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十八种滋味表现——十五纯

发布时间 : 2019-11-16
乌龙茶滋味 茶的五种味道 红茶滋味怎么形容

乌龙茶滋味。

十五纯

缘起——

茶的内含物丰富,其作用于我们的味觉后,所带来的感受自然也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常常只是简单地去对它进行整体的论断,好喝或者不好喝,然而,细致的味觉让我们在品茶的过程里拥有着更加微妙的感受——品茶,是我们跟大自然的亲密接触。

“纯粹”“纯洁”“单纯”,反复体会这三个词,我唯独种爱“纯粹”了。

茶之中的纯,是上上品的表现。

茶的香气由丰富的天然芳香成分以不同的比例组成,因此能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风格表现。一款茶里,往往也能感受到几种不同香气的结合。

然而,有一种茶香之所以让人心悦诚服地向往,全因“单一”。飘扬的头香,不带一丝多余的味道;清新的中调,延续了头香的格调,并把它推向了新的高度。延续了再延续,持续之中,自然是最先的“单一”与“唯一”。后调以及留香,便也丝毫不马虎的还是先前那个风度。变化的不是香型和风格,仅仅是抑扬顿挫。像听一曲夜深人静的琴音,每一个音都不一样,而每一个音都表达同样的心情,组合起来,一个曲子才是完美的呈现。

不禁感叹,这是一场无声的战争,所有的士兵都有同一个愿望,所有的士兵都听从统一的指挥,于是才有了奇迹般的“单一”方向的香气。

这就是“纯”的香。

单丛茶从某种程度上对“单一”香型有着追求,然而,这样的茶香并不仅仅存在于单丛之中。

纯的滋味对于很多人来说也许是一种挑战,却也是一个难得的经历。

纯与醇,似是有几分相近。要是“醇”之后不带有其他的滋味,也可以称为“纯”了。香气和滋味总是分离不开的。只是有纯香的茶,未必也能表现出纯的滋味。滋味毕竟才是主体。

纯的滋味渗透性、通透性都极好,纯粹的味道总是有优势的。正如一心一意做事和三心二意做事,实在是天差地别。

曾经品过一泡滋味极纯的金骏眉,于是对于纯的印象总是停留在这一泡茶上。往往提起纯,便不由分说地回忆起那一泡神似米汤,又层层扩散出纯粹、纯净的自然芬芳的茶。味蕾的极端细腻感于是被完美激发。好茶,能激发人的潜能。

纯粹,不带一丝杂质,这是“纯”。难得,于茶、于人都是如此。

常听人道:人心复杂。扪心自问:自己复杂吗?那么来看看前文所述茶香,复杂吗?

茶香简单,却也复杂。

简单的是:它只表现一个风度;复杂的是:它通过多个层面和阶段去表现这个风度。

人心复杂吗?越是清晰自己价值、清晰自己所需所求的人越简单;但是,在最求自己所求的路上,面对方方面面的事,就需要多维度地去思考,这也是复杂的一种体现。

其实人心不复杂,复杂的是成长的过程里,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的价值和自己的需求和想法,于是摇摆,甚至在抉择的路口随波逐流。所以才表现出复杂的表象。

坦言人心复杂的人们,在说别人复杂的时候,自己又有多简单呢?愿通过一杯茶汤,传达一份纯粹。

今日课堂总结:

茶香简单,却也复杂。简单的是:它只表现一个风度;复杂的是:它通过多个层面和阶段去表现这个风度。

小编推荐

茶的十八种滋味表现,三之苦


三之苦

缘起——

茶的内含物丰富,其作用于我们的味觉,所得的感受自然也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常常只是简单地去对它进行整体的论断,好喝或者不好喝。然而,细致的味觉,让我们在品茶的过程里拥有着更加微妙的感受——品茶,是我们跟大自然的亲密接触。

有人喜欢苦味吗?有哦!尤其在喝茶的人群里,有一部分人独爱“茶之苦”。

我喜欢问为什么。于是得到很多回答。

有人说得含糊:“茶的味道就得苦。”是不是暗示了不苦则无趣呢?

有人说得文艺:“苦中带有熟悉的植物香,深入记忆。”有着很深的感情。

我想起有一座山头的古树茶,名字叫老曼峨。这是我所知道的最苦的茶。普洱茶里的茶风味有其特有的规律——“东柔西霸,南苦北涩”。苦的经典,也当数老曼峨了吧!甚至在普洱茶很火热的时候,还有一个品牌叫老曼峨的,着实让我吃惊不少。到底人们有多爱这“苦”味?

这个现象刷新着我们过往的概念,爱上苦,是不是也属于解放思想的一部分呢?

苦的滋味,在舌根,也许也意味着这是最底层、最基础的滋味吧。记得看过一些成功人士的访谈,有人问他们,在一路走过来的过程里,苦吗?

苦吗?

有人说:那个时候没有感觉到苦,只是心里有一个信念,就一直走了过去。

有人说:苦,但是挺了过来。

有人说:那是一个享受的过程,只是一直沉迷。

苦,从来就不是一个负面的词语。为什么就不能爱上这个苦呢?

对我而言,苦只是众多滋味里的其中一个,没有所谓的喜欢和不喜欢。苦,混合着许许多多的滋味,能变化出各种各样的风格体验。是呀,苦,只是丰富我们感觉的其中一员而已。它可以是非常精彩的。

对于苦,我吃过的东西,最苦的大概是“胆”吧。小时候有过几次吃“胆”的经历——熊胆、蛇胆、鸡胆。每次印象都很深刻。不是因为它们苦,而是因为大人们说它们苦,于是在我吞食的时候,都用谨慎的眼神盯着我看。胆据说是可以解毒的东西,长大后也渐渐看不到它的错在了。不过,我却由此深深地体会到: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苦的味道,而是大人们的眼神。

茶,苦吗?苦,不过,别有滋味。

今日课堂总结:

苦的滋味,在舌根,这是最底层、最基础的滋味。我们其实可以试着跟许多茶人一样,爱上苦味。

茶的十八种滋味表现,十一透


十一透

缘起——

茶的内含物丰富,其作用于我们的味觉后,所带来的感受自然也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常常只是简单地去对它进行整体的论断,好喝或者不好喝,然而,细致的味觉让我们在品茶的过程里拥有着更加微妙的感受——品茶,是我们跟大自然的亲密接触。

透这个滋味并不常见,也不容易找到能感受到它的人。

当茶汤入口,你感觉它的渗透性极强,茶似乎穿透了舌头和口腔,透过了味蕾和细胞,快速地占据每一个它能达到的角落,甚至有一些你遗忘了和意想不到的角落。整个味觉感受区都是它牢固的天下。这就是透的表现。

喝到透的茶时,脑海里不有自主地呈现这样的画面——清冽的泉水化作无数细微且有规律蹦哒的粒子,穿过土壤的间隙,随之肆意地释放正面的滋润能量。你惊叹于它的狂妄,却也对此欣赏不已。霎时,每一个被浸透的感官像嫁接了芬芳的花朵,繁花盛放。

透无疑是高端茶才有的品质。记忆里,说到透的茶,第一个想到的便是陈年的普洱茶。

越陈越香——一个广泛传播的陈年老普洱的传说,是让无数人追求的极端滋味,却也是迷惑了大众的滋味。而所谓的“陈”指的即是时间的长久,是时光的沉淀。

时光沉淀下来的精华会进化为“透”的口感——古树丰厚的底蕴在日复一日的转化之后,褪去了张扬,渐渐收敛,把它原本的香、味、能量等内容炼化成极其精细、醇和、匀称的品质。只有亲密接触之时,那强大的内容才被舌尖读取,以迅雷之逝,彻底地穿透整个口腔、喉腔和胸腔。

从透之中所表现出来的,是强大的内容。

时光无法避免地也带入了不一样的滋味,被称为“陈味”,这是一种香气的表现。陈味不是闷闷的,不是尘土的,更不是霉霉的。即使历尽了遥远的时光之后,它依然爽朗、干练,有着活跃的气息。

好的干仓环境,则更加强了老茶的活跃和强大能量的内化。有这样的强大,方有“透”的实力。

透可谓是难能可贵的品质了。于茶、于人,不也是如此?

有一些人总是深得人心。他们的一言一行都能透入身边其他人的心底,让人心悦诚服。因为他们阅历丰富,思维活跃,总能给到身边人们最好的建议,可以说一语中的——眼光通透呀!他们还很善良。当历尽了流言之中的所谓“不善”的干扰,才能深刻地理解世界上的“善意”,于是也更能为其他人着想,更能传播善意。他们是活的通透的人。

老茶的“透”也许

茶的十八种滋味表现,十三韵


十三韵

缘起——

茶的内含物丰富,其作用于我们的味觉后,所带来的感受自然也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常常只是简单地去对它进行整体的论断,好喝或者不好喝,然而,细致的味觉让我们在品茶的过程里拥有着更加微妙的感受——品茶,是我们跟大自然的亲密接触。

韵,是一种风度,一种气质,一种接触之后挥之不去的印象。

观音韵——

为什么有一种茶在经历了风风雨雨,经历了谣言绯闻之后,依然有一个坚定的人群对它情有独钟?铁观音的观音韵,迷到了多少品茶人。连我也是其中之一。

那是一抹如兰的实在。兰花香紧紧地、持久地拥抱着舌面与上颚的位置。口腔在品饮过纯正的铁观音之后,化作一个纯粹的兰花园,这就是传说中的观音韵。

有人说,为什么我感受不到?我想,大概有两个原因,一是以往常常有假冒的铁观音充斥市场,混淆了大众;二是喝茶人的味觉还没有打开。

岩韵——

岩石组成的山,坚毅地挺立于云雾缭绕之中,连绵、神秘!哪怕经历了多年的时光,那股仙山的气质傲然存在。仙山养育的茶树,带上了硬朗的风骨,是融于茶水之中挥之不去的气息。

岩茶之岩韵,于是用来形容茶汤之中的硬朗、如岩石般的厚实——留给人们深刻的印象。

山韵——

自古茶人们咏水,水以“清”、“冽”为上。茶汤的滋味更加丰富多彩。产自高山的茶,自带清冽之感,任工艺再怎么变化,清冽的气息不绝,这是“山韵”。

高山的气候低温多雾,空气水质清新自然。置身于高山的茶园,感受高山带来的气息,而后喝高山茶,品尝山与茶两者的共同滋味,于是便能理解了“山韵”。

把山韵形容成于舌面传来的清冽感,用文字表达始终欠缺几分。舌头上微妙的感受,往往让人词穷了。

我们用韵来形容茶的风韵,除了指茶汤的风味,还指品完茶后仍然一直影响着我们、让我们持续回味的感觉。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大约可以说是持久的余香吧。因为它实实在在地在品完茶后,还影响着我们的味觉,让我们觉得“它还在”。

自古有人用“风韵犹存”来形容有韵味的女人,韵,其实同样适合运用在男士身上。

早些日子去看艺术展,有幸跟著名评论家交谈几句——一位活力充沛的长者,眼神专注,言谈举止之间处处透露着智慧的光彩。

我深深被其硬朗、张扬且随性的气韵所折服,铿锵有力的话音似乎有绕梁三日的味道。我把这种遗留的感觉也称为“韵”。

有一些人,个性明显,韵味无穷。品茶,要品韵味明显的茶;做人,也希望能成为颇有韵味的人。

今日课堂总结:

品茶,要品韵味明显的茶;

做人,也希望能成为颇有韵味的人。

茶的十八种滋味表现,八之顺


八之顺

缘起——

茶的内含物丰富,其作用于我们的味觉后,所带来的感受自然也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常常只是简单地去对它进行整体的论断,好喝或者不好喝,然而,细致的味觉让我们在品茶的过程里拥有着更加微妙的感受——品茶,是我们跟大自然的亲密接触。

顺,在品茶的滋味里,指的是茶汤入口阻力小,从入口到喝下,非常通畅的感觉。喝茶的新手也许要奇怪了:茶汤不就是液体,哪里会有阻力呢?

这种感觉就像当有人习惯了用一个速度慢的电脑,突然有一天用上了很顺畅、敏锐度高的电脑,便再也无法回头去迁就很慢的电脑一样。没有体会过茶汤中的顺,便无法理解和到一杯顺的茶的快感。

顺的茶汤,入口如轻盈的蚕丝,快速地在口中铺开来,不由分说就会漫延到口腔的每一个角落,顺着入口的弧线,一溜烟地就滑落,进入喉咙深处。带来爽朗畅快的感觉,完全不愧于“顺”一名称。

顺,常与滑搭配在一起。虽然它们其实并不一样。顺,可以在清爽的龙井里,也会出现在温润的正山小种中。而滑,在正山小种里出现的比例和概率该是会多一些的。只不过。滑这个感觉,让顺得到了加强。于是虽然两者不同,却常常搭配着出现。

不管在哪个领域,大家都喜欢顺,顺则无阻。

喜欢顺是一回事,然而,懂得顺却不简单。如何让事物“顺”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延伸开来,顺势而为,则事半功倍。

以前我看别人养鱼,室内的鱼池总得换水。有一个换法是把水一勺一勺舀出来,再慢慢地放满处理过的干净水。而另一种方法就方便很多:用一条管连接水池和装废弃水的容器,容器放低,用吸气球一吸,水就从水池流入容器了。

两种方法一比,自然是第二种要方便很多。运用了自然界的规律——顺势而为。

在我们日常的事情处理中,这样的例子很多。要是我们能认识更多的规律,去认识“势”,然后结合我们要做的事情,合理地运用,这就是“顺”势的做法。这样便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也跟我们泡茶的原则一样——顺着茶性来泡。什么时候增加水温、什么时候延长时间、什么时候久闷,顺着茶的品质特点,顺着茶的打开状态,茶汤就能表现出协调融合的滋味。常常有人开玩笑,要把中等的茶泡出顶级茶的风味来。这可以说是把“看茶做茶”的原则运用到泡茶之中,变成“看茶泡茶”的做法。

细想,这也是茶席上有趣的地方。茶的变化,从种植、制作、冲泡、品饮等不同环节都没有停止过。追求更加美好的品饮感受——顺着茶的特点来。茶便也因此回馈给我们更优质的风味。

今日讲顺,不但是一种美好的味觉感受,更是一种做事的过程享受,这样所得的结果,是否也是顺的呢!

今日课堂总结:

入口如轻盈的蚕丝,快速地在口中铺开来,不由分说就会漫延到口腔的每一个角落,顺着入口的弧线,一溜烟地就滑落,进入喉咙深处。带来爽朗畅快的感觉,完全不愧于“顺”一名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