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工夫茶的讲究“茶三”说起

发布时间 : 2019-11-12
潮汕乌龙茶 黑茶的茶意 黑茶的茶梗

潮汕乌龙茶。

外埠人对于潮汕时间茶的品饮规律是多有垢病的,包含出名作家梁实秋师长教师曾经如斯讽刺:“……没有知能否弄虚作假,谓炉火与茶具相距以七步为度,滚水之温度方合规范。与小盅而饮之,若饮罢独自返盅于盘,则仆人没有悦,须举盅至鼻头猛嗅两下。”呵呵,看来还获咎没有轻呀,梁师长教师应喜驴饮,哪知品茶尽正在时间中。

说潮汕时间茶的考究,还患上从潮汕俗谚“茶三酒四踢跎(玩耍)二”的“茶三”提及,这个“三”字简直正在融汇正在时间茶冲泡、品饮、礼俗等进程中。“茶三”,指饮时间茶的茶侣宜少,三人最好,这符合了历代茶人的吃茶品茗心患上,即“一人患上神,二人患上趣,三人患上味”,茶性静,人多就闹了;“茶三”也指时间茶茶盘上的三只杯,潮汕时间茶用具历来以精巧玲珑著称,“壶必用孟臣,杯必用若深”,孟臣壶以及若深杯都是大度,壶的容量大要都正在三杯的量,这大概是习气,但也应了“三人患上味”的古法,方才好;再者三只茶杯置于茶盘之上,没有恰是汉字的“品”字吗?

实在,正在中国传统文明中,五经之首《易经》说“三”,即代表寰宇人三才;《品德经》说“三生万物”,包含着阴阳之以及。茶是天赐地造、吸日月精髓的灵物,品茶寻求人与天然的分离,到达天人合一的地步。现代茶人也经常使用“三”做为品茶进程的抱负寻求,唐高僧皎然正在《吃茶品茗歌诮崔石使君》中提出“一饮涤昏寐”“再饮清我神”“三饮便患上道”的茶道三个条理,成为了茶道肉体最先的盲目。深研《易经》等中国传统文明的莫善朝兄说:“潮汕谚语中的茶三,特别是潮汕时间茶茶艺中三个杯的布置,能够代表寰宇人三才,含有阴阳以及合的象征;也代表多以及全的意义,透露表现完好以及完满。”(《从易经提醒潮汕谚语“茶三酒四踢跎二”的文明外延》)

潮汕文明是对于中国传统文明的承传以及延长,这一景象正在潮汕时间茶的品饮进程无处没有失掉表现,如安然平静、完满等思惟就会合联络于“茶三”当中,这个“三”归纳出诸多的方面来,时间茶器中的红泥火炉炉面上有三个凸起的支点,用来支掌住煮水的锅,叫做“三山”;潮汕人选壶,出格是玲珑的孟臣壶,考究壶柄、壶口、壶嘴三者同正在一个水面上,叫“三山齐”;品茗时,要用拇指食指中指三个手指捏住杯,叫“三龙护鼎”;正在承受邀茶时,有“茶无三拖(推托之意)”的礼俗,由于时间茶患上趁热品吹,若再三辞让,茶凉了,真味也尽失;因此还要“一啜而尽,三嗅杯底”,才“患上时间茶之三昧”。

品潮汕时间茶细心体会恰是其秘闻深沉的文明地步吧。克日闲来翻读潮人诗文,有一首外地墨客林友的诗云:“好饮不管夏与冬,小瓯细盏时间冲。单丛白叶故宅产,三杯遣患上闲愁空。”

三个茶友,三杯热茶,寰宇人,色喷鼻味,尽正在此中。妙啊!

编辑推荐

潮汕工夫茶怎么样 说说工夫茶的那些事


说道工夫茶,我们很容易想到的城市就是潮州,这是一个家家户户都品茗工夫茶的地方。也许你会问,说了半天的工夫茶,到底是什么茶呢?其实工夫茶就是冲泡极为讲究的茶,需要花时间与精力去冲泡与品茗,这就是工夫茶。

工夫茶的冲泡实乃真是一门学问,品饮的功夫要足。最早记载品饮工夫茶的历史,从清·乾隆二十七年的《龙溪县志》中《风俗》篇开始,书中对于工夫茶的形容是“凡烹茗,以水为本,火候佐之,水以三叉河为上,惠泉次之”,从上我们就可以看出关于工夫茶,真是一件费功夫的事情。

潮汕、闽南一带的工夫茶,其实和清朝年间的工夫茶极为相似的地方,无论是茶叶、茶具到货后的掌握都很接近。工夫茶的冲泡,是流传于民间的一种饮茶习惯,它既是一种茶艺,也是一种民俗。对于潮州当地人而言,工夫茶是一种传承,也是一种民俗,融入了一个民族的精神、礼仪与沏茶技巧等,这是深入当地朋友中的一种文化。

也许有人会认为潮汕工夫茶有些麻烦,喝茶嘛,哪有那么多闲工夫要做,不过作为潮汕当地人,祖祖辈辈的文化就是这样一路传承下来的,对他们来说,不单是接待亲朋好友的一种礼节文化,也是骨子里的一种骄傲。作为旁人来说,似乎很难理解,但是亲自品茗一杯潮汕工夫茶后,你就会明白其中的百结愁肠。

凤凰单丛入门系列之潮汕工夫茶介绍(三)


(4)冲点

也就是将水冲入冲罐或盖碗。翁老原文写的是“取滚汤,揭罐盖,环壶口缘壶边冲入。切忌直冲壶心,不可断续,不可迫促。铫宜提高倾注,始无涩滞之病。”

我们潮汕那边大俗话讲的是“高冲”,注水方式一般为四点注水或环绕注水,避免弄破中心“茶胆”。

其他都好理解,但什么是茶胆呢?个人理解,由于潮汕人投茶量相对较大,像翁老所说的七分满茶叶,在热水浸泡涨开之后,茶叶往往会形成一个涨满的稳定状态,其中心部分,称为茶胆。

一般工夫茶的冲泡时间,是随着泡数的增加而延长的,例如前面几冲基本冲入后数秒就可以洒茶,而十几冲之后就要略微浸泡后再洒茶。

那么茶胆的存在,就可以使前面泡短时间冲泡时,周围的茶叶最先释放茶内质,而中心部分析出少。而后面冲泡时间延长,虽然周围茶叶茶内质已经释放得差不多了,但中心部分仍会在浸泡过程中陆续析出茶内质。这样整个冲泡过程,茶汤的色香味均可以相对均匀,也更加耐冲泡。

而这也是为什么翁老要说“环壶口缘壶边冲入”,要“提高倾注”,也是为了让水冲进罐或盖碗中时,做到“水动茶不动”,避免弄破茶胆。茶胆一旦被冲散,则冲泡过程前面会过于涩滞,后面又会过于寡淡,茶趣尽失。

(5)刮沫

即字面意思,刮去浮沫的意思。一般第一次冲点后,茶汤表面会有一层浮沫,水冲满之后,浮沫就会溢在壶面或盖碗表面,提壶盖或碗盖平刮,让浮沫自然坠散即可。

(6)淋罐烫杯

指的是刮沫之后,盖上壶盖,冲淋壶身,以去其沫,再热汤直注杯心淋杯。这里的淋罐烫杯,除了去沫消毒等作用,还是为了温热壶身和杯身。

(7)洒茶

也就是出茶汤的过程。一般冲点、刮沫后的第一泡茶是不用的,甚至有的茶要洗两次以上,按翁老的原话是“茶叶纳后,淋罐淋杯,倾水,几番经过,正洒茶适当时候”

至于洒茶有何讲究?这可是潮汕工夫茶的关键步骤,《潮州茶经》里最后一段对洒茶的描述是“缘洒不宜速,亦不宜迟。速则浸浸未透,香色不出。迟则香味迸出,茶色太浓,致味苦涩,全功尽废。洒必各杯轮匀,又必余沥全尽。两三酒后,覆转冲罐,俾滴尽之。”

这句话也与前面在讲冲点步骤时所说的一样,最主要的就是控制浸泡时间,冲点的贯入之后,要根据不同泡数控制浸泡时间。

洒茶必须各杯均匀,很多人也听过潮汕工夫茶口诀里的“关公巡城”,其中关公巡城就是把茶杯按一字或品字排开,冲罐或盖碗循环打圈或往返方式倒茶,使得每一茶杯里的汤色、茶量保持相对一致,避免厚此薄彼。

另一个口诀“韩信点兵”,则是要将壶内或盖碗内的最后几滴茶汤,也均匀地滴在各个茶杯中,这也呼应了翁老所说的“俾滴尽之”,避免残留的水分长期浸泡在壶内或盖碗内,使得下一泡茶汤变得苦涩。

以上大概就是潮汕工夫茶的主要器具和关键步骤,看似复杂,其实熟悉了也是行云流水般,并不多花太多时间。

那能不能简化呢?也可以,但即便再简化,一个盖碗,三个茶杯,一个干泡台,一个烧水壶,也还是要的,步骤上除了纳茶可以简化为抓一把直接放入之外,其他步骤,基本都不会省略。

除了工夫茶泡法,也有大壶泡法,就是几克茶叶,一个大茶壶,不断加水泡茶的方式,相比之下,茶趣当然少了不少,没办法体会每一个步骤,每一次冲泡的茶色生香,但步骤确实也简单了不少。

还有另一种,就是使用飘逸杯,也可以控制每一次的浸泡时间,是相对简单的操作里,又能接近工夫茶的冲泡方式了。

总而言之,工夫茶道,是目前最适合冲泡单丛或乌龙的冲茶品饮方式,但有时候限于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就好。

结语

单丛,这种原本根植于潮汕大地的神奇野生树叶,经过数以千年的繁衍、筛选、培育、加工,最终以高香回甘,成为了乌龙茶,乃至广东乌龙的一张重要名片,在国内外都广受赞誉,日本茶叶博士松下智更是用“中国的国宝”来形容凤凰茶。

芳香溢齿颊,甘泽润喉吻,这种源于单丛茶品种特性与繁复工艺的滋味,也伴随着工夫茶,一同流淌进了潮汕人的血液中,成为了不论何时何地,都时时刻刻眷恋的味觉记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