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饮茶,从找到合适的茶开始

发布时间 : 2019-11-16
红茶调饮茶的茶名 黑茶健康茶 健康与黑茶

红茶调饮茶的茶名。

健康饮茶,从找到合适的茶开始,找到合适的茶则要从了解茶性开始。

了解茶性

茶有红、绿、黑、白、青、黄六大类。乌龙茶就属于其中的青茶。中国的茶有成千上万种,但都无外乎这六大类。

从本质的角度来看待不同的茶类,是茶叶中的茶多酚的氧化程度不同。茶多酚是茶叶中特有的化学成分,多酚存在于大自然的大部分蔬菜和水果中,比如我们日常所见的香蕉、苹果还有土豆切开后切面变褐,就是多酚氧化的结果。所以,一片鲜叶能够变化出这么多类的茶,从茶内质上看,是多酚氧化程度的不同。

绿茶是不氧化茶,茶多酚是全保留的;其次是白茶和黄茶,有5%~20%的茶多酚氧化了;乌龙茶的氧化程度跨度很大,从20%~80%都有,轻者如铁观音、文山包种,重者如风凰单枞、东方美人茶;红茶和黑茶中大于80%的茶多酚氧化了。

茶叶的茶性和茶多酚氧化的程度关系密切:氧化程度越高,其茶性越温和;反之,越趋于寒凉。

平时我们说绿茶清凉下火,红茶温养脾胃的道理也在于此。如果我们从茶汤的颜色上看,多酚氧化程度越高,茶汤色泽越深,茶性越接近温性,茶汤颜色越浅,越接近寒凉性。

因人喝茶

人的体质有寒热之别,茶的性味也有温凉之差,按照中医的阴阳调和理论,体质热燥的应该多喝凉性的茶,比如绿茶、白茶、轻发酵的乌龙茶、年份短的生普等;体质寒凉的应该多喝温性的茶,比如红茶、熟普、重发酵乌龙茶、重焙火乌龙茶等。

胃不好的,比如有胃溃疡、慢性胃炎的人宜多喝红茶和黑茶,因为对胃有刺激作用的茶多酚已大量氧化成茶色素;但是得肠炎、痢疾之类的人则宜喝绿茶,因为绿茶中含有大量的茶多酚,具有抑菌消炎作用;便秘者适饮黑茶,因为黑茶原料多粗老,水溶性纤维多,有助于肠胃蠕动。

平时牙龈出血,可以嚼绿茶叶底或者茶树鲜叶止血。

糖尿病患者宜饮粗老茶,比如粗老绿茶、黑茶、乌龙茶,因为这些茶中茶多糖含量高。

对咖啡因敏感者或神经衰弱者及孕妇可选择低咖啡因茶,如安吉白茶;或者通过不喝第一泡茶而降低咖啡因的摄入,因为第一泡茶已浸出大部分的咖啡因。

有肥胖症状的人群,可以多喝一些粗茶,粗茶里富含膳食纤维,可以帮人排除身体中的脂肪。

怎么样算喝对了茶?

我们只需要观察我们身体的感受,当我们放松地体验某种茶时,我们的身体是敏锐的反应器,它会告诉我们茶与身体是否和谐。如果茶喝对了,第一个现象肯定是口齿生津,这说明这个茶对自己的身体酶活性有正向激活作用;其次喝茶之后身心舒畅,那也是喝对了茶。如果喝完某种茶,口舌发干,身体硬紧,肚子饱胀,毫无舒适愉悦之意,那就说明这种茶与自己当下的身体状态是不和谐的,不应该再继续喝。

喝茶对体质的改善,是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持续的坚持,才能看到效果。茶并不是立竿见影的神药,而是循序渐进的调节剂或者健康的平衡物。

唐代医学家陈藏器言,“药乃一病之药,茶乃万病之药”,这里的病在古代的意思是指“未病”,现代的病的程度对应古代的词应该是“疾”,所以这句话很好地表达了“茶是应用于日常生活保健的良品”。

现代唯一的茶学方面的中科院院士陈宗懋先生说得好:“茶叶不是药,但是饮茶确实可以预防和减轻很多疾病,可以作为身体的调节剂。多饮茶,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性。喝茶一分钟能解渴,坚持喝一小时就可以休闲了,喝一个月则可以增进健康,喝一辈子可以长寿。”

喝对茶,持之以恒地享用,最终增益身心健康。,图

cy316.com扩展阅读

饮茶量多少比较合适?饮茶量多少比较合适?


饮茶过多,会使体内水分增多,加重心肾负担;饮茶过浓,会兴奋大脑,使心跳加快、尿频、失眠;过多摄入茶中的咖啡碱等,也于一些疾病不利。可见,饮茶需要把握个“度”字。每天每人饮茶量的多少,与饮茶习惯、年龄、健康状况、生活环境、风俗等因素有关。

一般健康成年人,平时又有饮茶习惯的,一日可饮茶12克左右,以分3-4次冲泡为宜。对于劳动量大、体力消耗多、进食量也大的人,或对于从事高温和接触有毒物质职业的人,每日饮茶20克左右也是适宜的。以牛羊肉为副食及过食肥腻的人,以及嗜烟酒者,可适当增加茶叶用量。

而老人、儿童及孕妇等的饮茶量要适当减少,一般以饮淡茶为主。对老年人来说,特别是50岁以上的老年人,饮茶切忌过量过浓,因为摄入较多的咖啡碱等,可出现失眠、耳鸣、眼花、心律不齐、大量排尿等症状。

有心脏病的老人,饮茶宜温宜清淡,晚上不饮茶,晚饭后以喝白开水为好。老年人随著年龄的增长,消化系统的各种消化酶分泌减少,使消化功能减退。如果大量饮茶,会稀释胃液,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同时胃酸也被稀释,使胃肠道的杀灭病菌的防卫功能降低,一旦致病菌进入,易感染胃肠道疾病。

老年人大多牙齿不好,含纤维的蔬菜吃得较少,加上他们活动较少,致使肠蠕动减慢,易发生便秘。如果常饮浓茶,茶鞣酸与食物中的蛋白质结合,形成块状的消化吸收的蛋白质,会更加重便秘。

老年人肾功能逐渐衰退,常出现尿失禁等症状。饮茶过多过浓,茶咖啡碱等的利尿作用,必然加重肾脏负担及尿失禁症状,会给老人带来更大的痛苦。

下午茶从精致茶具开始


[摘要说明]下午茶从精致茶具开始

一说起英式High tea,大家第一反应就是有钱有闲的贵族名媛,穿着精致考究的白蕾丝黑丝绸裙,优雅端庄地端着白底描金茶具,从三层点心架中拿去各种精致的点心……事实上,从维多利亚时代流传至今的High tea风格的确如此,不过,却不仅仅是浮于表面的奢侈作派。

当时钟与茶具都指向四点

对于英式午茶的说法有很多,甚至于时间到底是我们口头惯常称的“三点三”还是英国俗语中的“四点”,都有不同说法。但毫无疑问的是,茶具为我们指明的方向是“四点”。

“当下午钟敲四下,世上的一切瞬间为茶停止。”这是在英国流行的一句话没错,事实上,最开始,如此贵族风格的下午茶,却是在英国乡村兴起———农妇们为下午劳作的人们准备茶点小休。

因此英式下午茶才被认为是最人权的生活方式,无论贵族或农妇,都要享用这一刻。所以直到今日,最正统的英式午茶茶具,白底瓷胎上通常描绘着稻穗、果实的花纹,而不会出现人物或单纯的几何线条图案。这就是英国乡村传统的体现。

而一个完整的传统英式午茶,甚至包括白色蕾丝!要知道,最传统的英式午茶,男士会穿着黑礼服,女士则要穿着镶着蕾丝花边的丝绸裙子。

现代生活简化了礼仪,白色蕾丝镂空桌布,一小束鲜花,精致的三层点心架,是英式午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品茶,从真实感受开始


喝茶是平常事,喝法也很多,从简单的在大杯子热水中扔一把茶叶,到宗教仪式般的日本茶道,各适其适。

这几年中国大陆茶风渐起,讲究“品茶”的人越来越多。“一杯为品,两杯解渴,三杯是饮牛”的说法广泛流传。又有各路高人出没于网络世界,评茶论道,玄妙难测。于是有一些喝茶的朋友诚惶诚恐,表示自己不懂品茶。

而我认为,只要愿意,每一个人都懂得品茶。

品茶,我认为就是用心去感受,尊重、相信自己的真实感受,提升自己的感受能力。

用茶壶冲泡、小杯品饮的清茶比较普遍,这里就以之为例来说明怎样品茶。

静下心来,调动自己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去感受茶的色、香、味、口感。有机会的话,在冲泡之前,可以感受一下干茶的形状、色泽、香气;在冲泡之后,可以看看冲泡过之后的茶底形状、色泽。如果没机会,这两者暂时省略也没问题,品饮的主体在茶汤。

不同茶的茶汤颜色不同,淡黄、淡绿到深红乃至褐色都有,但相同的一点是,好的茶汤是清澈的,如果浑浊,则是品质较差的茶。

茶的香气也有多种,花香、果香、栗香、木香、陈香、药香等等,有种种细微差别。如果一个人从来不知道“兰花香”是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受,那么他就无法判断某个茶的香气是不是兰花香。因此对于普通的喝茶人来说,不必去纠结于“那是一种什么香”。如果某个茶的香气让你感觉舒服,就好好享受一下;如果不舒服,就不闻甚至不喝就可以了。有些不法商人可能会在茶中添加各种香精,一般来讲,那种添加剂的香气闻起来会让人感觉“不自然”,一开始明白这点就可以,喝的茶稍微多点,都能感觉到哪种才是茶的真香。

茶是用来喝的,所以滋味、口感对于品茶来说就是最重要的了。茶的滋味也有多种,有浓淡之分甘苦之别,但不管浓淡甘苦,最关键的是要纯正。如果一个茶汤让你感觉味道“杂”,那么这个茶就不是好品质的茶。茶的口感,是指其滑、顺、涩、清、爽、柔、粗等感觉,一般滋味纯正的茶口感都比较好,滋味杂的茶,就有一种“粗”的感觉。这里要特别提一下的是“苦涩”,一般乌龙茶入口都会有苦涩的感觉,但喝习惯了的人,会喜欢这种苦涩,因为苦后能回甘,涩后能生津,这都是茶的迷人之处。

再投入一点,还可以调动听觉,听听水烧开的声音,注水、出汤的声音,不过这不是重点。如果喝茶时有合适的音乐,用心听,会让喝茶的感觉更加美妙。

如果再投入一点,可以激发一下美好的记忆,或者发挥一下丰富的想象,这就是品茶由感性的物质层面提升到灵性的精神层面了。

这就是品茶,充分调动以味觉为中心的感觉系统。

关于品茶的说法很多,也很乱,因此,还是先回到最根本的地方——自己的感受,要尊重自己的感受,相信自己的感受,从自己的真实感受开始。

但是,也不要满足于自己最初的感受。有一种很流行但也很不负责任的说法,说“适合自己的茶就是好茶”。与那些高深莫测的品茶玄理相反,这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品茶,是必须而且可以通过学习、实践不断提高层次的。了解茶的种类、制作工艺,了解冲茶的技巧,喝不同种类、不同特点的茶等等,这些,都能够提升对茶的感受能力。慢慢地,把所谓的“适者为好”转变为“识者为好”。

品茶也如同品自己,当你端起茶轻茗入口,芳香馥郁,清新透体之时,时此时的你是否也在品味你自己呢?

我想学习茶,从哪里开始呢?


1.从喝开始

茶,本质属性就是为了品饮、喝掉。无论你是想获得她的物质属性,化学功用,亦或是想从中获得精神愉悦。只有喝,才能发挥茶的价值,好茶是用来喝的,存着是遗产,喝了才是资产!

学习了解茶也是,从喝开始,多喝、特别是相同的两款或多款同类茶对比喝,能够很好很快的建立相应茶的口感记忆,品茶一样的道理,熟能生巧,只有喝后,舌头、嘴巴、身体、大脑会有个身体记忆存储,下次闻到茶香、或入口,就能有相应的感统记忆条件反射告诉你,这个茶,你曾经喝过,是什么茶。

2.从身边开始

每个爱茶之人,一定多是受身边喝茶人影响,或者身边有了什么茶但不懂,要了解她,求知欲,进而对茶产生兴趣。学习茶最好的方式就是从身边茶开始,把身边现有的某一款茶通过多喝,不同的手法,水温、投茶量、泡茶容器、浸泡时间来折腾这款茶,你会发现乐趣真的很多,然后会催着你进而了解这款茶的来龙去脉,产地、加工、制作、存放、品种、特色、历史故事、人文风情、色香味形、滋味口感等等。

如同喜欢上一个美人,你总会想了解她的一切,如果没有过从一而终的对一款茶深入了解,很难学好茶。先深爱,再泛爱。你会发现,美人皆一理,好茶皆一质,工艺有相通,进而举一反三,更上层楼。从一款茶弄明白,进而这一类茶,因为同类茶工艺很相似,滋味口感、泡茶手法、茶性相近。

3.从书本开始

学习别人的经验总结,看书,就是同作者感同身受,进入他的内心,处在他的环境,如临其境,对上面说的喝、身边茶不明白时,可以借助这款茶或这类茶的,特别是地方特色茶的相关书籍,很快了解此款茶的多方面内容,然后再去喝茶、对比喝茶、观赏身边这款茶,你会豁然开朗,不禁惊叹,原来如此,似增相识,这是个互为印证的关系与加深。

至于从哪本书开始,中华茶庞杂上千,每人喝到、喜欢不同,推荐出都喜欢的书实在太难。不过,综合性的陈宗懋等著《中国茶经》,可以作为入门的工具大全。未来要从事茶行业,茶类几本教材是必须阅读的,《制茶学》《茶叶审评与检验》《茶叶化学》《茶树栽培学》。陈椽编著的《茶叶通史》手头有本方便查阅考证。美国人威廉·乌克斯撰的《茶叶全书》,与中国唐代陆羽的《茶经》和日本建久时代高僧荣西和尚的《吃茶养生记》,并称世界三大茶叶经典。当代茶圣吴觉农主编《茶经述评》是一定要阅读,时时翻阅的精典。冈仓天心的《茶之书》,一本小书,但却是华美。阅读茶的美文,你一定会听说过林清玄老师,茶文化散文《平常茶非常道》,就是禅与茶的讲演、生活茶的娓娓道来,深入浅出,颇能明心见性。

茶百科推荐这几本是要学习查看的,至于其它每类茶,都有专门的茶类书籍,水平不一,茶友可根据研究的茶类去网上寻找,茶百科贾留华本人也在大量的分类阅读中,后续我会整理不同茶的不同书籍推荐给茶友。也可以从一本茶书看完,从网络上相应的类目下推荐的相关书目里浏览到要阅读的书籍。这也是很多人购买图书的方法之一。

4.从茶会开始

多走出去,参与茶会,会结识不同行业的茶人,更能结识爱茶的组织主办方,亦有可能见到被邀请的老师。施展你的才华,听他们的演讲,和这些茶人结识,更能开阔眼界,增加见识,同时又能品尝到不同的茶。每个城市都会有茶会,特别是目前,茶行业不景气的情况,更多的店面爱茶者会借助新媒体召集组织茶友聚集。难点,就在于,这样的茶会水平不一,层次不一,人杂心乱,需要你一双慧眼。万一遇到“大师”,把你误入歧途,想走出来怕要走更多弯路、费更多物质、精神心力。

5.从蹭茶开始

这个需要脸皮厚点,距离茶城或茶店不太远,可以常去,但有一点要记得,那就是蹭的多了,总要花钱支持买人家点茶,特别是目前行业不景气,人家也是有成本的。要不然,就蹭几回换地方,别老任着一个“羊”使劲拔毛。开茶店的朋友多有感触,蹭茶之人,多有可爱,亦有多可恨。店家久了,就不会让你喝什么茶了。但,如果你有足够多的时间,可以茶城里没事就去逛,总会有茶喝,发挥不耻下问的精神、捶不扁砸不烂的铜豌豆的魅力,不会就问,不懂就请教,不要觉得不好意思难为情,小孩子都是从尿床开始慢慢长大的,谁也不会笑话谁小时尿床。茶百科一直那句话,我们都是从开始开始的。

6.从产地开始

如果你身处茶产地,那就得天独厚,守着一方水土,茶园你见得、茶树你看得、师傅你识得、从小搪瓷缸里泡着,可能越是由于司空见惯,越熟视无睹,茶百科见到太多茶区的爱茶友,跑来问我当地的茶如何、怎么辨识区分,多是没有俯下身去,认识身边最可爱的那一方生养自己的茶水。

如你不在茶产地,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结识当地茶农茶人,有机会就去走走,感受下整个茶的流程,你会从头到尾的改变一款茶的认识。在外面听到的,与自己切身感受的是两码事。旅行与爱茶,茶区多是山清水秀、风景秀美之处,何乐不为?这就是茶百科本人和团队成员,只要有空就行走茶区的原因,寻好茶、遇好友、赏美景,养身养心,又为茶友们带来一款款地道的源头好茶。

7.从学校开始

茶学有茶专业、各城市都有茶交流培训班,时下又流行不少茶道美学培训,有些许资金,可以报个小班跟着学学,虽不能学习太多太专业,但先入个门,识得路,重点在于在这些茶学里结识老师、同学是关键,是花钱去学的,多半不仅仅是爱好,更多的是想从事茶,那就有了一起交流的资源,每人喜好不同,资源不同,研究的茶类不同,可以互为补充,未来也有到不同茶区、不同城市流浪的资本,至少每到之处,皆有可去之处蹭茶。说不定,真的机缘巧合,寻一座城,遇一人,白首。

8.从实习开始

可以去茶店、茶会所、茶楼、茶企里实习工作,这算是偷师了。这里多会不同茶皆有,虽然老板不同,心态不一,会不会随意让你无客人时抓来茶就泡就研究,但至少,有了接触更多茶的机会,客人泡茶更多的是扩展自己的人脉、客户关系、听他们所聊不同层面的生活阅历,这比所有的茶都有味道,茶是生活,生活是茶,茶桌上所谈的多半不是茶的事,而是生活,懂了生活,自然就懂了茶、懂了茶生意、懂了未来从事茶的经营之道。这里的难点是,你需要形象好些,头脑灵活些,善于归纳总结,当个好听众,兴许机缘所到,你就能泡到他们所带来的不同的档次的所谓“老茶”、“好茶”、“有故事的茶”,自然可以多增加了多了解茶的渠道。

9.从保持纯心初心开始

茶人总爱说一句“不忘初心”,想清楚自己为什么出发,茶里满是生活,是个媒介,一旦爱上茶,会让自己很快像几千款中华茶一样变得丰富多彩,能不能一直坚守自己坚守的,忘记茶桌上那么多形形色色的人所放不下的,这需要勇气,也需要点智慧。关于习茶之路如何走,如何坚持及爱茶之道,推荐你阅读下森下典子的《日日是好日》。

10.从跟随茶百科自媒体开始

茶百科自2011年5月微博起步至今天已经四年半时间,行走中华茶区上万公里,茶友近50万,这里是我们的习茶之路,也是乐于分享之地,一直把我们学到、看到、听到、品到的茶内容分享给友,一直坚持这里只谈茶、交流茶、分享茶、聚茶友,与茶及相关的内容都会分享传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