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县农茶局告诉你陈香型安溪铁观音的正确打开方式

发布时间 : 2019-11-13
山楂铁观音茶 安溪乌龙茶 铁观音浓香型是红茶吗

山楂铁观音茶。

铁观音茶叶"

近年来,陈香型安溪铁观音备受广大茶人欢迎,2016年4月19日正式实施的国家标准,使其成为继清香型、浓香型之后第三类具有国家标准的安溪铁观音产品。那么,陈香型安溪铁观音究竟如何定义?其与清香型、浓香型安溪铁观音三者的关系如何?有何功效?如何贮存?对此,安溪县农茶局茶叶站给出了权威的解释。

1.对于陈香型铁观音,国家标准如何定义?

根据国家标准委发布的公告,陈香型铁观音是以铁观音毛茶为原料,经过拣梗、筛分、拼配、烘焙、贮存五年以上等独特工艺制成的具有陈香品质特征的铁观音产品。

2.市场所说的“老茶”“陈茶”“老铁”如何区分?

“老茶”“陈茶”“老铁”,均是消费者对陈香型铁观音的昵称,三者并无具体的区分标准。

3.陈香型铁观音贮存的起始年限是多少?

五年以上。

4.陈香型铁观音与陈香型安溪铁观音有何区别?

主要区别在于原产地不同。陈香型安溪铁观音,是指原产在安溪县境内的铁观音毛茶,经独特工艺制成的具有陈香品质特征的铁观音产品。陈香型铁观音,其原料不只限于安溪。

5.清香型、浓香型和陈香型铁观音三者如何区别?

加工工艺不同,形成三者外形、内质不同。清香型铁观音可作为浓香型、陈香型铁观音的原料。在毛茶→成品茶的过程中,浓香型铁观音采用烘焙等工艺,陈香型铁观音“烘焙+贮存(五年以上)”等工艺。

根据“国标”,清香型、浓香型和陈香型铁观音加工工艺分别为:

清香型铁观音:鲜叶采摘→晒青→晾青→摇青→杀青(炒青)→揉捻→包揉→烘焙

浓香型铁观音:毛茶→验收→归堆→投放→筛分→风选→拣剔→号茶拼配→烘焙→摊凉→匀堆→拣杂→包装→成品茶

陈香型铁观音:毛茶→拣梗→筛分→拼配→烘焙→贮存(五年以上)→成品茶

6.陈香型铁观音最早于何时出现?

陈香型铁观音由来已久。在安溪,乃至福建、台湾、东南亚,早有贮藏铁观音的传统。近几年,老茶收藏热席卷茶界,陈香型铁观音因独特的韵味和功效越来越受市场欢迎。

陈香型铁观音标准的出炉,主要得益于四个方面的推动:一是广大茶企、茶商、茶农的强烈要求;二是安溪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三是国家茶标委的关心支持;四是整个市场对行业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倒逼推动。

7.陈香型铁观音有何功效?

陈香型铁观音的功效,按照民间说法,主要用于消炎祛火、消食去腻、调理肠胃。目前,在安溪县政府的邀请下,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清华大学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心、国家教育部茶学重点实验室等四大国家权威机构,正在联合开展陈香型安溪铁观音保健功效研究,研究成果可望于近期发布。

在宣传陈香型铁观音功效时,必须遵守“保健食品广告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不得声称或者暗示广告商品为保障健康所必需”等国家有关法律规定,不可作出类似“陈香型铁观音功效奇特,包治百病”的宣传。

8.陈香型铁观音越陈越好,年份越久、功效越高?

陈香型铁观音的功效与其年份有关,其功效峰值出现的年份区间正在研究之中。就功效而言,陈香型铁观音并非越陈越好。

9.陈香型铁观音是以什么为原料的?

陈香型铁观音国家标准规定,陈香型铁观音是以“铁观音毛茶”为原料。

在陈香型铁观音国家标准未出台前,陈香型铁观音以零散加工贮存为主,大多是浓香型铁观音自然陈化、醇化而成;现在,陈香型铁观音进入了批量生产的新阶段,陈香型铁观音是以“铁观音毛茶”为原料,采用烘焙、贮存五年以上等独特工艺制成的。

铁观音毛茶,经科学贮存而成陈香型铁观音,必须经过独特的烘焙工艺,而且必须焙匀、焙足、焙透,将其水分控制在7%以内,是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10.贮存时间久的铁观音=优质陈香型铁观音?

贮存时间久的铁观音≠优质陈香型铁观音。优质的陈香型铁观音,必须以优质的原料为基础,加上科学的加工和贮存,方有良好的内含物质转化。

11.陈香型铁观音与清香型、浓香型铁观音三者的关系如何表述?

陈香型铁观音是铁观音的三个系列产品之一。在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期,清香型、浓香型、陈香型铁观音各有其位,各具风采。

12.现有的陈香型铁观音主要来自哪些渠道?

一是来自于民间加工储存的传统;二是来自于出口企业留样制度;三来自于茶叶界人士有意识的加工、收藏。

13.现有陈香型铁观音存量,是多,还是少?

年份较久、品质佳的陈香型铁观音是限量版级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存储时间达到5年的茶叶(2011年左右生产的茶叶),也将进入“陈香型铁观音”的行列,陈香型铁观音的数量是个动态的概念。

14.市场上对陈香型铁观音的口感、滋味有众多表述,如何表述比较准确?

鉴于陈香型铁观音国家标准,对于感官品质特别是香气、滋味的表述,主要是根据茶叶质量等级,作出“浓”、“明显”、“较明显”等层次性表述。专家认为,按贮存时间长短,对陈香型铁观音香型变化,可以作如下表述:①贮存时间较短的(一般5-10年),具有炭香;②贮存时间中等的(一般10-15年),具有樟木香;③贮存时间较长的(一般15-20年),具有仙草香;④贮存时间长的(一般20年以上),具有果糖香;⑤年份久远,保存较好的,具有中药香(数量极为稀少)。

15.陈香型铁观音的市场价位如何确定?

高端茶与大众茶并举,“两条腿”走路

小编推荐

金花茯茶的正确打开方式!


茯茶又名府茶、官茶,兴于宋代,盛于明清,以内含金花(学名:冠突散囊菌)而有别于其它茶类,茯茶以口感醇厚、菌香浓郁、回味厚重而流传千年,为以肉食为主的少数民族所追捧。

以普洱茶为原料制作茯茶,则可以为金花菌提供足够的营养基质,使金花菌生长更加茂盛。

普洱茶主要产于云南省的西双版纳、临沧、普洱等地区。普洱茶讲究冲泡技巧和品饮艺术,其饮用方法丰富,既可清饮,也可混饮。普洱茶茶汤橙黄浓厚,香气高锐持久,香型独特,滋味浓醇,经久耐泡。

普洱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距今已达两千年之久。民间有“武侯遗种”(武侯是指三国时期的丞相诸葛亮)的说法,故普洱茶的种植利用,至少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

千百年来,普洱茶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皆因茶质优良。鲜采的茶叶,经杀青、揉捻、干燥之后,成为普洱毛青。这时的毛青,韵味浓峻、锐烈而欠章理。毛茶制作后,因其后续工序的不同分为“熟茶”和“生茶”。经过渥堆转熟的,就成为“熟茶”干仓陈放5-8年的熟茶已被誉为上品。生茶“是指毛茶不经过渥堆工序而完全靠自然转化而成为熟茶。自然转熟的进程相当缓慢,至少需要5-8年才适合食用。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不得不说诸葛亮(孔明)对茶文化的贡献。孔明率军南征到云南地区,将士们遇到大山中的瘴气中毒染病。一日,诸葛亮梦见白发老人托梦,顿悟出以茶祛病的方法。茶到病除,士气大振。为了答谢白发老人托梦之恩,更为了造福当地百姓,在征战结束后,诸葛亮在当地大山中播下大量茶籽,种茶成林,并把烹茶技艺传授给当地人。在云南古茶区,有“孔明山”、“孔明茶”,每年农历7月23日孔明诞辰日,当地人都要举办“茶祖会”,纪念孔明带来茶种,带来健康,带来先进文化的贤德。普洱茶“茶圣”。

茶马古道上的普洱市正谋划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新格局,围绕“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的目标定位,普洱将凸显“茶文化旅游”主题,大力培育以茶文化、茶马文化为主题的旅游产品,充分利用和发挥茶产业的优势,实现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的互动共赢。

煮茶秋冬的正确打开方式


煮茶,从饮食的角度,是种不同的食用方式,食用方式是取决于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的。首先,从便捷性来讲,江南一带,水源充足,泉水多,水质好,多是冲泡式饮茶;黄河两岸,多盐碱地,水质不怎么好,泡不出好茶味,有时会抹杀掉茶的一些优点,所以一般喝花茶以增加茶叶的香气;而内蒙、西藏、新疆、甘肃这些地方,地表水少,不能像南方那样地方便取水,且人口密度小,多是逐水而居,游牧而居,只有驻扎下来的时候才会去享受茶、水、食物,而且燃料的获得也非常不易,所以有了酥油茶,产生了茶叶的煮食文化。

其次,从功能性角度上说,推荐清饮。用盖碗、紫砂壶等器皿冲泡。因为煮茶,水的沸点高,高温会破坏茶叶的一些有益的内含物质,如维生素等。而且,煮茶也是有一定条件的,茶叶得耐煮才行,嫩度高的茶叶就不耐煮,像一芽一叶、一芽二叶的茶;耐煮的一般是第三叶、第四叶,这些木质化程度高的。但,一芽一叶、一芽二叶的茶,内含物质是最丰富的,本身营养价值是极高的;第三叶、第四叶,叶龄在15~20天左右的叶子,它本身营养成分低。这样煮来,耗时,又没有收获饮用茶叶的最大保健功效,所以还是不推荐“煮茶”这种饮用方式。

很多人容易被煮后甜滑的茶汤迷惑,这是因为茶叶原料级别低,一些低沸点的芳香物质已经挥发没了,高温熬制,茶叶茎杆一些粗纤维里的糖分就会析出,汤质就比较甜稠。但如果出于把玩的方式,本着惜茶、爱茶、茶叶最大化利用的角度煮茶,这就跟茶叶功能没关系,纯属一种趣味性的喝茶方式,不属于消费的常态,也就不纳入“煮茶”好坏的讨论范围。

煮茶(煮叶底),是对茶鞠躬尽瘁的诠释和理解。煮茶,必须用冷水,缓慢加热,这样才能在不同的温度萃取茶叶精华,当然叶底可以拼配。汤沸则止,如此反复数次,方可成一壶汤亮水清,口感层次分明,细腻甜香的煮茶。

通红的炉火上,铁壶开始冒着热气,这时便是倒出茶汤的好时机。蜜黄偏橙的茶汤从铁壶中倒出,丝丝热气飘扬,端起茶杯凑近些许,烤茶的香气馥郁,轻啜一口甜醇软滑,茶汤中茶滋味浓厚,既有茶的自然香气,又有茶叶经烘烤后的独特香气,还有青竹子的清香,三香交融,此刻忘了时间,只记得眼前这盏冒着热气的茶汤。

煮茶的方式上至朝堂,下至寻常百姓,已经在历史的轨迹中存在百年。只是随着喝茶的简单化,这一方式逐渐被尘封。

而在云南的众多少数民族中,煮茶却是日常生活。竹筒茶便是其中之一,将竹子与茶叶结合,放在火塘上以柴火慢煮,既能烤火、照明,又能喝到浓醇的煮茶。这一盏茶或许不再是简单的茶,而是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即使生活艰辛,依旧对它饱含热爱。

“秋雨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一盏老茶暖身心,三五好友话江湖”。才是打开秋冬喝茶的正确姿势,你觉得呢?

煮茶,秋冬的正确打开方式


在信仰“慢生活”的今天,煮茶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捡拾炭火,细心生火,纵然繁琐,看着小火苗摇曳在清冷的日子里,闻着陶罐、铁壶里飘出浓郁的茶香,嘈杂而潮湿的内心,总可以被熨帖地宁静安详。

有人说,煮茶浓度太高伤身。有些人说,煮茶更甘美,茶的内含物质可以最大限度浸出。有人说,煮茶温度太高会使茶叶本身的一些有益物质丧失,营养价值大打折扣。有人说,不是所有的茶都可以煮,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喝煮过的茶。究竟煮茶好不好,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事项呢

煮茶,从饮食的角度,是种不同的食用方式,食用方式是取决于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的。首先,从便捷性来讲,江南一带,水源充足,泉水多,水质好,多是冲泡式饮茶;黄河两岸,多盐碱地,水质不怎么好,泡不出好茶味,有时会抹杀掉茶的一些优点,所以一般喝花茶以增加茶叶的香气;而内蒙、西藏、新疆、甘肃这些地方,地表水少,不能像南方那样地方便取水,且人口密度小,多是逐水而居,游牧而居,只有驻扎下来的时候才会去享受茶、水、食物,而且燃料的获得也非常不易,所以有了酥油茶,产生了茶叶的煮食文化。

其次,从功能性角度上说,我还是推荐清饮,用盖碗、紫砂壶等器皿冲泡。因为煮茶,水的沸点高,高温会破坏茶叶的一些有益的内含物质,如维生素等。而且,煮茶也是有一定条件的,茶叶得耐煮才行,嫩度高的茶叶就不耐煮,像一芽一叶、一芽二叶的茶;耐煮的一般是第三叶、第四叶,这些木质化程度高的。但,一芽一叶、一芽二叶的茶,内含物质是最丰富的,本身营养价值是极高的;第三叶、第四叶,叶龄在15~20天左右的叶子,它本身营养成分低。这样煮来,耗时,又没有收获饮用茶叶的最大保健功效,所以还是不推荐“煮茶”这种饮用方式。

很多人容易被煮后甜滑的茶汤迷惑,这是因为茶叶原料级别低,一些低沸点的芳香物质已经挥发没了,高温熬制,茶叶茎杆一些粗纤维里的糖分就会析出,汤质就比较甜稠。但如果出于把玩的方式,本着惜茶、爱茶、茶叶最大化利用的角度煮茶,这就跟茶叶功能没关系,纯属一种趣味性的喝茶方式,不属于消费的常态,也就不纳入“煮茶”好坏的讨论范围。

煮茶(煮叶底),是对茶鞠躬尽瘁的诠释和理解。煮茶,必须用冷水,缓慢的加热,这样才能在不同的温度萃取茶叶精华,当然叶底可以拼配。汤沸则止,如此反复数次,方可成一壶汤亮水清,口感层次分明,细腻甜香的煮茶。

通红的炉火上,铁壶开始冒着热气,这时便是倒出茶汤的好时机。蜜黄偏橙的茶汤从铁壶中倒出,丝丝热气飘扬,端起茶杯凑近些许,烤茶的香气馥郁,轻啜一口甜醇软滑,茶汤中茶滋味浓厚,既有茶的自然香气,又有茶叶经烘烤后的独特香气,还有青竹子的清香,三香交融,此刻忘了时间,只记得眼前这盏冒着热气的茶汤。

煮茶的方式上至朝堂,下至寻常百姓,已经在历史的轨迹中存在百年。只是随着喝茶的简单化,这一方式逐渐被尘封。

而在云南的众多少数民族中,煮茶却是日常生活。竹筒茶便是其中之一,将竹子与茶叶结合,放在火塘上以柴火慢煮,既能烤火、照明,又能喝到浓醇的煮茶。这一盏茶或许不再是简单的茶,而是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即使生活艰辛,依旧对它饱含热爱。

“秋雨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一盏老茶暖身心,三五好友话江湖”。才是打开秋冬喝茶的正确姿势,你觉得呢?

煮茶,冷冬的正确打开方式


在信仰“慢生活”的今天,煮茶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捡拾炭火,细心生火,纵然繁琐,看着小火苗摇曳在清冷的日子里,闻着陶罐、铁壶里飘出浓郁的茶香,嘈杂而潮湿的内心,总可以被熨帖地宁静安详。

有人说,煮茶浓度太高伤身。有些人说,煮茶更甘美,茶的内含物质可以最大限度浸出。

有人说,煮茶温度太高会使茶叶本身的一些有益物质丧失,营养价值大打折扣。有人说,不是所有的茶都可以煮,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喝煮过的茶。

煮茶,从饮食的角度,是种不同的食用方式,食用方式是取决于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的。

首先,从便捷性来讲,江南一带,水源充足,泉水多,水质好,多是冲泡式饮茶。

黄河两岸,多盐碱地,水质不怎么好,泡不出好茶味,有时会抹杀掉茶的一些优点,所以一般喝花茶以增加茶叶的香气。

而内蒙、西藏、新疆、甘肃这些地方,地表水少,不能像南方那样地方便取水,且人口密度小,多是逐水而居,游牧而居,只有驻扎下来的时候才会去享受茶、水、食物,而且燃料的获得也非常不易,所以有了酥油茶,产生了茶叶的煮食文化。

从功能性角度上说,我还是推荐清饮,用盖碗、紫砂壶等器皿冲泡。

因为煮茶,水的沸点高,高温会破坏茶叶的一些有益的内含物质,如维生素等。

而且,煮茶也是有一定条件的,茶叶得耐煮才行,嫩度高的茶叶就不耐煮,像一芽一叶、一芽二叶的茶;耐煮的一般是第三叶、第四叶,这些木质化程度高的。

因为茶叶原料级别低,一些低沸点的芳香物质已经挥发没了,高温熬制,茶叶茎杆一些粗纤维里的糖分就会析出,汤质就比较甜稠。

因此,煮茶(煮叶底)是对茶鞠躬尽瘁的诠释和理解。

煮茶,必须用冷水,缓慢的加热,这样才能在不同的温度萃取茶叶精华,当然叶底可以拼配。

汤沸则止,如此反复数次,方可成一壶汤亮水清,口感层次分明,细腻甜香的煮茶。

通红的炉火上,铁壶开始冒着热气,这时便是倒出茶汤的好时机。

蜜黄偏橙的茶汤从铁壶中倒出,丝丝热气飘扬,端起茶杯凑近些许,烤茶的香气馥郁,轻啜一口甜醇软滑,茶汤中茶滋味浓厚,既有茶的自然香气,又有茶叶经烘烤后的独特香气,还有青竹子的清香,三香交融,此刻忘了时间,只记得眼前这盏冒着热气的茶汤。

煮茶的方式上至朝堂,下至寻常百姓,已经在历史的轨迹中存在百年。只是随着喝茶的简单化,这一方式逐渐被尘封。

而在云南的众多少数民族中,煮茶却是日常生活。竹筒茶便是其中之一,将竹子与茶叶结合,放在火塘上以柴火慢煮,既能烤火、照明,又能喝到浓醇的煮茶。

这一盏茶或许不再是简单的茶,而是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即使生活艰辛,依旧对它饱含热爱。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一盏温茶暖身心,三五好友话江湖。这才是打开冷冬煮茶的正确姿势。

煮茶,秋冬喝茶的正确打开方式


煮茶,从饮食的角度,是种不同的食用方式,食用方式是取决于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的。首先,从便捷性来讲,江南一带,水源充足,泉水多,水质好,多是冲泡式饮茶;黄河两岸,多盐碱地,水质不怎么好,泡不出好茶味,有时会抹杀掉茶的一些优点,所以一般喝花茶以增加茶叶的香气;而内蒙、西藏、新疆、甘肃这些地方,地表水少,不能像南方那样地方便取水,且人口密度小,多是逐水而居,游牧而居,只有驻扎下来的时候才会去享受茶、水、食物,而且燃料的获得也非常不易,所以有了酥油茶,产生了茶叶的煮食文化。

其次,从功能性角度上说,推荐清饮。用盖碗、紫砂壶等器皿冲泡。因为煮茶,水的沸点高,高温会破坏茶叶的一些有益的内含物质,如维生素等。而且,煮茶也是有一定条件的,茶叶得耐煮才行,嫩度高的茶叶就不耐煮,像一芽一叶、一芽二叶的茶;耐煮的一般是第三叶、第四叶,这些木质化程度高的。但,一芽一叶、一芽二叶的茶,内含物质是最丰富的,本身营养价值是极高的;第三叶、第四叶,叶龄在15~20天左右的叶子,它本身营养成分低。这样煮来,耗时,又没有收获饮用茶叶的最大保健功效,所以还是不推荐“煮茶”这种饮用方式。

很多人容易被煮后甜滑的茶汤迷惑,这是因为茶叶原料级别低,一些低沸点的芳香物质已经挥发没了,高温熬制,茶叶茎杆一些粗纤维里的糖分就会析出,汤质就比较甜稠。但如果出于把玩的方式,本着惜茶、爱茶、茶叶最大化利用的角度煮茶,这就跟茶叶功能没关系,纯属一种趣味性的喝茶方式,不属于消费的常态,也就不纳入“煮茶”好坏的讨论范围。

煮茶(煮叶底),是对茶鞠躬尽瘁的诠释和理解。煮茶,必须用冷水,缓慢加热,这样才能在不同的温度萃取茶叶精华,当然叶底可以拼配。汤沸则止,如此反复数次,方可成一壶汤亮水清,口感层次分明,细腻甜香的煮茶。

通红的炉火上,铁壶开始冒着热气,这时便是倒出茶汤的好时机。蜜黄偏橙的茶汤从铁壶中倒出,丝丝热气飘扬,端起茶杯凑近些许,烤茶的香气馥郁,轻啜一口甜醇软滑,茶汤中茶滋味浓厚,既有茶的自然香气,又有茶叶经烘烤后的独特香气,还有青竹子的清香,三香交融,此刻忘了时间,只记得眼前这盏冒着热气的茶汤。

煮茶的方式上至朝堂,下至寻常百姓,已经在历史的轨迹中存在百年。只是随着喝茶的简单化,这一方式逐渐被尘封。

而在云南的众多少数民族中,煮茶却是日常生活。竹筒茶便是其中之一,将竹子与茶叶结合,放在火塘上以柴火慢煮,既能烤火、照明,又能喝到浓醇的煮茶。这一盏茶或许不再是简单的茶,而是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即使生活艰辛,依旧对它饱含热爱。

“秋雨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一盏老茶暖身心,三五好友话江湖”。才是打开秋冬喝茶的正确姿势。

陈香型安溪铁观音知识汇总


安溪铁观音是我国十大名茶之一,有清香型和浓香型之分,按贮藏年份来区分,还有一种陈香型,这里小编要为您介绍的就是陈香型安溪铁观音最常见的一些问题,是依据安溪县农茶局茶叶站给出了权威的解释整理而成。

近年来,陈香型安溪铁观音备受广大茶人欢迎,2016年4月19日正式实施的国家标准,使其成为继清香型、浓香型之后第三类具有国家标准的安溪铁观音产品。那么,陈香型安溪铁观音究竟如何定义?其与清香型、浓香型安溪铁观音三者的关系如何?有何功效?如何贮存?

陈香型铁观音

1、对于陈香型铁观音,国家标准如何定义?

根据国家标准委发布的公告,陈香型铁观音是以铁观音毛茶为原料,经过拣梗、筛分、拼配、烘焙、贮存五年以上等独特工艺制成的具有陈香品质特征的铁观音产品。

2、市场所说的“老茶”“陈茶”“老铁”如何区分?

“老茶”“陈茶”“老铁”,均是消费者对陈香型铁观音的昵称,三者并无具体的区分标准。

3、陈香型铁观音贮存的起始年限是多少?

五年以上。

4、陈香型铁观音与陈香型安溪铁观音有何区别?

主要区别在于原产地不同。陈香型安溪铁观音,是指原产在安溪县境内的铁观音毛茶,经独特工艺制成的具有陈香品质特征的铁观音产品。陈香型铁观音,其原料不只限于安溪。

5、清香型、浓香型和陈香型铁观音三者如何区别?

加工工艺不同,形成三者外形、内质不同。清香型铁观音可作为浓香型、陈香型铁观音的原料。在毛茶→成品茶的过程中,浓香型铁观音采用烘焙等工艺,陈香型铁观音“烘焙+贮存(五年以上)”等工艺。

清香型、浓香型和陈香型铁观音对比图

根据“国标”,清香型、浓香型和陈香型铁观音加工工艺分别为:

清香型铁观音:鲜叶采摘→晒青→晾青→摇青→杀青(炒青)→揉捻→包揉→烘焙

浓香型铁观音:毛茶→验收→归堆→投放→筛分→风选→拣剔→号茶拼配→烘焙→摊凉→匀堆→拣杂→包装→成品茶

陈香型铁观音:毛茶→拣梗→筛分→拼配→烘焙→贮存(五年以上)→成品茶

6、陈香型铁观音最早于何时出现?

陈香型铁观音由来已久。在安溪,乃至福建、台湾、东南亚,早有贮藏铁观音的传统。近几年,老茶收藏热席卷茶界,陈香型铁观音因独特的韵味和功效越来越受市场欢迎。

陈香型铁观音标准的出炉,主要得益于四个方面的推动:一是广大茶企、茶商、茶农的强烈要求;二是安溪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三是国家茶标委的关心支持;四是整个市场对行业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倒逼推动。

7、陈香型铁观音有何功效?

陈香型铁观音的功效,按照民间说法,主要用于消炎祛火、消食去腻、调理肠胃。目前,在安溪县政府的邀请下,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清华大学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心、国家教育部茶学重点实验室等四大国家权威机构,正在联合开展陈香型安溪铁观音保健功效研究,研究成果可望于近期发布。

在宣传陈香型铁观音功效时,必须遵守“保健食品广告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不得声称或者暗示广告商品为保障健康所必需”等国家有关法律规定,不可作出类似“陈香型铁观音功效奇特,包治百病”的宣传。

8、陈香型铁观音越陈越好,年份越久、功效越高?

陈香型铁观音的功效与其年份有关,其功效峰值出现的年份区间正在研究之中。就功效而言,陈香型铁观音并非越陈越好。

9、陈香型铁观音是以什么为原料的?

陈香型铁观音国家标准规定,陈香型铁观音是以“铁观音毛茶”为原料。

在陈香型铁观音国家标准未出台前,陈香型铁观音以零散加工贮存为主,大多是浓香型铁观音自然陈化、醇化而成;现在,陈香型铁观音进入了批量生产的新阶段,陈香型铁观音是以“铁观音毛茶”为原料,采用烘焙、贮存五年以上等独特工艺制成的。

铁观音毛茶,经科学贮存而成陈香型铁观音,必须经过独特的烘焙工艺,而且必须焙匀、焙足、焙透,将其水分控制在7%以内,是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10、贮存时间久的铁观音=优质陈香型铁观音?

贮存时间久的铁观音≠优质陈香型铁观音。优质的陈香型铁观音,必须以优质的原料为基础,加上科学的加工和贮存,方有良好的内含物质转化。

11、陈香型铁观音与清香型、浓香型铁观音三者的关系如何表述?

陈香型铁观音是铁观音的三个系列产品之一。在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期,清香型、浓香型、陈香型铁观音各有其位,各具风采。

12、现有的陈香型铁观音主要来自哪些渠道?

一是来自于民间加工储存的传统;二是来自于出口企业留样制度;三来自于茶叶界人士有意识的加工、收藏。

13、现有陈香型铁观音存量,是多,还是少?

年份较久、品质佳的陈香型铁观音是限量版级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存储时间达到5年的茶叶(2011年左右生产的茶叶),也将进入“陈香型铁观音”的行列,陈香型铁观音的数量是个动态的概念。

14、市场上对陈香型铁观音的口感、滋味有众多表述,如何表述比较准确?

鉴于陈香型铁观音国家标准,对于感官品质特别是香气、滋味的表述,主要是根据茶叶质量等级,作出“浓”、“明显”、“较明显”等层次性表述。专家认为,按贮存时间长短,对陈香型铁观音香型变化,可以作如下表述:①贮存时间较短的(一般5-10年),具有炭香;②贮存时间中等的(一般10-15年),具有樟木香;③贮存时间较长的(一般15-20年),具有仙草香;④贮存时间长的(一般20年以上),具有果糖香;⑤年份久远,保存较好的,具有中药香(数量极为稀少)。

15、陈香型铁观音的市场价位如何确定?

高端茶与大众茶并举,“两条腿”走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