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排水

发布时间 : 2019-11-13
中茶黑茶园 黑茶湖南安化 普洱茶黑茶

中茶黑茶园。

我国多数茶区,由于年雨量分配不均,常形成降水集中的雨季和多日不雨的旱季。在旱季,固然需要以各种形式给予灌溉补水,但在雨季特别是容易积水的洼池,也必须做好防湿排水工作。否则,土壤湿度过大,水分过多,茶树生命活动主要受到阻碍,容易造成湿害。当前在茶叶生产中,因茶地设置不当,地势低洼,下层有塥以及降水集中,排水不良等原因,茶树湿害现象你较普遍。据杭州茶叶试验场调查,在6200亩茶园中,因受土壤湿害导致低产的茶园就有264亩,占全场茶园总面积的4.3%,这对茶叶产量和品质等有很大影响。

1、茶树湿害

适宜茶树生长的土壤,除含有充裕的水分和养分外,还要求有足够的空气,其三相比(土壤团体、液体和气体)以接近1:1:1较为理想,土壤含水率以占田间持水量的90%左右为宜。如果土壤水分比例增大,空气即减少,致使茶树根系呼吸困难,水分、养分的吸收代谢受阻。同时由于缺氧,土壤下层呈嫌气状态,尤其是红黄壤和红壤地区,土壤中常形成低铁、低锰及其他还原性物质,再加腐败性嫌气细菌的活跃,对茶树根系生育极为不利,常使茶树遭受不同程度的湿害。在一般湿害情况下,地下部吸收根减少,根皮颜色由红棕逐渐转灰黑色,根层浅,侧根发育不良,向上生长。地上部生长缓慢,芽叶瘦小发黄,分枝稀少,树型矮小衰败。湿害严重时,输导根逐渐转为灰黑色,继而发生腐烂,吸收根枯死脱落,芽叶萎缩,枝条出现枯死亡现象。

在生产实践中,有些未老先衰的低产茶园,并非是因为采摘过度、培肥管理不善或是病虫为害等原因所造成,而主要是由于土壤滞水过湿造成的灾害。对这类茶园必须先做好排水工作,再结合改土、改树等其他农业技术措施,才能改变茶园面貌。

2、茶园湿害的类型与改造措施

(1)集水型湿害茶园分布于丘陵山区的坡地茶园,在坡脚洼地,常常因雨水沿着坡面径流和潜水汇集,如果土壤透性差,水流前进的方向再受到某种阻力(如路基阻挡或水稻土水位的侧压等),则流水聚积,为害茶树。

这种湿害茶园的改造措施,主要是在该园上皮地段开挖横截水沟,以拦断由上坡下来的径流与潜水,同时在茶地最下方低处,开设暗渠排水。

(2)不透水型湿害茶园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的茶园,无论是红黄壤还是红壤土,在不同程度上都有一层不易透水的隔层存在,这种隔层有粘土层、铁盘、死僵土及母岩等,如果这种塥层位置很高,耕作层浅,使得雨水无法向深层透渗,地表流速小,大量雨水就会潴积起来,造成茶树湿害。这种茶园多见于平坦地,坡麓和蝶形洼地等处。在开辟新茶园时,为求得茶园集中成片,常把凹塘与局部水田,未经破除犁底层与积水胶结层填平作茶园,嗣后往往积水成害。这类茶园,由于经常积水,土壤结构差,根系浅,生活力低,在干旱炎热季节,最易遭受旱害。

改造不透水型湿害茶园,首先要破塥深耕,挑培客土,改良土壤,同时开设暗沟(或明沟)排除潴水。暗沟一般开在80厘米土层以下,底部用石块砌成桥洞形排水孔,再放石砟或砂石,然后填土。杭州茶叶试验场经验,为了增加土层内的排水效果,靠近暗沟两侧的土壤要开得深些,渐远渐浅,使硬塥层向排水沟至少有1/200坡降,排水效果才显著。对于明显的洼地茶园,除了破塥深耕、加土改良外,还应该围绕茶园开设排水明沟(深一米以上),并与其他排水沟渠连通。

(3)地下水位型湿害茶园在水塘、河流、水库附近的低地茶园,由于坝身透水或地下水外渗等原因,使低地茶园水位较高,土壤底层有潜育化现象,亚铁反应强,毒害茶树根系,形成茶树湿。这类湿害茶园,应在水塘、水库等的下侧和茶园的上方开设横截水沟,切断径流与坝身渗水,降低地下水位。

茶园排水设施,是防除茶园湿害的主要条件。对于湿害的主要条件。对湿害茶园,首先要做好调查研究工作,找出产生湿害的原因,再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的改造措施,并积极配合其他农业技术措施,方能见效。对建园基础差,湿害严重的茶园,应结合换种改植,平整土地,重新规划,建立新园。如不宜种茶的可改种其他作物。在开辟新茶园时,应把水利排灌工程列入统一规划之中,并视为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容易产生积水的地形与土质,要做好排水设施,严格掌握开垦质量,为茶树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cy316.cOM编辑推荐

茶园水分管理--茶园灌溉


二、茶园灌溉 实践证明,对于茶树不仅是“有收无收”在于水,而且在旱季节的“多收少收”也受制于水。如何根据茶树需水量和年土壤有效水量的情况,恰到好处地供给茶树水分,是茶园灌溉所要讨论的问题。 1)灌溉的效果 灌溉是茶叶大幅度增产的一项积极措施。灌溉能增产、提高品质,其原由是因为改善了土壤条件和茶园小气候的作用。灌溉的增产和提高品质作用亦因改善生态条件后,生理变化趋向利于物质的积累有关。 2)灌溉水源 设置茶园灌溉系统,首先必须解决水源问题。山地茶园应尽可能修建或利用原有山塘、水库,低丘与平地茶园则应利用附近流经的溪河、渠道或大塘作水源。河渠离茶园较远时可加设引水渠至茶园附近适当位置,但应注意引水渠尽可能从原有河渠的上游分水,以扩大自流灌溉面积或降低机械提水扬程。新建山塘、水库亦宜在具有较大积雨面积的基础上选择自然地势较高的山谷。无河渠经过的低丘、平地茶园可以打井汲水,在灌入茶园前,在高温季节直有一个预热过程(如先汲入蓄水池)。 茶园灌溉用水应是含钙量少,呈微酸性,故在使用石灰岩地区的自然流水时应谨慎做好水质检验工作。 3)灌溉适期灌溉适时是充分发挥灌溉效果的第一个技术环节。所谓适时,就是要在茶树尚未出现因缺水而受害的症状之时,即土壤水仅减少至适宜范围的下限附近,但不低于下限之时,就补充水分。

英德最美茶园——积庆里茶园!


在2018年的广东最美茶园评选活动中,积庆里茶园生态、绿色、环保、低碳而一举夺冠,成为了广东省“最美茶园”。英德积庆里红茶茶园,位于在英德市横石塘镇,茶园面积20000亩,风景秀丽,自然环境好,是目前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英红九号种植加工基地;并且积庆里红茶谷已成为了一个特色农业为核心,以生态旅游发展为领域的综合型产业基地,还曾先后获得了“广东农业公园”“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中国美丽田园”等多项特殊荣耀。

来看看广东最美茶园—积庆里的茶园

1、面积规模

红茶谷位于英德市横石塘镇,总占地面积20000亩,其中英红九号。梅占、金萱等品种茶树种植面积3000多亩;茶叶环境非常的优美,山清水秀,茶园一片连接一片,群山环绕,三面环山,一面近水,满目苍翠,让人感觉在“茶海”中。

2、园相环境

积庆里红茶谷,有保存完好的原生森林植被,丰富的物种资源,还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环境气候,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山清水秀,历史悠久,非常适合茶树的生长,景色也是非常迷人的。

3、产品品质

积庆里茶业充分利用红茶谷独有的原生态自然条件,采用的是有机方式进行茶树培育,采用先进的现代化茶叶加工技术设备进行茶叶的加工制作,同时还严格执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各项规定,从而确保了茶叶产品的优良品质。在各地销售平台上,积庆里茶叶产品知名度、美誉度都是非常高的,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和喜爱。

4、整体功能

积庆里红茶谷,是一个以弘扬英德红茶文化为主题,集茶叶种植、生产加工,贸易销售,茶园观光采茶制茶体验,茗茶展览,休闲品茗于一体的生态旅游胜地,布整结构很清晰,有3000多亩的英红九号等品种茶树的种植园区,建筑面积近20000平方米的现代化制茶厂,占地面积600平方米的茶文化和产品展示厅,占地面积300平方米的制茶体验中心,并且还有餐厅、停车场、人工湖等旅游配套设施。

5、环境保护

积庆里红茶谷,毗邻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广东省目前连片面积最大的森林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有很完好的原生态森林植被,丰富的物种资源,温暖湿润的环境,号称是“南方天然大氧吧”。

积庆里制茶厂的建筑面积近20000平方米,群山环绕,紧靠占地面积33555公顷的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持着良好的原始生态自然环境,周边无任何的污染,空气、水源等各方面都是非常的清洁干净的。

下面是一些积庆里生态旅游的图片,旅游资源也是非常丰富的一个美丽茶园,,,,,

茶园除草


茶园除草用工具、机械或化学药剂消灭茶园内杂草的作业。茶园杂草既与茶树争地、争光、争水、争肥,又是传播茶树病虫害的重要中间寄主。茶园除草为茶园田间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茶园杂草一般平地茶园多于山地茶园;幼龄茶园多于成龄茶园。据湖南省茶叶研究所调查,在长沙地区发现有茶园杂草65个科,计176种。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调查,在杭州地区的平地茶园内,有杂草87种,分属于32科,为害最大的有马唐、狗尾草、蟋蟀草、狗牙根、辣蓼等几种,而鸡眼草、白茅等在某些茶区,为害也较严重。茶园杂草的共同特点,一是生命力强,能耐寒暑、耐干湿、耐酸瘠,适应范围广;二是传播方式多;三是繁殖快,种子数量多;四是寿命长。杂草种子遇到不良条件,能处于休眠状态,待条件成熟后,再发芽生长。

防除茶园杂草,应采用综合措施。首先要在建园时,清除草根,尤其是一些以根、茎繁殖的茶园杂草,如白茅、莎草等,必须清除干净。施入茶园的堆肥、栏肥,要经过腐熟,防止杂草种子传入。对已经发生的杂草,要及时消除或抑制。此外,实行茶园铺草,加强茶园管理,扩大树冠,增加茶园覆盖度,也有利于抑制茶园杂草。人工除草,一般选择在晴天进行,把削倒的草晒死在行间,一年内应进行多次。浅耕同时有除草作用效果比削草好,保持时间也长,对于吸附或攀缠在茶树上的杂草,以及幼龄茶树根基四周的杂草,要用手拔除。对于以根、茎繁殖为主的杂草,必须彻底拣净,运出园外烧毁。

70年代以来,化学除草已在较大面积的茶园内进行生产性应用。推广使用的除草剂已有10余种。它具有除草效果好,杀草率达50%以上。有省工省时、成本低等特点,但使用的技术性较强。茶园除草剂要尽量选择杀草谱广,效果好,对人畜以及茶树低毒或无害的药剂使用。适合茶园的除草剂,用得比较普遍的有草甘膦,10%水剂,每亩每次用量为250-500g,对防除莎草、白茅、青茅等深根性杂草效果较好;西玛津、阿特拉津,有50%可湿性粉剂或40%胶悬剂两种,每亩每次用量为150-500g,一般用来杀除大面积杂草;茅草枯,87%粉剂,每亩每次用量250-500g,对防除禾本科杂草效果良好;扑草净,50%可湿性粉剂,每亩每次用量250-500g,对防治马唐、蟋蟀草、马齿笕等一年生杂草效果良好;除草醚,有10%可湿性粉剂和25%可湿性粉剂两种,每亩每次用量250-500g,用于大面积防除杂草;绿麦隆,有25%可湿性粉剂和50%可湿性粉剂两种,每亩每次用量为250g,用于防除大面积杂草。以上药剂,每亩加水量均为50-60kg。喷洒时,尽量减少与茶树接触。每种药剂的残效期短的为20-30天,长的可达80-90天。但由于一种除草剂只能对某一类杂草发生作用,一般不能防除全部杂草。因此,使用时,最好选择几种除草剂混合使用,以提高除草效果,降低使用成本。使用时期,要根据当地杂草生长情况,掌握在杂草生长集中,三叶期之前进行为好。

茶园建设


茶园场地的选择

茶树生长最适温度为20~30℃、适宜雨量为1000~2000毫米、土壤酸碱度为4.5~5.5,并以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的沙壤土为最好。因此;在选择种荼场地时,首先选择交通便利、有电源和水源的种茶区,以便于今后建立茶厂,进行机械制茶,及时运送鲜叶、农药、肥料和满足抗早、喷农药的用水需要;然后选择土地相对集中连片、坡度在30度以下的山地或丘陵地,要求是土层深厚蓄、排水良好,生长有映山红、蕨草、杉木、油茶、茅草的酸性沙质壤土。地形完整连片,坡度在25°以下(最好为3~15°),海拔高度不超过1200米(贵州省西部地区可放宽到1400米),背风向阳之地均可选作茶园场地。为方便茶园管理、茶叶采制和商品流通,茶园场地最好选择在公路干线旁边,交通闭塞之地最好不要办茶场,否则会因运输而提高产品成本。

茶园规划

乡或村在计划建立新茶园前,首先将茶园用地绘制成地形图或地形示意图,提供给近期规划及长远规划时使用。茶园规划的原则:满足农业技术和机械化作业的要求(如机械采茶及田间机械耕作),能达到稳产、高产、优质的目的,并能有效保持水土。种茶区域确定后,将土地分区划块。大型茶场可下设分场,茶叶加工厂等。一般中小型茶场,可将土地分成区、片、块,用防护林、隔离沟、主干道作为区的分界线,独立的地形或支道可作为片的分界线,片内可用人行道划分成若干地块,块的大小以3335~6670米2为宜,茶行长度为50米左右,要便于田间管理、采茶和今后的机械化操作,能充分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时,结合本地茶叶销售市场及今后市场需求的预测,选择优良茶树品种,最好是2种以上,“早、中、晚”芽种搭配,并适于加工多种茶类的优良茶树品种。种植密度每亩(667米2)需苗数一般为:单行条栽,行距为150厘米,丛距为33厘米,每穴种植3株苗,共用苗4000株;双行条栽,大行距为150厘米,小行距为50厘米,丛距为33厘米,每穴种3株,用苗数约为9000株。

1.茶园道路设计

(1)主干道:以场部为中心联络各区,贯穿全场每个作业区(若原有公路贯穿全场,则不必重建),路宽5~8米,可供拖拉机、汽车行驶。

(2)支道:支道一般与主干道垂直,与人行道连接,贯穿整个茶园,是主干道的辅助道路,支道路宽3米左右,可供手扶拖拉机、手推车行驶。

(3)人行步道;供采茶人员进出茶园和护理茶园时使用,也是茶园分块界限。一般路宽l米左右。坡度在20°以上的茶园,应设“之”字形上山步道,以避免路面被水冲刷及降低送肥上山时的劳动强度。

2.排灌系统的设计

茶树苗期需要足够的水分,否则会大大降低移栽后茶苗的成活率。但是土壤地下水位过高,土壤湿度过大,会导致茶苗根系发育不良、茶苗死亡,使成园后产量大幅度下降。故在新茶园规划中,必须结合本地情况,认真设计排灌统。一般茶园排蓄水系统应包括:

(1)隔离沟:在坡地茶园上方和茶园下方交界处开设等高隔离沟,目的是避免雨季时大量地表水冲入茶园和农田,而在干旱前又能积蓄部分雨水,用于施农药、叶面肥或灌溉。隔离沟要求宽、深各0.5米左右、沟壁呈60度倾斜。在沟的适当部位建一蓄水池,水池容量约5~10吨,隔离沟两端连接纵排水沟,通过纵排水沟排出雨水。

(2)等高截水沟:坡面较长或坡度较陡的茶园需设等高截水沟,一般要求每隔40级梯地设置一条,目的是横阻上方茶园和道路的雨水冲刷。等高截水沟要求宽、深各为0.35米左右,截水沟两端与纵排水沟相连,并在沟内每隔10米左右筑一小坝,坝高约0.25米,以拦蓄雨水和减弱暴雨季节的水土冲刷。

(3)蓄水沟:在每级梯面内侧开一条蓄水沟,沟宽、沟深分别为0.15米、沟的两端不开通,目的是积蓄雨水,供给茶树生长,同时又能保护梯壁和减少雨水冲刷。

(4)纵徘水沟:目的是汇集隔离沟、等高藏水沟和蓄水沟中多余积水,并排出茶园外,一般可利用天然沟修整而成,或在茶园支道和人行步道两侧修筑。纵排水沟应修筑成排蓄并用的梯级形,并在沟内每隔十余米修筑小凹凸横坝,以减缓水土冲刷。

3.防护林的设置

防护林一般种在茶园四周、路旁、沟边、陡坡和山顶迎风处。风害严重的地段应在与风向垂直的方向设置防风林。设置防护林的目的是减少寒灾、早灾、风灾的危害,改善茶园小气候,最终达到高产优质。防护林用高于树种和矮于树种相搭配,且选能适应本地气候条件、生长速度较快且有一定经济价值的常绿树种,如杉树、樟树、八角、油茶、油桐、桉树、棕树等。

园地开垦

土壤选择规划好之后,便可着手垦辟。开茶园前首先是清理场地,然后进行开垦。其主要内容包括平缓地的初垦和复垦,坡地修建梯园,筑路,开沟等项工程。

1.场地清理

主要是清除杂草、刺丛、杂树、树桩、树蔸、树根、草根和乱石等,以利开荒工作的顺利进行。在清场中对集中成片的林地要严加保护,绝不准毁林开荒。若挖除坟地时应尽量将石灰残碴清除园地之外,并施入适量硫磺粉(100~150克/米2)调整酸碱度,以免今后茶树缺行断垄。对原有的沟渠、道路,只要与整体规划无大的矛盾,都应加以保留。发现群居而又可能危害茶树的地下害虫,应及时加以消灭。所有被清除物必须送出茶园以外处理,不能就地烧灰,更不可放火烧坡。

2.平地和缓坡地茶园的开垦坡度在15°以下的缓坡,开垦方法比较简单,只要全面深耕50厘米以上即可。生荒坡地分初垦和复垦两次进行,初垦深度一般需50厘米,全面深翻,深耕后不要马上碎土,以利蓄水和风化。在斜坡边缘,农田水塘交界处,如无包边园路,则应留下2米左右的草带,以防止泥沙冲入农田、水库.初垦完成后即可进行复垦,复垦深度为30厘米左右。复垦时需打碎土块,拣净草根,平整地面,为播种栽苗做好准备。

3.15~20度坡地的开垦

应建设斜坡梯层茶园,即将长坡变为若干短坡,将陡坡变为几层缓坡。这不仅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保持水土,也便于小型机具操作。建设斜坡梯层茶园的步骤是:①测定坡度。②测定等高线(可凭经验进行)。两等高线间的距离,一般控制在20~30米的范围内较适当。划好等高线后即自下而上沿着等高线筑坎,拉坡。拉坡时可以边拉边深耕,一次完成,不仅可以节约用工量,同时也可保证不动乱土层。如果在坡的上方表土拉得太多,可将下方的表土挑填部分上去,使梯层茶园土层均匀,种植后茶苗长势一致。砌坎最好用石料,在取石头困难的地方也可砌草砖梯,只要注意植被保护还是可行的。

常规茶园如何转化为有机茶园


中国农科院有机茶发展研究中心主叙事卢振辉认为,有机茶的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尤其是市场培育是长期的工作,需要经过艰苦努力和扎实工作,不可一哄而上。我国有不少茶园地处海拔较高的山区、半山区,生态系统稳定,病虫害发生较少,不使用或很少使用化学农药和肥料,具备进行有机生产的条件,相对比较容易转到有机茶生产。

据了解,有机茶园基地可以是常规茶园的转换。也可以是荒芜茶园的改造恢复,或是新开辟茶园。有机茶园必须符合生态环境质量,茶地周围林木繁茂,具有生物多样性,空气清新、土质肥沃。有机茶园中原有树木稀少的,要适当补种行道树或遮荫树。在山坡上种植茶树,山顶、山谷、溪边须留自然植被,不得开垦或消除。在坡地种植茶树要沿等高线或修梯田进行栽种,对梯地茶园梯壁上的杂草要以割代锄,或在梯壁上种植绿肥、护梯植物。若常规茶园的生态环境质量符合有机茶标准,经24-36个月的转化期,可以从常规茶园转化为有机茶园。在转换期间,应按有机茶标准的要求进行有机种植,不使用任何禁止使用的物质。

目前,有些生产者直接选择荒地、林区种有机茶,是因为新开垦荒地种植的茶园可以减免转化期,直接申请认证,这样可以减少常规茶园向有机茶园转化的成本。卢振辉说,由于常规茶园在转化期内必须按有机农业的方式生产,茶叶的产量会有所降低,同时,茶园还没有获得有机茶证书,该茶园的茶叶只能以普通茶叶销售,因此有些茶农、茶商为了获取较高收益,开始毁林种有机茶。

茶园施肥


就茶树栽培而言,要想获得高产优质,土壤营养的关系最为密切的因素之一。在土壤供给的众多元素中,茶树需求最大的是氮、磷、钾,所以通常称这3种元素为茶树营养的三要素。此外,碳、氢、氧、钙、镁、锰、锌、铁、钼、铜、硼等元素也都是茶树生长不可缺少的,过多或过少都会给茶树生产发育带来不利,对茶叶品质和产量造成影响。生产上,补充和调节茶树营养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施肥来实现的。可以说,肥料是茶树的粮食,是茶树高产优质的物质基础。因此,施肥的重要性一直为人们所认识和重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茶园施肥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和不足。一是最近几十年来,由于片面强调施用化学氮肥,造成了茶园土壤中氮、磷、钾及其他营养元素之间比例的失调,出现了氮肥增产效果下降、土壤理化性质恶化、茶叶品质降低的趋势。二是茶园施肥方法简单,缺乏经济性和合理性,什么时候有肥就什么时候施,有什么肥料就施什么肥,有的茶园肥多就多施,肥少就少施,无肥就不施,等等。随着茶叶生产集约化的发展和向市场经济的过渡,茶园施肥已由过去单纯以增产为中心转向以品质和效益为目的上来。因此,正确、科学地根据茶树生理特性和生长规律,进行优化合理施肥,已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近年来,经过广大科技人员的努力,在茶树优化施肥技术研究与推广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茶树专用复合肥,专用有机复混肥、叶面肥等新一代肥料相继投放应用,在生产上显示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一、肥料的种类 有机物。主要是用原生菜籽饼、鸡粪和腐殖质酸等。 无机物。主要是尿素、硫酸铵、磷酸二铵、硫酸镁、过磷酸钙、硫酸钾、氯化钾及一些微量元素的无机盐等。 活的微生物。主要是对茶树生长和土壤肥力有益的耐酸性微生物。 添加剂。主要是某些增效剂、根系活化剂及能促使微生物生存和繁衍的物质。其氮、磷、钾、镁四要素含量大于20%,有机质含量为25%左右。肥料外形颗粒状、中性,水分含量低于8%,并含有企业标准规定的微量元素和微生物数量,不结块,不吸潮,但怕暴晒,怕酸碱。 二、茶园优化施肥 (一)茶园优化施肥的基本原则 1、重施有机肥。有机肥和无机肥配合施有机肥含有茶树生育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包括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营养物质较为全面,对茶叶品质有良好的作用,也是单一化肥所无法代替的。同时,我国茶园有机质含量普遍较低,一般只有0.5%--1.5%,且大多数茶园土壤质地粘重,理化性质差,保肥能力弱。增施有机肥,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进而改良土壤。有机肥经土壤微生物的分解,转化成土壤腐殖质,可以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胶体的吸附能力,从而提高土壤保水保肥的能力。有机肥分解过程中形成许多有机胶体和各种有机酸,可以保护水溶性磷,从而有效地提高土壤供磷能力和磷肥的利用率。因此,在茶树施肥中重施有机肥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单施有机肥而不施无机肥(化肥)也是不行的。因为有机肥营养元素的百分含量相对无机肥低得多,尤其是氮、磷、钾三要素含量偏低,而且肥效迟缓,有能满足茶树在生育期间需肥量大、吸收快的要求。因此,在茶树肥培管理中,应将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使用,才能使茶树对各种营养元素既满足量的需要,又达到质的要求,最终获得茶叶的优质高产。 2、重施基肥。基肥与追肥配合施茶树在年生长周期中,需要源源不断地吸收养分,即使在低温的越冬期间,地上部虽已处于休眠状态,但其地下部仍在不断地吸收养分。这些被吸收的养分是春季生长的物质基础,贮藏于根系中,供来年春季地上部生长的需要。基肥不仅对春茶有良好作用,而且对茶树的年生育都有重要影响。在茶叶生产上,不论是幼龄茶园还是成龄采摘茶园,不论是一般的生产茶园还是高额丰产茶园,都必须十分重视基肥。茶树基肥不只限于有机肥,也要配施一部分化肥,如各种含氮化肥、复合肥、磷肥、钾肥等。茶树在年生育周期中,其吸肥又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集中性,若单施基肥而不施追肥就难以满足茶树生长对营养分的需求。因此,生产上应针对茶树生育的不同时期,及时分批分期施用追肥,以保证茶树的高产优质。 3、重施春肥,春肥与夏、秋配合施。春茶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好,在全年茶叶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均表明,施足施好春肥可有效地提高春茶比重及其质量,具有极为明显的经济效益。由于春茶生长旺,养分消耗大,吸肥能力特别强,单靠上年秋季的基肥尚不能满足春茶生长的需要,容易造成脱肥现象,影响茶树春茶后期的生长,甚至影响夏、秋茶的生长。因此,在茶肥追肥中,应以春季追肥为主,重施春服。考虑到春肥的肥效不可能在夏茶、秋茶生长中长期发挥作用,所以还需要在夏、秋季进行追肥,以便更好地发挥追肥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全年施肥的增产效果。 4、重施氮肥,氮肥与磷肥、钾肥及微肥配合施。在氮、磷、钾三要素中,茶树对氮素的需求量最大,氮肥对茶树的增产作用也最为显著。氮肥是茶树的“主粮”,所有采摘茶园都应重视施用氮肥。但是长期施用氮肥,容易使土壤理化性质变坏,并使土壤中各种营养元素间的平衡关系失调,降低氮肥的增产作用,甚至会影响茶叶品质。因此,在重施氮肥的前提下,应配施磷、钾肥及各种微量元素肥料,以满足茶树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要,协调土壤中各种养分的关系,从而使氮肥发挥出良好的作用。配施磷、钾肥时,要注意这些肥料用量应适当,不能过多,否则会导致茶树生死生长过旺而降低茶叶产量和质量。 5、重施根部肥,根部肥与根外追肥配合施。茶树根系分布既深且广,对养分的吸收能力很强,它是茶树吸收养分的主要器官。除此之外,茶树的叶片也具有吸收养分的功能。试验表明,茶树根外追肥还能增强茶树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尤其是在土壤干旱、湿害和根系有病的情况下,根外追肥的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但是,茶树叶片的作用主要是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它对养分的吸收能力和吸收量都远不如根系,所以根外追肥不能替代根部追肥,在生产上仅作为对根部追肥的一种补充。 (二)、茶园优化施肥技术 1、肥料选择市售肥料种类很多,其物理、化学性质以及施入土壤后所表现出来的农化性质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并不是一切肥料都适合在茶园中施用,生产上应对肥料进行合理的选择。 (1)根据茶树的生物学特性选择茶园肥料。施肥可以引起土壤碱度的明显变化。例如,碱性肥料或生理碱性肥料施入茶园后,会引起施肥沟中的PH值增高,当PH值增高到超出茶树生长的适宜范围时,茶树生长就会受到影响。因此,除某些强酸性茶园土壤外,一般不宜施用液氨、硝酸钠、石灰一类的肥料。最好选用酸性肥料、生理酸性肥料或中性肥料,如过磷酸钙、硫酸铵、硝酸铵、尿素、硫酸钾等。茶树是忌氯作物,特别是幼年茶树对氯元素十分敏感。因此,幼龄茶园一般不宜大量单独施含氯量较高的氯化铵、氯化钾等化肥。老龄茶树对氯的瓜虽较迟钝,但含氯肥料的肥效仍然较差;为了提高施肥的效果,一般也不用含氯量较高的化肥。 (2)根据茶园土壤特性选用肥料。施肥不仅是为作物提高营养,同时也是肥培土壤的一项重要农业技术措施。因此,茶树施肥还应该针对土壤特性,选用合适的肥料。例如新垦的幼龄茶园,因树冠覆盖面积小,枯枝落中叶也少,土壤有机质分解的速度大于积累速度,故应多施纤维素含量较高的栏肥、堆肥及铺草等;对土壤有机质丰富、保肥能力较强的成龄茶园,应施土杂肥;质地粗、砂性重、通气性较好的茶园,要多施用塘泥、湖泥、河泥等;土壤母质为基性岩和石灰岩的茶园,要改施中性肥料或含钙质较多的肥料,甚至施用少量白云石粉等来调节土壤酸度,防止继续酸化。此外,茶树肥料的选择与当地气候特点、茶园的耕作制度、管理水平、生产茶类等也有相当密切的关系,施肥时也应予以重视。 2、施肥时期 (1)茶园基肥的施用时期。每年在茶树地上部停止生长之后施给的肥料称为基肥。基肥的作用在于保证入冬时根系活动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同时也为翌年春茶萌发提供养分。基肥施用时间,主要取决于茶树地上部停止生长的时间。一般来说,当地上部生长停止后立即施用,宜早不宜迟。生产实践表明,适时施基肥,并结合冬耕,有利于越冬芽的正常发育,也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和抗寒越冬。就浙江省大部分茶区而言,通常在寒露(10月8或9日)前后即可进行茶树秋施基肥,最晚不宜超过立冬(11月7或8日)。一些高山茶园,因气温低,茶树生长停止早,施用时期也要相应早些。不采秋茶的茶园,基肥不能在停采后马上使用,应待茶树地上部停止生长后施用。 (2)茶园追肥的施用时期。在茶树地上部处于生长时期所施给的肥料称为追肥。茶园追肥的作用主要是不断补充茶树生长发育过程中对营养元素的需要,保证茶树健康生长,达到持续高产稳产的目的。因此,追肥必须适时、及时,以免造成茶树生长过程中养分供应脱节。催芽肥:每年茶树地上部恢复生长后,第一次追肥,称为催芽肥。春天当气温回升到10℃以上,茶树的越冬芽就开始萌动。当地温升到8℃以上茶树就长出新根。春茶追肥只有在新芽开始萌动、根部即将长出新根的时候施用,才能为茶树充分吸收利用,起到“催芽”的作用。据浙江龙井茶区的经验,催芽肥的施用时期,应根据茶树生长的物候期来确定,一般以鳞片初展期至鱼叶初展期最为适宜。具体来说,不同芽期的品种、不同肥料种类,其施用时期也不尽相同,生产上应灵活掌握。早芽品种宜早施,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之间进行;中芽品种宜在3月中旬前后进行;迟芽品种宜迟些,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之间进行。 如果以硫酸铵作为春肥,在上述时期内施用比较适宜;若用尿素作春肥,则应比硫酸铵提前5--7天施,因为春季的温度条件下,尿素要在土壤中经5--7天水解后才能被茶树吸收。另外,颗粒状复合肥期养分的释放也较缓慢,用作春肥时也应适当提前施入。夏、秋茶的追肥:亦按茶季施用,春茶结束后施第二次追肥,夏茶后施第三次追肥。萌发轮次多,采摘季节长,追肥次数也要随之增加。除了物候期以外,施肥时机还要根据天气、土壤、肥料等因子来综合考虑确定,因地制宜,灵活掌握。如浙江许多共在每年7、8月份常有伏旱发生,夏茶后的追肥时期要根据当地墒情而定,伏旱期不宜追施化肥,要推迟或提前施用。另外,阳坡茶园要早施,阴坡茶园可迟施;砂土茶园要早施,粘土茶园可迟施;复合肥、尿素要适当早施,碳酸氢铵、氨水可适当迟施等。 3、肥料用量及配合比例 (1)施用量。茶园施肥量,要根据茶园土壤肥力水平、茶权年龄、茶叶产量、茶树生长势、耕作管理水平等因子加以综合分析,做到经济合理。一般地来说,茶树从小到大,用肥量也随之增加。基肥用量:幼龄茶园每年平均每667平方米施堆肥750千克以上,有条件的还要增加50--100千克饼肥、25千克过磷酸钙和15千克硫酸钾。壮龄采商茶园,每年平均每667平方米施堆肥1.5--2.5吨,有条件的话再增加饼肥100--150千克、过磷酸钙25--50千克,硫酸钾15--25千克。追肥用量:追肥主要施用速效性氮肥,不同树龄、不同生产能力的茶园。磷、钾肥对促进根系生长和茶树骨架形成有良好的作用,所以幼龄茶园磷、钾肥的比例要适当提高,随着茶树的不断生长和逐步投产后,为了促进营养生长,必须重施氮肥,适当配施磷、钾肥。茶园基肥,除了缓慢地提供有效养分外,更重要的是改良土壤,所以幼龄茶园特别要重视施足有机肥,配施化肥,为高产、稳产、优质奠定良好的土壤肥力基础。追肥的分配比例主要取决于茶树的生物学特性和采摘制度。在广大红、黄壤茶区,春茶长势旺,产量比重高,催芽肥显得特别重要。春、夏、秋3次追肥的比例一般按4:3:3或2:1:1的方式分配;不采秋茶的地区,可按7:3的比例分配。 水分条件是提高秋茶产量的主要限制因子,一些茶区在3次追肥期间,常发生严重伏旱,如果有条件,配合茶园灌溉,并提高追肥用量,则可大大提高追肥效果。在这种条件下,增加秋肥比例,有利于提高全年施肥的增产效果。磷肥主要作基肥施,如果作追肥用,应放在春季,因为春季气温低,土壤对磷的固定能力较弱。磷肥不能单独做夏、秋茶追肥,因为此时茶树新的生殖器官如花芽不断分化产生,老的生殖器官又不断成熟,若这时追施磷肥,势必会促进生殖生长的不断加强,与营养生长争夺养分,不利于经济产量的形成。钾肥也主要用作基肥,如作追肥施用,也要注意与氮、磷配合施用。生产上要特别重视氮、磷、钾三要素的配合比例。确定三要素的施肥比例要因地、因时、因树制宜,不能千篇一律。各茶区土壤氮、磷、钾含量各不相同,茶权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及年周期生产的不同时期,对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据试验,每生产100千克鲜叶,要从土壤中带走氮(N)1.213千克、磷0.305千克、钾0.571千克。而肥料在红壤中的一般利用率,氮肥为25%--40%,磷肥20%左右,钾肥约45%。因此,每生产100千克干茶,要施氮10--12千克、磷5千克、钾5千克,其比例为2:1:1。随着产量的提高,成年茶园肥料的配合比例应有些变化,总的趋势是增加氮肥的比重。就浙江省来说,生产上采摘茶园常用的氮、磷、钾施用比例为3:1:1。此外,幼龄茶园磷、钾肥的比例要适当增加,一般采用1:1.5:1.5或1:1:1为妥。 4、施肥次数茶园施肥次数与茶区的气候条件、施肥量、采摘制度等因素有关。据试验,在全年每667平方米施氮20千克(追肥量)的条件下,分3次、5次施的产量为2次施产量的117%和123%(见表3)。可以认为,肥料用量多,要多次施用;肥料用量少,要集中施用,这样有利于肥效的发挥,有利于施肥的效果。在常远见茶园亩施纯氮10--15千克的条件下,分3次施较好。丰产茶园因用肥量高,施肥次数要相应地增加。 5、施肥作业技术茶园施肥要相对集中,无论是基肥还是追肥,条栽茶园要条施,丛栽茶园要按丛环施,幼龄茶园要按苗穴施。施肥位置一般以茶树冠垂直下为原则,未形成蓬面的幼龄茶树,施肥穴距离根颈:一、二年生茶树为5--10厘米,三、四年和茶树为10--15厘米。平地茶园一边或两边施肥,坡地茶园或梯级茶园,要在茶行上方一边施肥,以防肥料损失。施肥深度:基肥要深施,一般成龄采摘茶园20--30厘米;一、二年生茶树15--20厘米;三、四年生茶树20--25厘米。追肥深度要按肥料性质而定,如氮肥硫酸铵、硝酸铵等不易挥发而易流失的化肥要浅施,一般3--5厘米即可;而易挥发的氨水、碳酸氢铵等,要适当深施,10--15厘米方可,并要随即覆土,盖实。磷肥要深施,和基肥一样施;钾肥作追肥用时要浅施,和氮肥中的硫酸铵一样施。 6、茶树根外追肥茶树叶子能通过表皮细胞的渗透作用吸收附着在叶子表面的无机盐作为自己的营养成分。它可吸收游离的离子,也可吸收不电离的分子。茶树进行叶面施肥,称“根外肥”。根外肥不受土壤冲刷、淋溶及固定等因子影响,肥料利用经济,吸收快,效果好。对缺素现象,随时可以及时补救。根外追肥还可以同治虫、喷灌等结合,便于管理机械化,节省劳力。同时还可改善茶园小气候条件,有利茶树生长。据同位素试验表明,茶树根外追肥,尤其是微量元素的施用,可以大大活化茶树体内酶体系,从而加强根部的吸收能力,如茶树喷施钾肥和硼肥,可以促使茶树根部对磷、硫、钙等营养元素的吸收。茶树根外追肥的施用浓度与肥料品种、天气条件诸因素不关。 综合各地情况,茶树各种根外施肥参考浓度为:尿素0.5%、硫酸铵1%,硫酸钾0.5%,过磷酸钙1%、硫酸铜10×10-6--20×10-6,硫酸锌50×10-6,硫酸镁0.01%--0.05%,硼酸50×10-6--100×10-6,钼酸铵20×10-6--50×10-6,硫酸锰0.01%,三十烷醇0.1×10-6--1×10-6,赤霉素50×10-6--100×10-6,茶叶素100倍液,稀土300--400倍液。茶园根外追肥主要经叶片吸收,由于茶叶正面蜡质层较厚,而背面蜡质层薄、气孔多,一般茶叶背面吸收能力较正面高5倍,所以在喷肥时,要正、背两面同时喷施,特别要注意背面的喷施。在与农药配合施用时,要注意农药和肥料的化学性质,酸性农药配酸性化肥,碱性农药配碱性化肥,同时要注意两者之间的化学反应,根外施肥还要注意天气的变化,防止高温曝晒引进水分蒸发而改变浓度,或下雨冲洗,淋失肥料。喷肥时间,要选择傍晚或清晨,最好是阴天。在茶树生长季节里,旱季因根部受水分条件的限制,吸收能力低,根部施肥效果差,可加强根外追肥,予以弥补。

茶园管理


茶园管理 七挖金,八挖银,九冬十月挖,不如床上睏。 六月挖一寸,当得淋担粪。 茶树本是神仙草,只要肥多采不了。 粮是金,茶是银,一年四季有钱分,晒叶子茶一点也不好。(聋子茶指迟茶种,晒叶子茶指小叶对夹叶茶种) 孤子不生。(单粒播种难出土) 平土栽得睏,坡土栽得栋。(湖南安化) 藤上茶,不发芽。(不让其他有藤植物缠坏茶树) 生口的要吃,生根的要肥。 田作一坵水,土作一条圳。(茶土要注意排水沟的开凌) 田要过脚板,土要地铁板。 锄头响,茶树长。 茶树不怕摘脱皮,只要五和六月过到梨(茶园要注重挖伏土) 七金、八银、九铜、十铁。 七挖金、八挖银、九冬十月送人情。 人穿棉鞋脚不冷,茶蔸培土冬不寒。 春松、夏空、冬饱满。 上颚坐得狗,下颚塞它土。(在坡土茶园培土要注意上空下实) 春山挖破皮,伏山开见底。(渐江) 三年不打挖,只有摘花。(渐江) 行间深挖,丛边浅削。(渐江) 人不吃饭难挑担,茶不施肥难增产。(渐江) 惊蛰上次肥,茶芽壮又肥。 若要茶叶产量高,茶园年年铺秋草。(渐江) 茶园铺秋草,塞过穿棉袄。(渐江) 茶园不要粪。一年三交钉(渐江) 冬天一尺五,不如伏天破寸土。(渐江) 夏不挖,秋不发。 大茶砍谷雨,小茶砍立夏。(福建) 深挖一尺三,茹砣尽力担。(茹砣指红薯,湖南新化) 土灰拌人粪,茶茹两有分。(湖南新化) 种届豆子当得下届肥。(湖南涟源) 茶园种黄豆,绿豆、饭豆、豇豆最好,叶烂为肥。(湖南汉寿) 小麦(燕麦更凶)一把刀。(指小麦、燕麦的吸肥力特别强旺,湖南) 要想茶树长得好,就要每年挖疙蔸。(湖南) 干一阶攀一段,全株干则齐蔸砍。 肥地休树留桩砍,瘦地茶树拨开土砍,松土茶树拨开砍。(指茶绎台刈留桩高度。湖南双峰) 茶树不要粪,只要伏天挖一顿。(湖南双峰) 冬天培了土,茶园丰收十有九。(湖南岳阳) 一道锄头当道粪。(湖南平江)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湖南安化) 要茶发,二八挖。(指农历二月和八月) 春山挖破皮,伏山开见底。 梅家坞是金洞洞,银洞洞,只怕一条拱拱虫(指茶尺蠖)。 隔年茶园培上土,来年增产十月九。(湖南汉寿) 三分插,七分管。(指茶树短穗扦插) 大茶砍谷雨,小茶砍立夏。(福建) 锄头尖上出大粪。(湖南浏阳) 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 要想茶树长得好,只要年年打届草。(山区有刈莆肥茶土的习惯) 茶园不种生芽,硬不发好。(指茶园要合理间作) 住好、吃饱、喝足、穿够、虫病少。 铁观音好喝不好栽。 春前播种早,春后播种迟,雨水惊蛰最适宜。(渐江) 正月早,三月迟,二月播种正当时。(渐江) 雨水种茶用手捺,春分种茶用脚踏,清明种茶用锄夯也夯不活。 惊蛰前挖金,春分后挖银。 秋前是挖金,秋后是挖银。 茶园冬前培培土,胜过施肥胜过被。 冬前要施根底肥,春后要施崔芽肥。 三耕锄一培土。(安徽) 土是根,水地命,肥是劲。(江西) 茶树无肥芽不旺。(江西) 长疼不如短疼。(茶树修剪) 生地种茶茶易活,铲掉草皮用桩落。(云南) 从雨雀舌茶,一叶搭一芽。(江西) 割不尽的麻,采不尽的茶。(浙江) 茶树不怕采,只要肥料足。(浙江) 苦茶,苦茶,不摘不发。(湖南) 茶蔸是个瘟,不摘不发荪。(湖南) 茶叶是个狠心草,不狠心就摘不到。(湖南) 谷雨边,白毛尖。 一年老了爷,一夜老园茶。 头年不摘,二年不发;头茶不摘,二茶不发。 今年留个墩,明年发一捆。 头茶摘得好,二茶发得好。 头茶留年墩,二茶发一捆。(留叶采摘) 夏茶留个把,三茶发一桠。 摘茶不摘鱼钓钓。(不把新梢连基部都采下来了) 插得秧来茶已老,摘得茶来秧又黄。 前三日早,后三日草,正三日好。 夏前宝,夏后草。(指立夏节气) 插得秧来茶变草,采得茶来秧已老。(浙江) 头年蓄个桠,来年发一把。(湖南) 头茶留个把,二茶发一跨,二茶留个墩,三茶发一捆。(湖南) 会做鞋子先打底,会采茶叶从蔸起。(湖南) 茶芽茶芽,早采早发,迟采迟发,难采不发。(湖北宜昌) 夏前宝,夏后草。(指春茶时的立夏节气) 头茶不采,二茶小发;合理采摘,越采越发。(杭州西湖梅家坞) 茶叶是个时辰草,早采三天是个宝,迟采三天变成草。(杭州西湖梅家坞) 茶到立夏一夜粗。 摘了摪茁稊茶,园门把销挂。(湖南浏阳) 连把老叶摘来年。(不留叶的采摘,招致来年减产的后果) 摘茶不摘蚂蚁窠。 头茶香,二茶涩,三茶好吃冒人摘。 尖对尖,四十天。(指采摘和生长的时间关系。四川) 早采三天是个宝,迟采三天是棵草。 早采三天是个宝,迟采三天是仙草。(从茶叶保健的角度出发,成熟叶中保健有效成分一般高于嫩芽叶) 采了头春想二春,采了今年问来年。(福建) 南山高,北山低,村人采采茶如上梯。(福建政和山区茶园) 清明茶叶是个宝,立夏茶叶变成草,谷雨茶叶刚刚好。(浙江) 立夏茶,夜夜老,小满过后茶变草。 清明早,立夏迟,谷雨前后最适宜。 树上乱难采,采下乱难拣。(江苏) 明前茶叶是贡品,谷雨仙茶为上等,立夏茶叶是下等。(浙江) 拈尖子,放斤草,山上钱,白跑掉。(茶树开采时,采摘先发的大牙,叫撃榧庾訑;高峰期大小芽叶一把捋的粗放采摘称摲沤锊輸。安徽) 春茶不采,夏茶不发,头拨不采,二拨不发,夏采留一叶,秋茶多一芽。(云南凤庆) 采养结合,芽壮叶多,过渡采摘,枝枯叶瘦。(云南凤庆) 采尽树上果,拣尽地上籽。(河南)

茶园规划


茶园规划工作既要考虑当地自然条件,又要服从农业生产的整体布局,以适应农业生产现代化的要求。

1、识别地形,全面规划

茶叶生产基地,多建在山区或丘陵区,地形比较复杂,为做好园地的规划工作,首先要进行调查研究,掌握下列有关资料。

①当地社会经济情况 土地面积(耕地、荒地、要地及可耕地等),生产情况(作物种类及产量),以及居民、交通、电源、肥源等等。

②自然条件 气候条件应着重了解当地的雨量(包括年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绝对低温和高温出现的时间绝对值,年雨量及其分布,以及风向、风速等)。土壤方面包括母质、土类、pH值、土层厚度、质地、地下水位。原始植被情况亦应记载。此外还要了解当地水利资源及其分布状况。

③地形地势 包括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平地、丘陵和山地的分布情况,坡向和坡度的大小。

④图面资料 茶园规划用图以比例尽千分之一至二千分之一为宜。凡园地规划面积在1000亩以下的用千分之一地形图,1000-5000亩的用二千分之一地形图,5000亩以上的用五千分之一地形图。如规划面积较小,又无测量仪器时,也可用皮尺、步弓和简易测坡器进行逐块测量,绘制地形示意图,供规划时参考。

在此基础上,再行实行勘察,访问当地有经验的农民,与他们一起到现场研讨、识别、熟悉地形,掌握有关情况。再将现场调查勘察的资料,例如各地段的坡度、地块形状(包括山头、梁、弯、坞等等)、面积大小、沟塘位置、土壤质地、土层厚度及原始植被等情况,详细标明在地形图上,以便规划时应用。

根据土地规划的原则,结合茶场规模的大小,当地的有关资料和现场勘察情况,在地形图上作出全面规划。选择地点适中,交通方便,靠近水源,有发展余地的地段,作为场部、队部、茶厂或畜牧场的地址,为了便于经营管理,要根据地形的分布情况,将全场划分为若干个作业区(或操作组),并从当地自然地形、水利、土壤等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地根据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原则,合理安排茶、粮、林、牧等各业用地比例。凡集中成片适宜种茶的土地,原则上都应划为种茶区,并选拔有代表性的地段作试验用地。坡度超过30度的陡坡,应划为经济林或用材林基地,这不仅可为茶叶生产提供燃料和用材,增加收益,还可改善小气候,以利茶树生长。土层浅薄和不适宜机耕的零星地块,可作为饲料基地,或种植多年生绿肥,发展畜牧业,为茶园提供有机质肥料,部分平地或洼地,可作为粮食、油料或蔬菜生产用地。同时还要规划出茶树、果树苗圃用地。总之,在规划茶场时,要体现以茶为主,多种经营,因地制宜,科学用地,既有利于茶叶生产,又方便职工生活的原则。

规划工作要做野外工作和室内工作相结合,以室外现场规划为主。从现场实现情况出发,在绘制出规划草图后,再到实地进行校正,如此反复比较,力求规划设计精确合理。

在土地进行全面规划时,必须进行道路网、水利系统、防护林带的规划设计工作。

2、茶园地块划分

茶园分区划块,目的是便于管理。区划时可根据面积大小和自然地形条件进行划分。一般中型茶场要划分为区、片、块三种形式。万亩以上的茶场,需设立分场、小型茶场只划片、块就可以了。

一个区即为一个综合经营单位,可依自然地形,如防护林、沟、主干道等作为分界线。划片是为了便于田间管理和茶行布置,如一个独立的自然地形,即可划为一片。在一片茶园中要划为若干地块,以便田间管理工作的安排,以及产量、肥料、农药等各项定额指标的具体落实。在平地或缓坡丘陵地的茶园地块,尽可能划成长方形或扇形,以便算长茶行,利于机械操作。地块的大小,主要从茶园管理是否方便加以考虑,一般以10亩左右为宜,茶行长度以60米左右较为恰当。

3、道路及排蓄水系统的设置

(1)道路网 道路网的设置,既要便于车辆通行和田间管理,又要有利于水土保持,且少占耕地面积。一般道路面积不要超过全场总面积的5%。

一个千亩以上的茶场,要建立道路网。在设计道路网时,应以茶场总部或茶厂为中心。从总部或茶厂到各区、片、块的茶园,都要有道路相通。道路网包括干道、支道、步道和地头道。建成后的道路网要做到块块相连,路路相通,区格分明。对面积仅二、三百亩的茶场,只要设支道、步道和地头道就可以了。

干道 是整个茶场的交通要道,依它来联接茶场内部各作业区,并和场外公路相通。干道的宽度要求8米左右,能供两辆卡车交汇运行。在干道两旁,应种植行道树,两侧开设排灌沟渠。

支道 是园内运输、耕耘、采摘等机具运行的道路,供区内联接各片茶园之用,与干道交接。一般路宽4-5米,能容一辆卡车通行。对二、三百亩的茶场来说,支道实际上起着干道的作用。

步道 是从支道通向各块茶园的道路,同时也是各块茶园的分界线。路面宽2-3米,可牮拖拉机运行。

地头道 根据机械操作的要求,在每块茶园的两端,要设置地头道,宽度视机具而定。暂无机耕条件的茶场,在设计时要留有余地,以备今后应用。

为缩短路减少用地面积,在可能情况下,尽量将干道和支道设计成直线形道路。在坡度较小,岗顶起伏不大的丘陵地区,干道或支道庆设在岗顶分水岭上,如坡度较大,岗顶很不规则,干道应设在坡脚,支道呈一定比降的S形。绕山开筑。在坡地茶园划分地块的步道时,应以支道为起点,向上或向下呈∫形修筑步道。每条茶行或梯级都与步道相通,紧密衔接,互相穿插,便于车辆运行。

由于山区地形比较复杂,因此各种道路的设置,要周详安排,如路面升降的大小、道路转弯角的大小等等都要恰当,适于行车要求。

(2)排蓄水系统 茶树有怕渍怕旱的特性。在茶树整个生育过程中,尤其在生长季节里,需要较多的水分和较高的湿度。因此在有明显旱季的地区,水分往往上升为左右该季茶叶产量的主要因素。在山区和丘陵地区的茶园,遇多雨季节,如不能及时排水,常常会冲垮梯级,流失肥土。地势低处又易灌水,造成茶树湿害。所以设计新茶园时,水利设施既要考虑多雨能蓄,涝时能排,缺水能灌,又要尽量减少和避免土壤流失。

茶园水利系统,包括保水、灌水、排水三方面内容,它由渠道、主沟、支沟、隔离沟和水库、塘、管道和机埠组成。规划时要因地制腚,与道路网紧密配合,要有利于茶园耕作管理,做到能蓄、能灌、能排。

渠道有主渠和支渠。主要作用是引水进园,蓄水防冲和排除径流。在平地或缓坡茶园内,渠道可沿茶园干道和支道设置,其宽深度视需水量和排水量而定。在山地茶无中,应沿等高线开设横渠道,并保持一定的倾斜度,其比降为0.2-0.5%(即每百米高差为20-25厘米)。为扩大灌溉面积,坡地茶园环山渠的位置应尽量提高,设在茶园的上方。根据地形地势的不同,可设明渠、暗渠和拱渠两山之间可采用渡漕或倒虹吸管联接。

主沟是茶园内连接渠道和横排(灌)水沟的纵沟。雨量大时能汇集横沟和园内支沟的水引出园外;在需水时,又是灌溉用水的通道。平地茶园的主沟沿干道、支道平行开设。在山地等高梯级茶园开设纵沟,应与支道或步道相结合。在沟中开筑排蓄兼用梯级形或每隔数米设立一凹齿形横小坝,以利减缓水速,拦积泥沙。在支沟交接处的下方,设置可移动的挡水板,灌溉里可控制流量。纵沟的沟底及沟壁,均应用石料砌成。为便于机械操作,将部分主沟建成暗沟,更为适宜。

支沟是与主沟连接的横向排(灌)水沟。平地和缓坡地直行茶园,可沿步道设置,和主沟垂直或成一定角度相交。在山地等高梯级茶园与主沟斜交相接,与茶行平行。

一般10内的等高茶园,沟距以相隔10-15行茶树开设一条为宜;坡度在15。左右的,可相隔6-10行茶树开设一条;梯级茶园应设在梯面内侧,沟的宽深为30×40(厘米),并在沟内每隔5-10米设一略低于梯面的小横坝,形成竹节沟,这样有利于拦蓄雨水,保持水土。梯级茶园和等高茶园的横向沟道要有一定的比降,便于排水和引水灌溉。

隔离沟设置在茶园和林地的交界处,目的是杜绝林木根系伸入园内,防止园外径流冲刷茶园。山坡上方隔离沟应按等高线开设,沟的宽深度,应根据坡度大小、植被情况和拦截水量大小决定。一般可开设深50-100厘米,宽40-70厘米的深沟。在茶园的下方与农田交界处设置拦水沟,避免茶园水土直接冲入农田,损害庄稼。隔离沟应和横包边道相结合,开设在路的上方,以便沟水直接流入主沟,引出园外。

水库、塘、池水库庆利用山垄自然地形修筑,在可能情况下,水库位置最好高于茶园,以便通过渠道进行自流灌。地下水位较高的洼地,不宜种植茶树,可修筑水塘、水池,作为灌溉、施肥、治虫等用水来源。

在每条主沟、支沟、隔离沟的转变出口处,应开设沉积坑,沉积的土壤要定期清理还园。

上述排灌系统是紧密联系的,如上方的水库和环山渠道,在雨季能蓄水防洪,旱季又能引水灌溉。山下的水库、塘、池,也可通过机埠抽水上山,解决灌溉用水。平地茶园的水利系统比较容易设计,使用也较方便。总之,在设计水利系统时,要与道路设计结合起来,做到沟、渠塘、池、水库及机埠等设施统一安排,达到沟沟相通,长藤结瓜,配套成龙的设计要求。这样才能做到小雨中雨不出园,大雨暴雨不成灾,排蓄兼顾,灌溉方便。

4、防护林及遮荫树

选择适当位置,按一定规格植树造林,建立防护林带,可以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提高相对湿度,减低风速,调节寒冬和炎夏的气温,避免或减轻茶树遭受冻害和旱害,同时还可增加用材和有机肥的来源。所以造林和建立防护林带,既可为茶树创造良好的生育条件,又可使茶区达到园林化要求。对常有寒风侵袭的北部茶区,以及台风频繁的沿海茶区,防护林带的设置更属必要。

防护林带的规划设计和结构配置,直接影响防护效果。在营造防护林时,首先要确定林带的方向、距离、结构和树种,并以少占耕地为原则。

防护林分主林带和副林带两种。防护林带以稀疏结构为宜,这种结构有几层树冠,即高大的乔木树种和矮小的灌木树种相结合,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相结合。在防止干风和寒风侵袭的地区,要在当风面设立主林带,并于风向垂直或成一定偏角(不小于45度)。为节省用地,主要带可设在山脊和风口处。乔木树种可种4-6行,行距一般以2-3米为宜,两旁栽灌木树种,行数不限,可视情况灵活掌握。林带和园地之间应有2米以上的间隔,并开设隔离沟,防止树根伸入园内。防护林带的效果,一般为树高的20倍左右。凡是经常受害风侵袭的地区,防护林带的距离应适当缩小。

在山地茶园,由于地形复杂,坡向不一,主林带不可能完全与害风风向垂直,为适应地形,可在茶园的区或块的四周建立副林带,在与害风风向垂直的风口可多种几行防护林。面积不大的茶场,可在场的四周设立防护林。水土容易流失的陡坡和深谷,应沿等高线营造水土保持林。

防护林选用的树种,要求适应当地的土壤、气候条件、抗风力强、遮生,并与茶树无共同病虫害的树种。一般常用的树种有:杉木、马尾松、檫树、泡桐、乌柏、苦楝、合欢、青桐、台湾相思、托叶楹、油茶、紫穗槐等。根据各地的条件,还可以林带外侧,配置一些适宜当地生长的果树等经济林木。

遮荫树在我国部分地区早有种植,但各地条件不同,栽培水平不一,所以遮荫的效果也不一样。一般认为在纬度低、光照强、夏季高温干旱地区,只要合理设置,管理得当,遮荫度不超过30%,是有利于茶树生长和提高茶叶品质的,尤其是幼龄茶树效果较为显著。

在纬度、海拔较高,雨量充沛的地区,茶园不一定种植遮荫树,搞得不好会给茶树生长和茶叶产量带来不良影响。

茶园绿肥


一、茶园绿肥的作用

茶园绿肥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从而提高土壤肥力;可以保坎护梯,防止水土流失;可以遮荫、降温和改善茶园小气候,从而提高茶叶的产量和质量;绿肥饲料还可以饲喂家畜,促进农牧结合。

二、茶园绿肥种类的选择

我国茶区辽阔,茶园类型复杂,土壤种类繁多,气候条件不一。因此,茶园绿肥必须根据本地区茶园、土壤、气候和绿肥品质的生物学特性等,因地制宜地进行选择。

1、根据茶园类型选择绿肥种类

热带及亚热带红黄壤丘陵山区的茶园,由于土质贫瘠理化性差,在开辟新茶园前,一般宜种植绿肥作为先锋作物进行改土培肥。茶园的先锋绿肥作物一般选用耐酸耐瘠的高秆夏绿肥,如大叶猪屎豆、柽麻、田菁、决明、羽扇豆等。

在一、二年生茶园中,由于茶苗幼小覆盖度低,土壤冲刷和水土流失严重。这类茶园宜选用矮生匍匐型绿肥,如黄花耳草、苕子、箭舌豌豆、伏花生等。作为幼龄茶园的遮荫绿肥,通常选用夏季绿肥如木豆、山毛豆、柽麻、田菁等。为了防止幼龄茶园的冻害,一般选用抗寒力强的一年生金花菜、肥田萝卜、苕子等。在三、四年生茶园中,为了避免绿肥与茶树争夺水分和养分,应选择矮生早熟绿肥品种如乌豇豆、早熟绿豆和饭豆。对于刈割改造的老茶园,由于台刈后茶树发枝快、生长迅速,对肥水要求比幼龄茶树强烈,因此要选择生长期短的速生绿肥,如乌豇豆。

山地、丘陵的坡地茶园或梯级茶园,为保梯护坎可选择多年生绿肥如紫穗槐、铺地木蓝、知风草等。

2、根据茶园土壤特性选择绿肥种类

茶园土壤为酸性土,故茶园绿肥首先要是耐酸性的植物。山东茶区认为伏花生在北方砂性土茶园中是最好的夏季绿肥。在我国的中部茶区如浙江、江西、湖南等省第四纪红土上发育的低丘红壤茶园,酸度大土质粘重,土壤肥力低。夏季绿肥的选用。大叶猪屎豆和满圆花(肥田萝卜)可以先种,以后逐步向其它绿肥过渡。

3、根据茶区气候特点选择绿肥种类

我国茶区分布广泛,各区气象条件千差万别,故茶园绿肥必须根据各地的气候特点进行选用。北方茶区由于冬季气温低产茶园,土壤较旱,因此要选用耐寒耐旱的绿肥品种。一般选择毛叶苕子、豌豆。坎边绿肥铺地木蓝、木豆、山毛豆等通常只能在广东、福建、台湾茶区种植。而紫穗槐和草木樨等绿肥由于具有一定的抗寒抗能力,故可作为北部茶区的护堤保坎绿肥。长江中下游茶区,因为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适宜作茶园绿有的品种很多。冬季始终如一肥中主要有紫云英、金花菜、苕子、肥田萝卜、豌豆、绿豆、饭豆、红小豆、黑毛豆、黄豆等;多年生绿肥主要有各种胡枝子、葛藤、紫穗槐等。而西南的高原茶区,由于冬春干冷少雨,冬绿肥最好用毛叶苕子和满圆花,夏季绿肥以大叶猪屎豆和柽麻最好。

4、根据绿肥本身的特性来选择茶园绿肥的种类

如铺地木蓝与紫穗槐可作为各茶区的梯壁绿肥,但不能与茶树间作。再如矮杆速生绿肥由于生长快、生长期短而根系较浅,与茶树争水争肥能力差,适合于三、四年生的茶园或台刈改造茶园间作。而匍匐型的绿肥则宜间作于新垦坡地茶园的行间,既可肥土又能防止水土流失。山毛豆、木豆由于高分枝多,且叶少而稀,适合作南方茶园的遮荫绿肥。

三、茶园绿肥肥栽培

1)紫云英(AstragalussinicusL.)又称红花草、江西苕、小苕,为一年生或越年生豆科作物。它是主要的冬季绿肥作物,也可作家畜饲料,在长江以南各省广泛种植,近年来,有北移趋势。紫云英主根直立粗大,圆锥形,侧根发达,根瘤较多。植株高60-100厘米。紫云英喜温暖,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为15-25度。其生长规律是冬长根、春长苗,冬前生长慢。紫云英喜湿润,适宜在田间持水量75%左右的土壤中生长。适宜的土壤PH值在5.5-7.5之间。栽培方式为茶园套种或与肥田萝卜、麦类、油菜、蚕豆等混种,或在旱地单种。其栽培要点如下:

种子处理:选用当年收获的种子;播种前要晒种、擦种(将种子与细砂按2:1拌匀,放在石臼在捣种10-15分钟,至种子“起毛”而不破裂为度)。用30%至40%腐熟人粪尿浸种后再晾干。然后接种根瘤菌(对新种植区尤其重要)

紫云英喜湿怕涝忌旱,因此要开好排水沟。

因地制宜,适时早播:各地播种期不同,以9月上、中旬至10月下旬为宜。每亩播种量1.5-2.5公斤。

以小肥养大肥,以磷增氮:酸性茶园土壤中有效磷含量甚低,施用磷肥后可使绿肥产量明显增加(亩施过磷酸钙15公斤)。

2)田菁(SesbaniacannabinaPers.)又称咸菁,豆科田菁属。喜温暖湿润气候。种子发芽最低温为12度。田菁耐涝能力强,从3至4年真叶开始,就可在淹水环境中生长。

播种:播种前须经擦种或烫种处理(用60度热水浸泡,待水冷却后捞出晾干就可播种)。田菁的播种期较宽,为3月上旬至6月,播种量为每亩3至4公斤。播种深度不要超过3厘米。

以磷补氮:据北京市农科所试验,每亩施加过磷酸钙25公斤,田菁根瘤重和鲜产量比不施磷肥的分别增加125.4%和41.2%。

3)柽麻(ClotalariajunceaL。)又称太阳麻、叔麻、印度麻,豆科野百合属。柽麻适应范围广,苗期生长比较迅速,产草量高,是一种优良的速生绿肥品种,可在各种茬口上间、套、插种。目前,在陕西、河南、湖北、安徽、江苏等地广泛种植。柽麻喜温暖湿润气候。种子发芽最低温度为12度。据江苏扬州地区测定,5月下旬播种的柽麻,生长40天,每亩可收鲜草1467公斤以上。柽麻的适应性强,耐旱、耐瘠、耐酸和耐碱。

4)肥田萝卜(RaphanussativusL.)又名满圆花、萝卜青等。十字花科萝卜属。非豆科绿肥。可与紫云英、油菜等混播。肥田萝卜喜温暖湿润,适应性较强。它对难溶性磷的吸收利用能力强,能利用磷灰石中的磷。

播种及管理:播种前精细整地,开沟排水。肥田萝卜的适播期为9月下旬至11月中旬。播种量每亩0.5-1公斤。磷肥或灰肥拌种。

5)油菜(BrassicachinensisL.)为肥、油兼用的绿肥作物。宜与紫云英、箭舌豌豆等豆科绿肥作物间、套、混种。油菜喜温暖气候。最佳生长温度为15至20度。秋播全生育期200天左右,春播60至70天即可进入盛花期。

播种与管理:播期因地而异。南方为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北方为2月底至3月初。撒播每亩0.20至0.26公斤,作短期绿肥时用种量可增至0.5公斤。

四、茶园绿肥的利用

用作家禽饲料:尤其是豆科绿肥作物,养分含量较高,不仅是优质的肥料,而且是优质的饲料。可青饲、青贮或调制成干草,用来饲喂家畜,再利用家畜粪便肥田,这样可以大提高绿肥的利用率,同时,也可解决家禽与人争地的矛盾。茶园绿肥中除大叶猪屎豆有毒,决明豆有异味等少数品种不能作饲料外,大部分可作饲料。如红三叶草、白三叶草、紫云英、肥田萝卜都是牛、羊的优质饲料。但需要注意的是,豆科绿肥青饲料不可一次大量喂给牛、羊,应与其它非豆科青饲料或秸秆配合饲喂,否则会使牛羊患瘤胃鼓气病。

作为改土的先锋作物:茶树是多年生常绿作物,播种定植前对土壤肥力的要求很高。对于新垦茶园来说深耕熟化是最基本的措施。深耕后容易使土壤层次打乱,表土生土增加,如果立即种茶则不易生长。故需要种植1至2年绿肥作为先锋作物以促进土壤熟化。对于改植换种的老茶园,由于多少年来一直种植茶树,茶根分泌物和茶树枯枝落叶中含有很高的茶多酚类化合物,它们对微生物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使土壤生境和微生物区系不利于茶树生长,所以老茶园改植换种时,也要先栽培1至2年绿肥以改良土壤。

直接压青作茶园基肥:茶园绿肥的水分含量较高,茎叶幼嫩,可直接翻埋压青肥田。冬季绿肥压青可于次年盛花期前后,结合茶园春耕将其翻埋于深层土壤;对于速生早熟的夏绿肥,如乌豆豆、速生型绿肥,因其生长期长可经两三次刈割后,于茶园秋耕时翻入土中。由于压青绿肥幼嫩容易腐解,分解过程中释放出热和大量的有机酸等物质,容易“烧坏”茶根,尤其在土壤水分较少时.因此翻压绿肥时,应离开茶树根颈40-50厘米处开沟或深埋。

制成堆肥或沤肥:用作茶园追肥或基肥。

作茶园的覆盖物:将茶园绿肥刈青后覆盖在茶园地面上,可以提高土壤的含水率,减少水土流失,具有防寒防冻等作用,同时覆盖材料分解后也为土壤提供养分。

五、充分利用土地,广辟茶园绿肥基地

茶园间作绿肥,只能在1-3年生幼龄茶园或台刈改造的茶园进行。对于大部分成龄茶园由于受密度限制而无法间作绿肥。因此在新辟茶园时,行距可以适当放宽,也可以利用一些空闲地、荒山、水面(水中可养殖满江红、细绿萍、水浮莲、水葫芦等),建立茶园绿肥基地。

茶园间作


在同一茶园内,以茶为主,利用茶树行间或丛(株)间隙种植一种或一种以上其它作物的种植方式。中国旧式茶园,多数实行间作。50年代以后新建的茶园,茶树种植方式已由丛栽改为条栽。这种茶园,除了这些间作物在茶园新建时已作了规划与定植,如茶胶间作茶园、茶果间作茶园外,其余条栽茶园,只是在茶树幼年期或更新改造后的头二年,仍有实行间作的。合理间作能促进茶树生长、起到增产提质的作用,达到经济地利用土地与空间的效果。而间作物或它的部分根、叶入土腐烂后,又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尤其是间种豆科作物,还有固氮作用,有助于提高土壤肥力。茶园实行间作后,夏天能对茶树起到遮荫作用;冬季能提高土温,减轻或防止茶树冻害;雨遮荫作用;冬季能提高土温,减轻或防止茶树冻害;雨季能拦截径流,有利于蓄水保土;平时能抑制杂草生长,减少养分损失。另外,还可获得一定的间作物收入。但不合理的间作,会造成茶树与间作物之间争肥、争水、争光,影响茶树生长,引起或加重病虫为害,结果引起茶树衰败,甚至死亡。因此,茶园间作必须选择适宜的间作物。中国茶区,除茶果茶林等间作外,一般间作物以选择耐旱耐瘠、吸肥吸水能力不大、生长期短与茶树无共同病虫害、能适宜在酸性土壤生长的矮秆直立型的高产早熟作物为好。在夏秋季干旱且旱期又长的地区,间作物的种植密度不能太高。间作物要适时播种,下足底肥,加强管理。同时,还需安排好间作的轮作,做到用地与养地相结合。中国现有间作茶园的间作物种类与间作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农作物有玉米、甘薯、麦子、豆类、绿肥等;经济作物有橡胶、白术、烟叶等;果树有柑桔、桃、李、杨梅等;蔬菜有萝卜、白菜等;林木有乌桕、油桐等。但从改土、肥茶和增加收益的目的出发,在生产上最常见的有三种。

茶树与农作物间作: 茶园间作的农作物中,以豆科绿肥和豆科油料作物为主。一亩豆科作物,一般能固定5kg左右纯氮,绿肥又含有较高的有机质,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豆科作物还可以作为饲料,坎边种植绿肥等间作物,还有防止水土流失,保护茶园梯坎的作用。江、浙、闽、赣、湘、皖等省的广大茶区,冬季以紫云英、黄花苜蓿、茹子、蚕豆、豌豆为宜;夏季以大叶猪屎豆、柽麻、绿豆、萝卜菜、木豆为宜。如果间作大豆,要选择早熟的,花生要选择立蔓的。对于有间种粮食作物习惯的一部分茶园,玉米应选择矮秆的。对吸肥吸水能力大、高杆、蔓藤的粮食作物,如大麦、小麦、甘薯等应尽量少种,或者与豆科作物轮种。间作密度,一般1.5m行距的新建条栽茶园,第1-2年,可间作花生、豆类等矮杆作物2行,大叶猪屎豆、柽麻等高杆作物1行。第3年开始,应根据实际情况,退出间作或只种1行。丛栽茶园一般种植密度在每亩300丛以上,树冠覆盖度又较大的茶园,不再间作。种植密度在每亩200丛左右的茶园,可以适当间作。种植密度在每亩100丛左右的,可根据以往的间种习惯间作。

茶果间作: 种植方式采用得比较多的将茶树排列在果树行间。以柑桔为例,有的与茶树相间种植,按照茶树与柑桔的种植距离,茶树种植在柑桔行正中,一般每隔一行柑桔,种植茶树1-2行不等。也有先行修筑梯田,在梯级外缘或梯壁基部种茶,其对应的另一边种柑桔。此外,还有与桃、李、杨梅、银杏等间作的,种植方式更多。但茶园内间作果树,一定要加强管理,避免影响茶树生长。

茶胶间作: 自60年代初以来,茶胶间作作为热带多层人工生态的一个组合类型,70年代初,开始推广于生产。茶胶间作能充分发挥茶树与橡胶树间,以及它们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协调作用,因而比起单一茶园来,更能适应热带气候特点;使土地利用率比起单一橡胶林提高40-50%,茶胶间作,结构一定要合理。采用比较多的是橡胶树系用单株宽行间作,行距10-18m,株距3-4m。茶树与橡胶树间距应在2m以上。此外,也有以橡胶为主,在橡胶园中间作茶树的。茶胶间作,一般应统一规划,同时定植。若橡胶定植几年后再植茶,则茶树很难成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