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武隆:千亩牡丹茶助茶农增收

发布时间 : 2019-11-30
重庆黑茶 牡丹黑茶 黑茶在重庆

重庆黑茶。

重庆武隆地处中国西南山区,这里多山多水,风景秀丽,是我国重要的旅游胜地。近年来,当地政府结合当地地理以及环境资源优势,开发出一系列具有当地特色的经济产业,除了蓬勃发展的旅游业外,茶产业将作为今后的一个重要发展点进行发展。

“我家亲戚种了四十几亩茶,据说效益挺不错的。今年,政府又给我们很多优惠政策,所以,我参加了‘有机茶园新技术’培训,对种植新品种金牡丹茶我是很有信心的。”正在地里种茶苗的牡丹茶种植户冉正芳对笔者说。连日来,在武隆县大山深处的后坪乡到处是一片繁忙的景象。

据了解,金牡丹茶(新选203)属灌木类、中叶类,是从铁观音和黄旦的人工杂交一代中采用单株育种发育成的早生品种。制乌龙茶品质优异,条索紧结重实,香气馥郁芬芳,滋味醇厚甘爽,“韵”味显。海拔在500-1600米之间的后坪乡山高林密,峰峦层叠,常年云雾缭绕,雨量充沛,土壤肥沃、生态环境十分优越,不需要施化肥、农药,非常适合金牡丹茶的生长。

该乡党委政府依靠当地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采取“专业合作社+农户+政府+技术”的生产方式,引进种植新品种金牡丹茶树1000余亩,并对挑选的有种茶经验的96户农户进行新技术培训。同时,由合作社统一免费供茶苗和技术指导。对与合作社签订合同的低收入农户,合作社就向其支付土地租金、负责茶叶的种植和抚育;剩余劳动力还可就地打工。

据悉,到2012年,1000余亩金牡丹茶树预计产优质茶叶约80000斤,实现产值100万多元,将助首批通过有机茶园技术培训并取得证书的96户茶农实现户均增纯收入10000元左右。

小编推荐

重庆合川区:春茶采摘把农忙 双凤镇3000亩茶山助农增收


合川区是我国重庆市下辖的一个区,其位于重庆市西北部。合川区是重庆市重要的卫星城市,其在经济辐射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另外,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合川区还是重庆市重要的产茶区,重庆多山,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造就了其重要茶产区的地位,每年合川的茶叶产值在合川经济中贡献着重要的作用。

3月份,是春暖花开时,此刻在重庆市合川区双凤镇的各大茶山上,茶树清香伴随着桃李花的芬芳飘向远方。山顶山腰,工人们正忙着采摘春茶,一片忙碌的景象。

“每年这个时候,我们村里几十个妇女都会到茶山上采摘茶叶,因为已经熟练地掌握了采摘茶技术,每人都有3000多元的劳务报酬。”双凤镇车山村的李大姐高兴地说,“近几年来,双凤镇的茶叶产业发展得较好,茶厂需要大量的劳务工,村里的妇女们就不用大老远的外出打工了,可以就近在茶场务工,经济收入也不错。”

双凤农业中心的负责人告诉笔者:“近年来,茶厂始终坚持‘开发一片、致富一方’的理念,全力推进农旅一体化产业进程,产业辐射车山、塘湾、江北、保合、关口等多个村,覆盖人口上10000人。目前,已带动300多户农户种植茶叶近4000亩,并吸纳了200余名农民作为公司的固定员工,每逢育苗、种茶和采摘季节,每天进入茶山务工的农民达200余人次,月工资均在3000元以上。”

据了解,由于双凤镇常年云雾缭绕,非常利于茶叶的生长,生产出绿茶品质极高。目前,双凤镇近4000亩茶山涵盖钓鱼城、玉芽、鱼城茗剑等3家茶叶有限公司,每年带动附近村民300多户增收。

据悉,自今年春茶开摘以来,镇村干部积极动员、组织上1000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妇女上山采茶,既缓解了企业采茶工紧缺的问题,又给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创造了条件。

把界村打造千亩茶叶基地


2009年12月29日,咸丰县清坪镇把界村党支部书记王明峰收到了杨正权寄来的1000元钱。杨正权是把界村风洞岩小组的村民,长期在外打工,寄来这笔钱是用来支付整理茶叶基地的人工工资。

像这样的事情,近段时间在把界村经常发生。在外打工的村民听说今年村里在搞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茶叶时,有的回乡参与,有的寄钱回家请人整理基地。目前,村里与62户农民签订了茶叶种植合同,种植面积约1000亩。

在秋冬季农业综合开发中,把界村抢抓国家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推进后续工程的机遇,加快茶叶产业发展。通过采取划定种植区域、细算收入对比账、干部进村入户帮扶、包户包田块落实责任等形式,掀起了改田种茶的热潮。把界村原有茶园800余亩,但由于多年来缺乏科学管理,大部分茶园采摘率低,经济效益差。该村采取样板示范、重点指导的办法,让茶农系统掌握管护修剪技能。县农业局和镇农业服务中心的技术人员进行现场示范,耐心为茶农讲解老茶园的管理知识。目前有90户茶农完成了500余亩茶园的改造管护。一直以来,由于缺乏龙头企业的支撑,把界村茶农采摘的鲜叶卖不出去,茶叶产业不能形成规模。该村积极招商引资,引进河南信阳客商在村里投资办厂,解决茶农茶叶的“卖难”问题。恩施香格里茶叶加工有限公司计划在村里投资300万元建茶厂,茶厂建成后每年可加工鲜叶10万公斤,能为茶农带来经济收入100万元。

茶园机械化管理 采茶机助茶农增收


5月2日讯 我国农业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了,现在茶园管理也越来越机械化了,茶叶采收也都用上了采茶机,这种农业机器取代采茶女成了采茶的主流,也帮助茶农提高了采茶效率,促进茶农增收。

茶农用采茶机采茶

4月30日,正值五一劳动节期间,休宁县商山镇1.96万亩茶园进入高峰采摘期,休宁县上井村茶农程四十正在忙着采摘春茶。

“五·一期间正值春茶采摘时节,相比往年手工采摘,机器采摘效率提高很多,现在一天可以采摘鲜叶2000左右斤”茶农程四十高兴地说道。据了解,休宁县商山镇作为中国眉茶第一镇和茶产业加工集聚专业镇,眉茶是当地群众的重要经济收入来源。近年来,国家对茶农购置采茶机进行政策性补贴,当地茶农纷纷购置采茶机来采茶,逐步走上机械化采茶的新路,提高了茶叶生产效率,缩短了采茶周期,保证鲜叶品质,帮助群众增收致富,也不断促进当地茶叶产业的发现。

采茶机采茶

5月1日上午,在章镇镇的上虞茶场,一片片绿油油的茶园上工人们正在用采茶机采制茶叶。近年来,愈演愈烈的“采茶工荒”成为茶产业发展的瓶颈,通过机采茶叶的方式,不仅加速了茶产业的提速增效,更有效解决了人工荒的难题。

大邑建成上千亩福建铁观音种植基地


继去年首次从福建引种名贵铁观音试种成功后,日前,大邑县雾山林业公司投入上千万元在大邑县雾山乡建成上千亩铁观音种植基地,填补了我市乌龙茶系列这一空白。今年9月份,市民就可以喝上成都产的铁观音了。

另悉,结合雾山文化旅游开发,三年内该县将建成以铁观音为主的上万亩优质无公害生态茶叶种植基地,解决3000多名农村劳动力就业。

经济效益高 最高能卖4000元/公斤

在海拔800米以上的雾山乡大烛村,记者见到了一片片呈阶梯状分布的铁观音基地。据介绍,继去年试种成功后,该县请来相关专家对当地气候、土壤等进行了分析,得出了雾山适合种植铁观音的结论。今年1月和3月,雾山林业公司从福建分两批引进了约700万株铁观音和台湾软枝乌龙茶苗种在大烛村茶叶基地。同时从福建请来经验丰富的技术专家坐镇,进行手把手的技术指导。

“铁观音茶叶的栽种、采摘技术要领和四川传统的茶不一样,现在这些茶苗长势都很好。”福建来的技术人员李顺明告诉记者。大邑县雾山林业开发公司副总杨胜介绍,这两批茶将于今年八九月份采摘,“铁观音每公斤的售价在600元至4000元,价值很高,其提纯的茶多酚也达80万元一吨,目前公司正在选址准备建设优质无公害茶叶精深加工及茶多酚提取加工厂。”

促进农民增收 挣工资+以后赚旅游钱

“还是在这里打工好,既能在家照顾娃娃,又赚了钱,比出去打工好多了。”30多岁的杨玉华扛着锄头刚从茶叶地里出来准备回家做饭。她告诉记者,她家的20来亩地租出去种茶叶,每亩地一年租金310元,她家已经领了半年3000多元的租金,现在她老公在基地当工人,每月有500元的工资,她则给公司当临工,做些挖地、整地的简单活,每天有20元收入。“以后雾山旅游发展起来了,我还想搞农家乐,游人耍累了,可以到我们这里来参观茶园,在我们农家吃祝”据介绍,目前该茶叶基地的400个工人几乎都是雾山旅游开发涉及的失地农民,他们边学技术边当农业工人,在自己的土地上快乐地劳作,都想早日把茶叶基地建成吸引游客的农业生态观光旅游胜地。

紫阳大学生返乡重整千亩废弃茶园


在安康紫阳县种茶制茶历史悠久,毛坝镇岔河村有着上千亩荒废的茶园,28岁的龙伦增带着交往一年多的女友返乡,想让家乡千亩废弃茶园重焕生机。

脸被毁容,但并没有影响他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龙伦增说:“从小就这样,也就觉得自己和别人没有不一样。”从小学到大学,龙伦增的成绩在班里都是拔尖的,2014年,龙伦增返乡创业,养鸡、做电商、开垦荒废的千亩茶园。

谈了一年多的女朋友也来到他身边和他一起创业,准备明年结婚。

岔河村种茶制茶历史悠久,但后来上千亩茶园荒废了。去年8月,龙伦增开始流转村民的废弃茶园。如今,龙伦增已开垦出300亩茶园,今年已生产了1500公斤富硒绿茶,检测结果令人欣喜,他们茶叶为符合欧盟标准的零农残茶叶。

最近龙伦增还补种了不少茶苗。龙伦增还要动员村民把还没开垦出来的茶园开垦出来,让家乡的千亩茶园重焕生机。他的茶园采用的是生态种植,用太阳能杀虫灯、色板、引进植物等方式除虫,施用有机饼肥,并坚持人工除草。

龙伦增的茶厂已建成,明年开春就可以在新茶厂制茶了,明年计划做2吨红茶2吨绿茶。龙伦增说:“我们走的是高端市场,明年应该能收回开垦流转茶园及建茶厂的300万元投资,2019年我们就能盈利。”

龙伦增的女朋友陈蓉今年22岁,安康旬阳人,他们相识已经一年多。陈蓉大学学的是设计,到龙伦增这里一起创业,陈蓉开始学茶叶质检和茶艺师。陈蓉说:“第一次见面是在机场,我从东北学校回家,他来咸阳机场接,第一次见到她,我也没有想到他的脸伤得那么严重。但慢慢地我被他的进取心和脚踏实地做事的精神打动,他对我特好,有一颗包容的心。”

事业刚刚起步,一天有忙不完的事要走,龙伦增对家乡的富硒生态茶充满了信心。

重庆城口县:种茶技术送上门 助农增收致富


春节过去,冬天即将过去,春天也快要到来。对于茶园里的茶农来说,正是春耕的好时节。这时候的农户们要开始抓住春播时机,开始了一年的忙碌。近日,城口县鸡鸣乡茶园里,茶农们个个挥锄挖穴,精神抖擞,与往年不一样的是,他们中间多了一位种茶专家,正在给茶农们详细指导种茶技术。

为学习科学的种茶技术,城口县鸡鸣乡邀请县农委的专家给农户传播种茶技术。专家耐心细致的给大家讲解科学知识。土壤深翻、平整、施足基肥,种植方式和造林密度,水土保持的方法,树冠的修剪,病虫害的防范,以及如何采摘鲜叶等等,种茶专家采用深入浅出、易学易懂的方式,传播现代化的种茶技术,不仅扩展了农户的理论知识面,还带头示范了实践动作。

据了解,茶叶在城口县鸡鸣乡的发展历史上追溯久远,“白鹤井中水,鸡鸣院内茶。”一语道破“鸡鸣茶”的由来。但传统的种茶技术未能给当地农户带来丰厚的收益,如何让这片茶园成为农户脱贫致富的金山?近年来,城口县鸡鸣乡都在“深做茶文章”,现代化科学的种茶技术必然是扭转低效益种茶的核心关键。

“我种了5年的茶树,以前不懂什么技术,靠天吃饭,茶树给我带来的收益并不多。今天,听了专家的讲解,才明白种茶也是一门技术活,我得借此机会认真学好这门技术。”城口县鸡鸣乡茶坪村村民罗兴强说。

下一步,鸡鸣乡准备打造生态茶园,采用“产+销”相结合的模式,从产销两端入手打造乡村旅游特色品牌。目前,鸡鸣乡已有茶树面积3000余亩,2018年,将通过实施退耕还林项目完成400余亩,种植100万株幼苗。在加大“鸡鸣茶”品牌推广力度上,已在江北机场免费开展为期1年品牌形象宣传推广,在印象中国-文化中国版块对其进行网络推介,组织专家为茶厂做工业设计、营销策划,进一步做大做强“鸡鸣茶”乡村旅游特色品牌。

“我们带领农户学习科学技术,就是想转变他们的旧思想旧观念,通过掌握科学的种植技术,助农增收致富,增加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鸡鸣乡政府相关负责人说。

竹山竹坪移栽茶苗1500亩 壮大茶叶产业促进茶农增收


茶叶在我国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重要的茶叶出口大国,这几年来,我国的茶叶出口量在不断上涨。在我国的很多地区,已然形成的一定规模的茶产业经济。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茶产业作为当地重要的经济命脉,在促进当地经济增长,帮助贫困地区脱贫上作用巨大。为了增加茶农收入,扩大茶产业是一项不错的措施。

2月28日,春雨初晴,泥土松软、水分充足,正是移栽无性系茶苗的好时机。竹山县竹坪乡店坪村茶叶种植基地上热闹非凡,群众正忙着运送茶苗、挖窝、栽植,挥舞锄头声、指挥吆喝声、劳作谈笑声像湖水一样在这个小山村荡漾开来,一直越过山的那头。

“无性系茶苗移栽的技术要领,一是起好三沟,即起好厢沟、中沟、围沟。二是注意种植规格,沟、茶行按南北走向为好。三是栽后管理分为修枝和水分管理。茶苗种植后成活与否,最重要的是水分管理,因此,种植后必须进行淋水灌溉,要保持土壤湿润,根据气候条件,在干旱季节,种植后1周,要求每天浇水一次,以后依次减少;浇水时间在每天下午或傍晚,不能在强光高温的中午浇水,必须浇透水。有条件的地方在干旱时可灌溉,但要适量;雨天要做好排水工作,特别是大雨、暴雨,不能长时间积水。"竹山县农业局技术员员边讲解边拿着茶苗示范种植。

据悉,该村茶苗移栽投入人力100余人,每天可移栽30余亩,共需移栽545亩。为了推动全乡茶苗移栽的进度,竹坪乡发动全乡干部、涉茶产业村抢抓机遇,在店坪村召开茶叶移栽现场会,以点带面掀起全乡茶苗移栽的高潮。县农业局技术人员现场就移栽无性系茶叶的技术要领进行讲解、示范,确保今年新栽植茶叶一次成活。

为了提高今年茶叶产量,近日,该乡党员干部还组织1000余名村民,在茶叶基地进行锄草、剪枝、施肥等茶园管护。

自精准扶贫实施以来,该乡始终把茶叶产业作为致富产业重点抓。截至目前,该乡已高标准建成茶叶基地2.1万余亩,2017年新建5600余亩。2018年该乡将新栽茶苗1500亩、补植270亩,预计在3月12日左右完成移栽任务。不断壮大茶叶产业,提高茶叶产量,提升茶叶品质,促进茶农增收。

西藏易贡:砖茶产量大幅提高 茶旅融合助茶农增收


易贡是西藏东南部最著名的地方,境内有西藏自治区唯一的茶场——易贡茶场。随着近两年茶园的扩建,砖茶产量大幅度提高,以砖茶工艺改造为切入点,细化制茶工艺,诠释“易贡康砖”新内涵。为了打造易贡茶场旅游项目,引入市场力量推动发展,预计每年可获利润分成52万元。

易贡茶场

易贡,藏语意为“美丽的地方”,因地处深山之中,风景别样秀丽静美。平均海拔约2000米的易贡茶场所在地,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有机茶叶生产基地。

上世纪90年代,这里出产的茶叶曾蜚声区内外,是西藏名茶。然而后面却因种种原因导致经营不善,难以为继。2010年,易贡茶场被列为广东省佛山市对口支援单位,由此,新的发展篇章在易贡茶场徐徐展开。

自2016年进驻易贡茶场以来,广东援藏易贡茶场工作组便展开深入调查研究。在调研中,工作组发现茶场每年茶叶产量约11万斤,其中砖茶10万斤,占90%以上。

而随着近两年扩建茶园相继投产,2017年茶叶产量将增加到16万斤,到2018年茶叶产量可达20万斤,砖茶产量也会大幅度提高,有可能滞销。加之易贡砖茶加工生产线比较落后,包装比较普通,难以提高价格,目前砖茶价格约25元/斤,而西藏市场上同类黑茶达100多元/斤。考虑到易贡砖茶价廉物美,藏区供不应求,广东业内也有一定的需求,工作组找准切入点,以砖茶工艺改造为切入点,积极组织茶叶加工厂骨干“走出去”学习取经,引进砖茶模具,细化制茶工艺,同时邀请专业人士设计茶叶包装,诠释“易贡康砖”新内涵,为下一步开拓旅游和内地市场打下坚实的基础。

易贡茶场游客中心也是广东国资系统重点打造的旅游项目,但通过市场调研,工作组发现中心位置偏远,自驾游及团体游客源不足,装修风格缺乏民族特色,自营优势不明显,而茶场又缺乏相关的管理开发经验和资金。因此,工作组利用毗邻的鲁朗国际旅游小镇的“知名度”,找准契合点,充分发挥茶场内“将军楼”、“自治区党校旧址”等红色旅游资源集中的优势,紧紧围绕游客中心开展营运规划等工作。此外,工作组还积极争取有关方面的支持,通过公开招标的形式,聘请商业公司承包经营、规划开发,引入市场的力量推动茶场旅游产业发展,预计游客中心一期工程每年可获利润分成52万元。

数千亩春茶嫩芽带采摘 各地采茶工们采茶忙


4月6日讯 清明节已过,明前茶采摘完毕,各地茶产区也开始进入春茶生产期了,各地都能看到茶农忙碌的身影。

4月5日,南江县下两镇黄坪村茶叶种植大户雇请工人采摘茶叶。南江县通过狠抓茶叶产业发展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相继使下两镇黄坪村、黑潭乡南鹰村等173个村的5600多户农户脱贫走上富裕路。

连日来,在永嘉县三江街道山头,工人们忙着采摘春茶。眼下天气转暖,当地茶农抓住晴好天气,采摘、加工今年的新茶,供应市场。

3月31日上午,营山县明德乡明昌村鹏达茶园里,10多人正腰挎竹篓采摘春茶嫩芽。从四面八方赶来的游客兴致勃勃地参与采摘体验活动和观看采摘。

明昌村二组的采茶者陶琼英是村里贫困户,她平均每人每天能采茶叶嫩芽1公斤以上,有七八十元的收入,采得多的能收入一百多元。据了解,该村有28户贫困户、70多人在茶园务工。茶园负责人邓鹏介绍,该茶园位于海拔800多米的山上,占地1100多亩,所产茶叶远销福建、广州、浙江等地。

据介绍,明德茶叶产业涵盖6个村,共有茶树3500余亩。目前全乡共有4处规模较大的茶叶种植基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