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饱满度和层次感

发布时间 : 2019-11-16
茶的品种和分类 春分茶和清明茶 黑茶和茯茶

茶的品种和分类。

有一些人说,如果一款茶喝起来又苦又涩,那么这款茶的滋味就很醇厚饱满。

其实,茶汤的滋味和浓淡度体现的是味觉上的感觉,一般跟茶质、投茶量和冲泡手法等因素有关系。所以说茶叶的苦涩味重不代表茶汤饱满度高。饱满度影响到茶后续的变化,饱满度高又水路清晰的茶,才有能力继续陈化下去,展现出更成熟美好的转化效果。

层次感

茶汤的层次感,层指重叠之象,次指先后顺序,用来评价茶汤香气和滋味在口腔中转变的感觉。层次感具体有些什么表现呢?就是由苦化甘、口中有茶香蕴生等不同感觉,在一杯茶入口后先后出现。

层次感包括哪些方面

既然涉及到先后顺序的变化,必然由多方面的因素促成。用常规方法冲泡,茶叶的层次感体现在3个方面:

1.香气层次,有香型变化,香气持久性和由强到弱的变化。

2.口感层次,必须饱满而有前后。

3.韵底层次,必须滑重而有深浅。

如何体验层次感?

可能对于有些喝茶的新手来说,层次感不容易被捕捉到。想要体验到一款茶的层次感,需改掉一杯接一杯连续喝的习惯,每一口喝完可以静待片刻,让茶叶的滋味在口腔中完全散发,就会有更明显的感受。这样,不仅每一泡茶,从茶叶整个冲泡过程中的滋味浓淡、香气变化也能更清晰地感受茶叶的品质。

茶汤的回甘和生津是比较容易感受到的,而饱满度和层次感的概念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可能还是比较抽象。只要注意品饮方法,就很容易感受到,凭借这些多方面感受来判断一款茶的品质。cY316.cOM

cy316.com扩展阅读

茶汤层次感的背后,原来藏着这些秘密!


品评一款茶时,往往会听见“层次感”一词。茶汤的层次感,就是用来评价茶汤香气和滋味在口腔及喉咙层层剥开、转变丰富的感觉。其表现为香气的高低转换、茶汤的厚度及力度转化、回甘、生津等丰富的触觉反应。丰富的层次感,会带给品饮者或渐入佳境、或峰回路转……等无限享受,令人回味无穷。

那么,一款茶如何才能拥有丰富的层次感呢?

一款茶要拥有丰富的层次感,主要在于茶叶含有丰富的内含物质。茶叶内含的茶多酚、茶多糖、氨基酸等呈味物质含量高,即其水浸出物高,多种物质相互作用,带给品饮者丰富的层次感。泾渭茯茶茶汤具有丰富的层次感,其主要原因就是原料采自位于秦巴山区腹地的有机茶园基地,高纬度、高海拔、无污染等皆为茶叶累积丰富的内含物质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内质丰富的原料,经过传统与科技并存的加工工艺,茶汤的层次感很容易凸显出来。尤其是茯茶,为发酵茶,其内含的“金花”能够促进茶叶中的蛋白、多糖转化,多酚降解,水浸出物会增高。只要您细闻、慢品,当茶汤铺满整个舌尖、流动在整个口腔之时,丰富的层次感推及而来。奉一杯泾渭茯茶,您能从其丰富的层次感中享受到什么呢?不妨一试。

茶汤的“饱满度”和“浓淡度”


作为一个茶行业从业人员经常会碰到的问题,就是面对一些新手经常说:“这个茶这么淡,为什么值这个钱?”面对这种情况该怎么回答?

首先我们要了解两个概念,叫做茶汤的“饱满度”和“浓淡度”。

1、饱满度

所谓茶汤的“饱满度”是指茶汤进入嘴里,一种浓稠淡薄的感受。

茶汤“饱满度”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氨基酸、可溶性的糖以及果胶物质等的含量。

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内质是否丰富的问题,为什么古树茶滋味比较饱满,就是因为古树茶内质丰富。

普洱茶生长的地区一般海拔比较高,雨量充沛,土地肥沃。

这些条件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和养分积累,所谓高山云雾出好茶。

这些茶山常年云雾弥漫,阳光在云雾的漫反射作用下形成利于植物吸收利用的青蓝光,使得茶叶合成更多的生物碱和酚性物质。这也是茶叶味酽劲厚的原因之一。

高海拔地区紫外线强,空气中的氮很容易离子化,侵入土壤之中,给茶树的生长积累创造了丰富的营养条件。

而海拔越高,昼夜温差越大,会加快茶树的自身营养物质的体内循环,促进生长,营养物质得以更多的积累和储存。

2、浓淡度

理解了“饱满度”,再来说“浓跟淡”,浓跟淡一般跟冲泡时间,投茶量多少等有关系。

我们常说的淡和浓,是味觉上面的感觉,并非是茶汤的饱满度,一般来说越好的茶叶,滋昧越是浓厚韵足,而舌面的刺激感就越淡。

古树茶生长于树林内,周围有高大树木遮阴,形成散射光线。

而茶树是耐阴植物,在遮阴条件下,茶树叶片折卷可减轻或无折卷,枝条向外张开成水平状,叶面幅度加大而隆起,叶色变深而更有光泽,叶中芳香物质增加,粗纤维含量减少,嫩度持久,多酚类化合物无过多过少的缺点,鲜叶内各种成份丰富而协调,使茶叶汤味醇厚,减低苦涩,芳香可口,刺激感也就小了。

简单地说,劣质的茶,苦涩味重,刺激性重,所以就感觉浓了。好的茶,苦涩味低,刺激性低,所以感觉就淡了。

从茶叶的内含物质来讲,最主要影响味觉的有茶多酚、咖啡碱、茶氨酸、其他芳香物质等。就春茶和秋茶、嫩芽和叶来说:茶氨酸含量:春>秋,芽>叶;茶多酚含量:春<秋,芽<叶;咖啡碱含量:春叶;这也是为什么好的普洱茶原料一般多用春茶的原因。

春茶茶树营养物质丰富,叶肉肥厚,芳香物质和维生素含量较高,滋味鲜爽,香气强烈且外形条索紧结重实。

加之在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分,茶树又经过了半年冬季的休养生息,使得春季茶芽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氨基酸,使春茶滋味鲜活且香气宜人。

所以,越好的茶,茶氨酸含量越高,也就是甜度、鲜爽度越高,苦涩度越低,顺滑度高了,就会觉得淡了。

劣质的茶则相反,苦涩度高,对味蕾的刺激性大,就会觉得浓了。

越好的茶,其内含物质丰富但浸出速度缓慢,这也是为什么高端茶前几泡味道不刺激,但却耐冲泡的原因。

同时,越是好茶的,越是香高、顺滑,韵味度、持久度、耐泡度都要好很多。

3、为什么要把劣质的茶做得浓

劣质的茶一般意味着采摘时间晚、海拔较低、树龄较新、生长环境较为一般、内含物质含量低。

其品种香气不明显,纯度不够,苦涩感较为明显,为了消除这一类负面的感知,制作过程中就会想方设法让它的苦涩味降低、让它的杂味多一点,所以喝起来就会浓一点。

好的茶,要最大限度保留它本身最吸引人的饱满度、鲜爽度、品种香气特点,因此在制作过程中会尽量的保存其原味,一开始喝起来冲击力没那么强。

所以越是好的茶,滋味越平顺,但香气越清幽持久,口感醇厚爽滑,且越是耐泡,这就是茶越浓茶品质越差的原因。

浓淡度和饱满度是两回事?


有的茶,滋味浓,价格也便宜,而有的茶,明明喝着淡,价格却很贵。这就奇怪了,这么淡的茶,为什么值这个钱?

饱满度与浓淡度

首先,我们要弄清两个概念:茶汤的“饱满度”和“浓淡度”。所谓“饱满度”是指茶汤入口后一种浓稠淡薄的感受,而“浓淡度”跟冲泡时间、投茶量等有关,跟饱满度没有绝对关系。

打一个比喻:家里的老火靓汤口感很好,饱满鲜爽;街边的涮锅水汤加了五花八门的调料,也仅仅是味道浓。

喝多了你就会明白,你所谓的淡和浓,可能只是味道上的刺激性,不能作为判断茶叶品质的依据。滋味浓的,可能口感薄,第一泡香气高浓,马上失了后劲,滋味淡的,淡而不薄,香气清幽持久,口感醇厚爽滑,是真的好茶。

好原料,舍不得下“重”手

好茶是好原料和好工艺共同决定的。从茶叶的内含物质来讲,主要影响味觉的有以下几个成分:茶多酚,涩;咖啡碱,苦;茶氨酸,甜、鲜爽;其他芳香物质等。我们常说春茶好,春茶就是茶氨酸含量高,甜度、鲜爽度高,苦涩度低。

简单地说,便宜的茶,苦涩味重,刺激性重,所以就感觉浓了。贵的茶,苦涩味低,刺激性低,所以感觉就淡了,但是香气、韵味、持久度、耐泡度都要好很多。

上面讲到的是原料因素,再从工艺因素来解释,为什么要把便宜的茶做得浓,把贵的茶做得淡呢?

资质平平的原料,或许采摘时间晚、生长环境较为一般、内含物质含量低、品种香气不明显等等,为了消除这一类负面的感知,茶人下手就要“重”一点,所以你就会喝起来浓一点。

高端的原料,要最大限度保留它本身优秀的饱满度、鲜爽度、品种香气特点,如果一味追求重火,会把它本身引以为傲的优点都掩盖过去,因此稍微轻一点,你喝起来也感觉淡一点。

茶人是这样“看茶制茶”的,厨师遇上高级食材,也会尽量使用清淡的烹调方式,不会用过多的调料去掩盖食材本身的风味,也是类似的道理。

喝茶的浓淡度和饱满度是不是一回事?


有的茶,滋味浓,价格也便宜,而有的茶,明明喝着淡,价格却很贵。这就奇怪了,这么淡的茶,为什么值这个钱?

首先,我们要弄清两个概念:茶汤的“饱满度”和“浓淡度”。所谓“饱满度”是指茶汤入口后一种浓稠淡薄的感受,而“浓淡度”跟冲泡时间、投茶量等有关,跟饱满度没有绝对关系。打一个比喻:家里的老火靓汤口感很好,饱满鲜爽;街边的涮锅水汤加了五花八门的调料,也仅仅是味道浓。

喝多了你就会明白,你所谓的淡和浓,可能只是味道上的刺激性,不能作为判断茶叶品质的依据。滋味浓的,可能口感薄,第一泡香气高浓,马上失了后劲,滋味淡的,淡而不薄,香气清幽持久,口感醇厚爽滑,是真的好茶。

好茶是好原料和好工艺共同决定的。从茶叶的内含物质来讲,主要影响味觉的有以下几个成分:茶多酚,涩;咖啡碱,苦;茶氨酸,甜、鲜爽;其他芳香物质等。我们常说春茶好,春茶就是茶氨酸含量高,甜度、鲜爽度高,苦涩度低。

简单地说,便宜的茶,苦涩味重,刺激性重,所以就感觉浓了。贵的茶,苦涩味低,刺激性低,所以感觉就淡了,但是香气、韵味、持久度、耐泡度都要好很多。

上面讲到的是原料因素,再从工艺因素来解释,为什么要把便宜的茶做得浓,把贵的茶做得淡呢?

资质平平的原料,或许采摘时间晚、生长环境较为一般、内含物质含量低、品种香气不明显等等,为了消除这一类负面的感知,茶人下手就要“重”一点,所以你就会喝起来浓一点。

高端的原料,要最大限度保留它本身优秀的饱满度、鲜爽度、品种香气特点,如果一味追求重火,会把它本身引以为傲的优点都掩盖过去,因此稍微轻一点,你喝起来也感觉淡一点。

茶人是这样“看茶制茶”的,厨师遇上高级食材,也会尽量使用清淡的烹调方式,不会用过多的调料去掩盖食材本身的风味,也是类似的道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