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四季,饮茶有序

发布时间 : 2019-11-16
红茶一年四季都可以喝吗 四季乌龙茶 茶叶洗脸一年

红茶一年四季都可以喝吗。

根据茶类来选茶

不同茶类,由于其加工方式的不同,其有效化学成分不同,茶效及作用也有很大的不同。我国有六大茶类,每个茶类细分的品种较多,如果自身各方面条件允许,完全可以按照季节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茶类。

一般认为,春季饮花茶,夏季饮绿茶、黄茶或白茶,秋季饮乌龙茶,冬季饮红茶、黑茶。当然还要根据个人的嗜好选择不同的茶叶,就茶叶的品质而言,绿茶、黄茶、乌龙茶、黑茶、白茶、红茶、花茶等茶的色香味各具特色,绿茶清爽,红茶温暖,黑茶醇厚,黄茶鲜美,白茶鲜爽,乌龙茶香醇,花茶芬芳……

饮茶对人体产生热量的多少与茶叶的加工方式有着很密切的关系,乌龙茶或红茶在制造过程中,以受热或火热为主导,引起内质变化,生产热性的物质,即红茶作热,乌龙茶作暖;绿茶虽然也经过炒热或烘热,但主要的内含物变化不大,白茶是晾干而不吸热的制成品,茶汤中的火热较少,所以绿茶是寒性的,白茶是冷性的。花茶的原料是绿茶,但在窨花过程中受到物理和化学的湿热作用,属暖性饮料。

此外,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行选择。如肠胃不好的人可选择饮用红茶、乌龙茶、普洱熟茶;肥胖者及想减肥的人可以饮用乌龙茶、普洱生茶、花茶;而绿茶、白茶营养物质较丰富,适合大多数人饮用。

因此,在饮茶时可以根据季节的变化,茶叶的品类及性质以及个人的生理需求和生活习惯进行选择,合理饮茶。

附:养颜茶饮

勿忘我美颜茶

配方:勿忘我20克,绿茶1小匙,蜂蜜少许。

泡饮之法:

①将勿忘我与绿茶置于杯内,开水冲泡3~5分钟。

②待勿忘我花出味后,加入蜂蜜调味即可。

茶疗功效:勿忘我富含维生素C,可延缓皱纹及黑斑的产生,并可美白肌肤、清肝明目、滋阴补肾、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延缓细胞衰老、提高机体免疫力。

活肤西洋参茶

配方:西洋参2~3片,红茶适量。泡饮之法沸水冲泡,加盖闷3~5分钟即可。茶疗功效:西洋参具有补气、生津、安神、益智的功效,可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对皮肤有滋润和营养作用,防止皮肤脱水、硬化、起皱,从而增强皮肤弹性,延缓皮肤衰老。

玫瑰红茶

配方:红茶3克,玫瑰花3~5朵,蜂蜜适量。

泡饮之法:沸水冲泡红茶约30秒,再投入玫瑰花,加盖闷3分钟后即可饮用。也可以兑入蜂蜜调味,口感更佳。

茶疗功效:红茶暖胃和血,玫瑰花舒缓气血,常饮本品有抗皱、补血之功效,可使人面色红润,皮肤充满活力。

牛乳红茶

配方:鲜牛奶100克,红茶3克,盐适量。

泡饮之法:

①红茶用沸水冲泡后,过滤取汁。

②鲜牛奶煮沸,盛在碗里,加入茶汁。之后加适量盐,调匀即可饮用。每日1剂,空腹代茶饮。

茶疗功效:具有营养滋补,润泽皮肤的功效,可令人健美,皮肤红润。

Cy316.com延伸阅读

教你一年四季怎么饮茶


人喝花茶,能缓解春困带来的不良影响。花茶甘凉而兼芳香辛散之气,有利于散发积聚在人体内的冬季寒邪、促进体内阳气生发,令人神清气爽,可使“春困”自消。

1、春天最适宜喝的茉莉花茶

春天最适宜喝的花茶依次为:茉莉花茶(安神养颜)、菊花茶(排毒健身)、金银花茶(清热解毒)、玫瑰花茶(活血调经)和槐花茶(清热凉血)。

2、夏天:绿茶、黄茶、生普洱、发酵程度低的白茶和乌龙茶

夏天消暑解渴首选绿茶,绿茶清凉消暑;白茶、黄茶清热解毒,也适宜夏天饮用,体质好的人也可以喝些存放3—5年的生普洱。

夏天可选的绿茶包括:西湖龙井、碧螺春、信阳毛尖、都匀毛尖、庐山云雾、蒙顶甘露、六安瓜片、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安吉白茶等。绿茶中添加几朵杭白菊、金银花,更能增加清凉消暑的作用。

可选黄茶包括:君山银针、蒙顶黄芽、霍山黄芽、北港和沩山毛尖、温州黄汤、广东大叶青等。

可选的白茶包括:太老银针、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等;

可选的乌龙茶包括:清香型铁观音清香型铁观音、台湾洞顶乌龙等。

3、秋天:发酵程度高的白茶和乌龙茶

秋天适合喝青茶,青茶的性、味介于绿茶、红茶之间,不寒不温,既能清除体内余热又能生津养阴。秋季最适合喝当年春天的铁观音和去年的武夷岩茶(最好的武夷岩茶如大红袍、水仙、肉桂)。另外发酵程度较高的白茶如新工艺白茶、陈年白茶;发酵程度高的乌龙茶如浓香型铁观音、大红袍等焙火茶都可以。

4、冬天:南方人喝红茶、熟普洱,北方人喝茉莉花茶

红茶冬天喝可以养阳气,给人以温暖的感觉;红茶首选祁门红茶、正山小种。冬季喝加糖红茶或牛奶红茶,具有和胃暖身的作用。

熟普洱可以暖胃驱寒,消食化积。熟普可以提高酵素分解腰腹部脂肪的功能,所以减肥效果很好。另外在进入人体后不会对胃产生刺激作为,而且能够在胃的表层形成附着膜,对胃产生有益的保护,经常饮用可以起到养胃和护胃的功效。熟普洱很养胃所以胃不好的人想要喝茶的话红茶和熟普洱都可以试试。

茉莉花茶性平,略偏一点温,所以很适合北方人在冬季饮用。一来茉莉花茶可以理气开胃,温暖身体,二来又不会太热而让身体上火。

最后再补充几点

对于一年四季喜欢喝绿茶的朋友,到了秋冬比较凉的时候,要浓茶改淡茶。可以在茶中加点入干的茉莉花、干槐花等(但是不包括干菊花,因为菊花性寒)。也可以加入姜丝。姜丝性温,能散寒、温胃,止呕,能很好地平衡绿茶的寒性。

对于一年四季都喜欢喝白茶的朋友,那么你可以春天喝白毫银针、夏天喝白牡丹,秋天喝贡眉、寿眉,冬天则喝新工艺白茶。白牡丹夏天喝很好。

对于一年四季喜欢喝乌龙茶的朋友,春秋可以喝浓香型铁观音,夏天喝清香型铁观音,冬天喝大红袍。

对于一年四季都爱喝普洱的朋友,那么基本原则是天比较热的时候(并且你身体很好)喝生普洱,其他时候喝熟普洱。也即是一般情况下夏天喝生普洱,春、秋、冬喝熟普洱,对身体有益。

一年四季喝茶的选择


喝茶也讲究四季选择,春季,适合喝花茶,可以散发一冬积存在人体内的寒邪,浓郁的香苛,能促进人体阳气发生。夏季,喝绿茶最适合。绿茶性味苦 寒,可以清热、消暑、解毒、止渴、强心。秋季,适合喝乌龙茶,此茶不寒不热,能消除体内的余热,恢复津液。冬季,喝红茶最为理想。红茶味甘 性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能助消化,补身体,使人体强壮。铁观音属于中发酵型的,四季皆适合常饮。

喝茶不仅讲究四季,还讲究量,每日饮茶2~6克。虽然茶叶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饮茶对于清油解腻,增强神经兴奋以及消食利尿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并不是喝得越 多越好,也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饮茶。一般来说,每天1~2次,每次2~3克的饮量是比较适当的,对于患有神经衰弱、失眠、甲状腺机能亢进、结核病、心脏 病、胃病、肠溃疡的病人都不适合饮茶,哺乳期及怀孕妇女和婴幼儿也不宜饮茶。

此外,立伦茶营销还建议大家:不饮过浓的茶、临睡前不饮茶、进餐时不大量饮茶、酒后不宜饮茶。而且,品茶不是越新鲜越好。因为所谓新茶是指采摘下来不足一个月的茶叶,这些茶叶因为没有经过一段时间的放置,有些对身体有不良影响的物质,如多酚类物质、醇类物质、醛类物质,还没有被完全氧化,如果长时间喝新茶, 有可能出现腹泻、腹胀等不舒服的反应。太新鲜的茶叶对病人来说更不好,像一些患有胃酸缺乏的人,或者有慢性胃溃疡的老年患者,这些人更不适合喝新茶。

一年四季要喝不同的茶


春饮花茶

春季,阳气生发,给万物带来了生机,但这时人们却普遍感到困倦乏力,表现为春困现象。人喝花茶,能缓解春困带来的不良影响。花茶甘凉而兼芳香辛散之气,有利于散发积聚在人体内的冬季寒邪、促进体内阳气生发,令人神清气爽,可使“春困”自消。

花茶是利用烘青毛茶及其他茶类毛茶吸味特性和鲜花吐香特性的原理,将茶叶和鲜花拌和窨制而成,以茉莉花茶最为有名。花茶的泡饮,应选用透明玻璃盖杯,取花茶3克,放入杯里,用初沸开水稍凉至90℃左右冲泡,随即盖上杯盖,以防香气散失。2~3分钟后,即可品饮。

夏饮绿茶

夏日炎热,骄阳似火,人在其中,挥汗如雨,体力消耗多,精神不振,这时以品绿茶为好。因绿茶属未发酵茶,性寒,“寒可清热”,最能去火,生津止渴,消食化痰,对口腔和轻度胃溃疡有加速愈合的作用,还具有降血脂、防血管硬化等药用价值。

绿茶中的珍品,有浙江杭州狮峰的龙井,汤色碧绿,清香宜人,被誉为“中国绿茶魁首”;江苏太湖碧螺春,茶色碧翠嫩绿,香气浓郁;安徽黄山毛峰,茶味清香。冲泡绿茶,直取90℃开水泡之,高级绿茶和细嫩的名茶,其芽叶细嫩,香气也多为低沸点的清香型,用80℃开水冲泡即可,冲泡时不必盖上杯盖,以免产生热闷气,影响茶汤的鲜爽度。

秋饮青茶

秋天,气候干燥,令人口干舌燥,嘴唇干裂,中医称之“秋燥”,这时宜饮用青茶。青茶,又称乌龙茶,属半发酵茶,介于绿、红茶之间。色泽青褐,冲泡后可看到叶片中间呈青色,叶缘呈红色,素有“青叶镶边”美称,既有绿茶的清香和天然花香,又有红茶醇厚的滋味,不寒不热,温热适中,有润肤、润喉、生津、清除体内积热,让机体适应自然环境变化的作用。

乌龙茶类别很多,以茶树品种而分,有铁观音、奇兰、梅占、水仙、桃仁、毛蟹等。乌龙茶习惯浓饮,注重品味闻香,冲泡乌龙茶需100℃沸水,泡后片刻将茶壶里的茶水倒入茶杯里,品时香气浓郁,齿颊留香。

冬饮红茶

冬天,万物蛰伏,寒邪袭人,人体生理功能减退,阳气渐弱,中医认为:“时届寒冬,万物生机闭藏,人的机体生理活动处于抑制状态。养生之道,贵乎御寒保暖”,因而冬天喝茶以红茶为上品。红茶甘温,可养人体阳气;红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糖,生热暧腹,增强人体的抗寒能力,还可助消化,去油腻。

红茶类在加工过程中经过充分发酵,使茶鞣质氧化,故又称全发酵茶。茶鲜叶经过氧化后形成红色的氧化聚合产物——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这些色素一部分溶于水,冲泡形成了红色茶汤。传统工夫红茶名品有湖红、宜红、宁红、闽红、台红、祁红,以安徽祁门县的祁红为著名。冲泡红茶,宜用刚煮沸的水冲泡,并加以杯盖,以免释放香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