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优质、高产、高效、低成本、无公害栽培管

发布时间 : 2020-11-12
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 茶叶成本 绿茶成本

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

茶树优质、高产、高效、低成本、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

王 强

(贵州省纳雍县茶叶办公室 邮编:553300)

当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保健、长寿越来越重视,保健食品,保健饮料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第一选择,茶与人体健康研究的进展,使茶成为联合国卫生组织向世人推荐的第一饮料,茶叶成为21世纪饮料之王,茶饮品的社会需求将会逐渐增长。但在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大潮中,作为商品的茶叶仍存在在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其实质就是质量竞争,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国际市场对茶叶的卫生质量要求更为严格,国内市场也如此,因此,要求我们要发展和生产优质、无公害的茶叶。

另一方面茶叶主要产于山区和贫困地区,茶叶经济的发展,必将带动广大农民脱贫致富,促进地区经济增长,这就要求经营茶叶生产必须要有经济效益,因此在茶叶优质的基础上还要求高产和降低成本。所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低成本、无公害茶园是目前茶叶发展的方向。

茶叶生产技术性很强,其成茶品质决定于茶园管理技术和茶叶加工技术的结合,有好质量的茶鲜叶,没有好的加工技术,生产不出好茶,而没有好质量茶鲜叶,加工技术再好也生产不出好茶,因为茶鲜叶的自然品质是成茶品质形成的物质基础,所以重视和加强茶园管理技术至关重要。wwW.Cy316.cOM

一、树立建设优质、高产、高效、低成本、无公害茶园的综合观点。

茶树和其他农作物一样,同样受光、热、水、气、肥五大因素的哺育和制约,其中光、热、水、气,来自于天,而热、水、气又是通过土壤(地)来影响茶树,特别是水、肥,主要靠土壤供给茶树。如何调节光、热、水、气、肥使之适合茶树达到优质、高产,主要靠采取什么样的技术措施。技术措施是否可行,又来源于我们对茶树与五大因素之间相互关系的正确认识,即天(气候)、地(土壤)、人(技术措施)、物(茶树)的综合观点。

1、天(气候)对土壤和茶树的影响。气候对土壤和茶树生产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以热量和降水量的变化最显著。茶树在12℃以上才能萌芽生长,生长的最适温度为15-25℃,从气温对茶叶品质的影响来看,最明显的是表现在茶叶品质的季节性变化方面,就绿茶而言,往往春茶品质最好,秋茶其次,夏茶最差,但对红茶来说,却是夏茶品质较好,其原因是与绿茶品质关系密切的氨基酸含量随气温升高而减少,而与红茶品质关系密切的茶多酚则随气温升高而增加。种植茶树地区的年降雨量应1000毫米以上,生长季节的月平均雨量应不少于100毫米,7-8月高温季节雨量应在200毫米左右,才能保证茶树需水需求。空气相对适度在80-90%。

从上述要求看,我省的大多数地区都非常适宜,但是由于我省茶园大多数处于丘陵和山地,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尤为直接,雨大易冲刷,无雨易受旱,产量随气候变动最为明显。要改善这种状况,必须从改善茶园生态环境入手,最有效的办法是在茶园中植树,形成茶林复合生态系统,以改善茶园低空大气层水热状况,促进土壤、热、水、气、肥能稳匀足适地供给茶树生长以获得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2、土壤与茶树生长之间的关系。土壤是影响茶叶生长和产量最基本的重要条件,土壤的优劣不仅直接关系茶树的生存和生长,而且对种茶后的茶园能否持续高产优质也起着重要影响。由于茶树喜酸性土壤,一般在PH4.0-6.0之间都能生长,但最适为PH4.5-5.5,在PH5.8以上,就很难有高产茶园出现,因此,在新种茶园时,要选好土

cy316.com扩展阅读

茉莉花高产优质无公害栽培技术


茉莉花属木犀科,茉莉花属。我县种植的茉莉花属重瓣茉莉。其生物学特性是喜暖怕寒,喜光怕阴,喜湿怕渍,喜酸怕碱,喜气怕闷,喜肥怕瘦的多年生木本植物。我县茉莉花主要分布在石屯镇河谷冲积平原区,东平镇护田、范屯、新口等村沿河洲地也有种植。2000年我县开始实施茉莉花高产优质无公害栽培技术,今年已达到467hm2。采用高产优质无公害栽培技术的茉莉花,产量高,第二年投产,667m2产480kg,第三年进入盛产期,667m2产600kg;品质好,每kg价格比常规栽培的茉莉花高1.5-2元。窨制的茉莉花茶经过国家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和中国商业联合会饮料·茶叶商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结果符合NY5017《无公害食品·茶叶》标准规定。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1、茉莉园的建立

示范基地选择在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排灌方便,阳光充足,通风透气好的微酸性砂质壤土。建园的上年冬季进行深翻晒白,当年春季开排灌沟,清除杂草,整畦,畦宽1m,沟宽30cm。种植前15d施基肥,以有机肥为主,667m2施农家肥0.5—0.75t,饼肥或生物有机肥100kg。五月初栽植,每畦种2行,行距40cm,株距40cm,每667m2 2200-2400穴,每穴种3株。

2、茉莉园的管理

2.1 幼苗期管理

茉莉花苗栽后当天施定根水。7d后进行一次中耕浅锄,增强土壤的透气性,促进新根和新梢的生长。结合中耕除草施一次淡淡的人粪尿,以后每隔10-15d中耕除草结合施稀薄人粪尿一次。发现有死蔸及时补苗。对新植茉莉花进行适当的修剪,使植株粗壮,促其早分枝早封畦、早投产。

2.2 肥水管理

春季和5、6月雨季及时清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减少病虫害发生;干旱季节,当土壤发白时,及时灌跑马水,采用沟灌,灌水深度不超过畦高三分之二,待畦面湿润后即排干余水。

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实践证明,增施有机肥可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生态活力,增强茉莉花抵抗病虫害的能力。根据因时、因树、因地、因肥料种类合理施用的原则,基肥和追肥结合,基肥重施,追肥薄肥勤施。秋末结合培土护蔸施基肥,每667m2施厩肥、人粪尿、土杂肥等农家肥1t,饼肥50kg或生物有机肥100kg;入春后结合中耕施第一次追肥,667m2施生物有机肥50kg或复合肥25kg或人粪尿0.5-0.75t;在孕蕾前施第二次追肥,667m2施生物有机肥50kg或复合肥25kg,并用0.3%-0.5%的尿素和0.2%的磷酸二氧钾、0.2%硼砂混和液进行根外追肥,促进花芽分化。此后每次采完大水花后都要及时施一次追肥,同时喷施一次250-300mg/kg多效唑。即每667m2每次用15%多效唑100g掺水50-75g喷施,以提高分枝能力,加大采摘面,提高单产。对生长过于旺盛的茉莉花树,采取疏叶的办法,适当疏去底部过多的叶片,抑制营养生长,促进花芽分化,孕育更多的花蕾,同时还可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3 病虫害防治

我镇茉莉花病虫害主要有白绢病、炭疽病和溃疡病,茉莉叶螟、茉莉蕾螟、蕾紫叶蛾、红蜘蛛等。示范基地在病虫害防治上认真执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根据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因时、因地、因树制宜,合理运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的综合措施。具体方法如下:

⑴严格检疫,杜绝菌源,示范基地苗木均为本地应用秋冬季育苗技术培育的,苗木健壮无病虫害。

⑵采取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的肥水管理措施,提高茉莉花树体的抗病能力。

⑶冬季清园,在培土护蔸之前,剪除或挖除被病虫危害的植株,并带出园外烧毁,对有病的茉莉园用1:1石灰和草木灰混合粉进行土壤消毒。

⑷开春后,3月上旬进行台刈清园,剪去离地面3-5cm以上全部枝条,集中烧毁,消灭越冬幼虫和病菌,对有病的园地再用1:1石灰和草木灰混合粉进行土壤消毒。

⑸在生长季节,加强病虫预测预报,经常巡视茉莉花园,发现病虫植株,及时拔除集中烧毁,防止病虫害蔓延。

⑹春芽萌发一粒米大时,喷施一次1:2:100波尔多液防治炭疽病、溃疡病。

⑺在茉莉叶螟、茉莉蕾螟、蕾紫叶蛾等害虫羽化产卵期点黑光灯诱杀成虫。

⑻在病虫危害程度达到经济阈值以上时,采取治早、治少、治了的原则,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将病虫害消灭在发生初期,减少用药次数,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2.4 冬季越冬管理

茉莉花越冬保护工作主要做好以下两项工作,一是培土护蔸,二是覆盖稻草或其他杂草,以保证植株安全过冬。

2.5 茉莉花采摘

茉莉花采摘期从6月初至10月中旬,有130-140d,8-9月份花质最好、产量最高。采摘标准是,选摘花朵饱满、肥壮洁白、含苞欲放的花蕾。经过两年观察实验,以中午11点以后采摘的花朵质量好,重量重,尤其下午2点前后采摘的花朵更好。早晨10点钟采的,100朵花重40g,下午2点钟采的,100朵花重48g,比重20%。采后要及时装袋,每袋装花量5-10kg,过多会引起早开花或烧花。

茶树优质、高产、高效益的栽培技术---茶园建设


茶园建设包括新园建立和低产茶园改造两个内容。 (一)茶园建设 1、园地选择。茶树原产我国亚热带地区,在它系统发育过程中,由于受当地自然条件的影响,逐步形成了喜温湿、怕严寒,喜酸性土壤。怕碱性土壤和耐阴等一些基本特性。因此,人工栽培茶树首先要选择好与茶树在系统发育中,所获得的基本特性相适应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和地势条件,使茶树的生长发育有一个较好的环境,为茶树的优质、高产、高效益打下基础。 我国中、北部茶区,茶树适生条件为:光照强度最低不低于1000勒克斯;冬季绝对最低温度不低于-100C;年降雨量在800或1000毫米以上;土层的深度不低于60厘米,土壤的PH在4.5-6之间,最高不得超过6.5,土壤的地下水位离地面1米以上;海拨高度在1000米以下,最高不高于1200米;地势要求平坦,20度以上山坡地不再用来开辟茶园。计划生产有机茶茶园,宜选择在离城市和交通要道较远、高拨较高的地段建立。 2、茶园规划。新建茶园要认真做好规划。其生产区和生活区的布局要合理、路沟要分明、茶园要富有园林化的优美环境。其茶园规划的主要内容: (1)茶园区块划分。大面积茶场,要依据地形、地貌情况,划分成若干个生产作业区,每区又划分成若干个地块。地块的形状以长方形为好,这有利于耕作管理。山地茶园的地块,一般是用纵、横水沟来划分、平地和缓坡茶园,一般是用道路来划分。地块面积一般以10亩左右为好,但不能强求一致,不过每块茶行的走向应尽量做到一致。 (2)道路设置。茶园道路必须按需要设置,防止过多的占用好地面积和割裂地块。茶园的系统是由干道、支道、步道、环园道组成。 干道:对内连结场部、加工厂和作业区、对外与公路相接,其宽度为6-8米。面积较小的茶场,可不设干道。 支道:是园内运输、耕作采摘等机具运行的道路,其设置一般与茶行平行并与干道相接,宽度为4-5米。 步道:是从支道能向茶园地块的道路,其设备一般与步道垂直或成一定交角,宽度为1.5米,两步道之间的距离,以50米左右为宜。 环园道:是用来与农田分界的线路,设在每片茶园的边缘,宽度为1.5米。 (3)排灌系统设置。茶树是怕旱又怕涝的作物,山地茶园还有一个水土保持问题。因此,在规划时必须把茶园排灌系统,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考虑。 茶园的排水系统,包括纵沟和横沟。纵沟顺坡向开设,一般与茶行方向垂直,用于接纳横沟溢水;横沟依等高线开设,一般与茶行方向平行,用于拦蓄茶园流水,坡地茶园要每隔15-25米设置一条。茶园上方与林地或荒地交界处还要设置一条隔离沟,防止山水流入茶园。 灌溉系统包括水源(水库)、干渠、和支渠。山地茶园应利用地势较高的山洼,修建小水库、勺流灌溉。丘陵地区茶应选择水源方便、地势较高的地方,设置扬水站,抽水灌溉。干渠是通向作业区、支渠是通向各地块,都应设置在地势较高的地方。 (4)防护林设置。茶园周围、干道两旁和支道一旁、房前屋后、两山相接的比风口和不宜种茶的山顶和低洼地,都应种上树木。这既可美化环境、涵养水源、提高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和改善光质、调节寒冬和夏季气温、降低风速避免和减轻茶树的冻害和旱害,又可增加茶场的一定经济收。防护林的树种,应选择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与茶树无共同病虫害的绿乔木为主,如松、杉、桂花、女贞等。 3、园地开垦。在生荒地建园,开垦时首先要清除地面上的零星杂灌木、小毛竹、乱石等;然后进行初垦,其深度50厘米,并捡去树根、竹根、草根、石块等杂物;在茶树种植前再进行一次复垦,其深度30厘米,并进一步捡尽杂物。在熟地建园,如地面不需要平整,可采取“条状深耕、回填表土”的方法进行条垦。即:从地块外缘的第一条茶行线起,挖第一条深耕沟时(沟宽67厘米,宽深50厘米),先将沟面上表土分放到未挖的地面上,然后挖沟下面的底土放在地块的坎边,作坎或移支下面地块;接着在挖第二条深耕时,将沟面上和茶行间的部分表土挖起放入第一条深耕沟底,作平后施上基肥,其余的表土挖起,接着铺在肥料上面,再将第二条深耕沟的底土平铺在第一条沟的表土上面(挖第三条沟后的底土就放在茶行间),依次逐步进行。这种深耕方法的好处:一是在建园时花工要比全垦的少;二是把表土全部集中放在沟底,等于把地面的草子、草根深埋底层,既可减少幼龄茶园的除草用工,同时还可为茶树的生长提供了好的土壤条件;三是把底土挖起平铺上面,有利于土壤的熟化。在坡度15度以上的山地建园,宜开成水平梯田茶园,其梯面最小不小于1.5米,梯壁高度最高不高于1.5米;梯田开法,要先定出每层梯田的坡长,然后测出每层梯田的等高线,开工时最好从坡脚开始。 4、茶树种植。茶树种植有茶子直播和育苗(种子育苗、插播育苗)移栽两种方法。用茶子直播或种子育苗移栽,虽然成本较低,但不能保持茶树品种的纯度,而影响茶叶产量、质量和茶叶采摘机械化的实施,已逐步不再被采用;现在在兴起的是用无性系茶树良种,通过扦插育苗进行移栽。 (1)茶树种植密度。无性系良种茶园的种植密度,其行距以1.5米为宜,单行或双行种植,丛距0.33米,双行植的小行距0.33米(含在1.5米行距内)。单行植每丛用苗3株,即:每亩需苗4000株;双行植每丛用苗2-3株,即:每亩需苗5400-8000株。 (2)开沟施肥。经复垦后的茶地,在划好茶行线后,开深35-40厘注、宽25-30厘米施肥沟,每亩混匀施入腐熟饼肥150-200公斤、磷矿粉或钙镁磷肥100公斤、腐熟烂粪100担或土杂肥300担。然后填土至离地面15-20厘米。条状深耕的茶地,在回填表土至小半沟时,将上述用量肥料施在上面,然后再回填表土盖在肥料上。 (3)茶树品种选定与移栽。我国中、北部茶区,可选用福鼎大白茶作为主栽品种,个别地区茶树不易受冻,科季最低温度又不低于-70C可选用一部分特早芽种,如福云6号等。槠叶齐生行势强、发芽期中等、红碎茶品质好,可在红茶产区发展一部分;鄂茶1号生长势强、发芽期中等,制绿茶香气高,可在绿茶产区发展一部分。白毫早发芽期较早,抗寒能力略比福鼎大白茶强,可在海拔较高的地区种植。 品种选定后,最后通过严格检疫先进少量苗木建立母本园,走自已繁殖苗子的路子,这一则苗木的成本低,二是移栽时成活率高,三则可防止从外地带进新的病虫害。若是发展的要求紧迫,需从外地调进大量苗子,必须严格进行检疫,其次要搞好苗木的快装、快运,以保持苗木的鲜活。 茶苗移栽时间可在初冬(10月下旬-11月),亦可以早春(2月中旬-3月上旬)。移栽时先用绳子牵出茶行位置,用小锄头挖好深15厘米、宽15厘米的移栽沟(若在施肥时已留好时间,就不再挖),用左手持苗,2株或3株(苗子)的根颈要理齐放入移栽沟中,使根颈与地面相平,用右手将沟边的细土偎好根,土要偎好根颈部以上4-6厘米,并顺手将苗向上轻轻提一下使根系和细土接拢,用双手在根颈周围用力朝中间挤紧,然后一次浇足定根水。每丛茶苗需用水3-4公斤(土干多浇、土湿少浇),使茶根际周围的细土能形成泥浆,让根与土更加紧接。待水全部下泄后,再培好土,搞好第一次定型修剪(高度距根颈15-20厘米),再盖上草。 (4)加强苗期管理。茶苗移栽后。若连续晴天,需再浇一次水,以防止茶苗失水。茶苗经过移栽,其根系受到很大损害,在较长时间内根条的吸收能力都很差,为此可在早春用0.5-1%尿素作1-2次根外追肥,以降低茶苗体内的c/N比,促进茶苗早发芽、早生长。湖北省五峰县在大面积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的过程中,研究和应用了这项措施,加上茶苗的生长季节又重施了氮肥,又注意了防旱、防渍和防治病虫害,当年苗高达到40厘米以上,个别田块苗高还达到了70厘米,茶苗成活率普遍都在90%。 (二)低产茶园改造 低产茶园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历史上留下的零星分散、长期与粮共作的茶园;二是因建园质量差、管理水平低,形成末老先衰茶园;三是尽管茶园基础好,但因树龄过大而形成的低产茶园。 对低产茶园的改造,通常是针对不同类型,采用深耕改土、增施肥料、更新树冠和改变园相等方法进行。除此,当前随着无性系茶树良种的推广,对低产茶园改造又增添了“改植换种”和“低位嫁接换种”等新的内容。改植换种,就是将原来的老茶树连根挖掉,重新规划、整地、施肥和种上无性系良种。低位嫁接换种,就是将原来的老茶树离地面0-3厘米砍去地上部分,用嫁换方法(切接、皮接)在原来老茶蔸上接上良种接穗。根据湖此省咸宁市农科所的经验,嫁换时间最好在5月份,他们嫁接方法是:一是要边砍边接,留下的树桩的砍口要平整,切不可损伤表层。二是树桩直径小于3厘米的用切接,大于3厘米的用插皮接。三是接穗的长度为3-4厘米,采用切接蹬接穗,一侧削成2厘米长斜面,另一侧削成0.6厘米小斜面,并将长斜面插入挑开的砧木皮层与木质部之间。四是采用培土方法代绑。五是浇足水、培好土(最好是用生土)、搞好遮阴。六是及时除草、抹芽。七是适时定剪。八是冬季结合培土防冻压枝扩蓬。

茶树优质、高产、高效益的栽培技术---茶树病虫害防治


(1)茶树主要病虫害种类。常见茶树病害有茶饼病(在高山茶区)、白星病(主要在高山茶区)、云纹叶枯病、轮经病、轮经病、茶苗白绢病等;常见茶树虫害有茶小绿叶蝉、茶尺蠖、油桐蠖、茶叶螨类、黑刺粉懦虱、介壳等。 (2)病虫害防治技术。当前随着我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和面临欧盟各国对茶叶的农药残留量提出的更高标准我们对茶树病虫害的防治除进一步搞好茶园的生态建设保护好天敌,搞好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之外,要服从有机茶和无公害茶生产的要求,大力提倡生物防治和慎重选用高效低毒农药防治(其中有机茶生产是绝对禁止使用农药的),严禁使用DDT、六六六、甲胺磷、乙酰甲胺磷、三氯杀螨醇、水胺硫磷、氰戊菊脂、来福灵等高毒、高残留农药。 1、茶园常用生物农药及其防治对象。其主要有苏云金杆菌(BT)乳剂,核型多角体病毒,用于防鳞翅目害虫;有白僵菌,用于防止茶小绿叶蝉;有真菌制剂用于防治黑刺粉虱。 2、无公害茶园可选用和化学农药及其防治对象。有甲基托布津,多菌灵(各1000倍7、),晶体石硫合剂(0.3-9、0.4波美度),用于防治叶部病害;有80%敌敌畏(1000倍)、2.5%敌杀死(3000倍)、2.5%氯氰菊脂(3000倍),用于防治鳞翅目害虫;有40%乐果(8000倍)、35%硫丹(赛丹)(3000倍),用于防治茶小绿叶蝉;有10%吡虫啉(3000倍18、),用于防治黑刺粉虱;有73%克螨特(3000倍)。用于防治茶叶螨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