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藏茶的制作技艺主要含三部分

发布时间 : 2021-03-30
部分发酵茶有哪些 宁红茶制作技艺 白茶主要产于哪三省

部分发酵茶有哪些。

雅安藏茶制作技艺主要分为采割、原料茶初制、成品茶加工三大主要部分。

采割。传统雅安藏茶原料是国内外唯一使用“茶刀子”采“割”的。原料茶分本山茶、上路茶、横路茶等。

本山茶:产于雨城区周公山一带,于每年端午节和白露前后前分两次留桩3.5厘米采割。上路茶:产于雨城区大河、严桥、中里等山区,每年于大暑至立秋之间采割一次,留桩3.5厘米。

横路茶:产于名山、天全、荥经等县,多实行粗细兼产,即春季采细茶、大暑至立秋前采边茶。条茶:是砖茶的主要原料之一,每年谷雨后、端午前采割。

撒茶:毛尖、芽细、砖茶的重要原料,清明后、立夏前采收。采收标准为一芽二、三、四叶。古代每年开采茶叶都要举行隆重的仪式。

原料茶初制分做庄茶和复制做庄茶两种。有多次渥堆高温(50~75℃)发酵的显著特点。

传统做庄茶制作有十八道工序。

复制做庄茶是将毛庄茶经复制做成做庄茶。复制工艺有蒸、揉、发酵、干燥等。

成品茶加工是通过整理、拼配、春包等工序将原料茶制为成品茶。条包砖茶是雅安藏茶的又一显著特点。

原料茶整理。经筛分、风选、拣剔、切铡、干燥、停仓等工序去除茶梗及杂质,调整含水量,分质量等级存放等。

拼配。按品种要求根据原料茶质量按比例搭配拌和。

压制,又叫春包。通过称茶(定量)、蒸茶(加温加湿)、春紧、码包等工序,将料茶压紧成为茶砖。

包装。冷却后砖茶倒出茶篼子,取隔页、包黄纸、打标签、包牛皮纸、捆千斤篾、再装入茶篼子、编包成为成品茶。

检验。成品茶经检验合格进入成品库。小垛码放,促进通风和自然后发酵。

cy316.COM编辑推荐

古树普洱的古法制作技艺


远在边陲之地的云南,守着天赐的茶树资源,长期保留了制茶童年期稚拙的技艺。

唐代,闻名天下的是产于现在江南茶区江苏宜兴的阳羡贡茶,这种蒸青茶的制作技艺登峰造极。与此相较,樊绰笔下《蛮书》中记载的云南茶“散收,无采造法。”

地理造就了云南茶的制作技艺,沿着自己的道路缓慢地演进。直到明末清初,吸纳了外来紧团茶的技艺,才有了普洱生茶加工技艺的雏形。《徐霞客游记》的记述:“采摘乔木茶树鲜叶,焙而复曝,不免黝黑。”方以智《物理小识》的记载:“蒸而成团,市之西蕃。”白族进士李元阳的评价:“藏之年久,味愈胜也。”

有清一代,普洱茶的加工工艺趋向于完备成熟,并传承至今。1911年,满清覆亡,至此作古。因此称其为古法制作技艺。同理,1911年之前栽种的茶树,名为古茶树,已逾百年,名副其实。

普洱茶的古法制作技艺,以现代科学的名义一分为二。

自采摘鲜叶,历摊放、杀青、揉捻、日光干燥,名为晒青毛茶,属于初制工艺。现代茶叶分类的国家标准,列入绿茶的范畴。与蒸青、炒青、烘青的名优绿茶相较,工艺古朴稚拙,独具特色。

原料选取,注重名山。清代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师范的《滇系·山川》、檀萃《滇海虞衡志》、阮福《普洱茶记》等典籍,一致记述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曼洒这六大茶山,并有多人指称以倚邦、蛮砖味较胜。是故主张,纯料普洱生茶,原料至纯,以山为止。

原料选取,注重古树。以明末清初徐霞客所记,升梯架树采摘鲜叶为原点,当下云南西双版纳州、普洱市、临沧市等地遗存古茶园为参照,纯料生茶,止于古树。

原料选取,注重节气。以张泓《滇南新语》等记载,采茶以雨前为佳。无论是农历谷雨以前,亦或是傣历泼水节以前,均符合春茶为优。

原料采摘,老嫩适度。清代上贡普茶珍品,采摘细嫩茶芽。粗普叶,散卖滇中。老嫩适度,最为看重。并留下夷女采摘女儿茶的珍贵记述,为所有茶中之只仅见文字记述者。

原料摊放,貌似简单,殊不知内藏乾坤。时至今日,仍有古茶园,散存于山林之中,早出晚归,采摘所得鲜叶,多有萎凋过度之虞,而近于红茶。令人叹息不已。

从古老的水煮杀青,到唐宋时期的蒸汽杀青,再到明代中期以后的锅炒杀青。晒青毛茶承继了名优绿茶中的主流锅炒杀青技艺,但又无意间造成了中低温杀青的特色。我们猜测,这是由于条件简陋所致,今时尚且有云南山寨中人以煮饭炒菜之锅,清洗干净后用来炒茶。这种以名优绿茶视之为弊病的工艺,以现代科学原理解释,恰恰留下了鲜叶中一部分酶的活性,从而为茶后期的转化留下了空间。这是古法技艺的精华所在。

古法技艺,手工揉捻。不同于名优绿茶优美动人的万千形态,揉捻成型的条索,或粗大肥壮名为抛条形;或紧结挺秀,名为紧条形。晒青毛茶的条形展现出一种抱朴守拙的自然美感,这是来自于制茶童年期技艺稚拙形态的遗存,堪称茶叶形态的活化石。

茶,从日光晒干、炭火烘干到锅炒炒干,不断演进。唯有晒青茶,感念上天的恩惠,固执的保留了这种最为原始的干燥技艺。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茶学院校的教科书中,仍然鄙薄有日晒味的晒青茶,以为最差。孰不知,正是阳光日晒,赋予了茶以新的生命。

古树普洱的古法制作技艺古树茶怎么制作历史


远在边陲之地的云南,守着天赐的茶树资源,长期保留了制茶童年期稚拙的技艺。

唐代,闻名天下的是产于现在江南茶区江苏宜兴的阳羡贡茶,这种蒸青茶的制作技艺登峰造极。与此相较,樊绰笔下《蛮书》中记载的云南茶“散收,无采造法。”

地理造就了云南茶的制作技艺,沿着自己的道路缓慢地演进。直到明末清初,吸纳了外来紧团茶的技艺,才有了普洱生茶加工技艺的雏形。《徐霞客游记》的记述:“采摘乔木茶树鲜叶,焙而复曝,不免黝黑。”方以智《物理小识》的记载:“蒸而成团,市之西蕃。”白族进士李元阳的评价:“藏之年久,味愈胜也。”

有清一代,普洱茶的加工工艺趋向于完备成熟,并传承至今。1911年,满清覆亡,至此作古。因此称其为古法制作技艺。同理,1911年之前栽种的茶树,名为古茶树,已逾百年,名副其实。

普洱茶的古法制作技艺,以现代科学的名义一分为二。

自采摘鲜叶,历摊放、杀青、揉捻、日光干燥,名为晒青毛茶,属于初制工艺。现代茶叶分类的国家标准,列入绿茶的范畴。与蒸青、炒青、烘青的名优绿茶相较,工艺古朴稚拙,独具特色。

原料选取,注重名山。清代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师范的《滇系·山川》、檀萃《滇海虞衡志》、阮福《普洱茶记》等典籍,一致记述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曼洒这六大茶山,并有多人指称以倚邦、蛮砖味较胜。是故主张,纯料普洱生茶,原料至纯,以山为止。

原料选取,注重古树。以明末清初徐霞客所记,升梯架树采摘鲜叶为原点,当下云南西双版纳州、普洱市、临沧市等地遗存古茶园为参照,纯料生茶,止于古树。

原料选取,注重节气。以张泓《滇南新语》等记载,采茶以雨前为佳。无论是农历谷雨以前,亦或是傣历泼水节以前,均符合春茶为优。

原料采摘,老嫩适度。清代上贡普茶珍品,采摘细嫩茶芽。粗普叶,散卖滇中。老嫩适度,最为看重。并留下夷女采摘女儿茶的珍贵记述,为所有茶中之只仅见文字记述者。

原料摊放,貌似简单,殊不知内藏乾坤。时至今日,仍有古茶园,散存于山林之中,早出晚归,采摘所得鲜叶,多有萎凋过度之虞,而近于红茶。令人叹息不已。

从古老的水煮杀青,到唐宋时期的蒸汽杀青,再到明代中期以后的锅炒杀青。晒青毛茶承继了名优绿茶中的主流锅炒杀青技艺,但又无意间造成了中低温杀青的特色。我们猜测,这是由于条件简陋所致,今时尚且有云南山寨中人以煮饭炒菜之锅,清洗干净后用来炒茶。这种以名优绿茶视之为弊病的工艺,以现代科学原理解释,恰恰留下了鲜叶中一部分酶的活性,从而为茶后期的转化留下了空间。这是古法技艺的精华所在。

古法技艺,手工揉捻。不同于名优绿茶优美动人的万千形态,揉捻成型的条索,或粗大肥壮名为抛条形;或紧结挺秀,名为紧条形。晒青毛茶的条形展现出一种抱朴守拙的自然美感,这是来自于制茶童年期技艺稚拙形态的遗存,堪称茶叶形态的活化石。

茶,从日光晒干、炭火烘干到锅炒炒干,不断演进。唯有晒青茶,感念上天的恩惠,固执的保留了这种最为原始的干燥技艺。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茶学院校的教科书中,仍然鄙薄有日晒味的晒青茶,以为最差。孰不知,正是阳光日晒,赋予了茶以新的生命。

茶与文化的交融 普洱茶贡茶制作技艺


李兴昌是普洱茶贡茶制作技艺第八代传承人,多年来通过祖辈的传授和自身的探索努力,用心做茶,熟就了普洱贡茶的传统制作工艺,并把传统技艺融入现代工艺,弥补了传统工艺的多种缺陷,他所精心研制的贡茶工艺产品集众家之长,备受国内外茶品爱好者的赞誉与青睐,被业界专家评价为“紧而不实,疏而不松”,品味上乘,堪称茶中一绝。

普洱贡茶制作技艺工序为祭祀茶神、原料采选、萎凋、杀青揉晒,最后蒸压成型。据传承人李兴昌介绍,整个制作过程基本沿袭了传统技艺,制作精细,蒸制过程中改用高压锅、锅炉,压制过程采用人工石磨踩压,能较好地凭手感、味觉和经验来掌控力度、温度、湿度,不仅省时省力省工,还保证了茶叶品质的上乘。普洱贡茶制作技艺以其浓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的生产工艺,为普洱茶品牌工艺的形成及茶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制作工艺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李兴昌一直坚信并致力于不断改良制作技术和工艺,提升普洱贡茶的品质和品味,使普洱在历经岁月的沉淀中,实现茶与文化的完美交融。

制作普洱茶膏的主要方法


制作普洱茶膏的主要方法!茶膏属于普洱茶的一个种类,随着普洱茶膏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纯香的口感也逐渐受到了大众的喜爱,成为一种茶饮品的时尚选择。茶膏在古代是以贡品、宫廷制品出现,发展到现代,其制作工艺也经历了不同的方式。以下讲讲从古代到现代几种茶膏的制作工艺。

一、大锅熬制法

大锅熬制法是明朝时期朱元璋体恤民情,撤销龙凤团茶的进贡。但是民间依然选用大锅熬制的方法制作茶膏。这种制作工艺比较简单,主要经过投茶熬制→滤茶汁→浓缩茶汤→成形几个步骤。

优势:在制作比较简单,成本低廉,对场地要求不高,适合个人和小作坊操作。

劣势:反复高温熬制,易导致诸多的生物酶消失,使茶膏后续转化缺乏“动能”,只能向霉变转变,不可能长期存放;茶叶在高温状态下,大量营养物质会随水蒸汽一起挥发,必然会造成大量的营养物质流失;大锅长时间熬制,会产生大量的铅、汞、砷、铜等一些重金属,对人体的伤害也比较大。

汤色:暗淡、混浊,有肉眼可见的杂质。

口感:有焦糊味,茶味淡。

保质期:一到两年

二、低温萃取法

低温或超零界低温以水、酒精、等易挥发物为介质进行提取,采用现代化机械大规模生产,可以最大程度上降低生产成本。但萃取技术较适合萃取单一物质,不能完整保存普洱茶原有风味口感,且低温导致芳香物质和活性成分不能有效溶解,流失大量有益成分。

汤色:汤色通透、红艳无茶味。

口感:时有药味,如饮开水。

保质期:无后期陈化作用

三、喷雾干燥法

喷雾干燥,所谓的喷雾干燥是在干燥室热气流中使喷成雾状的液体物料干燥的方法,采用现代化机械大规模生产,可以最大程度上降低生产成本。但持续的高温,从提取到浓缩,再到喷雾干燥,使普洱茶中最为富贵的“酶”失活,茶膏没有后续转化的动能,造成保质期缩短和品质下降。同时,持续的高温也损伤了茶叶中的很多营养物质。这种加工方式属于“混提模式”,造成所有产品趋向一种品质,甚至一种口感,缺少差异性。

汤色:茶汤暗淡有混浊。

口感:茶叶中芳香类物质较轻,随着高温的蒸煮,芳香类物质随蒸气挥发,导致水汽味较重,缺少茶味。

保质期:一到两年。

四、常温仿生浸提工艺

该工艺通过186道工序,72天制作周期;常温仿生浸提工艺模仿了清代茶膏制作的气候、温度、环境,根据清代以花梨木为炭的思路,把茶汤的提取和浓缩,控制在常温40摄氏度左右。最大程度破解了清宫制膏工艺,采用相对恒定常温进行加工,最大程度上保存了普洱茶的原有风味,保存了将近200多种芳香物质。但在更加繁琐苛刻的环境下制作茶膏。

汤色:红润、明亮、通透的宝石红,随着后续陈化,汤色愈加明亮。

口感:润滑、厚重、醇正,无杂气,陈香,随着后续陈化,口感会更加醇正,陈香味更足。

保质期:经国家质检部门批准无保质期可长期存放。

普洱茶膏是普洱茶有益物质高度浓缩的精华,所以制作普洱茶膏的目的就在于如何更好的保存和提炼普洱茶的香气、色泽、口感,如果制作的茶膏反而不如普洱茶本身,那么这样的茶膏在品饮价值上就不如普洱茶本身了。

制作普洱茶的主要茶种有哪些?


云南澜沧江流域茶树品种资源十分丰富,区域性、特色化的优良材料众多。剔除云南境内中叶种、小叶种茶树和水浸出物低于38%的茶种地域以后,适合制作云南普洱茶,分布在澜沧江两岸的地方性茶树良种,主要有以下几种。

1.勐库大叶种

属于有性系、乔木型、大叶类、早生种。原产于临沧市双江县勐库镇冰岛公弄村,主要分布在临沧市境内。是我国1984年首次认定的国家级良种,编号为“华茶12号(GSCTl2)”。植株高大,自然生长情况下树高可达4—30米,树幅3-12米,树姿开张或半开张,主干明显,分枝稀疏,叶片稍向上斜状着生长,叶特大,叶形椭圆、长椭圆或呈卵圆,叶色绿或深绿,有光泽,叶面强度隆起,叶质柔软肥厚,部分革质,叶边缘平展或呈微波浪状。嫩芽黄绿色,肥壮,茸毛张显,持嫩性强,一芽三叶百芽重121.4克。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1.7%,茶多酚33.8%,咖啡碱4.1%,儿茶素总量18.2%,故收敛性(茶气)特强,浓烈甘甜,是加工普洱茶的上乘品种。

2.凤庆大叶种

属于有性系、乔木型、大叶类、早生种。原产于临沧市凤庆县大寺乡、凤山镇等地,明代《徐霞客游记》记载的“太华茶”。主要分布在凤庆、昌宁等滇西茶区。是我国1984年首次认定的国家级良种,编号为“华茶13号(GsCTl3)”。树姿直立或开张;叶形椭圆或长椭圆,叶色绿润,叶面隆起,叶质柔软,便于揉捻成条。嫩芽绿色,满披茸毛,持嫩性强,一芽三叶百芽重100克左右,较勐库大叶种轻,没有勐库种肥壮。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2.9%,茶多酚30.2%,咖啡碱3.2%,儿茶素总量13.4%。故成品茶条秀毫显,鲜爽度优于勐库种,但收敛性(茶气)强而弱于勐库茶,滋味浓而甘甜,是加工普洱茶的上乘品种。

3.勐海大叶种

属于有性系、乔木型、大叶类、早生种。原产于西双版纳勐海县格朗河乡南糯山等地,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思茅等滇南茶区。是我国1984年首次认定的国家级良种,编号为“华茶14号(GSCTl4)”。植株高大,自然生长情况下茶树高可达2~20米,树幅1.8~5.2米,树姿直立或开张,主干明显,分枝稀疏。叶特大,叶形椭圆或长椭圆。叶色绿,富有光泽,叶面隆起,叶质柔软肥厚。嫩芽黄绿色,茸毛多,持嫩性强。一芽三叶百芽重153.2克。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2.3%,茶多酚32.8%,咖啡碱4.1%,儿茶素总量18.2%,故收敛性(茶气)强,滋味浓烈甘甜,是加工普洱茶的上乘品种。

4.景谷大白毫

属于有性系、乔木型、大叶类、晚生种。原产于思茅市景谷县民乐乡苦竹山。植株较高,自然生长情况下树高可达4,5米,树幅3。9米,树姿半开张,主干明显,分枝稀疏。叶特大,叶形椭圆。叶色浓绿,富光泽,叶面隆起,叶质厚软,叶缘平。嫩芽绿色,肥壮多茸毛。一芽三叶百芽重163.8克。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3.8%,茶多酚29.9%,咖啡碱5.2%,儿茶素总量15.3%,水浸出物46.7%。故收敛性(茶气)强,滋味浓强甘甜,该品种是上世纪我国晒青毛茶国家标准样制作的指定品种,能比较全面地代表云南大叶种茶树原料的风格特点,是加工普洱茶的上乘品种。

5.邦东大叶茶

亦称“邦东大黑茶”,属有性系、乔木型、大叶类、晚生种。原产临沧市邦东乡曼岗村,植株高大,自然生长情况下树高可达9.3米,树幅7.8米,树姿半开张,主干明显。叶特大,叶形椭圆。叶色浓绿,富光泽,叶面隆起,叶质厚软,叶缘平。嫩芽绿色,肥壮多茸毛。一芽三叶百芽重118.9克。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2.8%,茶多酚29.3%,咖啡碱4.4%,儿茶素总量18.5%,水浸出物49.4%。故收敛性(茶气)特强,滋味浓烈甘甜,是加工普洱茶的上乘品种。

6.冰岛长叶茶

属有性系、乔木型、大叶类、晚生种。原产临沧市双江县勐库镇冰岛村。冰岛是今临沧市最早种植茶树的地方,勐库大叶茶种就是从这里向外传播的。冰岛长叶茶植株高大,自然生长情况下树高可达8.2米,树幅4.6米,树姿直立,主干明显。叶特大,叶形长椭圆。叶色绿稍黄,富光泽,叶面微隆起,叶质软。嫩芽黄绿色,茸毛特多。一芽三叶百芽重137.6克。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3.4%,茶多酚35.1%,咖啡碱4.9%,儿茶素总量16.7%,水浸出物48.1%。故收敛性(茶气)特强,浓烈甘甜,是加工普洱茶的上乘品种。

7.漭水大叶茶

属有性系、乔木型、大叶类、中生种。原产保山市昌宁县漭水乡黄家寨。植株高大,自然生长情况下树高可达5—9米,树幅4.0—5.5米,树姿直立,主干明显。叶特大,叶形长椭圆。叶色绿,富光泽,叶面微隆起,叶质软。嫩芽黄绿色,肥壮,茸毛特多。一芽三叶百芽重110.9克。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3.2%,茶多酚34.9%,咖啡碱4.9%,儿茶素总量26.7%,水浸出物50%。故收敛性(茶气)特强,滋味浓烈甘甜,是加工普洱茶的上乘品种。

8.易武大叶茶

属有性系、乔木型、大叶类、中生种。原产西双版纳勐腊县易武镇。树姿直立或半开张,主干明显。嫩茎稍红,披毛。叶特大,叶形长椭圆。叶色深绿,叶面隆起,叶身平,叶质厚。嫩芽绿而带紫色,肥壮,多茸毛。一芽三叶百芽重129.8克。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2.9%,茶多酚31%,咖啡碱5.1%,儿茶素总量24.8%,水浸出物48.5%。故收敛性(茶气)特强,滋味浓烈甘滑,是加工普洱茶的上乘品种。

9.小古德大叶茶

属有性系、乔木型、大叶类、晚生种。原产大理市南涧县新政乡小古德茶场。植株高大,自然生长情况下树高可达8.2米,树幅5.3米,树姿直立,主干明显。叶特大,叶形椭圆或长椭圆。叶色深绿,有光泽,叶面微隆起,叶质厚脆。嫩芽绿色,茸毛特多。一芽三叶百芽重190克。春茶一芽一叶含氨基酸1.3%,茶多酚32.1%,咖啡碱3.4%,儿茶素总量26.7%,故收敛性(茶气)较强,滋味浓强甘甜,是加工普洱茶的上乘品种。

制作普洱茶的原料主要有哪些?


云南澜沧江流域茶树品种资源十分丰富,区域性、特色化的优良材料众多。剔除云南境内中叶种、小叶种茶树和水浸出物低于38%的茶种地域以后,适合制作云南普洱茶,分布在澜沧江两岸的地方性茶树良种,主要有以下几种。

1.勐库大叶种

属于有性系、乔木型、大叶类、早生种。原产于临沧市双江县勐库镇冰岛公弄村,主要分布在临沧市境内。是我国1984年首次认定的国家级良种,编号为“华茶12号(GSCTl2)”。植株高大,自然生长情况下树高可达4—30米,树幅3~12米,树姿开张或半开张,主干明显,分枝稀疏,叶片稍向上斜状着生长,叶特大,叶形椭圆、长椭圆或呈卵圆,叶色绿或深绿,有光泽,叶面强度隆起,叶质柔软肥厚,部分革质,叶边缘平展或呈微波浪状。嫩芽黄绿色,肥壮,茸毛张显,持嫩性强,一芽三叶百芽重121.4克。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1.7%,茶多酚33.8%,咖啡碱4.1%,儿茶素总量18.2%,故收敛性(茶气)特强,浓烈甘甜,是加工普洱茶的上乘品种。

2.凤庆大叶种

属于有性系、乔木型、大叶类、早生种。原产于临沧市凤庆县大寺乡、凤山镇等地,明代《徐霞客游记》记载的“太华茶”。主要分布在凤庆、昌宁等滇西茶区。是我国1984年首次认定的国家级良种,编号为“华茶13号(GsCTl3)”。树姿直立或开张;叶形椭圆或长椭圆,叶色绿润,叶面隆起,叶质柔软,便于揉捻成条。嫩芽绿色,满披茸毛,持嫩性强,一芽三叶百芽重100克左右,较勐库大叶种轻,没有勐库种肥壮。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2.9%,茶多酚30.2%,咖啡碱3.2%,儿茶素总量13.4%。故成品茶条秀毫显,鲜爽度优于勐库种,但收敛性(茶气)强而弱于勐库茶,滋味浓而甘甜,是加工普洱茶的上乘品种。

3.勐海大叶种

属于有性系、乔木型、大叶类、早生种。原产于西双版纳勐海县格朗河乡南糯山等地,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思茅等滇南茶区。是我国1984年首次认定的国家级良种,编号为“华茶14号(GSCTl4)”。植株高大,自然生长情况下茶树高可达2~20米,树幅1.8~5.2米,树姿直立或开张,主干明显,分枝稀疏。叶特大,叶形椭圆或长椭圆。叶色绿,富有光泽,叶面隆起,叶质柔软肥厚。嫩芽黄绿色,茸毛多,持嫩性强。一芽三叶百芽重153.2克。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2.3%,茶多酚32.8%,咖啡碱4.1%,儿茶素总量18.2%,故收敛性(茶气)强,滋味浓烈甘甜,是加工普洱茶的上乘品种。

4.景谷大白毫

属于有性系、乔木型、大叶类、晚生种。原产于思茅市景谷县民乐乡苦竹山。植株较高,自然生长情况下树高可达4,5米,树幅3.9米,树姿半开张,主干明显,分枝稀疏。叶特大,叶形椭圆。叶色浓绿,富光泽,叶面隆起,叶质厚软,叶缘平。嫩芽绿色,肥壮多茸毛。一芽三叶百芽重163.8克。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3.8%,茶多酚29.9%,咖啡碱5.2%,儿茶素总量15,3%,水浸出物46.7%。故收敛性(茶气)强,滋味浓强甘甜,该品种是上世纪我国晒青毛茶国家标准样制作的指定品种,能比较全面地代表云南大叶种茶树原料的风格特点,是加工普洱茶的上乘品种。

5.邦东大叶茶

亦称“邦东大黑茶”,属有性系、乔木型、大叶类、晚生种。原产临沧市邦东乡曼岗村,植株高大,自然生长情况下树高可达9.3米,树幅7.8米,树姿半开张,主干明显。叶特大,叶形椭圆。叶色浓绿,富光泽,叶面隆起,叶质厚软,叶缘平。嫩芽绿色,肥壮多茸毛。一芽三叶百芽重118.9克。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2.8%,茶多酚29.3%,咖啡碱4.4%,儿茶素总量18.5%,水浸出物49.4%。故收敛性(茶气)特强,滋味浓烈甘甜,是加工普洱茶的上乘品种。

6.冰岛长叶茶

属有性系、乔木型、大叶类、晚生种。原产临沧市双江县勐库镇冰岛村。冰岛是今临沧市最早种植茶树的地方,勐库大叶茶种就是从这里向外传播的。冰岛长叶茶植株高大,自然生长情况下树高可达8.2米,树幅4.6米,树姿直立,主干明显。叶特大,叶形长椭圆。叶色绿稍黄,富光泽,叶面微隆起,叶质软。嫩芽黄绿色,茸毛特多。一芽三叶百芽重137.6克。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3.4%,茶多酚35.1%,咖啡碱4.9%,儿茶素总量16.7%,水浸出物48.1%。故收敛性(茶气)特强,浓烈甘甜,是加工普洱茶的上乘品种。

7.漭水大叶茶

属有性系、乔木型、大叶类、中生种。原产保山市昌宁县漭水乡黄家寨。植株高大,自然生长情况下树高可达5—9米,树幅4.0—5.5米,树姿直立,主干明显。叶特大,叶形长椭圆。叶色绿,富光泽,叶面微隆起,叶质软。嫩芽黄绿色,肥壮,茸毛特多。一芽三叶百芽重110.9克。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3.2%,茶多酚34.9%,咖啡碱4.9%,儿茶素总量26.7%,水浸出物50%。故收敛性(茶气)特强,滋味浓烈甘甜,是加工普洱茶的上乘品种。

8.易武大叶茶

属有性系、乔木型、大叶类、中生种。原产西双版纳勐腊县易武镇。树姿直立或半开张,主干明显。嫩茎稍红,披毛。叶特大,叶形长椭圆。叶色深绿,叶面隆起,叶身平,叶质厚。嫩芽绿而带紫色,肥壮,多茸毛。一芽三叶百芽重129.8克。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2.9%,茶多酚31%,咖啡碱5.1%,儿茶素总量24.8%,水浸出物48.5%。故收敛性(茶气)特强,滋味浓烈甘滑,是加工普洱茶的上乘品种。

9.小古德大叶茶

属有性系、乔木型、大叶类、晚生种。原产大理市南涧县新政乡小古德茶场。植株高大,自然生长情况下树高可达8.2米,树幅5.3米,树姿直立,主干明显。叶特大,叶形椭圆或长椭圆。叶色深绿,有光泽,叶面微隆起,叶质厚脆。嫩芽绿色,茸毛特多。一芽三叶百芽重190克。春茶一芽一叶含氨基酸1.3%,茶多酚32.1%,咖啡碱3.4%,儿茶素总量26.7%,故收敛性(茶气)较强,滋味浓强甘甜,是加工普洱茶的上乘品种。

制作普洱茶的主要茶叶品种有哪些?


云南澜沧江流域茶树品种资源十分丰富,区域性、特色化的优良材料众多。剔除云南境内中叶种、小叶种茶树和水浸出物低于38%的茶种地域以后,适合制作云南普洱茶,分布在澜沧江两岸的地方性茶树良种,主要有以下几种。

(1)勐库大叶种

属于有性系、乔木型、大叶类、早生种。原产于临沧市双江县勐库镇冰岛公弄村,主要分布在临沧市境内。是我国1984年首次认定的国家级良种,编号为“华茶12号(GSCTl2)”。植株高大,自然生长情况下树高可达4—30米,树幅3~12米,树姿开张或半开张,主干明显,分枝稀疏,叶片稍向上斜状着生长,叶特大,叶形椭圆、长椭圆或呈卵圆,叶色绿或深绿,有光泽,叶面强度隆起,叶质柔软肥厚,部分革质,叶边缘平展或呈微波浪状。嫩芽黄绿色,肥壮,茸毛张显,持嫩性强,一芽三叶百芽重121.4克。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1.7%,茶多酚33.8%,咖啡碱4.1%,儿茶素总量18.2%,故收敛性(茶气)特强,浓烈甘甜,是加工普洱茶的上乘品种。

(2)凤庆大叶种

属于有性系、乔木型、大叶类、早生种。原产于临沧市凤庆县大寺乡、凤山镇等地,明代《徐霞客游记》记载的“太华茶”。主要分布在凤庆、昌宁等滇西茶区。是我国1984年首次认定的国家级良种,编号为“华茶13号(GsCTl3)”。树姿直立或开张;叶形椭圆或长椭圆,叶色绿润,叶面隆起,叶质柔软,便于揉捻成条。嫩芽绿色,满披茸毛,持嫩性强,一芽三叶百芽重100克左右,较勐库大叶种轻,没有勐库种肥壮。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2.9%,茶多酚30.2%,咖啡碱3.2%,儿茶素总量13.4%。故成品茶条秀毫显,鲜爽度优于勐库种,但收敛性(茶气)强而弱于勐库茶,滋味浓而甘甜,是加工普洱茶的上乘品种。

(3)勐海大叶种

属于有性系、乔木型、大叶类、早生种。原产于西双版纳勐海县格朗河乡南糯山等地,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思茅等滇南茶区。是我国1984年首次认定的国家级良种,编号为“华茶14号(GSCTl4)”。植株高大,自然生长情况下茶树高可达2~20米,树幅1.8~5.2米,树姿直立或开张,主干明显,分枝稀疏。叶特大,叶形椭圆或长椭圆。叶色绿,富有光泽,叶面隆起,叶质柔软肥厚。嫩芽黄绿色,茸毛多,持嫩性强。一芽三叶百芽重153.2克。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2.3%,茶多酚32.8%,咖啡碱4.1%,儿茶素总量18.2%,故收敛性(茶气)强,滋味浓烈甘甜,是加工普洱茶的上乘品种。

(4)景谷大白毫

属于有性系、乔木型、大叶类、晚生种。原产于思茅市景谷县民乐乡苦竹山。植株较高,自然生长情况下树高可达4,5米,树幅3.9米,树姿半开张,主干明显,分枝稀疏。叶特大,叶形椭圆。叶色浓绿,富光泽,叶面隆起,叶质厚软,叶缘平。嫩芽绿色,肥壮多茸毛。一芽三叶百芽重163.8克。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3.8%,茶多酚29.9%,咖啡碱5.2%,儿茶素总量15,3%,水浸出物46.7%。故收敛性(茶气)强,滋味浓强甘甜,该品种是上世纪我国晒青毛茶国家标准样制作的指定品种,能比较全面地代表云南大叶种茶树原料的风格特点,是加工普洱茶的上乘品种。

(5)邦东大叶茶

亦称“邦东大黑茶”,属有性系、乔木型、大叶类、晚生种。原产临沧市邦东乡曼岗村,植株高大,自然生长情况下树高可达9.3米,树幅7.8米,树姿半开张,主干明显。叶特大,叶形椭圆。叶色浓绿,富光泽,叶面隆起,叶质厚软,叶缘平。嫩芽绿色,肥壮多茸毛。一芽三叶百芽重118.9克。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2.8%,茶多酚29.3%,咖啡碱4.4%,儿茶素总量18.5%,水浸出物49.4%。故收敛性(茶气)特强,滋味浓烈甘甜,是加工普洱茶的上乘品种。

(6)冰岛长叶茶

属有性系、乔木型、大叶类、晚生种。原产临沧市双江县勐库镇冰岛村。冰岛是今临沧市最早种植茶树的地方,勐库大叶茶种就是从这里向外传播的。冰岛长叶茶植株高大,自然生长情况下树高可达8.2米,树幅4.6米,树姿直立,主干明显。叶特大,叶形长椭圆。叶色绿稍黄,富光泽,叶面微隆起,叶质软。嫩芽黄绿色,茸毛特多。一芽三叶百芽重137.6克。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3.4%,茶多酚35.1%,咖啡碱4.9%,儿茶素总量16.7%,水浸出物48.1%。故收敛性(茶气)特强,浓烈甘甜,是加工普洱茶的上乘品种。

(7)漭水大叶茶

属有性系、乔木型、大叶类、中生种。原产保山市昌宁县漭水乡黄家寨。植株高大,自然生长情况下树高可达5—9米,树幅4.0—5.5米,树姿直立,主干明显。叶特大,叶形长椭圆。叶色绿,富光泽,叶面微隆起,叶质软。嫩芽黄绿色,肥壮,茸毛特多。一芽三叶百芽重110.9克。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3.2%,茶多酚34.9%,咖啡碱4.9%,儿茶素总量26.7%,水浸出物50%。故收敛性(茶气)特强,滋味浓烈甘甜,是加工普洱茶的上乘品种。

(8)易武大叶茶

属有性系、乔木型、大叶类、中生种。原产西双版纳勐腊县易武镇。树姿直立或半开张,主干明显。嫩茎稍红,披毛。叶特大,叶形长椭圆。叶色深绿,叶面隆起,叶身平,叶质厚。嫩芽绿而带紫色,肥壮,多茸毛。一芽三叶百芽重129.8克。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2.9%,茶多酚31%,咖啡碱5.1%,儿茶素总量24.8%,水浸出物48.5%。故收敛性(茶气)特强,滋味浓烈甘滑,是加工普洱茶的上乘品种。

(10)小古德大叶茶

属有性系、乔木型、大叶类、晚生种。原产大理市南涧县新政乡小古德茶场。植株高大,自然生长情况下树高可达8.2米,树幅5.3米,树姿直立,主干明显。叶特大,叶形椭圆或长椭圆。叶色深绿,有光泽,叶面微隆起,叶质厚脆。嫩芽绿色,茸毛特多。一芽三叶百芽重190克。春茶一芽一叶含氨基酸1.3%,茶多酚32.1%,咖啡碱3.4%,儿茶素总量26.7%,故收敛性(茶气)较强,滋味浓强甘甜,是加工普洱茶的上乘品种。

解密300年普洱茶贡茶制作技艺_古树普洱,茶中的贵族④


5月的宁洱已经开始炎热,好在傍晚时分一场不期而至的细雨,给这座曾是古普洱府府城所在地的小县城带来了丝丝清凉与湿润。那时,我们就坐在文昌宫门楼的二楼,与普洱茶(贡茶)制作技艺的传承人李兴昌一起喝茶。作为宁洱县城内已是为数寥寥的古建筑之一,经历过战火、兵燹、地震后幸存下来的文昌宫门楼,现在被挂上一块“云南普洱茶·贡茶制作技艺传习所”的牌子。在这幢从古普洱府时代走来的老建筑里,李兴昌担负起了传承普洱贡茶制作技艺的使命。

普洱茶按制作方法可分为生茶、熟茶,按外形可分为金瓜贡茶、沱茶、饼茶、砖茶等。李兴昌祖上就是普洱贡茶的制作人,这一技艺传承至今已有300多年。

金瓜贡茶是现存陈年普洱茶中的绝品,港台茶界称其为“普洱茶太上皇”。现今存世的金瓜贡茶真品只有两沱,分别保存于北京的故宫博物院和杭州的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这些进贡给皇宫的普洱贡茶,原料就大多采自困鹿山古茶园。

阮福在成文于1825年前后的《普洱茶记》中说:“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但金瓜贡茶是不可能在社会上流通的,“得到它只有一个途径,就是皇帝每年会拿出一部分赏赐有功大臣,得到的大臣也轻易不舍得喝,有人甚至把它当成高级药材存放。”李兴昌的这种说法,可从清代医药学家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中得到佐证:“普洱茶成团,有大中小三种。大者一团五斤,如人头式,称人头茶,每年入贡,民间不易得也。”

普洱贡茶之所以显得这么贵重,除了数量稀少、原料珍贵外,还因为其加工程序特别繁复,据说需要经过72道工序才能完成,加工周期长达36天。19世纪末,处于风雨飘零中的大清王朝国力大衰,普洱贡茶的制作也开始渐渐隐退到历史的烟云中。现在的制作技艺,是在一度中断后重新恢复的,整个过程基本沿袭了传统做法,并对工艺做了一定的改进,比如蒸制改用锅炉,压制过程采用人工石模踩压等,在保证上乘品质的情况下提高了制作效率。

普洱茶的制作大体可分为“祭祀茶神、原料采选、杀青揉晒、蒸压成形”四个相对固定的程序。但贡茶的采制是相当讲究的,从茶树的选种、茶园的管理到茶叶的采摘、萎凋、杀青、揉捻、晾晒、蒸制一系列过程都十分微妙和精细。而且全手工制作,凭的是制茶人的感觉和经验来掌控力度、温度、湿度,没有任何参考数据和文字,因此贡茶的制作工艺颇为费工、费时、费力,制作效率比现代制作工艺效率低很多。

制作贡茶所需的茶叶,均由未婚少女采摘的一级芽茶制作而成。这种芽茶制作的普洱茶,经长期存放后会转变成金黄色。采茶是个技术活,需要手法细腻,把叶片轻轻捏下,太用力会使叶片和茶枝受损,不但影响了茶的品质,还影响枝条的生长。所以一般这种工作都是女孩做,手劲比较柔和。刚采回的鲜叶一般不能直接杀青,需经过一定时间的萎凋,通透性要好,也不能堆太厚,每隔相应时间要翻一翻。

杀青揉晒无疑是制茶过程中关键的一步,而这门看似简单的技术却有很高的要求。在热锅里需用闷、抖结合的手法,要把握好温度,这些全凭经验和手感。过高的温度会破坏活性酶,不利于后期发酵和多酚类物质的保留,而普洱茶最显著的特点就在于后期的自然发酵,所产生的越陈越香的品味和独特的保健功效,温度过低又不能达到杀青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要不停地翻抖,使锅内的茶青均匀受热。茶青接触锅的时间不能太长,太长了会焦糊,待茶梗变软就可以出锅了。“要领是锅要厚、火要旺、翻抖要适度。”李兴昌说。

杀青完毕,接下来便是揉捻。揉捻全凭手工技艺,手在茶叶上慢慢揉动,仿佛在给茶叶做按摩,时重时轻,而且手要顺着一方向揉动,目的是使茶叶细胞破裂程度适当,保证在冲泡时能均匀地释放浸出物。技法的高低直接影响茶叶的品味和芽条造型的优劣。历史上,制作贡茶的揉茶师要沐浴斋戒才能进行加工制作,而且有人专为揉茶师擦汗,不允许有滴汗进茶之中。

揉捻好的茶,要在太阳光下晒干,称为晒青。这道工序是普洱茶工艺的重要特性之一,与杀青时温度控制的道理一样,在阳光下自然晒干能有效保留茶叶中酶的活性。其他绿茶的烘青、炒青工艺使得杀青温度高,酶活性破坏彻底,是难以进行后发酵的。此后经过筛分、风选、拣剔和分级,再经蒸压成型,再干燥,普洱贡茶就制成了。

普洱茶的加工,有两个条件是必需的,一是原料必须采用云南大叶种茶,二是必须采用晒青工艺。这样加工出来的毛料,直接压成砖、饼、沱等常见的紧压茶形态后,一般称之为“普洱生茶”,主要是为了区别于后来出现的“普洱熟茶”。

1973年之前,普洱茶基本没有生茶、熟茶之说,此前的普洱茶都是以生茶的形式加工生产,但普洱茶的越陈越香是需要时间成本的。2013年8月在深圳采访香港茶商黄集斌时,他介绍说,1973年为了满足香港人喝老茶的市场需求,云南派人到广州学习轻水发酵技术,最终在1975年熟茶的渥堆发酵技术在昆明茶厂正式试制成功。之所以要进行熟茶的研制,是为了解决普洱茶自然后发酵时间过长的问题,以人工模仿自然发酵的过程来达到快速陈化普洱茶的目的。

普洱茶保存方法 分三个步骤


普洱茶保存方法

“陈”字是普洱茶的核心,所以“藏之得法”尤为重要。传统普洱茶缓慢后发酵的过程是普洱茶形成和提升的过程,人工发酵的普洱茶存放一段时间也会得到提升。随着品质的提升,普洱茶的价值也得以提高,所以普洱茶就具备了饮品和收藏双重功能,即普洱茶除具有饮料的属性外,它与文物古董有相同收藏功能,越是年头久远的越是稀少,价值也越高。

一、选购

选购时首先应根据自己的收藏爱好、收藏目的、收藏时限来选择茶叶。如果打算收藏几年后就品饮的,可选购“熟普”,因为“熟普”已经过人工后发酵过程,茶叶中的许多成分在人工后发酵中发生了转化,再贮放几年就能饮品到普洱茶陈香、甘滑、醇厚的口感。如果打算长期收藏以待升值,最好选购“生普”,“生普”是纯自然后发酵的普洱茶,“生普”转变为“熟普”需要8年以上的时间,自然天成的品质和时间赋予的生命历程使之更富神奇口感和保健功效,最富深厚的文化底蕴。其次,选购要认准生产厂家和产地,要选那些用料精良、品质稳定的厂家的茶品来收藏,最好是选购生态有机茶,且尤以古茶园所产茶最为上品。一般消费者缺乏品茶、识茶经验,选购普洱茶最好到庆沣祥这样的品牌店比较放心。再次,选购时要认真品鉴茶的年限、品质,以确定收藏的价值。需要提醒的是,用于收藏的普洱茶最好选购紧压茶,这是因为紧压茶耐贮藏,不容易变质,而且体积小,更便于贮存。

二、归档

购回茶后要做好普洱茶的收藏记录,最好是分门别类地对购茶的时间、地点、厂家、品种、等级、名称以及是否生态茶等认真记录,以备日后鉴赏和交易。建议在茶品商标附近加盖自己的收藏章,名人收藏的名品,今后升值空间会更大。

三、贮藏

普洱茶的贮藏并不十分讲究,一般来说,只要不受阳光直射和雨淋,环境清洁卫生,通风无其他杂味、异味即可。如存放数量多,可设专门仓库保管;如数量少,个人在家中存放,可用陶瓷瓦缸存放,将普洱散茶拆去外包装直接放于缸内,封好缸口就行,饼茶、金瓜茶、沱茶要用木架陈放,以得用通风透气。藏茶每隔3个月左右要翻动一次检查是否有霉变或其他寄生虫侵入。普洱茶的品质形成需要一定的贮存时间,贮存时间的长短,决定着普洱茶的滋味和陈香。有关研究表明,自然贮放10年的普洱茶,茶多酚减少为13.94%,贮放20年的普洱茶,茶多酚减少更多,仅为8.98%。需要特别提醒的是,贮茶最须防的是异味和霉变,茶叶特别吸味,普洱茶的陈化过程一旦吸入异味,其本来的陈香本色就被破坏了。

普洱茶部分茶中酸味的由来


茶叶中的酸味成分小部分是鲜叶固有的,很大部分源于在加工过程中形成。茶中固有酸性物质来源于谷氨酸、抗坏血酸、天门冬氨酸、谷氨纤胺、没食子酸、草酸等有机酸等,茶固体酸作用非常微妙,也是调节茶汤风味的要素。特别是加工形成的酸大于茶叶本身的酸,所以很多发酵茶的滋味产生的酸味比重要大。

说到前发酵是因为云南省当地茶农意识不够,有意无意地在杀青到揉捻、初干后的茶叶不及时摊凉、或者紧压茶在蒸气蒸软环节时间过久、蒸气温度过高到晒干不及在温度和水热作用之下微生物活动进行发酵,也会出现酸味。

大部分的轻微前发酵的晒青茶来说茶汤口感上不会很明显。如果说发酵不当会容易产生酸味的话,那就要说到普洱茶的熟茶,因为通过洒水后发酵的技术中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例如发酵时间不到位的轻发酵和洒水时水分过多过少引起的不良发酵,发酵完毕出堆高温杀菌的温度都会直接影响到茶中的酸。

普洱茶的酸还要谈及其后储存的方法失误也会造成茶汤变酸,例如茶叶存放过程当中直接和间接晒到阳光(紫外线)或者长期密封(密封罐)下放在高温地方,如果人为后烘倍方法不正确,茶叶在高温下产生化学变数而出现汤薄水酸,还有就是让茶叶暴露在高温环境通风过久也一定会出现酸味,然而这种酸出现在茶汤中口感很明显,常常令人不愉快,制程失败和储存不当的茶汤水酸而难化,锁定口腔两颊,这种酸即使是长期的陈化后都难以退掉!

三分钟教你读懂茶界IP


初入茶门之人,看到普洱茶经常有“千饼一面”之感。比如“云南七子饼茶”、“易武正山”、“XX圆茶”之类等名称或者概念,都为大量普洱茶共同使用,再加上同样棉纸包装,甚至一样的印刷排版,让初入门者经常傻傻分不清楚。

其实不止普洱茶,放眼整个茶界尽皆如此,偶然有个新鲜概念出炉,经常会被很多其他厂家共同复制共用。

这就好比当下影视圈比较流行的“IP”的概念(“IP”,原意是指知识产权。影视圈里风靡的“IP”主要指拥有大量粉丝基数的文学作品的影视剧版权改编。如《芈月传》、《盗墓笔记》、《小时代》、《何以笙箫默》等。),一些网络文学作品,因为早前积累了大量读者粉丝群,拥有巨大的开发潜力,简直是可预见的“吸金利器”,所以影视圈也在争抢“IP”资源,出现了一个作品、多个翻拍的现象。

而在茶界,一个成功概念,而引发无数复制的“IP”本源出处,可能现在都已经模糊到无人知晓,今天,我们就来细数这些茶界“IP”,看看它们都是怎样被造就的!

NO.1“岩韵”

IP出处:据传为2006年,大益

“岩韵”,原本是专门形容武夷岩茶,这种生长在武夷山特定丹霞地貌中(正岩)的茶树名种,所拥有的特殊喉韵特征。

而“岩韵”被引用至普洱界,据说是在2006年,由时任大益拼配副厂长的李文华掌舵,推出高端产品“岩韵601”,首次打出了普洱茶中的“岩韵”概念。

传言普洱的“岩韵”之说也并非信手拈来,而是出自于清代阮福《普洱茶记》中的记载:“云茶产六山,气味随土性而异,生于赤土或土中杂石者最佳,消食散寒解毒。”

普洱茶产区也有一些“土中杂石”的茶叶生长环境,当地老百姓称之为“石头窝”茶。大益就此找到了这样的产地和茶叶,适时推出了“岩韵”的概念,以独特的香高韵味为卖点。几年陈期过后,“岩韵601”转化颇佳,行情也见涨,几年翻了几十倍。

自此,原本武夷岩茶的“专利”,在普洱茶中也层出不穷,且都个个端的是“高端范儿”。

IP延伸

NO.2“金针白莲”

IP出处:2005年大益

“金针白莲”,之前也叫“白针金莲”,是2005年大益研制的一款高端熟普。

据说其配方源自云南历史上“女儿茶”,因为茶青级别较高,所以做出的茶,紧细似针、金毫突出,是为“金针”;色泽栗色泛灰白,透荷香之气,是为“白莲”,故称“金针白莲”。

该茶推出后即获得第二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金奖,得到市场良好反馈,再加上名字彩头好,叫出来响亮,后世效仿者也不少。

IP延伸

NO.3金骏眉

IP出处:2005年正山堂

这是一个耳熟能详的茶界经典“IP之争”范本了。

2005年6月,福建武夷山桐木关正山堂茶业用最优秀的原料、最考究的工艺生产出了他们最顶级的一款红茶——金骏眉。

次年,金骏眉逐渐受到越来越多品饮者的认同,一时间,喝茶必谈金骏眉。在一年多的时间里,金骏眉创造了中国茶叶高端品牌的一个神话。

而与此同时,生产“金骏眉”的企业数量也与金骏眉的名气传播成正比增长。

为了保全企业利益最大化,从2007年到2013年底,正山堂开始了一场轰动全国、长达6年的商标案官司,但是官司判决的结果却是让“金骏眉”这一曾经的品牌名,变更为一种茶叶的通用名,从此中国红茶中又多出了一个公共品类。

IP延伸

NO.4飘逸杯

IP出处:1984年,台湾飘逸实业有限公司

上世纪80年代,台湾茶业正逢蓬勃发展的年代,一家经营茶具的公司有感于当时年轻人以及外国人士普遍认为的中国传统泡茶方式之繁琐,开始在1980年起投入研发更具现代性的简易泡茶工具。

在历时4年的探索后,终于在1984年,成功推出第一代“飘逸杯”,堪称茶界首创的简易泡茶工具,并在此后数年的时间,在国际上的设计大赛中屡获殊荣。而“飘逸杯”之名,就取自于这个公司的名称——台湾飘逸实业有限公司。

飘逸杯的简易与实用性,非常符合现代人对都市茶生活方便快捷的要求,很快,飘逸杯风靡了海内外茶圈,当然随之而来的就是被快速模仿和复制。

今天,各种器型、各种大小、各种材质、各种设计风格的飘逸杯层出不穷。“飘逸杯”已经不仅仅是台湾飘逸实业公司的一款不断更新迭代的产品,更已经成为形容一种功能性茶器的专属名称。

IP延伸

NO.5绿大树

IP出处:2005年~2006年,江湖赐名XY定制于勐海茶厂的易武正山茶

90年代末20世纪初,易武茶逐渐崛起。

1999年开始,广东茶商叶柄怀连续数年,自己收料,委托勐海茶厂拼配压制,定制了多个批次的易武正山大树茶。

这批易武大树茶,由于是易武正山的原料、勐海茶厂的工艺、以及纯干仓的仓储,在2005年~2006年,品饮价值显现,知名度骤升,备受好评。而因为其包装上有一棵显眼的绿色大树,遂被江湖赐名绰号“绿大树”。

“绿大树”叫响了之后,很多家企业也都在茶饼上印上了绿色的大树,而后来也有茶直名“绿大树”。

IP延伸

NO.6红丝带

IP出处:据说出自港台商人对内藏红丝带的七子饼茶的称呼

红丝带七子饼茶,就是指茶饼的饼面上藏有一条红色的丝带。

茶饼中的红丝带最早出现的年份,现在已经很难考证了。但现有资料能查到的较早的“红丝带”代表,有香港商人定制的一批由勐海茶厂(当时还使用的是“中茶”商标)制作的7542熟茶。而内置红丝带的原因,是茶厂当时为了区分内销和出口茶的不同规格,而带有红丝带的,则是代表出口茶。

而“红丝带”后来被当成一个名号传遍江湖,还是由港台商人开始叫出。声名大噪后,很多茶商也如法炮制,在茶饼内放上一条红丝带,以示自家茶品用料上乘,品质优异,所以“红丝带”也不仅仅是7542配方的茶品。

而2014年,大益也出了一款茶,名字就叫“红丝带”(7432),你说是为了纪念也好,继承也罢,经典IP的魅力都无法阻挡。

IP延伸

NO.7铁饼

IP出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下关茶厂

尽管关于印级茶中红印铁饼和蓝印铁饼的年份在今天仍旧存在诸多争论,但是作为目前可查史料中,最具说服力的“铁饼”制作先驱——下关茶厂,它的铁饼制作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而七八十年代后“铁饼”更为人所知。

像T7573、T7663、T8653、T8613、T8603等唛号,都是下关七八十年代的铁饼代表作。

因为铁饼在加工时的机器模具外部压力大,成形后比一般的茶饼要更为坚硬,茶条更加清晰明朗。以下关铁饼为例(下图),外形上没有石磨压制形成的茶窝,而是多了很多机械模具上的很多颗粒状凸点。

当然,更重要的是,由于压力,铁饼内部的茶叶条索空隙更小,与空气接触面相应也更小,更适合长期存放和转化,当然,撬茶时难度也更大了些。

由于铁饼风格明显,独树一帜,数十年的积累下,也已经在普洱茶谱系中自成一派。很多企业也都有铁饼产品问世。

IP延伸

制作现代茶膏的三种工艺


制作现代茶膏的三种工艺!茶膏制作工艺在中国一脉相承,就算期间经历了明代和民国的数百年断代,但最终还是留下了重要的制作工艺。相应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升,茶膏制作工艺也得到了极大的改进,当代的每一种主要制作工艺,实质上都可以看作是古代不同制作工艺的传承。除了在民间和一些实力较弱的生产商身上我们还能看到一些落后的古法工艺,大多数有实力的茶膏生产企业尽管技术不同,但大多已经摒弃了成品品质极低的制作方式,转而使用现代的工艺制作品质更高的茶膏。总结起来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喷雾干燥工艺。

喷雾干燥工艺可以理解为民间土法熬制工艺的改进,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基于民间土法熬制中有一个持续高温的过程,导致了茶膏芳香物质的过度挥发和活性成分的破坏。而喷雾干燥工艺制作的茶膏,尽管在茶汤提取上并无高温过程,但在最终的成膏工艺上却是通过现代技术,在高温下快速的将茶汤喷雾中的水分蒸发,得到茶膏晶体。这一干燥方式过程中,为保持茶汤喷雾的快速干燥,其温度会高达160℃左右,同样破坏了茶汤中的芳香物质和活性成分。相对应的,这一工艺和土法熬制一样,所获得的茶膏几乎没有香气,也不存在保存越久越好喝的特点。

(二)低温或超低温萃取工艺。

这一方式延续和发扬了宋代的工艺思路,利用现代低温技术提取茶汤,再以常温或低温干燥技术收敛茶膏。宋代工艺的一大特点就是制作过程是在日常温度下进行的,低温萃取工艺更是利用现代技术将温度进一步降低,在一些具有离心作用的尖端设备下将茶叶的有效成分进行分离,从而获得浓缩的茶叶有益物质。但同时这一方式同宋代工艺一样,也存在由于低温导致芳香物质和活性成分不能有效的溶解的问题,这一点非常好理解,我们使用冷水泡茶。是不会闻道茶香也品尝不到茶味的,因此这一技术获取的茶膏尽管比宋代工艺更加先进,但同样也不能让茶膏具有较好的香气。只是这一技术毕竟保留了一定的活性成分,因此在保存时间和陈化口感上还是优于土法熬制的。

(三)常温仿生浸提工艺。

常温仿生浸提工艺是在清代宫廷制作工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茶膏制作工艺。这种方式模仿了清代茶膏制作的气候、温度、环境,在更加繁复、细致的工序下,根据清代以花梨木为炭的思路,把茶汤的提取和浓缩,控制在常温40摄氏度左右。这里所说的常温与宋代工艺中的常温是有所区别的,宋代工艺的常温是指日常温度,而清代工艺的常温是指相对恒定的温度。这一工艺利用了芳香物质和活性成分必须在一定温度下挥发和析出的特性,最大限度的将这些茶叶的原有物质有效的溶解到茶汤再收敛成膏。中间避免了过高的温度造成芳香物质挥发和活性成分被破坏和过低温度的析出不足,所以制作的茶膏香味十足,陈化后的口感滋味也更好。

普洱茶膏是普洱茶有益物质高度浓缩的精华,所以制作普洱茶膏的目的就在于如何更好的保存和提炼普洱茶的香气、色泽、口感,如果制作的茶膏反而不如普洱茶本身,那么这样的茶膏在品饮价值上就不如普洱茶本身了。现代茶膏制作的三种主要工艺,在符合品饮价值这一要求上,与普洱茶原始价值贴合的应该说是常温仿生浸提工艺。

《雅安藏茶的制作技艺主要含三部分》一文由茶经网CY316.com普洱茶栏目提供,我们力求提供优质的2022普洱茶相关知识点,以及准备大量关于普洱茶相关的专题,如:部分发酵茶有哪些

相关文章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