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入夏之时的最好饮料

发布时间 : 2019-11-16
各种茶的茶语 黑茶的茶意 黑茶的茶梗

各种茶的茶语。

天气渐热的日子,寻一空闲时光,布一方茶席,静坐下来。

等待水沸,投茶、注水,品尝茶汤,茶香在鼻尖萦绕。

心思也完全被茶所吸引,如同天气般躁动的心也跟着一点点静了下来。

夏日里的茶,是如此的解渴,几小杯下肚,凉意便慢慢袭来。

那特有的滋味,是其他饮料远远无法企及的。

些许苦涩,又伴着些许甘甜。

有时候,喝得发饿了,便配上一盘点心。www.cY316.CoM

茶点的美味与茶汤的滋味碰撞,继而中和,着实一番享受。

一杯清茶,闲坐半日理思绪。

喝茶的时刻,连思绪也是轻飘飘的。

有时候借着饮茶,能把很多事情看透。

那些平日里扰乱身心的事情,在一杯杯的茶水面前越发的清晰起来。

人生如茶,不应该将时间浪费在忧虑之中,释怀与看淡才是最好的选择。

于是,一壶茶喝罢,身心皆清爽起来。

有时候,就只是单纯的静静的喝着茶,不做他想,发呆放空。

茶,仿佛是世间所有闲暇时光的最佳伴侣。

停下匆忙的脚步,暂缓时光,心之向闲,心之向茶,慢慢品味,体验茶中的奥妙与乐趣,一日之乐,大概便在于此了。

许是入夏之时天气燥热,这种惬意之感便更加明显,饮一杯清茶,如沐清风。

拾起一个闲心情,不如在入夏的时光中,坐在茶席前,泡一杯清茶。

Cy316.com延伸阅读

茶叶采摘之时期


采摘之时期因下列各因素而不同:

1. 地域:如南印度、锡兰、爪哇及苏门答腊,一年四季均可采摘,平均每隔七日至十四日采摘一次,唯修剪后,则须隔60-90日方可采摘,用以恢复树势。北印度每年三月末或四月初开始,至十一月中旬止,每隔一星期采摘一次,全年可采30-35次。我国大陆每年四月开始,至秋末止,头春茶于四月中旬开始,品质最佳,二春茶于阴历四月末至五月初,三春茶于二春茶采后一月开始,秋露茶则于秋季白露节前后采摘,多粗老不堪。但我国地域广阔,各地采摘时期相差甚大,如云南、桂南则与北印度相似,中部则与日本相若,温州一带,清明前十日即可采头茶,平水及遂淳区,则须立夏前后方可采头茶,台湾每年月初(中部有三月开始者)至十二月初止,春茶四月初旬至五月下旬,夏茶五月中旬至六月末为第一次,六月末至八月中旬为第二次(六月白)秋茶八月下旬至十月中旬,冬茶十月下旬至十二月初旬。日本每年五月至九月末或十月初,头番茶五月一日至六月十五日,二番茶六月下旬至七月上旬,三番茶八月二十至九月五日,四番茶九月末至十月初。

2. 气候:同一地区,因每年气候不同,采摘时间亦异,如祁门茶场24及25年均于四月二十一日即可采摘,22及23年则均于四月二十九日至五月一日采摘,相差十日左右,盖气温高,雨水多,则发育决,采摘当较早也。

3. 品种:如武夷不知春,恒较其它品种早采十余日,台湾大叶乌龙春茶四月三日,夏茶五月八日,秋茶八月十三日,青心大冇春茶四月十二日,夏茶五月二十五日,秋茶八月二十日,青心乌龙春茶四月二十一日,夏茶六月一日,秋茶八月二十五日,故同一地域,同一气候,因品湩不同而采摘期亦异也。

4. 制茶种类:如制龙井及白毫银针,恒较其它茶类采摘期早,制明前茶应于清明前数天采滴,雨前茶应于谷雨前数天采摘。

5. 海拔:海拔高者,因气温较低,故采摘较迟,海拔低者,因气温较高,故采摘较早。

6. 山向:向阳者气温较高,故采摘略早,向北者气温较低,故采摘略迟。

茶叶是最好的防暑降温饮料


7月13日入伏后,意味着一年中气温最高的“三伏天”就要开始了。而今年的三伏有40天,比往年多出10天。专家提醒,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人们要注意防暑降温,而茶叶便是最好的防暑降温饮料。

《本草纲目》中有记载:“茶苦味寒……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温饮则火因寒气而下降,热饮则借火气而升散。”在盛夏三伏天,烈日当空,暑气逼人的时候,饮上一杯清凉的有机铁观音或是一杯热的有机铁观音,都能起到生津止渴,降温解暑的效果。防暑首先必须在安全健康的前提下,而有机铁观音因其在种植过程中不使用任何农药和化肥,所以更安全、更健康。有机铁观音中含有茶多酚类、糖类、氨基酸、果胶、维生素等,能与口腔中的唾液发生化学反应,滋润口腔,因而起到生津止渴的作用。同时,有机铁观音中含有的咖啡碱,能促使大量的能量从人体的皮肤毛孔里散出,起到降温解暑的作用。

除了防暑降温的功效之外,有机铁观音还具有美容养颜、延缓衰老和抗癌防癌等功效。是一种养生价值极高的健康饮品。

酷热难耐的三伏天,泡上一杯健康、安全的有机铁观音,感受“香飘屋内外,味醇一杯中。尘虑一时净,清风两腋生”的禅意,领悟自然之美好。

茶饮料,只是饮料不是茶


进入夏季,人们都喜爱喝点茶来提提神,可为了省事方便,很多朋友喜欢用茶饮料来代替茶,殊不知,茶饮料的健康作用并不等于茶。据业内人士介绍,选择茶饮料的保健功能关键是茶多酚,只有茶多酚的含量高才有益健康。

茶饮料,只是饮料不是茶

茶饮料,顾名思义含茶的饮料。瓶装茶饮料营养价值不大,是一种饮料而不是茶,经过工业化生产,茶叶中的茶多酚、维生素含量降低,而所加入的色素、白砂糖、香精、防腐剂等添加剂对人体没有益处。很多厂家为了口味还会加入很多甜味剂。还有不少消费者认为茶是减肥的,其实茶饮料中大多添加了白砂糖,因此要留意选择低糖或无糖产品。如果茶饮料上没有标明是低糖或无糖,则含糖量肯定不低。

茶饮料与茶不能划等号

据了解,茶饮料是茶叶经水浸泡后通过多种工艺制成的茶杯或在茶汤中加入水、糖液、酸叶剂、食用香精、果汁或植(谷)物抽提液等调制加工而成的制品。但茶饮料成分不等同于茶,所以不能完全体现茶的降低人体血液黏稠度、防止血栓形成、消除疲劳、增强记忆力和免疫力等功能。

另外,茶饮料经过工业化生产,其主要营养成分茶多酚、维生素C、维生素B等的含量会降低,而饮品中所加入的精制白糖、香精、山梨酸等添加剂却不是有营养的成分。所以,茶饮料不能完全代替茶,更不易过量饮用,仅可作为调节口味时食用。

孕妇儿童少喝茶饮料为好

“以茶叶为主要成分的茶饮料,在成分上还是保存了原有茶叶的成分。因此饮茶存在的禁忌,也存在于饮用各类茶饮料上。”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人们临睡前不要多喝,尿酸过高者亦限制饮用,包括咖啡也是一样。另外,茶饮料也不适合孕妇儿童,因为它多是以茶叶为原材料同时添加其他成分而制成,茶中含有的咖啡因易使大脑过度兴奋,从而导致胎儿烦躁不安。

此外,茶中含有大量鞣酸,会干扰儿童对蛋白质及钙、锌、铁等矿物质的吸收,所以儿童不宜多喝。另外,神经衰弱、失眠、活动性胃溃疡、贫血和心脏病等人不宜饮茶,也不要多喝茶饮料。

茶---健康饮料的首选


天朗气晴之中,金城珠宝古玩城5楼的兰州茶业世界内,更是一片繁忙景象。这不是因为这个“茶业世界”刚刚开业,而是因为“现在兰州茶叶的消费量正在增加,茶叶已成为一种日常消费品,进入百姓日常生活中,人们选茶、品茶的需求和理念正发生深刻变化。”兰州茶业世界总经理权春林,在一片繁忙的市场中,向记者直言兰州茶叶市场未来发展的新趋势。

“进楼鉴珠宝,把茶话收藏。”“金城珠宝古玩城将茶叶和珠宝市场放在一起,真是文化遇上文化,高雅遇上高雅,不但是一个创新,而且还很有独到眼光。”8月14日上午,在兰州茶业世界内品茶的兰州市民吴华,对兰州茶业世界的环境和创意,赞赏有加。

“你是记者,不知道你有没有参观参观今年的兰洽会,在兰洽会上,有关茶叶的展销,那叫一个震撼!来自国内多地参展商带来的茶叶展品,被抢购一空,这说明什么?兰州人对茶叶消费的观念和需求,正在增加、越来越高!”吴华说,“记得最清楚的,是7月9日兰洽会闭幕的当天下午,撤展前,来自安徽的一位展商带的几箱黄山毛峰茶,被参观者10分钟内抢购一空。这位安徽客商最后感叹说‘兰州不愧是丝绸之路上茶马互市的重镇,看来兰州人对茶叶的消费量,还是很大的!’。”

事实上,与全国其他城市一样,以茶养生,已深受忙碌而紧张的现代人的热忱,兰州亦不例外。在全国做了多年茶叶生意、并自2005年就来兰州经营茶叶生意的福建福宁山茶庄经理吴会指出,近几年来,明显感受到兰州茶叶的消费量在逐步上升,这其中,不仅包括买茶、喝茶的人在增多,而且人们对茶叶的档次要求,对茶具、、茶市场、茶文化的关注度也在提高。

话说,“一天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作为开门七件事之一,茶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不言而喻。吴会指出,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茶这种古老而文明的饮料,已走进千家万户,成为最受人们欢迎的日常饮品。目前,随着近年来茶文化的繁荣发展,人们对茶的认识又回到了其最初的本原,那就是茶的养生保健功能。研究表明,茶叶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药效成分,因而被称之为健康饮料,自然是现代人对原生态、绿色、健康追求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夏季|一杯清茶入夏来


天气渐热,夏天的气息也愈加浓烈,伴着茶,终于,我们又来到一年中的夏季。

入夏之时,茶,大概可以说是最好的饮料了。夏日饮茶可以让人养心静燥,调整思绪、养心修定。

天气渐热的日子,寻一空闲时光,布一方茶席,静坐下来,等待水沸,投茶、注水,品尝茶汤,茶香在鼻尖萦绕,心思也完全被茶所吸引,如同天气般躁动的心也跟着一点点静了下来。

夏日里的茶,是如此的解渴,几小杯下肚,凉意便慢慢袭来,那特有的滋味,是其他饮料远远无法企及的,些许苦涩,又伴着些许甘甜;有时候,喝得发饿了,便配上一盘点心,茶点的美味与茶汤的滋味碰撞,继而中和,着实一番享受。

一杯清茶,闲坐半日理思绪。喝茶的时刻,连思绪也是轻飘飘的。有时候借着饮茶,能把很多事情看透,那些平日里扰乱身心的事情,在一杯杯的茶水面前越发的清晰起来,人生如茶,不应该将时间浪费在忧虑之中,释怀与看淡才是最好的选择,于是,一壶茶喝罢,身心皆清爽起来。有时候,就只是单纯的静静的喝着茶,不做他想,发呆放空,虽是只有一个人品饮,但这时候的茶,却好像成了陪伴者,独泡独饮,亦不孤单,反而觉得是一种特别的享受了。

茶,仿佛是世间所有闲暇时光的最佳伴侣。停下匆忙的脚步,暂缓时光,心之向闲,心之向茶,慢慢品味,体验茶中的奥妙与乐趣,一日之乐,大概便在于此了。许是入夏之时天气燥热,这种惬意之感便更加明显,饮一杯清茶,如沐清风。

拾起一个闲心情,不如在入夏的时光中,独坐在茶席前,泡一杯清茶,期盼着夏天缓缓而来。

茶,仅止于饮料?


茶,是不少朋友的杯中爱物。现在的她,拥有了越来越多的面相——商品、饮料、药品、文化乃至期货。究竟哪一个才是她的实相?

茶,一直都是药,只有在最近千年的时间方才成为饮料。先民在当年筚路蓝缕、挣扎求存,不断在自然界寻找可以有助于生存的植物,以至有“神农尝百草”之说,茶与人自此开始结下不解之缘。清热、解毒、提神,循行心肝脾肺肾等诸经脉,茶叶成为了“备于我”的万物之一。

其后,先民发现了喝茶的乐趣,使得其被赋予了品饮的意涵;前人不断栽培、选育茶叶品种,方才有了现在这许许多多的茶树物种;无数代制茶人因各种因缘巧合抑或刻意为之,发明了大量的制茶工艺,才有了现如今花样繁多的茶叶种类。

茶从古至今都是药,用之得法有益于健康,反之则百害丛生。对于许多现代人而言,茶已然仅仅剩下了百无禁忌的饮料属性。因为自我迷失,无法感受心灵的存在、气脉的运行,甚至连自己的心跳都难以感知,自然无法领悟前人遗赠的瑰宝。

经典普洱体系历年的“天授”,便是石昆牧老师制茶理念的集中体现。天授向以“药茶”著称,其气感雄浑强劲,特别冲击人体弱点,具有明显的放松感。唯有能理解体感气感的饮者,方能体会其难言之妙。

茶不是必需品,没有茶并不会影响我们的基本生存。这种超然于外的“奢侈品”属性使得茶得以成为一面“镜子”。你是什么,你眼里的茶便是什么。若识医理,茶就是养生良药;若明心见性,茶就是修行的助益;若沉迷于物利,那茶便成为了十足十的期货。

您的眼里,茶是什么?

茶,是通往心灵的饮料!


茶者,养生之仙药,延龄之妙术也”。

在距今八百多年前,日本茶祖荣西禅师曾赋予茶最美好的神奇功效。

如果您想青春永驻,您渴望长命百岁,那就端起您面前的这碗来自中国的茶吧!

茶者,可健身,可清心,可雅志,可怡情。一杯好茶,不仅可以康健我们的身体,更能愉悦我们的心情。

但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我们常常不会认识到生命无常,人生苦短。却喜欢沉浸在过往事件的无奈和忧伤之中。

当你忧郁苦闷之时,我们的心也似乎被不明物件,强行堵塞。不敢大力呼吸,生怕更深的触痛。

我们并没有很好的办法,安放我们暴躁、忧伤、郁闷、纠结等情绪。我们会发现年龄越大,我们就越不开心。纵然偶尔的欢笑,也是苦中作乐,强颜中夹杂淡淡忧桑。

茶,独品得神。

我们尝试能借助这杯茶,来抚慰我心忧桑。静心,专注的冲泡一杯茶:备器,择水,侯汤,点茶,静品。每一个环节,无不需要你内心澄净,安然当下。也只有这样的时刻,你才能如此真实的面对自己的内心感受。内心的喜悦,抑或是忧伤,都真实而深刻的在那里。

茶,从来不是让你忘记,而是让你更好的面对自己的内心。

茶道,亦从来不是让你的烦恼消失,而是在不完美的生活里,寻求片刻的完美。在人生道路之上,若您能领悟茶的智慧,她便最能给予你温暖的慰藉和前行的力量。

茶,是可通往你内心的饮料。茶样的温暖,茶样的怡情。

茶,犹如在白雪皑皑的苍茫大地,内心的空无,却被石缝里透露出的青青草色所打动。

我想,借助研修茶道的过程,你一定也能找到这般的经验和感受:

一饮涤昏昧,情思爽朗满天地;

二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茶饮三道,烦恼皆消。

茶可入心,茶可雅志。

一杯茶重拾一份平和喜悦的美好情怀。茶,难道不是通往我们内心,洗涤我们心灵的最佳饮料?

茶道,如何能实现我们的身体和我们心灵的连接呢?如何借助茶汤,这一碗平凡而又神奇的水,让我们每个人可以真实的面对和接纳我们内心滋生的各种情绪。比如纠结、烦恼、愤怒、忧伤、困惑、迷茫、失望、落寞,甚至欢喜、愉悦、期待、幸福…

茶道也许和瑜伽有些类似,但又不完全一样。

茶道的过程,是你去清晰面对自己意识的过程。茶道的过程,也是你客观接纳你身体反应的过程。

茶道的智慧,是你的身体与意识对话的的智慧。茶道的智慧,也是你的意识和身体相互接纳的智慧。

借助茶道修行的过程,一个人通过对每一个茶道动作的精益求精,对茶道环境的理解和布置,对茶道流程的关注和反复练习,尤其是对茶汤入口之后,在喉吻身心的种种观照。

当这种自己的大脑对身体的观照,成为一种习惯之后,也许您就能明白,所谓世间发生的种种事件,在你身体的感受,亦如同一杯茶在你身心的种种感受。比如听到悲哀的事情,心里会发堵、会疼痛,当你的大脑不去思考或者想通了之后,你的这种疼痛的感觉也会减轻,甚至消失。又比如当你听到快乐的事情的时候,你会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纵然此刻屋外阴雨绵绵也是充满了各种诗情画意。

其实任何一件关乎你或者你在乎的事情,在你的身体里,都会有情绪的积压或者直接的反应。道家养生认为,我们要活着像一个孩子,悲而不伤,就算非常悲伤的事情,当时哭完也就完了。这也是一种不让自己不良的情绪,在你的身体里积压的表现。

所以,借助茶道的过程,对自己的身心的情绪和意识,作自我的感受,并能接纳之。纵然是一些被误会、被抛弃、被伤害,也能如同一个孩子哭了一场般,在茶道的过程中,学会省视自己的这些情绪,并释放之、接纳之。

所以说,茶道的智慧,本没有他法。通过茶道的过程,用自己的意识观照自己的身体,释放和接纳自己积压的种种情绪,然后将这些情绪转化成正面积极的力量,帮助自己灵魂的圆满趋向。

通过茶道的智慧,让自己拥有一颗平和、淡定、积极、乐观的心,徜徉在当下纷繁芜杂的世界里,愉悦前行。

今生别无所求,只愿可以永远浸润在茶中,任心灵幸福的舒展……

一旦每天都有茶喝,不只百病不侵,而且精神飒爽,因此对于茶叶有身心的助益我是深信不疑的。

有时候不能静定下来喝茶,只能因地制宜,以热开水泡大杯茶,但觉有茶就好。如果是在家,从早到晚,日饮百杯,对我也是常事。茶对我不只是水、是饮料,也是日常保健的药。

茶在中国,最早不是饮用,而是药用。最早关于茶的神效之传说,是神农氏爱民如子,为了救治百姓的病,亲自采药,遍尝百草。

有一次,神农氏尝了一种青绿色的滚山珠中毒,昏死在树下,树的汁液滴入他的口中,因而得救。那棵树就是茶树,神农从此发现茶有解百毒的神效,采药时常携带茶叶随身,每次中毒都靠茶来解毒。最严重时,神农氏曾一天中毒七十二次,全依茶渡过险关。

还有一个传说,神农有一天在野外以釜锅煮水,一片叶子落入水中,芳香四溢,神农喝了之后,发现了茶的神效。

最后,神农尝到一种剧毒的植物叫“断肠草”,连茶也不能解,就丧命了。

神农与茶的传说,记载在《神农本草经》里。这本书作于秦汉年间,因此至少在战国时代,我们的老祖先就知道喝茶,以茶作药了。

茶,起先是用于药,慢慢从医疗的功效转到精神的层面。

东晋时代,以“闻鸡起舞”留名青史的志士刘琨,在给侄儿的信中说:“前得安州干姜一斤、桂一斤、黄芩一斤,皆所须也。吾体中溃闷,常仰真茶,汝可置之。”

刘琨每次有郁卒之气,都仰赖茶的效用,我们或可以想见,他在天色微明之际,舞剑之前,先饮“真茶”一杯的情景。

由于茶可以治体中的溃闷,才逐渐与禅的修行结合,因为与修行结合,饮茶才提升了艺术与生活的境界。

关于茶与禅的结合也有一个传说:达摩祖师东来中国,在少林寺面壁,誓言无眠禅定九年,以警醒世人,但到第三年就常打瞌睡,羞愤的达摩遂把眼皮撕下来丢在地上,结果地上长出一棵树,双叶并生,有如眼皮,弟子们采了叶子来饮用,发现能益神醒脑,就开始了禅寺饮茶之风。

传说当然是无稽之谈,达摩祖师何许人也!然而,在唐朝的禅寺饮茶之风大盛,则是真的。莫说赵州禅师“吃茶去!”的公案流传千古,降魔大师教禅时也要弟子喝茶省睡。

百丈禅师设立《丛林清规》时甚至设茶座、茶头,有的大寺院光是泡茶的茶座就有十几个。

紫砂壶则是禅僧云水行脚时,为了便利随身携带而发明的。历代寺院附近都是名茶产地,每年春天在寺里“斗茶”提升了茶的品质……这都说明了茶与禅有不可分的关系,但这是后话,我们再回到茶的功效来吧!

汉代《神农本草经》:“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睡、轻身、明目。”

汉代《神农食经》:“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

东汉神医华佗的《食论》:“苦茶久食,益意思。”

梁代陶弘景《杂录》:“苦茶轻身换骨。”

唐代《唐本草》:“茗味甘苦,微寒,无毒,主瘘疮、利小便、去痰、热渴,令人少睡。”

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茶久食令人瘦,去人脂。”

唐代陆羽《茶经》:“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

从这些文献里,我们就知道唐朝以前的人就认识到茶的功效不少,不仅可以使人省睡、明目、有力气、精神愉快,还可以减肥,增加思想的敏锐,甚至不输于“醍醐与甘露”。

唐代刘贞德把这些好处总合起来,称茶有十德: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养志。

宋代以后,对茶的研究也更深入了,我们举一些典籍来看:

宋代苏东坡《茶说》:“浓茶漱口,既去烦腻,且苦能坚齿,消蠹。”

宋代吴淑《茶赋》:“夫其涤烦疗渴,换骨轻身,茶之利,其功若神。”

明代顾元庆《茶谱》:“人饮真茶能止渴,消食,除痰,少睡,利水道,明目,益思,除烦去腻,人固不可一日无茶。”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茶苦而寒,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温饮则火因寒气而下降,热饮则茶借火气而升散,又兼解酒食之毒,使人神思爽,不昏不睡,此茶之功也。”

李时珍到底是一代大师,在他的《本草纲目》里,首次提到茶的缺点,他说:“虚寒及血弱之人,饮之既久,则脾胃恶寒,元气暗损。”

清代黄宫绣的《本草求真》更进一步说到,为什么虚寒血弱的人不能喝茶,他说:“茶禀天地至清之气,得春露以培,生意充足,织芥滓秽不受,味甘气寒,故能入肺清痰利水,入心清热解毒,是以垢腻能降,灸眶能解,凡一切食积不化,头目不清,痰涎不消,二便不利,消渴不止及一切吐血、便血等服之皆能有效,但热服则宜,冷服聚痰,多服少睡,久服瘦人。空心饮茶能入肾削火,复于脾胃生寒,万不宜服。”

这也是首先提出了“空腹不宜饮茶”的见解,以免伤害肾脏和肠胃。

除了虚寒、血弱、空腹不能喝茶之外,茶是有百利的。在《旧唐书》宣宗纪里有一则记载:

东都进有一寺僧,年一百三十岁,依然身体健康,精力旺盛。唐宣宗知道了,很觉奇怪,传他进宫去问:“你如此长寿健康,是不是吃了什么仙丹妙药?”老僧答道:“臣少也贱,素不知药性,唯嗜茶,凡属至处,惟茶是求,或饮百碗不厌。”

一天喝一百碗茶,活到一百三十岁,这使我想起苏东坡的两句诗:“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

由于饮茶的这种神效,日本“茶祖”荣西禅师到中国求禅法时,一边研究佛法,一边研究喝茶。回日本时,在行囊里带了大量的佛经和茶树的种子。

荣西返日后,把茶籽种在肥前(现佐贺县)的背振山,同时把茶籽送给拇尾(现宇治县)高山寺的明惠上人。现在,佐贺的嬉野茶和宇治的“玉露茶”都是日本名茶,可以说是历史悠久。

荣西对日本茶道的贡献除了带回茶籽,还写了一册《吃茶养生记》,可以说是日本茶的理论先驱。他一开头就说:“茶也,养生之仙药也,延龄之妙术也。山谷生之,其地神灵,人伦采之,其人长命。”

荣西禅师把茶说得更神奇了,说是只要能长出茶的山谷,那个地方一定有神灵守护,而能采茶吃的人,一定能长命。他不只这样相信,还这样实践,当时曾亲自用茶叶治好大将军源实朝治久治不愈的糖尿病。

荣西禅师说:“贵哉茶乎!上通诸天境界,下资人伦矣!诸药各为一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

自此,喝茶风气在日本也为之大盛,但这时日本茶道只在寺院流行,有药用倾向,一直到四百年后千利休提出“和静清寂”,茶道才算大备。

日本名僧明惠上人,也倡导茶有十德之说,我们可以和前述刘贞德的十德互相参看:

一、诸天加护。

二、父母孝养。

三、恶魔降伏。

四、睡眠自除。

五、五脏调利。

六、无病息灾。

七、朋友和合。

八、正心修身。

九、烦恼消减。

十、临终不乱。

明惠上人的十德虽然宗教性强,却不免偏于形上,许多是“想当然耳”。

到了近代,茶的研究更科学,功效也更明确清晰,除了古人所知的功效,还有防治坏血病、抗癌的功能,还能治疗糖尿病、胃肠炎、黄疸型肝炎、皮肤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等,甚至还可以防治辐射的伤害哩!

饮茶的功效如此,不喝茶的人损失可大了。

但是,喝茶的人如果老是想到功效,那境界就低了,茶给我们身心的利益可以说是“犹其余事”。正如铃木大拙说的:“茶与禅之所以相通,全在一个纯字。”纯的心喝纯的茶,是最好的。

黄庭坚曾在一只茶碾上写过《茶磨铭》,是我时常写在茶罐上的句子:

楚云散尽,燕山雪飞。

江湖归梦,从此祛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