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黄毒蛾

发布时间 : 2019-11-13
红茶黄茶 红茶冲泡先黄 山楂红茶黄茂

红茶黄茶。

学名 Porthesia taiwana Shiraki 属鳞翅目,毒蛾科。别名毛毛虫、刺毛虫。分布在台湾、冲绳等地。 寄主 茶、芦笋、番茄、玉米、桃、蒲桃、梨、柑桔、番石榴、桑、杏、梅、柿、咖啡等70多种果蔬及其他植物。 为害特点 1—2龄幼虫群集食叶成缺刻或孔洞,后分散为害叶、花蕾、花及果实。成虫群集吸食汁液。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9一12mm,雌蛾较雄蛾大,头、触角、胸、前翅均黄色,复眼圆且赤,前胸背部、前翅内缘具黄色密生的细毛。触角羽状,前翅中央从前缘至内缘具白色横带2条,后翅内缘及基部密生淡黄色长毛,腹部末端有橙黄色毛块。卵球形,初产浅黄色,孵化前暗褐色,卵块呈带状,每块20一80粒,分成2排粘有雌虫黄色尾毛。幼虫橙黄色,体长25mm,头褐色,体节上有毒毛,背部中央生有赤色纵线。化蛹在丝质及鳞毛之茧内。蛹圆锥形,色浅具光泽。茧黄褐色。 生活习性 台湾年生8—9代,周年可见各生长期个体。夏季24—34天完成一代,冬季65—83天。卵块带状,20—80粒排列2行,其上附有黄色尾毛。6—7月为发生盛期,卵期3一19天,幼虫期13—55天,蛹期8—19天,初孵幼虫群栖于植株上,3龄后逐渐分散。成虫有趋光性。 防治方法 (1)人工捕杀 从11月至翌年3月,注意摘除越冬卵块;生长季节于幼虫l一3龄期摘除有虫叶片;成虫喜在16时前后羽化,此时多匍伏于茶丛或行间不活动,可人工踩杀。(2)农业防治 在茶毛虫化蛹盛期中耕茶园,并在茶树根际处培土6cm,可把部分蛹除掉。(3)生物防治 湿度较高茶园可用每g含10o亿活孢子的杀螟杆菌或青虫菌喷雾,对茶毛虫防效优异。也可从茶毛虫尸体上分离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制成粉剂或乳剂喷洒,田间防效82%以上。(4)掌握在3龄前喷洒90%晶体敌百虫或80%敌敌畏、25%亚胺硫磷、50%杀螟松、50%马拉硫磷、50%二溴磷1000一1500倍液。(5)也可用98%巴丹可湿性粉剂或10%多来宝乳油2000倍液、95%乙酰甲胺磷乳油3000倍液、10%氯氰菊酯乳油或10%二氯苯醚菊酯、10%天王星乳油4000—6000倍液、35%赛丹乳油2500—3000倍液喷雾。

Cy316.com延伸阅读

茶树虫害--茶树台湾黄毒蛾


学名 Porthesia taiwana Shiraki 属鳞翅目,毒蛾科。别名毛毛虫、刺毛虫。分布在台湾、冲绳等地。 寄主 茶、芦笋、番茄、玉米、桃、蒲桃、梨、柑桔、番石榴、桑、杏、梅、柿、咖啡等70多种果蔬及其他植物。为害特点 1―2龄幼虫群集食叶成缺刻或孔洞,后分散为害叶、花蕾、花及果实。成虫群集吸食汁液。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9一12mm,雌蛾较雄蛾大,头、触角、胸、前翅均黄色,复眼圆且赤,前胸背部、前翅内缘具黄色密生的细毛。触角羽状,前翅中央从前缘至内缘具白色横带2条,后翅内缘及基部密生淡黄色长毛,腹部末端有橙黄色毛块。卵球形,初产浅黄色,孵化前暗褐色,卵块呈带状,每块20一80粒,分成2排粘有雌虫黄色尾毛。幼虫橙黄色,体长25mm,头褐色,体节上有毒毛,背部中央生有赤色纵线。化蛹在丝质及鳞毛之茧内。蛹圆锥形,色浅具光泽。茧黄褐色。(见图左) 生活习性 台湾年生8―9代,周年可见各生长期个体。夏季24―34天完成一代,冬季65―83天。卵块带状,20―80粒排列2行,其上附有黄色尾毛。6―7月为发生盛期,卵期3一19天,幼虫期13―55天,蛹期8―19天,初孵幼虫群栖于植株上,3龄后逐渐分散。成虫有趋光性。

防治方法 参见茶毒蛾。

山茶黄毒蛾


又名茶毛虫,属鳞翅目、毒蛾科。国内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国外分布于日本。山茶黄毒蛾是山茶的重要食叶害虫,除危害山茶外,还危害樱桃、枇杷、柿、乌桕、柑桔、油桐、油茶、茶等。

为害状:发生严重时能将山茶等的叶片食光,并可食害嫩枝皮层和花蕾。幼虫体上有毒毛,人体触及,会引起皮肤奇痒和红肿。

形态特征:成虫,雄蛾体长6-8毫米,翅展20-28毫米。雌蛾体长9-13毫米,翅展26-35毫米。雄蛾前、后翅棕褐色,稀布黑色鳞片。前翅前缘橙黄色,顶角和臀角各有1块橙黄色斑,顶角黄斑内有2个黑色圆点。翅中部有2条黄白色横带,两端弯。卵 扁圆形,淡黄色。直径约0.8毫米。卵块椭圆形,上覆黄褐色绒毛。幼虫 体长10-25毫米。头部黄棕色,有光泽,具褐色小点。体黄棕色,圆筒形。各体节背、侧面多具黑瘤数枚,瘤上族生黄色毒毛。

生活史及习性 一年发生2-4代。江苏等2代地区,以卵在植株中、下部叶片的背面越冬。成虫有趋光性,白天伏于叶背或隐蔽处,夜间交尾、产卵。每头雌成虫产卵100-200粒。卵产于植株中、下层老叶背面,亦有产于枝干、枯叶或杂草上。未交尾的雌成虫也能产卵,但卵块小,或散产,卵不能孵化。卵的孵化盛期,一般在最早的卵块孵化后5天左右出现。同一卵块卵,常在一天内孵化完。幼虫1-3龄时,有群集性,常10-100头集取食叶肉,3龄以后开始分散危害。

防治方法:幼虫群集时,可摘除虫叶。摘时不要触及毒毛。

幼虫发生初期,用90%敌百原药、50%马拉硫磷乳油、25%亚胺硫磷乳油、50%杀螟松乳油中任一种杀虫剂的1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2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喷雾防治。

折带黄毒蛾


学名 Artaxa flava (Bremer) 鳞翅目,毒蛾科。异名Euproctis flava (Bremer)。别名黄毒蛾、柿黄毒蛾、杉皮毒蛾。分布华北、东北、山东、河南、陕西、四川、江苏、浙江、福建、安徽、湖北、湖南、江西、广东、广西、贵州。 寄主 茶、苹果、槟沙果、海棠、梨、山楂、樱桃、桃、李、梅、柿、枇杷、石榴、栗、榛、蔷薇等林果及药用植物。 为害特点 幼虫食芽、叶,将叶吃成缺刻或孔洞,严重的把叶片吃光,并啃食枝条的皮。 形态特征 成虫雌体长15—18mm,翅展35—42mm,雄略小,体黄色或浅橙黄色。触角栉齿状,雄较雌发达;复眼黑色;下唇须橙黄色。 前翅黄色,中部具棕褐色宽横带l条,从前缘外斜至中室后缘折角内斜止于后缘,形成折带,故称折带黄毒蛾。带两侧为浅黄色线镶边,翅顶区具棕褐色圆点2个,位于近外缘顶角处及中部偏前。后翅无斑纹,基部色浅,外缘淡色深。缘毛浅黄色。卵半圆形或扁圆形,直径0.5一0.6mm,黄色,数十粒至数百粒成块,排列为2—4层,卵块长椭圆形,并覆有黄色茸毛。幼虫体长30一40mm,头黑褐色,上具细毛。体黄色或橙黄色,胸部和第5一10腹节背面两侧各具黑色纵带1条,其胸部前宽后窄,前胸下侧与腹线相接,5一10腹节则前窄后宽,至第8腹节两线相接合于背面。臀板黑色,第8节至腹末背面为黑色。第1、2腹节背面具长椭圆形黑斑,毛瘤长在黑斑上。各体节上毛瘤暗黄色或暗黄褐色,其中1、2、8腹节背面毛瘤大而黑色,毛瘤上有黄褐色或浅黑褐色长毛。腹线为l条黑色纵带。胸足褐色,具光泽。腹足发达,淡黑色,疏生淡褐色毛。 背线橙黄色,较细,但在中、后胸节处较宽,中断于体背黑斑上。气门下线淡橙黄色,气门黑褐色近圆形。腹足、臀足趾钩单序纵行,趾钩39—40个。蛹长12一18mm,黄褐色,臀棘长,末端有钩。茧长25—30mm,椭圆形,灰褐色。 生活习性 年生2代,以3—4龄幼虫在树洞或树干基部缝隙、杂草、落叶等杂物下结网群集越冬,翌春上树为害芽叶。老熟幼虫5月底结茧化蛹,蛹期约15天。6月中下旬越冬代成虫出现,并交尾产卵,卵期14天左右。第l代幼虫7月初孵化,为害到8月底老熟化蛹,蛹期约10天。第1代成虫9月发生后交配产卵,9月下旬出现第2代幼虫,为害到秋末,以3—4龄幼虫越冬。幼虫孵化后多群集叶背为害,并吐丝网群居枝上,老龄时多至树干基部、各种缝隙吐丝群集,多于早晨及黄昏取食。成虫昼伏夜出,卵多产在叶背,每雌产卵600一700粒。该虫寄生性天敌有寄生蝇等20多种。 防治方法 (1)冬季清除落叶、杂草,刮除粗树皮,杀灭越冬幼虫。(2)及时摘除卵块,捕杀群集幼虫。(3)低龄幼虫为害期药剂防治 掌握在3龄前喷洒90%晶体敌百虫或80%敌敌畏、25%亚胺硫磷、50%杀螟松、50%马拉硫磷、50%二溴磷1000一1500倍液。(5)也可用98%巴丹可湿性粉剂或10%多来宝乳油2000倍液、95%乙酰甲胺磷乳油3000倍液、10%氯氰菊酯乳油或10%二氯苯醚菊酯、10%天王星乳油4000—6000倍液、35%赛丹乳油2500—3000倍液喷雾。

茶树虫害--茶树折带黄毒蛾


学名 Artaxa flava (Bremer) 鳞翅目,毒蛾科。异名Euproctis flava (Bremer)。别名黄毒蛾、柿黄毒蛾、杉皮毒蛾。分布华北、东北、山东、河南、陕西、四川、江苏、浙江、福建、安徽、湖北、湖南、江西、广东、广西、贵州。 寄主 茶、苹果、槟沙果、海棠、梨、山楂、樱桃、桃、李、梅、柿、枇杷、石榴、栗、榛、蔷薇等林果及药用植物。为害特点 幼虫食芽、叶,将叶吃成缺刻或孔洞,严重的把叶片吃光,并啃食枝条的皮。形态特征 成虫雌体长15—18mm,翅展35—42mm,雄略小,体黄色或浅橙黄色。触角栉齿状,雄较雌发达;复眼黑色;下唇须橙黄色。前翅黄色,中部具棕褐色宽横带l条,从前缘外斜至中室后缘折角内斜止于后缘,形成折带,故称折带黄毒蛾。带两侧为浅黄色线镶边,翅顶区具棕褐色圆点2个,位于近外缘顶角处及中部偏前。后翅无斑纹,基部色浅,外缘 淡色深。缘毛浅黄色。卵半圆形或扁圆形,直径0.5一0.6mm,黄色,数十粒至数百粒成块,排列为2—4层,卵块长椭圆形,并覆有黄色茸毛。幼虫体长30一40mm,头黑褐色,上具细毛。体黄色或橙黄色,胸部和第5一10腹节背面两侧各具黑色纵带1条,其胸部前宽后窄,前胸下侧与腹线相接,5一10腹节则前窄后宽,至第8腹节两线相接合于背面。臀板黑色,第8节至腹末背面为黑色。第l、2腹节背面具长椭圆形黑斑,毛瘤长在黑斑上。各体节上毛瘤暗黄色或暗黄褐色,其中l、2、8腹节背面毛瘤大而黑色,毛瘤上有黄褐色或浅黑褐色长毛。腹线为l条黑色纵带。胸足褐色,具光泽。腹足发达,淡黑色,疏生淡褐色毛。背线橙黄色,较细,但在中、后胸节处较宽,中断于体背黑斑上。气门下线淡橙黄色,气门黑褐色近圆形。腹足、臀足趾钩单序纵行,趾钩39—40个。蛹长12一18mm,黄褐色,臀棘长,末端有钩。茧长25—30mm,椭圆形,灰褐色。 生活习性 年生2代,以3—4龄幼虫在树洞或树干基部缝隙、杂草、落叶等杂物下结网群集越冬,翌春上树为害芽叶。老熟幼虫5月底结茧化蛹,蛹期约15天。6月中下旬越冬代成虫出现,并交尾产卵,卵期14天左右。第l代幼虫7月初孵化,为害到8月底老熟化蛹,蛹期约10天。第l代成虫9月发生后交配产卵,9月下旬出现第2代幼虫,为害到秋末,以3—4龄幼虫越冬。幼虫孵化后多群集叶背为害,并吐丝网群居枝上,老龄时多至树干基部、各种缝隙吐丝群集,多于早晨及黄昏取食。成虫昼伏夜出,卵多产在叶背,每雌产卵600一700粒。该虫寄生性天敌有寄生蝇等20多种。 防治方法 (1)冬季清除落叶、杂草,刮除粗树皮,杀灭越冬幼虫。(2)及时摘除卵块,捕杀群集幼虫。(3)低龄幼虫为害期药剂防治参考茶毒蛾。

茶树的病虫--茶黄毒蛾的防治技术


茶黄毒蛾 茶黄毒蛾Euproctis pseudocon spersa Strand又名茶毒蛾、茶毛虫、毒毛虫等,属黄毒蛾属.是危害茶树的主要害虫。据报道,也危害柑桔、杧果等。据笔者调查,茶黄毒蛾还危害杨桃等。 成虫:体长6~13mm,雄蛾翅展20~26mm,雌蛾30~35mm。雄蛾前、后翅棕褐色,稀布黑色鳞片;前翅前缘橙黄色;顶角和臀角各有一橙黄色斑;顶角黄斑内有两个黑色圆点;内线橙黄色,微波浪形,外弯;外线橙黄色,从前缘外伸至立方米脉后折角内斜至后缘;缘毛橙黄色。雌雄除越冬代外,外部形态相同。 卵:扁圆形,直径0.8mm左右,淡黄色,卵块椭圆形,上覆雌蛾腹末黄色体毛。 幼虫:体长20mm左右;头部黄棕色,有褐色小点,有光泽;体黄棕色;亚背线除胸部各节外,为棕褐色宽带,在1~8腹节的亚背线上有褐黑色绒样瘤,其上生有黄白色长毛;气门上线棕褐色,其上生有黑褐色小绒样瘤,瘤上有黄白色长毛。 蛹:长10mm左右,黄褐色,有光泽,被黄褐色细毛;臀棘末端有20余根小钩,茧薄,土黄色。 防治毒蛾类害虫常用的一些方法有: 1、捕杀 毒蛾产卵呈块状,而且比较集中;多数种类1~2龄幼虫有群集取食习性,很容易发现,结合果园的栽培管理,清洁果园,彻底清除果园内的枯枝落叶,加强整形修剪等,可清除在枝叶上的卵块、初孵幼虫和蛹;对于一些在树干下部产卵毒蛾(如舞毒蛾),刮除老桩翘皮,清除树干下部卵块或初孵群集的幼虫,在工表层或土石缝中的卵块则通过中耕培土消灭;有些毒蛾的老熟幼虫钻入枯枝落叶层下或土表层下化蛹,可在大量化蛹后进行中耕杀蛹或在根际培土,阻止成虫羽化等。但进行捕杀时,要注意防护,需穿防护服,以防毒蛾侵害人的皮肤、眼睛和呼吸道等。 2、诱杀 毒蛾成虫多有较强的趋光性,可在成虫盛期,利用黑光灯、高压汞灯或频振式杀虫灯等诱杀,集中消灭。此外,还可利用性诱剂诱杀雄成虫等。 3、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天敌。毒蛾类害虫均有多种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舞毒蛾的天敌有91种,其中寄生性天敌55种,捕食性天敌36种。这些天敌对毒蛾类害虫的种群有较强的控制作用。要加强保护利用,在田间施用化学农药时,尽量选择天敌杀伤力小的农药和施药方法。 利用病原微生物。控制毒蛾类害虫的病原微生物有真菌、细菌和病毒等,当毒蛾类害虫在田间普遍发生危害时,可用白僵菌、Bt、核型多角体病毒或质型多角体病毒制剂(很多种类都以商品化生产)等喷施防治。同时,要充分利用自然界的病原微生物资源。据报道,棉古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在田间对棉古毒蛾的感病率可高达65%以上,可用田间感染病毒的虫尸研磨捣碎制成毒液喷洒到田间,能有效地控制毒蛾危害;林庆源筛选出的白僵菌株Bm1-1等对木毒蛾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已进入工厂化生产,林庆源还用白僵菌粉、Bt、LXNPV和Dieis制成混剂对木毒蛾的防效达92.1%以上;陈顺立等筛选的PsNPV复合微生物杀虫剂配方对双线盗毒蛾的田间防效也达到92.32%以上,这些都是应用病原微生物防治毒蛾的有效尝试和研究。 4、化学防治 在毒蛾类害虫大发生时,其他的防治措施不能有效控制其危害时,可选用一些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或拟除虫菊酯类等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进行防治。可选用的农药有90%晶体敌百虫、80%敌敌畏乳油、50%杀螟松乳油、50%辛硫磷乳油、50%马拉硫磷乳油、70%澳马乳油、10%天王星乳油、2.5%澳氰菊酗乳油、2.5%功夫乳油、20%速灭杀丁乳油、25%灭幼脲Ⅲ号悬浮剂等,按使用说明施用。三龄前的毒蛾类幼虫多群集为害,不甚活动,且抗药力弱,这是化学防治毒蛾类害虫的关键时期。此外,依据一些毒蛾类害虫的幼虫在取食,化蛹等活动过程中,常沿树干迁移的习性,可用菊酯类药荆制成的毒笔、毒纸、毒绳等在树干上划毒环、缚毒纸、束毒绳来毒杀幼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