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你为什么泡不出别人的味来?

发布时间 : 2019-11-13
茶叶为什么可以去味 为什么有些茶叶泡不开 黑茶为什么贵

【www.cy316.com - 茶叶为什么可以去味】

很多茶友都有这样的困扰:为什么同样的茶叶,同样的茶具,同样的水,我泡的茶就是没有别人泡的好喝?

注意三个方面

在茶叶品质没问题的前提下,要把一款茶泡得好喝,主要在于茶具、投茶量、浸泡时间这三个方面,而且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茶具:盖碗或壶外观好看没用,重要的是容量,多少容量跟接下去投茶量以及注水量、浸泡时间有直接关系,比如岩茶的袋泡装是8g一泡,分别在容量100cc和130cc的盖碗里冲泡,前者注水量和后者注水量肯定是不同的,一样的浸泡时间,泡出来的滋味也会不同,前者相对来说会浓郁一些。

投茶量:如果是泡袋装的茶,基本上岩茶是8g一小袋,红茶是5g一小袋,这种就方便了些。但如果是散装的茶,你无法确定该投放多少茶叶量,可以先自己尝试放适量茶叶冲泡,觉得淡了或者浓了,那么下一次冲泡茶叶时,心里就会知道该放多少量。

浸泡时间:是根据你投放的茶叶量所调节的,茶叶放多了,浸泡时间应该短些,茶叶少了,那么浸泡时间则可稍微久一些。讲究的人会在茶盘边上备一台克称,若不嫌麻烦,最好还是买台克称的,每次喝多少就称多少克的茶,至少会比凭感觉投放茶叶精准。

整茶和碎茶的区别

还有一点值得提下,一款茶,如果是散装的,刚打开包装开始喝,条索是完整的,并无异,当喝得差不多没了快要见底,碎茶会比较多(正常情况,茶叶又干又脆,在抓取过程容易折断茶叶,从而碎茶就渐渐留在了底部)。这时你泡包装底部的茶叶,跟先前条索完整的茶相比,一样的克数,底部包含碎茶的会略浓些,遇到这种情况,要是你觉得浓了,出汤就应该快一些。

袋泡装的茶也会有类似情况,茶叶装在大箱子里(运输过程中会产生碎茶),一泡一泡包装起来,当包装到箱子底部,同样也有碎茶出现。一般商家都会筛选碎末,把比较碎的筛掉,但不管怎么筛选,还是没有箱子刚开封前那样的完整条索。所以这样会造成部分袋泡装里的茶叶包含碎茶,甚至碎茶偏多都有可能。

照搬泡茶方法你就输了

茶叶是因人、因时而异的东西,因为制茶人和天气关系,所制出的茶叶会有不同表现,比如有的茶因工艺或天气、采摘等原因,茶味偏重,这种情况就不宜浸泡过久,否则会浓苦。而有的茶做出来茶味偏薄,无力,这就需要稍微浸泡下才出味,所以浸泡时间是没法用准确时间去控制的,若依网上很多教大家的第一泡XX秒出汤、第二泡XX秒出汤的方式泡茶,那基本是个十分滑稽的事情。

希望刚喝茶的茶客们能够记住这四个字“看茶泡茶”,不同茶叶有不同泡法,5克茶叶量有5克的泡法,10克茶叶量有10克的泡法。

三个影响因素

注水方式:我是直接注水入盖碗,是否沿着边缘注水还是直接注水,这个在我看来对茶叶影响不大,茶叶自身品质摆在那,一泡带有涩感的茶,再怎样变着花样注水,依然还是涩。一泡口感好的茶,如果说直接注水会让汤水口感变得不好,那这茶也不用喝第二次了。

关于水温问题:除了绿茶要用80-85℃,其他茶用沸水泡完全没问题。用80-90℃的水冲泡茶,汤水确实会柔和许多,包括茶叶的缺点,苦涩感也会减弱。一般来说,如果平时自己喝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用温水泡茶,这样口感会更好。

而如果是评审一款茶叶,最好用沸水冲泡,这样就更能发现茶叶的优缺点。沸水冲下去会把苦涩感泡出来的茶是工艺欠缺,不是水温的问题。

水质:不同地区的自来水存在差距,水质好的地区自来水还好,而对于氯气味比较大的自来水,一般这种情况建议用桶装纯净水就行了。

好的水无疑会增加点茶汤甜度,甚至汤水的厚度,拿纯净水跟山泉水泡茶,肯定是山泉水甜一些。但并不是人人都能在家天天喝到山泉水,所以只要你家的水不会给茶带来负面影响,不必过于追求所谓的“好水”。

因此大致可以总结如下:

水温低:汤水柔和,茶味略淡; 沸水:茶味、香气足,优缺点能明显感受到。

投茶量少:浸泡时间不够,味淡,水薄。投茶量多:浸泡时间没控制好,茶味浓,甚至带微苦。

需要注意的细节

有人提到,出茶汤时要把盖碗里的茶汤淋净是对的,否则会影响下一泡的口感。

还有出茶汤的速度,就是茶汤倒入公道杯时,手拿盖碗的角度决定了出汤速度快与慢,这个我觉得也得注意。做了个小测试,130cc的盖碗,直接垂直拿着倒入公道杯的出茶汤速度到茶汤淋净是十秒左右,如果盖碗从斜到垂直倒入大概是15秒左右。

这还要看盖碗缝隙,缝隙大,出汤速度也会加快,缝隙小,出汤速度自然也就缓慢。不要小看这五六秒的差别,五六秒时间也是能够增加茶汤浓度的。

cy316.com扩展阅读

为什么你泡的茶水味重?


不少茶友说遇到这样问题,就是在泡某一泡茶的时候,前三泡喝起来已经感觉水味重,也就是喝着感觉是茶水分离的状态。泡茶,为什么会水味重?总结原因有以下几点:水质过硬水的硬度影响茶叶内含物的溶解度。软水溶解度高,茶味浓。硬水中因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和矿物质,导致溶解度低,故茶味淡。因此我们应尽量选择软水,尽量避免使用井水等高硬度水泡茶。水温过低茶的溶解度和水温也是成正比的。如果泡茶水温偏低,则茶的内含物溶解量小,导致茶味不足、水味重。其实没有必要过分担心水温高会破坏茶中的维生素,因为茶中的维生素稳定性较高,高温下损失程度其实很有限。做茶的天气问题春茶在雨水较多的状态下做的茶往往会有水味。越是雨水多的年份,越容易出现水味重的情况。茶叶受潮茶在制作过程中干燥不够彻底、雨天及储存环境潮湿也会导致水味重。这种情况在干燥环境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就好很多了。醒茶不充分醒茶:让沉睡或尘封的茶叶通过与空气和水份的接触苏醒过来,吸收天地人气,重新焕发出茶叶的本质以便于冲泡饮用,此过程称为“醒茶”。各种茶种醒茶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冲泡黑茶、青茶、红茶的时候,其方法是从保存状态取出,放入冲泡器皿中,用100℃的沸水来醒茶;相对嫩度较高的绿茶、白茶、黄茶醒茶方法是冷藏保存取出,放入高温烫过的冲泡器皿中,再用85℃左右的开水醒茶。醒茶完成程度的掌握,在整个冲泡过程中,茶叶内在品质的表现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对后面的冲泡有著直接的影响。如果醒茶不足,则会在前几泡出现水味重的情况。注水不当如果采用定点注水速度过缓,会导致茶内含无法与水充分溶解混合,造成茶水分离。可适当增加注水速度,或改变注水方式加以改善。有些时候,我们会因为一些错误的方式而误会了一泡好茶,但是,只要我们了解了其中的原因,就可以有针对性的调整改善了。用心地泡好每一泡茶!

为什么你泡的茶会水味重?


不少茶友说遇到这样问题,就是在泡某一泡茶的时候,前三泡喝起来已经感觉水味重,也就是喝着感觉是茶水分离的状态。泡茶,为什么会水味重?总结原因有以下几点:

水质过硬

水的硬度影响茶叶内含物的溶解度。软水溶解度高,茶味浓。

硬水中因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和矿物质,导致溶解度低,故茶味淡。因此我们应尽量选择软水,尽量避免使用井水等高硬度水泡茶。

水温过低

茶的溶解度和水温也是成正比的。如果泡茶水温偏低,则茶的内含物溶解量小,导致茶味不足、水味重。

其实没有必要过分担心水温高会破坏茶中的维生素,因为茶中的维生素稳定性较高,高温下损失程度其实很有限。

做茶的天气问题

春茶在雨水较多的状态下做的茶往往会有水味。越是雨水多的年份,越容易出现水味重的情况。

茶叶受潮

茶在制作过程中干燥不够彻底、雨天及储存环境潮湿也会导致水味重。这种情况在干燥环境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就好很多了。

醒茶不充分

醒茶:让沉睡或尘封的茶叶通过与空气和水份的接触苏醒过来,吸收天地人气,重新焕发出茶叶的本质以便于冲泡饮用,此过程称为“醒茶”。

各种茶种醒茶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冲泡黑茶、青茶、红茶的时候,其方法是从保存状态取出,放入冲泡器皿中,用100℃的沸水来醒茶;相对嫩度较高的绿茶、白茶、黄茶醒茶方法是冷藏保存取出,放入高温烫过的冲泡器皿中,再用85℃左右的开水醒茶。

醒茶完成程度的掌握,在整个冲泡过程中,茶叶内在品质的表现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对后面的冲泡有着直接的影响。如果醒茶不足,则会在前几泡出现水味重的情况。

如果采用定点注水速度过缓,会导致茶内含无法与水充分溶解混合,造成茶水分离。可适当增加注水速度,或改变注水方式加以改善。

有些时候,我们会因为一些错误的方式而误会了一泡好茶,但是,只要我们了解了其中的原因,就可以有针对性的调整改善了。用心地泡好每一泡茶!

为什么你有好茶,却泡不出好口感?好茶怎样泡出好口感?


平日里,我们在喝茶时,难免会遇到这样的苦恼:明明自己买的是上好的茶叶,却总是泡不出好的口感。甚至还会怀疑,是不是卖家在茶叶上做了手脚。

事实上,这多半是因为我们并没有正确掌握泡出一壶好茶的方法。

在茶的品饮过程中,好茶、好器、好水是相辅相成的三要素,缺一不可。

好茶是先决条件,我们第一步都会做到。好器是达成载体,也是我们逐步追求的方向,但凡喝茶之人,都会对什么样的器具适合泡什么茶有所了解。

三者之中,最容易被忽略的便是好水,尤其在当今社会之下。

明人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中有句名言: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

水对茶性的发挥至关重要。而水与茶的关系,又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

1、什么样的水是好水?

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说: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乳泉,石地漫流者上。

陆羽认为最好的水是山泉水,山泉水在石间自然流动、过滤,属于“活水”,含矿物质较多,是泡茶的最佳拍档。

不过现代人生活节奏快,环境变化也与从前截然不同,再去取山泉水早已不现实。通常情况下,都是以纯净水代替。

我们的纯净水,有的来自于外部净水器,有的来自于家用净水机。在其过滤杂质的同时,连同许多微量元素也都过滤掉了。因而这些水,看起来貌似干净,却并不见得新鲜有营养。

在现实条件下,通过不同煮水器具,也能达到改善水质的效果。比如银壶煮水可以杀菌,铁壶煮水可以释放易于人体吸收的铁离子,不仅健康,还有效提升了口感。

2、如何以好水泡好茶?

煮水讲求火候,泡茶同样讲求火候。喝不同的茶,需要有不同的冲泡温度。比如绿茶适于用80度的水,红茶适于用100度的水,而像普洱、黑茶之类,更适于用煮茶的方式。

为什么同一款茶,你泡的更苦,别人泡的就很好喝?


刚刚泡了几道茶,小帅哥说:怎么这茶有点苦,怎么和之前喝的不一样?我迟疑了一下,说:哎,可能最近心里苦丫!说到茶的苦,有人觉得不苦不涩不为茶,很正常,而有些人却不赞同。茶中的苦味,是任何一个喝茶人,谁也绕不过去的问题。

先说说我泡的茶,为什么更苦?真的是因为心里苦?泡茶人的心情不佳,也会影响到茶,不过,我这茶,重点在茶叶上,因为是碎茶,茶中的茶碱浸出比较快,出汤速度慢了,茶自然就更苦了!这里用“更”字,是因为所有的茶都有苦味的。

茶为什么会有苦味?这主要与茶中的茶碱、儿茶素等有关。

为什么老茶没那么苦呢?只能用四个字形容,苦尽甘来。

在普洱茶的后期转化中,随着茶叶内含物质通过能量释放的方式不断分解,苦涩会不断减弱直至消失。为什么人们都喜欢喝老茶,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之一,老茶的甜度比较明显。

茶有苦味是正常的,但,若这盏茶一直让你苦下去,这就有点不太正常,因为苦尽甘是真的会来的。

一般让你会苦下去的茶,是什么茶?一般而言,树龄短的、速生的台地茶,其汤苦涩较凸显而直接,那苦停留在口腔里的时间比较长,用茶友的话来讲,就是化不开。反之,能化得开,就是好茶。

老班章就是最好的佐证。还未喝,花蜜香便迎来,一入口,那苦涩感袭来,强烈,刺激。记得第一次喝的时候,差点起鸡皮疙瘩了。感觉就是猛。老班章苦吗?绝对苦,还涩呢?那它好么?必须好,那苦没停留几秒,瞬间化成甘露,回甘如潮水般涌来...

同一款茶,为什么你泡的更苦?原因有以下几种如下:

1、投放的茶可能过多,一般盖碗建议投放茶量在8g左右

2、冲泡的茶碎片太多,每一饼茶撬到最后,都会有不少茶碎,茶碎倒了可惜,特别是高端茶,茶友们都舍不得倒了。而泡茶碎是极其考验一个人的冲泡技术的,据说,能把茶碎泡好的人,一定能将其他茶泡好。

3、出汤比较慢,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很简单,直接加快出汤即可。

4、泡茶器皿。盖碗和紫砂壶泡出来的茶汤是不一样的,即便是同一个人,同样的手法,同样的心情。紫砂壶泡出来的茶汤偏甜。

一杯好茶是这样泡出来的。合适的水温、适合的器皿、投茶的方式、注水的讲究……把这一切都做到位,茶的甜味自然会更多地得到展示。

茶汤有酸味,为什么你喝不出来?


一提到茶汤有酸,许多茶友第一反应便会是茶品品质不佳。似乎酸味成了好茶绝不应出现的属性。那么事实真的如茶友所想象的这样么?

随便找一本茶学专业教程,翻阅其中关于茶叶内含物质的部分便可发现,茶叶众多的内含物质中,竟有三分之一以上会呈现酸味。如此茶汤味道之中自然应有酸味,这已然是被现代科学严格证明的确凿事实。

但是许多茶友对此一定会产生疑问,为何其在品饮茶品时并没有感受到明显的酸味?

只要有活性的茶,或多或少都有酸味。但是在品饮茶品时,首先对我们的感官造成最强烈直接冲击的,往往是茶品的苦、涩、甜、香等更为明显的刺激,酸味在这些味道和感觉的掩盖之下往往会在被忽略。茶友不妨在下一次品饮茶品时,刻意的去捕捉茶汤之中的酸味,便可知此言非虚。

茶品中的酸,其实可细分为正面的酸与负面的酸。所有茶品,只要原料合格、制程正确、仓储得宜、冲泡得法,都可以表现出酸味。茶叶中正面的酸味可以看做是茶叶中活性物质在味道方面的呈现之一。

于普洱而言,新制生茶都略有微酸,一定年份的老生茶口感即以熟果酸为特色,味如梅子酸、水果酸,能化且可生津。渥堆熟茶是为仿制老生茶口感而创制的工艺。老生茶必具备酸、甜、苦、涩、香、滑,最优质熟茶亦须具备以上特点,其酸能化而转甜,韵达喉底而不锁,茶汤顺滑,此外还须低堆味。

而负面的酸,往往是因为制程或仓储的失败所致。比如茶品蒸压后若干燥不足即包装密封,便会造成酸馊味。熟茶若渥堆工艺失当也会使茶品带有酸馊味。负面的酸馊味品饮时会有酸而不化的感觉,同时会造成两颊紧锁等令人不悦的感觉。

上述制作失当的茶品,除了带有酸馊味。还会有汤色浑浊、刺激性降低等表现。这种负面酸味的背后意味着茶品的茶质受损。当其酸化开时,茶质受损便会更为明显。可惜许多饮茶者竟以此当做“转化快”的表现,实在令人莞尔。

不同的仓储环境,对于茶品的酸味呈现也会有不同影响。在干仓环境下存储的古树茶,品饮时会很明显的感受到其酸韵;而湿仓仓储的茶品往往酸味会较不明显——呈现酸味的物质在茶叶内含物质中往往都属于活性较高的部分,在高温高湿的极端仓储环境下会首先被消磨掉。而完全无酸的茶品只有在长时间存储在极端湿仓环境下,内质严重受损,甚至发生炭化的茶品中才会发现,此时的茶品已然失去了品饮价值。

对于其它茶类,工艺制程与仓储同样会影响茶的酸味。比如乌龙茶类若是经过高温焙火,也会使酸味消失。

好茶的口感,理应具有在“酸、甜、苦、涩、香、甘、滑、重”方面均衡的表现。正确认识茶之“酸”,学会辨识区分正面或负面的酸味,是每一个爱茶之人理应掌握的入门功课。

为什么别人的茶越放越好喝?


茶叶的存储条件好不好,决定了家庭茶叶会不会越来越好喝!懂茶人的家里,总有那么一两个陶缸,专门用于存放茶叶。

大家喜欢使用陶器存储茶叶,是因为未上釉的陶器在烧制完成后有微气孔,具有较强的透气性和吸水性。它能让罐中的茶叶得到呼吸,而且还能有效吸收水分,让茶叶在干燥、透气的环境中静静等待,等待沸水的唤醒,召唤一道沁人心脾的茶香。

正是由于此特性,粗陶茶叶罐用于存放普洱茶、黑茶、白茶此类后续会有转化的茶效果更好,将茶叶中的异味消解挥发,是茶叶变得香醇可口,色泽如新。

科学存茶六大要素

避光。茶叶切忌日晒,光线会破坏绿茶的颜色、香气以及滋味。特别是茶叶中的叶绿素,几乎可以说“见光死”。

无异味。装茶叶的包装材料要求无异味,盛茶容器和使用方法上要尽可能密闭,有良好的防潮性能,减少与空气接触,要求存放在清洁、无异味的地方。

密封。有条件的可将装入铁罐内的茶叶用抽气机抽去罐内空气,再焊好封口,如此可贮藏茶叶两三年,如条件不够,可用热水瓶胆贮藏,因为水瓶胆与外界空气隔绝,茶叶装入胆内,加塞盖严后,以白蜡封口,外包胶布,简单易行,易于家庭保管。

阴凉。对于普通茶叶而言,保存在阴凉处即可。高温容易使茶叶变质,产生一种油脂败坏的味道。

冷藏。对于绿茶而言,采用冷藏保存为宜,合适的保存温度在2~10℃。有条件的可以利用冷藏室或电冰箱贮藏,贮藏时注意将茶叶密封后再放入。

干燥。用生石灰或高级干燥剂,如硅胶吸收茶叶中的水分,保藏效果较好。

不辜负好茶叶

对于爱茶之人来说,令人痛心的无非是一款好茶,没有储存得当,让茶香不再,茶叶污染,着实有暴殄天物的感觉,所以茶叶存储方法是茶人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正所谓,存茶技巧学得好、做得对,才能不辜负好茶叶。

经常会有茶友来问怎么一款茶开始喝得好好的,半个月没喝就变味儿了?或者别人家的茶怎么越放越好喝,自己的茶却越来越寡淡呢?

其实,大部分时候都是因为忽视了这件事——存茶。

为什么选择陶罐储茶?

《礼记·月令》:“﹝仲冬之月﹞陶器必良,火齐必得。”在我国,据考古发现,上万年前就发现了陶器的生产和使用,并于秦朝达到巅峰,秦始皇兵马俑就是很好的例子。陶器被广泛的应用于生活各处。

我们都知道,家好,人才会更好。而茶叶罐就像茶叶的家一样,茶叶放在茶叶罐里面除了密封性阻隔灰尘、异味等污染源外,好的茶叶罐应该还具有透气性,让茶叶能够呼吸、转化。

唐代赵璘《因话录·徵》:“兵察帝主院中茶,茶必市蜀之佳者,贮于陶器,以防暑湿。”由于陶器的原料、烧制温度、工艺等特点,造就了陶器的透气率和吸水性更强,很是适合存储茶叶等需要干燥、透气的物品。

为什么自己在家总泡不出茶店时的滋味和感觉?


买茶时,店家泡的、喝的,为什么总感觉比自己在家泡的好喝?Ta给自己拿错茶了?还是被调包了?

很多茶友都有过这样的体验。

同样的茶,在专门的茶室或者茶叶店喝到的滋味,似乎总是和自己在家泡的不一样!

一般情况下,总是前者更好喝一些。偶尔,口感差别之大,更让自己忍不住怀疑人生!

想问,又不好意思问。或者再也不去卖家处喝茶、买茶了。可能因此平白无故失去一个好茶友或习茶的好去处。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卖家秀和买家秀的鸿沟。如何架上一座桥,天堑变通途,且看下文分解:

《1》纯净水or自来水

清代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录》中说:“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水十分,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道出了泡茶用水对于茶汤口味至关重要的影响。

虽然“泉水为上”,但不易得,成本也高,日常泡茶,茶室或茶叶店一般使用的都是利于释放茶香茶味的纯净水。

在家泡茶,一些茶友可能用的是自来水,由于水源地不同,水质不同,又经过水厂消毒处理,水质偏硬,导致泡出来的茶汤品质明显下降。

小编深有感触。

某个周末的晚上,疏影摇窗、风清月朗,顿觉如此美境,唯缺茶香啊!好容易选定了一款许久没喝的滇红工夫茶,扭头一看,纯净水桶见了底。着急喝茶,也顾不得了,果断去装了半壶自来水。

待水沸、稍晾降温后,冲泡出汤...但见色暗香闷,略似“酱汤”,入口汤感粗粝,全然没有了昔日的明艳、香郁。不甘心的又冲了两道,实在是难以咽,只好草草撤席。

折了一泡好茶,也得了一个宝贵的教训:泡茶的水,还是得“讲究”点。

《2》水“沸”及水温

陆羽《茶经》中曾有描写:“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也。”

不同的茶,适用的泡茶水温也不同。

比如芽叶细嫩的西湖龙井、碧螺春等名优绿茶,为了观赏性及口感的最佳表现,一般在85℃左右,太高则鲜爽气全无。

而同样的水温,若用在需高温冲泡的凤凰单丛茶上,恐怕要无香无味,寡淡至极了。

如何判断水温,以下可作参考:

沸水:烧开沸腾的水,注意需待水恢复平静了再用于泡茶。

90-95℃:水沸腾后,稍等片刻。手指离烧水壶壁1cm的距离,能感觉明显的热烫。

80-85℃:水沸腾后,稍待冷却,手指稍微触碰到烧水壶壁能持续2-3秒感到烫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水的温度无论高低,都是必须达到沸点的开水,比如“85℃的水”就是指稍微冷却后的沸水。

《3》投茶量是否合适

关于投茶量,有一个相对通用的比值,即茶水比约为1:50。

在此基础上,根据具体茶品加以调整。此外,还要兼顾饮茶习惯、口感浓淡等。

建议茶友们在家也可以备一个称茶器(某宝有售),小小一只,科学精准。

如果实在没有称量器的情况下,推荐尝试一个简单控制投茶量的方法——体积投茶法。

步骤:准备一个约120ml左右的盖碗。

针对不同的茶类,具体茶量如下:

绿茶、黄茶:投茶量刚好覆盖满盖碗底部。

红茶:投茶量与绿茶相似,也是将盖碗底部覆盖满,不过可以比绿茶稍微多一些。

其中,大叶种红茶如滇红等,叶片较大,占的体积大,投茶量要比小叶种(如祁红等)更多一些,而红碎茶的浸出速度很快且并不太注重耐泡度,所以投茶量可减半。

乌龙茶:根据外形,大致可分为条形乌龙和球形乌龙。条形乌龙的投茶量差不多占到盖碗容量的1/5---1/3,球形乌龙则覆盖过底部就可以了。

白茶:散茶普遍较蓬松,投茶量约占盖碗容量的3/4--1/2;白茶饼约占盖碗容量的1/5。

普洱茶、紧压茶:投茶量差不多占盖碗容量的1/5。紧压茶密度较大,可适当微调。

《4》茶与器的搭配

自古以来,人们讲究饮茶之道的重要表现之一,就在于注重茶具本身的艺术。

同样一款茶,用白瓷盖碗和用紫砂壶冲泡出来的滋味,自然也会有所区别。

瓷质茶具表面光洁致密,传热快,不吸味,能把茶的香高味鲜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特别适合用来冲泡风格清扬的茶,如名优绿茶、花香型红茶、清香型的乌龙茶等。

陶质茶具土质沙粒感强,烧结温度低,由于表面气孔多、胎质较厚,容易吸水吸味;同时因为密度小,所以传热慢,保温效果好。茶汤在陶器内壁的气孔中进进出出,与陶土中的一些矿物元素发生反应,茶的醇厚韵味和变化会更加凸显。因此适合冲泡一些风格厚重的茶,如普洱、蜜香型红茶、醇厚型乌龙茶等。

紫砂器具又与普通的陶器不一样,由于优质的紫砂土和独特的双气孔结构,吸水性强,透气性佳,对茶汤有极好的“润色”,适用性也更为广泛。冲泡普洱茶、老白茶、乌龙茶等,都有特别好的表现。

玻璃茶具最无可替代的特点就是观赏性很强。透明的材质利于更好的欣赏茶汤的颜色、茶叶的形态。特别适合冲泡绿茶、花草茶。

《5》冲泡技巧加持

我们会发现,即使泡茶的动作相似度99%,泡出来的茶味也不同。因为,除了选水、配具和熟悉泡茶的基本要领之外,老茶客或茶店小妹往往还掌握了一些冲泡小技巧。

比如“温润泡”,比如选择“旋转注水”或是“定点注水”,比如适当“坐杯”等。

泡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熟练的泡茶者会根据茶汤的滋味口感及时调整下一道的冲泡方式,比如减少注水量、出汤时间。

《6》更多意境

“绿蚁新焙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就问你美不美!

天气、环境、心情、一起喝茶的人……都在偷偷的影响着一杯茶的滋味。

泡好一杯茶,是每位爱茶人的终极必修课,可总能泡出一杯好喝的茶,又不是那么容易。

从“卖家秀”到“买家秀”的晋级之路上,无它,唯多学习、多练习,熟能生巧即可。

让我来告诉你,生活为什么需要茶!


盏中茶,杯中酒,佳人笑;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静思量,生活对于每个人,在本质上并没有区别,区别在于我们怎么看待它;同样,喝茶本质上没什么不同,不同的是我们赋予了它不一样的意义。

喝茶解渴生津,不让水寡然无味

杯中茶,口中味,可有它也可无它,所以,喝茶的本质不要神化它;大杯饮,小杯酌,只是不让饮水时寡然无味,茶是健康的生活用品,喝茶解渴是它的根本属性。

喝茶养生保健,温养健康生命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雅俗共赏,老少皆宜,喝茶能让人除烦涤尘,获得心灵上的轻松与宁静,也能清心明志,被誉为二十一世纪“最健康的饮料”。茶因含有丰富的内涵物质,滋养生命,喝茶养身,也成为饮者的共识。

喝茶浅酌细品,正道是人生如茶

从生长、淬炼、修成、牺牲、绽放、淡却、到回归,茶走过一生,平凡而淡雅。人生如茶样的品质,人生的历练就像冲泡时翻滚的过程,跌宕起伏,每一段经历,都有一番滋味,喝茶慢慢品,苦涩鲜甜,人生的滋味何尝不正是先苦后甜,如茶一样,经历千百转,才能收获香韵的人生。

茶禅一味,喝茶感悟人生真谛

事实上,我们的生活,并非要像参禅那样去苦思冥想。茶禅一味,是人们在喝茶时安静的思考,追求喝茶时的随意和淡然,感悟人生的真意。在喝茶中体验生活之美,在生活中体验喝茶乐趣,感受每一次美好、纯净、清醒的体验。人生的真谛是活的明白而不仅是想的明白,这正是走向禅意、感悟生命的价值。

云水无涯,会喝茶自有主张

茶尽盏落,百般滋味。爱茶喝茶,就有了对茶的理解和主张,不是给茶赋予了什么意义,而是通过茶给自己的人生赋予了意义,不管时事如何变迁,只要生活在奔跑,追求的心就在奔跑,会喝茶,就是体味生活本来的味道,也是茶蕴含的丰富内涵。

会喝茶,明白茶的道理,不轻浮,也是把握生活的度。被误解的时候微微一笑,这是一种素养;受委屈的时候坦然一笑,这是一种大度;被轻蔑的时候平静一笑,这是一种自信;吃亏的时候能开心的一笑,这是一种豁达;危难的时候能泰然的一笑,这是一种大气;无奈的时候能达观的一笑,这是一种境界。

同样的茶叶,为何你泡的茶没有别人泡的好喝?


不知道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经历,有时候同样的茶,自己泡和别人泡感觉差别很大。

明明感觉泡法看起来都是一样的,但总觉得自己泡茶不好喝,却搞不清到底是哪里不对劲。

那么,为什么同样的茶叶,同样的茶具,同样的水,你泡的茶就是没有别人泡的好喝呢?

今天就来为大家答疑解惑。

开水反复煮沸

反复烧开的水泡茶,茶没那么香!

有的人泡茶用水一次性煮得太多,等到泡下一泡水温又不够了,于是又继续加热。

其实这样反复烧开,水中的铁、钙类物质也会不断增加,与茶多酚反应,会破坏茶叶的香气。

泡茶用水,以初沸、二沸为宜,煮到水翻滚冒泡即可,不可等到波涛汹涌或长时间沸腾。

一次煮水不可过多,建议用小一点的煮水壶,煮完用完最合适,下一泡重新煮水,就可避免水质对茶的影响。

不温杯烫壶

保持茶杯的温度,可使茶的香气更明显、滋味更美。

室内温低时茶具的温度相应也会变低,此时泡茶会让水温也受茶具低温的影响,稍微下降,因此,口感自然就会没室温高时的韵味足。

温杯烫壶,一方面是将茶具尽可能地洗净,去除异杂气味,另一方面,主要是减少周围环境对茶的影响。

温杯烫壶可提高水温,有助于激发茶香。尤其是寒冷的冬天,将茶具烫洗一遍,避免水倒到壶中快速降温,降低环境室温对泡茶的影响。

只有注意了这些细节,才可能泡出最好的味道。

用手接触茶叶

用手抓取茶叶易加速茶叶变质。

茶叶最忌潮湿或异味侵入,而人的手每天要接触很多东西,难免带上许多微生物和细菌,并且手是极容易出汗和沾染水分的。

如果用手抓取茶叶,会将细菌传给茶叶,久而久之,叶的那股清香不但会渐渐远去,茶叶也可能因此而加快变质。

润茶时间太久

润茶时间久,茶味会变淡。

润茶旨在让茶叶舒展开来,这样能冲泡出更好的味道。

尤其是铁观音类颗粒形茶、紧压的饼茶、沱茶等等,通常第一泡很难出味,往往会弃掉,等到第二泡才饮用,味道更佳。

但润茶时间也不能太久,一旦泡得太久会造成茶中内含物质损失过多,而正式冲泡时茶味就变淡。

润茶的程度到茶叶舒展到七成左右,因为吸饱了水,第二泡茶叶很快展开,茶味很快就会出来了。

泡所有的茶都用沸水

冲泡每种茶都有特定适合的水温,有的茶不适合用沸水冲泡,否则会影响口感。

有的人不管什么茶,一律都用开水泡,水一翻滚,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直接冲茶了。但是,并非是所有茶都适合用开水冲泡的。

尤其是一些娇嫩的芽头制成的茶,像一些名优绿茶、白毫银针等,过高的水温会导致苦涩味掩盖其鲜爽味。

红茶头两泡也不可用太高的水温,避免浸出太浓而酸涩,而且水温过高会导致茶不耐泡,到了茶味稍微淡下来,可以改用沸水冲泡,并适当延长时间。

品质绝佳的红茶可用沸水冲,但出汤一定要快。

水久浸不分离

叶长时间浸泡,味道会变苦。

茶叶冲泡时间过久,不及时倒出,会使茶叶中的茶多酚、芳香物质等会自动氧化,降低茶汤的色、香、味;这样的泡法,会使得茶味不好,过于苦涩,丢失了茶叶本身的香气以及滋味的层次感。

建议使用飘逸杯、快客杯等简易茶具,尽快分离茶水避免久浸。

泡茶这件事,其实因人而异,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习惯,久而久之,很容易忽视掉一些误区。

不妨多与茶友用同样的茶具、对比冲泡同样的茶,多多交流泡茶的方法,也许你的泡茶技巧会进步得更快。

乱投茶,再好的茶也喝不出那个味


一、按比例投茶

茶叶的冲泡有个常用茶水比例是1:50,也就是1克的茶叶,加50毫升的水(乌龙茶、紧压茶除外,会用到大概1:30的茶水比例),这样就可以估算出你大概要加多少干茶——比方说,你手上的壶能装400毫升的水,那么差不多放8克的茶叶是比较合适的。

但一般的茶叶小白们是很难估算容器毫升和茶叶克数的,在没有硬指数的情况下,不如试试用体积投茶的方法来计算投茶量吧。

下面,我们将由盖碗这个常见的泡茶工具来好好说说。

二、按体积投茶

●绿茶和黄茶:

普遍来说,绿茶和黄茶是公认为所有茶类中最为鲜嫩的茶类,且经过揉捻,浸出物出来得块,盖碗冲泡的时候,放差不多刚好覆盖满盖碗底部的量就可以了。

不过要记住两点,一是不要盖上盖子,会把茶汤闷坏;而是太烫的水会伤害到绿茶和黄茶的茶叶,让茶汤变苦变涩,但又不能太低,使茶叶的香气激发不出来,一般常用的是90——95℃的水,可能会根据实际的情况作出微调。

●红茶:

小叶种红茶:祁门红茶,大叶种红茶:云南红茶

红茶的投茶量与绿茶相似,差不多也是覆盖满盖碗底部的量,不过可以比绿茶稍稍多一些。

红茶分为大叶种茶和小叶种,像祁门红茶、四川红茶是小叶种红茶,而云南红茶则是大叶种,大叶种的叶片较大,占的体积大,所以泡茶时的投茶量要比小叶种红茶更多。常喝国外红茶的朋友,很多时候喝到的是红碎茶,由于红碎茶的浸出速度很快且并不太在意它的耐泡度,所以投茶量要减近一半,。

●乌龙茶:

乌龙茶的种类、类别非常多,但还是可以按照外形大致分为条形乌龙和球形乌龙,条形乌龙的投茶量差不多占盖碗容量的1/5到1/3,球形乌龙则盖过盖碗底部就可以了。

球形乌龙由于形状特殊,茶叶展开比较慢,所以通常有一泡温润泡把茶叶舒展开来。这种半发酵的茶,用热水冲泡会强烈激发它的香气和滋味,特别是高山乌龙,一定要用沸水冲泡,用温吞的热水冲泡简直可以称作“浪费”,可一定要记得哦。

●紧压茶:

紧压茶的投茶量,差不多占盖碗容量的1/5。有些紧压茶比较紧,“密度较大”,所以可以适当减少投茶量进行微调。

为了舒张茶叶,紧压茶的冲泡过程中也常常会有温润泡。这里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紧压茶有“三年以下开盖泡,三年以上扣盖泡”的说法,原因是“年纪较轻”的紧压茶发酵度不高,盖上盖子会像绿茶一样把茶汤闷坏,而三年以上的紧压茶因为后期自我发酵则不存在这个问题。

●白茶:

由于白茶没有经过揉捻,仅仅是鲜叶采摘后经过萎凋、干燥制作而成的茶类,所以干茶普遍较轻且蓬松,投茶量会比较大,散茶约占盖碗容量的3/4或1/2;白茶饼的话,差不多占盖碗容量的1/5就可以了。

白茶应该是最好“控制”的茶叶,不会轻易把它泡坏,实在没有信心且需要露一手的场合,果断泡白茶吧!

三、其他泡茶法的投茶量

除了常见的泡茶以外,一些“不走寻常路”的泡茶方法也有一些投茶量的讲究。

比如说碗泡法——由于碗泡法是用茶勺取茶汤,添汤的动作会比较慢,且茶叶一直浸在水中,所以即便茶碗较大,也不要投放太多的茶量,不然茶汤很容易变浓;

比如调饮茶——最常见的奶茶,茶水比例差不多1:30。因为制作过程中会加奶,所以可以把茶汤泡制得浓一点,这样也方便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多奶还是多茶;

比如冷泡茶——冷泡茶的特点是冷水浸泡,且浸泡时间很长,夏天的时候甚至会过夜,所以投茶量不用太大。按体积来投茶的话,紧压茶以外的所有茶类差不多投铺满容器(玻璃瓶为例)底部的量就可以了,而紧压茶适当减少,以免茶汤过浓。

泡茶本身是个逐渐熟练的过程,丰富的泡茶经验带来的并不是教条般的条条框框,而是更加随性自在的喝茶,几经“修炼”,你肯定会拿捏一份最适合自己口味的投茶量来。

一杯清茗,十年尘梦

无论如何忙碌

手边总可以有一盏茶

除了解渴,还可以养心在某一瞬间

有茶的日子就是一段好时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