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北京茶馆文化

发布时间 : 2022-01-29
浅谈茶文化与养生 北京绿茶 北京红茶

浅谈茶文化与养生。

下面是茶经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北京茶馆文化”精彩内容,帮助大家了解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每个地区的文化都有自己的区域特征,就茶馆文化而言,全国每个城市也是各有千秋。如果说四川茶馆以综合效用见长,苏杭茶室以幽雅著称,广东茶楼主要是与食相结合,北京的茶馆则是集各地之大成。它以种类繁多,功用齐全,文化内涵丰富、深邃,为重要特点。

北京历史上的茶馆是很多的,就形式而言,有什么大茶馆、清茶馆、书茶馆、贰浑铺、红炉馆、野菜馆等等,至于菜摊、菜棚更不计其数。北京向来是文人多,闲人多。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士民众庶,于本业之外总要有适当的交往地点与场所。茶馆较正式厅堂馆所活动方便,较饭店酒楼用费低廉,较家中会友自由,无家无室的京客也可以找个暂时休歇之地。这种特殊的人口结构造成对茶馆的极大需要。所以,老北京的茶馆遍及京城内外,各种茶馆又有不同的形式与功用。这里,重点从文化、社会功用角度介绍几种。

书茶馆里的评书与市民文学

在我国文学史上,明清小说占有一个光辉的地位。然而,中国的古代小说与西方的古典小说不同。中国最优秀的古代小说,特别是长篇名著,大多数并不是完全由作家的书斋里诞生,而是来自民间艺人的活本,是从城市里的茶肆、饭馆,从说唱艺人的口头文学转变而来。如《三国》、《水游》等名著,都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所以,中国的古代小说比其他文学形式在民众中植根更深,也更有生命力。在这个问题上,宋元以来的茶馆文化作出了特殊的贡献。北京的书茶馆便是最好的说明。

老北京有许多书茶馆,在这种茶馆里,饮茶只是媒介,听评书是主要内容。评书一般分白天与晚灯两班。白天一般由下午三点至六、七时,晚灯由下午七、八时直至深夜十一、二点。也有在下午三时前加说一两个小时的,叫作说早儿,是专为不大知名的角色提供的演习机会。这些书茶馆,开书以前卖清茶,也可为过往行人提供偶饮一两杯歇息解渴的机会。开书以后,饮茶便与听书结合,不再单独接待一般茶客。茶客们边听书,边品饮,以茶提神助兴,听书才是主要目的。茶客中,既有失意的官员,在职的政客、职员,商店的经理、帐房先生,纳福的老太太,也有一般劳苦大众。听书客交费不称茶钱,而叫书钱,正说明书是主题,茶是佐兴。旧北京的书荣馆多集中于东华门和地安门外。东华门最著名者称东悦轩,地安门的,称同和轩。

有人说天桥的书茶馆最兴旺,其实,天桥茶馆主要是曲艺,介于书茶馆与大茶馆之间,并非典型的书茶馆。著名的书茶馆布置讲究,有藤椅藤桌的,有木椅木桌的,有的墙上还挂些字画,首先造成听书的气氛。茶馆预先请下先生,一部大书可以说上两三个月。收入三七开,茶馆三成,先生大成。先生也算文化人了,茶馆老板是十分敬重的。评书的内容,有说史的长枪袍带书,如《三国》、《两汉》、《隋唐演义》之类,有公案书,如《包公案》、《彭公案》等;有神怪书,如《西游记》.、《济公传》、《封神演义》之类。也有说《聊斋》的,《聊斋》虽然也是神怪故事,但多优雅的爱情篇章,很不好说,过俗失作品原意,过雅听客不易明白。需雅俗共赏。有的艺人却说的很好,把鬼狐故事说成人间世态炎凉,听客们在饮茶中遨游于人间地下与天上,似乎与茶的气氛更容易一致。

天桥一带的书茶馆,主要是曲艺,什么梅花大鼓、京韵大鼓北极大鼓、唐山大鼓、梨花大鼓,种类很多。曲艺虽也说书讲故事,但大多为片段,除了选取大部评书的段子外,还有些应时应景新编的故事,如《老妈上京》、《辞活》、《红梅阁》等等。

书茶馆,直接把茶与文学相联系,给人以历史知识,又达到消闲、娱乐的目的,于老人最宜。如今北京这样的茶馆已没有了,倘若能兴起这种书茶馆,老人们也可以有一个去处了。

清茶馆、棋茶馆与北京人的游艺活动

书茶馆里市民文化的味道虽浓,但毕竟单调一些。为适于各种人清雅的娱乐,北京还有许多清茶馆。这些地方确实是专卖清茶的,饮茶的主题较为突出,一般是方桌木椅,陈设雅洁简练。清茶馆皆用盖碗茶,春、夏、秋三季还在门外或内院高搭凉棚,前棚坐散客,室内是常客,院内有雅座。茶馆门前或棚架檐头挂有木板招牌,刻有毛尖、雨前、雀舌、大方等名目,表明卖的是上好名茶。每日清晨五时许便挑火开门营业。到这种茶馆来的多是悠闲老人,有清末的遗老遗少,破落子弟,也有一般市民。北京的老人有早起锻炼的习惯,称为遛早儿。朝日未出即提了鸟笼子走出家门,或是城外苇塘之边,或是护城河两岸,挂上鸟笼子,打打拳,伸伸手脚,人与鸟都呼吸够了新鲜空气,便回得城来,进了茶馆。把鸟笼顺手挂于棚竿。

要上壶好茶,边饮茶,边歇息,边听那鸟的叫声。鸟笼里的百灵、画眉、黄雀、红靛,蓝靛等便开始叫了起来。这些鸟儿经过训练,不仅发出本音,而且会模仿喜鹊、山鹊、老鹰、布谷、大雁、家猫的叫声,可有十几套叫法。于是老茶客们开始论茶经、鸟道,谈家常,论时事。在茶与自然的契合上,北京的老茶客有自己独特的创造。清茶馆的老板为招揽顾客,还帮助知名的养鸟人组织串套,即进行茶鸟会。

老板要向老人发出花笺红村的请帖,又于街头张黄条,至时养鸟者皆来参与闻鸣。老人们以茶会为怡乐,茶馆也利市百倍。而到冬天,茶客们除取暖聊天外,又养蝴蝶、斗蛐蛐,用茶的热气熏得蛐蛐鸣叫,蝴蝶展翅,于万物萧疏之时企望着新的生机,给老人们的暮年生活增添了不少情趣。这也算北京的一绝。中午以后,清茶馆里的老人们早已回家休息,于是又换了一批新茶客,主要是商人、牙行、小贩。他们可以在这里谈生意。

北京还有专供茶客下棋的棋茶馆,设备虽简陋,却朴洁无华,以圆木或方木半埋于地下,上绘棋盘,或以木板搭成棋案,两侧放长凳。每日下午可聚茶客数十人,边饮茶,边对奕。北京人,即使是贫苦人也颇有些风雅之好,这棋茶馆中以茶助奕兴,便是一例。喝着并不高贵的花茶、高末,把棋盘暂作人生搏击的战场,生活的痛苦会暂时忘却。茶在这时,被称为忘忧君是名符其实了。

与园林、郊游结合的野茶馆和季节性茶棚

北京人爱好郊游,春天去踏青,夏季去观荷,秋季看红叶,冬天观西山晴雪。还有些老人爱郊外的瓜棚豆架,葡萄园、养鱼池。于是,在这些地区便出现了野茶馆。这些茶馆多设在风景秀丽之地,加朝阳门外的麦子店,四面芦草,环境幽僻,附近多池塘。许多养鱼把式常到这里捞鱼虫。每当夕阳西下,老翁们扛着鱼竿行于阡陌之间,使渐渐向这茶馆走来。又如六铺炕的茶馆,处于一片瓜棚豆架之间,茶客们到这里,看着那黄瓜花、茄子花,黄花粉蝶,一派田园风光,大有陆放翁与野老闲话桑麻的乐趣,在这种地方饮茶,人也便感到返朴归真了。朝阳门外还有个葡萄园茶社,西临清流,东、南皆菱坑、荷塘,北有葡萄百架,并有老树参天,短篱环绕。于是,文人们看中了这块地方,常来此处聚会。

老北京的好水十分难得,城内多苦水,只有西北部山来才甜美,所以清代宫廷用水皆取于玉泉山。因此,一旦发现好泉水,自然成了野茶馆的最佳场所。安定门外有所谓上龙矿与下龙,便是既为风景好,又因水质好而兴起的茶馆。上、下尤其实不过相距百步。清代此地有兴隆寺,寺北积水成治,大数十亩。庙内又有三百年树龄的文王树,花开时香布满院。寺外有一口好水井,甘甜清彻。这是一个集文物、风景、好水于一处的饮茶住地。于是茶老板在井例播下天棚,卖茶兼卖酒,还卖馒头。小小一座土房建于土坡之上,可临窗小饮,看着那寺里的老树,池中的菱苇,井边的老树,西山的落日;听着那古刹钟声,乡间的鸡鸣、犬吠;喝上一杯上龙井水沏出的清茶,人间的苦辣酸甜便尽在其中了。至于高架桥畔、白石桥头,则因清代游船所经过而兴起。这些野菜馆,使终日生活在嚣闹中的城里人获得一时的清静,对于调节北京人的生活大有神益,又使饮茶活动增添了不少自然情趣,虽不如杭州西湖茶馆的幽雅,却更多了些质朴,于中国茶道思想的本色似乎更为接近。

同类茶馆,还有公园里的季节性茶棚。这种茶棚以北海小四天最著名,菜棚临水而设,举杯可吸茗,伸手可采莲。饥时又有杏仁亲。豌豆黄、苏造肉可吃,能坐上半目也算福气。

与社交、饮食相结合的大茶馆

老北京的大茶馆是一种多种功能的饮茶场所。在大茶馆里既可以饮茶,又可品尝其他饮食,可以供生意人聚会、文人交往,又可为其他三教九流,各色人等提供服务。从老舍先生的名剧《茶馆》,我们可以看到老北京大茶馆的模型,而今天的前门老舍茶馆也使我们看到大茶馆继往开来的局面。正因为大茶馆功能多,服务周到全面,所以曾经十分走红。北京的大茶馆以地安门外的夭汇轩最为著名,其次是东安门外的汇丰轩。

老北京的大茶馆布置十分讲究。大茶馆入门为头柜,负责外卖和条桌帐目。过了条桌即二柜,管腰栓帐目。最后称后柜,管理后堂及雅座。三层柜台各有界地,接待不同来客。有的后堂与腰栓相连,有的中隔一院。

大茶馆茶具研究,一律都用盖碗。一则卫生,二则保温。北京人讲礼仪,喝茶要不露口,碗盖打开,首先用于拨茶,饮时则用于遮口。在这种茶馆里饮茶,可以终日长钦,中午回家吃饭,下午回来还可接着喝,堂官会把您的茶具、茶座妥为照应。

北京的大茶馆,以其附设服务项目而分,又有红炉馆、窝窝馆、搬壶馆等类别。

红炉馆是因设有饽饽烤的红炉而得名,专作满汉点心,北京称之为饽饽。但比一般饽饽馆作的要小巧玲珑。什么大八件、小八件,样样具全。边品茶,可以边品尝糕点。

窝窝馆专作小点心,更合民间日用,北京的艾窝窝、蜂糕、排叉、盆糕、烧饼等,皆随茶供应。

搬壶馆放一把大铜壶为标志,介乎红炉馆与窝窝馆之间,雅俗共赏。

还有一种大茶馆叫作二荤铺,是既卖清茶,又卖酒饭的铺子。所以取名二荤,是因为既可由店馆出原料,也可由顾客带粮加工名为炒来菜。如西长安街曾有座二荤馆叫龙海轩,是教育界聚会之所。清末保定新型学堂骤起,学界常有京保之争,每有纠纷,京派人物便到茶馆来聚,饮上几道茶,又填几道菜,开一个校长联席会来商议对策。所以有人称京派叫龙海派。

大茶馆集饮茶、饮食、社会交往、娱乐为一身,所以较其它种类茶馆不仅规模大,而且影响也长远。这便是时至今日老舍茶馆一兴便受到各界欢迎的原因。在这里。茶,确实仅仅是一种媒介,茶人之意不在茶,茶的社会功能超过了它物质功能本身。

茶经网扩展阅读

北京大茶馆


北京大茶馆[LargeteahouseinBeijing]北京茶馆中的一类。

以地方大、房子多为其主要特点。能同时容纳数百人,甚或能赶大车入内。门口均竖立两根柱,柱间的横搭上写着字号。前堂卖吃食,后堂卖茶水。店内设施为清一色八仙桌、大条凳。茶具为青花瓷提梁壶、青花瓷盖碗,货架上为青花瓷茶叶罐。茶资低廉,且饮用方便。若喝茶间遇事外出,可将茶碗扣于桌上,吩咐堂倌待回来续用。账目管理分。头柜、二柜、后柜,各有地界分工。顾客有各界人士,为官的、经商的、唱戏的、算卦的、做小生意的、江湖卖艺的。大茶馆又分红炉馆、窝窝馆、搬壶馆、二荤铺四种.均以经营佐茶食品的不同而相区别。红炉馆专做满汉饽饽.以硬面杠子饽饽最有名。窝窝馆专做小吃点心,如艾窝窝、盆糕、蜜麻花等,店名由艾窝窝得名。搬壶馆介于红炉馆、窝窝馆之间,既做炸排叉等小吃,也做焖炉烧饼,或做肉丁馒头。二荤铺为顾客来料加工。名为炒来菜儿,谓之一荤,将店铺自备的原料亦谓之一荤,故名二荤铺。清代是北京大茶馆的鼎盛时期,最大的茶馆为天汇轩,次之为汇丰轩。

北京野茶馆的“野史”


北京喝茶的人多,茶馆种类也很丰富,书茶馆、戏茶馆、茶酒馆、清茶馆、大茶馆可是,与这春暖花开季节相连的,最吸引人的还是野茶馆。前清时,北京各大园林属皇家独有,平民踏青只能去郊外,野茶馆因此而兴盛。大树下搭个凉棚,支起几张桌椅即可,供游人过客歇脚、纳凉、饮茶、避雨之用。茅屋芦棚,竹篱环绕,土石桌凳,黄铜茶壶,粗陶茶碗。周围垂柳拂地,野花斗艳,蝶舞蝉鸣,别有一番风味。

野茶馆是季节性的,春初开业,秋末关门,茶客多为踏青、郊游的人。当春意盎然,是野茶馆开张的最好时间。野茶馆本小利微,开此类茶馆者,多是以茶会友,并不想从中谋利。野茶馆周遭景色宜人,环境幽雅,天然雕饰,比那些大雅之堂更适合茶客的口味。陶然亭的窑台茶馆就是这样的,它除了招待过往行人、客商以外,再有就是一些文人雅士,像老舍先生和沈从文先生过去都是那里的常客。这些文人墨客常在初春时节与三五知己结伴踏青而来,吟诗答对,畅快之至。自古文人寻茶不寻馆,寻茶是寻茶性,茶出身山野,返归山野自然最能发挥其性情。文人、画家都需要意境,松涛竹影,明月清风,文人的茶馆当在潇竹间、林泉边或在天人合一的江渚溪流之上;茶与人相契合,意与景相感应。清康熙初年一位三十来岁的汉子就在自家门口的老树下摆了一个凉茶摊,这个茶摊除了一小缸粗茶、四五个大碗外,茶摊上还放有笔墨纸砚,他就是蒲松龄。蒲松龄设茶摊供行人歇脚聊天,只为能记录更多的民间故事。后来干脆立了一个规矩,若有人能说出一个故事,茶钱分文不收;因而吸引了很多路人前来讲故事,对此蒲松龄一一兑现,茶钱一个不收,几年里也不知道耗去了多少茶钱。蒲松龄将听来的故事几经修补增添,终于完成了这部不朽的《聊斋志异》。

如今的野茶馆,已经很少有从前那样天然浑成了。然而,无论如何,在这样春光明媚的好时节里,在那儿品一口绿茶,想点儿过去的事,不管是苦的还是甜的,都像茶一样有一种沉淀。而这种沉淀,其实人人都需要。文:黄娜

老北京茶馆里的器具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一篇《老北京茶馆里的器具》,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起老北京茶馆里所用的家伙来,那可讲究。您就拿这桌椅板凳来说吧,不同类型的茶馆所用的样式也不一样。一般“大茶馆”和“清茶馆”所用的大多是大白茬的八仙桌子、二人凳,讲究的茶馆则用榆木擦漆的八仙桌子、二人凳,到了二十年代末期三十年代初期正赶上大改良的时候,有的茶馆就把二人凳改为靠背椅了。

而“茶园”和“书茶馆”里所用的则是白茬的长条桌、大条凳。其意思和我们现在剧场里的排子椅是一样的,只不过加上一排排的长条桌是为了给客人放茶壶、茶碗和压桌碟儿的。因为过去的人们上“茶园”和“书茶馆”讲究的是一边嗑着瓜子儿、嚼着槟榔、含着豆蔻、喝着香茶,一边观看演出,所以长条桌就派上用场了。而且长条桌又不像八仙桌那样占地方,既可以多坐人又不占地方是“茶园”和“书茶馆”用长条桌的主要原因,所以这种买卖缺少长条桌是万万不能的。

同“茶园”和“书茶馆”一样,用长条桌子大条凳的还有一种茶馆,那就是“棋茶馆”。

所谓“棋茶馆”用长条桌子大条凳并不是为了看演出,其真正的目的是为了下棋。这种长条桌的桌面并不宽。只能容下一个木棋盘和对面一边一个盖碗儿。而其长度一般可容纳十至十二人同时在此下棋。

安在茶馆角落里的火炉子,里边的火苗总是腾腾的!上面总有几把大黑铁壶,里面的水也总是开得嘎哒嘎哒的。讲究的茶馆一般都是把铁壶里的开水,串到铜壶里以后,再给客人沏茶或是续水,并且到了冬天由于怕铜壶里的水凉的太快,还在铜壶外面罩上一个棉壶套。而不甚讲究的茶馆,伙计在给客人沏茶和续水的时候就直接用火上坐的大黑铁壶了。

关于本文《老北京茶馆里的器具》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北京茶园文化


所谓茶园,据包世臣《都剧赋序》记载:嘉庆年间北京的戏园即有其开座卖剧者名茶园的说法,于其地度中建台(舞台),三面皆环以楼(茶楼),茶园、戏园二园合一,故旧时北京戏园又称茶园。后世的戏园、戏馆之名,即出自茶园、茶馆。由是观之,老北京的茶园,就是茶馆、戏馆的融合体,票友在茶园里,既听戏又喝茶,可谓是一举两得的人生乐趣。

北京茶园的兴起,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清朝的八旗子弟们,是靠骑在马背上进关入主京城的,经过几代君王的治理,清廷天下已呈现出物阜民丰的盛世景象,这些闲下来的贵族官吏,便想着法子消遣娱乐,茶馆茶楼便成了他们极好的去处。

为了适应茶客们精神方面的需求,当时老北京的书茶馆(即以曲艺演出为主的茶馆)空前盛行。据记载:当时北京的东悦轩、同和轩两处是评书名角的荟萃之地,茶客们在品茗的同时,又能充分享受到听评书、鼓词的快乐,可谓极大丰富了北京各阶层茶客的精神文化生活。

至于戏曲(一般为素唱或小折子戏)走进茶馆,使茶馆的功能容量提升到茶园的内涵,还有一段歪打正着的传闻。据传清道光三十年(1821年)皇帝驾崩,依据当时清廷规定,天下要三年内禁止一切娱乐活动,这个规定对于以演出为生的演员们来说,可是个要命的的大事,如果按规定硬撑下去,那后果可是不堪设想的啊!于是,戏曲界的演员们一策划,把在戏园里的演出搬到茶馆里去,不就峰回路转了吗?因为演员在茶馆里唱戏是为了喝茶,茶是开门七件事之一,喝茶是生活的必需,算不上什么娱乐活动,也就与清廷的规定不悖了。于是,由戏园、茶园合二为一的大茶园就应运而生了。

北京茶园的产生,是否与这个传说故事有关,尚不得而知。但是戏曲走进茶园使茶馆文代迅速提升。戏曲借助茶园这个为大众所乐于接受的平台,发展了自身,影响了社会,这已是个不争的事实。据载,清末民国年间,不少戏曲名角都在茶园里走穴献艺。北京一些有名的茶园,如广和茶园、东顺和茶园、青云阁茶园等,都邀请过京剧名角如程砚秋、李世进、马连良、梅兰芳等到园里登台亮相,曾轰动京师朝野。

对于老北京茶园情景的记述,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的话最具权威性。他在《舞台生活四十年》一书中说:(北京)最早的戏馆统称茶园,是朋友们聚会喝茶谈话的地方,看戏不过是附带性质。当年的戏馆不卖门票,只收茶钱,听戏的刚进园子,看座的就忙过来招呼了。先替他找好座位儿,再顺手给他铺上一个蓝布垫子,很快地沏来一壶香片(花茶)茶,最后才递给他一张不过两个火柴盒这么大的薄黄纸条,这就是那个时期的戏单。

时下,各具特色的茶艺馆、茶艺中心、戏曲茶座、茶艺厅等,尊贵高雅、琳琅满目,功能更具周全时尚,内饰更加经典豪华。但老北京的茶园,无疑是它们发展的原始平台,是现代茶馆文化的光彩史页。

北京茶文化:在老北京喝茶


当我们谈论老北京的饮茶时,我们应该从茶叶和茶馆的历史开始。

北京的饮茶历史可以追溯到隋唐时期。大运河建成后,用小船将茶叶带到北京并在街上出售,逐渐饮茶开始流行。

北京茶文化:对茉莉花茶喜爱

从唐代到今天,茶叶一直是北京最着名的茶叶品种,深受北京茶饮爱好者的喜爱。茉莉花茶是用茉莉花调味绿茶叶制成的。

由于两个原因,茉莉花茶在北京很受欢迎。一个是过去的交通运输很慢。在清明节周围采摘的新茶叶含有水分。在他们去北京一个多月的路上,天气变得更加温暖和温暖。密封包装中的水分会带走一些茶叶的清新香气。

经过深思熟虑,北京茶商想出了一个用茉莉花调味茶叶的好主意。用茉莉花调味的茶叶具有非常好的香气。另一个原因是,在过去,北京居民喝水很好。来自大多数水井的水味道苦涩和涩。它破坏了它里面的任何茶叶。一位名叫陈古秋的茶商用茶叶在热水中加入一些干燥的茉莉花,而且这种混合物不再苦涩和涩味。自来水出现在清末。虽然自来水的质量更好,但它仍然是硬水。它不能使茶的味道更好。北京居民也习惯了茉莉花茶。他们认为茉莉花茶是所有茶叶品种中最好的。

北京的茶馆文化,茶故事

北京皇室和贵族家庭的饮用水来自北京西北山区的泉水,或来自城市中有“甜”水的几口水井。他们可以喝更好品种的茶,如西湖的“龙井”,捐赠湖的“春绿蜗牛”,六安的“甜瓜切片”和福建省的“铁观音”。

北京长期以来人口众多。居民的构成很复杂。来自不同社会地位的人对茶有不同的要求。曾经有各种茶馆,它们的数量曾经是中国最大的。

最早的茶馆出现在元朝的北京。他们在明朝发展很快,在清朝看到了他们的鼎盛时期。

在清朝和共和国时期,城市中到处都可以找到茶馆。他们分为“大茶馆”,“纯茶馆”,“讲故事的茶馆”,“国际象棋茶馆”,“葡萄酒茶馆”和“野生茶馆”。

“大茶馆”类别的大多数顾客是政府官员,商人,信件人和社会地位较高的人。他们在那里喝茶作为一种社交活动。一个原因是他们觉得比在家里或公会场所更自由;另一个原因是茶馆的成本低于餐馆的成本。

在旧北京,前门街上有八个着名的茶馆:“天泉”,“天仁”和“天启”;在天安桥附近的“天惠”,“天府”,“天德”和“天一”附近的福城门,北新桥的“天寿”,大多数都在街边有一家大型商店,后面有一个庭院。人们可以喝茶。

大茶馆里有一个印有徽章的巨大红色黄铜水壶。它高近2米,宽1米,有一个叫“飞龙洒水”的嘴,还有一个名为“神圣守护天空”的手柄。水壶的总腰带超过三米。在炉子下面放一个燃烧木炭的炉子,以保持水沸腾。水壶也用作广告。每个茶馆都将其视为家庭财富。

许多学者会在茶馆里举办“诗歌聚会”,“笔聚会”和“谜语聚会”。他们给茶馆带来了良好的文化品味,吸引了许多对文化感兴趣的茶饮者。

“纯茶馆”的主要业务是在没有茶点伴奏的情况下出售茶叶。那些属于“纯茶馆”的人很安静,没有讲故事和音乐。挂在他们入口前面的是涂漆的胡须,上面写着他们所服务的茶叶品牌,明亮的红色流苏附在板上。这些茶馆的大多数顾客都是闲人,包括来自富裕家庭的年轻人。他们来到这里谈论鸟类或只是闲聊。有些人来到那里谈论商业交流信息或寻找工作。

在一个“讲故事的茶馆里,顾客们听着讲述一杯茶的故事。这类人具有北京特有的特征。最着名的茶馆是位于沂Lane巷附近的“广清轩”,安门门和东华门门外的“东岳轩”。故事讲述者和顾客都有着精致的品味。没有成功的故事讲述者敢于在这些茶馆工作,因为当他们犯了错误时,顾客会指出它。

茶馆通常在下午和晚上营业。它的主人会邀请一些艺人在他的茶馆里表演。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故事讲述者。他们会讲述从“三国演义”,“朝圣之旅”,“神化”和“僧侣传说”等小说中采用的故事。在茶馆关闭的时候,他们会在故事的关键时刻围绕他们的叙述整理故事:“来找出结果下一步客户急于找出故事的结果。所以。他们会在第二天来。客户向茶馆老板支付了茶叶以及讲故事者的服务费用。有时茶馆老板会邀请歌剧演唱者或民间声乐艺术家表演。每集结束后,一名男子会从观众那里收钱。

那些属于“国际象棋茶馆”的人是国际象棋游戏或文化主题讨论的地方。传统上,国际象棋和茶饮在中国密切相关。在清朝期间,什刹海周围的一些象棋茶馆专门为学者和法院官员服务。凉爽的微风从湖中进来(通过窗户。在晴朗的日子里,远处可以看到绿色的山脉。在如此美好的环境中,茶变得更加愉悦。这些茶馆的大多数椅子都是用竹子或藤制成的。顾客可能会在那里度过一整天喝茶和下棋。

在共和国时期,随着法院官员的消失,国际象棋茶馆遭到拒绝和退化。低档的国际象棋茶馆集中在天桥地区,大部分顾客都是社会地位低下的人。国际象棋文化的一个特点是国际象棋可以由所有社会阶层,低或高的人玩。普通人中有许多优秀的国际象棋选手。这些国际象棋茶馆有简单粗糙的家具。棋盘是由砖块或木桩支撑的方形木板。客户在喝茶的同时下棋。这样的茶馆只收取茶叶。大多数顾客在下午来到他们身边并在黄昏时离开。生意很萧条。

葡萄酒茶馆出售茶叶和葡萄酒。他们只有茶点伴随着葡萄酒和茶。当顾客想吃点东西时,老板会派一名服务员在市场上买一些肉和蔬菜,让茶馆厨房为顾客做饭。顾客会支付烹饪费用。顾客会从茶馆买一些葡萄酒来搭配菜肴。

一些葡萄酒茶馆没有为顾客做饭。他们只卖茶和酒。一些小贩会支撑一个摊位出售煮熟的羊头和驴肉和牛肉。喝茶的人会买一些肉,然后把它带进茶馆,伴随着葡萄酒。

一些葡萄酒茶馆没有为顾客做饭。他们只卖茶和酒。一些小贩会支撑一个摊位出售煮熟的羊头和驴肉和牛肉。喝茶的人会买一些肉,然后把它带进茶馆,伴随着葡萄酒。

野生茶馆主要发现;郊区。野生意味着自然环境。随着周围的农田,他们的客户可以享受宁静和愉快的自然风光。野生茶馆大多是茅草屋,竹竿上有芦苇遮阳篷。茶馆周围是树木和花卉植物。城市居民将有一碗厚厚的苦茶,当他们离开城市郊游时与当地农民聊天。他们看到的是田野里的庄稼和晴朗天空下的绿色山脉,他们听到的是蝉鸣声,青蛙的呱呱叫声和狗叫声。

时间变了,茶馆逐渐消失并逐渐消失。但是,由于茶爱好者的口头和书面记录,北京的茶文化得以保存。

(北京ING)“文化北京”重现京城百年茶文化


(北京ING)“文化北京”重现京城百年茶文化

9月28日,“文化北京”系列图片展之“百年品质·匠心传承”吴裕泰130周年主题展在新闻大厦23层艺术馆开幕.图为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千龙网发

28日,“文化北京”系列图片展之“百年品质·匠心传承”吴裕泰130周年主题展在新闻大厦23层艺术馆开幕。本次展览共展出近60幅珍贵图片和20余件稀有展品,重现了京城百年的茶文化。本次展览将展至10月13日。

今年是老字号茶叶品牌吴裕泰诞生130周年,为更好展示京城茶文化以及吴裕泰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文化北京”图片展组委会于7月底开始征集关于茶文化相关的老照片和老物件,同时奔赴北京档案馆、东城档案馆、首都博物馆、首都图书馆、中国图片档案馆等单位进行寻找,经过近两个月的征集,共收集到图片近千张,实物数十件。经组委会筛选,最终上展近60幅珍贵图片和20余件稀有展品,其中包括清代茶具,民国时期老照片,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照片和实物等,本次展览得到了首都博物馆、中国图片档案馆、北京日报图片社的大力支持。

据介绍,此次主题展通过图片和实物组合的方式,从北京的茶文化史、老字号茶叶品牌发展路程以及茶叶制作工艺等角度,全面展示了茶文化以及吴裕泰品牌的方方面面。展区共分为“茶史”、“茶品”、“茶路”、“茶心”、“茶缘”五大板块。在“茶史”部分,展示了老北京一百年多年茶文化的变迁;“茶品”部分,总结了吴裕泰在茶产品方面的各种创新;“茶路”则着重展现了从茶园到茶杯,茶人们在茶叶制作过程中,如何保持单纯的“匠人精神”;“茶心”和“茶缘”则表现了作为老字号品牌,吴裕泰担负的社会责任与收获的幸福感动。

展览开幕当天,吴裕泰130周年庆典活动也在新闻大厦举行,北京吴裕泰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书新在现场表示,作为著名老字号,吴裕泰得到了政府大力支持,企业的体制改革和连锁经营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此次130周年庆典也围绕感恩、回顾、发展三大主题进行,要感谢为吴裕泰默默付出的员工、感谢消费者一路的信任,吴裕泰的未来是崭新的,创新将会成为主旋律。

庆典现场,吴裕泰启动了新一轮的节日大促活动,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吴裕泰回到创始人故里寻找最正宗的家乡茶。经过专业人员在歙县的考察,推出了珠兰花茶新品种,给茶友带来足够惊喜。限量发售4000盒的“吴裕泰130周年纪念礼盒产品”,也颇具收藏价值。

据介绍,“文化北京”大型图片展是由北京娱乐信报社、北京商报社共同主办的品牌活动,以文化为核、记录北京发展脉络,展示北京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大型系列展览。

北京人艺《茶馆》拉开全国巡演大幕


北京人艺《茶馆》拉开全国巡演大幕

多了执行导演,来了新茶客,北京人艺的镇院大戏《茶馆》又踏上了巡演之路。携手保利院线,“裕泰大茶馆”继去年深圳、武汉、重庆三地开设“分号”之后,今年又让郑州、青岛再飘茶香,昨晚,三场天津巡演也已圆满落幕。

近些年,人艺院长张和平提出人艺不能只在一个剧场演出,要有走出去的理念,“人艺不只是演出,还要引领文化现象”。于是,《茶馆》这出庞大的镇院大戏走向全国,开启了全国巡演的大幕。

郑州观众有节奏鼓掌青岛破天荒加座

虽然郑州和青岛一个是省会,一个因奥帆名扬世界的海滨城市,但当地观众对于话剧都尚显陌生。即便青岛与老舍先生还渊源颇深,《骆驼祥子》的剧本便诞生于此,但此前话剧在演出市场的份额却少之又少,北京人艺还是20年前曾在这里演出过《雷雨》,当时的演出效果并不太好。但此次无论郑州还是青岛,票房都突破了200万元,据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韩泓?介绍,“郑州的观众在谢幕时有节奏地鼓掌,这在以往话剧演出中是很少见的,而青岛的最后一场演出甚至还加了40多个座,这跟青岛大剧院一年280场演出对市场的培育不无关系。”人艺副院长崔宁表示,“青岛是有话剧基础的,当年青岛话剧团是由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的主力抽调到此组建而成。人艺已经有20年没来过了。让我们没想到的是剧院的剧目演出光盘、建院60周年邮折等纪念品在这里的销售甚至比上海还要火。”

传说姜文看过50遍,年轻演员又看过几遍?

虽然此次演出的版本被称作林兆华复排焦菊隐版,但从今年演出开始,《茶馆》的节目单上又多了“执行导演杨立新”。在杨立新手边,一本定价2.85元,1983年再版的《茶馆的舞台艺术》已经被翻得破旧卷边,他不是从担纲执行导演一职才开始重读这本书,自从接演秦二爷后,这本由苏民等人参与编辑的工具书便不离杨立新左右。舞台上8张茶桌每一桌茶客的职业背景、性格特征以及人物关系书中都有详尽描述,比如某某是“替人写书信的”、某某是“吃钱粮的”……在此次郑州巡演前的排练中,杨立新将这些文字放大复印后贴在了每一张桌子上,而他对这出戏的精细打磨也从第一幕开始。虽然是1999年才从蓝天野老师手中接过这个角色,但杨立新从1986年便开始在这出戏中跑龙套,不仅曾经一遍遍地看戏,甚至还跟着换景和拆装台,每一个角色的台词他几乎都能背。“都说话剧是离文学最近的一门艺术,老舍先生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而演员只有把人物的前世今生吃透,才能有目的的说话和做动作。传说姜文看过50场《茶馆》,我们的这些年轻演员又看过几遍,看戏的重要在于用心的话总能发现新东西。而作为导演要知道演员究竟需要一面什么样的镜子,这样才能帮助演员打通从自己到人物的道路。过去人艺的戏是外行叫座、内行叫好,这句话听着简单,但做到不易。”(原题《<茶馆>走出京城开启全国巡演执行导演杨立新:要让外行叫座内行叫好》)

浅谈南北茶馆的不同之处


茶馆作为喝茶人的聚集地,汇集了喜怒哀乐,容纳了悲欢离合,向我们展示了茶生活生动而丰富的面貌。但茶馆的特点和氛围,则南北有异,各地不同。

北方的茶馆以北京较有代表性。北京的茶馆有的京韵十足,有的兼收并蓄,形式十分丰富:有历史悠久、可吃茶点的大茶馆,有以卖茶为主,门外搭凉棚的清茶馆。这里多是客商、民众歇脚或打发时光的场所,茶馆里多伴有京韵大鼓,北方的相声、评书、梆子戏。此外,还有兼卖酒肉的茶酒馆和郊外村野的乡野茶馆。清代《天咫偶闻》记载:京师士大夫无知茶者,故茶肆亦鲜措于此。大意是说京城的人对茶的研究不多,所以茶馆摆弄起茶来也并不十分讲究。八仙桌或老式高桌、方凳或大板凳、长壶嘴的大铜壶,这刻画了北京老式茶馆的一般面貌。人们在这里吃茶点、听曲艺、胡侃神聊,自然茶馆也濡染着北方人的豪迈和爽快。

南方的茶馆则既有江南的清丽,又有巴蜀的清闲慵懒。江南物产丰饶,名茶多,茶业兴盛,亦多文人雅士,早在六朝时,江南的品茶清谈之风就已十分盛行,故而江南的茶馆被赋予了更多的文人色彩和雅致风趣。这类茶馆摆放的家具多做工讲究,装饰精致、富丽,讲究品茶的氛围,管理上更是严格有序。江南茶馆的茶具,民国时沿用盖碗,后改为花白瓷壶或紫砂壶。说起南方的茶馆,则不可不提四川。四川的茶馆很出名,不仅因为它历史悠久,数量众多,还在于它独有的淡然与豁达。据史料记载,我国最早出现的茶馆就起源于巴蜀。头上晴天少,眼前茶馆多。四川的茶馆是人们消磨时光的好去处,一杯茶可以消磨一天时光,三四十张方桌,看着茶博士泡茶的娴熟功夫,听听说书的、唱歌弹琴的,剥点花生、嗑点瓜子,聊聊社会新闻,时间就这样在悠然、安详中度过。

相比于南方的精细和讲究,北方的茶馆少了些拘泥,多了一份自在和奔放;相比于北方茶馆的粗犷和豪放,南方的茶馆少了些粗陋,多了些精致与诗意。然而喝茶是一种个人体验,无论豪放或雅致,都无碍于饮茶者的内在满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