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的适生条件

发布时间 : 2019-11-13
适合茶树生长的自然条件 茶叶的条件 老茶树的茶叶

【www.cy316.com - 适合茶树生长的自然条件】

茶树长期生活在某种环境里,受到环境条件特定的影响,通过新陈代谢,于是在茶树的生育过程中就形成了对某些生态因子的特定需要,成为茶树的适生条件。也就是说,茶树的适生条件是长期对该环境条件适应的结果。

就茶树的生长发育而言,适生条件,主要是指气候和土壤环境的中的阳光、温度、水分、空气、土壤等条件的综合,环境中的每一个因素都在经常对茶树生长发育等各方面发生明显的影响和作用,这些因素叫做生态因子。

每个生态因子都有它本身的变化规律,由于地区及时间的不同,以及它们在数量、质量和作用的持续时间等方面的变化,都会综合地影响于茶树,使茶树的生长发育、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也发生相应的变化,这就是环境对茶树的生态作用。

在我们研究茶树的适生条件时,除了要了解环境对环境的生态作用,还要注意了解茶树的生长习性。这样,我们就能根据茶树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及其生长发育的内在规律,在栽培技术中去合理的调节、改造环境,以满足茶树生育的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茶树的增产潜力。

1、光

光是茶树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茶树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养分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引起茶树体内质变的必要条件,制约着茶树的生命过程。

茶树产量的形成主要是利用光能,通过叶绿素在阳光下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质,并放出氧气,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光合作用。栽培技术中采用合理密植、灌溉排水、增施肥料等措施就是为了增辔光合作用和提高光能的利用率。光合作用的强弱除与水、肥的多少、温度的高低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大小有关外,主要受光照强度和光的性质的影响。

茶树所受到光照程度各部分是不同的。所以,同一树冠内,表层或外围的茶树枝条比较粗壮,内层的比较细弱。光照充分的叶片,栅状组织发达,海绵组织则与此相反,而且,表皮细胞外壁也较厚,叶色较深,叶肉较厚。反之,光照不足的叶片大而薄,叶色较淡,水分较多,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相对地减少。如云南大叶种,凡有楹树、相思树作荫蔽的,其叶片的上表皮、栅状组织、海绵组织、下表皮与露天栽培的有明显的差别。

光的性质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很大影响。直射光的光量较漫射光强,但直射光中含有植物所需要的红黄光最多不超过37%,温射光含有红黄光占全光的50-60%。如果大气中有云雾、水蒸气或遮荫树,则直射光量减少,漫射光量增加,这结茶树的吸收利用是有利的,因为几乎全部温射光均可被茶树利用。

山地茶园,随着绝对高度的升高,紫外线有所增加,而紫外线能使植物体内某些生长激素的形成受到抑制,从面也就抑制了茎的伸长。所以长在高山的茶树一般茎干短矮,叶面缩小,茸毛发达,叶绿素增加,内含的茶素和含氮芳香物质增多,加上高山云雾较多,空气湿度大,适宜茶树缓慢生长。这些都是构成高山云雾出好茶的生态因子。

茶树原是大森林下的植物,在系统发育中形成了耐阴的特性。然而,经过不同区域长期栽培适应的结果,对光的适应性还是比较广泛的。茶树需光量及耐荫程度视品种、种龄、地区的不同而不同,如大叶品种需光量较少,耐荫性较强;而小叶种需光量较多,而荫性较差。茶树幼龄时往往耐荫;但随着树龄的增加,其需光性逐渐增强。

叶子是直接接受阳光的器官,因此茶树光能利用率还与叶片的着生角度及方向,即叶片的配置方式有密切关系。因为它直接影响叶片的受光量。尽管叶面积较大,但配置方式不好,彼此遮荫,还是不能充分利用光能而获得高产。因此,茶树叶面积大小和叶片配置方式与净光合生产率的高低总是密切相关的。近年来的试验表明,直立叶片的茶树(如浙江黄叶早)比水平叶片的茶树(如绍兴5801)较有利于接受日光,表现出较高的光合利用率,可获得较高的鲜叶产量。一般随着叶片着生角度加大,反光率增加,透光率减小,下层叶片被严重遮荫,叶层变薄,对产量形成产生不利的影响。

此外,茶树群体的光能利用与种植方式(包括播种密度和排列方式)有密切关系,所以随着栽培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种植密度也相应地要有所变化。近年来,不少地区和单位正在试验和采用的密植茶园,以增加植株总数来提高种植前期的光能利用率,可以达到早期高产。但过度密植,会导致茶园通风透光不良,使植株中下部的光照减弱,光合产物反而减少,从而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以至造成减产。只有合理密植,既充分利用地力和光能,又保证有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才能使茶树得以正常生长,并能持续高产。

在生产实践中,为了改善光照条件,尤其在南方茶区,采用茶树行间种植遮荫树以减少直射光的影响。这在鳊、斯里兰卡的平地茶园也广为采用。又如在日本为生产玉露茶采用人工搭棚遮盖,减少直射光能提高茶叶品质,称为覆下茶园。

所以,在探索茶树光的适生条件时,不仅要考虑到茶树的生长发育,而且还要考虑到对茶叶品质的影响。从茶叶品质来讲,绿茶是在低强度日照下较为有利。而红茶的情况则较复杂,一般茶树在高强度光照和高温下生长时,茶叶中的单宁含量高,有利于制成汤色浓而味强烈的红茶。但红茶的品质,如以香气为主时,可以说也是不需要高强度日照的。因此,关于红茶栽培的适宜日照强度尚难作出定论。

总之,为了经济有效地利用光源,从栽培技术上,除了做好选用良种和园地的选择外,还需做好合理密植,人工灌溉,以及遮荫等技术措施,以提高茶树对光的利用率。

1、温度

温度是茶树生命活动的必要因子之一。它影响着茶树的地理分布,制约着茶树生育速度。只有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茶树才以正常地进行一切生理生化活动。温度对茶树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两个方面。气温主要影响地上部的生长,地温主要影响根系的生长,但气温与地温是相互关联的。

一般认为适宜茶树经济栽培的温度是在年平均13℃以上。灌木型茶树能耐较低的温度能忍受最低的临界温度可达零下6-18℃,在厚雪覆盖的条件下,甚至气温更代一些还可以越冬。然而乔木、小乔木型茶树耐低温性能较差,如我国的云南大叶种在零下5℃时便会受害。

茶树所能忍受的最高临界温度是45℃,但一般在35℃以上,生长便会受到抑制叶片出现灼伤,特别是干旱季节,受害更为严重。

在外界综合条件的影响下,引起茶树萌芽的平均温度称为生物学零度(或生物学最低温度)。茶树的生物学零度为10℃。生长季节中生物学有效温度的累积值,称为有效积温。茶树生长适宜的年有效积温应在4000℃以上。我国茶区的年有效积温一般在4000-8000℃。有效积温越多,年生长期越长。我国南北各茶区由于气候条件的差别,茶树生育期也就各不相同春季当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上,茶芽开始萌动,以后随温度上升,生长加快。最适宜茶芽一长的日平均温度是17-30℃。秋科季节,气温下降到10℃以下时,茶树由生长转入休眠。此时枝叶内积累了较多的淀粉。而后又形成大量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游离氨基酸以及色素等自卫物质,提高了细胞液的浓度;同时细胞内自由水显著减少,使原生质粘度增高,从而,提高了茶树抗旱、耐寒能力。因此,在我国北就或高山茶区为了解决茶树安全越冬问题,除了引种或选育抗寒力强的品种外,在栽培措施上,凡能诱发茶树体内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游离氨基酸,以及核酸等物质增加的,都能增强茶树的抗寒性。

早春气温回暖茶芽萌动后,原生质粘度已显著降低,因此茶树抗寒能力减弱。生产上常因气候返寒(日平均温度降至10℃以下)或晚霜。发生茶芽冻害,特别是高山茶园表现尤为明显,严重威胁春茶生产。冻害程度,因茶树品种、地势、坡向及行向等而不同。在春季常有返寒的地区,除加强防冻措施外,对已受冻的茶树,当气温稳定时,应及时将冻枯部分剪去并追施肥料,以弥补损失。

3、水分

水分是茶树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树体的水约占55-60%,芽叶含水量高达70-80%。在茶叶采摘过程中,芽叶不断被采收,又要不断地发芽,所以茶树需要的水分比一般树木多。水又是茶树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营养物质的吸收以呈铝离子状态。铝对一般植物来说,不但不是一种必要的营养元素,而且多了反而有毒害作用。酸性强的土壤对许多别的作物往往很不相适,其原因之一,就在于铝离子过多,对茶树来说,情况就不同了。化学分析表明,健壮的茶树含铝可以高达1%左右,这说明茶树要求土壤能提供足够的铝,而酸性土壤正好能满足茶树的这一要求。二是酸性土壤含钙较兴。钙是植物生长的必要营养元素之一,茶树也不例外,但茶树对钙的要求数量不多,因此要求土壤中含钙也不要过多,土壤活性钙不得超过0.5%,过多就有副作用,而一般酸性土壤含钙恰好符合这一要求,把以它就特别适宜种茶。

由于上述原因,茶树不能在过酸或碱性的土壤里生长,对于那些过强的酸性土壤或中性土壤,茶树生育不良,对产量与品质均有影响。而偏碱的土壤,则茶树难以生存。

要了解当地土壤是否适宜种茶,可用指示剂、酸度计等方法进行详细测定,也可以通过实地调查酸性指示植物来判断,凡地面上长有映山红、铁芒箕(狼箕)、马尾松、油茶、杉木、杨梅等植物的土壤就是酸性土壤,适宜种茶。

我国广大茶区的土壤大部分属红、黄壤,棕壤,部分是酸性紫色土。但由于母岩种类、气候条件、地形情况等成土因子的不同,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差别很大。这在我国偏北的茶区,如苏北、山东等地表现比较突出,在同一地区的土壤上,由于母岩的不同,往往出现有土壤酸碱度交错的现象。又如同样都是由石灰岩发育成的红黄壤,在我国长江以北丘陵地区,因年降水量少,淋溶不够,土壤内含钙量较多,呈石灰性反应,不宜种茶;而在长江以南的山地石灰岩地区的红黄壤,由于气温较高,雨量充沛,脱盐基作用强烈,多数可以发育成为能够种茶的酸性土。就母岩来说,宜选择容易风化或估计很快会风化的烂石,虽表土层不厚,但通过深翻和其它人为的熟化措施,仍然可以种茶。在一些老茶区,例如浙江的西湖龙井茶区白沙子土,湖南它化的石渣子土等,就是如此。因此,在选择园地土壤时,既要测定土层的厚度,也要考查成土母岩的种类和风化的程度,更要严格注意掌握和测定不同地段土壤酸碱度的情况。

茶树根系庞大,吸肥力强。一般栽培的茶树,一足龄茶苗的主根长达30厘米以上,成龄茶树主根生长旺盛,可深及一米以下,侧根和须根发达并在土壤表层四散分布。为了使茶树根系能向深广发展,不仅表土要好,底土的性状也有很大关系。如果遇到土层浅、肥力低、土质粘重或保水、保肥力差的土壤,都会使茶树根系发育不良,常常出现树势导衰,容易遭受肥旱害或冻害一般说来,在潮湿、通气不良的土壤中,根系较浅;而在良好的土壤内,则有较多的分枝和较广泛的根系数。实践证明,选择种茶的园地,土壤深度一般不应浅于60厘米。这样,有利于茶树根系分布深而广,同时,施肥以后肥料的损失较少,吸收率大,也有利于增强茶树的抗逆性等。凡土层浅,底土有粘土层、硬盘层或铁锰结核的,常会引起临时性滞水层的产生,致使茶树根系发育不好,应注意深耕改良。

5、地势、坡度和坡向

我国茶区的地形是比较复杂的,山地、丘陵、平地、盆地都有茶园分布,但大多是在丘陵和山地。

茶园的地形条件,主要包括海拔、坡度和坡向等几个方面,它直接影响到苏园的小气候和土壤状况,对今后茶园的机械化操作,水利设施以及农、林、牧、副、渔五业生产的全面安排都有密切的关系。就世界栽茶情况看,茶园分布在高山上是不多的,只是在热带,由于阳光过强,温度高,为了生产好茶,有的茶园建立在1000米以上的茶园不太多,大部分是在丘陵缓坡地带,如著名的祁红产区,海拔200-300米;武夷茶区,龙井茶区,地势都不很高,一般选择海拔高度不超过500米。

坡度大小对温度变化和接受太阳过多有一定影响。如同为朝阳南坡,10度坡的直接太阳量为平地的116%,20度坡为130%,30度坡为150%。坡度不同,在接受热量方面差异也较大。但随着坡度加大,土壤含水量减少,冲刷程度则越大,对茶树的不利影响也越明显。所以选择地形时,一般要求在30度以下的山地或丘陵地。坡度太陡(30度以上),在建园时不仅花工大,对今后茶园管理也不利,不宜栽植茶树,但是同一坡向的坡地上,往往上坡水土条件较差,树体较小,产量相对较低;下坡条件较好,产量较高。因此在栽培措施上,上坡与下坡应有所不同。

坡向对土壤温度,土壤水分有很大的影响。凡背风向阳的半山坡茶园,冬季气温都要比谷地、沟槽地、平川地高。这一方面由于向阳半山坡茶园受光面多,避免或减轻了寒风的侵袭,另一方面由于处于谷地、沟洼地的茶园受冷空气下沉所出现的逆温(小于2级风情况下)和辐射霜冻的危害要比山坡茶园重得多。因此,为避免茶树受冻,必须把地形选择作为种茶诸顶条件中首要的一条。实践证明,不论高山或丘陵种茶,建园时应注意坡向的选择和利用。由于南坡和北坡获得的太阳热量不同,故近地面层的温度也不一样。但南坡因温度较高,蒸发量大,在夏秋季往往因少雨而易受干旱。东坡和西坡相比,东坡温度上午高,下午低;西坡则相反。这些在建园规划时都应加以综合考虑。

总之,在深入分析茶树与外界环境条件的相互关系中,不能只限于光照、温度、雨量、土壤、地形等指标,还必须对这些生态因子在年周期中的变化与茶树年周期的各生长发展阶段,加以综合分析比较,才以正确判断,得出各地能否建立茶叶生产基地的科学依据。

上述各生态因子对茶树的作用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当某一个因素有了变动的时候,就影响其它因素,从而整个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例如降雨多时,影响着大气的温度和不照,同时也改变了土壤中水分和空气的存在状态。各个因子有规律的综合变化,形成了各个地区的生态特点,形成了各茶区的特定生长环境。凡对茶树生长发育起着主导作用的,称为主导因子。主导因子是制订某一茶区的栽培技术的主要依据,以利发挥茶树某些优良的生物学性状和经济性状。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茶树栽培过程中,创造了许多因地制宜的技术措施,来影响主导因子,借以满足茶树生长发育的要求。例如我国淮北茶区栽培茶树的主要困难是冬季冻害和生长季短,这一带的主要措施是选择抗寒品种,选择光照较好,温度较高的地势建园,并采用一系列的越冬防冻措施。长江中下游地区影响茶树的生态因子,则是春季晚霜和秋旱,栽培措施上宜在冬季施足基肥,早春应采用一些抗寒措施,以及秋季灌溉等。南方茶区主要是春旱和烈日,则着后果在春季灌溉,适当在园地中种植遮荫树。又如许多山地茶园,由于坡度较陡,水土极易流失。栽培茶树的主要措施是建造梯田等高条栽,以保水土。总之,要因地制宜地具体地分析不同条件下综合生态因子中的主导因子,以确立农业技术措施的重点。

cy316.com扩展阅读

适制绿茶的茶树品种类型


不同的茶树品种有不同的适制性,适制绿茶的品种与适制红茶、乌龙茶的品种不同,一般叶形较小、叶色较绿、内含物中氨基酸含量较高,茶多酚含量适中,并富含绿茶的芳香物质。但不同的绿茶又要求有相应的品种来适应。适制绿茶的茶树品种有如下几种类型:

(1)早芽茶 中国是饮用绿茶为主的国家,绿茶贵早、贵新,传统的“明前茶”,即每年4月初清明节前采制的早茶,是最受消费者欢迎的。原因是这些早茶特别细嫩,香气高,滋味鲜醇。早绿茶的生产主要依赖于茶树品种的早发芽特性。茶树发芽早迟,主要由遗传特性决定的。很多绿茶产区都有一些发芽特早的品种,如福建霞浦的“春分绿”就属特早发芽品种。每年元宵节前后就萌发新芽叶,采制的新茶名为“福宁元宵绿”。浙江温州地区也有早芽品种,如永嘉“乌牛早”、平阳“早香茶”、瑞安“清明早”、瓯海“黄叶早”等。尤其“乌牛早”品种适制扁平形绿茶,每年二月底三月初就能采制上市,很有市场竞争力。

(2)少毫翠绿茶 绿茶的色泽以翠绿为优,翠绿色泽的形成与加工工艺有关,但同样的加工工艺条件下主要决定于茶树品种。叶片色泽翠绿而且少毫的品种,是形成成品茶色泽翠绿的基础。以龙井茶为例,适制龙井茶的龙井群体种、龙井43、龙井长叶等品种,芽叶少毫而翠绿。同时在加工过程中,辉锅时,采用压、推、磨的手法,使茶叶表面的少量茸毛脱去。于是就形成了龙井茶扁平光滑、色泽翠绿的品质特征。

(3)多毫肥壮茶 中国绿茶中有一类是多毫的“毛峰”茶,要求成品茶表面布满茸毛,俗称“显毫”。这类显毫的绿茶,在消费者心目中认为是细嫩的象征,常常在选购时以毫多为标志。比如江苏的碧螺春、无锡毫茶、湖南的高桥银峰、浙江的临海蟠毫、陕西的秦巴雾毫、安徽的白霜雾毫、江西的前岭银毫、河南的太白银毫、湖北的邓村云雾、广东的乐昌白毛茶、广西的凌云白毫、四川的蒙顶甘露、贵州的都匀毛尖、云南的南糯白毫等都是以毫多为优质标志。因此适制这类茶叶的品种以芽壮毫多为优,如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迎霜、白毫早、锡茶5号、上梅洲、凌云白毛茶等都属多毫肥壮茶。

(4)白叶茶 白叶茶在宋徽宗赵佶的《大观茶论》“白茶”一节中就有论述:“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盖非人力所可致,……如玉在璞,他无与伦也。”可见白叶茶是一类特异稀少的茶树品种,已经知道,它是一种低温情况下产生叶绿素缺失的遗传变异体,属温度敏感型品种。春天生长出的芽叶是白色的,当温度高于23℃以上,又会慢慢复绿。在浙江安吉、安徽歙县等少数地方,都已发现这种白叶茶。白叶茶最大的特点是内含物中游离氨基酸含量高,一般均在6%以上,甚至可高达11%,其含量是一般茶叶的2~3倍。由于十几种氨基酸中茶氨酸要占总量的一半左右,科学研究得知,茶氨酸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功能、镇静等多种功效。因此,用白叶茶品种芽叶加工制成的绿茶,是更有利于人体健康的绿茶饮品。

(5)低咖啡因茶 有一些人由于神经衰弱等原因,夜间甚至下午都不能喝茶,因为喝了茶容易造成失眠。其原因是茶叶中的咖啡因对这类神经衰弱的人群,容易引起过分刺激。所以迫切希望能有一种低咖啡因茶,而市场上的低咖啡因茶,多数是通过再加工处理,去除大部分咖啡因后制成的产品。近年来,科学家们在努力寻找和创造具有低咖啡因特性的茶树品种。这一愿望已开始实现,已经找到一些低咖啡因的茶树单株和品系,用这些品系制成的绿茶,将会是低咖啡因绿茶的新品。

茶树生长的环境条件


在茶树系统发育过程中,对环境条件有一定的要求。众多的环境因子在时间和空间上对茶树的作用,在不同情况下是不同的,探明环境因子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茶树生长发育的影响,有利于人们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茶叶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措施。

(一)气象因子和茶树生长

气象因子中与茶树生长关系最密切的是光照、温度和水分。

1.光照

茶树喜光耐阴,忌强光直射。茶树有机体中90%~ 95%的干物质是靠光合作用合成的,而光合作用必须在阳光照射下才能进行。光照条件差的枝条发育就细弱;光照充分的叶片细胞排列紧密,表皮细胞较厚,叶片比较肥厚、坚实,叶色相对深而有光泽,品质成分含量丰富,制成的茶叶滋味浓厚;相反,光照不足的叶片,大而薄,叶色浅,质地较松软,水分含量相对增高,茶叶滋味表现淡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茶树生长发育对光照强度的要求并不是越高越好。广东长期的生产实践证明,夏季中午的光照强度往往过高,不利于茶叶新梢生长和茶叶品质的提高,因此常常采取适当的遮光措施(如间种遮阴树或覆盖遮阳网等)。一般而言,茶树光照强度应控制在3万—5万勒为宜。

茶树生育对不同光质反应是不同的。在红橙光的照射下,茶树能迅速生长发育。蓝光为短波光,在生理上对氮代谢、蛋白质形成有重大意义,是生命活动的基础。橙光对碳代谢、碳水化合物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作用,是物质积累的基础。紫光不仅对氮代谢、蛋白质的形成有重大意义,而且与一些含氮的品质成分如氨基酸、维生素和很多香气成分的形成有直接关系。试验表明,在夏季覆盖蓝紫色薄膜可以提高氨基酸含量,而覆盖黄色膜则同时显著提高氨基酸和茶多酚的含量(吴庆东,1987)。

目前一些高产茶园的光能利用率不足1.5℃。提高光能利用率,可大大提高茶叶增产潜力。研究表明,茶树为喜阴植物,不遮阳茶树的光合能力在较强光照(4万~5万勒)下仍比遮阳茶树高,但是在强光(8万勒以上)、高温( 34~38℃)和低湿(40%~60%)的协同作用下,叶片暗呼吸和光呼吸速率大幅提高,使净光合速率明显降低,因此适度遮阳能满足茶树耐阴生理习性要求。就茶叶品质而言,低温高湿、光照强度较弱条件下生长的鲜叶氨基酸含量较高,有利于制成香味较醇的绿茶;在高温、强日照条件下生长的鲜叶多酚类含量较高,有利于制成汤色浓而味强烈的红茶。

为了有效、经济地利用光能,除了做好园地和品种选择外,还可以通过间种遮阴树,夏季覆盖遮阳网,辅以合理密植、人工灌溉、茶园施肥、植树造林等措施来加以调节。

2.温度

气温与土温对茶树生长发育都有影响。气温主要影响地上部的生长,土温主要影响地下部的生长。它们之间是密切联系

的,气温高,地温也随之升高。

茶树的最适生长温度是指茶树在此温度条件下生育最旺盛、最活跃。不同茶树品种的最适生长温度不同,多数品种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0~30℃,在此温度范围内,如其他生育条件满足其生长需要,则随着温度升高,生育速度加快。

高温可以促进薄壁细胞增厚及液泡形成,促进厚壁组织纤维细胞增厚并木质化,促进新梢茎的木质部发育。所以,气温越高,嫩叶展开与增大增厚也越快。同时嫩叶转变为绿色速度加快,对夹叶发生量增加,多酚类物质增多,茶氨酸和氨基酸总量下降,使茶叶滋味苦涩,品质下降。

一般认为,适宜茶树经济栽培的年平均气温在13℃以上,茶树生长季节的月平均气温不低于15℃。随着气温升高,新梢生长加快,当气温达到35℃以上时,茶树生长会受到抑制。最适宜新梢生长的日平均气温为18~30℃。秋冬季气温下降到 lO℃以下时,茶树地上部进入休眠,停止生长。茶树对低温的耐受程度因品种而异,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类型茶树品种耐低温的表现,一般把中、小叶种茶树经济生长最低气温界限定为-10~8℃,大叶种定为-3.0~2.0℃。大叶种茶树在气温低于一5℃和小叶种茶树在低于-16℃时,茶树新梢将遭受冻害。 早春气温低时,地温更低,为促使茶芽早发,人们常采用耕作施肥和利用地表覆盖技术措施,疏松土壤,加强地上气流与地下气流交换,保温保暖,可有效提高地温,促使根系生长;当夏季到来时,地下5~lO厘米土层温度可升至30℃,通过行间铺草或套种牧草等措施,可以降低地温(黄东风等,2002);秋季增加有机肥以及提高种植密度,均能明显提高冬季茶园土壤温度。此外,茶园四周种植防护林也能有效改善地温、气温和空气湿度。

3.水分

水是植物体重要的组成部分。据测定,茶树植株的含水量达到55%~60%,其中新梢的含水量高达70%~80%。在茶叶采摘过程中,新梢不断萌发,不断采收,需要不断地补充水分。所以,茶树的需水量比一般树木要多。一般认为,在年降水量1000毫米以上、月降水量100毫米以上、空气相对湿度70%以上、土壤田间持水量60%以上的条件下,就可满足茶树的生长发育要求。但并不是水分越多越好。国内外研究认为,在年降水量2000~3000毫米,茶季月均降水量200~300毫米、大气相对湿度80%~ 90%和土壤田间持水量70%~80%时,最适宜茶树的生长发育。

空气湿度与茶树生长发育的关系表现为空气湿度大时,一般新梢叶片大、节间长,新梢持嫩性强、叶质柔软、内含物丰富,因此茶叶品质好。茶树生长期间要求空气相对湿度在80%~90%比较适宜;当茶园中空气相对湿度小于60%时,土壤的蒸发和茶树的蒸腾作用就会显著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长时间无雨或者不进行灌溉,就会发生土壤干旱,影响茶树的正常生长发育,出现减产;当空气相对湿度大于90%时,空气中的水汽含量接近饱和状态,容易导致与湿害相关的病害发生。

茶树对生长环境的土壤含水量也有一定的要求,这一要求随茶树生育时期、品种、土壤质地、孔隙状况及透水性能等的不同而变化。在一定土壤条件下,土壤相对含水量为50%一90%时,随土壤含水量提高,生育量增加(许允文.1985)。适宜的土壤含水量能促进茶树生长,据杨跃华( 1987)试验,茶树在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0%~90%时彰各顶生理、生化指标均较高,这一土壤相对含水量是适宜茶树生长的。同时,根系活力及对营养物质的吸收(除钾外)均是加强的。

4.广东省气候特点

广东南部为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多雨,长夏无冬,水热资源丰富;广东北部为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年平均温度为18~20℃≥10℃活动积温在6500~7500℃,年降水量在1200~1800毫米,也有的地方达2500毫米以上。多数年份早春少雨,常有茶树旱害发生,要注意抗旱保水;4~9月降水最多,尤其是夏秋台风频繁,伴有暴雨,雨水冲刷严重,因此水土保持是茶园管理中的重要措施之一。

(二)土壤条件和茶树生长

土壤是指能够生长茶树的地面表层,它能提供茶树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矿质元素和水分,与茶树之间有频繁的物质交换,因而土壤也是影响茶叶产量与品质的一个重要生态因子。

1.适合茶树生长的土壤性状

土壤质地、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和土壤酸碱度都会对茶树的生长产生影响。高产优质茶园土壤的特点与要求应该是:有效土层(耕作层)深厚疏松,矿物质、有机质含量丰富;心土层和底土层紧而不实;土质不黏不沙,既通气透水,又保水蓄肥,以微酸性原始沙壤土为上。

(1)土壤酸碱度。茶树是喜酸忌碱植物,在pH为4~6.5的土壤中均能生长,其中以pH 4.50~5.5为最好。茶树适宜于酸性土壤环境的特性与根系汁液中含有较多的有机酸有关。另外,酸性土壤还有两个重要特性,一是含有较多的铝离子,酸性越强,铝离子越多。健壮的茶树含铝可达1%左右,只有酸性土壤才能更好地满足茶树对铝的需要;二是酸性土壤含钙较少,钙虽然是茶树生长的必要元素,但数量不能太多,一般超过0.3%就影响生长,超过0.5%茶树就会死亡。所以,有石灰的宅基地或坟地,不利于茶树生长,必须彻底换土。

测定土壤酸碱度最简单的方法是用石蕊试纸比色,也可通过实地调查酸性指示植物来判断。一般长有映山红、铁芒箕、马尾松、油茶、杉木、杨梅等植物的土壤都是酸性的,可以种茶。

(2)土壤厚度。茶树根系发达,主根可长达l米以上,为保证根系向深度广度扩展,土层厚度一般不应少于60厘米。我国不论南北茶区的高产茶园土层厚度都在2米以上,其中有效耕作层在30厘米左右。在土层浅的地方种茶,建园时必须挖沟深翻土50厘米以上。综观各地低产早衰茶园,有不少是忽视土壤深翻所造成的,这在建园时特别需要注意。

(3)土壤质地。一般以沙壤土为好。沙性过强的土壤保水、保肥力弱,干旱或严寒时容易受害;质地过黏的土壤通气性差茶树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能力降低,茶树生长不好。

在生产实践中,只要土壤酸碱度、土层厚度和土壤质地等3个条件能够基本适宜茶树生长的要求,就可通过多年深翻改土、增施有机肥、铺草覆盖和科学施肥、耕作等技术措施,也可把先天不足的茶园土壤最终培育成为丰产的茶园土壤。

2.地形条件对茶树生长的影响

茶园地形主要是指海拔、地面坡度和坡向等3个方面。

(1)海拔。海拔不同,热量条件就不一样。通常在海拔1500米以下,每升高100米,气温要降低0.3~0.4℃。因此,茶园随着海拔的增高,积温减少,茶树生长期就缩短。在广

东,海拔200~700米的茶区,茶树生长良好,茶叶产量和品质也比较好;海拔超过1000米的,茶树生长不如前者,且易染苔藓、地衣和白星病等。但在我国云南等西南茶区,海拔1500米以上栽培的茶树仍然生长发育良好,产量和品质兼优。

(2)坡度。坡度大小关系到接受太阳热量的多少和温度的昼夜变化。据测定,同为向阳的南坡,坡度大的接受太阳辐射量大。但随着坡度的增大,水土冲刷加重,对茶树生长也不利。所以,在选择新茶园时,坡度不应超过300。因为坡度太陡,不但建园费工,而且管理困难,茶叶产量也难以提高。

(3)坡向。与谷地、平地茶园相比,向阳的坡地茶园由于受光面积大,又能避免与减轻寒风的袭击,冷空气容易下沉,所以冬季的气温相对较高。南坡与北坡相比,获得的热量较多,近地面的地温比较高,蒸发量较大。东坡和西坡的效果介于南坡与北坡之间。不过东坡温度上午高、下午低,西坡正好相反。但总的来说,西坡温度高于东坡。这些情况,在建园规划时应有所考虑。

3.广东省土壤情况

本区最具有代表性的土壤是赤红壤类茶园土,主要分布在广东西部和东部地区。土壤呈酸性,pH为4.0~5.5,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均很低,一般有效钾含量在30~80毫克/千克,有效镁含量在25~50毫克/千克。在有森林覆盖的地区,土层深厚,有机质较多;在森林遭受破坏的地区,有机质分解迅速,土壤肥力低。因此,做好土壤改良和增施有机肥料显得尤为重要。

茶树生长的生态条件


茶树生育所需要的主要生态条件是光能、热量、水分和土壤等。《一之源》中所述及的“地”、“野者”和“园者”、“阳崖阴林”和“阴山坡谷”,都是茶树生育的一些生态条件的直观表达方式。

首先,《茶经》提出了“地”,所谓“地”即指土壤。《茶经》把植茶土壤分成上、中、下三等,并以烂石为上,砾壤为中,黄土为下。在唐以后的茶书中,附和《茶经》说法的较多,否定的甚少。如明程用宾《茶录》、明张大复《梅花草堂笔谈》、清陈鉴《虎丘茶经注补》,清陆廷灿《续茶经》,都引述或发展了《茶经》的提法。只有明代罗廪的《茶解》和张源的《茶录》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或说“恐不然”,或说“产谷中者为上,竹下者次之,烂石者又次之,黄砂中者又次之”。

土壤是茶树生长的自然基地,它的基本特征是具有肥力。茶树生长所需的养料和水分,都是从土壤中取得的。因此,土壤的理化性质(包括土壤的保肥供性能、土壤的酸碱性和土壤的结构和适耕性),都关系到茶树的生长。

土壤是由岩石变化而来的,先是岩石经各种风化作用而变成母质,再由成土母质在生物为主导因素的各种自然因素(包括生物、母质、气候、地形)的综合作用下,随着时间的推移,演变成具有肥力的各种土壤。

《茶经》中所用的土壤名称,很难用现代土壤名词正确地表达出来,因而也难以作出恰如其分的判断。但从字面上看,“烂石”显然是指风化比较完全的土壤,也可以说是现在茶区群众所谓的生土,这种壤土,适于茶树生长发育;“砾壤”是指含砂粒多、粘性小时砂质土壤;至于“黄土”,可以认为是一种质地粘重,结构差的土壤。

由于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土壤溶液)、空气、土壤生物(包括微生物)等物质所组成的。因此,要正确地理解“烂石”和“砾壤”的含义以及陆羽何以分别称之为“上者”和“中者”,这除了应考虑土壤中粗细不同的矿物质颗粒,更重要的还应考虑其有机质和土壤生物的含量,也就是含有机质和土壤生物多的,可以理解为陆羽所说的土壤中的“上者”,少于“烂石”含量的“砾壤”,可以理解为他所说的“中者”,含量更低的“黄土”,则称为“下者”。

其次,《茶经》谈到的另一生态条件是光,主要包括日照、气温、空气湿度和地形等几个方面。茶园的小气候环境条件,对茶树的生长和茶叶品质都有密切关系。《茶经》所说的在“阳崖阴林”和“阴山坡谷”两种不同的自然条件下生长的茶树的品质问题,在宋、明两代的茶叶的著述中多有论述。或说:“茶宜高山之阴,而喜日阳之早。”(见宋宋子安《东溪试茶录》)或说:“其山(指建安北苑的山)多带砂石,而号佳品者,皆在山南,盖得朝阳之和者也。”(见宋黄儒《品茶要录》)或说:“植产之地,崖必阳,圃必阴。盖石之性寒,其叶抑以瘠,其味疏以薄,必资阳和以发之;土之性敷,其叶疏以暴,其味强以肆,必资阴荫以节之。阴阳相济,则茶之滋长得其宜。”(见宋赵佶《大观茶论》)或说:“钱塘诸山,产茶甚多,南山尽佳,北山稍劣。”(见明许次纾《茶疏》)或说:“茶地南向为佳。向阴者遂劣。故一山之中,美恶不相悬也。”(见明罗廪《茶解》)还有:“产茶处,山之夕阳胜于朝阳,庙后山西向,故称佳。总不如洞山南向,受阳气特专,称仙品。”茶产平地,受土气多,故其质浊。芥茗产于高山,浑是风露清虚之气,故为可尚。(见明熊明遇《罗齐茶记》)。

“阳崖阴林”四个字的含义很广,它明确指出:茶树适宜于向阳山坡有树木荫蔽的生态环境。由于茶树起源于我国西南地区的深山密林中,在人工栽培前,它和亚热带森林植物杂生在一起,并被较高大的树木所荫蔽,在漫射光多的条件下生育,形成了耐荫的习性。植物是通过光合作用从太阳辐射能取得其生育所必需的能量的,光照是植物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养分必不可少的条件。各种植物的生长发育都需要一定的光照。光照强度,影响光合作用的进程,光照条件的改变,给有机体的生化变化带来深刻的影响,这是关系到茶叶的产量和品质的问题。遮阴就是根据光对茶树有机体的影响而进行的农业技术措施。在日照强烈的地方,在茶园梯坎和主要道路两旁适当地栽种一些遮阴树,以减少直射光,使遮光度达到适合茶树生长对光的要求,这是必要的。因此,“阳崖阴林”是符合茶树生长的生态环境的。

第三,《茶经》所提到的又一生态条件是地形。《茶经》所说的“野者上,园者次”,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野生的茶叶品质好,茶园里培育的较差;另一种是生长在山野里的品质好,生长在园地里的较差。前者是从栽培管理来看的,后者是从地形来看的。但不论从何种角度理解,这两句话是符合当时客观实际的,因为当时的栽培技术,包括茶地规划、园地开垦、茶树种植和茶园管理等方面的技术都还较落后。“园者”不如“野者”的情况,在中草药生长中是常见的。而且,陆羽有入山采制野生茶的爱好,有时几天野宿不归。他的友人皇甫冉、皇甫曾兄弟(丹阳人,丹阳在今江苏省,陆羽在安史之乱由湖北竞陵过江后,投依皇甫冉,同时结识了皇甫曾)都曾有诗记述了他入山采茶的情况。如皇甫冉在《送陆鸿渐栖霞寺采茶》诗中,说他采茶之时,“远远上层崖”,“时宿野人家”;又如皇甫曾在《送陆鸿渐山人采茶回》诗中,也说他“采摘知深处,烟霞羡独行”。所以,“野者上,园者次”的说法,与陆羽当时采制野生茶的实践不无关系。

“野者上,园者次”,同时说明了地形与品质的关系。野牛茶多生长在高山、深山;而人工种植的茶园大多在低山或坡地。我国历代文献中所记述的名茶,很多都是出在高山。如五代蜀毛文锡在他所著的《茶谱》中所列的名茶,其中一再提到的“蒙、顶茶”,最名贵的是中顶的产品,而这个地方“草木繁密……人迹罕到”。又如至今还驰名国内外的福建的“武夷岩茶”,安徽的“祁门红茶”、“黄山毛峰”,江西的“庐山云雾”,云南的“滇红”和“普洱”等名茶,以及国外斯里兰卡的“乌发红茶”,印度的“大吉岭红茶”等,都是产于高山的优质茶。所以,我国历来就有“高山云雾孕好茶”的谚语。目前,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广东等省区的高原和山地出产的红细茶,其品质可与印度和斯里兰卡的上等红茶媲美,如再能在品种和制造方面继续加以改进,则在不久的将来,在品质或售价上,都应超出印、斯高级产品之上。这又为上述谚语提供了新的证据。

高山出名茶,主要由于高山云雾多,漫射光多,湿度大,有的是昼夜温差大等等,有利于茶叶有效物质的积累,特别是芳香物质的积累。总的来说,这是环境条件综合影响的结果。但并非所有高山都能生长出好茶,也不是山越高茶长得越好,主要是山区的小气候和土壤的理化性质决定的。

茶树的生长环境与茶树种植条件


茶树是我国最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作为茶叶大国,你知道有哪些因素影响着茶树的生长吗?茶树都喜欢什么环境,茶树的种植条件有哪些呢?下面小编为您介绍茶树的生长环境与茶树种植条件。

酸性土壤

1、土壤:喜酸怕碱

茶树适宜生长在酸性土壤中,土质疏松、土层深厚、排水、透气好的微酸性土壤为最佳。虽然都可以在土壤中生长,但是酸碱度在4.5-5.5之间最佳。

2、光照:喜光怕晒

光照强度直接影响着茶叶的产量,也影响着品质的形成。在一定的遮阴条件下,茶叶的氨基酸含量增多,茶多酚会减少。有利于降低绿茶的苦涩味道,提高鲜爽度。但是光照中的紫外线可以提高茶汤的水色和香气,高山受辐射的的紫外线较多,因此高山地带的茶叶会比平地的茶叶味香。

3、温度:喜温怕寒

茶树喜欢温暖的环境,一般在20-25度的气温中最适宜它的生长,但是不同的茶叶对温度的适应也是不同的,小叶种的茶叶就比较抗旱和抗寒。同时,适宜的的温度也决定了茶树的生长强壮。

茶山与梯田茶园

4、水分:喜湿怕涝

茶树喜欢湿润的土地,一般土壤的含水量在80%为最佳,年降雨量大概在1500mm左右,这样有利于提高茶叶的质量和产量。但是,雨量过大,会导致茶树的根烂掉。所以在雨雾缭绕的高山,或是江河湖泊地域,会多盛产完整的优质茶叶。

知道茶树喜欢什么样的环境,明白种植茶树需要哪些条件后,茶农就可以更好的种植茶树和管理茶园了。

探究茶树的起源及茶树环境条件的影响


探究茶树的起源,可以运用植物分类学的方法,进行追根溯源,从而找到茶树的亲缘。科学家研究发现,茶树属于被子植物,而被子植物起源于中生代的早期;双子叶植物在中生代的中期进入繁盛时期;而在中生代末期白垩纪地层中又发现了山茶科植物的化石;在山茶科植物巾,山茶属是较为原始的一个种群,它的出现时间大约在中生代的末期至新生代的早期;而茶树在山茶属植物里面又是比较原始的一个种。所以,植物学家通过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茶树从起源到现在已经经历了6000万一7000万年的漫长岁月了。

根据历史文献资料可以看出,我国古代野生大茶树遍布于南方的各个省区,其中在四川、云南、贵州所发现的数量尤其多。例如,1961年,在海拔1500米的云南省勐海县境内的巴达的大黑山密林中,发现过一株野生大茶树,高达32.12米,树干胸嗣达2.9米的,树龄大约为1700年。这棵树的周围也都是参天古木。再如,在海拔2190米的云南省澜沧县境内的怕令黑山原始森林中,也有一株野生大茶树。这棵树高达21.6米,树F胸围达1.9米。另外,在勐海县南糯山也生长着一株大茶树,高55米,树干胸围达1.4米,根据当地的哈尼族史料记载,这棵茶树从种植到现在已历55代,经过了800年之久。这些古老的大茶树都是当今研究茶树起源的活文物。

茶树在某种环境中长期生活,受到特定环境条件的影响,通过新陈代谢,在其生长过程中形成了对某些生态因素的特定需要,从而形成了茶树的适生条件。因此可以说,茶树的适生条件是其长期对生长环境适应的结果。茶树的适生条件,主要包括气候土壤环境中的土壤、雨水、阳光、温度、地形等条件。茶树的生长发育的状况,主要就受这些环境条件的影响。

在土壤方面,茶树要求土层的厚度在1米以上,土质为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并且不含有石灰石,要有良好的通气性、透水性或蓄水性,有机质的含量至少在1 g以上。酸碱度方面,pH值在4.5—6.5之间为宜。在降雨量方面,茶树要求雨量平均,并且年雨量应在1500。

云南茶树良种介绍之适制绿茶品种


(一)云茶1号

1.植物学特性

植株乔木型,树姿半开展,分枝密;叶片着生上斜,叶形椭圆,叶色深绿、有光泽,叶质硬脆,叶面隆起,叶身稍内折;芽叶黄绿色,茸毛特多,育芽力强。

2.生化成分

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3.47%,茶多酚33.36%,咖啡碱3.60%,水浸出物45.53%。

3.品种适制性

属红绿茶兼优品种,制绿茶外形肥壮挺直、深绿色润,香气栗香,滋味醇爽,叶底绿亮;制红茶汤色红艳,香气浓,滋味浓,叶底较红亮。

4.品种特性

抗寒、抗旱性强,抗小绿叶蝉与茶饼病能力强。

(二)长叶白毫

1.植物学特性

植株较高大,树姿开张,主干明显,分枝密;叶片下垂状着生,叶长椭圆形,叶色绿,叶质较软;芽叶黄绿色,茸毛特多;花冠直径3.3厘米,花瓣6瓣,子房茸毛中等,花柱3裂。

2.生化成分

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3.1%,茶多酚34.8%,儿茶素总量124.9mg/g,咖啡碱5.1%,水浸出物43.7%。

3.品种适制性

适制绿茶,品质优良,制云海白毫,白毫满披,香气高、清鲜,滋味浓爽。

(三)佛香1号

1.植物学特性

植株小乔木,大叶类,树姿半开展,分枝密。叶片呈半上斜状着生,叶形披针形,叶面隆起,叶身内折,叶质较硬,叶色深绿,芽叶绿色,茸毛特多。

2.生化成分

一芽二叶蒸青样含茶多酚36.46%,氨基酸2.12%。

3.品种适制性

其制绿茶具有条索紧结颖长,绿润显毫,香气清香,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醇和,叶底黄绿明亮的特点。

4.品种特性

抗寒、抗旱性强,抗病虫能力较强,扦插和移栽成活率高。丰产品种,平均亩产优质干茶164.28公斤。

(四)佛香2号

1.植物学特性

植株小乔木,大叶类,树姿半开展,分枝密。叶片呈半上斜状着生,叶形披针形,叶面隆起,叶身内折,叶质较硬,叶色深绿,芽叶绿色,茸毛特多。

2.生化成分

一芽二叶蒸青样含茶多酚36.59%,氨基酸2.12%。

3.品种适制性

其制绿茶具有条索紧细嫩匀,绿润显毫,香气清香,汤色浅绿明亮,滋味鲜醇,叶底绿明亮的特点。

4.品种特性

抗寒、抗旱性强,抗病虫能力较强,扦插和移栽成活率高。丰产品种,平均亩产优质干茶146.43公斤。

(五)佛香3号

1.植物学特性

植株小乔木,大叶类,树姿半开展,分枝密。叶片呈水平状着生,叶形长椭圆,叶面隆起,叶身内折,叶质较硬,叶色绿,芽叶绿色,茸毛特多。

2.生化成分

一芽二叶蒸青样含茶多酚36.03%,氨基酸2.35%。

3.品种适制性

其制绿茶具有外形肥硕较紧,满披银毫,香气高长,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鲜醇,叶底黄绿明亮等特点。

4.品种特性

抗寒、抗旱性强,抗病虫能力较强,扦插和移栽成活率高。丰产品种,平均亩产优质干茶158.08公斤。

(六)佛香4号

1.植物学特性

植株小乔木,大叶类,树姿开展,分枝密。叶片呈水平状着生,叶形披针形,叶面微隆,叶身内折,叶质较硬,叶色绿,芽叶绿色,茸毛特多。

2.生化成分

一芽二叶蒸青样含茶多酚31.65%,氨基酸2.23%。

3.品种适制性

抗寒、抗旱性强,抗病虫能力较强,扦插和移栽成活率高。丰产品种,平均亩产优质干茶123.84公斤。

4.品种特性

制绿茶具有条索紧细显毫,色带翠绿,香气高长,汤色浅绿亮,滋味醇和,叶底黄绿明亮的特点。

(七)佛香5号

1.植物学特性

植株小乔木,大叶类,树姿半开展,分枝密;叶片呈水平状着生,叶形长椭圆,叶面微隆,叶缘微波,叶尖渐尖,叶身内折,叶质中等,叶色深绿,芽叶绿色,茸毛特多。

2.生化成分

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2.10%,茶多酚37.40%,咖啡碱3.6%。

3.品种适制性

制绿茶外形较紧结,色带翠绿,满披银毫,香气高尚长,汤色浅绿较亮,滋味醇和,叶底绿亮。

4.品种特性

产量高,丰产品种,4—7足龄4年平均品比亩产优质干茶119.48公斤。

(八)云梅

1.植物学特性

树冠下部能形成水平状着生的骨干枝,枝条着生角度大,树姿特开张,新梢节间长;叶着生水平状,叶长椭圆形、叶面隆起,叶尖渐尖,叶齿粗浅,叶质薄软,叶身平微下垂,叶色绿色,芽叶粗壮,色淡绿,茸毛短密。

2.生化成分

春茶一芽二叶含茶多酚27.00%、氨基酸2.27%、咖啡碱4.72%、水浸出物43.84%。

3.品种适制性

适制红绿茶,尤以制绿茶品质佳,香高味鲜醇,抗逆性强,适栽区较广。

4.品种特性

生长势强,新梢伸育快,年生长6轮;产量高,比当地群体品种增产50.7%。

云南茶树良种介绍之适制红茶品种


(一)云抗10号

1.植物学特性

植株高大,主干明显,树势开张,分枝密;叶片稍上斜状着生,叶形椭圆,叶身稍内折,叶面微隆,叶质较软,叶色绿黄,叶齿粗浅;芽叶黄绿色,茸毛特多。

2.生化成分

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3.2%,茶多酚35.0%,儿茶素总量135.7毫克/克,咖啡碱4.5%,水浸出物45.5%。

3.品种适制性

制红碎茶香高持久,带花香,滋味浓强鲜,制绿茶色泽绿翠显毫,花香持久,滋味浓厚。

4.品种特性

产量高,丰产品种,两年投产,投产当年亩产干茶50公斤,最高单产达463公斤。

(二)云抗14号

1.植物学特性

植株高大,树姿特开张,分枝较密,嫩枝有毛;叶片稍上斜或水平状着生,叶长椭圆形,叶色深绿,富光泽,叶身较弯,叶面隆起,叶质厚软;芽叶黄绿色,茸毛特多;花冠直径3.6厘米,花瓣7~10瓣,子房茸毛中等,花柱3裂。

2.生化成分

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2.8%,茶多酚36.1%,儿茶素总量142.6毫克/克,咖啡碱4.8%,水浸出物45.6%。

3.品种适制性

制红茶,乌黑油润,香高持久,滋味浓鲜,汤色红浓明亮,制绿茶,白毫显露,香气持久,滋味鲜浓爽口。

4.品种特性

三年投产,投产当年亩产干茶87.2公斤,最高单产达356.0公斤。

(三)云抗48号

1.植物学特性

植株高大,主干明显,树势开张,分枝密;叶片半上斜着生,叶形长椭圆,叶身稍内折,叶面微隆,叶尖渐尖,叶肉中等,叶质较柔软,叶色绿黄,叶齿细密;芽叶黄绿色,茸毛特多;花冠直径5.3厘米,花瓣6~8瓣,子房茸毛中等,花柱3裂。

2.生化成分

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1.5%,茶多酚40.4%,水浸出物49.5%。

3.品种适制性

制红碎茶香气高锐,滋味浓强鲜爽;制绿茶香气清香,滋味浓醇。

4.品种特性

产量较高,四足龄亩产干茶173.5公斤。

(四)云瑰

1.植物学特性

树姿特开张,分枝角度大(60),树冠宽大,低位分枝多,属长叶重芽型品种;叶着生状平微上斜,叶长椭圆形、叶深绿色,叶缘微波,叶面平微内折,叶尖渐尖,叶齿深而明显,叶质较厚软;芽叶肥厚、色绿,茸毛多而短密,一芽三叶百芽重158.1g;花冠直径3.4×2.5厘米,花瓣6~7瓣,柱头3~4裂,结实性中等。

2.生化成分

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1.89%、咖啡碱4.25%、茶多酚34.10%、水浸出物48.61%。

3.品种适制性

红绿茶兼品种,制红茶香高鲜,滋味浓强度突出,制绿茶香高,味浓醇,抗根结线虫力强,抗旱性强,扦插和定植成活率高。

4.品种特性

芽叶伸育快,生长势强,年生长6轮;产量高,比当地有性群体增产73.3%。

(五)矮丰

1.植物学特性

分枝低而均匀,树姿开张,树冠紧凑,根颈和枝干基部不定芽多;叶着生上斜内卷,叶长椭圆形、叶面微隆,叶缘波状,叶质厚软,叶尖渐尖,叶齿细浅,叶身平微背卷,叶色深绿有光泽;芽叶粗壮,茸毛特多,淡绿色,发芽密,芽重,一芽三叶百芽重150.00g;花冠直径3.0×3.2厘米,花瓣6~7瓣,柱头3裂,子房有短毛,结实性强。

2.生化成分

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1.89%、咖啡碱3.86%、茶多酚37.40%、水浸出物48.22%。

3.品种适制性

红绿茶兼制品种,尤以制红茶最佳,香高持久,滋味浓强鲜。

4.品种特性

生长势强,育芽力强,年生长6轮,重芽型,产量高,比当地有性群体种增产75.5%;3月上中旬开采,一芽三叶盛期在3月下旬;扦插和移栽成活率高,在幼年期旱季要注意防旱。

茶树生理特性:茶树呼吸作用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茶树呼吸作用虽然主要是由自然内部运动规律所决定的,但外界条件如温度、大气成分和水分也有很大的影响。因而,人们可通过对这些因素的控制,影响茶树体内呼吸作用的强度和方向,从而促使茶树代谢的调节和控制朝着有利于人们需要的方向发展。(1)温度 茶树呼吸作用是一种酶促的生物化学过程。酶促反应与温度非常密切的关系。茶树呼吸最适温度约在30~35℃之间,高于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因此呼吸作用一般是冬春季低,夏秋季高。茶树呼吸最高温约40~50℃。茶树呼吸最低温因品种、生理状态而异。大叶种茶树在冬季—5℃左右,呼吸作用停止;小叶种茶树可低于—10℃以下。但当春季萌芽以后,遇0℃左右的低温,呼吸便完全停止。而越冬芽在—10~—16℃仍未停止呼吸。 (2)水分 茶树器官对缺水的反应与其生理状况有关,一般新梢上的幼嫩芽叶,对缺水的反应很敏感,缺水时呼吸作用会明显增强。茶树组织的含水量与呼吸强度具有密切关系。在一定限度内,呼吸速率随组织的含水量增加而提高。如茶籽在含水率较低的情况下,呼吸作用很微弱,含水量从28%上升到38%时,呼吸作用就迅速增强,当含水量达60~70%时,呼吸作用达到最高。 (3)大气成分 大气中氧气不足,会直接影响呼吸速度和呼吸性质。尤其是土壤中氧气不足,常成为根系呼吸作用的限制因子。当土壤中氧气浓度一旦降到20%以下,茶树的呼吸强度就降低约20%,氧气浓度降到15%以下,根的生育就明显受抑。根系虽然能适应较低的氧浓度,但无氧呼吸时间过久,植株就会受伤死亡。在夏秋高温季节,土壤深层二氧化碳浓度增至4~10%,氧气不足,根系进行无氧呼吸,消耗的有机物质多,产生能量少,不利于茶树生育。至于大气万分中的二氧化碳,它是呼吸作用的最终产物,当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时,呼吸速度便会减低。

铁观音茶树品种种植的适应条件


铁观音茶树适应的生长条件主要是光照、温度、水份、风、土壤。地形等因素,称为“生态因子”。研究铁观音茶树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和生长发育的内在规律,在栽培中进行合理的调节,可以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

1、光

茶树与其他绿色植物一样,必须具备一定的光照条件以满足其光合作用需求。茶树在系统发育中形成耐阴特性,要求较多多漫射光。俗语说:“高山云雾出好茶。”正是由于高山多云雾,多漫射光和紫外线光,使茶叶茸毛发达,叶绿素增多,茶叶持嫩性强,咖啡碱和含氮芳香物质增加,这些都是好茶的鲜叶原料品质要求。铁观音的品质特征突出香气和滋味,要求碳氮代谢适中,各种内含物质含量比例协调,因此不需要高强度光照;

2、温

铁观音茶树新梢生长适宜温度为20’C~25’C,年平均温度在13’C以上最低临界温度约为零下10’C,最高临界温度为45’C.一般认为,安溪茶区的茶树在日平均气温达10’C以上开始正常生长,但在自然条件下,日平均气温超过30’C时对其生长起抑制作用,35’C则生长缓慢,40’C以上则生长受阻。温度越高,嫩叶扩展与增厚越快,从而导致物理硬度增加,嫩叶转为绿色有加快的趋势:在15’C以下,鲜叶在相当长时间内,嫩叶仍为淡绿色。在生长适温度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大,给茶树积累大量物质,促进茶叶品质的提高。安溪年有效积温在6000’C左右,很适应茶树生长的要求。不同的海拔高度和不同季节,造成不同的温度差别,使鲜叶品质有所差异;

3、水分

茶树树体含量百分五十五到百分六十。而芽叶含水量高达百分八十,因此要求年降雨量在1000毫升以上。安溪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1700毫米~1900毫米,常年湿度达百分八十,完全满足茶树的生长要求。但雨量多,湿度大,茶叶生长茁壮,芽叶肥厚,内含物多,成茶品质高:暑秋茶经常遇上干旱,茶树生长受阻,故品质降低;

4、风

闽南茶区属于东南季风气候区,季风带来了丰富的降水,促进了茶树的生长。不正常的风对茶树生长有所影响。春季寒风(倒春寒),使茶树芽叶生长缓慢或停止,从而引起春茶叶张薄,内含物少,品质下降,质量降低。风对制茶有一定的影响,会改变相对湿度,促使茶青失水不正常。应根据不同风向,采取相适应的措施;

5、土壤

铁观音茶树适宜生长的土壤条件是:以红壤为主,土层厚度在1米以上,质地疏松,通气和排水性良好,PH值在4.5~6.0之间,矿物营养元素丰富,特别是土壤中锰.锌.含量较高,有机含量百分二以上,地下水位低于土表1米以上;

6、地形

在一定范围内的海报高度间,山区云雾多,日光漫射,紫外线多,茶叶能积累较多的芳香物质,茶叶肥厚柔软,持嫩性强,可以提供良好的制茶原料。在安溪的生产实践中,海拔高程在300米以下的丘陵区,铁观音茶树生长好,单产高,但品质略差。经分析,在海拔350米~850米的范围内生长的铁观音茶叶质量最好,也较稳定。但到了千米左右的高山,由于日照少,温度低,土壤微生物活性弱等原因,反而影响了茶树生长及鲜叶物质的合成积累,鲜叶中的碳氮比例不当,从而使其滋味略淡。

在同一生产区域中,由于各片区茶园的地形,地势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小气候,间接地影响茶树生长,使得鲜叶质量不同。

就安溪所处的维度和气候条件而言看主要是坡度和坡向。一般山坡的太阳直接辐射量大于平地,但坡度过大,不仅水土冲刷严重,茶园土壤持水量少,不利于茶树生长。一般宜选择于坡度在25度以下,最多不超过30度。同一坡度,下坡较上坡水土条件好。从坡向而言,总体上是南北坡优于东西坡,其日照时数相对较长。从南北坡对比,有利光合积累(但北坡在夏秋季干旱季节则较湿润);以东西坡对比,东坡优于西坡,因为西坡温度较高而易于干旱,这就是安溪老茶农所说的西坡较“干烧(热)”道理。

以上“生态因子”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在选择新茶园应全面考虑。要按照山地阶梯级茶园建设的六条标准(集中成片,等高梯层,缓路横沟,深垦下肥,良种壮苗,合理密植)建设茶园,实现茶树良种化,茶园园林化,茶园水利化,栽培科学化的现代化茶园新生产格局。但目前,各地茶业生产发展的主攻方向是继续抓好地产茶园改造,改植换种和加强茶园生态建设,建立无公害茶园,努力创建茶叶绿色食品基地,实施“优质,精品,名牌”的发展战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