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茶水的“清和轻”

发布时间 : 2022-02-12
轻觅花茶 轻青茶的用途 轻青茶主治

轻觅花茶。

对于烹茶你是如何来选择水的呢?烹茶用水第一要水质清。“水清朗也,静也,澄水貌”。水质不洁净则茶汤混浊,只有水质清洁无杂质,透明无色,才能显出茶的本色。烹茶用水第二要水质轻,煮茶用水要“轻省”,这与现代夫于“软水与硬水”的说法相似。现代科学认为,每升水含八毫克以上镁离子钙的称为硬水,反之则为软水。自然界中仅雪水和雨水为纯软水,古人也素来喜用此种“天泉”煎茶,自有其科学道理。实践证明,采用软水泡茶,茶汤的色、香、味三者俱佳;而用硬水泡茶,则茶汤变色,茶的色、香、味大减。

水的轻重还应包括水中含有的其它矿物质成分的多少。如铁盐溶液、碱性溶液等都能增加水的重量,用含铁、碱物质过多的水泡茶,茶汤还会漂起一层“锈油”。茶叶中因含茶多酚类物质,遇水中的铁盐溶液,茶汤还会变成黑褐色。清代人还最讲究以水的轻重辨别水质的优劣,并以轻重来评定水的品级。关于水味的“甘和洌”甘洌,也曰甘冷、甘香。“泉惟甘香,故能养人”。“味美者曰甘泉,气芬芳者曰香泉”“如不甘,则损茶味;水不寒,则味涩”,故煎茶的水质要求清凉甜美。古人好以雪水煎茶,就是取其甘甜、清冷之意。论及水的冷例,古人还首推“冰水”晋代秦王嘉《拾遗记》中说蓬莱山冰水,饮者千岁也。

精选阅读

煮水 烹茶 品茗,感受水对茶的那份举重若轻


泡茶用水,一般都用天然水。天然水按其来源可分为泉水(山水)、溪水、江水(河水)、湖水、井水、雨水、雪水等。泡茶,首先是山泉水或溪水为最好;其次是江(河)水、湖水和井水。自来水是通过工业净化的,也属于天然水。

古人泡茶讲究“甘而洁、活而鲜、还要贮水得法”陆羽在《茶经》中论煮茶方法时指出:“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陆羽认为山水最好,其次为江水和井水。

“茶有各种茶,水有多种水,只有好茶、好水味才美。”它说明茶与水的关系。所以,自古以来,人们在“谈茶”时,总忘不了“论水”。总是将茶与水联系在一起。清代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中也说:“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可见水对茶性的充分发挥是至关重要的。不仅因为水是茶的色、香、味、形的载体,而且饮茶时,茶中各种物质的体现,愉悦快感的产生,无穷意会的回味,都是茶叶的各种营养成分和药理功能,都是通过用水冲泡茶叶,经眼看、鼻闻、口尝的方式来达到的。如果水质不好,茶叶中的许多内含物质受到影响,人们饮茶时既闻不到茶叶的清香,也尝不到茶味的甘醇,还看不到茶汤的晶莹,那么,也就失却饮茶带来的好处,尤其是品茶给人们带来的物质、精神和文化的享受。

烹茶的水要活,古人更有深刻的认识。苏东坡曾在《汲江煎茶》诗中日:“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大瓢贮月归深瓮,小勺分江入夜瓶。”苏东坡深知茶非活水则不能发挥其固有品质。田艺蘅也说:“泉不活者,食之有害。”激流瀑布之水最活,但古人并不主张用来煎茶。明代顾元庆在《茶话》中说:“山水乳泉漫流者为上,瀑涌湍激勿食。”古人认为这种水“气盛而脉涌”,没有中和醇厚之气,与茶质不相合。

烹茶用水还要以轻为好。水之轻、重,与现代科学中所说的软水、硬水有相似之处,只不过说得比较直观。现代科学中的软水、硬水则是通过化学分析手段来鉴别的。在现代科学中,以每升水含有8毫克以上钙镁离子的称为硬水,反之为软水。实践证明,用软水泡茶,茶汤的色、香、味三者都佳;用硬水泡茶,则茶汤变色,香味大减。水的轻、重还包括水中其他矿物成分,如盐溶液、碱性溶液都能增加水的重量。用含铁、碱过多的水泡茶,茶汤上会浮起一层发亮的“锈油”,茶味也会变涩。现代科学还证明,自然界中的水,只有雪水、雨水才是纯软水,因此古人最喜爱用这种“天泉”烹茶,是有科学道理的。水质较好的泉水、江水虽不是纯软水,但这种水无杂质,水中的碳酸氢钙和碳酸氢镁,在烧煮过程中,经高温分解沉淀后,形成“水垢”沉入壶底,也变成了软水。由此可见,古人论水质的优劣,以水的轻、重作为一种标准是很有道理的。

泉水。一般说来,在天然水中,泉水是比较清爽的,杂质少,透明度高,污染少,水质最好。但是由于水源和流经途径不同,其溶解物钙、镁含量与硬度等,均有很大差异。因此,并不是所有泉水都是优质的,有些泉水,如硫磺矿泉水已失去饮用价值。

江水。泡茶用水,虽以泉水为佳,但溪水、江水与河水等常年流动之水,用来沏茶也并不逊色。宋代诗人杨万里曾写诗描绘船家用江水泡茶的情景,诗云:”江湖便是老生涯,佳外何妨且泊家。自汲淞江桥下水,垂虹亭上试新茶。”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说:“黄河之水,来自天上,浊者土色也,澄之既净,香味自发。”说明有些江河之水,尽管浑浊度高,但澄清之后。仍可饮用。通常靠近市镇之处,江(河)水易受污染。唐《茶经》中就提到:“其江水,取去人远者。”也就是到远离人烟的地方去取江水。千余年前是如此,如今环境污染较为普遍,许多江水当然需要经过净化处理后才可饮用。

井水。井水属地下水,是否适宜泡茶,不可一概而论。有些井水,水质甘美,是泡茶好水,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文华殿东传心殿内的大庖井,曾经是皇宫里的重要饮水来源。一般说,深层地下水有面水层的保护,污染少,水质洁净;浅层地下水易被地面污染,多咸味,不宜泡茶。而农村井水,受污染少,水质好,适宜饮用。当然,也有例外,如湖南长沙城内著名的“白沙井”,那是从砂岩中涌出的清泉,水质好,而且终年长流不息,取之泡茶,香味俱佳。

雨水、雪水。雨水和雪水被古人誉为“天泉”。用雪水泡茶,一向被人重视。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晚起》诗中的“融雪煎香茗”,元代诗人谢宗可《雪煎茶》诗中的“夜扫寒英煮绿尘”,都是描写用雪水泡茶。清代曹雪芹在《红楼梦》“贾宝玉品茶栊翠庵”一回中,更描绘得有声有色:当妙玉约宝钗、黛玉去吃“休已茶”时,黛玉问妙玉: “这也是旧年的雨水?”妙玉回答:“这是收的梅花上的雪;隔年蠲的雨水,哪有这样清淳”雨水一般较洁净,但因季节不同而有很大差异。秋季,天高气爽,尘埃较少,雨水清洁,泡茶滋味爽口回甘;梅雨季节,和风细雨,有利于微生物滋长,泡茶品质较次,夏季雷阵雨,常伴飞砂走石,水质不净,用于泡茶茶汤浑浊,不宜饮用。

自来水。自来水一都是经过人工净化、消毒处理过的江(河)水或湖水。凡达到我国卫生部制订的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自来水,都适于泡茶。但有时自来水中用过量氧化物消毒,气味很重,用之泡茶,严重影响品质。为了消除氯气,可将自来水贮存在缸中,静置一昼夜,待氯气自然逸失,再来煮沸泡茶,效果大不一样。所以,经过处理后的自来水也是比较理想的泡茶用水。

烹茶四宝


乌龙茶的冲泡程序完整细腻,所用的茶具精巧可爱,精致细腻、韵味十足,堪称六大茶类之首。

乌龙茶的传统茶具“烹茶四宝”为:孟臣罐,若琛瓯,玉书煨,红泥烘炉。

孟臣罐是泡茶的茶壶,正宗的孟臣罐是宜兴紫砂制小茶壶。孟臣是明代江苏宜兴紫砂壶名匠,姓惠,以制作小壶见长。用这种小壶泡茶色香味俱佳,盛夏隔夜茶不易馊,经久耐用,久用后以沸水注入也不会爆裂,且使用越久、保养越好越光泽柔润,韵味十足。在闽南、粤东和台湾省有“金玉有价,孟臣无价”的说法,足以说明喜欢乌龙茶的人对壶的钟爱之情。茶壶中滞积的“茶锈”常常是茶瘾君子炫耀自己饮茶“茶龄”长的实物见证。

若琛瓯就是小品杯,若琛、孟臣合称茶具双臂。若琛瓯也可叫若琛杯,是一种薄瓷小杯,杯薄如纸,白似雪,小巧玲珑,酷似半个乒乓球和微型饭碗,3只小杯叠起来可含于口内而不露。正宗的若琛瓯产于江西景德镇,杯底有“若琛珍藏”字样,但非常罕见,这种茶杯通常有彩绘山水花卉,有的上书“清心明月”,“可以清心也”等回文,每杯仅能容7/8毫升茶汤,正合了功夫茶不为解渴,只为品饮怡神之意。平时,茶盘上只摆3个小杯,呈“品”字形。

玉书煨是煮水的壶,为扁形薄瓷壶,壶的容量只可容纳从汤杯只泡好一次的茶所需的水量。

红泥烘炉是传统的煮水用的炭炉。红泥烘炉选取粤东优质高岭土烧制,高尺余,置炭的炉心深小火势均匀且省炭;小炉有门有盖,有的炉门配有茶联,如“煮沸三江水,同饮五岳茶”古朴雅致;也有白铁制成的烘炉,小巧精致,以橄榄核、甘蔗渣为燃料,火热、无杂味。

除上述四件外,传统的冲泡乌龙茶的用具还有茶洗、茶盘、茶垫、龙缸茶船、羽扇、竹筷、茶几、茶担、锡罐等。

现在,随着电热水器广泛使用,玉书煨。红泥茶炉多被电热随水泡或别的加热器具取代,但紫砂壶和小巧的薄瓷杯却一直是品饮乌龙茶的主要用具。

现代常用的乌龙茶器具

中国几大乌龙茶产区冲泡乌龙茶各有特色,乌龙茶茶具也各有特色。现在我们冲泡乌龙茶主要用到以下器具:

茶壶

又称“茶罐”,即用以泡茶的器具,多为瓷或紫砂器具,其中以江苏宜兴紫砂壶的名气最大。冲泡乌龙茶讲究用小壶,所以一般选用宜兴紫砂壶中较小的款式。紫砂壶既是形制优美,颜色、器形古雅的艺术品,又是质地上乘的实用品;即可把玩欣赏,游客泡茶,因此一把好壶往往身价不菲。

紫砂壶是喝茶人的珍宝,但要使紫砂壶表现出真正的个性,就要有正确的养壶方法:①彻底将壶身内外洗净,无论是新壶还是旧壶都要把壶身上的蜡、油、垢、茶垢等清洗干净;②切忌沾到油污,紫砂壶最忌油污,沾后必须马上清洗,否则会留下油痕;③实实在在得用茶汤泡茶,泡茶次数越多,壶吸收的茶汤的精华就越多;④擦与刷都要适度,壶表面淋茶汤后,用软毛小刷子,轻轻洗刷壶身表面,用开水冲净,再用清洁的茶巾稍加擦拭即可,切忌不断地擦搓;⑤使用后要将茶渣清除干净,洗净、控干、仔细收好。

盖碗

盖碗又称三才杯,盖、底托、杯,寓意天、地、人。冲泡乌龙茶时盖碗行使壶的职能,温烫泡茶,然后把茶汤倒入茶蛊再分茶。使用盖碗泡茶必须经过练习,使用不熟练很容易烫手。

品茗杯和闻香杯

品茗杯(简称“品杯”)用来盛放茶汤品饮,闻香杯(简称“闻杯”)是台湾乌龙茶茶艺用具之一,比品杯瘦高,茶汤泡好后先倒入闻香杯,再倒入品杯,品饮前先闻闻香杯里的茶香。

传统品饮乌龙茶的茶杯一小瓷杯为主,通常直径为3厘米左右,质薄为上,讲究“小、浅、薄、白”四点。小,则一饮而尽;浅,则水不留底;薄,则清香四起;白,则衬托鲜明汤色。现在品饮乌龙茶的品杯有多种质地和花色,但还是白瓷杯呈现茶汤的效果最好。

杯托

杯托(又叫茶垫)是放置茶杯的小底托,有多种造型和材质。

茶船

茶船亦称“茶池“,放在茶壶底下,既美观,又可承接泡茶时溢出的水。茶船有单层、双层两种双层茶船上层有孔,使溢出的水流入下层,单层茶船有出水口。

茶蛊

茶蛊亦称“茶海”、”公道杯“,用来盛放泡好的茶汤,并分茶入品杯。因有均匀茶汤浓度的功能,故也叫公道杯,有的茶蛊有内置滤网,没有内置滤网的与单独的滤网搭配使用。

俭清和静话茶礼


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是的发源地,于是茶与中国传统文化便结下了不解之缘。但是,茶文化内涵的核心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虽经历代茶人孜孜以求,至今却仍无答案。日本茶人推崇“和敬清寂”为四谛;台湾茶人认为“清敬怡真”是茶艺的基本精神;韩国茶人奉行“和敬俭真”的茶礼;我国已故的茶学专家庄晚芳先生倡导“廉美和敬”的中国茶德;而当代94岁的茶学泰斗张天福先生总结了他毕生对茶的研究,提出了“俭清和静”四字真言,他认为倡导这样的茶礼“可培养高雅的生活情操,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民族素质,使社会更加优雅、祥和。”我觉得张老的观点确实值得深入探讨,所以谈点粗浅的看法,以求教于方家。

茶文化内涵厚重,博大精深,融汇“三教”,思接千载,是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修养、不同人生阅历,不同志趣的人,从不同角度去用几个字来概括茶文化的基本精神,自然会“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自古文如其人。从张老倡导的“俭清和静”,我可以看出他以茶倡廉,以茶为礼,以茶修身养性的高尚人生观和处世哲学。可以透视出一位德高望重的真正茶人的赤子之心。

茶礼中“俭”字典出唐代陆羽《茶经》。在《茶经》“一之源”中,茶圣陆羽指出:“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精行”可以理解为行为专诚。“俭德”可以理解为品行端正,不放纵自已。张老把“俭”字放在茶礼四字真言的首位,意在倡俭、倡廉、提醒人们在物欲横流,纸醉金迷的市场经济社会中生活,千万不可忘记了我国人民勤劳朴素、精行俭德的光荣传统。

“清”字有多种含义。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以为茶可“致清导和”;苏东坡赞美茶的品格为:“森然可爱不可慢,骨清肉腻和且正”。品茶是心灵的歇息,是心性的修养,是心情的放松,最讲究的是茶要“清、香、甘、活”,水要“清、轻、甘、洌”;心要清明虚静;境要清幽高雅;器要清洁精美;茶友要有冲淡绝尘之清逸,不污时俗之清高,以及栖神物外之清灵。在这些基本条件下,古代儒士们还以六艺助茶,添之清新;以茶辅雅事,添茶人之清兴;以茶讽世,显儒士之清傲;以茶会友,表平淡脱俗之清谊。张老倡导“清”字,不仅传承了中国美学所追求的以“清”为美的崇高意境,而且希望茶人在浊世红尘中,多一分清醒,多一分清白,多一分清廉。

“和”既是中国的哲学基础,又是中国茶礼的核心,从哲学上讲中国之“和”源于《周易》中的“保和太和”。“保和太和”的意思,是指世间万物皆由阴阳两要素构成,阴阳协调,保全太和之元气以普利万物才是人间正道。

从礼学的角度讲,“礼之用,和为贵。”儒家讲究待人要和气,家庭要和睦,朋友要和衷共济,国家民族之间要和平。道家提倡“和其光,同其尘”(《老子》第4章),“圣人法天顺地,不拘于俗,不诱于人,故贵在守和。”(《老子》第42章)。佛教对“和”也有精深独到的理解,其最有礼学价值的是“六和敬”精神,即: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利和同均。在激烈竞争的现实世界中,“和”是社会发展的润滑剂,是人与人之间的亲合力,是维护国家团结与稳定的法宝。张老倡导以“和”为核心的中国茶礼,无疑有利于建设一个祥和、文明、温馨的社会生活环境,无疑能促进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世界和平。

“静”的内涵亦很丰富。茶要静品,心要静笃,老子曾说:“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苏东坡也认为:“神以静舍,心以静充,志以静宁,虑以静明,其静有道。”因为静可虚怀若谷,静可内敛含藏,静可洞察明澈,静可体道人微。张老在茶礼中以静为四字真言之一,其目的是在宁静中澡雪精神,锻炼人格,超越自我,达到宁静致远。

张天福先生是我修习茶文化和茶学知识之良师,亦是忘年之交的益友。张老所倡导的俭、清、和、静四字真言,是中国茶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报春花,尽管目前各学派对真谛见仁见智,尚无定论;尽管我希望在中国茶文化园地中有一个百花齐放的春天,但是,可以2肯定地说,张老所倡导的中国茶礼这朵花很美!很美!

什么是轻发酵工艺?轻发酵工艺的特点是什么?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和网络购物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产品可以直接网购得到,茶类产品也成为网络购物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从2017年的双十一开始,普洱茶连续几年都在淘宝茶类成交金额占比第一,成为茶类产品的热销榜冠军,而普洱熟茶更是其中的佼佼者,深受茶友的欢迎与喜爱。

消费升级现象的不断发展,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了普洱熟茶的保健功能。品饮+健康的双重需求,使得喝普洱熟茶逐渐成为健康生活方式的一种体现。

今天,我们要跟大家介绍的是普洱熟茶中发酵工艺的-轻发酵工艺。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的介绍,让大家对普洱熟茶的轻发酵工艺有个全新的认识。

什么是轻发酵工艺?

轻发酵工艺是在熟茶市场健康发展和高端产品需求之下,细分出来的一种发酵技术。

轻发酵工艺是怎么诞生的?

要想了解轻发酵工艺的诞生情况,最好先从熟茶发展史谈起。

从清朝开始,普洱茶成为皇室贡茶,一直深受皇室成员的喜爱和追捧。但那时追捧的茶叶多为生茶,并没出现熟茶。

后来清朝逐渐走向没落和灭亡,普洱茶也经历了坎坷的发展之路。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三大改造”的实行,使得茶叶成为计划经济中的一部分,而私营茶庄的消亡和市场需求的逐渐减小,也导致很多古茶园遭受着毁灭性的破坏。

在那时,整个云南只有勐海、昆明、下关、临沧等几个国有茶厂按照中茶公司的计划指标生产普洱茶,而且这些普洱茶主要销往港澳一带。

香港作为普洱茶的最大消费地之一,主要以喝老茶为主。从50年代开始,香港人发现大陆不仅老茶供应量不足,而且大多数茶叶都以散茶为主,不仅占地面积大,而且存放成本高。

所以为了减少投入成本,香港、广东的茶商就开始做发水加速生茶发酵的试验。直到1975年,在老一辈茶人孜孜不倦的摸索和实验下,通过对渥堆技术的运用生产出了熟茶。轻发酵技术,就是渥堆发酵技术中的一种表现方式。

渥堆发酵原理

渥堆发酵是熟茶发酵的关键工艺之一,它是由于渥堆发酵中的微生物,发生酶促反应后从而使得茶叶品质风味出现了新的转化。而微生物通过对有机酸的分泌,为茶叶提供了足够的转化条件。

所以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酸味,成为了区分发酵程度的指标。而发酵过程中的酸味,主要由茶叶自身含水量、温湿度、微生物变化和翻堆时间等多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而成。

因此,轻发酵代表的是一种发酵程度,而不同发酵程度下的茶叶,无论是口感还是后期转化都会有所不同,具体情况如下:

轻发酵本质

从以上表格中可知,最开始的熟茶发酵就是轻发酵,因为要追赶老生茶的口感,所以保留了茶叶的活性物质,才有生津回甘和越陈越香的特质。后面由于商业需要,缩短了熟茶的发酵时间,增大了熟茶发酵程度,从而达到熟茶品饮的目的。

所以,轻发酵熟茶只是还原熟茶最初的样子,回归到发酵工艺的本质,而非一种新工艺。

为什么说轻发酵熟茶好?

轻发酵熟茶被人追捧,有其自身的优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首先,轻发酵工艺选用的都是好的原料,而且不同山头原料下发酵的茶叶,既有自己的原料特性,也能达到熟茶所具有的共性。

其次,轻发酵工艺活性强,后期转化力度大,而且由于其发酵力度适中,保留了老生茶的一些特性,在口感会出现一定的生津回甘,从而给人一种愉悦感。

轻发酵熟茶有哪些特点?

轻发酵熟茶的特点,可以概括为:甘、甜、活、润四个字。

甘,即回甘;甜,即口感中感觉到的甜感;润,指的是茶汤润滑。“活”则偏重于个人感受,比如茶汤入口感受到茶性,即在口腔里的张力,给人的力量感等一系列感受。

所谓活性,指的是优质原料、良好工艺和正确仓储结合下的一个综合反映,代表着普洱熟茶的品质提升空间,重点表现为熟茶的后期转化和存储价值。

而轻发酵熟茶活性强,能够满足茶叶品饮和收藏的双重价值,所以更受青睐和欢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