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传统藏茶原料采用成熟茶叶

发布时间 : 2019-11-12
黑茶藏茶 黑茶原料 藏茶黑茶

【www.cy316.com - 黑茶藏茶】

嫩茶叶指的是清明前后茶树发出的嫩芽,是绿茶、乌龙、普洱主要原料,由于绿茶的制作工艺相对简单,加上要保持茶叶中鲜活的氨基酸香气,绿茶在采摘的当天就可以喝到,鲜活和香气就是嫩茶叶在制茶中的特性。

成熟茶叶指茶叶发芽一直到成熟,大约在农历的七月至九月期间,是有性繁殖的成熟茶叶,俗称老叶,其特点是有机物质含量比嫩茶叶高,无机物含量也相当丰富,包括磷、钾、镁、硒等不少于15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有机化合物变化、定型丰富(蛋白质、氨基酸、茶多酚、茶多糖、生物碱、碳水化合物、脂类化合物、色素、维生素等)约500种对人体有益的物质,约700种香气化合物。这是经过植物生长周期完整链后形成的结果(生物学上称内含物完整饱和)。

藏茶是采用成熟茶叶原料来制作的,是采摘于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雨极高山,当年生成熟茶叶和红苔(高山小叶种),经过特殊工艺精制而成的全发酵茶。血统藏茶原料茶树只来自雅安市北纬30°的小叶种绿毛茶树,茶源的地标性无法复制和模仿。

品藏提示

雅安藏茶品种丰富,产品多样,当前商品市场化竞争激烈,厂家众多,品牌、品类令人眼花缭乱。传统藏茶与其商品一样,历来就分三六九等,地标性和制作工艺很重要,品质低劣的藏茶不具备传统优质藏茶的诸多功效。饮用、收藏首选血统纯正的传统优质藏茶。

cy316.COM精选黑茶阅读

解密:藏茶与老年骨质疏松


《发现藏茶》书中提到:骨质疏松是全身骨骼中钙库减少的一种现象,主要表现为单位体积中骨组织稀疏、骨矿物质和骨基质随年龄的增加(或妇女绝经后)流失,从而使骨组织的正常荷载功能发生应力变化而出现腰背、关节、四肢疼痛,脊梁和大关节畸形,甚至骨折。

骨质疏松的原因很多,大体上分为两类:

①原发性骨质疏松:主要是年龄增大而发生的骨退行性改变,如老年人骨质疏松,妇女在更年期和绝经期雌激素水平降低也会导致骨质疏松。

②继发性骨质疏松:主要是由一些病症引起的,如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肝肾功能损害或长期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等。

骨质疏松应该多食含钙、氟、磷、锌、镁、铁、维生素K的食物。维生素K参与体内钙的代谢,缺乏维生素K时,补再多的钙也无济于事,容易骨折。维生素K已被用作骨质疏松症的治疗药,藏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K和脂肪类磷脂、硫脂、糖脂、甘油三酯等,脂肪酸主要是油酸、亚油酸,都是骨质疏松必需脂肪酸,也是脑磷脂的重要组成部分。氟在机体中与钙合成氟钙化合物,对密质骨的合成和抑制钙库的流失极为重要。

常喝传统藏茶可以协同钙的吸收,预防和治疗老年性的骨质疏松症。喝藏茶的老年人一段时间后会发现关节滑利很多,常见的腰腿疼痛也会随之减轻。茶界常有谈氟色变的问题,殊不知适当补氟极为重要,老年患者关节退化普遍,常喝陈年优质藏茶会发现奇特的效果。

品藏分享

有几位之前不能进行登高爬山和远足的藏茶茶友,在饮用藏茶半年后,都能轻松徒步五公里以上,效果是看得见的。值得注意的是,伪劣的藏茶不具备血统藏茶的诸多功效,再高端的伪劣的藏茶只能达到形似,而达不到神似。

地方性氟中毒是同地理环境中氟的丰度有密切关系的一种世界性地方病,主要流行于印度、苏联、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德国、意大利、英国、美国、阿根廷、墨西哥、摩洛哥、日本、朝鲜、马来西亚等国;在中国主要流行于贵州、陕西、甘肃、山西、山东、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它的基本病征是氟斑牙和氟骨症。但居住在低氟区的人群,适当补氟有利于牙齿的健康和控制钙离子的流失。目前,中国也有部分地区普遍缺“氟”,正确饮用传统优质藏茶补充氟是一种解决方案,安全方法是每一泡茶无论煮或泡,都要先正确“醒茶”(或称洗茶),茶中的氟过水就有60%以上流失掉了,所以只要坚持用正确的方法“醒茶”,喝低氟藏茶是安全可靠的。

解密|历史悠久的雅安藏茶


黑茶,是一种可以喝的古董。湖南黑茶在2012年的中国茶市迅速崛起。某些品种10年间升值数百倍,当黑茶正在缔造下个“普洱神话”时,茶企正在竞相角逐“黑茶第一股”。

湖南安化黑茶在逾越云南普洱茶,占全国黑茶市场份额50%后,游资频入、无序竞争也在摧毁着湖南的“黑茶帝国”。

而2013年,大型普洱茶电视剧《茶颂》播出,云南普洱茶又出现价格回升势头,流通渠道的商人冲向源头,包茶山,抬高价。而历史上真正茶马古道的源头是雅安,崎岖险恶的背茶路,是雅安人把藏茶背过二郎山到达康藏地区,历史上真正抵制印度茶倾销西藏的也是雅安藏茶(南路边茶),如今却成了默默无闻的耕耘者。

雅安,茶马古道川藏线的源头,雅安藏茶历史悠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乌茶、大茶、边茶、南边茶、南路边茶、砖茶、条茶、紧压茶、边销茶、藏茶等名称。是典型的黑茶,属后发酵茶。

《史记·周本纪》载:“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伐纣,南(四川)八部族贡武王荼(茶)”,《西藏政教鉴附录》:“茶叶自文成公主入藏地”,即雅安所产龙团、凤饼茶,贡奉朝廷后作和蕃礼品带进藏区。之后,雅安藏茶源源不断输入西藏,至今至少已有1300多年历史。

唐、宋以来,朝廷对茶叶实行垄断,先后行“茶马互市”“榷茶制”“引岸制”等政策“以茶治边”,雅安藏茶迅速发展。《明史·茶法》:宋太祖“设茶马司于秦、洮、河、雅诸州,自碉门(今天全)、黎(今汉源)、雅(今雨城)抵朵甘、乌思藏(康、藏都司)行茶之地五千余里……”。宋熙宁七年在雅(今名山新店)设茶马司,这是我国目前唯一有遗址可考的茶马司。《明史·茶法》:太祖朱元璋“诏天全六番司民,免其徭役,专令蒸乌茶易马。”

“藏茶”之名源于《四川茶业史》的记载:清光绪34年,四川官府、茶商、民众同仇敌忾,一致抵制英属印度茶叶侵销西藏,维护祖国统一,在雅安成立“商办藏茶公司筹办处”的义举,意义非常深远。

雅安藏茶有悠久历史文化、独特制作工艺、特定品质风格,历史上主要销往西藏、青海、康藏等地藏区的茶叶,是青藏高原各族同胞“一日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

了解传统藏茶之"说"


原始说:自唐·贞观十五年文成公主,将茶叶带入西藏后,从吐蕃之前的土茶到蕃茶,直至团茶,又进化为宋代的蜀茶元代的西番茶,明清民国时期的边茶、紧压茶,直至现在的藏茶。在不断的演进过程中,使之成为藏民族生活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只有传统藏茶(南路边茶)独特和神秘的功能,才为世代藏民族众生提供了健康保障。

民生说:从青藏高原的藏民生理需求来看,世界屋脊高寒缺氧,强辐射,民众生活必须摄入高脂肪、高蛋白、高糖类食物才能适应自然环境。藏茶成为调和与分解油腻补充维生素的必需品,所以藏茶已成为藏族人民的民生之茶,藏彦云宁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千百年来藏茶为藏区人民的身体健康做出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品艺说:藏茶采摘于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山,有性繁殖当年生的成熟茶叶和红苔,经1400多年所形成的特殊制茶工艺,深度全发酵过程,耗时6个月之久,从未改变的成形古式。从唐至今说它是中华黑茶之祖,它是神农得茶的活化石,一点也不为过。藏茶的独特性,有百年不变色、质、味、气的特性;它具有独特的可调性,其茶叶可以和多类食物和饮药混合食用,如,中草药、谷物、乳品、水果、植物汁、盐、糖等;它具有饮用方法的多元性,煎、煮、冲泡、提汁、干嚼、餐前、餐后、眠前、眠后、冷、热均可,男女老少、健者,疾者均可的唯一性。所以有缘体验,即会感悟,藏茶茶品超六群;茶性显神功;茶德合万众之美妙,实为人生的一大享受。藏茶将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它神秘的作用与价值,会被逐渐被显现。

功能说:由于藏茶与生命和健康的关连,是经过历史所验证的。到了今日之时代被一群有志之士,更进一步发现它与现代社会人们追求生命、健康、绿色有着特殊的关连。为此一个以茶与健康研究的医学专家,组成的专家团,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生物、化学、生命学等多项的试验。结果被发现藏茶所具有的各种分析数据,均超过我们通常所认知的茶本身饮用功效。它蕴涵了现代人生存所需的各种物质,随着今后的科学发展,提取与使用的空间将无比增大。为使更多的人们了解藏茶的功能,并揭开它的神秘面纱,为人类健康发挥它应有的作用,目前已引起众多健康学者的探索。就目前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及直接体验结果验证。传统优质藏茶包含近500种对人体有益的有机化合物,约700种香气化合物,无机物含量也有相当丰富,包括磷、钾、镁、锗、硒等不少于15种,在抗氧化降三高,抗辐射、抗突变、抗病毒、调理改善代谢功能,改善睡眠,增加血红蛋白载氧量,解毒和优化水质,全方位补充微量元素和维生素,调解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痛风)都有着显著作用。藏茶保健已成为现代社会,健康需求--绿色、自然、方便、包容的时尚体验。

官茶说:四川雅安茶厂,作为历史形成的特供官茶茶厂,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为中国四大官茶厂之首。因雅安茶厂从历史上就被官府征购专供藏区,所用之茶为蜀地产茶、制茶、汉官管茶,但汉人不可用之,所以千百年来形成的藏茶文化,被官府的统治而专制化。直至2000年,国家才正式颁布四川雅安茶厂有限公司生产的茶正式命名为藏茶。并获国家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茶的称号。至此才被国家批准部分藏茶可以进入汉域。

价值说:由于藏茶的销售管理方式,属国家计划统购物资。直至2000年被国家正式命名并获东方茶王称号后,才开始少量向内地及海外销售,所以目前还没有广泛的被社会所熟悉。常被误认为藏人饮品,无好茶之说(当然,传统藏茶也与其商品一样,历来就分三六九等)。现在,由于被国内外茶及医学专家们的分析和发现,传统藏茶所具有的神奇功能。经过历史与现代高科技的验证,被确认藏茶是茶中唯一与人类生命有关连的特殊茶品。为此藏茶中的雅细和谐品种被国家钓鱼台国宾馆选用为国宾茶;由于藏茶的历史文化价值,已被国家确认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藏茶所蕴涵的历史价值及神奇功能与品质独特性,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被评为金奖;由于它具有独特的生活应用的广泛性,其特殊的茶品地位,已被多个权威机构认证,同时也吸引了众多茶文化收藏家们的目光。

雅安藏茶简史:解密四川雅安藏茶发展历程


雅安藏茶生产明朝以前为分散加工,朝廷统一收购经营。《雅安县志》(民国版)载最早藏茶加工企业为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的“义兴茶号”,后有“天兴”“恒泰”“聚成”等茶号。清朝允许民间藏茶贸易,私营藏茶企业增多,到清末,雅安、天全、荥经、名山、邛崃等县茶号有200多家。清光绪三十二年(1907年),为抗击英国侵略,抵制印茶入藏,振兴雅安边茶在藏区的地位,川滇边务大臣赵尔丰及四川劝业道共同主持,组织雅安、名山、天全、荥经、邛崃五县茶商集资33.5万两白银,在雅成立官督商办的“边茶股份有限公司”,后经辛亥革命,清王朝倒台,公司解体。

民国初年,私营茶号恢复到100多家,接着军阀混战,强派苛捐杂税,藏商携款私逃,很多茶号倒闭。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仅剩30多家。1939年,西康省成立,国民政府为垄断边茶经营,筹备在雅成立“中茶公司西康省分公司”。其后,私营茶号率先联合成立“康藏茶叶股份有限公司”,包销全部茶引,使名山、邛崃两县茶号倒闭,仅为雅安、天全茶号收购原料,代加工成品茶。

1950年2月雅安解放,有茶号48家,其中雅安(今雨城)30家,天全10家,荥经8家。分别是:

雅安(今雨城):中国茶叶公司;西康企业公司;康藏茶叶公司;孚和茶号;云龙茶号;翕昌茶号;利康茶号;新西远茶厂;天兴茶号;义兴茶号;恒泰茶号;聚成茶号;世昌隆茶号;丽生源茶号;隆裕茶号;麟凤茶号;裕丰茶号;同兴茶号;永合茶号;西华茶号;启昌公司;宝兴茶号;大兴茶号;庆和茶号;福康茶号;永义茶号;成康茶号;永义茶号;137师合作社;工人合作社。

天全:庆发茶号;德泰茶号;明顺茶号;泰茂茶号;泰昌茶号;天发源茶号;源复茶号;长顺茶号;庆发茶号;天顺昌茶号。

荥经:康藏公司三厂;荥兴茶号;世昌隆茶号;泰康茶号;尉兴生茶号;宝兴茶号;兆裕茶号;成康茶号。

新中国成立,没收官僚资本改为国营茶厂,有草坝、河北、文定街、大北街四个国营茶厂。1953年公私合营,藏茶加工厂由原48家合并为三家,即国营雅安茶厂;国营荥经茶厂;国营天全茶厂。1972年建成国营名山茶厂,1985年建成国营雅安市(今雨城)茶厂,都主产雅安藏茶。

2002年,国家7部委公布边销茶定点生产企业共25家,其中四川10家,全市有雅安茶厂有限公司、雅安市茶厂(吉祥茶业)、雅安市友谊茶叶有限公司、荥经茶厂(现已被友谊茶叶有限公司全资兼并)、名山县西藏朗赛茶厂、天全县边茶有限公司等6家入选,占全国1/4(云南省仅下关茶厂1家)。

2005年雅安有藏茶生产企业15家,其中定点企业6家。2006年,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通知》(国办发[2003]65号)及实施茶叶市场准入制度,至今有10家企业取得QS认证,主导产品“康砖”“金尖”。

2006年全市茶叶总产量3.4万吨,其中藏茶2.25万吨,占边销藏茶产量的75%。销售藏茶20,089吨,其中西藏地区占60.53%、青海地区占9.31%、甘孜州占19.36%、阿坝州占6.57%、凉山州占4.23%。

解密湖南安化黑茶的传统工艺


相信很多爱黑茶的茶友都知道湖南安化黑茶,而很多人并不了解安化黑茶的传统工艺!其实正宗的安化黑茶则是要经过传统工艺方能炼成的!

湖南安化黑茶具有非常明显的特征,就是其成品本身呈现黑褐色泽,茶香明显,滋味醇和,保健养生功效更是独特。

湖南安化黑茶是由成熟的黑毛茶制作而成,身为黑茶之中的代表性茶品,恐怕有很多人不免好奇,湖南安化黑茶的传统工艺如何呢?

湖南安化黑茶传统工艺中很重要的一步是手工杀青:选用大口径锅(口径80-90厘米),炒锅斜嵌入灶中并呈现30度左右的倾斜面,灶高70-100厘米。

要备好草把和油桐树枝制成的三叉状炒茶叉,三叉各长16-24厘米,柄长约50厘米。采用高温快炒,锅温280-320℃,每锅投叶量4-5千克。

鲜叶下锅后,用双手来匀翻快炒,至烫手时改用炒茶叉抖抄,称之“亮叉”。出现水蒸气时,就右手持叉,左手握草把,使炒叶转滚闷炒,称之“渥叉”。

亮叉与渥叉交替进行,历时2分钟左右。待黑茶叶质软绵且带粘性,色暗绿无光泽,青草气消,香气显,折粗不易断,均匀一致,即为杀青适度。

渥堆,这是形成湖南黑茶色香味的关键性工序。黑茶渥堆要有适宜的条件,应在背窗、洁净的地面,避免阳光直射,室温在25℃以上,湿度相对保持在85%左右。

初揉后的茶坯,不经解决立即堆积起来,堆高约1米左右,上面加盖湿布、蓑衣等物,以保温保湿。渥堆过程中要进行一次翻堆,以便于利渥均匀。

堆积24小时左右,茶坯表面会出现水珠,叶色由暗绿变黄褐,带酒糟气或酸辣气味,手伸入茶堆中间感觉发热,茶团粘性变小,一打即散,即为渥堆适度。

经过了渥堆的湖南黑茶,还要经过复揉、烘培、干燥等不同的工序,每一道工序都讲究力度的均衡与温度的可控。

经历以上繁琐的制作工序,湖南黑茶最终呈现的成品茶具有色泽细黑、汤色橙黄、香味醇厚的特点,这也是极品黑茶的表现特征。

小文总结语:正宗的安化黑茶,其自然是经历过千锤百炼,方能最终完美呈现。

解密:藏茶可以双向调节胃肠功能的机理


传统藏茶是熟茶,性属温平。黑茶类中通过自然发酵的熟茶均不伤胃,这是黑茶的共性,如果喝黑茶出现伤胃反应,是发酵不到位,并不是完整意义上的黑茶。

茶刺激胃的物质主要是茶碱和生物碱,新鲜茶叶中茶碱和生物碱的含量很高,所以喝新鲜茶很有讲究,是不能空腹喝的,有时一喝就冒虚汗、头晕(醉茶现象)。藏茶是全发酵茶,它的刺激物通过很长一段时间的酵化和众多有益于消化的微生物络合,已经不刺激胃肠了。就比如我们吃新摘的鲜辣椒一样,四川有一种有名的发酵辣椒,叫“郫县豆瓣”,吃郫县豆瓣时就只有纯香,而辣味降低了。喝白酒也是这个道理,刚出炉的白酒燥辣无比,下窖去陈化发酵,时间越长,酒就越醇和,火气全消了,酒也是喝老窖的最好。

传统藏茶中大量的助消化微生物能促进胃肠功能,使肠胃运动分解油脂类食物,能排解掉肠胃中的宿食,缓慢而稳定地建立胃肠动力功能,所以它不伤胃反而养胃。

传统藏茶纤维素含量高,纤维素可以减少胆汁酸的再吸收量,改变食物消化速度和消化分泌物的分泌量,可预防胆结石、十二指肠溃疡、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纤维素使胃肠蠕动加快,促进肠排空,减少肠壁对废物和毒素的重新吸收、排泄宿便,可以有效治疗习惯性和老年性便秘。同时,传统藏茶是全发酵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茶多糖及各种维生素,在中医上讲其味甘、性温平,具有和胃生津、温脾祛湿等功效,能够保护胃肠道黏膜,改善肠道生理功能,因此对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突然性水样腹泻、长期慢性腹泻、脾胃虚弱性腹泻均有积极的防治和调节效果。

近年来,医学专家专为胆囊炎导致的胃肠紊乱进行观察,发现喝藏茶后患者的肠道系统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实践证明,很多慢性肠胃病患者在喝藏茶一段时间后不知不觉的痊愈了。

传统藏茶对胃肠道有双向调节和改善作用,因此,并非针对特殊人群专设,而是适应于男女老幼、不同体质人群的健康佳饮。

中医强调脾胃功能为机体健康的“后天之源”,传统优质藏茶养后天之源意义尤为重要。

品藏分享

良方1:陈年优质藏茶汁煲淮山,对慢性胃炎有效。

良方2:陈年优质藏茶兑蜂蜜,改善习惯性便秘。

良方3:陈年优质藏茶熬煮饮用,改善慢性腹泻、便溏。

良方4:取鸡内金、金玲子、金钱草、金樱子等量打粉,每次10g用陈年优质藏茶茶汤送服,每日2~3次,治疗胆结石。

藏茶是怎么做的?传统藏茶的制作工艺!


为适应青藏高原的生存需求,以及长途、长时间运输储存的需要,藏茶历经自唐以来的1300多年历史,从种植、初制到加工运输,发展出了适应藏区条件的制作加工方法,并在明清时逐渐成熟,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藏茶工艺。传统藏茶的制作主要工序有以下部分!

传统藏茶的制作工艺

“拣茶”:仓房内的茶,还要经过人工挑选,剔除杂志、霉变等影响质量的部分,称为“拣茶”。

“清茶”:拣茶之后,还要再次剔选枝梗和杂志,使品质更加纯净。

“铡梗”:茶梗的比例不能过高,必须控制在一定比例下。过去为25%,现在是12%。用铡刀去多余的茶梗,称为“铡梗”。

“配仓”:把晒干择净的茶叶、茶梗,按品质、比例、进行配制。又称“拼配”。

“打吊”:配仓好的茶叶,用特殊的茶篼秤,一甑一甑地称好重量,装在“麻帕”(麻布缝的袋子)内,称为“打吊”。

“走帕”:工人把打吊后的麻帕内的茶叶,提进甑内去蒸,称为“走帕”。

“蒸茶”:把甑放在锅中,将水烧开,将甑内茶叶在高温下蒸软。称为“蒸茶”。

“舂包”:将蒸软的茶叶,从甑内取出,将麻帕内的茶叶趁热倒入木制的架上去压包,因木制的舂棒重达32斤,需要两个壮劳力才能反复提起和放下舂压茶叶,故称“舂包”,或“冲包”,又称“架包”。舂包是重体力且技术性极强的劳动,很容易产生废品,过去有高达20%的废品率。舂包使茶成形为砖茶。现在是12%。用铡刀去多余的茶梗,称为“铡梗”。

“出包”:压好的茶包取出后,盖上标记,每200包堆在一起,称为“出包”。

“拣刷”:压制好的茶包,经过9天的自然干燥,即可开始包装。先把茶从包内倒出,把表面拣刷干净,在贴上商标纸,称为“拣刷”。

“裹纸”:把茶一甑一甑地用特制的黄纸包裹起来,称为“裹纸”,或称“裹包”。

“捆包”:将四甑茶叠在一起,用蔑条捆扎起来,称为“捆包”。

“编蔸”:茶篼是藏茶的外层包装。竹篾条编制的外包装透气、抗压、防撞、防碎,便于人力背运和骡马驮运,解决了长途运输的要求。通常农民按要求编制好茶篼卖给茶厂使用。

“编包”:将“捆包”的竹篾包装套上封口,用蔑条把外层编扣好,称为“编包”。

“打号”:在茶包上用铁制模具烙印上茶厂或者茶号的标记,便于茶商和藏区民众在运输和销售、购买时识别。如“金尖”是一个红色圆圈,“康砖”是黑色圆圈。

“入仓”茶厂将加工好的茶包转运到仓库堆码,待售、待运。

传统藏茶与其商品一样,历来就分三六九等,地标性和制作工艺很重要,品质低劣的藏茶不具备传统优质藏茶的诸多功效。

传统藏茶中的红苔,你了解么?


纵观数千年人类茶史,传统藏茶浩浩荡荡上千年,经典的养命史实,对于百年人生,已是实锤“真理”,一枝独秀,离不开典型的茶基原料和制作工艺。

传统藏茶历来选用的是高海拔有性繁殖的夏季成熟茶叶与秋季的红苔相配,这个“红苔”(或称紫苔)并不是木化严重的梗条,而是指靠近枝端头三分之一处富含水分的嫩枝梗,表皮呈紫皮红色。红苔需要到了深秋才能长成,在茶树上从顶端往下第五叶处就能看到,大约有10公分长左右,而五叶上仍是绿杆,红苔内含丰富的各类营养物质,尤以膳食纤维素和微量元素较高。

传统藏茶制作时按不同品类掺加一定比例的红苔,有利于品质的促进与形成。红苔在制作过程中、形成茶砖后的持久反复陈化发酵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因为在制作过程中和之后的陈化过程中,都需要一定的温度、湿度以及氧气条件才能够进行更好的自然发酵,一定量的红苔和茶梗能增加茶堆(渥堆发酵)、茶砖内的空隙,保证氧气充足、陈化缓慢、留香稳定,也利于茶砖内水分的排出,以及增加茶砖定型的结构力和强度。

传统藏茶经深度自然发酵后,茶原料中带有刺激性的多酚碱类已经醇化为色素、多糖、低生物碱,而酵素和分解酶类物质大量增加,加上红苔中丰富的膳食纤维素和常量微量元素,并且在紧压的形态中反复陈化发酵,对形成养人的功效起到更佳作用。

此外,红苔对茶汤的汤色透红或呈琥珀色和醇度、耐熬煮等特点也起到关键作用。由此可见,含有一定比例的红苔也是传统藏茶有别于其他茶类的重要特征。

人类万年农耕史,数千年茶史,传统藏茶能在众多的茶品中脱颖而出,离不开物种和茶基的得天独厚、精挑细分,以及典型制作工艺体系的不断改良和发展,是人类茶史上自然材质、人工和时间交叠的智慧艺术,是领悟大巧若拙、万物一体的典型实践。

百年余生,幸遇传承千载的传统藏茶,温养生命的余香依旧在,知遇者得。有品者,来畅饮。

《解密:传统藏茶原料采用成熟茶叶》一文由茶经网CY316.com黑茶栏目提供,我们力求提供优质的2022黑茶相关知识点,以及准备大量关于黑茶相关的专题,如:黑茶藏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