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湄潭县大力支持茶叶标准化生产

发布时间 : 2021-01-07
贵州生产什么茶叶 茶叶生产 茶叶检验标准

【www.cy316.com - 贵州生产什么茶叶】

日前,贵州省湄潭县出台多项政策促进当地茶叶产业做大做强,并大力支持茶叶标准化生产和品牌战略实施,对标准化生产、有机认证及实施品牌战略的企业均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

据了解,湄潭县是贵州的产茶大县,为实现由茶叶资源大县向茶叶产业强县的迈进,该县县委、县政府以扶持龙头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建设标准化茶园为重点,出台一系列奖励政策,由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效益转变,由注重单一种植向注重产加销3个环节转变,由注重产品向注重品牌转变,由注重省内市场向注重国内外市场转变。

同时,县质量技监局积极推进茶叶企业标准化生产,对达到要求并验收合格的企业,县政府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进行奖励,获得认证的分别一次性奖励两万元。在建设优质茶园、加快基地化进程中,进一步完善茶园建设的扶持政策。

在实施品牌战略,加快市场化进程中,该县还积极组织企业推介“湄潭翠芽”产品,参加“中茶杯”和“中绿杯”以及国际名茶评比活动,对获得最高奖的一次性奖励企业1万元;获得贵州省名牌产品、贵州省著名商标的一次性奖励两万元;获得中国名牌产品,销售收入达3000万元,税收达1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100万元。

据湄潭县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县县委、县政府加大品牌宣传和推介力度,并制定“湄潭翠芽”公用品牌推介方案,采取政府牵头、部门承办、企业参与、财政补贴等办法,有计划、有步骤地组团到全国大中城市和湄潭茶主销区开展宣传推介活动,促进茶产业不断做大做强。

精选阅读

乌牛早茶标准化生产


从种植到加工,再从检测到销售,永嘉乌牛早茶已用上全套栽培技术体系和质量管理监控体系,其标准化推广普及率达到95%以上。近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永嘉县乌牛早茶标准化示范区》项目,通过专家组评审验收。

永嘉县素有“中国乌牛早茶之乡”的美誉,从1985年开始创制名茶。乌牛早茶开采早、品质优,比西湖龙井茶提前一个月开采上市。然而,乌牛早茶抢先上市,产品往往供不应求,来自杭州、萧山、新昌等地的茶叶贩子站在田头抢购鲜叶,在锅边抢购干茶,使得上市的茶叶良莠不齐,市场竞争力受到冲击。

为了持续发展茶叶、提高茶叶市场竞争力、增加茶农收入,2003年,永嘉县申报了乌牛早茶标准化示范区项目,通过建立标准化示范区域,组织标准化生产,发展无公害茶叶,提高乌牛早的竞争力,为当地茶叶生产提供新的增长点,并且适应饮料需求趋势及国际茶叶市场竞争的需要。

3年多来,永嘉县共投入380万元资金用于标准化建设。目前,已建立形成一整套茶叶种植、加工、检测、销售等全过程的栽培技术体系和质量管理监控体系,以及“协会+合作社+基地+农户”标准化实施推广模式。至2006年,该县乌牛早茶园面积达到4.8万亩,超过原计划的4万亩,其中3350亩基地通过绿色食品基地和有机茶生产基地、加工认证,乌牛镇1万亩茶园被认证为浙江省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该县示范户数达到1万户,生产名茶600吨,去年全县茶叶产值达到1.2亿元。

标准化生产有机茶效益高


节省化肥农药,降低劳动成本,产品无公害,售价比普通茶高80%以上 有机茶是指在无任何污染的产地,严格按照有机农业生产体系和生产程序进行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的绿色食品。在生产过程无需采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产调节剂和添加剂,产出的鲜叶原料在加工、包装、贮运过程中不受任何化学物质的污染。有机茶是一种无污染天然绿色食品,符合人们消费需求,具有较大的潜在市场,产品售价比普通茶叶高出80%,甚至3—5倍,产品畅销于国内外市场。此外,生产有机茶不但可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可以大大减少化肥农药对土壤与环境造成的污染。 有机茶园建设 一、园地选择 有机茶土壤要求肥力高,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水气通透性好,营养元素丰富而平衡。与常规农业必须有隔离带,可以以山脊、树林、河流、湖泊、自然植被为天然屏障,也可以人工种植树林和对周围原有树木要严格实行保护,要营造防护林,最好使茶园处于远离城市、工厂、村庄的深山或半深山之地。 二、常规茶园向有机茶园的转换有机茶园可以是新开辟的,也可以由常规茶园转换而来。若常规茶园的生态环境质量符合有机茶园的标准,还必须经过2—3年的转化期。 有机茶园管理 一、人为浅耕除草 耕作可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的相比,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有抗旱效果。茶园杂草与茶树争水争肥争空间,也是病虫栖息的场所,必须及时清除。有机茶园不能使用除草剂,只能人工浅耕除草,冬季结合施有机肥进行一次深耕,把杂草、绿肥、有机肥埋入土壤中,对改善土壤物理、化学性状有重要作用。 二、行间铺草覆盖 覆盖能抑制杂草生长,降低夏季茶园温度,提高冬春茶园土壤温度,为天敌昆虫提供冬眠场所。同时增加土壤有机质,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繁殖,覆盖还可以减少土壤冲刷,增加土层蓄水量。覆盖材料可以是稻草、山草、麦秆、蔗叶,每年每亩不少于1000公斤,根据当地情况,最好分几次进行。 三、整治排灌系统 有机茶园必须修筑梯田,开设隔离沟、截水沟、排水沟、防洪沟,护好梯壁,以达到大雨暴雨水能及时排出茶园、中小雨水不出茶园的排灌目的。 四、间种绿肥 茶园间种绿肥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降低土壤表面湿度,增加土壤及茶行微域气候的湿度,为有机茶生产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茶园间种绿肥通常选择杆高叶疏品种,如山毛、绿豆、玉米、黄豆,也可选择具有保水覆盖作用的矮科植物如爬地木兰、无刺含羞草等。 五、饲养蚯蚓 蚯蚓可吞食茶园枯枝栏叶,使未腐解的有机肥料变成粪便,使土壤有机物分解,加速有效养分的释放,提高土壤肥力,而且蚯蚓繁殖量大,可疏松土壤,增加土壤孔隙度,有利于茶树根系生长。另外,蚯蚓死后尸体在土壤中腐烂,是很好的有机肥。饲养方法是:先在蚯蚓床中培养虫种,在茶园旁边挖几个长3—4米、宽1—1.5厘米、深30—40厘米的坑,底堆10厘米左右的肥土,放上一层堆腐的枯枝烂叶、畜粪及垃圾,再铺上10—15厘米肥土,每天浇水。约15天后,在别的肥土中收取蚯蚓,放于蚯蚓床中,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度,约经数月后床内可大量繁殖蚯蚓,即可放养茶园。在茶行中开沟松土,堆放熟化有机肥与土壤拌均,把蚯蚓从床中取出,撒到茶行,盖土浇水即可。有机茶园施肥一、肥料选择 有机茶园允许使用的有机肥包括禽粪、绿肥、饼肥等,所选肥料要求既能改良土壤又能缓慢地提供茶树所需的营养物质,有机肥要多掺些含氮高的物质,如鱼粉、血粉、蚕蛹、豆饼、菜子饼等;微生物肥如根瘤菌肥、固氮菌肥、磷细菌肥、硝酸盐细菌肥;复合微生物肥,无机肥包括天然矿物K肥、矿物P肥等。有机肥原则上就地生产、就地使用,广集肥源,多种植绿肥并经堆制腐沤。 二、肥料处理 许多有机肥受到污染的不能使用,如城市垃圾,医院粪便等;有些有机肥如人畜粪便,常带有各种疾病细菌、病毒、寄生虫,有些绿肥、杂草也有病虫。因此,有机茶园使用的有机肥必须经过无害化处理。可用物理方法处理,如曝晒和高温处理,但养分损失大,成本高。用生物方法处理,如接菌后堆腐和沤制、发酵、催熟或工厂化无害处理等,具有成本低、操作简便,效率高。此外,要充分发挥茶树自身物质循环的优势,枝叶回归土壤。 三、施肥方法 有机茶园施肥原则是:重施基肥,及早追肥,适时根外补肥。施足基肥,确保茶树生长对养分的需求。春茶前是茶树吸肥的高峰期,为增产春茶,促进春茶快长、多产,必须及早追肥,利于提高名优茶产量和质量。同时要适当深施,力求做到开沟施肥,深度要超过20厘米以上,施后盖土。发现茶树营养生长不良或出现某些营养缺素症状,必须采取根外追肥进行补救。

贵州省湄潭县:2018年茶产业发展座谈会召开


湄潭县,贵州省遵义市下面的一个行政县。湄潭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这里气候常年温暖湿润,降水量充足。再加上该地多山脉,森林覆盖率高,因而种茶成为当地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这几年来,湄潭县政府一直在努力探索多种产业生产结构,力求尽快脱贫致富,带领百姓们走上致富的新道路。

座谈会现场

近日,湄潭县2018年茶产业发展座谈会召开,与会人员围绕如何巩固发展茶产业进行了讨论发言。会议要求,全县各级各部门、各茶企要通力合作,在茶叶品牌、质量与茶文化等方面强化措施,全面巩固壮大茶叶这一强农富民产业。

市政协副主席、县委书记魏在平在会上指出,小茶叶种出大产业,一直以来,湄潭县按照“优势在茶、特色在茶、出路在茶、希望在茶、成败在茶”的发展思路,不断在茶园面积、茶叶品牌、茶叶质量、茶文化等方面下功夫,全县茶叶这一脱贫产业得到全面提升,愈来愈多的人民群众依靠茶叶这棵摇钱树增收致富。同时,湄潭县的茶产业还有更大的提升空间,需要全县上下共同努力。

魏在平要求,全县各级各部门以及各茶企要正确认识茶产业发展对增加群众收入、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在当前工作中,要找准差距和不足,进一步强化基地加茶园、种植加管理、监督加质量的共识,实现规模化生态化发展;要进一步优化茶产业发展平台,促进茶业品牌化名牌化发展;要进一步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加强茶叶品牌、文化建设,实现企业集团化、高效化发展;要进一步建好完善茶青市场,巩固中国茶城市场,拓展省外及国际市场,促进融合化多元化发展;要进一步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强化镇(街道)、部门以及相关金融机构的沟通协作,振奋精神,抢抓机遇,以产业振兴助推乡村振兴。

县委副书记、县长李勰主持会议并从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金融系统支持发展以及拓宽茶产业链的招商引资工作提出相关要求。

会上,陈佐明、陈黔尧、聂珍玉、叶大祥等县领导就抓好茶产业发展工作提出意见建议,怡壶春、黔茶联盟、琦福苑、盛兴等茶企分别从茶叶出口加工、黔茶联盟建设、基地建设、品牌打造等方面进行讨论发言,县直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了表态发言。

看湄潭如何打造贵州茶产业第一县


初冬时节,记者来到素有“小江南”美称的我省茶叶大县湄潭,从连片苗圃里忙着育茶苗的妇女,到山岗上整地种茶的农民;从蓬勃发展的基地建设,到茶叶加工龙头企业的崛起……到处感受到茶产业加快发展的铿锵脚步,茶产业已成为湄潭农村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兴支柱产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突破口。

农民争上“合作船”

“你们是在栽茶苗?”

“是喽。”

“为什么这么多人?”

“我们的土地已租给茶叶公司啦,我们是给茶叶公司苗圃基地打工。”

“一天能挣多少钱?”

“多劳多得,按工作量拿钱,少的每天60元,多的能挣100多元。”

10月28日,在湄潭县黄家坝合同村公路边的一片茶苗圃里,几十个农民正在忙着栽茶苗。记者走进有200亩面积的苗圃和正在干活的农民交谈。一位叫李来芬的妇女告诉记者:“我们这里种茶的都成立合作社了,土地租给茶叶公司每年可得几百元租金,在自家土地上打工,比在外打工收入还多,群众积极性高得很。”

有中国西部茶海之称的湄潭县有茶园16.5万亩,一望无际的茶园让当地农民的腰包鼓起来。图为永兴万亩茶园的农民在摘秋茶。

湄潭县是我省茶叶种植大县。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在加快茶叶生产中,把“制定一个规划,扶强一批企业,打造知名品牌,培育一个市场,形成一大产业”作为茶叶发展的主攻目标,推进茶产业快速发展。为加快茶叶基地发展、提高茶叶种植质量,增加茶农收入,县委、县政府创新发展模式,以组建茶叶生产经营一条龙的茶叶公司为依托,大力发展种茶合作社组织,用茶叶公司的资金、技术、市场优势,以“公司+合作社+茶农”的生产模式,使茶叶种植走上了一条快速发展的新路。湄潭县栗香茶叶公司6年时间,先后在流河渡、马山、复兴、洗马等乡镇扶持和组织农民建立一批茶叶种植合作社,现合作社成员已发展到14000多人,茶园面积2.2万亩。湄潭县兰馨茶业公司采取公司与茶业合作社联结模式,茶农的茶青采摘、收购、销售,都在合作社的组织下进行,茶叶收购体系有了保障,农民入合作社的积极性高涨。在兴隆、马山、复兴等茶叶基地乡镇里,农民入合作社率基本达到了100%。公司现有基地茶园1.8万亩,有合作社成员4000余人。

永兴镇永兴桥村农民吴忠书告诉记者,他家有6亩茶园,未加入合作社前,每亩茶园年收入只有1000多元,加入合作社后,种茶、采茶、施肥都有茶叶公司技术人员指导,不仅茶青产量提高,质量也逐年提高,现每亩茶年收入都在50000元以上。

据了解,湄潭县90%的茶农都加入了各种形式的合作社。合作社的蓬勃发展,促进了茶产业的发展壮大。2002年,湄潭县只有茶园4万亩。在省农业厅支持下,短短6年时间,已发展到16.5万亩,平均每年增加2万亩。目前,投产茶园已有9万亩,茶叶产量5285吨,产值已突破2亿元,综合产值超过4亿元。茶产业的就业人员超过10万人,农民在茶叶种植上每亩年收入达3500元以上。

规模发展靠“龙头”

在今年10月举办的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上,湄潭县可谓“占尽春光”,茶博会共评出17个国家金奖,贵州省荣获10个,湄潭县拿到了3枚。

湄潭县茶叶一次茶博会赢得了3块金牌,绝非偶然。从2000年开始,县委、县政府把做大做强茶产业,作为发展县域经济、增加财政收入、加强农民致富的重中之重来抓。在迅速扩大种植面积的同时,把融资、引资扶持兴建茶叶加工企业作为加快茶产业发展的“龙头”,千方百计兴建具有现代农业规模和科学技术的茶叶加工厂。县里专门出台了扶持茶加工企业的政策措施:凡建厂投资在300万元以上的企业,贷款贴息3年;投产后县级税收等额奖励3年;优惠安排征用土地;获国家级、省级、市级龙头企业分别奖励100万元、10万元、1万元。优惠的扶持政策使茶叶加工企业迅速发展壮大。

走进贵州湄潭县兰馨茶业有限公司,先进的茶叶加工生产线井然有序。这个2006年在政府扶持下兴建的茶加工企业,共投资1360万元,其中政府扶持资金达420万元。公司采用微波杀青、微波干燥、远红外提香等三项专利技术,茶叶加工质量大大提高,加工成本明显下降。茶叶加工技术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两年获7项加工工艺专利,公司生产的“兰馨雀舌”、“兰馨翠片”连续两年获得国家金奖。目前,该公司已形成年加工900吨茶叶,150吨名优茶的规模。在湄潭县茶叶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的情况下,公司今明两年又准备再上一条生产线。

目前,湄潭县的茶叶加工企业有相当规模的已发展到7家。过去那种村村加工茶、质量没保证、好茶缺名牌的历史已经结束。县里最多时曾有200多家加工厂和作坊,现在只有20余家,而打造金奖的企业主要靠兰馨公司、栗香公司、茗茶公司等7家具有现代科学技术工艺的规模企业。今年茶青上市时,龙头企业平均每100斤茶青收购价比其他企业高20元至30元,不仅小企业无法竞争,个体户和茶农也感到加工无名茶不如卖茶青了。

湄潭县委书记田刚告诉记者,加大扶持茶叶加工龙头企业的发展力度,使湄潭县茶产业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现在县里按每万亩茶园设立一个茶青交易市场,企业与茶农直接交易,茶青90%都是本县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加工的,卖茶青给外地收购商的现象大大减少,龙头企业加工的高品质名牌茶还打响了湄潭茶叶的品牌,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茶产业的快速发展。

产业化开发“生财之道”

走进位于湄潭县工业园区的遵义陆圣康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立刻给人不同的感觉。众多的先进机械,工人们穿着白色的工作服,戴着口罩,让人感到产品的神秘。

陆圣康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是投资5200万元,今年9月才刚刚投产的以茶叶为原料生产茶多酚的企业。茶多酚是茶叶中茶素、酚素等提取物的总称。茶多酚具有清除人体自由基、降血压血脂、扩张微细血管和抗衰老等多种作用,目前已广泛用于食品、药品生产。在欧美、东南亚市场十分畅销,发展前景广阔。茶多酚每吨30万元,公司投产仅一个多月,已生产40吨,创产值1200万元。可喜的是,生产茶多酚原料是加工茶叶不用的老茶叶和低质茶,仅此一项,每亩茶园将为茶农增收数百元上千元。茶叶种植加工产业链延长,给茶产业发展注入了活力。目前全国仅有茶多酚生产企业10余家,300吨生产规模的仅陆圣康源一家,公司还将进行二期扩建,形成1500吨的生产能力,届时每年可利用废茶叶1.5万吨以上,对茶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不言而喻。

在湄潭县南方嘉木有限公司,茶籽生产线又让人耳目一新。茶籽是茶叶生产的副产品,除少量用于繁殖外,大都自生自灭,腐烂地间。南方嘉木公司从2002年从事茶籽油开发研究,2005年小规模生产成功,2007年投资1300万元,兴建年加工能力2000吨茶籽油的生产线,今年5月正式投产后,目前,已生产茶籽油718吨,创产值3500万元。

茶籽油生产不仅使茶籽变废为宝,增加农民收入,而且对增加食用油供应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省现有茶园150万亩,每亩产茶籽按35公斤计算,年产茶籽5万吨以上,如果全部加工成食用油,每亩可为茶农增收100多元。

茶多酚和茶籽油的开发成功,为湄潭县茶产业的发展壮大增添了活力和后劲。今年凡卖废茶叶和茶籽的茶农,每亩增收300元左右。为茶农开辟了新的生财之道。据了解,如果荒山荒坡上种茶以收茶籽为主,每亩可产茶籽2000公斤,茶籽油加工的潜力很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