文化,品茗、听书、看戏的茶馆文化早已和中国人的生活融合在了一起。

改革开放以后,曾经一度萎靡不振的中国茶馆业重新焕发了生机,不仅老茶馆、茶楼重放光彩,各种新型、新潮茶园和茶艺馆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全国各地,随着茶馆产业化的发展,进入新世纪的中国茶馆更是迎来了她的春天。

现在的中国茶馆业很年轻,她真正的发展不过二三十年;而中国的茶馆业历史却很悠久,早在唐朝的《封氏闻见记》已经有了茶馆的记载,北宋画家张择端所绘的《清明上河图》更是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宋代茶馆的真实情景。

今天,中国茶馆业已经成为一个朝气蓬勃、极具生命力的新产业。近年来,茶馆业发展迅速,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地,茶馆、茶坊已成为地方文化的一种标识,各种以茶为名的饮品店更是层出不穷。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茶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李永泉先生介绍,目前全国约有5万多家茶馆,以北京、上海、成都最多,仅上海就有3000家左右。品茗之风盛行的北京同时也是茶叶消费增长最快的城市之一,目前北京有6000多家茶叶店,茶馆、茶楼、茶坊也有3000余家。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5万多家大大小小的各色茶馆拥有从业人员近百万,年创造产值达300亿元,茶馆业已经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中国酒品牌网9ppw.com

趋势:高端化还是大众化?

“茶馆是以茶为媒介的休闲文化空间。” 北京大碗茶商贸公司、北京老舍茶馆总经理尹智君这样定位茶馆。

有15年从业经验的尹智君女士自1993年开始担任北京老舍茶馆经理以来,把茶馆年销售收入200万元增长到1500多万元,年增长速度保持在15%,是新成立的茶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之一。她认为,茶馆行业在文化传播方面的价值远远高于经济收入的价值。茶馆更多的作用在于文化推广,以茶为媒介传播的是广范围的中国文化,这个作用是其他行业所不能比的。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似乎茶馆的消费对于普通收入者来说相对高了一些,谈到茶馆业的发展是趋向于高端化还是大众化,尹智君有自己的看法。“对于基本以喝茶为经营主体的纯茶馆来说,它经营空间的利用受到很大局限。因为人们喝茶一般选择在下午或晚饭之后,不像一般的商业空间如商场几乎一天都有人流。对茶馆来说,它的单位面积产值相对比较弱。这就使得它必须要有特色,有合理的利润空间,和良好的经营理念。这也是茶馆定位定价一般比较高、趋向于高端化的一个客观原因。”

对于这一点,北京张一元茶叶公司宣传部部长刘家博这样认为,“从茶馆本身而言,它的定位要根据实际出发。比如成都的茶馆,可能更强调一个娱乐、休闲的功能。人们打牌、聊天(当地人把在茶馆闲侃称做‘摆龙门阵’),沏一壶茶。一壶茶可能才几块钱,茶馆提供这样一个环境,正是其大众化的体现;而另一方面,为了满足商务的需要,很多茶馆是一种商务平台,有必要营造一种高雅的环境,包括茶品、服务、装潢还有配套的设施等等,在消费上则趋于高端。不过将来总的趋势还应是大众化的,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茶馆正逐步走进社区,越来越方便到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中。”

展望:行业标准即将出台

茶馆业的标准化一直很受业内的关注,“茶馆的标准化是一定要做的。” 尹智君强调,“为了把行业从源头做好,对于茶这一农作物本身制定标准可能更为必要,尤其对于茶叶出口和中国茶馆走向海外都是至关重要的。” 张一元的刘家博也认为,茶馆作为茶文化的一个窗口,越是基础的东西越要有标准。“同时我希望茶馆业能有一个星级标准,包括从位置、服务、从业人员素质、技术等各方面都应有一个标准来评级,这并不是说像酒店那样区别于价格,而更应是一种承认,强调的是对茶与茶文化真正的理解。”

在中国商务部的网站上,可以看见有关单位起草的《茶馆业企业经营规范(征求意见稿)》行业标准正在网上征求意见。商务部市场体系建设司标准处李党会处长介绍,“规范”将根据大家的意见做出修订,将来会在行业中推动。 她表示,对于茶馆业这一新的服务业态,从标准的角度讲现在还是空白,标准的制订对行业本身是很好的事。“目前规范中的一些观点以及一些标准的订立还在和专家以及行业人士保持推敲当中,修订好的茶馆业标准在年底以前就可以出台。”她说。

贵州省湄潭县:2018年茶产业发展座谈会召开


湄潭县,贵州省遵义市下面的一个行政县。湄潭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这里气候常年温暖湿润,降水量充足。再加上该地多山脉,森林覆盖率高,因而种茶成为当地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这几年来,湄潭县政府一直在努力探索多种产业生产结构,力求尽快脱贫致富,带领百姓们走上致富的新道路。

座谈会现场

近日,湄潭县2018年茶产业发展座谈会召开,与会人员围绕如何巩固发展茶产业进行了讨论发言。会议要求,全县各级各部门、各茶企要通力合作,在茶叶品牌、质量与茶文化等方面强化措施,全面巩固壮大茶叶这一强农富民产业。

市政协副主席、县委书记魏在平在会上指出,小茶叶种出大产业,一直以来,湄潭县按照“优势在茶、特色在茶、出路在茶、希望在茶、成败在茶”的发展思路,不断在茶园面积、茶叶品牌、茶叶质量、茶文化等方面下功夫,全县茶叶这一脱贫产业得到全面提升,愈来愈多的人民群众依靠茶叶这棵摇钱树增收致富。同时,湄潭县的茶产业还有更大的提升空间,需要全县上下共同努力。

魏在平要求,全县各级各部门以及各茶企要正确认识茶产业发展对增加群众收入、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在当前工作中,要找准差距和不足,进一步强化基地加茶园、种植加管理、监督加质量的共识,实现规模化生态化发展;要进一步优化茶产业发展平台,促进茶业品牌化名牌化发展;要进一步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加强茶叶品牌、文化建设,实现企业集团化、高效化发展;要进一步建好完善茶青市场,巩固中国茶城市场,拓展省外及国际市场,促进融合化多元化发展;要进一步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强化镇(街道)、部门以及相关金融机构的沟通协作,振奋精神,抢抓机遇,以产业振兴助推乡村振兴。

县委副书记、县长李勰主持会议并从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金融系统支持发展以及拓宽茶产业链的招商引资工作提出相关要求。

会上,陈佐明、陈黔尧、聂珍玉、叶大祥等县领导就抓好茶产业发展工作提出意见建议,怡壶春、黔茶联盟、琦福苑、盛兴等茶企分别从茶叶出口加工、黔茶联盟建设、基地建设、品牌打造等方面进行讨论发言,县直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了表态发言。

安徽:推动茶产业转型 促进茶产业发展


安徽是茶叶生产主要加工地以及批发和经营集散地,在我国的十大名茶中,产自安徽的茶叶酒占了三成。安徽的优越自然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使安徽茶叶有品质高、口感好、香气足的特点。

近日,从安徽省茶产业工作现场会获悉,安徽省将重点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品种改造、投入品管控和扶持龙头企业,促进产业提质增效。计划到2020年,全省绿色食品茶园达60万亩,新建高标准无性系良种茶园42万亩,并在每个主产市至少打造1个茶产业特色小镇,促进茶旅融合发展。

省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安徽省将适度发展新茶园,加强中低产茶园改造,到2020年更新改造低产茶园30万亩,提高茶园单产水平和效益。创建一批绿色、生态、高效茶叶生产基地。大力推广茶园管理机械化,研发推广“轻型化、便捷化”采茶机、耕作机、修剪机等茶园机械。加强茶叶标准化生产和绿色生产,开展绿色防控生产示范,加强农业投入品管理,尤其是抓好国家级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的示范,并在省内扩大试点,加快建立茶叶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

加强主体培育,推进产业融合。力争到2020年,全省培育年产值3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5家,茶叶专业合作社示范社80家。引导茶产业与休闲、旅游、科普教育、养生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每个茶叶主产市至少打造1个茶产业特色小镇,创建1个至2个省级以上涉茶休闲农业示范县、10个示范点,打造2条茶旅精品线路。

贵州省纳雍县:茶产业发展迅速 精准扶贫成效显著


纳雍县是贵州省西北部的一个行政县,受地理交通条件以及历史因素的影响,纳雍县一直是我国重要的贫困县,其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近年来,在国家扶贫政策的扶持下,纳雍县开展茶叶种植,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纳雍县当地的茶叶种植

一是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全县茶叶种植面积从2008年的1.8万亩发展到今年的24.6万亩,主要分布在24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品种主要有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龙井43、金观音、安吉白茶等。

二是品牌建设不断加强。现已注册有“姑箐”“府茗香”“康苠”等30多个商标,创建了“贵茗翠剑”“府茗香翠龙”“彝岭苗山”等多个品牌,产品多次在国际、国内的茶博会、展览会、评比会上夺得大奖。在省斗茶赛和毕节市“奢香贡茶杯”斗茶赛上均获奖,特别是在毕节市“奢香贡茶杯”斗茶赛上连年领先。

三是产品知名度不断提高。纳雍县2007年被定为贵州省15个重点产茶县之一,2009年至2017年连续9年评为“全国重点产茶县”,2010年获“中国高山生态有机茶之乡”荣誉称号,2014年被评为“贵州十大古茶树之乡”,2015年被评为“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

四是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目前共注册63个茶叶企业(其中茶叶专业合作社33家、茶叶公司30家),有22家公司通过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QS认证,5家企业获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6家公司获得市级龙头企业认定,6家公司荣升为省级龙头企业,1家公司被评为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2家公司被评为省级扶贫龙头企业,1家公司获中华供销合作总社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称号。

五是加工能力不断增强。2008年,全县茶叶加工企业只有5家,年生产成品茶6吨左右,产值120万余元。2017年年底,具备加工能力的茶企增加到28家,年生产成品茶约95吨,产值675万余元。

以上就是关于纳雍县近几年来发展成果的介绍。纳雍县既离不开国家的政策扶持,同时也离不开当地人民勤劳的工作。这二者是统一联系在一起的,缺一不可。

民间资本激活贵州道真茶产业


家住三元村的盛志勇怎么也没有想到,在自己的土地上为别人打上了工,当起了“打工者”。以前起早贪黑的他如今只需要每天工作8个小时,一年下来,比起以前,收入还增加了不少。和盛志勇一样,在道真县大力发展茶叶的今天,尝到甜头的村民还有很多。他们把自己的荒山和不愿意耕种的土地租赁给茶叶种植大户,在缺乏资金投入和生产技术的他们,一边能拿到每年的土地租赁费,一边为这些茶叶种植大户打工,获得较为丰厚的劳动报酬,这对大多数农民来说是最想要的选择。同时,茶叶种植大户在承包了农民的土地后,再雇佣当地的农民,一方面利用农村劳动力充足,一方面利用农民的朴实勤劳,这为需要大量劳动力的茶叶种植大户们节约了不少成本。形成了农民和企业互惠互利的双赢发展模式。正在被改变的身份站在道真县大千镇三元村后的大山顶上俯视,一片片幼龄茶园如今仍不能掩饰脚下这片曾经贫瘠的土地。三元村海拔1000多米,长期以来,这就是一个靠天吃饭的地方,上世纪90年代末,这里的人们还过着刀耕火种的日子,人均收入还足200元。6年前,当南下打工的浪潮再一次席卷贵州大量农村青年劳动力的时候,三元村同样未能逃过此“劫”,半数以上的村民外出打工了,使得大量的土地变成了荒山。在贵州茶叶产业的激励下,道真县君茶实业有限公司三元村在投资200多万元承包了1000多亩的荒山和熟地,建起了茶园,打通了公路。从此,三元村的交通变化了,村子的环境变化了,村民们的身份也从一个农民开始向工人转变了。“打工者”一词一直是盛志勇对当地年轻人的称呼,如今,盛志勇自称也是“打工者”。清晨6点,当三元村整个村庄还在浓雾的笼罩下,盛志勇带着10多名工人(当地村民)背上喷雾器来到了茶园里,开始为君茶实业有限公司的1000多亩茶园喷洒无公害的杀虫剂。当太阳还没有爬上三元村后海拔1300多米的大山时,盛志勇就带着10多位农民“下班”了。他们每天在茶园里工作8小时,工资是25元/天。“从开始种茶叶的那一天起,为茶园松土、锄草、施肥等等每天、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活路要干。现在茶园还未成林,公司还在茶园里套种了花生、白菜、辣椒等经济作物,事情就更多了。”盛志勇告诉记者说。据君茶实业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陈军介绍,农忙的时候,最多的一天有100多人在他的茶园干活,平常时间也有20多个村民长期tieguanyin工作在他的茶园里。再过一年时间,等茶园成林开始大量采茶的时候,还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只要茶园存在一天,村民们就有做不完的事情,就能长期获得可观、稳定的收入。民间资本的力量茶园建设,如今在道真县可以说是轰轰烈烈。龙头企业的带动发展,种植大户的不断涌现,使得民间资本大量的投入到了茶产业发展中来。“在我们县发展茶叶的大户,大多数以前都不是从事茶叶生产的企业,在发展茶叶以前,他们有的是从事客运的、有的是承包工程的、还有的是国家公务人员等来自各行各业。”道真县茶产业发展办公室税开伦主任说。据税主任介绍,君茶实业有限公司陈军总经理以前就是跑长途客运的私营老板,去年,陈总转让了自己客车,加上多年的积蓄全部投入到了茶叶发展中来。在看准了这条欣欣向荣的绿色大道后,今年,陈总卖掉了自己的一栋房子,再一次加大了对茶园的投入。和陈军一样,从事客运工作赵军总经理,如今已放弃客运这一垄断行业,转向投资茶叶产业,在道真县玉溪镇箭杆山承包了800多亩土地建起了茶园,目前,茶园长势良好,接下来,赵军总经理还准备再投资几十万元建一座茶叶加工厂。作为道真县茶叶发展龙头老大的宏福茶业发展有限公司,公司总经理杨志福高瞻远瞩,5年前就在道真玉溪镇承包了400多亩良田,建起了高标准的有机茶园,同时,还对500多亩老茶园进行重建改造。今年,该公司又投入了300多万元建起了道真县首座标铁观音准化有机茶大型加工厂。该公司不断的壮大发展,带动了周围一大批农户开始种植茶叶,新建茶园上1000亩。道真县茶茶产业发展办公室税开伦算了一笔帐,从去年以来,道真茶叶的种植大户达到了13户,这些茶叶种植大户少的有200亩,多的有上1000亩,如过每亩新建茶园按1700元/亩的投入来计算,道真县在茶叶发展上,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已吸引上1000万元的民间资金。

建设高标准高质量的新茶园


建设高标准高质量的新茶园是实现茶叶生产现代化的重要条件之一。必须发扬我国精耕细作的传统,同时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化装备逐步武装茶叶生产。具体要求是:

①茶园规划就逐步实现区域化和专业化茶区范围内,要以治山改土为中心,大搞茶园基本建设,实行山、水、林、田、路综合改造。茶园应集中成片,园地成块,茶行成条,区格分明,高产稳产。茶园道路两旁要种好行道树,茶园周际要有防护林,同时绿化一切不宜种植茶树的荒山荒地。

②选用良种要用良种逐步更替生产上相形见拙的群体种,不断提高我国茶树良种化水平。要重视良种搭配,良种良法栽培。

③搞好茶园排灌设施要求旱时能灌,涝时能排,为建设高产稳产茶园提供优良的土壤水分条件。为了克服水源在时间和地理上的不一致性,力求把排灌设施因园制宜地做到蓄雨季之余,补旱季不中,调江河溪沟之水,为茶园所用。达到计划用水与经济用水。

④逐步提高机械管理水平结合我国的特点,把茶叶生产从开垦建园到田间管理、茶叶采摘以及物资运输等全过程,逐步实现机械操作,不断提高劳动生产力与降低劳动强度。要总结推广两改造、两适应的经验,就是改造自然条件和茶树形态结构以适应农业机械;改造农业机械以适应茶区生产条件和茶树生育需要。

⑤实行科学种植与科学管理要因地制宜地进行合理密植;要重施有机,增施化肥,发展氮、磷、钾复合肥和微量元素肥料,适时巧施肥水,满足茶树对养分的需要;要挖掘病虫发生规律,加强检疫和预测预报工作,采用综合防治技术,逐步使病虫害对茶村的损失率低于经济危害水平以下;要逐步实现茶园有长相指标化,测定用仪表,保证茶树自始至终沿着合理的生育进程发展,达到高产量、高质量、低成本、高效率的目的。

目前,世界产茶国的茶园亩产1976年已达140.5斤,以日本为最高1975年干茶亩产即达274.6斤。近年来,我所调查了浙江省部分高产场、队,从中得出,要使茶园大面积亩产超过300斤,其茶园主要指标应达到:亩丛数在1000-1600丛以上,基本苗在3000-7000株,覆盖度在75%以上,超过300斤的茶园应占总面积的60%以上,夏秋茶比重不小于55%;土壤深厚,质地较好,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丰富;亩施纯氮不少于30斤。

坚持绿色发展 撬起茶产业发展的杠杆


茶,作为我国传统著名饮品。茶叶的输出,可以说是中国走向国际的重要文化标志,是带动一个国家文明发展不可缺少的文化物质交流平台。茶产业更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大力推进茶产业的发展,撬起茶产业发展的杠杆势在必行。

连日来,熙熙攘攘,热络的中国首届国际茶叶博览会逐渐在杭州落下了帷幕。热络的背后,是雄厚的中国茶产业。作为茶的原产地,我国在茶叶生产上拥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地位,我国茶园面积和产量均位居世界第一位。同时,全世界有超过20亿人在饮茶,供需两旺,可谓形势喜人。但是,形势也逼人,中国茶叶在发展的道路上面临着诸多尴尬。

茶叶商号林立,但真正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不多。农业部一位官员对茶叶品牌也有“挫败感”,他曾到过纽约第五街区问茶,问有中国茶吗?回答说,没有。同事说,那不是中国龙井茶吗?回答说,那是欧洲的龙井。据统计,国家工商总局核准注册的茶叶类商标4万多个,在国际市场上,我们与国外知名品牌的差距还很大。英国一家立顿公司的产业产值,就超过林林总总几万家中国茶企的总和。从销售和品牌建设来看,90%以上的茶企年销售额不足500万元,全国百强茶企销售额仅占全国茶叶销售总额的12%。同时,茶叶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不够高,产业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当前,我国茶产业必须紧步快赶,牢牢把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撬起茶产业发展的杠杆,实现发展方式转型升级。

坚持绿色发展,做优茶品质。好品质源于环境、基于生产、成于技艺。要推进绿色生产,建设标准茶园,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和绿色防控,在最适宜的区域,靠最优良的环境,用最健康的土壤,生产最优质的茶叶。要推进绿色加工,提升机械化水平,发展精深加工,实现加工清洁化、连续化、自动化,把最优质的原料变成最优质的产品。

坚持市场导向,唱响茶品牌。品牌就是信誉,就是信任,就是市场号召力和竞争力。要实施品牌战略,立足资源禀赋、依托产业基础、顺应市场需求,建设一批茶叶生产优势区,培育一批茶叶领军企业,打造一批消费者喜爱、国际竞争力强的标志性茶叶品牌。

坚持传承创新,弘扬茶文化。要将茶产业发展与茶文化传承相融合,让栽茶、采茶、品茶等传统民间技艺、乡风民俗不断发扬光大,勾勒“醉”美茶园,讲述中国茶故事,让世界通过一片小小的茶叶,触摸中华文化脉搏,感知中国发展活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