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高产对策

发布时间 : 2019-11-13
观音茶树 老茶树 老茶树的茶叶

【www.cy316.com - 观音茶树】

选择优良品种根据农业气候相似原理,应选择适宜金溪县气候,且产量高、品质好、抗逆性强的福鼎大毫、福安大白、龙井43等无性系优良品种。 提高种植密度并培养树冠茶叶产量由树冠上各次采摘时新梢的数量及叶片重量组成。因此,合理密植,增加覆盖度、扩大采摘面,可提高茶树对光能的利用率。(1) 合理密植:一般19 500~22 500株/hm2;密植30 000株/hm2,采用双条植式为39 000丛/hm2,即112 500~117 000株/hm2。(2) 培养树冠:要求第三年茶树覆盖度达60%以上,第四年达75%以上,第四年开采亩产达50 kg以上。 适时合理采茶根据茶树具有早采早发、晚采晚发的特性和“早采三天是个宝,迟采三天是把草”的经验,一般春茶开采期确定在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 ℃初日7 d后至5月10日;夏茶开采期在稳定通过20 ℃初日至7月10日;秋茶开采期在日平均气温升达30 ℃时至9月。开采标准一般为春茶新梢在树冠面上达10%~15%,夏秋茶达10%时为宜,细嫩名茶达5%就要开采。 营造防护林,改善生态环境茶树属半阴性植物,建园时必须在茶丛周围营造杉树、香樟等防护林和遮阴树。这样不仅可保持水土,提高空气湿度,调节气温,而且还可以减少直射光,增加漫射光,使茶叶持嫩性强,从而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 病虫害防治“清明”前后,用石硫合剂或50%托布津和杀灭菊脂等防治叶枯病和杀死残留在茶树上的越冬虫卵及茶黑毒蛾;立夏至夏至前后用杀灭菊脂等防治茶尺蠖、小绿叶蝉等害虫。

Cy316.com延伸阅读

茶树施用镁肥有利优质高产


茶树是喜镁植物,需镁量比一般植物要多。缺镁不仅影响茶叶高产,同时影响茶叶内含物,造成品质下降,不利生产名优茶。 茶树缺镁症状:首先从茶树下部叶片发生,多发生在茶树幼芽、嫩芽大量萌发生长期,茶树叶尖开始退绿发黄,然后向叶片中间及基部扩展,最初叶脉仍保持绿色,仅叶肉变黄,严重时,整个叶片均变黄色,幼芽萌发迟缓,色欠翠绿。 茶树缺镁原因:一是茶园土壤含镁低于40ppm,茶树即表现缺镁。二是茶园长期施用化肥,不施有机肥,土壤中的镁被吸收后,未得到补偿。三是高产茶园施下大量氮磷钾肥料,未相应增施镁肥,致使营养失调。四是茶园过量施用含钙、钾、铵肥料,钙、钾、铵等与镁产生了拮抗作用,抑制了茶树对镁的吸收。引起茶树缺镁。 茶树施用镁肥的方法:(一)初春结合施摧芽肥,每667平方米施钙镁磷肥(含氧化镁10%至15%)30至35公斤。高产茶园还应在春茶第一批采摘后,每667平方米施钙镁磷肥20至25公斤,或施用紫云英(含氧化镁1%)沤制的堆肥50至60担。(二)对已出现明显症状茶树,叶面喷施0.5%硫酸镁溶液。增施农家肥和钙镁磷肥。(三)在每年深秋,每667平方米施用厩肥、堆肥等有机肥(含氧化镁0.2%至1%)80至100担,或茶子饼(含氧化镁0.5%至0.65%)150至200公斤。连续几年施用后,可停施1年。

茶树菇的高产栽培技术


茶树菇属伞菌目,粪伞科,田蘑属,又名茶菇、油茶菇、神菇;菌盖初生,后逐平展,中浅,褐色,边缘较淡;菌肉白色、肥厚;菌褶与菌柄成直生或不明显隔生,初褐色,后浅褐色;菌柄中实,长4—12厘米,淡黄褐色;菌环白色,膜质,上位着生,孢子卵形至椭圆形。

茶树菇营养丰富,其中蛋白质含量高达19.55%,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含量最高的是蛋氨酸占2.49%,其次为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异亮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总氨基酸含量为16.86%,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含量齐全,并且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钾、钠、钙、镁、铁、锌等矿质元素。中医认为,该菇性甘温、无毒,有健脾止泻之功效,并且有抗衰老、降低胆固醇、防癌和抗癌的特殊作用。

一、生长条件

1.营养。茶树菇是一种对木质素、纤维素分解能力较弱的木腐菌。野生茶树菇仅着生于油茶树上,经人工驯化后,可利用油桐、枫树、柳树、栎树、白杨等阔叶树作栽培材料。但以材质较疏松、含单宁成分较少的杂木屑较适应茶树菇生长。可充分利用麸皮、米糠、饼肥等作为氮源。

茶树菇除能利用杂木屑外,蔗渣、稻草、棉籽壳、菌草也可提供作为碳源。碳源中以单、双糖为最好,淀粉、纤维素等利用能力较弱。若栽培料配方中仅含有葡萄糖,菌丝生长较疏松,并用少量蔗糖搭配,则菌丝生长致密,长势旺盛。说明菌丝生长过程中需要矿质元素相关。

2.温度。茶树菇属中温型食用菌。在PDA培养基上,在26℃条件下孢子经24小时就能萌发,经48小时后,肉眼可见到微细的菌丝。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23—28℃,超过34℃停止生长,在零下4℃可保存3个月。子实体原基分化的温度范围是12—26℃,最适温度为18—24℃,较低或较高温度都会推迟原基分化。温度较低,子实体生长缓慢,但组织结实,菇形较大,质量好;温度较高,易开伞和形成长柄薄盖菇。

3.水分。茶树菇栽培的培养基含水量应掌握在60%—65%,即用手抓一把培养基,用劲捏,指缝间湿润,稍有水滴但不流下,手指松开成块,落地后散开为宜。但不同种类的木屑及粗细不同略有差别,应灵活掌握。菌丝生长时,空气相对湿度要求在70%以下;子实体形成发育期为85%—95%,生长期适当降低,以延长产品保鲜期。

4.空气。茶树菇属好气性大型真菌,对二氧化碳十分敏感,通气不良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易造成菌丝生长缓慢、子实体菌柄粗长、菌盖细小、早开伞、畸形菇等现象。

5.光线。茶树菇是需光性真菌,子实体具有趋光生长特性,适宜的漫射光是完成正常生活史的必要条件。菌丝体培养期间,在无光条件下仍然生长,但不形成子实体。子实体没有光照不易分化,适宜光照强度为50—300勒。

6.酸碱度。茶树菇菌丝喜弱酸性环境,最适pH5.5—6.5,pH值4以下或6.5以上菌丝生长稀疏、缓慢。

二、栽培技术

茶树菇栽培按季节分春栽和秋栽。春季栽培,菌丝培养阶段需适当保温,子实体生长后期气温升高,生长快,子实体朵形较小,品质相对较差,易受病虫危害;秋季栽培,接种后,菌丝培养温度较适宜。在较低温度下形成的子实体,朵形较大,品质好,病虫害污染少,生物转化率较高,经济效益好。栽培场所,既可室内栽培也可室外栽培,栽培形式则分为层架式袋栽、墙式袋栽和床式覆土栽培等。各地可因地制宜加以选择。

(一)培养基配方

配方1:杂木屑76%、麸皮20%、糖l%、过磷酸钙1%、碳酸钙1%、石膏l%;

配方2:杂木屑68%、麸皮15%、茶籽饼粉15%、糖1%、石膏粉1%;

配方3:杂木屑58%、棉籽壳20%、麸皮20%、糖1%、石膏粉1%;

配方4:杂木屑60%、甘蔗渣18%、麸皮或米糠20%、过磷酸钙1%、石膏粉1%;

配方5:杂木屑60%、玉米芯20%、麸皮或米糠19%、石膏粉1%;

上述配方含水量为60%,自然pH,秋季栽培应加入0.1%—0.2%的多菌灵;油茶栽培地区可加10%的茶籽壳粉,能有效提高产量。

(二)室内袋栽

室内袋栽可利用温室、菇房及闲置空房屋等,自发菌至出菇均在同一场所内完成的栽培。室内袋栽的环境小气候易于人为控制,管理方便,易获得优质、高产,也适宜于工厂化栽培。

1.选场和消毒

用于室内袋栽的场所,要求干净、卫生,远离作坊、仓库及家禽家畜栏舍,调温和透光性能良好。栽培前须进行全面杀虫和消毒,首先打扫清洗干净后用500—800倍的敌敌畏溶液喷洒杀虫,隔3—5天后,再用硫磺或甲醛溶液熏蒸消毒,以防治杂菌孳生。

2.拌料分装灭菌

按照选定的栽培料配方,称取各种原料,加水拌匀使含水量达60%—65甲e,用手工或装袋机分装人17×33×0.005厘米的聚丙烯折角袋内,松紧一致,料面平整,装料高度为13—15厘米,上加无棉盖体或套环棉塞封口。常压100℃保持10小时,闷过夜或高压0.138兆帕保持1.5小时灭菌。

3.接种培养

经灭菌冷却后的料袋,在无菌条件下接人1接种铲栽培种,套塞上无棉盖体或套环棉塞。菌种尽量成块状,避免过碎以防死种。将接种后的菌袋竖立排放在室内的层架上,在25i2℃条件下培养45—55天,菌丝即可发满全袋。发菌期间,室内尽量保持黑暗。

茶树病虫害无公害化治理对策


茶树病虫害无公害化治理对策

茶叶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农产品之一,也是我市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的重要经济来源。我市现有名茶几十种,敬亭绿雪、塔泉云雾、古雪剑芽、天竺云芽都是享有盛誉的名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茶叶生产长期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茶叶产品竞争乏力,市场逐年萎缩,究其原因,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农药残留、微生物、重金属超标,因此,研究茶要病虫害治理技术,降低农药残留污染,生产无公害茶叶,已成为茶叶生产经销行业的一个重要课题。

1、茶树的主要病虫害

常年为害茶树的主要害虫有茶假眼小绿叶蝉、茶尺蠖、黑刺粉虱、茶毛虫、茶橙瘿螨等;病害有茶云纹叶枯病、茶饼病、茶苗白绢病、茶白星病等,虫害重于病害。

2、茶叶无公害化生产的病虫治理对策

2.1选用抗病优良品种

选用福鼎大白、龙井43号、浙农119、乌榴早等抗病优质高产品种。

2.2健身栽培

⑴合理密植。根据茶园栽培环境,采取双条植的栽植方式,规格为:丛距33厘米,行距150厘米,每丛3株。合理密植能有效控制茶园小气候,提高茶树抗病虫性能和丰产性能。

⑵合理修剪。1-3年的幼龄茶园依次按株高30、50、60厘米进行定型修剪;成年茶园在定型修剪5年后于树冠下15厘米处下剪,剪去1层鸡爪枝;衰老茶园重修剪后台刈相结合,保持茶树有旺盛的生命力,提高茶叶品质和产量及抗病虫性。

⑶平衡施肥。采取“地下肥与叶面追肥相结合,氮、磷、钾和微肥激素配方施用”技术,冬肥以有机肥为主,不施或少施速效氮肥,以免发生冻害和诱发白星病等病害。

⑷中耕除草,清洁茶园。结合施肥进行中耕松土,改善土壤通透性,在生长季节及时拨除茶园杂草,减少病虫滋生场所。

2.3保护利用自然天敌

茶园行间蓄留繁缕、猪殃殃、黄花菜、车前草等矮化良性杂草和刈割山青嫩草,铺于茶树行间,增加茶园土壤有机质,促进茶园降温、保温、优化天敌栖息、生态环境,同时,在施药时应使用对天敌无杀伤力的农药品种。据观察,蓄留良性杂草的茶园,每100厘米茶丛有蜘蛛158头,异色瓢虫27头,草蛉8头,捕食螨48头,而裸地茶园分别为68、7、2、52头。

2.4应用灯光诱杀技术在茶园每50亩安装佳多频振式杀虫灯1台,灯具距离地面1.5米,每晚开灯10小时,据调查,该灯对茶小绿叶蝉、茶毛虫、茶尺蠖、茶衰蛾等均有较好的诱杀效果,而对天敌杀伤力较小,益害比为1:96,灯区与非灯区比较,平均减少药剂防治2-3次,经济、生态效益显著。

2.5科学合理进行化学防治

⑴加强病虫监测。技术人员和茶农密切配合,搞好病虫调查,掌握病虫发生动态,及时防治。春茶重点抓好茶白星病、茶饼病的防治,4月上、中旬掌握3天平均气温在15℃以上,新梢病叶率在5%时施药防治,夏茶重点抓好茶小绿叶蝉、茶毛虫、黑刺粉虱、茶尺蠖的防治,兼治其他病虫。

⑵正确选择农药品种。根据不同的防治对象,坚持“两高一低”原则用药,要按国家无公害茶叶的卫生标准和欧盟的MRL标准来选用合适的农药。推广使用Bt、白僵菌及核多角体病毒来防治虫螨为害,推广代森锰锌(大生)防治茶白星病等病害,据试验示范,10%吡虫啉WP控制小绿叶蝉20天防效81.2%,Bt对茶毛虫的防治效果达85%,大生对茶白星病15天的防治效果达87%。

⑶根据防治指标适时用药。如假眼小绿叶蝉百叶虫量超过6头或每平方米虫量超过15头,茶橙瘿螨每平方米叶面积有虫3-4头,茶饼病芽梢发病率35%以上,茶白星病叶率6%等,超过这些指标,茶农才应施药防治,以尽量减少喷药次数。

⑷保证喷施质量。选用山东泰山18型机动喷雾器,或卫士牌WS-16型手动喷雾器,淘汰工农-16型喷雾器。一般在树冠大、高山、阴天、气温低、虫龄大或病情重的茶园应适当增大农药浓度,反之则小些,并注意喷药均匀周到,尤其是叶蝉、螨类和黑刺粉虱幼虫均在茶树叶背为害,喷施时务必喷湿叶背。一般茶园每亩对水50-70公斤。

⑸严把鲜叶采摘间隔期,一般茶园全季施药应控制在3-8次。

⑹基础处方:

①茶白星病:80%代森锰锌WP600-800倍稀释液。

②茶饼病:75%百菌清WP75-100克/亩,加水60-70公斤喷雾。

③茶尺蠖:80%DDV EC 50克/亩,兑水50公斤喷雾,或4.5%高效氯氰菊脂EC4000-5000倍液常规喷雾,或Bt900倍液喷雾。

④茶小绿叶蝉:2. 5%功夫EC20-40毫升/亩,加水50-70公斤,或2.5%鱼藤酮EC150毫升/亩,加水50-70公斤喷雾,10%吡虫啉WP15-20克/亩。

⑤黑刺粉:10吡虫啉WP15-20克/亩,50%啶虫脒20克/亩。

⑥茶橙叶螨:73%克螨特EC1500-2000倍液或15%扫螨净EC3000-5000倍液喷雾。

建议使用药:2.5%功夫、4.5%高氯氰、80%DDV、50%辛硫磷、甲氰菊酯、赛单、10%吡虫啉、5%啶虫脒、鱼藤酮、73%克螨特、15%扫螨净、代森锰锌、75%百菌清、联苯双脂。

严禁使用:甲胺磷、1605、氧乐果、乙酰甲胺膦、三氯杀螨醇、水胺硫磷、阿维菌素、氰戊菊脂。

关于茶树菇的高产栽培技术


茶树菇属伞菌目,粪伞科,田蘑属,又名茶菇、油茶菇、神菇;菌盖初生,后逐平展,中浅,褐色,边缘较淡;菌肉白色、肥厚;菌褶与菌柄成直生或不明显隔生,初褐色,后浅褐色;菌柄中实,长4—12厘米,淡黄褐色;菌环白色,膜质,上位着生,孢子卵形至椭圆形。

茶树菇营养丰富,其中蛋白质含量高达19.55%,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含量最高的是蛋氨酸占2.49%,其次为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异亮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总氨基酸含量为16.86%,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含量齐全,并且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钾、钠、钙、镁、铁、锌等矿质元素。中医认为,该菇性甘温、无毒,有健脾止泻之功效,并且有抗衰老、降低胆固醇、防癌和抗癌的特殊作用。

一、生长条件

1.营养 茶树菇是一种对木质素、纤维素分解能力较弱的木腐菌。野生茶树菇仅着生于油茶树上,经人工驯化后,可利用油桐、枫树、柳树、栎树、白杨等阔叶树作栽培材料。但以材质较疏松、含单宁成分较少的杂木屑较适应茶树菇生长。可充分利用麸皮、米糠、饼肥等作为氮源。

茶树菇除能利用杂木屑外,蔗渣、稻草、棉籽壳、菌草也可提供作为碳源。碳源中以单、双糖为最好,淀粉、纤维素等利用能力较弱。若栽培料配方中仅含有葡萄糖,菌丝生长较疏松,并用少量蔗糖搭配,则菌丝生长致密,长势旺盛。说明菌丝生长过程中需要矿质元素相关。

2.温度 茶树菇属中温型食用菌。在PDA培养基上,在26℃条件下孢子经24小时就能萌发,经48小时后,肉眼可见到微细的菌丝。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23—28℃,超过34℃停止生长,在零下4℃可保存3个月。子实体原基分化的温度范围是12—26℃,最适温度为18—24℃,较低或较高温度都会推迟原基分化。温度较低,子实体生长缓慢,但组织结实,菇形较大,质量好;温度较高,易开伞和形成长柄薄盖菇。

3.水分 茶树菇栽培的培养基含水量应掌握在60%—65%,即用手抓一把培养基,用劲捏,指缝间湿润,稍有水滴但不流下,手指松开成块,落地后散开为宜。但不同种类的木屑及粗细不同略有差别,应灵活掌握。菌丝生长时,空气相对湿度要求在70%以下;子实体形成发育期为85%—95%,生长期适当降低,以延长产品保鲜期。

4.空气 茶树菇属好气性大型真菌,对二氧化碳十分敏感,通气不良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易造成菌丝生长缓慢、子实体菌柄粗长、菌盖细小、早开伞、畸形菇等现象。

5.光线 茶树菇是需光性真菌,子实体具有趋光生长特性,适宜的漫射光是完成正常生活史的必要条件。菌丝体培养期间,在无光条件下仍然生长,但不形成子实体。子实体没有光照不易分化,适宜光照强度为50—300勒。

6.酸碱度 茶树菇菌丝喜弱酸性环境,最适pH5.5—6.5,pH值4以下或6.5以上菌丝生长稀疏、缓慢。

二、栽培技术

茶树菇栽培按季节分春栽和秋栽。春季栽培,菌丝培养阶段需适当保温,子实体生长后期气温升高,生长快,子实体朵形较小,品质相对较差,易受病虫危害;秋季栽培,接种后,菌丝培养温度较适宜。在较低温度下形成的子实体,朵形较大,品质好,病虫害污染少,生物转化率较高,经济效益好。栽培场所,既可室内栽培也可室外栽培,栽培形式则分为层架式袋栽、墙式袋栽和床式覆土栽培等。各地可因地制宜加以选择。

(一)培养基配方配方1:杂木屑76%、麸皮20%、糖l%、过磷酸钙1%、碳酸钙1%、石膏l%;配方2:杂木屑68%、麸皮15%、茶籽饼粉15%、糖1%、石膏粉1%;配方3:杂木屑58%、棉籽壳20%、麸皮20%、糖1%、石膏粉1%;配方4:杂木屑60%、甘蔗渣18%、麸皮或米糠20%、过磷酸钙1%、石膏粉1%;配方5:杂木屑60%、玉米芯20%、麸皮或米糠19%、石膏粉1%;上述配方含水量为60%,自然pH,秋季栽培应加入0.1%—0.2%的多菌灵;油茶栽培地区可加10%的茶籽壳粉,能有效提高产量。

(二)室内袋栽室内袋栽可利用温室、菇房及闲置空房屋等,自发菌至出菇均在同一场所内完成的栽培。室内袋栽的环境小气候易于人为控制,管理方便,易获得优质、高产,也适宜于工厂化栽培。

1.选场和消毒用于室内袋栽的场所,要求干净、卫生,远离作坊、仓库及家禽家畜栏舍,调温和透光性能良好。栽培前须进行全面杀虫和消毒,首先打扫清洗干净后用500—800倍的敌敌畏溶液喷洒杀虫,隔3—5天后,再用硫磺或甲醛溶液熏蒸消毒,以防治杂菌孳生。

2.拌料分装灭菌按照选定的栽培料配方,称取各种原料,加水拌匀使含水量达60%—65甲e,用手工或装袋机分装人17×33×0.005厘米的聚丙烯折角袋内,松紧一致,料面平整,装料高度为13—15厘米,上加无棉盖体或套环棉塞封口。常压100℃保持10小时,闷过夜或高压0.138兆帕保持1.5小时灭菌。

3.接种培养经灭菌冷却后的料袋,在无菌条件下接人1接种铲栽培种,套塞上无棉盖体或套环棉塞。菌种尽量成块状,避免过碎以防死种。将接种后的菌袋竖立排放在室内的层架上,在25i 2℃条件下培养45—55天,菌丝即可发满全袋。发菌期间,室内尽量保持黑暗。

茶树优质、高产、高效、低成本、无公害栽培管


茶树优质、高产、高效、低成本、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

王 强

(贵州省纳雍县茶叶办公室 邮编:553300)

当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保健、长寿越来越重视,保健食品,保健饮料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第一选择,茶与人体健康研究的进展,使茶成为联合国卫生组织向世人推荐的第一饮料,茶叶成为21世纪饮料之王,茶饮品的社会需求将会逐渐增长。但在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大潮中,作为商品的茶叶仍存在在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其实质就是质量竞争,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国际市场对茶叶的卫生质量要求更为严格,国内市场也如此,因此,要求我们要发展和生产优质、无公害的茶叶。

另一方面茶叶主要产于山区和贫困地区,茶叶经济的发展,必将带动广大农民脱贫致富,促进地区经济增长,这就要求经营茶叶生产必须要有经济效益,因此在茶叶优质的基础上还要求高产和降低成本。所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低成本、无公害茶园是目前茶叶发展的方向。

茶叶生产技术性很强,其成茶品质决定于茶园管理技术和茶叶加工技术的结合,有好质量的茶鲜叶,没有好的加工技术,生产不出好茶,而没有好质量茶鲜叶,加工技术再好也生产不出好茶,因为茶鲜叶的自然品质是成茶品质形成的物质基础,所以重视和加强茶园管理技术至关重要。

一、树立建设优质、高产、高效、低成本、无公害茶园的综合观点。

茶树和其他农作物一样,同样受光、热、水、气、肥五大因素的哺育和制约,其中光、热、水、气,来自于天,而热、水、气又是通过土壤(地)来影响茶树,特别是水、肥,主要靠土壤供给茶树。如何调节光、热、水、气、肥使之适合茶树达到优质、高产,主要靠采取什么样的技术措施。技术措施是否可行,又来源于我们对茶树与五大因素之间相互关系的正确认识,即天(气候)、地(土壤)、人(技术措施)、物(茶树)的综合观点。

1、天(气候)对土壤和茶树的影响。气候对土壤和茶树生产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以热量和降水量的变化最显著。茶树在12℃以上才能萌芽生长,生长的最适温度为15-25℃,从气温对茶叶品质的影响来看,最明显的是表现在茶叶品质的季节性变化方面,就绿茶而言,往往春茶品质最好,秋茶其次,夏茶最差,但对红茶来说,却是夏茶品质较好,其原因是与绿茶品质关系密切的氨基酸含量随气温升高而减少,而与红茶品质关系密切的茶多酚则随气温升高而增加。种植茶树地区的年降雨量应1000毫米以上,生长季节的月平均雨量应不少于100毫米,7-8月高温季节雨量应在200毫米左右,才能保证茶树需水需求。空气相对适度在80-90%。

从上述要求看,我省的大多数地区都非常适宜,但是由于我省茶园大多数处于丘陵和山地,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尤为直接,雨大易冲刷,无雨易受旱,产量随气候变动最为明显。要改善这种状况,必须从改善茶园生态环境入手,最有效的办法是在茶园中植树,形成茶林复合生态系统,以改善茶园低空大气层水热状况,促进土壤、热、水、气、肥能稳匀足适地供给茶树生长以获得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2、土壤与茶树生长之间的关系。土壤是影响茶叶生长和产量最基本的重要条件,土壤的优劣不仅直接关系茶树的生存和生长,而且对种茶后的茶园能否持续高产优质也起着重要影响。由于茶树喜酸性土壤,一般在PH4.0-6.0之间都能生长,但最适为PH4.5-5.5,在PH5.8以上,就很难有高产茶园出现,因此,在新种茶园时,要选好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