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茶叶成为西乡主导产业

发布时间 : 2019-11-13
陕西的茶叶 陕西茶叶排名 陕西什么茶叶出名

陕西的茶叶。

茶叶成为西乡主导产业截至目前,西乡茶叶实现总产值5.1亿元。茶叶产值占种植业产值的43.3%,占农业总产值30.2%,对全县GDP贡献率为15.5%。茶农户均增收3875元,茶产业已成为了西乡县的主导产业。

去年,西乡茶园面积已达到22.4万余亩,其中投产园面积12.1万亩,茶叶总产量4800余吨。全县茶叶产业规模、产量、产值均居陕西省产茶县之首,成为全省乃至西北地区规模最大名优绿茶生产基地县。西乡县23个乡镇,有22个乡镇产茶,其中万亩以上的产茶乡镇10个,种茶农户达5万余户,从事茶业生产人员约15万人;茶叶加工不断走向精细化。县内已有14家茶叶加工企业取得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8万亩茶园通过无公害食品基地和产品认证,11户企业取得绿色食品认证及有机茶加工和产品认证,产品分别出口俄罗斯、新加坡、美国、日本,销往北京、上海、香港、澳门、台湾等地。茶叶产业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中最能带动一、二、三产业良性互动的优势产业。同时,拉动二、三产业增收过亿元,茶农户均增收3875元,人均增收千元以上,每年还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3.6万人,直接增加劳务收入1.18亿元。

cy316.com扩展阅读

清远等地大力发展茶叶种植 让茶叶产业成为支柱产业


近年来,广东清远和云南昌宁县温泉镇兴文村,都在大力发展茶叶种植,到2026年清远将实现“百万亩级”茶叶种植面积,而宁县温泉镇兴文村的茶叶产业已成为该村的支柱产业。

清远作为省内农业大市,茶叶不仅是新型支柱产业,也是历史悠久的特色农业产业。近年来,清远茶叶产业实现快速发展,部分指标已走在全省前列。

2017年,清远茶叶种植面积达14.4万亩,干毛茶产量6000吨,产值22亿元。目前,全市8个县(市、区)均有茶叶产业,基本形成了以英德红茶为主,英德绿茶、笔架茶、蒲坑茶、连阳高山茶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预计2020年产量预计突破万吨大关。

目前,全市现有自有茶园面积1000亩以上的企业12家,拥有省级农业龙头企业6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7家。作为全市茶叶主产地的英德市,现有茶叶从业人员达10.5万人。在2018年十大“广东最美茶园”及“广东十大好春茶”名单当中,清远茶企获得多项殊荣,显示出深厚底蕴和不俗实力。

“预计到2026年,清远将实现100万亩的茶叶种植面积发展目标。”在今年5月初召开的清远市茶叶产业发展新闻发布会上,市农业局党组书记、局长张伟杰向记者描绘了全市茶叶产业未来发展蓝图。打造“百万亩级”种植面积,无疑将使有着上千年种植历史的清远茶叶产业,能够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

云南省昌宁县温泉镇兴文村大力发展茶叶种植,已种植茶叶8100余亩,茶叶产业已成为该村的支柱产业。与此同时,茶叶种植带动了茶叶加工产业的迅猛发展,目前,全村有茶叶专业合作社2个,有大小茶叶加工厂19个。其中有大型加工厂4个,厂房初具规模,设备完善,生产线齐全,全村茶叶生产已实现自产自销一条龙。

陕西西乡县六项措施提升茶园基地建设水平


陕西西乡县六项措施提升茶园基地建设水平

一是科学规划布局。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的原则,重点围绕高速公路、国道沿线、旅游景点、集镇规划区,选择土壤适宜、用水条件较好的田地发展新茶园,建设高标准、高质量的优势茶叶产业带。按照茶园面积规模分布,科学合理布点设置茶叶初制加工厂,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旅游一体化格局,提高茶叶综合效益。

二是改良茶树品种。全面推行无性系良种茶苗移栽,在茶叶主产乡镇建立2至3个200亩以上的无性系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加大龙井长叶、平阳特早、乌牛早、舒茶早、翠峰等无性系良种苗木的推广种植力度,切实提高茶园良种化程度。

三是强化基地建设。积极推广标准化建园及管理技术,改造低产茶园,集中力量建设一批500亩以上,高质量、高标准的茶叶精品示范基地,配套茶园管理机械2500余台(套),建成节水灌溉丰产茶园4万亩,为茶叶产业提供优质安全的原料保证。

四是加快茶园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茶区公路、机耕路、水利设施、茶叶生产用电等配套设施建设步伐,着力提升茶产业基础装备水平。

五是深化产权改革。对现有国有、集体及管护责任不明确的茶园,实施以拍卖为主的产权制度改革,明确责、权、利,确保管精管细,实现高产。积极探索建立土地流转机制,完善市场体系,促进茶叶产业发展。

陕西汉中:做大做强茶叶产业 加快脱贫攻坚速度


陕西是我国有名茶叶出产地之一,近年来,陕西抓住“一带一路”这个机遇,引进茶行业人才、调整茶产业结构、打造特有茶叶品牌,最终做大做强茶叶产业。如今的茶产业已成为陕西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当地政府为了更好地发展茶产业,在陕西汉中召开了茶产业脱贫攻坚与发展战略的咨询会,诚邀茶行业专家为扶贫、发展建言献策。

咨询会

10月11日,由中国茶叶协会与陕西省农业厅联合主办的“陕西茶产业脱贫攻坚与发展战略咨询会”在汉中市西乡县举行,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等十余位中国茶叶学会专家,分别给陕西茶产业的生产、市场营销、带领茶农脱贫增收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科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吴孔明建议,陕西应该结合地域历史文化,生产绿色有机的特色农产品;要做大深加工产业,做长茶产业链,创建名优品牌;要加强产业人才培养和引进,增强专家人才储备,要立足科技支撑,提高茶叶的科学技术含量。

“陕茶的特质是威猛、刚勇、霸气十足,如果我们从这样的产品中提炼出一个感性的点,那就会有很多人按照这个标签去贴,自发的去购买推广这种产品,形成口碑传播。”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姜爱芹建议,陕茶的推广营销可以把所有的从业人员都变成陕茶的代言人,形成合力去做,让全产业链的每个环节都成为品牌宣传的点。

咨询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江用文建议,陕西要着眼于从茶叶生产中心向茶叶集散中心发展,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让茶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重新焕发生机,把茶产业打造成既能发挥本地产业优势又能承接其他产区茶叶向“一带一路”地区延伸的平台。

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仲华建议,陕西省应该进一步优化绿、黑、白、深四个茶类结构,进行区域的合理布局,放缓面积增长的速度,提高单位面的产出率。进一步扩大机械化采茶比例,降低劳动力的成本,增加依靠机械采茶所可以生产的品类结构,提高生产效率。通过科技创新提高产品的品质,通过营销模式提升品牌价值,通过业态创新提升综合效益。在市场营销方面陕茶先要做热本土市场,以西安为主的本土市场是产品营销的核心,其次要大力开拓不产茶的省份市场,同时在茶叶出口方面要进一步突破。

记者了解到,举办“陕西茶产业脱贫攻坚与发展战略咨询会”旨在汇聚中国茶叶学会的专家、教授的智慧,帮助陕西茶产业探寻转型升级、产业扶贫的新思路、新方法,推动陕西产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陕西省茶产业品牌建设 质量为先加强区域整合


近年来,陕西致力于发展茶产业,茶叶品牌越来越多了,影响力也越来越多,诸如“汉中仙毫”“紫阳富硒茶”和“泾阳茯砖茶”等越来越被大众所熟知,那么,今后陕西茶产业将怎么发展呢?有哪些突破口?

质量为先,打好品牌基础

在西乡县峡口镇江榜村,农户把茶叶当庄稼种,几乎家家种茶、户户有园。远远看去,茶树像一行行绿篱,蜿蜒起伏,层层叠叠,一眼望不到边。

每年春茶采摘结束后,峡口镇江榜村村民就开始修剪茶树。6月2日,帮别人家茶园修剪茶树的村民袁兴伟告诉记者,他一天可以修剪250多公斤鲜叶,能卖200多元,而有的年轻人一天甚至可以剪500公斤。剪下的叶子是用来提取茶多酚的原料,很抢手,有人专门到村里收购,所以主人家不用付酬劳,修剪掉的叶子就是工资,谁来修剪谁拿走。袁兴伟是村上的种茶大户,他家的6亩茶园,每年仅鲜叶就能卖3万多元。

“陕茶生态优势明显,陕南地区作为我国茶树分布最北缘的茶区,种茶历史悠久,没有污染,茶树生长周期长,茶叶中所含的物质特别丰富,具有做有机茶、出口茶的绝好基础。”省园艺蚕桑技术工作站副站长孙越赟介绍说,“陕茶不仅用来加工成绿茶、红茶等传统茶产品,近年来还通过深加工工艺,提取茶多酚原料,进一步增加了附加值。”

汉中市茶产业办公室主任张星显对汉中茶叶的品质十分自信,他告诉记者:“年前,汉中市在8个县随机抽取了18个样品送往中国茶科所进行检验检测,报告显示,不但农残及重金属含量都为零,茶多酚、氨基酸、硒、锌等含量在国检范围内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近年来,陕西省把茶产业作为继陕西苹果之后又一特色优势产业来抓,2013年至今已累计投入3.5亿元专项扶持资金发展茶产业。2016年完成低产茶园改造任务6万亩,共创建国家级茶叶标准园15个,认定省级标准化示范园160个。注重加快茶叶深加工产品开发,应用高新技术生产质量好、附加值高的茶多酚、茶饮料等深加工产品,推进三产融合发展,不断拓展茶产业链和增值渠道。

品茶

区域整合,加快品牌建设

5月17日,中国茶产业联盟在杭州由农业部牵头成立。该联盟将聚力技术创新、共创品牌、共拓市场,引领做强中国茶产业,助力农业转型升级。在该产业联盟第一次理事会上,陕西苍山秦茶集团有限公司当选为常务理事单位。

除了积极加入茶产业联盟外,陕西省还加大力气培育茶产业龙头大品牌、大企业,着力解决茶叶品牌影响力不足的问题。我省立足资源禀赋、依托产业基础、顺应市场需求,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培育出一批茶叶领军企业。在项目支持、基地认定、产品质量规范等各方面提供优惠政策,鼓励茶叶企业创建国家级驰名商标、省级著名商标。目前我省已有国家级龙头企业1个、省级龙头企业27个。陕西苍山秦茶集团有限公司、陕西省紫阳富硒茶业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跻身全国茶叶百强企业。

为了让陕西茶叶品牌更具市场影响力,陕西省农业厅从2012年起,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引导,逐步整合区域内众多茶叶品牌。着力推广“陕西茶叶”大品牌,做大做强“紫阳富硒茶”“汉中仙毫”和“泾阳茯砖茶”等区域公用品牌,并制定各类标准加以规范。同时,将区域公用品牌与企业品牌宣传相结合,发挥大企业大品牌的引领作用。

2005年前,汉中8个产茶县,就有20多个品牌。汉中市分为两步整合全市茶叶品牌,第一步,先将原来20多个茶叶品牌初步整合为“午子仙毫、定军茗眉、宁强雀舌”三大品牌,分县划片使用。第二步,及时向国家质检总局申报“汉中仙毫”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将全市名茶统一命名为“汉中仙毫”,并作为全市茶叶的公用品牌和“金字招牌”全力打响。2016年,“汉中仙毫”品牌价值已达18.99亿元,成为汉中最具地方特色的“金名片”。

“独行只能走快,众行才能走远。”“陕西茶叶”这个大品牌,已形成品牌矩阵,正强势带动陕茶走向全国,集团军作战的优势正逐渐显现。目前全省茶叶注册商标296个。拥有国家驰名商标4个,陕西省著名商标49个,中国驰名商标4个,茶叶地理标志18个,区域公用品牌21个。2016年“汉中仙毫”和“紫阳富硒茶”在“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榜单上分列第20位和第25位。“泾阳茯砖茶”“秦岭泉茗”“汉中仙毫”和“紫阳富硒茶”等已成为国内知名的区域公用品牌。

开拓市场,提升品牌知名度

5月19日,在首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上,镇巴县与广西康裕投资有限公司签订了一份2000万元的投资合同“大单”,这都得益于我省近年来采取的“走出去、请进来”战略。陕西省园艺蚕桑技术工作站站长巨海林认为,“让世界知道陕西产茶而且产好茶,让陕茶真正走出陕西、走向世界,品牌建设不可或缺。”

为鼓励企业走出去,扩大陕茶影响力,2016年省农业厅制定了《陕西省茶企走出去奖励实施办法(试行)》,设立自营出口奖、品牌创建奖和名优茶品奖,拿出560万元对16家获奖企业和单位进行了表彰奖励。按照“先市场,后生产”的理念,组织陕茶企业抱团闯市场。几年来,陕茶宣传足迹遍布北京、济南、兰州、福州、乌鲁木齐、贵州、上海、香港以及俄罗斯、荷兰等地,陕茶知名度大幅提升。

2014年9月,“泾阳茯砖茶—丝绸之路文化之旅”活动拉开重走丝绸之路序幕,历时1年多时间,从泾阳县至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州的陕西村,沿途宣传泾阳茯砖茶,极大地提升了陕茶影响力。

品牌知名度得到提升,陕茶出口形势良好。2016年我省茶叶出口46批次,共计324吨,同比增加568%,金额1061万美元,同比增加599%,我省茶叶出口量价显著提升,西乡县、平利县已成为陕茶出口主力军。陕茶出口主要涉及香港、澳门等地区及美国、马来西亚、印度、越南、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目前全省茶农超过100万人,茶产业从业人员超过200万人,茶产业已成为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一条重要途径。

陕西紫阳县紫阳富硒茶”带动当地茶产业转型升级


硒我们都很熟悉,它是一种化学元素物质,如果缺硒,我们的身体中就会出现各种疾病,而同时它也能对癌症起到预防以及抑制作用等。富硒大米、富硒蔬菜以及富硒茶叶等富硒食品如今不断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而富硒茶也就是所含的硒元素含量较高的茶叶,目前在市场中的需求量非常高。日前,国家农业农村部2018年第四批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名单公示,紫阳县茶叶研究所申报的“紫阳富硒茶”产品榜上有名。

茶叶

据了解,农产品地理标志是指标示农产品来源于特定地域,农产品品质或相关特征主要取决于特殊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并以地域名称冠名的特有农产品标志。它是重要的农业资源,是特色优质农产品的表现形式和重要载体;也是国际公认的知识产权,是一个区域性公用品牌。“紫阳富硒茶”成功入选国家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公示名单,是我县农业品牌建设的又一次突破性进展,对利用好、发挥好“紫阳富硒茶”地标产品的品牌效应,进一步提升“紫阳富硒茶”产品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竞争力,促进茶产业转型升级,助力脱贫攻坚和县域经济发展,都将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

陕西名茶


1.午子仙毫

产于陕西西乡县高中山区五万亩无污染的科技示范茶园内。这里产茶历史悠久,始于秦汉,兴于盛唐。曾有“午子云雾茶,龙泉洞中水。仙境凤栖亭,品茗清明人”之佳许流传。西乡在明初是朝廷“以茶易马”的主要集散地之一。午子仙毫创于1985年。

产区位于陕西南部,汉中地区东部,北阻秦岭,南塞巴山,汉水流经此间。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茶园分布在海拔600-1000米处,富含锌硒,无污染。

鲜叶于清明前至谷雨后10天采摘,一芽二叶初展为标准。干茶每公斤需6.2万个芽头。

午子仙毫是午子绿茶系列的代表产品。形似兰花,色翠显毫,香气持久,爽口回甘。以玻璃杯冲泡,下沉者如初春嫩芽,上浮者若初绽之兰花,十分美观。

2.紫阳毛尖

产于陕西紫阳县汉江两岸的近山峡谷地区,为著名历史名茶,清朝已在名茶之列。制作工艺在近年有所变化,晒青改为半烘炒,品质有所提高。

产区层峦叠嶂,多云雾,冬暖夏凉。土壤多为花岗岩和片麻岩发育而成的黄沙土和薄层黄沙土,矿物质丰富,土质疏松,是茶树生长的适宜地区。

紫阳毛尖鲜叶采自紫阳种和紫阳大叶泡,茶芽肥壮,茸毛多。清明前10天开采,至谷雨前结束。标准为一芽一叶。

成茶外形条索圆直紧细,肥壮匀整,色泽翠绿,白毫显露;汤色嫩绿清亮,滋味鲜爽回甘。

3.汉水银梭

为陕西省南郑县新创制的名茶,1986年研制成功。因外形扁平似梭有白毫,产于汉水上游,故名。

茶区地处秦岭以北,巴山南麓,汉水上游,为陕西古老茶区。境内丘陵起伏,茶园垂直分布于海拔500-1300米处,鲜叶品质优异。

采制技术十分讲究,为一芽一叶初展与一芽一叶展开两个等级。

成茶扁平似梭,翠绿披毫;嫩香持久并带花香,汤色浅绿,清澈明亮;滋味鲜醇慧甘。

临沂临港区:做大茶叶产业


如今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赤日炎炎似火烧,王孙公子把扇摇,这种高温下真的让人非常烦闷,这时候来点茶无疑是很好消暑选择,茶香悠然。

茶叶一直以来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消费品。临沂临港区作为江北茶叶基地种植渊远流长,茶文化历史底蕴丰厚。近年来,临沂临港区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积极把茶产业纳入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全局通盘考虑、统筹规划、重点推进,茶产业逐渐成为农业经济新的亮点和增长点。目前,全区茶园面积已发展到40000亩,面积和产量居全市首位,从事茶叶经营的公司(门店)100余家,年销售茶叶5000余吨,销售额达到3.26亿元。

“最近天热了,前来买茶的人明显多了。夏天虽然价格下降,但是走量还行。”在壮岗镇东演马村王沂勇茶叶店里,他一边卖茶一边向记者介绍最近的行情。

近几年,临沂临港区积极破解农业发展难题,坚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自身品牌建设,开发出品质优良、风味独特、适应不同消费人群的茶系列产品,不断赋予茶产业发展新的基本内涵。临沂临港区基于产品质量品牌文化基础保障,广大茶企茶人积极树品牌、拓市场,重质量、求效益,强产业、建基地,主攻大品牌、大龙头、大市场,实现了茶品牌文化与茶产业化融合的华丽转身。

茶叶

临沂临港区茶基地规模不断扩大,茶市场基本稳定,茶品牌影响力有新提升,茶企(合作社)收入逐年增加。截止目前,临沂临港区已注册各类商标20多个,茶叶加工企业及茶业专业合作社60余家,“沂蒙玉露”“临港春秋”“临港绿茶”“沁园春”等20多个品牌在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农业博览会以及国家省市名优茶评比活动中,临沂临港茶叶先后获得国家、省、市奖项上百余项,名列全省乃至全国前茅。以杰青茶业为例,发展600多亩示范茶园,与460余户茶农合作茶园达6000多亩,每年订单绿茶达10吨,红茶6吨,产值1000万元,生产的“杰青金针”“沂蒙红茶”品系销往12个省、市、地区。

从“企业唱戏”到“政府搭台”,茶特色产业综合社会效应逐步显现。“原先,从炒茶、包装、销售都是靠自身,经营管理带有很大盲目性。如今,有了政府搭台撑腰,茶农们发展茶产业的思路和方向更加明晰。”临沂临港区杰青茶业总经理刘秀兰介绍。

据了解,为加快培植茶产业,进一步为百姓开辟致富门路,临沂临港区积极搭建起茶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突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发展理念,彰显产业特色,强化科技支撑,创新发展机制,提升茶产业的综合效益。茶企把扩大优质茶基地规模、提升特色品牌与增加农民收入紧密结合起来,带动了茶业增效茶农增收。据初步统计,茶产业发展已带动社会就业1800余人。

“政府组织我们茶农出去参观学习,开拓了思路,开阔了视野,看到了差距,学到了经验,让我们少走弯路。”临沂临港区九坊一品茶香总经理高维强说,“政府搭起茶产业发展的高位平台,希望像类似这样的活动尽可能多办。”

临沂临港区鼓励企业和茶叶合作社等创建特色品牌,积极发展“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家庭农场+基地+农户”等一体化模式,成功注册“沂蒙玉露”“临港春秋”“临港绿茶”“沁园春”“绣针河”等20多个茶叶品牌,走出茶与果、茶与花、茶与旅一体化发展的路子,打造一批融茶文化、民俗文化、休闲度假等为一体旅游线路。

可以说这茶叶让当地有了种植户规模种植,有人农家乐的乡村旅游,有电子商务的远销全国,一个产业富了一方。

聘请茶产业首席科学家 加快镇巴茶叶产业发展


现如今,我国贫困县数量还是均高不下,贫困县想要寻找发展机会的话,还需要从自身的资源优势出发。镇巴县,其生态条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因而镇巴县开始了茶产业的发展之旅。但是,由于镇巴县缺乏相应的茶叶人才,茶产业的发展十分缓慢,为此为了加快镇巴茶叶产业发展,特意聘请茶产业首席科学家前来帮忙。、

赵勇健代表县委、政府向鲁成银颁发聘书,聘请其为我县茶产业发展首席科学家

10月18日,我县举行茶产业发展首席科学家聘请仪式,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委书记赵勇健为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鲁成银颁发聘书,聘请其为我县茶产业发展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有关专家、省农业厅相关处室负责人、全体县级领导出席仪式,仪式由县长叶稳太主持。

鲁成银对我县聘请其为茶产业发展首席科学家表示荣幸和感谢,对镇巴各级领导干部积极克服困难,以茶叶为主导产业之一,全力推动产业发展促进群众增收的激情与干劲表示敬佩。表示将全面发挥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技术优势,在茶叶品质建设、茶叶品牌打造等方面,深化与我县的务实合作,为实施产业扶贫,促进群众增收,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出积极贡献。

赵勇健代表县委、政府感谢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及鲁成银本人对镇巴茶产业发展的关心与支持。他指出,镇巴茶产业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全县上下通过锲而不舍的艰辛付出,至今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同发展预期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当前,有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作为后盾,相信镇巴茶产业发展必将再上更高台阶,真正打响镇巴茶叶品牌,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

鲁成银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浙江省茶叶研究院副院长,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检测中心主任,国家茶产业科技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委员,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专家组专家,中国农科院茶叶质量与风险评估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浙江省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广东清远:举办首届茶叶产业大会 加强茶产业发展


清远位于广东省的中北部,是广东省的茶叶主产区,清远以茶叶作为新型支柱产业,据悉在2017年清远市的产业产量达6000吨。英德红茶是清远市的特产名茶,具有“东方金美人”之称。近日,首届广东茶叶产业大会在广东省清远市举行。广东省副省长叶贞琴,中国工程院唯一茶叶院士陈宗懋,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杨亚军,以及来自“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驻穗代表、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和省直有关单位、茶行业专家、茶叶企业和种植大户等近千人参加大会。

大会举行了广东十大好春茶颁奖和广东最美茶园授牌仪式,举办了茶叶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以及广东茶叶产业发展成果展、茶叶企业风采展、全民饮茶日活动。大会还组织参观了广东生态茶园建设、茶叶加工自动化、茶园机械化现场演示、茶树品种资源库,体验了英德红茶文化。

叶贞琴强调,举办首届广东茶叶产业大会是我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富民兴村产业的重要举措。接下来要继续做强茶业,拉长产业链,拓展价值链,补强科技链,丰富文化链,全面提升茶产业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让广东茶美名远扬、风行天下,“让世界爱上广东茶”。一要做优茶品质。引导茶叶产业向生态优势区域聚集发展,高质量打造一批茶叶专业镇、专业村,建设一批现代茶产业园,用最健康的土壤,生产最优质的茶叶,把最优质原料变成最优质的产品,把茶品变成旅游产品。二要唱响茶品牌。实施“区域品牌+企业品牌”的双战略,做大做强广东茶品牌。探索设立广东茶产业发展基金,培育一批茶叶领军企业。特别要把陈宗懋院士誉为全国最好红茶的英红茶迅速做强做大,力争发展到百万亩。三要拓展茶市场。继续发挥广州作为全国最大的茶叶集散地优势和枢纽功能,重点发展茶业电子商务与建立区域型现代物流平台。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与粤港澳大湾区和国际港口对接,努力让广东茶叶走向全国、影响世界。四要弘扬茶文化。把茶产业发展与茶文化传承相融合,讲述广东茶故事,让世界通过小小的茶叶,触摸岭南文化脉搏,感知广东发展活力。五要共享茶红利。要优化服务、强化监管,密切利益联结,使茶农、加工商、贸易商形成发展共同体,让一片片茶叶成为富裕一方百姓的“金叶”。

清远市建立了大批的茶叶标准园以及标准化的茶叶加工生产,提高了茶产品的质量,清远大部分的茶农增收效益有着明显的提高,实现了茶茶产业带动清远市的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