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茶的9/16种方法——老茶闷泡法

发布时间 : 2019-11-16
泡茶叶茶 老白茶的泡法 乌龙茶闷泡

【www.cy316.com - 泡茶叶茶】

老茶闷泡法——过去更美还是未来更美

有一种特殊的盖碗泡茶法叫闷泡法。闷泡法,即在注水的时候,不打开盖碗的天盖,把热水从碗口的缝隙中渗入,由始至终把茶叶闷在碗中的冲泡方法。cY316.COm

经传说和试验,闷泡法适合用来冲泡老茶,即冲泡存放了有一定岁月的茶,或三五年的青茶,或十年二十年的普洱。

闷泡法的有趣之处有三。

一是注水时,由于热水的渗入,激起碗内空气的流动,盖碗的盖于是缓缓震荡、敲击碗身,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同时,缝隙边缘啪啪地冒出气泡,十分活泼。

二是注水的结束时机,这个时机的把握并不容易,水多了会烫手,水少了醒茶不透。盖着碗,冲泡者看不到水位,全凭心算或是感觉,于是多了几分“惊险”的快意。

盖上盖,我们是看不到内心的闷葫芦,猜吧,什么时候,我们的内心满了

三是出汤手法,用闷泡法时,盖碗比起往常要热上许多,如果不是对盖碗的操作十分有把握,往往操作不当,连茶叶都有全盘洒出来的可能,很是讲究拿盖碗的泡茶技术。

不过,若是操作得当,一杯老茶便能焕发出浓郁的茶香,协调感增强许多,让人品味到不平凡的滋味。

近些年,喝老茶的朋友渐渐多了,大家都说老茶更温和、养生,喝起来更舒服。

是呀,比起年轻活泼的新茶,老茶虽然低调,而其魅力却不是低调能掩盖得了的。

新茶、老茶、新工艺茶……代表着茶的现在、过去、未来。

喝新茶的时候,比如龙井、猴魁;喝老茶的时候,比如晚上、冷天、大伙茶聚;然而,对于新工艺茶,大家各有看法,这是一个大概念。

茶叶不断地在变,正是茶的变化才让它在漫长的时光里跟上了时代的步伐。新工艺,是保证其生命活力的方式。然而,新工艺的发展过程中,一定不是一帆风顺的,一定会有适合的和不适合的新工艺的并存。所以,这也是一个不断地淘汰和沉淀出经典的过程。我们不能因为看到那些该被淘汰的新做法而否定新工艺的价值。只是,我们可以选择跟风或是旁观。

喝老茶,肯定是最保险的。因为我们知道它的过去,对它了解,这种了解包括了对特定某款老茶的来龙去脉的了解,也包括了对整体的老茶饮用价值的了解。

而喝新工艺的茶,是一种冒险、是尝试,却也是探索未知的一种方式。

在茶的世界里,岁月和沉淀是宝贵的,因而也是幸福的。

了解到大家对老茶的喜爱,看到为了泡好一辈老茶甚至有如此独特的闷泡法,我觉得,这种对岁月沉淀的尊重是不是也能延伸到我们更多的领域之中?

现实的我们太浮躁,又有多少人懂得慢慢欣赏要仔细咀嚼的低调之美?高节奏的时代赋予了我们很多必须快速的理由,而我始终认为,好的东西必须经过时光的沉淀。正如我们去欣赏老茶,也正如我们去欣赏新工艺的茶。

当新工艺沉淀出符合时代的经典,那才是真正适合我们,值得我们真正拥抱的好东西。

那么,对于过去更美还是未来更美这个命题,相信大家都有各自的答案了。

过去的美,是经典的美,是保险的、值得一再品味的美。

未来的美,是勇于尝试的美,是有风险的,却也是焕发与成就新的经典的必经之路,充满了生命力。

那么现在,选一泡老茶,用闷泡法成就一份经典的滋味,然后,与茶友共享。正如我们在茶会上做的一样。

cy316.com扩展阅读

泡茶的8/16种方法——飘逸杯,极简是简的陷阱


茶的冲泡讲究技法,更讲究心性,体现了人之百态

第八篇飘逸杯——极简是简的陷阱

断、舍、离

“简单即轻松”

在物质资源和精神资源同步丰富的当下,我们能承载的空间有限,跟这些资源形成了一个难以协调的矛盾。

太多的物资我们享受不完

太多的信息我们消化不尽

于是,我们身边早就流行着简化生活的理念。

然而,简化,乃至极简,能简单地理解成“很简单”的意思吗?

正如泡茶。

我们谁不想有时间、会品茶?

那便可端坐于茶席之前,跟亲人朋友好好地品上一杯——任水慢慢地烧开,任那小茶壶中的香气贯穿我们的感官,如此,身心舒畅!

然而,我们总是必须去面对要用到飘逸杯的场合。

哦啦啦~我是极简主义的--飘逸杯

品茶的人总吐槽,用飘逸杯能泡得好茶吗?

无奈,简单啊!高效啊!

飘逸杯的泡法,不外乎茶一扔,水一倒,几百甚至一千多毫升的茶便可随着一个手指头按下的小钮泡好在下层的大壶中。

这是一个应对多人场合的好器具。

多嘀黎,密嘀手(人多一点也不怕)

茶水总有供不应求的时候,你想哦,有时候,一个人泡十几个人的茶,或是有些场地只有飘逸杯,再讲究也还是得用它。

简单是简单了,泡出来的茶是我们想要的味道吗?

给你一个眼神,自己去体会

被品茶人嫌弃,并不是毫无道理。因为飘逸杯设计的内胆,虽然方便,而其材质却与茶不匹配,泡出来的滋味不对,是先天不足。因此,我们只能用一些冲泡技巧,让茶汤“更加”好喝,并“尽量”接近我们想要的味道。

技巧只有一个:别!注!满!水~

别学人家紫砂壶

在使用飘逸杯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就把飘逸杯的内胆灌满开水——它的设计不就是要这样么?快呀!

回想一下我们一直很重视的泡茶要素之茶水比,飘逸杯的内胆通常比较大(要是用小飘逸杯,达不到快速的目的,还不如用盖碗茶壶)。在用飘逸杯泡茶时,形成的茶少水多的现象,为了弥补这一点,让茶达到一定的浓度,我们的下一个步骤是:等!

这一等,茶的味道就更不一样了。这一等,便糟糕了——叶底味、那不够畅爽的特点,便在这等待之中产生。

事实上,去除了叶底味和不畅爽的特点后,茶汤的表现便可上升一个档次。

而解决这个问题的诀窍便是:别注满水。水,只需要盖过茶叶便可以了。

这样,做到随即出汤,或是10秒内出汤,反复多次。(时间最多不要超过1分钟)虽然多次的茶汤混在一起,感受不到其变化的曲线,而此时的茶汤滋味却也是十分好喝的。只是手多动几次,时间上相差无几,茶汤的味道却能上一个级别。(就是要动起来,变等待为手动哦。)

要是人实在多,便多放些茶叶就好。

茶叶的放置量也有上限,尤其颗粒型的茶,需要一定的舒展空间。茶叶量的上限是,茶叶舒展开后,不!满!出!内!胆~

很简单的窍门。但是,从中也能看出,其实并不简单。因为会这么泡茶的人其实很少。少数人才能掌握的事,便不是简单的事了。

就像我们提到的极简。

所以说,极简,事实上并不简单。越说简单越不容易,说它简单,不过是一个认知上的陷阱。

在设计之中,也流传着极简的技法。据说,只有简单、简单到一目了然,才能让观看者马上get到设计所要传达的内容,才能让人印象深刻,这才是优秀的作品。

但是,假如要传达十个信息,而用极简的方式,只能有一个信息出现,那该怎么处理呢?还是断、舍、离?那当然不行!我们要做的是简单高效,而从来都不是让信息变得碎片和缺漏。

由此可知,这简单之中,也是藏了很多的不简单。

简单的背后通常蕴含着许多不简单的内涵。由别人告知,看起来是简单,但是,往往假如别人不说,也许就需要耗费大量的求解过程,需要走很多的弯路才能达到彼岸。所以,我们向来对简单的事物怀有崇敬之心,那是前人花费精力总结出来的捷径。

泡茶也便是这样,要是没人指点,这个中奥秘要摸索到什么时候?

顺便嘀咕一句:飘逸杯的泡法,实在是很简单呢。

白毫银针泡法,学会2种方法泡茶没困扰!


白毫银针,白毫满披,如银似雪,品之毫香蜜韵,回甘悠长。全部都是芽头制作而成,芽头肥嫩,所以如何泡好一杯白毫银针成为了许多茶友的困扰!

白毫银针玻璃杯泡法

1、备具

准备一个无花无色的透明玻璃杯,以便于观赏白毫银针冲泡后的茶汤颜色和茶芽的变幻姿态。

2、置茶

用茶匙量取少许白毫银针茶叶放到茶杯里,一般以3克为为宜,也可以根据个人喜欢的口味酌量增减,但最多不要超过5克的量。

3、洗茶

往茶杯里倒入少许约70度的开水,随即倒掉茶水,目的是为了清洗干净白毫银针茶叶的一些杂质。

4、浸润

继续往茶杯里倒入少许约为80度左右的开水,浸润大约10秒钟,让白毫银针茶叶彻底吸收水分,挥发香气。

5、冲泡

使用高冲法,往茶杯里注入90度左右的开水,水量以七分满为宜。浸泡大约1分钟即可品饮。

6、奉茶:

有礼貌地用双手端杯奉给宾客饮用。

7、品饮:

白毫银针冲泡开始时,茶芽浮在水面,经5—6分钟后,才有部分茶芽沉落杯底,此时茶芽条条挺立,上下交错,犹如雨后春笋。约10分钟后,茶汤呈橙黄色,此时方可端杯闻香和品尝。

白毫银针盖碗泡法

泡前须知:

需要的道具有:盖碗、壶承、茶巾、茶荷、剪刀、公道杯、水盂、品茗杯

投茶量:5g

冲泡水温:95℃

盖碗容量:150ml

注水量:120ml(至盖碗八分满)

1、泡前温器、摇香

在泡茶前温器不仅可以起到清洁作用,提升茶具的温度,有助于凝聚白茶的香气。

摇香有助于唤醒白毫银针的香气。

2、第一泡采用“定点熏蒸”和“N字覆盖法”

前50%的水采用“定点熏蒸”冲泡法,使茶叶浮在水面缓慢上升,让茶叶通过水的热气浸润慢慢苏醒。

后50%的水采用“N字形水流覆盖式”冲泡法,从碗口三点钟方向起,以“N字型”手法冲泡至碗口九点钟方向,水流细而不断,使茶叶不漂浮水面,全部得以浸润,实现茶汤的协调和饱满。

第一泡的出汤时间控制在45-50s。

3、第二泡使用“定点高冲法”

水温95℃,注水至盖碗八分满,采用“定点高冲”冲泡法,提壶至碗口上方6-8cm处。

第二泡的出汤时间控制在30-35s。

5g花香白毫银针可泡饮多次,第三泡起,冲泡时间逐渐递增,分别控制在35-40s,45-50s,55-60s左右,注水至盖碗八分满,水温90℃-95℃,也可依自身品饮习惯适当调整。

白毫银针冲泡不仅雅致,也十分有茶趣,观茶形、闻茶香,如果能把这杯茶泡好,一定是锦上添花了。相信现在看完文章的你也知道如何泡好这杯茶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