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茶“白霉”是霉变?

发布时间 : 2021-02-12
怎样判断是新茶 这么看茶是新茶 菊花茶霉变

【www.cy316.com - 怎样判断是新茶】

今年年初,家住武昌的杨先生专程赶往汉口京汉大道茶叶市场,拿着刚买的“霉变”茶到该市场质检部检验。据质检部人员辨认,杨先生所称“白霉”实为新茶表面的一层“毫”,并非“白霉”。

据质检部俞先生介绍,不是每种鲜叶都可制作出“毫”,相反,只有质地较嫩的鲜叶才具有出“毫”的价值,虚惊一场的杨先生满意而归。俞先生还介绍,茶与一般食品不同,真正霉变、过期的茶外观枯燥、表面陈黄。

为让消费者了解到更多有关新茶的知识,记者走访我市几家茶市,总结几点经验供读者参考:

首先,新茶是指当年采摘的鲜叶,经加工而成的茶叶,而陈茶则是往年采制的茶叶。

其一,干看。先看色泽:新茶外观油亮光滑,而陈茶则色泽暗淡;再闻味道:新茶清香扑鼻,而陈茶较为逊色。

其二,湿看。将新茶泡过后与陈茶比较,品尝茶汤,新茶泡后汤汁甘甜,有回味;陈茶味较差,茶汤淡薄。

其三,新茶等级不一,价差也较大。相比较而言,整齐度越高的茶,价越高;全芽的茶一般比带叶的茶价高。

最后,新茶一般放在干燥、通风的位置保存,如需冷藏,最好与食品分开,冷藏温度最好在0℃~4℃之间。主要防起潮、防氧化、防霉变和异味的产生。

cy316.cOM编辑推荐

你的茯砖上长的是霉还是金花?


现在,人们大多知道茯砖的好,是其内里的金花(学名“冠突散囊菌”)起了很大作用。

其实金花本身是没有营养的,它的作用是产生一种酶来帮助茶叶中的蛋白质,淀粉,多酚类物质的转化成对人体有益的物质。

茯砖茶中金花越多,品质上表现为:汤色更明艳亮润,口感更加甜滑甘爽,能加速消除粗青味和发酵中产生的堆味,且对消化系统及睡眠有所改善。

金花的生成,需要制成的茶品在外冷内热、外干内湿的前提下,茶叶较粗老且茶叶渗出物浓稠,且得有“冠突散囊菌”存在于茶原料内。

但是黄曲霉,也可能滋生在“湿仓”情况下,外观也呈黄色,却是众所周知的有害微生物。它生存在潮湿温热的环境中,依存于茶叶的营养而生长,生命周期结束后又靠孢子存留和繁殖。

那么要怎样区分有害的黄曲霉和有益的金花呢?

首先是长有黄曲霉的茶本身霉变发粘,尤其霉菌群落最密集处,茶叶凝结成块,冲泡时不易散开,叶极易碎。而有金花的茶品,条索清晰自然,久存后茶品也易分拆,冲泡后叶底较完整,有一定弹性。

其次,黄曲霉造成霉变过后,又存储在干燥环境的茶,霉菌体干瘪,形状不规则,且呈褐色或黄绿色。而“冠突散囊菌”任何时段,都是金黄色饱满的圆形颗粒,只有前后生长期大小的差异。

而在休眠期,黄曲霉只有黄色粉状孢子,但在生长期一定有菌丝形成,金花任何时期都决不会有菌丝存在。

还有,黄曲霉是丝状成片分布,为浅黄色,通常分布在茶品角部。金花通常在茶砖或坨、饼的内部,为点状颗粒,呈金黄色,即便有颗粒分布在同处,也是颗粒清晰。

此外,黄曲霉的孢子颗粒极细微且附着不紧,可以轻松吹散落,金花附着紧实,不易掉落。

冲泡后二者的区别更是明显,黄曲霉造成的霉变茶,汤色碳黑或棕黑,浑浊粘腻,味道有极强的霉变呛人气味,数泡后汤色很快变淡且依然浑浊。而有金花的茶,茶色偏橙或红,且较普通茶品更加明艳透亮,口感圆顺爽滑,有独特的菌花香,耐泡度亦较好。

掌握好这些要领,相信茶友们也能轻松地分辨,茯砖上的到底是“霉”还是“花”了。茶叶旦还是希望,茶友们得到的都是有金花的好茶。

小青柑满满的“白毛”是霉变了吗?


你的小青柑或柑普是霉变了吗?

近年来,柑普茶逐渐风靡南北方,成为能代替花果茶的绝佳饮品之一,特别是近两三年兴起的小青柑,更是迅速成为茶界的新宠“网红”。有很多年轻女性喜爱,成为了很多年轻群体心目中的“潮牌”饮品。“茶红是非多”。

随着柑普茶市场日益增大,品饮者越来越多,茶友手中存放下来,或喝不完的柑普茶留转下来,有越来越多的茶友反映买回来的柑普茶或存放后的小青柑表面有一层“白霜”、“白毛”的物质,这“白霜”、“白毛”究竟是什么呢?是发霉吗?这茶还能不能喝呢?

这让不少消费者心中产生了疑虑,甚至有的人不明就里,索性把其当发了霉的茶扔掉。

如果你在新会买这种柑皮、小青柑或柑普茶,看到这种认为是“霉变”的外表,你若质问老板,老板肯定只会笑你不识货了。

表面的“白毛”其实不是“霉变”是“白霜”

“白霜”其实是新会柑皮经过生晒或低温烘干后,在存放过程中,释放出来的柑油形成的结晶。

这个结晶跟我们平时爱吃的柿饼,话梅,地瓜干等果肉形成的白霜机理类似。

与“果霜”的叫法不同,在陈皮之乡新会,小青柑的“白霜”被称之为“脑晶”或“柑油晶”。

“白霜”是判断干果品质的一个重要标准,同时还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医学衷中参西录》就有记载:“柿霜色白入肺经,其滑也能利肺痰,其润也能滋肺燥。”

“白霜”的主要成分是柠檬烯,为挥发油析出物。属单萜类化合物,无色油状液体,有类似柠檬的香味。

现已研究证实:“白霜”主要是柠檬烯,属单萜类化合物,无色油状液体,有类似柠檬的香味。具有良好的镇咳、祛痰、抑菌作用。

柠檬烯是多种水果(主要为柑橘类)、蔬菜及香料中存在的天然成分,在柑橘类水果(特别是其果皮)含量较高。由于柠檬烯易挥发,若在密闭环境条件下,经过长时间的储藏,这些物质缓慢析出至柑皮表面并氧化为白色物质,形成“白霜”。

所以,小青柑表面的“白霜”是一种具有很强的保健功效的物质,可治慢性支气管炎、干咳、咽炎等。

小青柑或柑普茶上白霜形成的原因

“白霜”的形成跟新会柑皮的生长环境、柑皮的厚薄、生长阶段气候以及柑油含量及加工工艺和存放等因素都有关系。

一是产区。与独特的地理环境是分不开的。新会地理环境较为独特,境内西江与潭江交汇。洪水、潮水、海水三水融通,并且拥有汛期及海水倒灌现象,使得新会陈皮拥有“丰富的水分”、“沉淀机质”、“海水盐分”等特殊优势。绝大多数情况下只有新会核心产区的青皮才会有“白霜”的现象,而越是核心产区的柑果,柑皮上的油包越多,起的“白霜”也就越多。

二是加工工艺。想要产生“白霜”,必须要保证小青柑表面油囊的活性,小青柑的油囊一旦遭到破坏就难以产生“白霜”,小青柑的价值也随之降低。如果想保证油囊的活性及完整性,只能通过反复日晒和低温长时间烘焙的工艺,小青柑表面才会析出“白霜”。

三是存放条件。密封且适宜的保存环境(茶百科一直说存茶的条件就是:人舒服的环境就是茶存放呆着舒服喜欢的环境),经过长时间存储,由于柑橘幼果含有较为丰富的萜烯类挥发油(果实越成熟,萜烯类挥发油含量越低),在相对低温烘制或日晒过程中,由于烘温相对低,油室中保留一部分挥发油(柠檬烯为主要成分),且随着水分的散失,而在油室中呈固态绿黄色物质状态。

由于柠檬烯易挥发,若在密闭环境条件下,经过长时间的储藏,这些物质缓慢析出至柑皮表面并氧化为白色物质,形成“白霜”。

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下,“白霜”不会出现。

将具有“白霜”的小青柑裸露在正常室温放置,随着放置时间延长,“白霜”减少,直至消失。

四是一般“白霜”会在挥发油含量丰富的小青柑上出现,因为柑油量是最高的,而挥发油含量较少的成熟柑果则较少出现。因为随着柑果的成长,柑油的含量会逐渐降低从而转化为糖分,故产生“白霜”现象不如柑仔或小青柑。

小青柑或柑普茶白霜的价值功用

柑普或小青柑白霜,为晶状体,是柑橘挥发油结晶物,主要成分是D-柠檬烯,果实越成熟白霜越少。高温烘制的小青柑是没有白霜的。

这种挥发柑油晶柠檬烯,有镇咳、祛痰、抑菌作用,疏肝破气,促进消化液分泌和排除肠内积气,润肺生津,改善慢性咽炎等功效。对经常喝酒吸烟的人群,有护肝作用。还有提神醒脑,美白肌肤作用。果酸有美白功能哦。促进新陈代谢,利于减肥。果皮含有川陈皮素,辛弗林,茶多酚物质。

“白霜”它含有的柠檬烯成分,时常饮用能改善慢性咽炎,抗雾霾,对鼻炎、感冒鼻塞有通畅呼吸的效果。所以,喜欢饮小青柑的茶友,普遍反应有一种愉悦感,可能就是因为它的柑油晶,使人通窍之功。

难道没有霉变的?

市场上除了”白霜“还有一种”霉变“也是不可避免的,大多是由于运输或保存不当引起。怎样区分这两者呢?

“霜”通常使白色,而霉菌通常使褐黄或者是墨绿色。还可以看柑皮内囊部分,因为柑皮表面有一层角质膜,可以起到保护作用,如果霉变,不会仅仅存在于外表皮,而会内囊部更明显,即内柑皮和茶叶之间。

起“白霜”的柑皮不会产生异味,闻起来还是柑果的香味,而发生霉变的柑普,根据霉变的程度闻起来则是霉味、苦味甚至馊味等令人不舒服的异杂味。

如何妥善的收藏小青柑或柑普茶呢?

还是那句话,个人家庭存茶的最好条件就是:人舒服的环境,就是茶存放呆着最舒服、最喜欢的环境!

日常品饮时,小青柑方便品饮,一次一整颗粒。而如果是散装,一定要密封。

对于不能一次品饮完的柑普或大红柑,取完一次适宜的茶量后,茶叶只要轻轻挤压,尽量将袋内的空气排出,封紧袋口然后将封口朝下,再装进罐子或口袋内,排除空气,封紧开口就达到万无一失了。

存放地点也很讲究,远离湿度大、温度高、任何光线直射的地方,也要远离杂味大、有油烟的地方,阴凉干燥温度适中的地方就行,不需要放冰箱。

茶叶上的毛到底是茶毫还是霉变?


很多茶友在购买和冲泡茶叶时可能常常会有这样的疑惑:那些附着在干茶上面白色或金黄色的毫毛,以及泡茶时茶汤上浮着的小茸毛都是些什么?时差也发霉了吗?这些茸毛会影响茶叶的品质吗?

首先我们先来区分茶叶上的毛到底是茶毫还是茶叶发霉变质了。

我们都知道茶叶放置久了,特别是保存不当的情况下,就会容易霉变。茶叶霉变一般是因为高温闷热且受潮引起的,发霉的茶叶会长白毛。

但是茶叶上面有毛就一定是发霉了吗?并不是这样。茶叶本身也是有毛的,我们称之为茶毫。

什么是茶毫呢?茶毫也叫茶毛,是茶叶芽尖上面细小的绒毛,其中含有丰富的茶氨酸、茶多酚等营养物质,一般来说,鲜叶的嫩度越高,茶毫就越多,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会根据茶毫的多少来判断茶叶的嫩度。

如何区分茶毫和发霉的白毛呢?

可以从茶叶的外形、气味、触感、口感等几个方面来区别

外形:白毛一般是均匀分布在茶叶表面的,茶叶在制作的过程中,白毫会脱落一部分,集结成团,形成看上去像虫卵一样的白球,而霉菌是丝状成片分布的,通常分布在茶叶受潮的部分

气味:如果茶叶发霉了,说明陈化的程度比较重了,这样的茶叶,闻起来会有比较重的陈味和霉味,有些甚至一打开包装,就会往外面冒烟,如果茶叶是新鲜的,是白毫,那闻起来就会比较清新

触感:茶叶成品都是经过严格的干燥了的,如果发霉变质,大多是受潮引起的,这样的茶叶捏起来是软软的,严重的会有腐化了的感觉

汤色:茶叶一旦发霉,冲泡起来会颜色暗黄,且非常浑浊,喝起来就会有“叮喉、麻、挂喉”的感觉,如果是茶毫,就不会有这样的感觉,茶毫多的茶叶,口感非常的鲜爽

嫩梢茸毛不仅是茶树品种特性的表现,而且对茶叶的外形起了重要作用,同时能增进茶汤品质,提高茶叶的经济价值。茸毛多的芽叶,是幼嫩和优质的标志;成茶毫的多少及隐显亦是评定茶叶品质优劣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茶树茸毛一直都受到茶叶生产者与消费者们的普遍重视。

如何根据茶毫判断茶叶品质?

茶叶茸毛的形态特征

叶片背面的茸毛是茶树品种的特征,嫩梢茸毛的长度、密度、粗度、色泽、分布特征依品种而不同。茸毛主要着生幼嫩芽叶的下表皮,内含有丰富的化学成分。茸毛基部有分泌芳香物质的腺细胞,能分泌芳香物质,因此幼嫩芽叶茸毛多,制出来的茶叶多具毫香。

茸毛以芽最密,并随着幼叶成熟而自行脱落,同一品种的叶背上茸毛长度依叶序而异,不同嫩叶的茸毛密度以第1叶大于第2叶大于第3叶,且差异极显著。

茶叶茸毛与干茶外形

茸毛对很多名茶的外形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工夫红茶、烘青、白茶以及许多名茶,都要求显毫。干茶毫的颜色与制茶过程中内含物的变化有很大的关系。

绿茶中的茶多酚绝大部分未被氧化,未氧化的茶多酚是无色的,因此幼嫩芽叶上的茸毛颜色通常为白色,而红茶就不同,茶多酚大部分已经被氧化成黄红色的茶黄素和茶红素,因此幼嫩芽叶制成的红茶,芽叶上的茸毛呈金黄色。

茶叶茸毛与茶叶风味品质

茸毛密度、长度与绿茶诸品质因子得分均呈正相关

绿茶制作过程中,鲜叶经杀青、揉捻,部份茸毛脱落,沾附于茶叶表面。成茶冲泡后,茶毫溶于茶汤中,因茸毛内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及其它有效成分,从而增进了茶汤香气和滋味。

茸毛密度、长度与红茶诸品质因子呈正相关

在红茶制造过程中,鲜叶经萎凋、揉捻、细胞破碎,茸毛内多酚类物质在多酚氧化酶的作用下氧化成茶黄素、茶红素,从而使白色茸毛变成“金黄毫”,这是优质红茶的重要特征之一。茶汤冲泡后,茶毫吸水膨胀,其有效成分溶解于茶汤中,提高了红茶品质。

芽叶茸毛多,对大多数茶类说是一个优质性状

幼嫩芽叶茸毛多,制出来的茶叶多具毫香,毫多的干茶鲜爽度也会高一些,但是茶叶上茸毛的多少并不是判定茶叶质地好坏的唯一标准。茶叶的品质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不单单是要看茶叶的茸毛、茶叶的嫩度。茶毫多或者显毫是某些干茶茶品的特点之一,我们可以去欣赏它,但也无需过分追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