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古今餐桌“混合饮料”

发布时间 : 2019-11-13
黑茶普洱茶 普洱茶红茶 烤普洱茶

黑茶普洱茶。

藏族谚语:“加察热!加霞热!加梭热!”汉语意思是:“茶是血!茶是肉!茶是命!”

地处云南省澜沧江中下游东西两岸的临沧古茶区、普洱古茶区和西双版纳古茶区,是世界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

普洱市(原思茅),气候宜人,四季如春,既有优越的林木生长条件,又有充足适量的年降雨量。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4.9%,林业用地面积313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2.25亿立方米。这里生态环境良好,有两个国家级、四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是全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作为世界茶树原产地的普洱,仅见于景谷的3540万年前的宽叶木兰化石、135万亩保护完好种类齐全的野生古茶树群落、栽培古茶园,便足以证明它是世界茶树原产地。而镇沅千家寨野生2700多年的“茶树王”、上千年的澜沧邦崴过渡型古茶树以及1800多年的景迈山万亩人工栽培古茶园更是堪称世界奇观,为世界茶树资源的重要宝库。

源自汉唐,盛于明清的普洱茶,不仅为民间喜爱,也为官府乃至宫廷高度重视。乾隆皇帝就有“独有普洱号钢坚,清标未足夸雀舌。点成一碗金茎露,品泉陆羽应惭拙。”的诗句。由于朝廷重视,使得普洱茶身价百倍。综观普洱茶的种植历史,与自然、地理、经济、民族、文化紧密相连,它涉及种茶人、饮茶人的生产方式、生活习俗、思想观念、宗教信仰、文化艺术等方面,在茶的发现、驯化、种植、应用等过程中,澜沧江中下游各族人民创造丰富多彩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如今,越陈越香、历久弥新的普洱茶以其特有品位、独特的发酵加工工艺、深厚的文化底蕴,健康保健功能和收藏价值,被人们誉为可以喝的古董。如今普洱市纯香的普洱茶和丰厚的茶文化,吸引海内外宾客到这里观光旅游,普洱市不但是普洱茶的重要产地,也是著名的茶文化旅游胜地。

普洱茶除了饮用之外,还可以用来入菜,其主要好处就是去油腻,清肠胃,因此普洱茶大都是用来烹调肉类的。另一方面,普洱茶的甘醇香气入到菜味中,也可以锦上添花。用普洱茶入菜的前提是要选用优质的普洱茶。现在广州的普洱菜式较港台少,在台湾,已经发展出了一系列复杂的“普洱料理”,如普洱鸡、普洱鱼、普洱贝、普洱蛋、普洱佛跳墙等等。

1.普洱肘子

先用茶汤(去掉茶叶)浸泡猪肘,去其油腥,然后再入锅里焖。或者是直接在茶汤里加入各种酱料,然后放入猪肘文火慢炖。直至猪肘炖烂,茶香进入肉中。油腻的肘子和去油的普洱在这里奇妙合一,既解油腻又添茶香。

2.菊花、普洱熏鸽子

用甘菊花、普洱茶叶以及黄糖,在锅里干烧,用产生的烟来熏鸽子肉。普洱茶的香味、焦糖的香气渗入鸽肉中,甘醇香甜,味道既好又不伤肠胃。

3.普洱炖排骨

这例炖排骨是将排骨放入普洱茶汤中慢蒸得来。其中加入冰糖和盐,味道一流。

4.普洱茶粥

用普洱茶和甘菊花泡茶,用其茶汤来煮粥。但普洱茶的色泽决定了这粥呈红中带黑的颜色。

cy316.com扩展阅读

普洱生茶和熟茶能混合存放吗?


生茶与熟茶虽然都属普洱种类,但两种不同类型的茶叶能一起保存吗?今天就给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生茶是指新鲜的茶叶采摘后以自然的方式陈放,不经过人工“发酵”、“渥堆”处理,但经过加工整理、修饰饰形状的各种云南茶叶(饼茶、砖茶、沱茶)的统称。生茶茶性比熟茶烈、刺激,新制或陈放不久的生茶有苦涩味,汤色较浅或黄绿。长久储藏,香味越来越醇厚。

熟茶是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渥堆发酵等工艺加工而成的茶称为普洱熟茶。普洱熟茶色泽褐红,滋味纯和,具有独特的陈香。由于普洱熟茶茶性温和,保健功能较好,所以很受大众喜爱。

普洱生茶和熟茶能混合存放吗?普洱生茶和熟茶是品质风格截然不同的两种茶品,应该严禁将普洱生茶和熟茶混合存放在一起。主要原因如下:

普洱生茶和熟茶的香气类型不同,都有随着储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特点。普洱生茶多为毫香、清香、栗香、陈香…普洱熟茶多为参香、陈香、荷香、枣香、樟香等,由于香气类型不同,如将普洱生茶和熟茶混合存放,香气物质必然被交叉吸附,相互掩盖或改变,难以获得纯正自然的香气,使茶品“四不象”而降低收藏价值。

普洱生茶和熟茶的叶底(茶渣)颜色不同,生茶叶底颜色,随储藏时间加深,发生由嫩绿~嫩黄~杏黄~暗黄~黄褐~红褐的变化,而发酵程度较好的普洱熟茶,叶底颜色一般都呈“猪肝色”,并随储藏年份增加逐渐向暗褐色转化。

因此这两种茶是不能一起存放的。放在一起会影响储藏茶叶的价值,所以应分类储藏,严格禁止将普洱生茶和熟茶混合存放在一起。

茶饮料,只是饮料不是茶


进入夏季,人们都喜爱喝点茶来提提神,可为了省事方便,很多朋友喜欢用茶饮料来代替茶,殊不知,茶饮料的健康作用并不等于茶。据业内人士介绍,选择茶饮料的保健功能关键是茶多酚,只有茶多酚的含量高才有益健康。

茶饮料,只是饮料不是茶

茶饮料,顾名思义含茶的饮料。瓶装茶饮料营养价值不大,是一种饮料而不是茶,经过工业化生产,茶叶中的茶多酚、维生素含量降低,而所加入的色素、白砂糖、香精、防腐剂等添加剂对人体没有益处。很多厂家为了口味还会加入很多甜味剂。还有不少消费者认为茶是减肥的,其实茶饮料中大多添加了白砂糖,因此要留意选择低糖或无糖产品。如果茶饮料上没有标明是低糖或无糖,则含糖量肯定不低。

茶饮料与茶不能划等号

据了解,茶饮料是茶叶经水浸泡后通过多种工艺制成的茶杯或在茶汤中加入水、糖液、酸叶剂、食用香精、果汁或植(谷)物抽提液等调制加工而成的制品。但茶饮料成分不等同于茶,所以不能完全体现茶的降低人体血液黏稠度、防止血栓形成、消除疲劳、增强记忆力和免疫力等功能。

另外,茶饮料经过工业化生产,其主要营养成分茶多酚、维生素C、维生素B等的含量会降低,而饮品中所加入的精制白糖、香精、山梨酸等添加剂却不是有营养的成分。所以,茶饮料不能完全代替茶,更不易过量饮用,仅可作为调节口味时食用。

孕妇儿童少喝茶饮料为好

“以茶叶为主要成分的茶饮料,在成分上还是保存了原有茶叶的成分。因此饮茶存在的禁忌,也存在于饮用各类茶饮料上。”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人们临睡前不要多喝,尿酸过高者亦限制饮用,包括咖啡也是一样。另外,茶饮料也不适合孕妇儿童,因为它多是以茶叶为原材料同时添加其他成分而制成,茶中含有的咖啡因易使大脑过度兴奋,从而导致胎儿烦躁不安。

此外,茶中含有大量鞣酸,会干扰儿童对蛋白质及钙、锌、铁等矿物质的吸收,所以儿童不宜多喝。另外,神经衰弱、失眠、活动性胃溃疡、贫血和心脏病等人不宜饮茶,也不要多喝茶饮料。

享誉古今的宋代贡茶


贡茶,简而言之就是给皇家生产、制作的御用茶。宋代的贡茶和茶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可谓享誉盛名,不仅促进了名茶的发展、饮茶的普及,还使斗茶之风盛行,茶书、茶诗词、茶书画等茶文化作品无数。

宋代贡茶品目繁多

茶,作为饮品和养生品一直与中国的鉴年史同行,但作为一种皇室文化载体,还是进入宋代,北宋饮茶进入鼎盛期。这一时期,帝王嗜茶、士大夫们造茶、百姓爱茶,饮茶之风及制茶之法登峰造极。中国茶史再也没有一个朝代能够超越宋朝。皇家贡茶是宋代茶的代表。北宋王朝初立,宋帝设立茶局,派重臣督造皇家御茶,他们最终选定福建建州凤凰山北苑贡茶为皇家御茶,旷世奇茗也由此诞生,掀开了中国茶叶史上新的篇章。

北苑贡茶最初只制造一种茶,就是名冠天下的龙团凤饼。据记载,龙团凤饼为宋真宗时期宰相丁谓所创。龙团凤饼因产自建安的龙山和凤山,所以其茶饼上雕刻有精美的龙凤呈祥图案而得名。到了庆历年间,龙团凤饼又得到新的发展——时任福建转运使的蔡襄,又将丁谓创造的大龙团凤饼改为小龙团凤饼。原来的大龙团凤饼是八饼为一斤,改制后的小龙团凤饼二十饼为一斤,这说明制作的精良程度已经大大提高。

浓缩的都是精品。难怪“小资皇帝”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得意地宣称:“本朝之兴,岁修建溪之贡,龙团凤饼,名冠天下。”

当时的小龙团凤饼产量极少,“专拟上贡,虽近臣之家,徒闻而未见”。身为朝廷重臣,见多识广的欧阳修在《归田录》中记载:“其品精绝,谓小团,凡二十饼重一斤,其价值金二两,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以至于当时的王公将相都有“黄金可求,龙团难求”之感叹。

龙团凤饼已经让后世仰望了,据史料记载,神宗年间,又造出一种名叫“密云龙”的贡茶,“其品又高于小团之上”;哲宗时,“又改密云龙为瑞云祥龙。徽宗赵佶,崇尚白茶,于是白茶遂为第一”(《北苑贡茶录》)。

宋代贡茶就是以这种“后茶把前茶拍死在沙滩上”的精神一步步推陈出新的。新品一出,前茶即降为凡品,以致宋朝北苑贡茶的名目愈来愈多,名品有四五十种。特别是到了宋徽宗年间,又一个善于造茶献媚的转运使郑可简,别出心裁地创制了一种“银丝水芽”,即“将已拣熟芽,再剔去,只取其心一缕,用珍器贮清泉渍之,光明莹洁,若银丝然,其制方寸新,有小龙蜿蜒其上,号‘龙团胜雪’”。宋代贡茶发展到“龙团胜雪”,其精美程度可算是达到了极点,成为中国制茶史上的一个神话,至今无法超越。

宋代贡茶采制精良

宋代贡茶的采制十分讲究,据宋代赵汝励《北苑别录》介绍,基本过程是:采茶、拣茶、蒸茶、洗茶、榨茶、搓揉、再榨茶再搓揉反复数次,研茶、压模(造茶)、焙茶、过沸汤、再焙茶过沸汤反复数次,烟焙、过汤出色、晾干。

宋代贡茶对茶的采摘要求也很高。时间上要在每天三更天的时候上山最为适宜。等到太阳出来,阳光照射在茶叶叶片,水逐渐消失,这时再采摘的茶叶品质就会受到影响,制出的茶色泽缺乏鲜明的色彩。采茶时,对茶工的要求也很高。前一天必须沐浴更衣,头上要佩戴头巾或帽子,指甲要留长洗净。采摘茶芽时不准用指肉采摘,只能用指甲掐取断芽。摘取的茶叶,在指尖不做停留,迅速放进随身携带的水罐中。史料上曾这样记载:“择之必精,濯之必洁,蒸之必香,火之必良。一失其度,俱为茶病。”

贡茶文化影响深远

宋代贡茶的兴盛,跟当时的皇帝有直接关系。在整个两宋时期,皇帝们都是爱茶者,其中特别嗜茶的皇帝当数宋徽宗赵佶。赵佶不仅经常在宫廷开设茶宴,并且亲自撰写了关于北苑贡茶的著名《茶论》,该书因为是在大观年间所撰,所以后人又将其称为《大观茶论》。“上有好之,下必附之”,皇帝的这种爱好,很自然地影响和推动了社会的时尚风气,使中国茶文化达到前所未有的境界。宋代是中国茶文化历史上出现茶学专著与茶诗词最多的时期。仅论述北苑贡茶的,就有赵佶的《大观茶论》、蔡襄的《茶录》、宋子安的《东溪试茶录》、熊藩的《宣和北苑贡茶录》、黄儒的《品茶要录》、刘异的《北苑拾遗》等。

宋代贡茶之美、茶叶之精,也使得大量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两宋”时期,先后有180多位诗人、词人用文章赞颂宋代贡茶,诗词达400篇。建茶入诗,比比皆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把佳茗和佳人联系在一起,写出了“从来佳茗似佳人”的佳句,为人们所传诵。陆游写了300多首茶诗,成为历代诗人中写茶最多的一位,陆游对建茶更是情有独钟,他入闽做茶官,就生活在建茶之地建州,“建溪官茶天下绝”的名句,出自他的《建安雪》。欧阳修在病中喜得建茶,品尝之余,遂作《和梅公仪尝建茶》。“莫夸李白仙人掌,且作卢仝走笔章”,这是梅尧臣的诗句,是说北苑“龙凤团茶”可以比得上“仙人掌茶”,也可与“阳羡紫笋茶”媲美。除了苏轼、陆游、欧阳修,还有黄庭坚、辛弃疾、李清照、白玉蟾等,可以说,宋代几乎所有的大诗人都写过许多以茶为题的作品,其中不乏流传千古的佳作名句,从而形成一种独一无二的文化现象。

宋代贡茶的发展也促进了品饮技艺的提高。宋代品饮方式除由贡茶一路衍生出来的“绣茶”之外,还有“斗茶”、文人自娱自乐的“分茶”等,民间的茶楼、饭馆,饮茶方式更是丰富多彩。宋代贡茶的发展还带动了茶具、茶艺的发展。在宋代,江西景德镇的白瓷、福建建州的黑瓷、浙江龙泉的青瓷等制造的茶具个个都是精美绝伦。建州的兔毫盏在当时也十分流行,后来还流传到日本,被视为珍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