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工夫茶怎么样 说说工夫茶的那些事

发布时间 : 2019-11-29
黑茶怎么样 乌龙茶怎么样 安化黑茶怎么样

【www.cy316.com - 黑茶怎么样】

说道工夫茶,我们很容易想到的城市就是潮州,这是一个家家户户都品茗工夫茶的地方。也许你会问,说了半天的工夫茶,到底是什么茶呢?其实工夫茶就是冲泡极为讲究的茶,需要花时间与精力去冲泡与品茗,这就是工夫茶。

工夫茶的冲泡实乃真是一门学问,品饮的功夫要足。最早记载品饮工夫茶的历史,从清·乾隆二十七年的《龙溪县志》中《风俗》篇开始,书中对于工夫茶的形容是“凡烹茗,以水为本,火候佐之,水以三叉河为上,惠泉次之”,从上我们就可以看出关于工夫茶,真是一件费功夫的事情。

潮汕、闽南一带的工夫茶,其实和清朝年间的工夫茶极为相似的地方,无论是茶叶、茶具到货后的掌握都很接近。工夫茶的冲泡,是流传于民间的一种饮茶习惯,它既是一种茶艺,也是一种民俗。对于潮州当地人而言,工夫茶是一种传承,也是一种民俗,融入了一个民族的精神、礼仪与沏茶技巧等,这是深入当地朋友中的一种文化。

也许有人会认为潮汕工夫茶有些麻烦,喝茶嘛,哪有那么多闲工夫要做,不过作为潮汕当地人,祖祖辈辈的文化就是这样一路传承下来的,对他们来说,不单是接待亲朋好友的一种礼节文化,也是骨子里的一种骄傲。作为旁人来说,似乎很难理解,但是亲自品茗一杯潮汕工夫茶后,你就会明白其中的百结愁肠。

延伸阅读

浅谈潮汕工夫茶中的“茶三”


潮汕时期,其他地方的人喝茶时有许多脏病,其中包括著名作家梁实秋先生,他曾打趣道:”...我不知道我能不能作弊,说火和茶具之间的距离是七级,开水的温度可以达到标准。用小杯子喝。如果你一个人喝了,然后把它放回盘子里,仆人会不高兴的。他必须把杯子举到鼻子前嗅两次。”哈哈,看来没有光可怪了。梁先生应该喜欢喝驴酒,但现在是喝光所有茶的时候了。

要说潮汕时间茶精致,我们必须参照潮汕谚语“茶3酒4踢(打)2”和“茶3”。“3”这个词只是融入了时间泡茶、品茶、礼仪和习俗的过程。“茶三”意味着很少喝茶的人应该同时喝茶,三个人是最好的。这符合历代饮茶者的饮茶之心,即“一人受上帝之苦,两人受利益之苦,三人受品味之苦”。茶很安静,许多人制造麻烦。“茶三”也指时间茶盘上的三个杯子。潮汕时代的茶具一直以工艺精湛而闻名。“罐子必须用陈梦制造,杯子必须用深度制造”。陈梦深度制作的壶和杯都是宽大的,壶的容积必须是三杯。这可能是惯例,但只有遵循“三个人尝一尝”的旧方法才是好的。此外,三个茶杯放在茶盘上。不就是汉字“别针”吗?

事实上,在中国传统文明中,五经之首的《易经》上写着“三”,代表了全世界的三大才能。《道德经》说“万物皆有三源”,其中包含阴阳之和。茶是天堂创造的一种精神,吸收太阳和月亮的精华。品茶寻求人与自然的分离,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现代饮茶者在品茶过程中也经常使用“三”作为他们的愿望。唐高僧皎然在《饮茶饮茶歌》中提出了三个层次的茶道,即利用崔实来领导国王。这三个层次是茶道主体的第一个盲目性。深入研究《周易》等中国传统文明的莫善潮兄弟说:“潮汕谚语中的三杯,尤其是潮汕茶艺中三杯的排列,可以代表世界三大人才,蕴含阴阳和谐的象征。它也代表了丰富和完整的含义,揭示了表演的完美和完整。”(从《易经》中,提醒潮汕谚语“三茶四酒,四踢两踢”是文明的延伸)

潮汕文明是中国传统文明的延续和延伸。这一场景在潮汕时期的饮茶过程中随处可见。例如,和平与完美的思想将结合在“茶三”中。“三个”可以概括为许多方面。茶具时代的赤泥炉在炉面上有三个凸起的支点,用来支撑锅,称为“三山”。潮汕人选择壶,尤其是精致的陈梦壶。他们看着壶的把手、壶嘴和壶嘴,它们都在同一个水面上。它们被称为“三山合一”。喝茶时,你应该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握住杯子,称之为“三龙护鼎”。当被邀请喝茶时,有一个习俗“茶没有三次延迟”(意思是延迟)。由于茶是热的,如果你反复说再见,茶就会变凉,失去真正的味道。因此,在“患时间茶三摩地”之前,有必要“一次啜饮,闻杯底”。

品尝潮汕时间茶的细致经历正是其秘密新闻的深刻文明。在业余时间读潮州人的诗时,有一首外国墨客林游的诗:“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一杯好酒,都会使一个小杯子及时冲过来。”老房子里长出了一丛白叶,三个杯子让我感到无忧无虑和空虚。"

三个茶友,三杯热茶,世界各地的人,颜色和气味,都在里面。太棒了。

凤凰单丛入门系列之潮汕工夫茶介绍(三)


(4)冲点

也就是将水冲入冲罐或盖碗。翁老原文写的是“取滚汤,揭罐盖,环壶口缘壶边冲入。切忌直冲壶心,不可断续,不可迫促。铫宜提高倾注,始无涩滞之病。”

我们潮汕那边大俗话讲的是“高冲”,注水方式一般为四点注水或环绕注水,避免弄破中心“茶胆”。

其他都好理解,但什么是茶胆呢?个人理解,由于潮汕人投茶量相对较大,像翁老所说的七分满茶叶,在热水浸泡涨开之后,茶叶往往会形成一个涨满的稳定状态,其中心部分,称为茶胆。

一般工夫茶的冲泡时间,是随着泡数的增加而延长的,例如前面几冲基本冲入后数秒就可以洒茶,而十几冲之后就要略微浸泡后再洒茶。

那么茶胆的存在,就可以使前面泡短时间冲泡时,周围的茶叶最先释放茶内质,而中心部分析出少。而后面冲泡时间延长,虽然周围茶叶茶内质已经释放得差不多了,但中心部分仍会在浸泡过程中陆续析出茶内质。这样整个冲泡过程,茶汤的色香味均可以相对均匀,也更加耐冲泡。

而这也是为什么翁老要说“环壶口缘壶边冲入”,要“提高倾注”,也是为了让水冲进罐或盖碗中时,做到“水动茶不动”,避免弄破茶胆。茶胆一旦被冲散,则冲泡过程前面会过于涩滞,后面又会过于寡淡,茶趣尽失。

(5)刮沫

即字面意思,刮去浮沫的意思。一般第一次冲点后,茶汤表面会有一层浮沫,水冲满之后,浮沫就会溢在壶面或盖碗表面,提壶盖或碗盖平刮,让浮沫自然坠散即可。

(6)淋罐烫杯

指的是刮沫之后,盖上壶盖,冲淋壶身,以去其沫,再热汤直注杯心淋杯。这里的淋罐烫杯,除了去沫消毒等作用,还是为了温热壶身和杯身。

(7)洒茶

也就是出茶汤的过程。一般冲点、刮沫后的第一泡茶是不用的,甚至有的茶要洗两次以上,按翁老的原话是“茶叶纳后,淋罐淋杯,倾水,几番经过,正洒茶适当时候”

至于洒茶有何讲究?这可是潮汕工夫茶的关键步骤,《潮州茶经》里最后一段对洒茶的描述是“缘洒不宜速,亦不宜迟。速则浸浸未透,香色不出。迟则香味迸出,茶色太浓,致味苦涩,全功尽废。洒必各杯轮匀,又必余沥全尽。两三酒后,覆转冲罐,俾滴尽之。”

这句话也与前面在讲冲点步骤时所说的一样,最主要的就是控制浸泡时间,冲点的贯入之后,要根据不同泡数控制浸泡时间。

洒茶必须各杯均匀,很多人也听过潮汕工夫茶口诀里的“关公巡城”,其中关公巡城就是把茶杯按一字或品字排开,冲罐或盖碗循环打圈或往返方式倒茶,使得每一茶杯里的汤色、茶量保持相对一致,避免厚此薄彼。

另一个口诀“韩信点兵”,则是要将壶内或盖碗内的最后几滴茶汤,也均匀地滴在各个茶杯中,这也呼应了翁老所说的“俾滴尽之”,避免残留的水分长期浸泡在壶内或盖碗内,使得下一泡茶汤变得苦涩。

以上大概就是潮汕工夫茶的主要器具和关键步骤,看似复杂,其实熟悉了也是行云流水般,并不多花太多时间。

那能不能简化呢?也可以,但即便再简化,一个盖碗,三个茶杯,一个干泡台,一个烧水壶,也还是要的,步骤上除了纳茶可以简化为抓一把直接放入之外,其他步骤,基本都不会省略。

除了工夫茶泡法,也有大壶泡法,就是几克茶叶,一个大茶壶,不断加水泡茶的方式,相比之下,茶趣当然少了不少,没办法体会每一个步骤,每一次冲泡的茶色生香,但步骤确实也简单了不少。

还有另一种,就是使用飘逸杯,也可以控制每一次的浸泡时间,是相对简单的操作里,又能接近工夫茶的冲泡方式了。

总而言之,工夫茶道,是目前最适合冲泡单丛或乌龙的冲茶品饮方式,但有时候限于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就好。

结语

单丛,这种原本根植于潮汕大地的神奇野生树叶,经过数以千年的繁衍、筛选、培育、加工,最终以高香回甘,成为了乌龙茶,乃至广东乌龙的一张重要名片,在国内外都广受赞誉,日本茶叶博士松下智更是用“中国的国宝”来形容凤凰茶。

芳香溢齿颊,甘泽润喉吻,这种源于单丛茶品种特性与繁复工艺的滋味,也伴随着工夫茶,一同流淌进了潮汕人的血液中,成为了不论何时何地,都时时刻刻眷恋的味觉记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