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防治茶园长白蚧

发布时间 : 2019-11-13
中茶黑茶园 黑茶怎样 茶粉怎样做

【www.cy316.com - 中茶黑茶园】

1、长白蚧在浙江省茶区一年发生3代,受害茶树发芽稀少,芽叶瘦小,叶片变薄,严重时茶树整株枯死。大多以老熟若虫在茶树枝干上越冬。在浙江3月下旬初见,第一代卵在5月上旬开始孵化,5月下旬为孵化高峰,成虫6月下旬初见;第二代卵在7月上旬开始孵化,7月中下旬为孵化高峰期,成虫在8月上旬初见;第三代卵在8月下旬开始孵化,9月上旬中旬为孵化高峰期。影响长白蚧虫量的主要因子有气候条件、环境条条件及天敌因子。 2、防治措施: 苗木检验:发展新茶园对从外地引入种苗,应严格检查,引入不带长白蚧的苗木。 修剪台刈:对受害重、茶树树势衰败的茶园,应采取深修剪或台刈措施,修剪时期应在长白蚧孵化盛末期(浙江茶区以春茶后为宜)。 保护天敌:应尽量减少茶园施药次数,尤其在天敌高峰期应尽力避免施药,以保护天敌繁殖,对红点唇瓢虫密度过大的茶园,为防止相互残杀,可采取适当人工移放。 农药防治:在卵孵化盛末期采集田间嫩成叶,若百叶若虫量在150头以上的茶园应全面喷药防治。防治适期掌握在田间卵孵化盛末期。施药方式以低容量喷雾为宜,但应喷至长白蚧栖息部位。药剂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每亩用药量为20-25克),48%毒死蜱乳油(每亩用药药量为60-70毫升)。以上农药的安全间隔期分别为:7天和14天。

精选阅读

长白蚧


拉丁学名:Lopholeucaspis japomca Cock. 形态特征:雌成虫体长0.6~1;4毫米,梨形,淡黄色,无翅。雄成虫体长0.5~0.7毫米,淡紫色,头部色较深,翅1对,白色半透胡,腹未有一针状交尾器。卵椭圆形,长经约0.23毫米,宽约0.11毫米。淡紫色,卵壳白色。初孵若虫椭圆形,浅紫色,触角和足发达,腹末有尾毛2根,能爬行。1龄若虫后期体长约0.39毫米,2龄若虫体长0.36~0.92毫米,体色有淡黄、淡紫和橙黄色等多种,触角和足退化,3龄若虫淡黄色,梨形。前蛹淡黄色,长椭圆形,长0.6~O.9毫米,腹末有尾毛2根。蛹紫色。长o.66~o.85毫米,腹末有一针状交尾器。长白蚧的介壳灰白色,较细长,前端较窄,后端稍宽,头端背面有一褐色壳点。雌虫介壳在灰白色蜡壳内还有一层褐色盾壳,雄虫介壳较雌介壳小,内无褐色盾壳。 为害作物:茶叶 为害症状:以若虫和雌成虫刺吸茶树汁液为害,被害茶园树势生长衰弱,叶片稀少瘦小,茶园未老先衰,产量质量明显下降,严重时可导致大面积茶园死亡。 发病特点:在浙江、湖南省茶区一年发生3代,以老熟雌若虫和雄虫前蛹在茶树枝干上越冬,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下旬时雄成虫羽化,4月中、下旬雌成虫开始产卵。第1、2、3代若虫孵化盛期分别在5月中下旬、7月中下旬,9月上旬至10月上旬。第l、2代若虫孵化比较整齐,而第3代孵化期持续时间长,。虫口在茶丛中的分布部位随代别、性别而异,一般枝干上的虫数最多,雌虫几乎全部分布在枝干上,雄虫则第l、2代多数分布在叶缘的锯齿间,第3代多数分布在枝干上。各虫态历期为:卵期13~20天,若虫期23~32天,雌成虫寿命23~30天。雌成虫产卵于介壳内,每雌产卵量10~30粒。若虫孵化后从介壳下爬出,爬动数小时后,找到适合的部位,将口器插入茶树组织中固定,并分泌白色蜡质覆盖于体表。雌虫共3龄,雄虫2龄。 在茶园郁蔽、偏施氮肥、树势生长衰弱的茶树有利于发生。幼龄茶园和合刈复壮茶园受害较重。长白蚧远距离传播的途径主要在于调运带虫的苗木。在一个小范围内,风是传播的主要媒介。 防治方法: (1)加强对茶苗的检疫,防止把有蚧的苗木传入新区。 (2)受害严重、叶片稀少、树势衰老的茶园可进行合刈更新,合刈后应加强肥培管理和喷药防治,以预防残留在树椿上的少量长百蚧虫口迅速蔓延滋长。 常用药剂: 喹硫磷扑虱灵

茶长白蚧


茶长白蚧属同翅目盾蚧科。全国大多数产茶省有分布,是华东和中南地区重要的茶树害虫。除为害茶外,还为害柑桔、梨、苹果等多种植物。以若虫、雌成虫寄生在茶树枝干上刺吸汁液为害。受害茶树发芽稀少,树势衰弱,末老先衰,严重时大量落叶,甚至枯死。 形态特征  雌虫介壳灰白色,长约1.5毫米,狭长略作弯茄状,后端稍宽、前端有一褐色壳点。雌介壳下面还有一层暗褐色盾壳,生活史后期、田间常见的是暗褐色盾壳。雌成虫梨形、淡黄色。雄成虫体细弱,具翅一对,体淡紫色,腹未有交尾器。卵椭圆形,淡紫色,产在介壳下。初孵若虫椭圆形,淡紫色,有足、触角,腹未有2根尾毛,可爬行。固定后在体背 茶长白蚧分泌蜡质形成介壳。雌若虫固定在枝干上。雄若虫喜固定在茶树叶片边缘锯齿上,介壳细长、灰白色。雄蛹长椭圆形,淡紫色。 发生规律  长江流域茶区一年发生3代,以老熟若虫在茶树枝干上越冬。翌年3月下旬羽化,4月中下旬开始产卵。第1—3代若虫盛孵期分别在5月中下旬、7月下旬至8月上旬、9月中旬至10月上旬。第1、2代若虫孵化比较整齐。 防治方法  (1)苗木检疫。有蚧虫寄生的苗木实行消毒处理。(2)加强茶园管理,清蔸亮脚。促进茶园通风透光。对发生严重的茶树枝条及时剪除。(3)保护天敌。清除的有虫枝条宜集中堆放一段时间,让寄生蜂羽化飞回茶园。瓢虫密度大的茶园,可人工帮助移植。瓢虫活动期应尽量避免用药。(4)药剂防治。掌握若虫盛孵期喷药。可用25%亚胺硫磷、喹硫磷、50%马拉硫磷、40%水胺硫磷、25%扑虱灵800~1000倍液。秋末可选用波美0.5度石硫合剂、10~15倍松脂合剂、25倍蒽油或机油乳剂。

长白盾蚧


学名 10pholeucaspis japonica (Cockerell)同翅目,盾蚧科。别名长白蚧、长白介壳虫、梨长白介壳虫、日本长白蚧、茶虱子等。异名Leucaspis japonica Cockerell。分布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四川、宁夏、青海、台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

寄主 茶、苹果、梨、李、梅、柑桔、柿、枇杷、山楂、无花果等。

为害特点 以若虫、雌成虫刺吸茶树汁液,致受害茶园树势衰弱,叶片瘦小、稀少,茶园未老先衰。该虫还可在短期内形成紧密的聚落,布满枝干或叶片,造成严重落叶,发芽大减,连续受害2—3年,枝条枯死或整丛连片死亡。是茶树上毁灭性害虫。

形态特征 介壳雌成蚧壳长1.68一1.80mm,纺锤形,暗棕色,其上具一层白色不透明蜡质物,一个壳点,头端突出。雄蚧壳长形,白色,壳点突出在头端。成虫雌成虫体长0.6—1.4mm,梨形,浅黄色,无翅。雄成虫体长0.5mm一0.7mm,浅紫色,头部色较深,1对翅,白色半透明,腹末具一针状交尾器。卵长0.23mm,宽约0.11mm,椭圆形,浅紫色。若虫体长0.2一0.31mm,触角5节,足3对,腹末具尾毛2根。雌虫共3龄,雄虫2龄。一龄末期体长0.39mm,体背覆一层白色蜡质介壳。二龄若虫体长0.36一0.92mm,体色有淡紫或淡黄、橙黄及紫黄等,触角及足消失,体背介壳灰白色。三龄若虫浅黄色,腹部末端3、4节向前拱起。前蛹长0.63一0.92mm,长椭圆形,浅紫色。蛹长0.66一0.85mm,细长,淡紫色至紫色。触角、翅芽、足均出现,腹末生一针状交配器。

生活习性 江苏、浙江、安徽、湖南茶区年生3代,以末龄雌若虫和雄虫前蛹在茶树枝干越冬。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下旬,雌成虫羽化,4月中、下旬雌成虫开始产卵,第1、2、3代若虫孵化盛期主要在5月中下旬、7月中下旬和9月上旬一10月上旬。第一、二代若虫孵化较整齐,第三代历时较长。各虫态历期:卵期13—20天,若虫期23—32天,雌成虫寿命23—30天。雌成虫把卵产在介壳内,每雌产卵10一30粒,若虫孵化后从介壳中爬出来。若虫在晴天中午孵化旺盛,初孵若虫活泼善爬,经2—5小时,把口器插入茶树组织内固定虫体并吸取汁液,固定一小时后即分泌出白色蜡质介壳覆盖在体背上。雌虫共3龄,后变为成虫;雄虫2龄,二龄后变为前蛹。一、二代分布在叶片上多于枝干,雄虫多栖息在叶缘或边缘齿刻之间,雌虫多分布在枝干上或叶背中脉附近。第三代雌雄均分布在枝干中、下部,叶片上少见。茶树生长茂密、枝条及皮层嫩薄受害重。长白蚧生育适温20一25℃,相对湿度高于80%易发生。茶园郁蔽、偏施、过施氮肥、树势生长衰弱、幼龄茶园及台刈复壮茶园受害重。

防治方法 (1)严防有蚧壳虫苗木运到新茶区。(2)受害重茶园应进行台刈更新,台刘后加强管理,防止残存的长白蚧蔓延。(3)预测长白蚧卵孵盛期 方法可采用玻管预测法,即用玻管在室内测定孵化虫数最多的日期,再向后推3—4天,即是防治适期。二是用镜检预测法,即镜检长白蚧雌虫产卵率达84%,再向后推加该代卵的平均历期,即是孵化盛期。三是相关预测法,根据3月和4月均温的高低,预测其盛孵末期,调查百叶有虫150一250头时,即达到防治指标。防治重点应该放在若虫孵化较整齐的1—2代。(4)在若虫盛孵末期及时喷洒50%马拉硫磷乳油8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25%爱卡士乳油、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第三代可用10—15倍松脂合剂或原油乳剂25倍液防治。也可在秋冬季喷洒0.5。石硫合剂。喷药质量对防效影响很大,强调均匀周到。

茶树长白盾蚧


学名 10pholeucaspis japonica (Cockerell)同翅目,盾蚧科。别名长白蚧、长白介壳虫、梨长白介壳虫、日本长白蚧、茶虱子等。异名Leucaspis japonica Cockerell。分布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四川、宁夏、青海、台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 寄主 茶、苹果、梨、李、梅、柑桔、柿、枇杷、山楂、无花果等。 为害特点 以若虫、雌成虫刺吸茶树汁液,致受害茶园树势衰弱,叶片瘦小、稀少,茶园未老先衰。该虫还可在短期内形成紧密的聚落,布满枝干或叶片,造成严重落叶,发芽大减,连续受害2—3年,枝条枯死或整丛连片死亡。是茶树上毁灭性害虫。形态特征 介壳雌成蚧壳长1.68一1.80mm,纺锤形,暗棕色,其上具一层白色不透明蜡质物,一个壳点,头端突出。雄蚧壳长形,白色,壳点突出在头端。成虫雌成虫体长0.6—1.4mm,梨形,浅黄色,无翅。雄成虫体长0.5mm一0.7mm,浅紫色,头部色较深,1对翅,白色半 透明,腹末具一针状交尾器。卵长0.23mm,宽约0.11mm,椭圆形,浅紫色。若虫体长0.2一0.31mm,触角5节,足3对,腹末具尾毛2根。雌虫共3龄,雄虫2龄。一龄末期体长0.39mm,体背覆一层白色蜡质介壳。二龄若虫体长0.36一0.92mm,体色有淡紫或淡黄、橙黄及紫黄等,触角及足消失,体背介壳灰白色。三龄若虫浅黄色,腹部末端3、4节向前拱起。前蛹长0.63一0.92mm,长椭圆形,浅紫色。蛹长0.66一0.85mm,细长,淡紫色至紫色。触角、翅芽、足均出现,腹末生一针状交配器。 生活习性 江苏、浙江、安徽、湖南茶区年生3代,以末龄雌若虫和雄虫前蛹在茶树枝干越冬。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下旬,雌成虫羽化,4月中、下旬雌成虫开始产卵,第1、2、3代若虫孵化盛期主要在5月中下旬、7月中下旬和9月上旬一10月上旬。第一、二代若虫孵化较整齐,第三代历时较长。各虫态历期:卵期13—20天,若虫期23—32天,雌成虫寿命23—30天。雌成虫把卵产在介壳内,每雌产卵10一30粒,若虫孵化后从介壳中爬出来。若虫在晴天中午孵化旺盛,初孵若虫活泼善爬,经2—5小时,把口器插入茶树组织内固定虫体并吸取汁液,固定一小时后即分泌出白色蜡质介壳覆盖在体背上。雌虫共3龄,后变为成虫;雄虫2龄,二龄后变为前蛹。一、二代分布在叶片上多于枝干,雄虫多栖息在叶缘或边缘齿刻之间,雌虫多分布在枝干上或叶背中脉附近。第三代雌雄均分布在枝干中、下部,叶片上少见。茶树生长茂密、枝条及皮层嫩薄受害重。长白蚧生育适温20一25℃,相对湿度高于80%易发生。茶园郁蔽、偏施、过施氮肥、树势生长衰弱、幼龄茶园及台刈复壮茶园受害重。防治方法 (1)严防有蚧壳虫苗木运到新茶区。(2)受害重茶园应进行台刈更新,台刘后加强管理,防止残存的长白蚧蔓延。(3)预测长白蚧卵孵盛期 方法可采用玻管预测法,即用玻管在室内测定孵化虫数最多的日期,再向后推3—4天,即是防治适期。二是用镜检预测法,即镜检长白蚧雌虫产卵率达84%,再向后推加该代卵的平均历期,即是孵化盛期。三是相关预测法,根据3月和4月均温的高低,预测其盛孵末期,调查百叶有虫150一250头时,即达到防治指标。防治重点应该放在若虫孵化较整齐的1—2代。(4)在若虫盛孵末期及时喷洒50%马拉硫磷乳油8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25%爱卡士乳油、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第三代可用10—15倍松脂合剂或原油乳剂25倍液防治。也可在秋冬季喷洒0.5。石硫合剂。喷药质量对防效影响很大,强调均匀周到。

茶树虫害--茶树长白盾蚧


学名 10pholeucaspis japonica (Cockerell)同翅目,盾蚧科。别名长白蚧、长白介壳虫、梨长白介壳虫、日本长白蚧、茶虱子等。异名Leucaspis japonica Cockerell。分布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四川、宁夏、青海、台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 寄主 茶、苹果、梨、李、梅、柑桔、柿、枇杷、山楂、无花果等。 为害特点 以若虫、雌成虫刺吸茶树汁液,致受害茶园树势衰弱,叶片瘦小、稀少,茶园未老先衰。该虫还可在短期内形成紧密的聚落,布满枝干或叶片,造成严重落叶,发芽大减,连续受害2―3年,枝条枯死或整丛连片死亡。是茶树上毁灭性害虫。形态特征 介壳雌成蚧壳长1.68一1.80mm,纺锤形,暗棕色,其上具一层白色不透明蜡质物,一个壳点,头端突出。雄蚧壳长形,白色,壳点突出在头端。成虫雌成虫体长0.6―1.4mm,梨形,浅黄色,无翅。雄成虫体长0.5mm一0.7mm,浅紫色,头部色较深,1对翅,白色半 透明,腹末具一针状交尾器。卵长0.23mm,宽约0.11mm,椭圆形,浅紫色。若虫体长0.2一0.31mm,触角5节,足3对,腹末具尾毛2根。雌虫共3龄,雄虫2龄。一龄末期体长0.39mm,体背覆一层白色蜡质介壳。二龄若虫体长0.36一0.92mm,体色有淡紫或淡黄、橙黄及紫黄等,触角及足消失,体背介壳灰白色。三龄若虫浅黄色,腹部末端3、4节向前拱起。前蛹长0.63一0.92mm,长椭圆形,浅紫色。蛹长0.66一0.85mm,细长,淡紫色至紫色。触角、翅芽、足均出现,腹末生一针状交配器。 生活习性 江苏、浙江、安徽、湖南茶区年生3代,以末龄雌若虫和雄虫前蛹在茶树枝干越冬。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下旬,雌成虫羽化,4月中、下旬雌成虫开始产卵,第1、2、3代若虫孵化盛期主要在5月中下旬、7月中下旬和9月上旬一10月上旬。第一、二代若虫孵化较整齐,第三代历时较长。各虫态历期:卵期13―20天,若虫期23―32天,雌成虫寿命23―30天。雌成虫把卵产在介壳内,每雌产卵10一30粒,若虫孵化后从介壳中爬出来。若虫在晴天中午孵化旺盛,初孵若虫活泼善爬,经2―5小时,把口器插入茶树组织内固定虫体并吸取汁液,固定一小时后即分泌出白色蜡质介壳覆盖在体背上。雌虫共3龄,后变为成虫;雄虫2龄,二龄后变为前蛹。一、二代分布在叶片上多于枝干,雄虫多栖息在叶缘或边缘齿刻之间,雌虫多分布在枝干上或叶背中脉附近。第三代雌雄均分布在枝干中、下部,叶片上少见。茶树生长茂密、枝条及皮层嫩薄受害重。长白蚧生育适温20一25℃,相对湿度高于80%易发生。茶园郁蔽、偏施、过施氮肥、树势生长衰弱、幼龄茶园及台刈复壮茶园受害重。

防治方法 (1)严防有蚧壳虫苗木运到新茶区。(2)受害重茶园应进行台刈更新,台刘后加强管理,防止残存的长白蚧蔓延。(3)预测长白蚧卵孵盛期 方法可采用玻管预测法,即用玻管在室内测定孵化虫数最多的日期,再向后推3―4天,即是防治适期。二是用镜检预测法,即镜检长白蚧雌虫产卵率达84%,再向后推加该代卵的平均历期,即是孵化盛期。三是相关预测法,根据3月和4月均温的高低,预测其盛孵末期,调查百叶有虫150一250头时,即达到防治指标。防治重点应该放在若虫孵化较整齐的1―2代。(4)在若虫盛孵末期及时喷洒50%马拉硫磷乳油8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25%爱卡士乳油、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第三代可用10―15倍松脂合剂或原油乳剂25倍液防治。也可在秋冬季喷洒0.5。石硫合剂。喷药质量对防效影响很大,强调均匀周到。

松碱合剂防治茶园蚧类效果好


茶园蚧类主要有角蜡蚧、龟甲蚧、蛇眼蚧、茶牡蛎蚧、椰圆蚧、红蜡蚧等,是茶树的主要害虫种类之一。茶园蚧类的皖南山区的茶叶产区,特别是郁闭的茶叶老产区广泛分布。被蚧类为害的茶树,芽叶生长缓慢、叶面失去光泽、易老化、产量低、质量差。蚧类以若虫、雌成虫聚集于茶树枝叶上,用针状口器吸取茶树汁液为害,使茶树树势衰弱。为害严重时,枝干枯死,叶片大量脱落,甚至成株死亡,尤以老茶园发生严重。

茶园蚧类的发生代数随虫而异,角蜡蚧等蜡蚧一年发生1代,蛇眼蚧、椰圆蚧等一年发生2-3代,繁殖力较强。为有效地防治茶园蚧类的为害,近几年,安徽绩溪县茶农在冬季用松碱合剂防治茶园蚧类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且成本低、无农药残留问题,符合无公害茶叶生产的要求,可在茶叶产区推广使用。

松碱合剂又称松脂合剂,配制比较方便,由松香、白碱为原料,加水制成,其配比是3:2:10,即由3kg松香、2kg白碱加10kg水配制而成。烧制方法为:首先用铁锅将水烧开,慢慢加入白碱,边加边用木棒不断搅动,待白碱溶解于水后再慢慢撒入碾成粉末的松香,边撒边搅拌。熬制时要求火力均匀,蒸发的水分要随时用热水添补,松香加入后20-30分钟,用麦秸结成圈,放入锅中1分钟后捞出,冷却后麦秸圈上有一层药膜。待锅中药液呈黑褐色时,即可停火,取出药液过滤,即成松碱合剂原液。冷却后用坛、罐的口密封,放在阴凉避光处保存。

冬季用松碱合剂防治茶园蚧类较适宜的时间是在当地初霜后,结合清园进行。方法是将熬制好的松碱合剂用水稀释10-15倍喷雾。稀释时最好先加少量温水,再加冷水,以免松香凝固产生药害。喷药时喷头朝上喷施。喷药宜在晴天上午9:00以后至下午4:00以前进行,如喷后雨,待天晴后要复喷一次。角蜡蚧、红蜡蚧、龟甲蚧发生严重的不采摘茶园,可在下年6月份若虫盛发期,用15倍的松碱合剂稀释液再喷一次。这样连续使用松碱合剂2-3年就可控制蚧类的发生和为害。

此外,松碱合剂在防治茶园蚧类的同时,还可以兼治黑刺粉虱、螨类等害虫和地衣、苔藓等的为害。

怎样识别与防治茶园尺蠖


尺蠖,俗称量步虫,是鳞翅目尺蠖蛾科昆虫。我省茶园尺蠖的种类很多,主要有油桐尺蠖、银尺蠖、灰尺蠖、油茶尺蠖,其中以油桐尺蠖发生最多,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曾先后在连平、英德、阳江、蕉岭等地一些大型茶场引发成灾,吃光不少茶树。油桐尺蠖也叫大尺蠖,是茶园发生的尺蠖体型最大的一种,以幼虫为害,食量大、寄主多,严重时将茶园芽叶全部吃光,形成光杆。这种虫成虫银灰色,体长20-25毫米,展翅50-70毫米,翅面有黑色小点密布,前翅有3条较明显的黄褐色波纹,后翅有2条波纹,雌蛾腹部肥大,末端有一束黄色绒毛。幼虫的颜色变化很大,随栖息环境而变,成长的幼虫体长达70毫米,头部中央凹陷,身体腹部第4、5节背面各有一对突起点,蛹头部有角状突起一对。卵椭圆,长0.7-0.8毫米,初产时鲜绿色,后变淡绿,上有黄色绒毛覆盖。 大尺蠖在广东每年发生三至四代,以蛹在被害茶树附近的土内越冬,次年四月出现成虫,广东省内以第一代发生较整齐,受害较重。此虫的成虫白天喜欢栖息在茶园附近的高大树木或电杆或建筑物1丈以下的地方。幼虫从4龄开始食量大增,有保护色和拟态现象。大尺蠖的天敌有黑卵蜂、绒茧蜂、核多角体病毒等。其中以核多角体病毒对其种群发展影响最大。 防治大尺蠖可以采用下述办法: 1、生物防治。用多角体病毒制剂或苏芸金杆菌hd-1制剂,两者产品市面均有销售。病毒多角体也可以通过自己采集而获得,在田间采回染病的虫尸,将虫尸加水磨碎,用其汁液喂饲幼虫,以便扩大增殖,然后将得病幼虫磨碎,掺入一定量的水喷于茶树上,幼虫吃了后便大量发病死亡。据试验每亩地有6-8条死虫就够了。茶园中,若大尺蠖发生病毒病流行一次,以后七八年都将难于再见到其幼虫。 2、捕打成虫。重点在四月份越冬代成虫盛发期,清晨组织捕打。 3、消灭虫蛹。可结合耕管、施肥等,用小齿耙将蛹收集或深埋土下。80年代初温泉茶场曾在3亩地中收到这种虫的蛹150斤。 4、喷药防治。这种虫对一般的农药抵抗力很强,但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则有特效。如10%天王星6000-8000 倍液、20%杀灭菊酯5000倍液、10%除虫精或10%高效灭百可5000倍液。但这类药不宜多用,一年用一次就行了。

怎样识别与防治茶园介壳虫


为害茶树的蚧类多达数十种。广东茶园发生较多的是蛇眼蚧、椰圆蚧、茶梨蚧、角蜡蚧。这些介壳虫身体外表披了一层自身分泌形成的盾壳或蜡质外壳,虫体较小,固定在枝叶吸汁为害,繁殖力强,能在短期内形成密集的群体,满布于枝干、叶片,茶树受害后,养分损耗,树势衰退,老叶脱落,发芽减少,对夹叶增加,虫口多时,枝条逐渐干枯,连干枯死。介壳虫,寄主很多。这四种介壳虫,从介壳的形状便可区分出来:蛇眼蚧雌虫介壳圆形,背面隆起,直径2-3毫米,暗褐色,边缘浅褐色,2个黄褐色若虫蜕皮壳偏在一端。椰圆蚧雌虫介壳圆形,略扁平,直径1.7-1.8毫米,薄而透明,微带淡褐色,蜕皮壳淡黄色,位于介壳中央;茶梨蚧雌成虫介壳长形,后半扩大,淡褐色,蜕皮壳2个,突出于介壳前端,雄介壳白色,有3 条纵脊;角蜡介蜡壳很厚,灰白色,背面中央呈角状突起,周围有8 个较小角状突起。在我省前三种一年发生三代,角蜡蚧一代都是以受精雌虫在茶树枝叶上越冬;次年3-4月开始产卵、孵化。介壳虫的天敌很多,入瓢虫、跳小蜂、蚜小蜂,寄生菌等。天敌多时,可有效地控制其为害。外界环境跟介壳虫的发生有密切关系:郁蔽、低洼、偏施氮肥的茶园有利于它的发生。

对付介壳虫要坚持以生物防治为主,充分发挥天敌的作用。有效的办法是要做好保护天敌的工作,如台刈,修剪下来的虫枝,可集中放于离茶园不远处,待介壳虫大量孵化时再烧毁,这样大部分寄生在其上的小蜂能够羽化飞回茶园帮助消灭介壳虫;红点唇瓢虫在虫口多时会自相残杀,这时可将其人工疏散,放到瓢虫少,介壳虫多的茶园去;施用农药时要注意选择农药种类,时期上也要选好,尽量减少天敌伤亡。

其次要加强茶园管理。这方面要做的工作一是不要偏施氮肥,采摘要注意留养。二是及时除草,剪去徒长枝,避免郁闭,低洼茶园要注意排水,局部发生的茶园,应随时剪除有虫枝条,发生严重、树势衰退的茶园,宜进行修剪或台刈,并对留下的茶丛树桩适时喷施农药,剪下的枯枝、虫枝都要及时清除出园。

第三,可用药剂防治。对付介壳虫,用药时一定要掌握时机,要选择卵孵化盛末期至一龄若虫期进行。因此用药首先要掌握虫情,不能盲目用药,喷药时要求在较短时间内将需要施药的茶园全部喷洒完毕。可用的农药有25%亚胺硫磷800倍,50%辛硫磷1000倍,松脂合剂10-15倍。

怎样识别与防治茶园螨类


广东茶园发生的螨类主要有茶橙瘿螨、茶叶瘿螨、茶短须螨、咖啡小爪螨、茶黄螨等。属蛛形纲、蜱螨目。短须螨、咖啡小爪螨肉眼可见,其他三种需要用放大镜才能看到。螨类猖獗时,常造成茶树大量落叶,使树势衰退,对茶叶产量和品质都有严重影响。 螨类一年发生多代。例如茶橙瘿螨、茶黄螨一年有30多代。茶橙瘿螨在平均18-26℃,相对湿度80%以上,茶芽全面伸展对其有利;而后四种皆在高温干旱时发生多。茶黄螨主要集中在嫩芽嫩梢上,不为害成叶、老叶;茶橙瘿螨嫩叶、老叶上皆有,其他三种螨则主要集中在成叶、老叶上。 茶园螨类的防治可以从下面几个环节着手。 1、加强茶园管理,施足基肥和追肥,不要偏施氮肥,因为偏施化学氮肥,常使茶树上的氨基酸组分发生改变,有利于螨类的发生、发展,而通过调节施肥的种类和配比,常可抑制螨类的发生。 2、及时分批多次采摘,受害茶园应适当增加采摘次数,及时采摘,对控制茶黄螨和茶橙瘿螨有一定作用。 3、结合冬春修剪,认真做好清园工作,把茶园间的枯枝、落叶和杂草集中堆沤或烧毁,可以减少虫源。对发生严重的茶园,可于修剪后喷射0.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 4、对新植茶园应加强管理,促使快速成园;对于郁闭的茶园,要适当疏除荫枝及无效枝条,以改善小气候环境。 5、螨类发生初期,可选用释放捕食螨或喷寄生菌 的办法,让天敌去控制它。 6、在茶叶生长季节中,若发生较多螨类为害可选择杀螨剂,可用的药剂有50%托尔克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20%双甲脒1000倍液,25%喹硫磷1000倍液,10%天王星3000倍液,73%克螨特3000-4000倍液。至于三氯杀螨醇,虽然它效果也好,但因残留问题突出,不应在茶园使用。

怎样识别与防治茶园的刺蛾


刺蛾的幼虫通称痒辣子、毛辣子、青辣,它蚕食叶片,且多具毒刺,触及人体皮肤引起红肿疼痛,既影响茶叶产量,又妨碍正常的茶园农事操作。广东各地茶园常见的刺蛾有十多种,中、西部以淡黄刺蛾、丽绿刺蛾发生较多;粤北、粤东以茶角刺蛾、暗扁刺蛾、白痣刺蛾发生较多而严重。现以茶角刺蛾和淡黄刺蛾为代表介绍如下:茶角刺蛾(又称茶刺蛾),在省内一年发生三代,以老熟幼虫结茧在茶蓬根际土下越冬,次年4月化蛹,4月下旬出现成虫,各代幼虫分别出现于5、7、9月,分散为害,栖息于叶背,啃食叶片,成虫趋光性强。

淡黄刺蛾,在华南发生3-4代,以幼虫在叶背越冬,田间幼虫发生期为3-4月,6-7月,9-10月,11月中旬。一代平均历期50-60天。成虫多在晚上羽化、活动、交配、产卵。有强趋光性,一雌一生产卵10-252粒,卵散产于叶背,幼虫9龄,初孵幼虫不取食,7龄以后暴食。老熟后爬至茶丛基干或地面枯枝叶间结茧化蛹。

这两种刺蛾天敌较多,有:病毒、细菌、寄生蜂、寄生蝇等,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刺蛾的发生。

刺蛾常用的防治方法有:

1、结合茶园耕管,冬春耕灭虫,冬季用培土方法可防止成虫出土。

2、灯光诱杀蛾子。在盛蛾期于晚上7-9时点灯诱杀,能使有虫株率下降一半以上。

3、生物防治。可将病毒死虫30-40头研碎兑水喷施,效果很好。也可用青虫菌每毫升含0.5亿孢子菌液喷施。

4、化学防治。掌握低龄幼虫盛期喷施90%敌百虫、50%辛硫磷、80%敌敌畏2000倍液或任选一种菊酯类农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