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界村打造千亩茶叶基地

发布时间 : 2019-11-13
静界茶叶是什么茶 喝茶把茶叶吃了有事吗 把茶叶吃下去会怎样

静界茶叶是什么茶。

2009年12月29日,咸丰县清坪镇把界村党支部书记王明峰收到了杨正权寄来的1000元钱。杨正权是把界村风洞岩小组的村民,长期在外打工,寄来这笔钱是用来支付整理茶叶基地的人工工资。

像这样的事情,近段时间在把界村经常发生。在外打工的村民听说今年村里在搞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茶叶时,有的回乡参与,有的寄钱回家请人整理基地。目前,村里与62户农民签订了茶叶种植合同,种植面积约1000亩。

在秋冬季农业综合开发中,把界村抢抓国家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推进后续工程的机遇,加快茶叶产业发展。通过采取划定种植区域、细算收入对比账、干部进村入户帮扶、包户包田块落实责任等形式,掀起了改田种茶的热潮。把界村原有茶园800余亩,但由于多年来缺乏科学管理,大部分茶园采摘率低,经济效益差。该村采取样板示范、重点指导的办法,让茶农系统掌握管护修剪技能。县农业局和镇农业服务中心的技术人员进行现场示范,耐心为茶农讲解老茶园的管理知识。目前有90户茶农完成了500余亩茶园的改造管护。一直以来,由于缺乏龙头企业的支撑,把界村茶农采摘的鲜叶卖不出去,茶叶产业不能形成规模。该村积极招商引资,引进河南信阳客商在村里投资办厂,解决茶农茶叶的“卖难”问题。恩施香格里茶叶加工有限公司计划在村里投资300万元建茶厂,茶厂建成后每年可加工鲜叶10万公斤,能为茶农带来经济收入100万元。

Cy316.com延伸阅读

村干部自掏腰包买茶苗 欲打造“千亩黄茶第一村”


缙云县大源镇龙坑村是浙江比较偏远的一个山区,这几天村民们很高兴,因为两个村干部自掏腰包垫资30多万元,为村民们买来了70多万株黄茶苗,进一步扩大黄茶的种植面积,打造‘千亩黄茶第一村’。

“新发展的350亩黄茶,边栽种边铺上杂草,与原来260亩黄茶连成好几个大片。过完这个冬天,我们就能成为‘千亩黄茶第一村’,靠一片叶子富一个村子。”这几天,缙云县大源镇龙坑村村民郑国强没事就喜欢站在村头,喜滋滋地看着迅速壮大的成片茶田,“茶苗从天而降,这样的好事,让大伙高兴坏了。”

黄茶苗种植

地处与仙居交界的龙坑村,位于缙云东南偏僻山区,离县城70多公里,离镇政府20多公里。由于地处偏远,交通闭塞,山村经济十分落后。为了改变落后面貌,今年新当选的村党支部书记郑国杨和村委主任一合计,两人自掏腰包,垫资30多万元,买来70多万株黄茶苗分发给全村村民栽种。

“村里土壤肥沃,气候合适,之前也有基础。再连片种植,就能形成规模,打出名气,让龙坑黄茶香飘山外。”郑国杨说,“全村人共建共享的美好生活,就在前头。”

于是,今年秋冬之交,村民们拿着这笔垫资款,委托农技干部精心选择全县最佳黄茶苗,一车车运进了山村。为了新栽茶苗不受冻,村里决定对边栽边铺草的农户给予奖励。村民们则按事先培训的技术进行栽培,很快完成了350亩新茶栽种。

大源镇农综站站长李健说:“除少数户留下小块地种菜外,其余土地都种黄茶了。还有400亩新开发土地,在新年春季前完成黄茶栽种,届时千亩黄茶全部实行统防统治。”

龙坑村共有270户、786名村民。之前,大家种过菜,养过蚕,养过长毛兔,但因规模小,知名度低,离县城又远,效益不高。因此,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穷日子的现状,许多村民只好外出打工,村里很冷清。只是从早几年开始,在科技特派员指导下,部分村民开始种茶叶,收入逐渐增多。

省科技特派员李强表示,龙坑村山高土厚,且土质经检测是偏微酸的砂壤土,也十分有利于茶叶香气物质形成。近年来,村里发展了260亩绿茶和黄茶,部分已盛产,每年2万元及以上收入的户有10多户。绿茶平均亩产值约在5000元左右,而黄茶的收益至少是它的两倍以上。

“大伙都鼓足了信心,力争摘掉‘最穷村’的老帽子。”郑国杨说,接下来,农业部门将大力支持村里对茶基地进行完善提升,帮助全村打响“千亩黄茶第一村”品牌,让村民们户户家门口都有“摇钱树”。

重庆武隆:千亩牡丹茶助茶农增收


重庆武隆地处中国西南山区,这里多山多水,风景秀丽,是我国重要的旅游胜地。近年来,当地政府结合当地地理以及环境资源优势,开发出一系列具有当地特色的经济产业,除了蓬勃发展的旅游业外,茶产业将作为今后的一个重要发展点进行发展。

“我家亲戚种了四十几亩茶,据说效益挺不错的。今年,政府又给我们很多优惠政策,所以,我参加了‘有机茶园新技术’培训,对种植新品种金牡丹茶我是很有信心的。”正在地里种茶苗的牡丹茶种植户冉正芳对笔者说。连日来,在武隆县大山深处的后坪乡到处是一片繁忙的景象。

据了解,金牡丹茶(新选203)属灌木类、中叶类,是从铁观音和黄旦的人工杂交一代中采用单株育种发育成的早生品种。制乌龙茶品质优异,条索紧结重实,香气馥郁芬芳,滋味醇厚甘爽,“韵”味显。海拔在500-1600米之间的后坪乡山高林密,峰峦层叠,常年云雾缭绕,雨量充沛,土壤肥沃、生态环境十分优越,不需要施化肥、农药,非常适合金牡丹茶的生长。

该乡党委政府依靠当地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采取“专业合作社+农户+政府+技术”的生产方式,引进种植新品种金牡丹茶树1000余亩,并对挑选的有种茶经验的96户农户进行新技术培训。同时,由合作社统一免费供茶苗和技术指导。对与合作社签订合同的低收入农户,合作社就向其支付土地租金、负责茶叶的种植和抚育;剩余劳动力还可就地打工。

据悉,到2012年,1000余亩金牡丹茶树预计产优质茶叶约80000斤,实现产值100万多元,将助首批通过有机茶园技术培训并取得证书的96户茶农实现户均增纯收入10000元左右。

紫阳大学生返乡重整千亩废弃茶园


在安康紫阳县种茶制茶历史悠久,毛坝镇岔河村有着上千亩荒废的茶园,28岁的龙伦增带着交往一年多的女友返乡,想让家乡千亩废弃茶园重焕生机。

脸被毁容,但并没有影响他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龙伦增说:“从小就这样,也就觉得自己和别人没有不一样。”从小学到大学,龙伦增的成绩在班里都是拔尖的,2014年,龙伦增返乡创业,养鸡、做电商、开垦荒废的千亩茶园。

谈了一年多的女朋友也来到他身边和他一起创业,准备明年结婚。

岔河村种茶制茶历史悠久,但后来上千亩茶园荒废了。去年8月,龙伦增开始流转村民的废弃茶园。如今,龙伦增已开垦出300亩茶园,今年已生产了1500公斤富硒绿茶,检测结果令人欣喜,他们茶叶为符合欧盟标准的零农残茶叶。

最近龙伦增还补种了不少茶苗。龙伦增还要动员村民把还没开垦出来的茶园开垦出来,让家乡的千亩茶园重焕生机。他的茶园采用的是生态种植,用太阳能杀虫灯、色板、引进植物等方式除虫,施用有机饼肥,并坚持人工除草。

龙伦增的茶厂已建成,明年开春就可以在新茶厂制茶了,明年计划做2吨红茶2吨绿茶。龙伦增说:“我们走的是高端市场,明年应该能收回开垦流转茶园及建茶厂的300万元投资,2019年我们就能盈利。”

龙伦增的女朋友陈蓉今年22岁,安康旬阳人,他们相识已经一年多。陈蓉大学学的是设计,到龙伦增这里一起创业,陈蓉开始学茶叶质检和茶艺师。陈蓉说:“第一次见面是在机场,我从东北学校回家,他来咸阳机场接,第一次见到她,我也没有想到他的脸伤得那么严重。但慢慢地我被他的进取心和脚踏实地做事的精神打动,他对我特好,有一颗包容的心。”

事业刚刚起步,一天有忙不完的事要走,龙伦增对家乡的富硒生态茶充满了信心。

数千亩春茶嫩芽带采摘 各地采茶工们采茶忙


4月6日讯 清明节已过,明前茶采摘完毕,各地茶产区也开始进入春茶生产期了,各地都能看到茶农忙碌的身影。

4月5日,南江县下两镇黄坪村茶叶种植大户雇请工人采摘茶叶。南江县通过狠抓茶叶产业发展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相继使下两镇黄坪村、黑潭乡南鹰村等173个村的5600多户农户脱贫走上富裕路。

连日来,在永嘉县三江街道山头,工人们忙着采摘春茶。眼下天气转暖,当地茶农抓住晴好天气,采摘、加工今年的新茶,供应市场。

3月31日上午,营山县明德乡明昌村鹏达茶园里,10多人正腰挎竹篓采摘春茶嫩芽。从四面八方赶来的游客兴致勃勃地参与采摘体验活动和观看采摘。

明昌村二组的采茶者陶琼英是村里贫困户,她平均每人每天能采茶叶嫩芽1公斤以上,有七八十元的收入,采得多的能收入一百多元。据了解,该村有28户贫困户、70多人在茶园务工。茶园负责人邓鹏介绍,该茶园位于海拔800多米的山上,占地1100多亩,所产茶叶远销福建、广州、浙江等地。

据介绍,明德茶叶产业涵盖6个村,共有茶树3500余亩。目前全乡共有4处规模较大的茶叶种植基地。

云南南涧县“千亩低效茶园改造”综合示范区


茶树老化后产量就会降低,很多低效劣质的茶园就要面临改造,作为云南省重点茶叶主产县,南涧县有茶园11万亩,种茶农户2.6万户。2017年,该县围绕“稳面积、调结构、提质量、创品牌、扶龙头、增收入”的工作思路,在无量山镇可保村委会打造“千亩劣质低效茶园改造”综合示范区。

茶园改造

依托项目,加强培训。选择群众积极性较高的可保村委会实施千亩劣质低效茶园改造综合示范区建设项目,派出技术人员对项目区群众开展茶树品种嫁接改良技术培训、低产茶园改造技术培训等,受训人数达300多人。

引进品种,嫁接改良。该县通过多方调研,引进适合本地种植的优良品种普景1号,嫁接到老茶园的茶树上,提高茶园良种化水平,目前可保村已完成茶树品种嫁接改良256亩。

注重科技,改造茶园。抓实茶树品种选育研究,对品种适合当地种植但产量低的老茶园,通过常规台刈、重修剪的方法进行改造。

改进加工,提质增效。针对村民茶叶种植、加工水平较低,茶叶产品质量差、价格低等情况,新建了一所手工初制所。2017年春茶期间加工茶叶1200公斤,实行订单式生产,价格80元/公斤,比市场最高价40元/公斤高出2倍,实现了企业和农户双赢。

江西武宁县新宁镇:清明时节千亩春茶开采


近日,我国多地茶区都陆续进入了春茶采摘期,随着气温的逐步回升,清明节假期,位于武宁县新宁镇茶场社区的两千多亩茶海之上,茶农抢收“头道好茶”。

来到茶叶基地,茶香满园,一簇簇嫩尖被采茶人的双手熟练地摘入茶篓里,随后通过茶叶收购商运到加工厂,经过萎凋、杀青、揉捻、干燥、精制等步骤,最终成为我们杯中的香茗。随着茶农娴熟的采摘动作,一叶叶嫩绿轻快地飞入篮筐,看得出,丰收的喜悦,正写在她们的笑脸上。

春茶开采

新宁镇茶场社区共有茶园2500亩,居民1884人。依托良好的茶叶资源优势,2017年成立了茶叶加工扶贫车间,共吸纳贫困人口5人,每人每月有2000余元收入,已实现了稳步脱贫。

看到我们的到来一位大姐主动和我们聊了起来,她告诉我们我说,“现在国家政策好啊,不用外出打工,在家门口就能就业,还能照顾老人和小孩,你看我早就脱贫了,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了”,说完她不不禁就露出了笑脸。

新宁镇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弄清短板,找准“贫根”,因村因户施策,做到措施具体,指向精准,做到扶真贫,见实效。同时发展茶产业,是增收之途,也是生态之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其中就包括乡村生态振兴,坚持绿色发展,加强农村突出问题综合治理,打造农民安居的美好乐园。发展茶产业既是经济发展之道,也是助推生态振兴的催化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