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普安:发挥“世界茶源之地”优势发展茶产业

发布时间 : 2019-11-30
贵州黑茶 黑茶的优势 千源黑茶

【www.cy316.com - 贵州黑茶】

贵州普安是世界茶源之地,古茶树资源非常丰富,近日,普安县江西坡镇万亩茶海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扶贫活动,全国商会会长表示,普安要打好“世界茶源”这张名片,充分发挥优势推动茶产业的发展。

“想不到,真的想不到,世界茶源竟然在贵州普安。这是贵州发展茶产业最重要的比较优势!”5月13日,“全国商会会长普安行”扶贫考察活动在“中国古茶树之乡”普安县江西坡镇万亩茶海深处拉开帷幕,在了解到普安的古茶树资源后,来自全国的商会会长们纷纷发出感慨。

普安茶园

在2017脱贫攻坚春季攻势推进过程中,普安把茶产业作为扶贫支柱型产业重点打造,经省工商联牵线搭桥,来自北京贵州商会、上海贵州商会、广东贵州商会等全国各地商会会长、企业家代表一行30余人走进普安,考察资源优势,为普安脱贫攻坚同步小康出谋划策。

上世纪八十年代,普安与晴隆交界的云头大山,发现了目前世界唯一一颗、距今100多万年的四球古茶籽化石,证明早在百万年以前,茶就生息在普安的土地上。在普安的不少乡镇,也发现了大量野生的四球古茶树群落。特别是在普安青山的普白林场周边,更是成林成片,有20000多株,最大树龄达4800年。而这片四球古茶树群落,范围之大、数量之多、树龄之长,堪称世界唯一。发现的茶籽化石,现存的古茶群落,证明普安不仅是“中国古茶树之乡”,更是“世界茶源地”。

站在延绵不绝的茶海深处,来自全国的商会会长们对这里“高海拔、低纬度、寡日照、多云雾、生态美”的环境赞不绝口。而商会会长的“赞不绝口”是有强有力的科学论据支撑的。普安县光热资源丰富、水分条件适宜、光热水匹配良好、气候优势明显,有利于优质茶叶生产。同时,普安地热资源丰富,土壤中微量元素丰富有机质含量高,加之立体气候明显,所以该地产的“普安红”口感独特,被誉为“中国中大叶种红茶代表”。

在脱贫攻坚中,普安正在挖掘和利用古茶文化比较优势,实施茶旅一体化战略。而古茶树和古茶文化,正是普安发展茶旅一体化产业的灵魂。目前,普安已建成了世界茶源文化广场,建设了75公里的穿越悬崖溪流茶海森林的“最美”国际山地自行车赛道,民族风情浓郁的布依茶源小镇已经具备规模,普安世界茶源谷景区呼之欲出。

探访了生态茶山、参观了宏鑫茶业工厂、品尝了千年古茶“普安红”,在感受了解普安的资源优势之后,商会会长和企业家们对普安的产业优势、区位优势、生态优势等等非常看好,并结合各自产业对普安县域经济发展献计支招。特别是对普安发展茶产业兴趣浓厚,对茶产业的产业链条的打造提出了不少建设性意见。在现场,“黔茶商城”电子商务平台,与普安县茶业发展中心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就各自发挥和整合优势资源大力推动“普安红”市场拓展达成诸多共识。

cy316.cOM编辑推荐

贵州普安:普安茶成中国文化名茶 茶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普安由于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孕育出了品质优良的普安红茶,在2017普安茶产业发展论坛上,普安红茶被授予中国文化名茶的称号。如今,普安全县的茶园面积达12.1万亩,有关人士表示要充分发挥普安红茶的优势,助力脱贫攻坚。

普安红茶

经认证,贵州省普安县境内保存着国内最古老的四球古茶树群,被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授予“中国茶文化之乡”称号,“普安红茶”被评为“中国文化名茶”。

普安县位于黔西南州西北部,全县国土面积1453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400米。具有高海拔,低纬度,寡日照,雨量充沛,多雾,空气、水、土壤无污染,重金属含量低,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等种植高山生态好茶的绝佳优势。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普安和晴隆交界的云头大山,发现了目前世界上唯一一颗四球古茶籽化石,距今100多万年前。活体野生四球古茶树群落和远古茶籽化石的发现,让普安被业界誉为“世界茶源地”。目前,普安县境内仍然完好地保存着2万多株野生四球古茶树,树龄千年以上的达3000多株。

“普安县在脱贫攻坚同步小康战役中,要充分发挥世界茶源古茶文化优势,把茶产业作为脱贫支柱产业来重点打造。”据相关负责人表示,普安县目前拥有茶叶种植面积12.1万亩,而"普安红茶"由于浸染了延续百万年的四球古茶文化基因,汤色如琥珀明亮,口感醇香已成为贵州省茶产业重点发展的“三绿二红”品牌之一。

贵州石阡大屯村“脱贫攻坚”发展茶产业


为了带动贫困群众稳定脱贫,近年来贵州省石阡县龙塘镇大屯村大力发展茶产业,围绕“建设好党支部、发展好茶产业、连接好利益机制”的工作思路,将解决经济问题与基层组织建设结合在一起,走出了一条“脱贫攻坚”之路。

村级换届时,优先选任爱茶懂茶愿意发展茶产业的能人。班子成员大都成为“五员村干部”,即:发动种茶的宣传员、带动种茶的示范员、茶园管理的护林员、茶叶加工的技术员、茶叶销售的营销员。在现有5名村干部中,3人擅长茶叶种植、管护、加工,1人懂市场经营和企业管理,1人熟悉财务管理,村干部大都是茶产业发展的“土专家”,党员成了茶产业发展的“示范员”。

茶园

大屯村把茶产业定位为“子孙产业”,增强了茶产业在脱贫攻坚中的主导地位。如今,茶园建设管护和茶园面积已经初具规模。同时,坚守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积极与省茶科所、贵州大学、宋宝安院士团队合作,采取太阳能防虫、以草抑草、茶园机械管护、选育优质品种等方式推动茶产业绿色发展。目前,大屯村实有茶园2230亩,人均0.7亩。通过强化茶叶加工,茶青下树率明显提高,茶园效益逐步显现。206名贫困群众掌握了茶叶种植技术,38人能熟练操作茶叶管护机械;135人熟悉病虫害防治,67人学会了茶叶加工,茶叶产品的品种由1种增加到6种,成功通过QS认证。

今年,大屯村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可分配收益15.6万元,贫困户户均分红302元。今年有236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务工,平均领取务工报酬2100元。其中,最多的一人领取务工报酬12000元。经济日报记者王新伟吴秉泽

普安:茶产业让群众过上“红”日子


这几年来,随着我国茶叶市场的发展,茶叶的市场需求量在大大增加,在我国的一些茶乡,茶产业逐渐成为当地的支柱性产业。不少地方推出的特色茶叶也成为茶叶市场上的网红,从而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岁末年初,普安县一项特色产业成了“网红”——以“普安红”为代表的茶产业成为黔西南山地特色产业中一颗亮眼的新星,迅速在全国茶市场中占领一席之地,并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型产业。

晋安当地的茶产业

普安茶文化厚重,茶叶品质优良,秦汉时期当地百姓所制的茶叶就已作为商品销往全国,明清时期当地布依族群众所制“福娘茶”还被作为地方珍稀特产上贡朝廷。

岁末年初,分布在普安县境内的各个茶叶销售商依旧十分忙碌。与全国大多数茶叶生产地“春季忙得团团转,夏秋闲得转圈圈”的状况不同,普安县夏秋茶生产已形成规模,在品牌引领下,市场一路看好。

茶叶销售商晁忠琼利用跨境电商平台,采取直销、加盟连锁等销售方式,将产品每天发往北京、上海、台湾等地,2017年销售额约500万元。“春茶正待生产,夏秋茶销量还在持续,这种发展势头很难遇到,也说明普安茶的上乘质量已得到广泛认可。”晁忠琼分析说。

夏秋茶产品的畅销同时也带动上游茶叶企业的加工和茶青生产。作为该县专门生产红条茶和红碎茶的龙头企业,宏鑫茶叶有限公司自2017年3月投入生产以来几乎每天都在运转。公司副总经理陈胜勇告诉记者,仅收购夏秋茶一项,企业已经支付茶农茶青款逾200万元。

企业产销两旺,茶农普遍增收。曾外出务工多年的李仕花如今回乡种茶,不但结束了漂泊的生活,还有了更多收入。“我们只管种和采,收购商等着收购,付现款,我每天能有100多元收入,比务工强多了。”李仕花说。

近年来,普安县围绕“一县一业”战略,通过组织专业考察和发掘,依托境内现存2万多株野生“四球”古茶树和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命名的“中国古茶树之乡”、世界茶源地品牌做强茶产业,成功打造“普安红”茶品牌,走出了一条以龙头企业为带动、茶品质为优势、茶文化为主题、茶园风光为特色的茶旅一体化发展之路。

在推进茶产业进程中,普安县以建好基地为抓手,主打“绿色牌”“生态牌”,大力实施茶园绿色防控、生物防控技术,避免生物农药和禁用农药使用,保障茶叶品质;通过进村入户、入校开展培训等方式,传授茶叶种植管理、绿色防控、采摘加工等技术,提升茶农种植管理和采摘水平;加大茶叶苗圃基地、加工能力、营销网络建设,支持协会在江西坡小微创业园建厂,逐步淘汰产能落后的小作坊,促进技术升级;确立了小叶种红茶以“正山堂金骏眉”为代表,大叶种红茶以“普安红”为代表的优势品牌,加大力度打造“普安红”品牌,做大做强品牌,巩固市场。

同时立足茶文化与茶产业融合发展,实施“茶旅一体化”战略。依托沪昆高速、晴兴高速在江西坡茶园基地处交汇设站和沪昆高铁普安站的交通优势,打造以普安为中心、4小时内1000公里旅游经济吸引圈,融入贵阳、昆明两大城市1小时经济圈,发挥“中国古茶树之乡”等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着力打造普安茶文化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景区、中国古茶文化体验基地和贵州西部生态观光、户外运动、科普旅游与观光农业相结合的乡村旅游示范区,其中普安茶文化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景区已列入贵州省100个旅游景区进行重点打造。

虽是冬季,普安茶文化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景区江西坡核心区内茶园仍然一派葱茏。天龙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晓峰指着绿油油的山坡告诉记者,这片由合作社指导种植的500亩示范基地已带动群众种茶致富,初步显现旅游带富效应。“经测算,一亩茶平均收入可达五六千元,管理较好的茶园收入可达8000元以上。黄永富家的10亩茶,去年收入六七万元。”陈晓峰说。

茶叶销路越来越畅,合作社发展步伐也加快了。天龙茶叶专业合作社在联盟村新建了1个茶厂,又在茶果场承包了1个老茶厂。“现在3个茶厂生产的茶叶都供不应求。”陈晓峰说。

事实上,茶企业与广大茶农发展茶叶增收致富的底气越来越充足。全县21万亩茶山已规范化种茶12.6万亩,约占黔西南州茶园总面积的30%,其中投产茶园8.6亩,茶青年产量2.25万吨,干茶年产量5000多吨,综合产值3亿余元;拥有茶叶生产企业、合作社和小作坊75家,茶农7022户26954人。2017年,全县春茶产值逾1亿元,夏秋茶产值预计达2.27亿元,茶农仅出售夏秋茶茶青户均增收7000元以上。同时,茶旅一体化效益明显,江西坡景区2017年接待游客4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总收入1.7亿余元。

对于未来如何发展茶产业,普安县早已规划好新蓝图。目前,该县已启动4.68亿株茶苗育苗工程和生态茶园建设,同时整合退耕还林政策,力争全县12个乡镇都有规模化生态茶园;采取企业主导、茶农参与、政府监管的方式,形成“茶企+茶农”绿色防控共同体;配齐人员、设备,研制一套科学完整的“普安红”加工工艺,统一“普安红”加工标准,确保“普安红”品牌巩固和提质升级;引进建设生产加工厂,提高夏秋茶下树率;充分用好“中国古茶树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中华文化名茶”等名片,用活“普安红茶”“普安四球茶”国家地理商标,整合有SC证、QS证企业做好“普安红”品质稳控工作,新增SC证茶叶生产企业15家以上;继续加大“普安红”品牌推广力度,加快建设县域外普安红专营店,统一标识,统一宣传,拓宽销售渠道;着力引进茶业专业人才,加大茶产业技术培训,提高茶产品生产和销售水平等。预计到“十三五”期末,全县生态茶园将发展到30万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