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特征特性

发布时间 : 2019-11-13
观音茶树 老茶树 茶叶的两个特性

观音茶树。

茶树属山茶科茶属。山茶科包括23个属,380个种。茶属有50余个种,茶树是其中之一。茶树在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下,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形态特征和固有特性。而人们要种好茶,首先必须认识茶,并按照茶树的生长发育特性,使其按着人们所需要的方面发展,以实现种茶的目的。 一株完整的茶树,由地上和地下两部分组成。地上部分裸露于空间,由茎、芽、叶、花、果组成;地下部分深入在土中,由色泽、粗细、长短不同的茶根组成,又称根系。连结地上部与地下部的交界处,称为根颈。但不管那种器官,都是茶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们之间,既有各自的形态和功能,又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互相联系,相互作用。 根 茶树根系由主根、侧根和须根组成。主根、侧根分别呈棕灰色和棕红色,寿命长,起固定茶树的作用,并将须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份和矿质营养输送到地上部;同时,还能贮藏地上部合成的有机养分,以供生长需要。须根,又称吸收根,呈嫩白色,用来吸取土壤中的水分和矿质营养,也能合成部分有机物质。 茎 茶树的茎由树干和众多的枝条组成,其主要功能是将根部吸收来的水分和矿质养分送到芽叶;同时,将叶片中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质输送到根部起贮藏作用。 茶树按茎部分枝习性的不同,可分为乔木型、小乔木型和灌木型三种。 芽 茶树的芽是枝、叶、花的原生体。位于枝条顶端的称顶芽,位于枝条叶腋间的称腋芽。顶芽和腋芽生长而成的新梢,是人们用来加工的原料,是最有利用价值的部位。 叶 叶是茶树重要的营养器官。茶树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有机物质和能量,靠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合成;同时,它又是茶树进行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另外,它也是人们采收的主要对象。 茶树叶片互生,边缘有锯齿,末端有短柄,面上有叶脉。茶树的叶脉多为8—12对,沿主脉分出支脉,脉至叶缘三分之二处向上弯曲,呈弧形与上方支脉相连,这是茶树的特征之一,也是茶树叶片与其他植物叶片的重要区别。 花 茶树大多数在10—11月普遍开花。茶树的花为两性花,开花较多,大多呈白色,少数也有淡黄或粉红色的。花的大小不一,大的直径5.0—5.5cm,小的直径2.0—2.5cm。 果 茶树的果为蒴果,大多为3--4室,也有1--2室的。每室1—2粒种子,每室1粒的呈球形,2粒的呈半球形。茶树种子成熟后,果皮裂开,种子脱落。种子呈黑褐色,少有光泽,富弹性,内部子叶饱满,这是种子生活力强的标志。

cy316.com扩展阅读

茶树特征、特性等的划分


茶树特征、特性等所采用的划分方法、标准说明如下:

1、树型划分:按现行分法,分乔木、小乔木(半乔木)、灌木三种类型。

(1)乔木型:植株高大,主干明显,最低分枝高度一般在离地面30厘米以上者;

(2)小乔木型:植株高大,主干尚明显,最低分枝高度一般都在地面以上者;

(3)灌木型:植株较矮小,且无明显的主干,最低分枝多从地下根颈处分生者。

2、叶型划分:按以往标准划分,并以叶长为主,参考叶宽,分为大叶、中叶、小叶三种类型。

(1)大叶种:叶长10厘米以上,叶宽4厘米以上者;

(2)中叶种:叶长7—10厘米,叶宽3—4厘米者;

(3)小叶种:叶长7厘米以下,叶宽3厘米以下者;

以上树型与叶片划分标准在实际应用时,常常会有交叉情况,同时,分枝高低与叶片大小变化较大,同一名称的茶树,由于调查的时间、地点与对象(树龄、肥水管理、采剪、留养等状况)等的不同,其分枝高度与叶片长宽平均值可能相差很大,亦会产生错判与错划。凡此,均按实地调查划分的类型编入。

3、芽梢生育期划分:主要指越冬芽的萌发期(即春芽鱼叶开展期)与春茶开采期。根据凤凰茶区的气候条件与现有茶树萌芽、开采的时期(指5—10%的鱼叶开展期和一芽三叶开展期)划分为特早芽、早芽、中芽与迟芽四种类型。

(1)特早芽种:惊蛰前鱼叶开展,春分前后开采者;

(2)早芽种:春分前后鱼叶开展,清明前后开采者;

(3)中芽种:春分至清明间鱼叶开展,清明后至谷雨前开采者;

(4)迟芽种:清明前后鱼叶开展,谷雨后至立夏前后开采者。

茶树芽梢生育期直接受地域的气候(主要是气温)影响而有较大变化,只能根据原产地实地观察的生育期为主,并参照当地采摘情况等进行比较与划分。

4、花冠大小与花丝多少的划分:按实际调查的数据编入。

5、有关性状水平的反映方法:

为了适应种植与栽培应用需要,各品系均以反映一般性状或平均水平为主,必要时,则补充介绍个别的特殊状态,反映方法如下:

(1)树姿:分直立、开张、半开张。

(2)树高:地面至树冠多数枝条顶端的垂直高度。

(3)树幅:水平量茶丛树冠面的东西与南北向及其相垂直的直径,中间用“×”来表示。

(4)主干圆径:离地面约20厘米处量径干。

(5)最低分枝高度:距地面最近的分枝高度。

(6)分枝密度:目测分稀、中、密。

(7)发芽密度:目测分稀、中、密。

(8)芽色及芽茸毛:芽色分绿、黄绿、紫色、银白色等;芽茸毛分无、少、中、多、特多。

(9)新梢长度:指成熟新梢长度、量10条平均值。

(10)新梢着叶数:数10条新梢着叶数,取平均值。

(11)叶片着生状况:分上斜、水平、下垂。

(12)节间长:成熟新梢鱼叶以上二叶片间长度,量10段平均值。

(13)叶形:分卵圆形、圆形、倒卵圆形、长椭圆形、椭圆形、披针形等。

(14)叶长:量成熟叶片基部至叶尖长度,量10叶平均值。

(15)叶宽:量成熟叶片最大宽度,量10叶平均值。

(16)叶面:分平滑、微隆、隆起。

(17)叶色:分绿、黄绿、深绿等。

(18)叶尖:分圆尖、钝尖、骤尖、渐尖。

(19)叶身:分内折、平展、背卷。

(20)叶质:分柔软、中等、硬脆。

(21)锯齿:分粗、细、深、浅、钝、利。

(22)锯齿对数:成熟叶片的锯齿对数,数10叶平均值。

(23)叶缘:分平滑、波状、微波状。

(24)叶脉对数:指闭合叶脉对数,数10叶平均值。

(25)新梢休止期:指每年新梢生长终止期。

(26)年生长轮次:指一年可采几轮茶。

(27)开花期:指10%左右花蕾开放期。

(28)盛花期:指50%左右花蕾开放期。

茶树生理特性:茶树休眠的生理特征


通常茶树的休眠期是指在秋季树体茶芽生长停止以后到春季萌芽为止的期间,在这段时间里,茶树地上部不再有任何生长发育现象。休眼开始时,茎的延长生长变得极为缓慢,叶片停止扩展,分生组织短缩,叶片栅状组织的厚度逐渐增大,栅状组织与叶厚的比例也相应提高。由于这些组织的厚度增大,细胞膜的韧性也随之增强。 茶树叶片含水率的高低是衡量叶片是否成熟的标志,叶片愈嫩含水率愈高。从秋季开始,叶片的水分渐减,内部逐渐充实。到冬季时,凡叶片的含水量愈低,则耐寒性愈强。9月间成熟叶片的含水量在65~70%,10~11月为62~65%,休眠期间则降至55~60%。 枝条组织中淀粉粒从9月下旬开始逐渐减少,并转化为糖分,使叶片细胞液浓度增大,渗透压上升。树体细胞液的浓度与耐寒性密切相关,因此测量茶树叶细胞液渗透压是茶树休眠期耐寒性强弱的鉴定方法之一,叶片细胞液渗透压值愈高,则耐寒性愈强。 此外,休眼芽细胞的原生质呈凝胶状,原生质收缩,胞间联丝中断,细胞呈孤立状态。休眠解除以后,胞间联丝又恢复。 由上可见,茶芽为了保持在不良条件下的不活动状态,通过各种结构和生理变化来限制本身的活动。如形成不透气的鳞片,组织脱水,原生质的联系中断以及停止酶的合成等。茶树的芽进入休眠状态后,不只是生长中止,代谢活性也发生深刻的变化。现已查明,芽休眠时,其组织即进入部分脱水状态,叶和茎的水分均随之减少。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也降到很低的水平,其间呼吸的性质类似于无氧呼收。最高光合作用速度和一天总光合作用量都从秋季到冬季逐渐下降,12月至1月是最低值。茶芽外面包围的鳞片,对于芽的呼吸有很大影响。据测定,休眠芽的核酸含量降低,同时蛋白质的合成作用也受到抑制。如经低温处理的茶芽,其组织液的pH值增大,脂肪酸分解,氨基酸和糖含量增加。茶芽从休眠阶段进入萌动状态,与组织中水分的增加,营养的代谢,水解酶的活性以及呼吸强度有关。 此外,休眠期叶片蒸发量日趋减少,9月份的蒸发量仅为8月份的70%,10月份约为60%,11~12月降到30%左右。

茶树生物学特征:茶树生物学特性


茶树和其他植物一样,在它的系统发育过程中,经历了漫长的演化,逐渐适应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条件。因此,茶树在个体发育上,既表现出与环境的统一性,也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结构和器官,具有自身的生物学所特有的性状。

(一) 茶树的生育特点

茶树的生长和发育,既受自身的生物学特性支配,还受环境条件的影响。两者之间,又是相辅相成的,生长是发育的基础,发育只是在一定的生长基础上才能进行。

1. 茶树的个体生育周期

茶树的生命周期很长,从种子萌芽、生长、开花、结果、衰老、更新直至死亡,要经历数十年到数百年。茶树一生的生命周期又称为总生育周期,某个体的发育是在总生育周期之中。由于茶树繁殖方式不同,它一生的生育期并不完全一致。例如,有性繁殖的茶树,是由种子萌发生长而成个体;无性繁殖的茶树,则是用其自身营养体的一部分,促使其再生而形成独立的个体,它既有母体的遗传性状与生育特性,但又区别于母体。

茶树的一生(见下图),是从种子的配偶子形成开始的。随着受精,子房发育成为果实,胚珠发育成为种子,并在母树上逐渐生长发育,种子不断增大,内含物质饱满,外壳色泽加深。在江南茶区,一般在霜降前后茶籽成熟。茶籽质量好的标准是:种壳硬脆,呈棕褐色,有光泽;种仁子叶饱满,硬韧、油润,呈乳白色;种子直径大於12毫米。好的茶籽不仅成苗率高,而且萌发长成的幼苗粗壮。据研究观察,种径在14毫米以上的要比12毫米以下的茶籽,其长成的幼苗重量当年即可超过一倍以上,这就是所谓“好种出好苗”的道理。因此,在茶树种子期间,茶籽未脱离母树之前,应加强采种园的肥培管理,促使茶籽饱满,并要适时采收,及时播种或做好贮藏保管工作,以保证茶籽质量。这对播种后能否全苗、壮苗关系很大。

茶籽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即开始萌发生长。首先种子吸胀,然后种皮破裂,由胚根突破种皮向土壤深处迅速伸展,胚芽也随之缓慢向上突破土层,露出土面,向阳展叶。覆土过厚或土壤板结均会造成出苗的障碍,影响幼苗正常生长。因此适当浅播,保持覆盖物的疏松,有利于种子发芽与幼苗生长。早在明代《月令广义》上即载着:“茶性恶水,宜肥地斜坡阴地走水处,用糠与焦土种之,每一圈可种六七十粒,覆土厚一寸……”,这样可以增强幼苗顶土能力,提早出土生长。

茶树个体生育周期模式图(图略)

茶籽萌发后,至植株第一次停止生长前为时约4~5个月,这阶段幼苗以垂直生长为主,主干和主根极少分枝,是茶苗形态建成期。茶苗的营养一方面依赖于叶内贮存的养分,另方面又利用绿色幼叶的光合产物,这时茶苗抗逆力很差,因此既要为茶树提供充足的土壤养分,又要对娇嫩的茶苗做好精心护理工作,保证壮功、全苗。

茶树地上部从第一次生长休止开始,至第一次孕育花果,历时3~4年,这阶段是茶树生理机能活跃的时期,根系和地上部迅速扩大,营养生长十分旺盛。自然生长的幼年茶树,其分枝方式在第二、三年内虽有二、三级分枝,但主干明显,分枝细弱。在此期间,根系也由明显的直根系逐渐过渡到侧根发达,向深处和四周发展。

幼年茶树由于营养生长旺盛,孕育花蕾少,落花、落蕾多,即使是4年生幼树结实也不多。根据这阶段茶树可塑性强的特点,应重视科学施肥,注意提高磷、钾肥用量,及时采用定型修剪,抑制主干生长,促进侧枝粗壮,以形成丰产型树冠的骨架枝。同时还要加强土壤管理,使茶树形成分布广深的根系。

茶树幼苗在正常的培、剪、采控制下,经3~4年后,它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均进入旺盛期。茶树这阶段的形态发育特点是,由单轴分枝发展为合轴分枝。在修剪的情况下,其分枝层次可达12级以上;根系也由直根系发展为分枝根系类型。因此,地上部树冠覆盖度增加,分枝茂密,树姿开张,结构逐渐固定;地下部根系的深度与幅度超过地上部,根深叶茂,开花结实渐趋高峰,茶叶品质、产量迅速提高,茶树开始进入定型阶段。这时相应的栽培技术,应以建立宽阔的树冠和强大的根系为主。要在幼年茶树定型修剪的基础上,继续进行轻修剪及合理采茶,抑制顶端优势,促使枝叶均匀分布,形成宽广的茶树采摘面。

茶树自定型后至第一次出现自然更新为止,为茶树壮年期。这一时期内,茶树生长极为旺盛,开花结果达到高峰,同时,茶树对肥、水及光、温等条件的要求也更为迫切,这是茶树一生中最有经济价值的时期。这一时期的茶树特征是,树冠分枝密集,芽多而密,花果增多,生长发育旺盛,因此,栽培管理的任务是要尽量延续茶叶高产优质年限,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为此,要特别强调肥培管理,加强茶树营养,实行合理采剪,防止病虫危害,保持茶树旺盛生命,使茶树壮年期持续年限达到20~30年,甚至更长。

茶树随着年龄的增长,生长势趋衰退,主要表现为树冠面上新梢节间缩短,芽叶变小,“对夹叶”大量出现,“鸡爪枝”与枯枝不断产生,从而促使下部枝条与根颈处的潜伏芽萌发,“地蕻枝”相继生长,逐步取代衰老枝,开始出现“自然更新”现象;同时地下部根系亦开始萎缩、更新,侧根与吸收根减少,吸收水肥的营养面渐小,根颈处陆续生出不定根群,分担茶树衰老根系的吸收功能。这阶段茶树外貌逐渐呈现衰老状态,如枝干灰白光滑,着叶稀小,生机衰退,落花、落蕾增多,产量品质明显下降。

茶树进入衰老期,人们利用其树体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经自然或人为更新,仍可复壮,构成新的树冠。例如,采用人工改造的技术措施,按照茶树衰老程度,采用重修剪、抽刈或台刈等复壮措施,结合肥培管理,重新培养新的树冠,使之“返老还童”,延长经济年龄。尔后经一定年限或人为的多次修剪、采摘、培育后,再次衰老,又进行第二次更新。如此往复循环,经多次更新后,复壮效果锐减,新生枝越来越少,复壮间隔的时间亦愈来愈短。从人工栽培的意义讲,当茶树衰老后,采用反复人为更新,即使加强肥、水等培育管理,其所得效益,已无经济价值时,则应挖除老茶树,进行换种改植,重新建园。

茶树生物学特征:茶树器官的生育特性


在外界环境条件的综合影响下,茶树各器官在一年中有节奏地进行着萌芽、生长、开花、结果等生命活动。

1.种子的萌发生长

播到土中的茶籽,在土温大于10℃,土壤相对含水量达70%以上的适宜环境条件下,茶籽含水量达到50%以上时,即开始萌发生长。茶籽萌发进程为:子叶吸水膨胀→种壳破裂→胚根显露→胚芽显露→幼苗出土→真叶展开→第一次生长休止(如右图)。茶籽萌发过程示意图(图略)地上部 地下部

在江南茶区,茶籽在土中一般都要到4月上、中旬萌发,5月中、下旬幼苗开始陆续出土,6月中旬可齐苗。因此,萌发过程经历的时间,从种子吸胀到胚根显露约30~40天,再到幼苗出土约15~20天,幼苗出土后到第一次生长休止约20~30天。

从茶籽萌发生长顺序与进程看,根系生长要先于地上部。当种子吸胀,种壳破裂后,首先是胚根伸出,在红壤土内其生长速度,每心昼夜平均可达5~12毫米。当主根向土中生长到10~15厘米时,即开始休止,时间约10天左右。与此同时,侧根开始分化,胚芽生长出土。幼芽出土最初展开的是鳞片,若胚芽损伤,则鳞片叶腋间的腋芽可萌发成苗。鳞片展开后10~15天,鱼叶展开。接着真叶展开3~5片,顶端出现驻芽,地上部生长相对停止,此为第一次生长休止。幼苗第一次生长休止时,地上部高度在10厘米左右,根系平均长度可达10~20厘米。间隔2~3星期后,再开始第二次生长。

茶树生物学特征:茶树生育的相关特性


茶树的地上部与地下部、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个体与群体之间,既有各自独立的生长发育规律,同时也有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关系,这些关系统称为茶树生长发育的相关性。

1.茶树树冠与根系生长的相关性

茶树树冠与根系的生长,在外部形态上有一定的比例关系。从茶籽萌发后,根系生长和枝叶生长是齐头并进,进入幼苗期后,“根冠比”(即根重与枝叶重之比)值基本上在1左右。随着生长的延续,由于地上部光合能力增强,枝叶生长加速,其生长总量逐渐超过地下部,树冠比例相应增大,在自然条件下,根冠比常在1:1.5的范围内。在生产上常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来促进或抑制树冠或根系的生长,例如,修剪或采摘可打破地上部与地下部的平衡,使地上部生长较旺盛,其生长总量常可超过根系生长量的2~3倍。施用氮肥能促进树冠枝叶生长,而磷肥可增加根系的生长量。在生长的高(深)幅度上,亦有类似趋势。随着树龄增加,地上部树高、树幅与根系分布范围之间,仍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通常根系扩张面大于树幅,而根系垂直生长的深度常小于树高,上下形态之间也具有较强的对应关系。

其次表现在茶树地上部与地下部的生长,在时间上有交替的关系。即当地上部相对静止时,地下部生长最活跃;当地上部生长旺盛时,地下部则生长缓慢。茶籽萌发后,地上部、地下部生长量,在年生育周期中,出现多次的交替生长现象,萌发当年不太明显,随着幼苗的成长,交替生长趋势逐渐明显。成年茶树地上部与地下部之间,一年有2次明显的交替生长现象,即当4~5月份地上部新梢生长旺盛时,根系生长相对缓慢,而当10月份后新梢生长相对休止时,根系生长又趋向活跃。

另外,还表现在树冠与根系物质转化机理上的依存关系。茶树体内产生的许多新物质,都是在树冠与根系密切配合、互为因果的条件下合成与转化的,这些物质的形成,又促进了茶树的生长与发育。例如,糖类(或称碳水化合物)是构成茶树有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物质,是光合作用合成、代谢、转化的产物,是器官结构和细胞壁的主要成份也是茶树根、茎中主要的贮藏物质。如果没有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把光合产物源源运向根系,根系的生命活动就要受到影响;相反,如果没有根系及时提供水分和矿质营养,地上部分的光合作用就会受到阻碍,各种生理代谢活动也无法进行。又如,氨基酸是茶叶中的重要含氮物质,也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而氨基酸的前期化合物是在叶片内形成的,并从叶片转移到根部,在根部进一步完成氨基酸的合成,再从根部运向地上部,供树冠生长需要。经研究验证,茶树新梢中全氮含量在萌发生长期明显上升,以后虽有起伏,但总趋势呈渐降变化;根系中的含氮量以3月新梢萌动前达到最高,新梢生长期又逐月下降。茶树体内经常进行着代谢物质的向下或向上的运输,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在正常的生育过程中,保持着一定的动态平衡关系。

茶树生理特性:茶树营养繁殖的生理特性


营养繁殖所产生的新个体,不是通过两性细胞的结合,而是由分生组织直接分裂的细胞所产生,因此营养繁殖是无性繁殖,也就是再生繁殖。 茶树是一种再生能力很强的树种,由于有这样的特性,便可以利用茶树的各器官,无论根、茎、叶甚至细胞,来进行营养繁殖。 (1)扦插的生理 扦插是用茶树茎叶作为繁殖材料,促使其发生不定根,培养成完全独立植株的一种无性繁殖法,是目前生产上普遍采用的一种繁殖方式。 ①茶树的再生机能 具有复杂结构的树体,都是由未分化的胚性细胞经过重复分裂繁殖,并在形态和生理上进一步分化、发育而来的。 在细胞分裂繁殖所产生的新细胞中,大部分已不再具有分生能力,而形成永久性组织的细胞,但有少部分继续保持其分生能力,这部分存在于茎或根的生长点和形成层,作为分生组织而保留下来。 可是当茶树某一部分受伤或被切除而树体的协调受到破坏时,能够表现出一种弥补损伤和恢复协调的机能,这种机能称为再生作用。 从母体上切取的插穗,能进一步通过生理结构的调整,恢复细胞的分裂活动,再次形成完整的植株个体,这是再生机能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②插穗生根的机理 茶树插穗基部切面上的受伤细胞,由于原生质的分解而产生一种创伤激素,并且被内层未受伤的健全细胞所吸收,使健全细胞的细胞膜木栓化,而将死伤细胞同健全细胞隔离。在切口处的创伤激素和插穗上部转移来的生长激素以及其他生根诱导物质的作用下,切口内层的健全细胞发生与切面相平等的分裂,而形成愈伤组织。这种愈伤组织在形成层和筛管部位特别发达,对插穗切口可起到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防止病原菌侵入,同时也可防止插穗中有效物质的流失。此时,生长素的活动增强,进一步促进了愈伤组织的细胞分裂,愈伤组织薄壁细胞逐渐开始分化,形成愈伤木质部。它先同插穗中水分和养分的通道输导组织连通,再同愈伤组织木质部的外侧连接,而发展成为根原始体,最后形成根。 茶树插穗的根原始体(即根原基),是一小团分生组织,在植物生长激素的作用下,一般发生在插穗基部切口或插穗下部近切口的部位,而且多出现在有叶的一侧。但是根原始体发生的部位和形状往往随品种和插穗条件而异,它可能从愈伤组织内发生,也可能和愈伤组织没有关系,而直接从插穗基部、切口上部皮层发生,或从茎部和愈伤组织两处发生。 (2)影响发根的生理因子 影响发根的因子包括,扦插枝的性质和外界条件。 ①枝条性质与发根 茶树树冠不同部位的枝条,其性质结构随着空间分布和年龄的不同,表现了异质性,它们在扦插后的发根和成活率也不同。一般树龄较幼,枝条较为成熟的,扦插后容易发根,生长较好。近根颈处发出的枝条,由于比较接近于种子胚轴,因此容易发育成根。枝条性质的差异,实质表现在淀粉和糖分含量上。一般茎含氮和可溶性糖高的,特别是双糖/单糖比值大的,发根较好。存在这些差别的原因主要是幼年树木的枝条分生组织多、生长活性高,合成作用占优势。幼年树茎的单糖含量少而双糖/单糖比值高,这是因为呼吸旺盛,单糖消耗较多的关系。茎部含氮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递减,年龄老的木质化程度高,生理机能便有所减退。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往往利用茎中含淀粉较多的时期进行扦插,并且提倡扦插枝要粗壮,要带有新叶片,以促进早发根。 ②水分与插穗含水分多的发根和成活率均较良好,含水分少的发根则差。此外,插穗含水量虽然良好,但插后不再给予适宜水分,也影响发根。 ③发根与生态条件的关系 发根好坏,除插穗本身因素外,与生态条件(如气温、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状况等)也有密切的关系。 气温是发根的重要生态条件。气温高低影响水分代谢和物质代谢的程度与速度。在低温时插穗的生理活动受到抑制。一般茶树再生活动要求的最适温度为20~28℃。在高温、足水的条件下,呼吸旺盛,代谢进行快,愈伤组织形成迅速,发根良好,但在高温缺水情况下,发根则差。土温过高,细胞分裂快,呼吸剧烈,物质消耗大,对发根不利,如土温连续在35℃高温下,不但对发根有影响,而且会使地上部叶片受灼伤。 土壤水分对扦插成活率影响也很大,一般土壤含水在40%左右时,大部分枯死。扦插成活发根率随土壤含水的增加而提高。一般以土壤含水量80~90%时发根率和根的生长最好。 (3)插穗生根能力和生根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扦插时为了提高成活率,除应注意防止干旱和腐烂,还必须选用生根能力强的插穗,而且在适合生根的苗床条件下进行扦插,尽量缩短容易枯死的生根前的时间。但是,插穗的生根能力不仅因茶树品种的遗传特性而不同,即使同一品种,由于枝条部位、插穗年龄,剪穗时间等不同,其生根能力也有很大差别。 插穗生根首先要形成根原始体,然后发展成为根的组织,因此要求插穗具有较强的生活力,而且具备促进根原始体形成的物质,以及根组织的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碳水化合物和氮素化合物,不仅是插穗生根和根生长所不可缺少的,而且也是插穗在生根之前维持其生存的重要能源。特别是碳水化合物中的糖类,更是生根所必需的主要营养物质。氮素化合物不仅关系着根原始体的形成,而且可以促进根和地上部的生长。 在应用氮素化合物促进生根时,有机态的氮素化合物比无机化合物的效果好,例如精氨酸对促进生根就很有效。一般而言,插穗本身的碳水化合物或氮素化合物含量已能满足生根的需要。在生根过程中,与其说是碳水化合物和氮素化合物含量不足,还不如说是两者的比例不当。一般认为,对碳水化合物含量来说,氮素化合物含量越低,即C/N比越大时,生根越好。

苦丁茶的特征特性


一、苦丁茶的分布特征 苦丁茶多分布在低山中下部和丘陵台地,喜生于温暧湿润土层深厚肥沃疏松地带,为中性偏荫树种,土壤PH值4.5-8.5,海拔200-600米。二、形态学与生物学特性 植株 常绿阔叶乔木,树高5~20m,树皮灰白色,小枝有纵裂纹; 叶片 互生,长8~20cm ,宽2.5~14cm,叶肉厚,革质,无茸毛,叶脉明显,叶柄长1~3cm,叶齿14~35对,叶形长椭圆、椭圆或近圆形; 花朵 ♀♂异株,♂株占绝大多数,假园锥状花序,4数,雄花序每1分枝有3~9朵,雌花序每一分枝1~3朵; 果实 球形,直径7mm左右,红色或褐色,外果皮厚; 种子 极小,种皮厚硕,发芽困难,每公斤种子数达6万粒左右。 三、生理生化特性 (一)光合特性:(1)光合能力随叶片成熟度而增强,芽下第6叶起可划为功能叶;(2)净光合速率以上午7:30~830为最高;(3)光合最佳条件为温度25~30℃,湿度>60% 。可见苦丁茶喜阴特性比茶树更强。 (二)与茶叶相比,其显著区别有以下5点: ( 1 )黄酮类含量特高――苦丁茶黄酮类含量93~851mg/100g,为绿茶的1.6~14.7倍; ( 2 )咖啡碱含量极低――含量为0.0228~0.0436%,约为茶叶的1/100; ( 3 )游离氨基酸总量较低,组分各异――苦丁茶氨基酸总量为茶叶的1/5~1/50,苦丁茶中以组氨酸为主,占其氨基酸总量的 55.9% ;茶叶中以茶氨酸为主,占其氨基酸总量的 60~70% (春茶); ( 4 )多酚类含量比茶低――苦丁茶茶多酚9.01%; ( 5 ) Vc 含量较茶低――约为乌龙茶和珠茶的1/2~1/3。

茶树的需水特性


茶树生育对温湿度的要求较高,它喜欢生长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需水量较大,且要求水的分布与茶树各阶段的需水量相适应。据研究,茶树每生产1克干物质,需要蒸腾水量300~385克,一秀要比其他木本植物需水量大;茶树经济产量的耗水量更大,据统计,每生产1公斤鲜叶量,需要耗水近800~1000公斤。例如,在杭州亩产200公斤干茶的茶园,全年就需要降水量近960~1200毫米。但由于受气候条件、土壤肥力等生态环境与生育阶段以及田间栽培技术措施的影响,茶树的需水量差异也较大。一般具有以下一些特点与规律:

茶树需水量和当地的气象因素的关系较密切。一般成龄茶园的需水量总是随着气温和蒸发量的提高而提高的。这和茶树自身在一年中各阶段的生育进程及其机体天理代谢功能,也是基本一致的。

茶树需水量随茶树树冠覆盖度增加而提高。覆盖度大,虽然土壤的蒸发量减少了,但茶树根深叶茂,蒸腾强度提高,产量增加,根系层的土壤水消耗量也增加,特别是在高温干旱季节表现更为突出。茶树需水量与土壤湿度成正相关。在田间正常持水量范围内,土壤含水量多,土壤水势高,有利于促进茶树水分代射,增加土壤表面的蒸发能力,使茶园日平均耗水量增加,这在旱季中灌溉茶园表现最为明显。

土壤水分是茶树生理与生态需水的主要来源,又是土壤肥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茶树生育关系密切。茶树的芽叶生长强度、叶片形态结构及其内含物的生化成分等指标,均以土壤相对含水率80~90%为最佳,而根系生长则以65~80%为好。在适宜的土壤湿度下,茶树生长旺盛,体内含水量一般约占全侏重量的60%左右,幼嫩芽叶含水率可达80%左右,光合作用等生理代谢功能增强,物质代谢趋向合成,有利于体内干物质的积累,使芽叶萌发快,数量多,嫩度好,内含丰富。特别是鲜叶中氨基酸与多酚类物质的增加,对形成香浓味醇的红绿茶品质都较有利。但如果在旱季,当根系层土壤含水率降到田间持水量的60%左右,并伴有高温与干燥的空气时,茶树体内水分代谢很易失调,叶细胞容易产生质壁分离,破坏细胞透性,叶绿体失去正常生理功能,光合作用受到抑制,物质代谢趋向分解,体内干物质的形成与积累减少,导致芽叶萌发生长受阻,鲜叶产量与品质均要下降。实践证明,凡旱季灌溉,使土壤湿度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70~90%的茶园,无论是鲜叶还是加工后的成品茶,茶品质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有的甚至比对照提高一个级。产量增加更显著,一般可比对照增加30%以上,经济效益较镐。

但茶园土壤水分过多同样有害,会使土壤物理性状变劣,土壤空气减少,削弱茶树根系呼吸和吸肥、吸水能力。时间稍长,茶树新梢生长受到抑制,结果形成茶树湿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