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茶树病虫害防治技术(二)

发布时间 : 2019-11-13
观音茶树 老茶树 老茶树的茶叶

【www.cy316.com - 观音茶树】

(一)茶树害虫: 吸汁害虫:茶小绿叶蝉、茶蚧壳虫、茶黑刺粉虱、茶螨、茶蚜。 咬食芽叶害虫:茶毛虫、茶尺蠖、茶衰蛾、茶蟓甲、茶卷叶蛾。 钻蛀性害虫:茶枝镰蛾、茶天牛。 1、茶小绿叶蝉:又名浮尘子、跳跳虫,以刺吸性口器刺入嫩梢组织,吸取汁液,使新梢生长受阻、叶脉变红,芽叶萎缩枯焦,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一年发生9—13代,全年以夏茶为害最重,暑秋茶次之,春茶较轻。防治方法:冬季清园,必须在冬季至早春这段时间内清除园内杂草,枯枝落叶进行集中烧毁,以减少越冬虫源,在化学药剂的选择上须具备触杀性强,内吸性好的农药,如5%茶虫绝杀1000倍(收获安全期10天,以下简称几天)或2.5%绿色通1500倍(12天)或90%敌百虫粉600倍(7天),加果大生1500倍进行均匀喷雾,包括周围杂等。 2、茶蚧壳虫:包括长白蚧、椭园蚧、蛇眼蚧、红蜡蚧、龟蜡蚧、角蜡蚧。蚧壳虫一般虫体小,虫体外覆盖着一层灰色,褐色或白色蜡质层,以雌成虫或若虫吸食茶树汁液,致使芽叶瘦小,叶片稀少,严重时茶树枯死,药剂选择须含有溶蜡剂和高渗透剂的农药,如22%虫多杀1000倍(15天),90%机油150倍(15天),冬季用天蚧1号(龙泉松酯)100—150倍进行喷雾。 3、茶黑刺粉虱,成虫灰白色,体小约1毫米,幼虫椭园形,扁平,淡黄色,后转黑色,体背有刚毛,以幼虫定点于叶背吸取叶片汁液,分泌物能大量诱发煤烟病的发生,使树势衰退,芽梢停止萌发,茶叶严重减产。药剂选择:22%虫多杀1000倍(15天),10%吡虫啉1500倍(12天)。 4、茶螨:茶螨包括茶红蜘蛛、茶橙瘿螨、茶黄螨。茶螨主要为害是吸取茶树叶片汁液,使叶片失去光泽,嫩叶主脉变红,叶背出现锈斑,芽叶萎缩,老叶变成暗红色,或古铜色,易引起茶树落叶。一年中以秋季干旱情况下为害最为严重,药剂选用20%四螨嗪1500倍(10天),73%克螨特2000倍(10天),非采茶季节可用45%石硫合剂200倍。 5、茶毛虫:又名茶棘子,幼虫有毒毛,人体皮肤触及,会红肿痛痒,幼虫体长2厘米左右,常群居成排列式,受惊时会吐丝下垂或迁移,也会举头左右摆动,口吐黄绿叶汁液,以幼虫咬食叶片,严重时连芽叶树皮、花和果实全都吃光,在我县山区一年发生3代,平原4代,山区春茶发生较为严重,药剂选择触杀、胃毒的农药,如5%茶虫绝杀1000倍(10天),11.5%虱蝉杀1000倍(12天),0.5%虫蛾毙治1000倍(5天)。 6、茶尺蠖:又名拱拱虫,量尺造桥虫,幼虫走起路来一步一拱,以幼虫咬食叶片,夏秋茶为害较重。幼虫体长2厘米,背上有倒“八”字黑斑,有胸足3对,腹足1对,防治药剂:0.5%虫蛾毙治1000倍(5天 ),11.5%虱蝉杀1000倍(12天)。 7、茶衰蛾:又名布袋虫,以幼虫咬食茶树叶片,幼虫以枯枝碎叶,吐丝织成黄绿色鳞片集成的斑点和条斑,腹面散生黄绿色鳞毛,年发生1代,多以老熟幼虫在茶丛树冠下土中越冬,3-4月越冬幼虫开始出土,6月盛发,成虫咬食茶树新梢叶片,自叶缘咬食,多呈半园型缺刻,甚至只留主脉。药剂选择触杀及胃毒性强的农药,如蝽净1000倍(10天)。 (二)茶树病害为害嫩叶芽叶:茶饼病,饼病,茶白星病,茶赤星病。为害老叶:茶云纹叶枯病、茶炭疽病茶轮斑病茶褐色叶斑病。 为害枝干:茶苔鲜地衣病,茶膏药病。 为害根病:茶紫纹羽病,茶白绢病,茶根结线虫病。 1、茶饼病:病害发生多局限于嫩叶和新梢上,病斑大多分布于叶尖和叶缘,先出现淡黄色水浸状病斑,以后病斑逐渐扩大,颜色慢慢变深,成淡黄褐色,病斑在叶片正面表现向下凹陷,在叶背成馒头状凸起,似饼状,上生灰白色粉末,和健全部分明显。茶饼病在我县山区发生较多,平原茶区较少,一般在3—5月低温高湿的春茶期间发生严重。防治方法:冬季必须做好清园工作,人工摘除病叶,清除园内杂草和枯枝病叶集中烧毁,并用45%石硫合剂150倍或0.7%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喷雾,以减少越冬病源,早春茶芽萌动后可用70%托布津1000倍(10天)、50%多菌灵500倍(10天),进行喷雾。 2、茶云纹叶枯病:云叶枯病主要为害老叶,枝条和果实也可发病。在叶片上的病斑先在叶尖或叶缘发生,褐色,不规则形或半圆形,上生波浪的轮纹,形似云纹状,最后病斑中央组织枯死成灰白色,上生灰黑色扁平的小点沿轮纹排列,云纹叶枯病是一种高温高湿型病害,一般7—8月高温干旱后再遇连续雨后会出现发病高峰,若茶园处于较湿状态或遇寒,旱灾后也容易发病。防治方法,冬季做好清园、清除杂草,做好排水工作,清除枯枝落叶集中烧毁或深埋土中,喷洒45%石硫合剂150倍或0.7%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加以保护,以减少越冬病源,在发病季节或7—8月连续雨后可用70%代森锰锌500倍(10天),80%代森锌500倍(10天),进行喷雾。 3、茶苔藓地衣病:主要发生在阴湿的老茶园,是茶树枝干上的附生物,它乌黑茶树枝干,吸取汗液为害茶树生长,又有利于害虫潜伏过冬,树龄大的茶树,树皮粗糙,树势衰弱,管理粗放,杂草丛生有利于苔藓和地衣的发生。防治方法:对老花树应及时刈更新,对一般茶树要加强管理,勤除杂草加强排水,合理施肥,适当喷施果大生,氨基酸,百施利等有机营养液,促使茶树生长健壮,在非采茶季节喷10—15倍石灰水或6—8%烧碱水,药效显著,亦无药害,也可喷1%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 4、茶紫纹羽病:茶紫纹羽病是一种茶树根部病害,发病早期仅使细根腐烂,变成黑褐色或黄褐色,后逐渐蔓延至粗根,粗根腐烂后变成紫褐色,在排水不良、地下水位高、土质粘重,土壤有质含量高情况下发生严重,此病属于慢性病害,从咸染发病到死亡可达数年,所以初期地上部分表现不明显,公枝叶略呈黄绿色,到严重时表现枝叶枯萎,新梢很少萌发,进面引起茶树死亡。防治方法:应加强排水,清除病株,每亩用5斤五氯硝基苯拌细土撒施消毒。

小编推荐

无公害茶叶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随着我国加入WTO,食品安全、质量标准逐步与国际接轨,茶叶更不例外。无公害茶叶是指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茶叶的总称。主要表现为:空气质量、土壤、水源等符合茶树健康生长的要求;加工、包装等环节符合食品卫生要求;茶叶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有害微生物等指标符合无公害标准;生产过程对环境不造成破坏;茶水被饮后对人体健康不产生危害。通常熟悉的无公害茶有有机茶、绿色食品茶及低残留茶等。 为了使生产的茶叶中的农药残留符合无公害标准,农技站对茶叶的环境作了较合理的规划和完善。对病虫的防治坚持“预防为,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根据病虫害与作物、耕作制度、有益生物及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因地制宜地将病虫害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 一、以农业防治为主 搞好农业防治,控制病虫基数,恶化病虫发生条件。 1、合理选择品种 对新开发的茶园及改良的低产衰老园,要根据当地的土壤、气候等条件,选育抗性强、品质优、易于加工的好品种。如因地制宜选种无性系良种茶树品种、龙井43等。 2、适时合理密植 适时采用合理的种植密度及定植方式,一般可采用单行条植法,行株(丛)距1.5~0.33米,亩用苗4000株(3株为1丛),根系带土移栽,适当深埋(埋没根颈处为适度),舒展根系,适当压紧,从而可使植株发育良好,生长健壮,抗病虫能力也得到相应提高,尽早丰产。 3、加强茶园管理 在茶叶生产过程中,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能够有效抑制或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一是科学平衡施肥,按产定量,施足基肥,重点以有机肥为主,少用化肥,尽量控制氮肥施用,改善作物的营养条件,促进茶株健康生产,提高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二是适时修剪和清园。每年都要适时进行茶叶修剪,剪去病虫为害过的枝叶,清除枯死病枝,轻修剪深度为3~5厘米,深修剪10~15厘米,台刈为离地面40厘米。对清除的病枝进行深埋或火烧处理,以减少病残体上的越冬病源,可减少茶蚜、茶毛虫和茶黑毒蛾越冬虫卵块,减少茶小卷叶蛾、蚧类的残留基数;减少轮斑病、茶饼病的越冬菌源。 三是中耕培土。中耕培土不仅能改善土壤墒情,有利根系生长,同时能破坏病虫的越冬场所,机械杀伤土壤中茶尺蠖等的越冬幼虫,并深埋枯枝落叶,减少病原体基数。 四是及时分批采茶。采茶叶时做到及时、分批、留叶采摘,可除去新枝上茶小卷叶蛾、小绿叶蝉等害虫的低龄若虫卵块,还可减少茶枯病的为害。五是诱杀防治,对一些有趋性的害虫,可采用灯火、毒饵、嗜色诱杀。此法如大面积应用效果更加明显。 二、利用天敌资源,积极推广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一项对人畜安全、对茶叶无药害、不污染环境且能降低成本的重要防治措施。 1、加强对寄生性和捕食性昆虫的保护 在茶园的周围保留一定数量的植被,重视生物栖息地的保护,保护好松毛虫赤眼蜂、茶园蜘蛛、红点唇瓢虫等害虫的天敌。 2、利用昆虫激素等生物代谢产物治虫 如对茶小卷叶蛾发生为害的茶园,可连片采用性引诱剂诱杀成虫,生产实践中还可利用有益生物的代谢产物来防治病虫害。 三、适时药剂防治 在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的基础上,通过茶园调查,在虫口密度高、病情指数大,超过防治指标的茶园,根据国家无公害茶的生产标准,安全合理使用药剂防治。 1、禁止在茶园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 如甲胺膦、甲基对硫磷,氰戊菊酯、三氯杀虫螨醇等。 2、严格按防治指标用药 不能见虫见病就急于用药,只有对病虫为害超过防治指标的茶园方能用药防治。如茶跗线螨被害芽占5%或螨卵芽占20%,茶毛虫每亩7000~9000头,茶小绿叶蝉百叶虫量10~15头时,据情对症用药。 3、安全正确使用农药 用药时,应选准农药品种,并注意使用方法、浓度及安全间隔期。如用Bt制剂300~500倍液,防治茶毛虫、茶虫蠖、茶黑毒蛾和茶小卷叶蛾,安全间隔期3~5天;用0.2%苦参碱水剂1000~1500倍液,防治茶毛虫、茶毒蛾、茶小卷叶蛾,安全间隔期5天,辛硫磷安全间隔期10天。 4、轮换用药 在无公害茶园施药不仅要注意用药时间、浓度及安全间隔期,还要注意每种农药在采茶期只能用1次,以后要轮换用药。这样既可防止病虫产生抗药性,减少残留,又能达到用药少,减少生产成本的目的。

无公害茶园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九江市庐山区是庐山云雾茶主产地,近几年相继建立了几个无公害茶园,茶园按照无公害标准进行生产管理。现将有关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

一、加强农业防治,优化生态环境

1、选育抗性品种:选品种时,除考虑其产品质量水平,茶类适应性外,还应考虑其对当地主要病虫害的抗性程度。如庐山云雾茶区选用的品种是:龙井43、上梅州、庐山群体种等,其品质好,产量高,抗病虫性强。

2、合理修剪和台刈:修剪和台刈对许多茶树病虫害有抑制作用。修剪分为轻修剪、深修剪和重修剪,其修剪深度分别是3~5厘米,10~15厘米和离地面40厘米。轻修剪可以把茶蚜、茶梢蛾、茶叶蝉和茶橙瘿螨等栖集于茶冠表面的害虫剪去,每年可在早春惊蛰前后进行。深修剪和重修剪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对茶毛虫、茶尺蠖及长白蚧、龟甲蚧等为害严重的茶园,要及时采取深剪和重剪,甚至进行台刈彻底防治,剪下的枝条要及时清出茶园,集中销毁。

3、施肥、深耕相结合:茶园施用基肥与中耕深耕同时进行。每年9~10月在茶行间深耕30厘米,根系培土5~7厘米,同时施用经过充分熟化的有机肥。深耕可以将表土和落叶层中越冬害虫、病原菌深埋入土而死亡。

另外,及时采摘,抗旱保湿,疏枝清园等农业措施,也可以减少茶园的病虫发生。

二、应用物理防治,降低害虫密度

1、灯光诱杀法。茶园害虫趋光性较强的种类 有:茶尺蠖、茶毛虫、茶刺蛾和茶叶斑蛾等。灯光引诱效果最好的是东方红电子灭蛾灯、佳多频振式杀虫灯、黑光灯,其次是日光灯和白炽灯。每年在害虫发生期,东方红杀虫灯每50~60亩装一盏,20~30瓦的黑光灯每10亩装一盏进行诱杀,根据诱杀的害虫种类、数量进行测报和分析。

2、嗜色诱杀法。利用害虫对不同颜色的偏嗜性进行诱杀,如茶尺蠖初孵幼虫对黄色、茶蚜对黄绿色、茶黄蓟马对黄色和绿色、茶假小眼小绿叶蝉成虫对琥珀色都有趋性。可以在茶园行中安装害虫喜爱颜色的纸片,每天及时收集纸上的害虫集中杀灭,或在纸片上涂上触杀作用的农药。

3、人工捕杀法。人工捕杀是传统的捕杀方法,利用害虫的栖息场所或特殊习性进行捕杀。如茶毛虫以卵成堆产在茶树叶背越冬,可在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摘除叶背越冬卵块,其幼虫1~2龄群集在叶片背面,被害状明显极易发现,可以将带虫的枝叶剪下,就地踩死。又如蓑蛾类常有为害中心,被害状明显,可在冬季或早春结合茶园管理,随手摘除虫囊。 昆虫习性还有很多有待开发和利用,如昆虫性激素的利用。

三、推广生物防治,利用天敌资源

1、以益虫治害虫。如:绒茧蜂防治茶尺蠖和茶细蛾、黑卵蜂防治茶毛虫、红点唇瓢虫防治长白蚧以及异色瓢虫防治茶蚜等均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2、以有益微生物治害虫。常见的白僵菌、苏云金杆菌、茶尺蠖、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应用广泛。

四、限制化学防治,实现无公害生产

在无公害茶叶生产中,应根据不同的无公害茶叶类型来确定化学防治方法。

1、绿色食品A级的茶园。防治病虫草害时,应通过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机械防治来降低化学农药的用量,同时,限制使用化学农药。使用农药要做到:①合理选用农药;②安全使用农药;③提高农药使用技术。禁用高毒、剧毒、高残留农药和农业部明文规定禁用的农药品种,如甲胺磷、三氯杀螨醇等。

2、绿色食品AA级(有机茶或出口茶)茶园。在此茶园生产过程中,严格禁止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生长调节剂和助剂。只允许有限制地使用一些植物源农药、微生物源农药、矿物源农药和动物源农药。常见植物源农药有鱼藤酮、楝素、烟碱;微生物源农药有多氧霉素、苏云金杆菌、茶尺蠖、茶毛虫NPV病毒制剂;矿物源农药有硫酸铜、波尔多液和石硫合剂等。

无公害茶园病虫害综合防治


九江市庐山区是庐山云雾茶主产地,近几年相继建立了几个无公害茶园,茶园按照无公害标准进行生产管理。现将有关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

一、加强农业防治,优化生态环境

1、选育抗性品种:选品种时,除考虑其产品质量水平,茶类适应性外,还应考虑其对当地主要病虫害的抗性程度。如庐山云雾茶区选用的品种是:龙井43、上梅州、庐山群体种等,其品质好,产量高,抗病虫性强。

2、合理修剪和台刈:修剪和台刈对许多茶树病虫害有抑制作用。修剪分为轻修剪、深修剪和重修剪,其修剪深度分别是3~5厘米,10~15厘米和离地面40厘米。轻修剪可以把茶蚜、茶梢蛾、茶叶蝉和茶橙瘿螨等栖集于茶冠表面的害虫剪去,每年可在早春惊蛰前后进行。深修剪和重修剪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对茶毛虫、茶尺蠖及长白蚧、龟甲蚧等为害严重的茶园,要及时采取深剪和重剪,甚至进行台刈彻底防治,剪下的枝条要及时清出茶园,集中销毁。

3、施肥、深耕相结合:茶园施用基肥与中耕深耕同时进行。每年9~10月在茶行间深耕30厘米,根系培土5~7厘米,同时施用经过充分熟化的有机肥。深耕可以将表土和落叶层中越冬害虫、病原菌深埋入土而死亡。

另外,及时采摘,抗旱保湿,疏枝清园等农业措施,也可以减少茶园的病虫发生。

二、应用物理防治,降低害虫密度

1、灯光诱杀法。茶园害虫趋光性较强的种类 有:茶尺蠖、茶毛虫、茶刺蛾和茶叶斑蛾等。灯光引诱效果最好的是东方红电子灭蛾灯、佳多频振式杀虫灯、黑光灯,其次是日光灯和白炽灯。每年在害虫发生期,东方红杀虫灯每50~60亩装一盏,20~30瓦的黑光灯每10亩装一盏进行诱杀,根据诱杀的害虫种类、数量进行测报和分析。

2、嗜色诱杀法。利用害虫对不同颜色的偏嗜性进行诱杀,如茶尺蠖初孵幼虫对黄色、茶蚜对黄绿色、茶黄蓟马对黄色和绿色、茶假小眼小绿叶蝉成虫对琥珀色都有趋性。可以在茶园行中安装害虫喜爱颜色的纸片,每天及时收集纸上的害虫集中杀灭,或在纸片上涂上触杀作用的农药。

3、人工捕杀法。人工捕杀是传统的捕杀方法,利用害虫的栖息场所或特殊习性进行捕杀。如茶毛虫以卵成堆产在茶树叶背越冬,可在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摘除叶背越冬卵块,其幼虫1~2龄群集在叶片背面,被害状明显极易发现,可以将带虫的枝叶剪下,就地踩死。又如蓑蛾类常有为害中心,被害状明显,可在冬季或早春结合茶园管理,随手摘除虫囊。

昆虫习性还有很多有待开发和利用,如昆虫性激素的利用。

三、推广生物防治,利用天敌资源

1、以益虫治害虫。如:绒茧蜂防治茶尺蠖和茶细蛾、黑卵蜂防治茶毛虫、红点唇瓢虫防治长白蚧以及异色瓢虫防治茶蚜等均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2、以有益微生物治害虫。常见的白僵菌、苏云金杆菌、茶尺蠖、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应用广泛。

四、限制化学防治,实现无公害生产

在无公害茶叶生产中,应根据不同的无公害茶叶类型来确定化学防治方法。

1、绿色食品A级的茶园。防治病虫草害时,应通过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机械防治来降低化学农药的用量,同时,限制使用化学农药。使用农药要做到:①合理选用农药;②安全使用农药;③提高农药使用技术。禁用高毒、剧毒、高残留农药和农业部明文规定禁用的农药品种,如甲胺磷、三氯杀螨醇等。

2、绿色食品AA级(有机茶或出口茶)茶园。在此茶园生产过程中,严格禁止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生长调节剂和助剂。只允许有限制地使用一些植物源农药、微生物源农药、矿物源农药和动物源农药。常见植物源农药有鱼藤酮、楝素、烟碱;微生物源农药有多氧霉素、苏云金杆菌、茶尺蠖、茶毛虫NPV病毒制剂;矿物源农药有硫酸铜、波尔多液和石硫合剂等。

茶树病虫害防治技术


(一)茶炭疽病 症状:主要为害成叶,先从叶缘或叶尖产生水渍状暗绿色圆形病斑,以后沿叶脉扩大成不规则形病斑,黄褐色或红褐色。病斑上生有细小粒点,无轮纹状,后期变灰白色。防治方法:加强肥水管理,增施钾肥和有机肥,避免偏施氮肥,注意茶园清沟排水 药物防治:处方一:每亩用80%代森锌100克兑水75公斤喷雾;处方二:每亩用25%使百克75~100克兑水750公斤喷雾;处方三:每亩用70%甲基托布津100克兑水75公斤喷雾;处方四:每亩用30%爱苗25毫升兑水75公斤喷雾。 (二)茶赤星病 症状:叶片上散生许多圆形褐色小斑,斑点中间凹陷,呈灰白色,边缘有暗褐色至紫褐色隆起线,病斑中央散生黑色小点,潮湿时有灰色霉层。后期小斑合并成不规则大斑,叶柄发病引起落叶。 防治方法:夏季及时浅耕松土,铺草覆盖,增强土壤保水,有条件的地方进行喷灌;冬季用用波美0.5度以内的石硫合剂清园,清除病枝病叶,集中烧毁。药物防治:处方一:每亩用70%甲基托布津50克兑水75公斤喷雾;处方二:每亩用75%百菌清100~125克兑水75公斤喷雾;处方三:每亩用50%多菌灵150克兑水75公斤喷雾。(三)茶小绿叶蝉症状:以成虫、若虫刺吸茶树嫩梢嫩叶汁液,芽叶萎缩或卷曲、硬化,芽节间缩短,新芽减少,芽尖、叶缘变红褐色焦枯,严重的新叶脱落。防治方法:预测虫情,及时防治。经常检查,每百叶有虫夏茶达6头、秋茶达12头,开始用药;分期分批及时采茶,减少虫卵量;清除杂草,减低虫源。药物防治:处方一:每亩用10%吡虫啉(大功臣、利虫净)20克兑水60~75公斤喷雾;处方 二:每亩用3%啶虫脒(圣手)50克兑水75公斤喷雾;处方三:每亩用 25%阿克泰10克兑水75公斤喷雾;(四)黑刺粉虱症状:若虫聚集叶片背面刺戏汁液,排出“蜜露”引起煤烟病发生,叶片正面覆盖污霉状霉层。虫体周围有一圈白色蜡圈,形似黑芝麻粒。防治方法:茶园修剪、疏枝,透风透光;保护天敌,使用生物农药如韦伯虫座菌,每亩用韦伯虫座菌菌粉500克。 药物防治:处方一:每亩用50%辛硫磷75~90毫升兑水75公斤喷雾;处方二:每亩用10%天王星20毫升兑水75公斤喷雾;处方三:每亩用1.8%爱福丁20毫升兑水75公斤喷雾;处方四: 每亩用20%灭扫利40毫升兑水75公斤喷雾。(五)茶丽纹象甲症状:成虫咬食茶树嫩叶和成叶,形成半环状缺刻,严重时仅留主脉。防治方法:人工捕杀。在茶行间铺上薄膜,迅速抖动树体,成虫假死性掉落,集中消灭;秋茶采后翻耕土壤,破坏害虫越冬场所。药物防治:处方一:每亩用“871”白僵菌1公斤拌匀撒施土面;处方二:每亩用95%巴丹75克兑水75公斤喷雾;处方三:每亩用25%天王星100毫升兑水75公斤喷雾;处方四:每亩用5%锐劲特(5%氟虫腈)40-50毫升,兑水75公斤喷雾。(六)茶叶螨类症状:成螨、若螨刺吸叶片汁液,叶片产生红褐色锈斑或叶脉变黄,芽叶萎缩或卷曲,严重的枝叶干枯,呈现铜红色。 防治方法:加强茶园管理,及时分批采摘,清除落叶,旱期喷灌;秋茶采后统一用波美0.5度以内的石硫合剂清园。药物防治:处方一:每亩用73%克螨特40~50毫升兑水75公斤喷雾;处方二:每亩用15%哒嗪酮(哒螨酮、速螨酮)20~30毫升兑水75公斤喷雾;处方三:每亩用45%石硫合剂晶体250~300克兑水75公斤喷雾。

无公害茶叶生产中病虫害的防治


茶园的病虫害防治,主要是实施以农业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同时也进行适宜限量的化学防治。 一、加强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是应用栽培技术,定向改变环境条件,使之有利于茶树生长发育,提高对病虫的抗性,而不利于病虫的生存、繁殖,以达到压低病虫种群数量的目的。因此,农业防治是无公害茶园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根本。它贯穿于茶树生长的全过程。 1、选准品种。茶树品种间由于形态结构、生化成分以及生物学特性的差异,对病虫害的抗性亦不相同,选择抗病虫性强的茶树品种是农业防治的基础。 2、严格检疫。选用无检疫病虫害的苗木,自繁或外地调进的苗木均要严格检疫,防止检疫病虫害进入茶园。 3、科学施肥。每年施足基肥,用少量的化肥作追肥,要注意氮、磷、钾和微量元素肥料的配合施用,提高茶树抗病虫能力,减少螨类发生和减轻茶饼病、炭疽病的危害。 4、及时排灌。干旱时及时灌水可调节园内温、湿度,能控制短须螨虫口密度;茶园排渍,对茶长绵蚧、藻斑病、膏药病、白绢病等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5、合理修剪。修剪不仅可以恢复和增加树势,而且对茎干病虫害如长白蚧和钻蛀性害虫有明显的防治效果,茶园去除徒长枝、内膛枝、拖地枝后,茶园通风透光,可以防止黑刺粉虱等发生。 6、适时采摘。茶树新梢是茶饼病、牙枯病、茶小绿叶蝉、茶橙瘿螨等多种主要病虫活动、危害和繁殖的场所。分批多次采摘既是保证茶叶品质的主要措施,也可直接摘除病虫。 7、诱杀捕杀。冬季摘除茶毛虫越冬卵块、蓑蛾越冬袋(护囊)和各种病叶。茶季抓住害虫发生少、小的阶段,及时组织人工捕捉幼虫,刮除卵块和采用灯光诱杀成虫。 二、实施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无公害茶园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关键,生物防治具有对人畜植物安全、不污染环境,以及效果持久等优点。目前茶树病虫害生物防治主要为病毒防治,现介绍茶小卷叶蛾、油桐尺蠖、茶毛虫的病毒防治方法。 1、茶小卷叶蛾。茶小卷叶蛾颗粒体病毒,田间常用量187.5-300mg颗粒体/m2(相当于375-660头老熟病虫尸的含量),对水900Kg,于第一代或第二代幼虫盛孵期作蓬面喷雾,当代幼虫发病率达95%、96%,持效8-9年以上。 2、油桐尺蠖。油桐尺蠖核多角体病毒,每公顷用30×1011个多角体病毒,兑水1500Kg,于第一代幼虫1-2龄高峰期喷雾,当年幼虫发病率80%,持效3年以上。 3、茶毛虫。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每公顷用(7.5-15)×1011个多角体病毒,兑水750Kg,于越冬代幼虫2-3龄高峰期对茶从作低位倾向喷雾,当代幼虫发病率80.5%。 由于天敌本身是一种生物,受环境影响较大,繁殖饲养比较复杂,而且与化学防治有一定矛盾。为提高生物防治效果,首先要协调好与化学防治的关系。使用对天敌杀伤力较小的化学农药品种,减少化学防治次数。改进农药使用技术,如用低容量喷雾代替高容量喷雾,对芽叶害虫如茶小绿叶蝉、茶黄蓟马等进行快速叶面喷雾,对有“发生中心”特点的病虫如螨类、茶尺蠖等进行局部喷洒,以减少对天敌的杀伤,保护天敌资源。第二,改善天敌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一般天敌,尤其是真菌和病毒要求在较高的湿度下生长、繁殖、感染昆虫,病毒对阳光很敏感,不宜在高温干旱季节应用。 三、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具有见效快、效果好、使用简便、受环境条件影响小等优点。科学进行化学防治是无公害茶园病虫害防治技术的重要手段。但化学农药使用不当,会在茶叶和茶园环境中残留引起人体慢性中毒和污染茶园环境;化学农药在防治病虫害的同时,也杀死了天敌,导致害虫的再度猖獗;单一、长期使用化学农药还会使害虫产生抗药性,降低农药防治效果。无公害防治技术的化学防治必须严格执行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茶园农药首先必须符合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原则。再根据茶叶生产特点,病虫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具体选定。 防治刺吸新梢汁液的害虫如茶小绿叶蝉、蓟马等,应选用具有一定的内吸作用,有较强触杀毒性的药剂,如敌敌畏、乐果等;对取食叶片的害虫如茶毛虫、茶尺蠖类、刺蛾类等,应选用具有胃毒兼触杀毒性的药剂,如拟除虫菊酯类、杀螟松等;对茶园螨类害虫应选用具有较强杀卵作用的杀螨剂;防治粉虱和蚧类害虫要选择触杀性强、而且对蚧壳有强渗透性或腐蚀力的药剂,如马拉硫磷和亚胺硫磷等;防治叶部病害应选用既有保护效果,又有治疗效果的杀菌剂,如75%百菌清、70%甲基托布津等。

茶树病虫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


茶树病虫无公害综合防治是指按照无公害茶叶生产准则,对茶树病虫害采用综合治理,使它不但防治经济、有效,而且茶叶中农残量根据企业(茶场、茶厂)所经销产品的要求,经检测符合国际或国内食品卫生检测标准,其最终产品有三个等级标准,即无公害茶叶、绿色食品茶、有机茶。

一、农业防治为基础,加强生态调控

1、冬季清园:从12月至翌年2月,全面清除茶树病虫枝、叶,集中烧毁。

2、合理耕作,施用有机肥:对病虫草害少的茶园或陂面衽减耕或免耕,配合使用克无踪,以防止水土流失。在茶园实施平衡施肥。一年在2月中下旬、5月上旬、6月下旬、8月下旬施3~4次肥,以施复合肥、茶叶专用有机肥为主,防止偏施氮肥。

3、茶树修剪:根据茶园中茶树的树龄、长势分别进行轻、重修剪和台刈,喷波尔多液防治苔藓,对个别覆盖度大茶园,进行边缘修剪,保持茶行间间隙,减少病虫发生。

4、适时采摘:做到采留结合,量质兼顾,适时采摘,减轻假眼小绿叶蝉、茶蚜、茶叶螨的发生。

二、开展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天敌资源

1、8月25~30日在秋茶采前,茶叶螨大量增长期,释放一批天敌胡瓜绥螨。

2、大量推广应用苦参碱、印楝素等生物农药。

3、 严禁喷有机磷等高剧毒农药,以保护天敌资源。

三、实行科学用药

1、合理选用农药,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茶小绿叶蝉:一年发生11~12代,全年均有发生,发生高峰期为6~7月和9~10月,为害幼芽,形成枯焦。当百叶虫口5~8头时,亩用25%阿克泰3~6克加2.5%功夫30~40毫升兑水60公斤喷雾。

茶丽纹象甲:一年发生1代,成虫发生期从4月下旬~7月,成虫发一高峰期为5~6月,主要以成虫咬食叶片,致使叶片边缘呈弧形缺刻。严重时全园残叶秃脉,对茶叶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亩用5%锐劲特30~40毫升,加水60公斤喷雾。

茶黑刺粉虱:一年发生4~5代,发生期从4~10月,该虫主要以幼虫在茶树中下部叶背,固定吸汁为害,并排泄“蜜露”,诱发煤烟病发生,致使被害枝时发黑,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防治方法同茶小绿叶蝉。

茶毛虫、茶尺蠖:发生期从4~10月,幼虫发生为害高峰期为春秋两季。建议使用功夫、苦参碱、天王星等。

茶叶螨:一年发生10代,主要以成、若螨吸食成叶及嫩叶汁液,致使被害叶片呈黄绿色,叶正面主脉变红褐色,失去光泽,叶背出现褐色细斑纹,芽叶萎缩。可使用螨代治、功夫等。

茶天牛、吉丁虫:一年发生1代,4~6月为成虫发生期,5月为高峰期,用5%锐劲特悬浮剂2000倍液,对茶茎、杆喷雾。

茶白星病:又称点星病,主要为害嫩叶、嫩芽、嫩茎及叶柄,以嫩叶为主,治疗性药可选用世高,保护性药剂可选用代森锰锌。

茶赤星病、茶炭疽病、茶饼病、茶云纹叶枯病:防治方法同茶白星病。

2、严格遵守农药安全使用准则。提倡尽量少用农药和轮换使用农药,绝大多数农药在每季最多使用次数一般为1次。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按现行茶园中适用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其安全间隔期一般要7~10天以上,有的要14天。

3、提高农药使用技术。(1)正确掌握用药量和药液浓度。一般在树冠大、高山、阴天、气温低、虫龄大或病情重的茶园应适当增大浓度,反之则小些。(2)合理选用施用方法。目前喷雾的方法有常量喷雾、低容量喷雾和超低量喷雾。前两种较常用。每亩用水量分别为50~75升和7~5升。(3)注意用药的均匀周到。叶蝉、螨类、黑刺粉虱均在茶树叶背为害,喷药时务必喷湿叶背。

4、适期用药。根据病虫发生情况确定病虫防治适期,如防治茶小绿叶蝉应掌握在若虫盛期,茶毛虫、茶毒蛾宜在3龄幼虫期前,蚧类、黑刺粉虱应在卵孵化高峰期用药,病害要在发病初期用药。

茶树病虫害优化防治技术


一、叶部病害种类

至今我国已有记载的茶树叶部病害达33种之多。其中,为害幼嫩芽叶和新梢的主要病害有:茶饼病、茶芽枯病、茶白星病和茶赤星病。一般来说,在高温、多雾、日照少的高山茶园,白星病和茶饼病发生严重,不仅直接影响产量,而且病叶制成干茶,味苦涩,易破碎,品质明显下降。为害成叶和老叶的主要病害有:茶云纹叶枯病、茶轮斑病、茶炭疽病、茶赤叶斑病、饼病、茶煤病、茶藻斑病、茶褐色叶斑病等。其中茶云纹叶枯病、茶轮斑病均属高温、高温型病害,在多雨的夏季发病较重;茶炭疽病常在梅雨期和秋雨期发生较多;茶赤叶斑病在高温干旱条件下发生严重;潮湿荫蔽对饼病、茶藻斑病发生有利;茶煤病与蚧类、粉虱类、蚜虫等病虫的发生有关。

优化防治方法。根据叶部病害的发生流行规律,在防治上可以采取农业措施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优化防治办法。

1、农业防治:秋冬季深耕,清除茶园土表和树上病叶,以减少次年病源数量;勤除杂草,剪除病、枯枝叶,使茶园通风透光良好,以减轻茶煤病等的发生;采取夏季灌溉抗旱、冬季铺草防冻的措施,以创造有利于茶树生长而不利于病害流行的良好生态环境;加强肥培管理,适当提高肥料中磷、钾比例,及时分批采摘等,都可增强茶树抗病性。不同茶树品种对多种叶病的抗病性有差异,如大叶种一般易感染茶云纹叶枯病,而小叶种则表现较为抗病。在发病严重地区,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叶病的重要措施。

2、化学防治:采用化学防治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杀菌剂和适宜的喷药时期。防治嫩叶病害应在春、秋茶菜芽期就开始喷药,对茶云纹叶枯病和茶轮斑病应在初夏期防治;茶炭疽病宜在秋茶一叶期喷药。防治茶饼病,可选用15%粉锈宁300×10-6(每667平方米22.5--30克)或20%萎锈灵1000倍液(每667平方米75--100克),在6月上旬或10月份各喷洒一次。此外,也可选用75%百菌清600--800倍液(每667平方米95--165克),在非采摘茶园尚可选用0.2%--0.5%硫酸铜液进行防治。防治茶白星病,可在春茶萌发至鱼叶展叶期,喷洒75%百菌清800倍液(每667平方米95--125克),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每667平方米75--100克)。

二、根部病害及其优化防治方法

茶树根部病害主要有茶苗白绢病和茶苗根结线虫病等,其发生较为普遍,几乎各产茶区均有分布。茶苗根结线虫病是新种植茶园的一种威胁性病害。根病发生严重,茶苗成片杜死,造成缺苗断行,影响新茶园的成园。在防治技术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选择生荒地种茶,避免在已种过感该病的作物地上发展新茶园。

②选用无病茶苗,在苗木调运时,应严格检查和检疫,防止病苗传入。

③高温曝裸土壤。种茶前耕翻土壤,把线虫翻至表土层,在烈日下曝晒,隔10天左右再翻耕一次,以杀灭线虫。

④土壤消毒

茶树病虫害无公害化治理对策


茶树病虫害无公害化治理对策

茶叶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农产品之一,也是我市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的重要经济来源。我市现有名茶几十种,敬亭绿雪、塔泉云雾、古雪剑芽、天竺云芽都是享有盛誉的名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茶叶生产长期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茶叶产品竞争乏力,市场逐年萎缩,究其原因,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农药残留、微生物、重金属超标,因此,研究茶要病虫害治理技术,降低农药残留污染,生产无公害茶叶,已成为茶叶生产经销行业的一个重要课题。

1、茶树的主要病虫害

常年为害茶树的主要害虫有茶假眼小绿叶蝉、茶尺蠖、黑刺粉虱、茶毛虫、茶橙瘿螨等;病害有茶云纹叶枯病、茶饼病、茶苗白绢病、茶白星病等,虫害重于病害。

2、茶叶无公害化生产的病虫治理对策

2.1选用抗病优良品种

选用福鼎大白、龙井43号、浙农119、乌榴早等抗病优质高产品种。

2.2健身栽培

⑴合理密植。根据茶园栽培环境,采取双条植的栽植方式,规格为:丛距33厘米,行距150厘米,每丛3株。合理密植能有效控制茶园小气候,提高茶树抗病虫性能和丰产性能。

⑵合理修剪。1-3年的幼龄茶园依次按株高30、50、60厘米进行定型修剪;成年茶园在定型修剪5年后于树冠下15厘米处下剪,剪去1层鸡爪枝;衰老茶园重修剪后台刈相结合,保持茶树有旺盛的生命力,提高茶叶品质和产量及抗病虫性。

⑶平衡施肥。采取“地下肥与叶面追肥相结合,氮、磷、钾和微肥激素配方施用”技术,冬肥以有机肥为主,不施或少施速效氮肥,以免发生冻害和诱发白星病等病害。

⑷中耕除草,清洁茶园。结合施肥进行中耕松土,改善土壤通透性,在生长季节及时拨除茶园杂草,减少病虫滋生场所。

2.3保护利用自然天敌

茶园行间蓄留繁缕、猪殃殃、黄花菜、车前草等矮化良性杂草和刈割山青嫩草,铺于茶树行间,增加茶园土壤有机质,促进茶园降温、保温、优化天敌栖息、生态环境,同时,在施药时应使用对天敌无杀伤力的农药品种。据观察,蓄留良性杂草的茶园,每100厘米茶丛有蜘蛛158头,异色瓢虫27头,草蛉8头,捕食螨48头,而裸地茶园分别为68、7、2、52头。

2.4应用灯光诱杀技术在茶园每50亩安装佳多频振式杀虫灯1台,灯具距离地面1.5米,每晚开灯10小时,据调查,该灯对茶小绿叶蝉、茶毛虫、茶尺蠖、茶衰蛾等均有较好的诱杀效果,而对天敌杀伤力较小,益害比为1:96,灯区与非灯区比较,平均减少药剂防治2-3次,经济、生态效益显著。

2.5科学合理进行化学防治

⑴加强病虫监测。技术人员和茶农密切配合,搞好病虫调查,掌握病虫发生动态,及时防治。春茶重点抓好茶白星病、茶饼病的防治,4月上、中旬掌握3天平均气温在15℃以上,新梢病叶率在5%时施药防治,夏茶重点抓好茶小绿叶蝉、茶毛虫、黑刺粉虱、茶尺蠖的防治,兼治其他病虫。

⑵正确选择农药品种。根据不同的防治对象,坚持“两高一低”原则用药,要按国家无公害茶叶的卫生标准和欧盟的MRL标准来选用合适的农药。推广使用Bt、白僵菌及核多角体病毒来防治虫螨为害,推广代森锰锌(大生)防治茶白星病等病害,据试验示范,10%吡虫啉WP控制小绿叶蝉20天防效81.2%,Bt对茶毛虫的防治效果达85%,大生对茶白星病15天的防治效果达87%。

⑶根据防治指标适时用药。如假眼小绿叶蝉百叶虫量超过6头或每平方米虫量超过15头,茶橙瘿螨每平方米叶面积有虫3-4头,茶饼病芽梢发病率35%以上,茶白星病叶率6%等,超过这些指标,茶农才应施药防治,以尽量减少喷药次数。

⑷保证喷施质量。选用山东泰山18型机动喷雾器,或卫士牌WS-16型手动喷雾器,淘汰工农-16型喷雾器。一般在树冠大、高山、阴天、气温低、虫龄大或病情重的茶园应适当增大农药浓度,反之则小些,并注意喷药均匀周到,尤其是叶蝉、螨类和黑刺粉虱幼虫均在茶树叶背为害,喷施时务必喷湿叶背。一般茶园每亩对水50-70公斤。

⑸严把鲜叶采摘间隔期,一般茶园全季施药应控制在3-8次。

⑹基础处方:

①茶白星病:80%代森锰锌WP600-800倍稀释液。

②茶饼病:75%百菌清WP75-100克/亩,加水60-70公斤喷雾。

③茶尺蠖:80%DDV EC 50克/亩,兑水50公斤喷雾,或4.5%高效氯氰菊脂EC4000-5000倍液常规喷雾,或Bt900倍液喷雾。

④茶小绿叶蝉:2. 5%功夫EC20-40毫升/亩,加水50-70公斤,或2.5%鱼藤酮EC150毫升/亩,加水50-70公斤喷雾,10%吡虫啉WP15-20克/亩。

⑤黑刺粉:10吡虫啉WP15-20克/亩,50%啶虫脒20克/亩。

⑥茶橙叶螨:73%克螨特EC1500-2000倍液或15%扫螨净EC3000-5000倍液喷雾。

建议使用药:2.5%功夫、4.5%高氯氰、80%DDV、50%辛硫磷、甲氰菊酯、赛单、10%吡虫啉、5%啶虫脒、鱼藤酮、73%克螨特、15%扫螨净、代森锰锌、75%百菌清、联苯双脂。

严禁使用:甲胺磷、1605、氧乐果、乙酰甲胺膦、三氯杀螨醇、水胺硫磷、阿维菌素、氰戊菊脂。

茶树病虫害防治


茶园病虫区系的组成和演替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记载的茶村病害有90余种,害虫、害螨约430种。病虫害不仅种类多,而且发生严重,为茶叶生产带来严重威胁。因此,防治病虫害是保证茶叶优质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

茶园病虫区系的组成 茶园病虫区系的组成,是在茶园生态系中,以茶树为主体,其他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互相制约,互相依存,经历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最后组成相对稳定的茶园病虫区系。我国各产茶省(区)中,种植历史较长的云南、广东、浙江等省的病虫种类和发生数量,较新种茶的西藏、山东省(区)为多。除了生态因素外,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种杆年限对种群的累积作用。我国各茶区的主要病虫类如下:

江南茶区主要病害种类有:白星病、云纹叶枯病、轮斑病、红锈藻病、根结线虫病。主要害虫种类有:假眼小绿叶蝉、茶叶害螨(茶橙瘿螨、茶跗线螨)、茶尺蠖、茶毛虫、黑刺粉虱、茶丽纹象甲。局部地区发生的病虫种类有茶小卷叶蛾、油桐尺蠖、长白粉、苛短须螨、茶蚕、根癌病和芽枯病等。 江北茶区主要病害种类的:云纹叶枯病、轮斑病和白绢病。主要害虫种类有:茶毛虫、假眼小绿叶蝉、茶小卷叶蛾、茶橙瘿螨、蛴螬、地老虎、蝗虫。局部地区发生的害虫种类有蓑蛾、刺蛾等。 西南茶区主要病害种类有:茶饼病、白星病、炭疽病、根结线虫病、根腐病类(红根腐病、紫纹羽病)和地衣苔藓。主要害虫种类有:假眼小绿叶蝉、茶跗线螨、茶黄蓟马、茶毛虫、介壳虫类(牡蛎蚧、角蜡蚧等)、蝽、尺蠖类(云尺蠖等)、刺蛾类(角刺蛾等)。局部地区发生的病虫种类有油桐尺蠖、茶梢蛾、茶籽象甲和枝癌病等。 华南茶区主要病害各类的:云纹叶枯病、茶饼病、红锈藻病、黑腐病、根腐病类(红根腐病、褐根腐病等)、根结线虫病。主要害虫种类有:假眼小绿叶蝉、茶黄蓟马、害螨类(茶橙瘿螨、咖啡小爪螨、茶短须螨)、油桐尺蠖、粉虱类(黑刺粉虱、陈氏粉虱)。局部地区发生的病虫种类有刺蛾类(扁刺蛾、白痣刺蛾等)、茶细蛾、茶谷蛾、吉丁虫和线腐病等。

(2)茶园病虫区系的演替

茶树生长茂密,树冠郁闭,茶园生态环境和营养条件的变幅远较其他作物区系小,构成了相对稳定的病虫区系和天敌资源。优势种能保持较长时间的主要地位,偶发性病虫种群则不易上升为优势种。但由于气候条件的变化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尤其是近30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茶园管理的加强,日益增多的人为因素介入自然界,而发生了明显的病虫区系的演替。60年代以来,我国茶园面积增加较多,种植方式也由丛栽发展为条栽密植,使茶园的空间明显减小,连片栽植的茶园为病虫的生长、繁衍和传播创造了条件,也提供了更隐蔽的匿藏场所,因此,病虫的种类和密度增加。茶园间作也会使病虫区系发生变化。如我国华南茶区推行胶茶间作后,导致红根腐病、褐根腐病等根腐病发展成为优势种。又如我国江北茶区茶树生长不封行,通常行间种植豆科、玉米等植特,使多寄主的假眼小绿叶蝉发生严重。在茶园施肥高氮化的情况下,新梢生长柔嫩而密集,诱集其他植物上的病虫种群转移到了茶树上,并发展为茶园病虫区系中的优势种。如油桐尺蠖原是油桐上的次要害虫,当迁移到茶园后,食性逐渐专化,已成为湖南、广西、江西、浙江等省(区)茶园中的一种重要害虫。又如假眼小绿叶蝉原是桃树等林木上的一种次要害虫;茶跗线螨为害棉花、蔬菜等植物,一旦进入茶园,由于这些害虫偏嗜柔嫩多汗的茶叶,便在茶园中定居,并发展成为全国性的茶树主要害虫和害螨。茶树留叶采摘,提供了茶细蛾的产卵场所,使这种原是山茶科植物上一种罕见害虫,自70年代起成了江南茶区的一种主要害虫。此外,由于不合理地使用农药,在杀死害虫的同时,也伤害了害虫的天敌,使蚧类和害螨上升为茶园中的优势种。

茶园害虫区系演替有如下四个趋势:

由咀食型害虫向吸汁型害虫方向演替;

由大型害虫向小型害虫方向演替;

由发生世代少,繁殖力低的害虫向发生世代多,繁殖力强的害虫方向演替;

由专化性害虫向杂食性害虫方向演替。 茶园病害的区系演替不如害虫区系变化明显。但是,由于栽培技术的改革,改变了病原物赖以自下而上的环境条件,致使病害的种类和数量发生了变化。茶园增施氮肥以后,改变了茶树新梢中的生化成份的组成数量,导致芽叶病害的种类增多,为害加大。如近年来,茶芽枯病、萎芽病等新病害在浙江、安徽、广东等省发生和流行。灌木林区垦植种茶后,根腐病类得以发展。茶区推广营养繁殖后,加速了多寄主的根结线虫病、根癌病传播,使根病的问题突出起来。茶园病害区系的演替趋势如下: 由加害成叶和老叶的病害向芽叶病害方向演替; 由叶病向根、茎病害方向演替。

茶树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茶树作为一种多年生常绿作物,在其年生长周期中具有明显的规律性,根据年生长规律进行的茶树管理及茶叶采摘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现结合一年中的主要茶事活动,将茶树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分为五个阶段加以概述。

一、越冬休眠期(10月至次年2月)

随着气温下降,各种病虫先后潜伏越冬。结合茶园冬季管理,不失时机地开展病虫害的越冬防治,对减轻来年的为害,作用显著,是综合防治的重要环节。

1、茶树主要病虫的越冬场所

(1)害虫:假眼小绿叶蝉以成虫在茶树或茶园内外的杂草、作物上越冬;茶毛虫、茶黑毒蛾以卵,茶小卷叶蛾、蓑蛾类、黑刺粉虱、黄梨蚧以幼(若)虫,茶细蛾以蛹,茶橙瘿螨以幼、成螨,均在茶树叶片上越冬;茶梢蛾、茶枝镰蛾、茶枝木蠹蛾、茶堆砂蛀蛾、茶吉丁虫以幼虫,长白蚧以若虫,龟蜡蚧以雌成虫,均在茶树枝梢表面及茎干内越冬;茶丽纹象、茶芽粗腿象、黑足角胸叶甲以幼虫,茶尺蠖、油桐尺蠖、茶蚕以蛹,茶刺蛾、茶扁刺蛾以茧,均在表土或枯枝落叶中越冬。

(2)病害:茶白星病、茶圆赤星病、茶芽枯病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茶轮斑病、茶云纹叶枯病、茶炭疽病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盘,均在茶树叶片上越冬;茶膏药病以菌膜,茶黑痣病以菌丝体或子座,均在枝上越冬;茶紫纹羽病以菌丝、菌索和菌核,茶苗白绢病以菌核和菌丝体,茶根癌病以病原细菌,均在病根及土壤中越冬。

2、茶树越冬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1)人工防治:对虫体较大,目标明显,易于捕捉的害虫,如大蓑蛾、茶蓑蛾、褐蓑蛾的护囊;茶毛虫、茶黑毒蛾的卵块,可组织人工摘除,同时,随手捏茶小卷叶蛾等的虫苞;对茶膏药的菌膜用竹片刮除。

(2)剪除病虫枝:刘·茶枝镰蛾、茶枝木蠹蛾、茶堆砂蛀蛾、茶吉丁虫、茶黑痣病等,可人工剪除被害枝。

(3)清园除草:及时清除茶园的枯枝落叶,铲除茶园内及周围的杂草,集中作堆肥,可消灭多种叶面病害(如茶炭疽病、茶轮斑病等)的菌源,破坏多种害虫(茶刺蛾、假眼小绿叶蝉等)的越冬场所,降低越冬成活率。

(4)冬耕培土与施肥:秋茶结束后,有冬耕习惯的茶区,可把部分茶尺蠖、油桐尺蠖、茶丽纹象、茶芽粗腿象、黑足角胸叶甲等,翻到地表或深埋杀死;也可在施肥开沟后,将茶丛根际的表土及落叶扒入沟内,然后施肥盖土,以消灭表土层的虫蛹及减少次年茶云纹叶枯病等叶面病害的初次侵染菌源。冬季培土,对茶蚕、茶刺蛾等的防治,效果会更好。

(5)实行利,苗检验:对尚未发现茶根癌病的茶区,在调运茶苗时,必须进行种苗检验,以防传入。

(6)喷药封园:对病害发生严重的茶园,可喷0.7%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茶橙瘿螨等螨类发生严重的茶园,喷0.5度波美石硫合剂封园。

二、早春期(3月份)

随着气温的回升,茶树病虫以各种形态过冬存活下来的病虫,相继开始复苏,也是新一年的茶芽萌动伸展期。此时,绝大多数茶园尚未开始采茶,农事尚闲,在冬季未进行防治的茶园,抓住这一时期进行防治,仍可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早春期主要病虫的发生特点

(1)害虫:①第1代茶蚕幼虫3月上旬开始为害,这代前期也为害老叶,有明显的发虫中心。②第1代茶黑毒蛾幼虫3月上、中旬开始为害,初期群集在茶丛中、下部两侧老叶背面取食,食量很小。③第1代茶毛虫幼虫3月下旬开始为害,2龄前幼虫常数十头至百余头聚集在,叶背取食叶肉,也多在茶丛中、下部两侧,食量也很小。④第1代茶尺蠖3月底开始为害,这代幼虫发生整齐,也常有发虫中心。⑤茶蓑蛾、大蓑蛾等开始为害,发生中心明显。⑥越冬代黑刺粉虱幼虫3月至4月上旬继续生长发育,刺吸茶树汁液。

(2)病害:①茶白星病的病菌3月下旬开始侵害新梢和嫩叶。②茶芽枯病的病菌在气温.上升至10℃左右时,孢子即成熟,随雨水溅泼传播。

2、早春期病虫的防治措施

(1)人:正防治:在冬季未进行人工防治的茶园,此时仍可根据茶黑毒蛾低龄幼虫期群栖于老叶背面咬食叶肉,茶白星病、茶芽枯病等病菌在叶片组织中越冬,蓑蛾带护囊取食的特点,摘除病虫叶和护囊。

(2)修剪:结合早春茶树的轻修剪,剪除有茶白星病、茶芽枯病、黑刺粉虱等病虫梢、叶,并将剪下的枝叶连同枯枝落叶一同清除出园,妥善处理。

(3)施肥与削草:早春3月茶园的施肥、削草,可直接或间接的消灭在土中栖息的茶丽纹象、茶芽粗腿象、黑足角胸,叶甲等害虫的部分幼虫和蛹。

(4)保护和利用天敌:在自然界,天敌对病虫的控制作用是长期存在的。充分发挥并利用天敌对病虫的自然控制作用,是病虫害生态调控的重要措施之一,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①合理处理害虫。人工摘除带害虫卵块、幼虫的枝叶及扩囊等,均潜伏有不少天敌,宜分别放入寄生蜂保护器内或堆放于适当的地方,等寄生蜂、寄生蝇等天敌羽化飞回茶园后,再作处理;茶园修剪、台刈下来的茶树枝叶,先集中堆放在茶园附近,让天敌飞回茶园后再处理。

②人为释放天敌。利用茶园生态环境较稳定,温、湿度适宜,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和流行的条件。有条件的茶园,可将各种害虫的病原真菌、细菌、病毒等有益微生物人为培养后,散放到茶园中去,使其侵染有害生物,并造成重复侵染和流行。

③用农业技术措施保护天敌。许多寄生性天敌昆虫(寄生蜂、寄生蝇)和捕食性天敌昆虫(食蚜蝇)羽化后,需要吮吸花蜜进行补充营养,然后觅找寄主产卵繁殖。因此为了延长天敌昆虫的寿命和提高寄生、捕食率,可在茶园周围种植一些不同时期开花的蜜源植物,作为天敌昆虫的补充营养基地,同时也美化了茶园环境。

④给天敌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茶园周围造林,路旁种行道树,或采用茶林间作、茶果间作,幼龄茶园间种绿肥,均可为天敌提供大批中间寄主和猎物,为鸟类提供更多的栖息场所。

三、春茶期(4月至5月15日前)

春茶季节是茶叶的重要采收期(产量-般占全年的45%,产值占50%以上),也是茶园病虫的初发阶段。经过冬季或早春防治的茶园,此时通过茶叶的分批多次采摘,一般为害不重,无须用药防治,但应尽可能采用其他措施来控制各种病虫的发生量,以减轻对夏、秋茶的威胁。若个别种类为害较重,则可采用生物制剂挑治有病虫的茶树。

1、春茶期主要病虫的发生特点

(1)虫害:①第1代茶黑毒蛾、茶毛虫、茶尺蠖、茶蚕及蓑蛾类的幼虫继续取食,食量渐增,茶黑毒蛾、茶毛虫开始逐迁于茶丛表面为害新梢嫩叶。②4月下旬至5月上旬第1代茶小卷叶蛾幼虫发生,初期潜入芽尖缝隙内,初展嫩叶端部或边缘吐丝卷缀潜藏,啃食叶肉;2龄开始吐丝卷叶成苞,居中啃食叶肉;3龄后老嫩叶均为害。③4月初茶芽粗腿象成虫开始为害幼嫩芽叶,4月中下旬成虫盛发。④5月上旬第1代黑刺粉虱幼虫开始为害,以茶丛中下部叶背较多。⑤假眼小绿叶蝉、绿盲蝽、茶蚜、茶细蛾等也相继开始为害。

(2)病害:①茶芽枯病通过再侵染,于4月中旬至5月上旬达到发病盛期。②茶白星病经过多次的再侵染,平地、丘陵在4-5月间,高山茶园在5月至6月中旬盛发。③茶圆赤星病4月下旬至5月中旬也盛发。

2、春茶期病虫的防治措施

(1)分批及时采茶:茶叶采摘对象主要是树冠表面的嫩梢,标准一般为1芽2叶,春茶每隔4天左右采摘一批,共要采10批次左右。因此,少L具趋嫩习性,分布在采摘部位的病虫,均能被其经常采除,如假眼小绿叶蝉、茶蚜、茶小卷叶蛾(初龄幼虫)、茶细蛾(卵、幼虫)、茶白星病、茶圆赤星病、茶芽枯病等。分批及时采茶,对在幼嫩芽叶上为害的病虫,除直接予以消灭外,还由于幼嫩梢(叶)是它们的最适为害部位,因被大量采去,逐出现了病虫寄主(食料)的严重恶化现象,而使其为害减轻。

(2)性引诱剂诱杀:对历年茶小卷,叶蛾、茶毛虫和茶毒蛾为害较重的茶园,可在4-10月大面积连片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成虫,三种性诱剂可以共一诱捕器同时放置。

(3)生物制剂防治:对虫口密度高必须用农药防治的茶园,对茶黑毒蛾、茶蚕等鳞翅目类害虫可选用Bt制剂或2.5%鱼藤酮乳油300--500倍液防治,安全间隔期均为3-5天。对茶苗白绢病发病重的茶园,可用哈次木霉处理有病茶园的土壤。

四、夏茶期(5月15日后至7月底)

夏茶是病虫的上升阶段,各茶场要按地块做好病虫的田间调查,决不可疏忽大意。否则,某些病虫就有可能发生成灾。

1、夏茶期主要病虫的发生特点

(1)虫害:①茶尺蠖第4代幼虫开始为害,以后世代重叠。从历年的发生情况来看,7月份若环境条件适宜,个别年份有的茶园也会暴发成灾。②茶黑毒蛾、茶小卷叶蛾的2、3代幼虫均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7月上旬至8月上旬发生,虫量以第2代幼虫发生较多。③茶毛虫第2代幼虫于6月下旬开始发生,该世代多数年份虫量不大。④茶丽纹象、黑足角胸叶甲以成虫咀食嫩叶,盛发期均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⑤假眼小绿叶蝉以若虫和成虫吸食茶树幼嫩芽叶汁液,5月下旬至6月上旬出现为害高峰。⑥茶蚕、油桐尺蠖、黑刺粉虱、长白蚧、茶叶螨类等害虫的虫量部分茶园也在上升。

(2)病害:①属高温、高湿型的茶轮斑病、茶云纹叶枯病、茶炭疽病等病害,夏茶期有一个发病高峰。②属高温干旱型的茶赤叶斑病,在夏茶后期有时也会流行。

2、夏茶期病虫的防治措施

(1)增施有机肥:研究表明,施用有机肥可以改变茶芽叶中氨基酸的种类,而氨基酸组份的改变会影响螨类的生长和繁殖,在非有机茶园、AA级茶茶园增施有机肥可减轻螨类的为害。增施有机肥还可减少茶苗根结线虫病及一些叶部病害的发生。

(2)浅耕削草:采摘茶园春茶结束后的浅耕(10厘米左右)削草,可消灭部分在土中栖息的虫蛹,如茶尺蠖、油桐尺蠖、茶蚕的蛹,黑足角胸叶甲的幼虫等。

(3)强采茶叶:江西的头号吸汁害虫-假眼小绿叶蝉5月底形成虫口高峰,此阶段进行强采茶叶,实践证明是控制其种群数量的有效措施,对在茶幼嫩部位为害的其他病虫也同样有抑制作用。

(4)注意排水:对地下水位高的茶园,开沟排水尤为重要,可减轻喜荫湿病虫(如茶长绵蚧、茶藻斑病等)的为害。

(5)人工捕杀:①利用茶丽纹象、黑足角胸叶甲成虫的假死性,先在树冠下用塑料薄膜等物承接,而后振动茶树,将坠落的成虫快速收集杀死。②利用油桐尺蠖成虫多栖息于茶园和附近高大树木或建筑物上,以及受惊落地假死的习性,在各代成虫期组织人工捕杀,见到卵快将其拍碎或刮除。

(6)树干涂白:油桐尺蠖的卵多成堆产于树木主干的裂皮缝隙、孔洞内或茶丛枝桠处,将茶园周围的树木用石灰水涂白,可阻碍雌蛾产卵。

(7)药剂防治:对假眼小绿叶蝉、茶尺蠖、茶小卷叶蛾等害虫,虫口密度超过防治指标的有机茶园、AA级茶茶园,可在卵盛孵高峰期或低龄幼虫盛发期用2.5%鱼藤酮乳油或Bt制剂300--500倍液防治,安全间隔期3-5天;对茶丽纹象、黑足角胸叶甲等可在成虫盛发初期用每克100亿个孢子白僵菌500倍液防治,安全间隔期3天。非有机茶园、AA级茶茶园,假眼小绿叶蝉也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000-5000倍液防治,安全间隔期7-10天;茶尺蠖、茶小卷叶蛾等也可选用1004氯氰菊酯乳油6000-8000倍液(安全间隔期7天),或80%敌敌畏乳油800-1000倍液(安全间隔期6天,对茶小卷叶蛾效果特佳)防治;茶丽纹象、黑足角胸叶甲等也可选用98%杀螟月-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安全间隔期7天),或2.5%联苯菊酯乳油750-1000倍液(安全间隔期6天)防治。

(8)天敌的保护和利用:参照“早春期病虫的防治措施”。

五、秋茶期(8月至10月)

自夏茶开始,虫口数量逐渐上升,病害传播侵染频率开始加大。秋茶时,由于气温高,害虫历期和病菌侵染所需时间短,繁殖发育快,为害加剧,常易暴发成灾,所以说秋茶是病虫暴发阶段。假使秋茶发生病虫害严重而不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不仅秋茶的产量和质量会受到损失,而且对次年春茶产量,也会带来不良影响。

1、秋茶期主要病虫的发生特点

(1)虫害:①4-6代茶尺蠖,若环境条件适宜,常暴发成灾。②第2代油桐尺蠖幼虫开始为害,发生先后参差不齐。③第3代茶毛虫开始为害,部分山区茶园常发生重。④茶小卷叶蛾、茶黑毒蛾4-5代幼虫开始发生,茶小卷叶蛾幼虫低龄期仅为害嫩叶,多在茶丛树冠表面;茶黑毒蛾幼虫低龄期仅为害老叶,多在茶丛中下部两侧。⑤假眼小绿叶蝉种群数量8月下旬后常出现一次高峰,少数年份为害重。⑥刺蛾类、蓑蛾类害虫,有的种类在一些茶园虫口密度也较高。⑦茶丽纹象、茶芽粗腿象、黑足角胸叶甲等害虫的幼虫在表土中取食有机质和茶须根。

(2)病害:①茶轮斑病、茶云纹叶枯病:茶炭疽病等仍为盛发期,一些茶园为害较重。②茶褐色叶斑病属低温高湿型病害,一般在晚秋盛发。③高山茶园茶饼病开始流行。

2、秋茶期病虫的防治措施

(1)合理采摘:秋茶期继续及时采去符合标准的芽叶,一可增加收入,二可消灭在树冠表面幼嫩芽,叶上为害的部分病虫,还可采去潜伏期较长,但已侵入嫩叶,只是未表现出症状的饼病、茶炭疽病等。

(2)深耕与割磅萆:各茶区秋茶期(8月份)的深耕(25厘米左右),不仅可以提高土壤肥力,有利于茶树生长发育,而且还可以改善:土壤环境,恶化一些病虫的生存条件,如茶毛虫、茶尺蠖、茶蚕的蛹、茶丽纹象、茶芽粗腿象、茶籽象、黑足角胸叶甲等的幼虫及蛹均生活在浅土中,通过中耕,司-把幼虫、蛹翻到地面使其暴露在不良气候或天敌易侵袭下,增加死亡率,也可直接杀死一-些。割除梯坎磅上的杂草是秋茶期必须进行的一项工作,可以减轻茶园茶绿鳞象、苔藓、地衣、茶叶斑病等的为害,此时若进行药剂防治假眼小绿叶蝉,还可提高防治效果。深耕后,在茶从根颈部四周培土,可使表土的某些病菌、害虫无法出土侵害。例如,培土10厘米,可使70%以上的茶尺蠖成虫不能羽化出土;将茶云纹叶枯病的病残组织埋入较深的土层内,可增加其腐烂程度和降低病菌存活率,减少次年的初次侵染源。

(3)重修剪和台刈:衰老茶树在秋茶期通过重修剪和台刈可达到增强树势,更新复壮的目的。同时,对分布在茶树离地5厘米附近或30厘米以下的茶尺蠖、茶小卷叶蛾、茶毛虫、长白蚧、茶枝镰蛾、茶枝木蠹蛾、茶红颈天牛、茶吉丁虫等所有枝叶害虫,以及茶轮斑病、茶枝梢黑点病、茶粗皮病、茶毛发病等所有枝叶病害,可全部被剪下清除出园。但重修剪、台刈后,茶蔸上还会有蚧、粗皮病等病虫残存,宜及时施药。

(4)人工防治、天敌的保护和利用,参照“早春期病虫的防治措施”;药剂防治,参照春茶期“生物制剂防治”和夏茶期“药剂防治”的内容。

我省茶树种植范围广,各地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种茶历史等都不同,病虫种类和发生为害情况也会有差别。所以,各茶区必须从实际出发,掌握主要病虫的防治关键,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确保茶园高产优质,安全高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