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人种茶树,后人品茶香

发布时间 : 2019-11-16
茶树和白茶树 观音茶树 老茶树

【www.cy316.com - 茶树和白茶树】

树木,代表着生命与活力。冬去春来,嫩绿的枝芽开始冒出,是生命的开始,更是新的延续。

茶树亦是树,陆羽在《茶经》里的“茶之源”中写到:“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茎如丁香,根如胡桃。”

就是这样一棵棵的茶树,孕育出我们杯中的茶叶。而现在,正是种茶的好时节,正如谚语中提到:“正月栽茶用手捺,二月栽茶用脚踏,三月栽树用锄头夯也夯不活。”(文中月份指阴历)

我们一直倡导种树木、栽茶树,树木与茶树,它们会产生怎样的价值呢?首先,我们来看看一棵树的价值。

一棵树的生态价值

印度加尔各答农业大学德斯教授对一棵树的生态价值进行了计算。

一棵50年树龄的树,以累计计算:

产生氧气的价值约3.12万美元;

吸收有毒气体、防止大气污染价值约6.25万美元;

增加土壤肥力价值约3.12万美元;

涵养水源价值3.75万美元;

为鸟类及其他动物提供繁衍场所价值3.125万美元;

产生蛋白质价值2500美元。

除去花、果实和木材价值,总计创造价值约19.6万美元。

如果说一棵普通的树木,可以制造19.6万美元的生态价值。

那么,一颗茶树的价值远远不止19.6万美元。制茶人采摘下一片片生茶叶,经过处理,制成我们所喝的茶,就是这样一片叶子,它成就了一个产业,富裕了一方百姓。

2012年,我国有精制茶加工企业1122家,至2017年增加到1867家,5年间增加了745家,增长速度较快,为更多人民提供就业机会,缓解我国就业压力。

中国作为以茶待客的国家,国内对茶的需求量十分庞大。据统计,2018年,我国国内茶叶销售量达191万吨,内销额达到2661亿元。

随着全球各地掀起的中国潮,我国茶叶也远销海外。据统计,2018年,中国茶叶出口量为36.47万吨,出口额达17.38亿美元。

因此,茶树产生的不止有生态价值,更具有经济价值。

cy316.com扩展阅读

用心品茶“茶品如人品”


在快餐文化泛滥的社会,每天都是忙忙碌碌,只有到了周末,才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

偶然的机会,我学了一点茶艺,认识了茶,从此大多业余时间都放在茶文化的研究上,也结识了好多茶友,感受大家对茶的喜爱和不同的见解。从喝茶的讲究到茶叶的种类,你一言我一语,渗透着对茶的热爱,分享喝茶的心得。

放下一切琐碎的事情,留给自己一点时间,望着手中的茶,看茶叶在杯中慢慢地上下浮动,慢慢地舒展开来,茶叶在杯里浮浮沉沉。眼前好美,心好静,用心感受,轻轻地闭上双眼,属于自己的自由空间,在此刻停留……

有句话:茶品如人品。曾经读过一篇叙茶美文,别的内容记不得了,只记得有一句,“玻璃杯里泡的不仅仅是那片绿色嫩芽,还有我的心。”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四人正好,闲聊天下事,茶沏一室香,品如茶般的朋友,和他们用文字解读宛若停留在叶片上的一颗颗清澈的心。

不知什么时候起,我常常心不在焉,常常坐卧不宁,常常没有耐心做完一件事,常常计较自己的得失,常常感到身心疲惫,常常急于成功……我这是怎么了?原因就是——我太浮躁了。

品茶时也在品自己,在茶中品着生活,品着生活中的繁华和落寞,品着尘世中的俗事和所谓的雅致。用心品茶,用心生活,用心冥思。所有的浮躁和喧哗都被洗净,心头只留下一片安宁,让一身的疲惫消失殆尽,茶越喝越淡,心情却明朗清静。

中国人品茶文化


[摘要说明]  中国是茶的故乡,制茶、饮茶已有几千年历史,名品荟萃,主要品种有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白茶、黄茶。茶有健身、治疾之药物疗效,又富欣赏情趣,可陶冶情操。品茶、待客是中国个人高雅的娱乐和社交活动,坐茶馆、茶话会则是中国人社会性群体茶艺活动。中国茶艺在世界享有盛誉,在唐代就传入日本,形成日本。 饮茶始于中国。茶叶冲以煮沸的清水,顺乎自然,清饮雅尝,寻求茶的固有之味,重在意境,这是茶的中式品茶的特点。同样质量的茶叶,如用水不同、茶具不同或冲泡技术不一,泡出的茶汤会有不同的效果。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讲究茶的冲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泡好茶,要了解各类茶叶的特点,掌握科学的冲泡技术,使茶叶的固有品质能充分地表现出来。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浓茶,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可以消除疲劳、涤烦益思、振奋精神,也可以细啜慢饮,达到美的享受,使精神世界升华到高尚的艺术境界。品茶的环境一般由建筑物、园林、摆设、茶具等因素组成。饮茶要求安静、清新、舒适、干净。中国园林世界闻名,山水风景更是不可胜数。利用园林或自然山水间,搭设茶室,让人们小憩,意趣盎然。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很重礼节。凡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当有客来访,可争求意见,选用最合来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以茶敬客时,对茶叶适当拼配也是必要的。主人在陪伴客人饮茶时,要注意客人杯、壶中的茶水残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开水,随喝随添,使茶水浓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水温适宜。在饮茶时也可适当佐以茶食、糖果、菜肴等,达到调节口味和点心之功效。

商周时期濮人种茶


东晋?常璩(公元347年或稍后)的《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着乎尚书……其地东至鱼复,西至表棘道,北接汉中,南极黔涪。土植五谷,牲具六畜,桑蚕麻苎,鱼盐铜铁,丹漆茶蜜……皆纳贡之”。上述记载表明商周时期蜀之茶已作贡品。据吴觉农《茶经述评》称:当时所指巴蜀包括今四川省及云南、贵州两省部分地区,故贡品中有云南茶。又据《史记?周本纪》载,周武王在公元前1066年率南方八个小国讨伐纣王。八国即庸、蜀、羌、鬓、微、卢、彭、濮八个部族国。其中鬓族濮族均祖居云南,鬓族分布在今牟定县,濮族分布面广,周秦时期称为百濮,其后裔分支很多,历代称呼为朴子、朴子蛮、布朗;蒲蛮、古刘、哈瓦、德昂、崩龙等。

流传至今,云南茶区还有布朗、哈瓦、德昂等少数民族。据许慎《说文解字》说;这些称呼都是由“濮”蛮”二字的音源而来,只是译音取字不同而已,百淄是言其多,非一迹之可循故谓之百;又据史料记载,潜人曾向商王朝献短(或曰矩)狗;清?顾炎武《日知录》也说,明清时期规定云南顺宁府的蒲蛮以矮犬为贡品;《华阳国志?南中志》记有:亮定南中后将永昌郡濮民数干部落移至云南郡和建宁郡囤田。由上可知淄人祖居云南的历史长久,分布面也广,当地有适宜种茶条件,故有濮人为云南种茶始祖之说,这与上述商周时期云南以茶为贡品是吻合助。

品茶要知色、香、味


喝茶,本是一件随意的事情。有的人喜欢喝绿茶,有的人喜欢喝红茶, 有的人喜欢喝乌龙茶……兴趣各有偏好;有的人喜欢喝浓茶,有的人喜欢喝淡茶,有的人喜欢清香,有的人喜欢果香……口味也不尽一致。所以,尽管按照自己的心意去喝。无论什么茶,不管怎么喝,既能解渴,又能提神。正所谓,“茶无好坏,适口为宜”。

喝茶,也可以是一件讲究的事情。这里的“讲究”并非故作高深、附庸风雅,而是用心体味茶的品质特征,增加品茶、评茶的经验。经验丰富了,喝一口茶,你就知道茶汤品质的优劣高下,不再糊里糊涂地喝茶。

欲知茶叶品质,职业茶人会从外形与内质入手,用一系列标准去给一款茶“打分”。但这个评茶体系很复杂,普通人未必学得会。简化一下,生活中饮茶,不妨从茶汤的色泽、香气、滋味入手去评茶。

茶汤的色泽

泡好一杯茶,人们不自觉地要看茶汤的颜色,看它的色泽、亮度、清澈度。各类茶叶都有自己标准的汤色,绿茶清汤绿叶、红茶红汤红叶,乌龙茶(以铁观音为例)茶汤金黄或黄绿。应注意的是,茶汤静置一段时间,易变色,气温、光线、茶汤温度都是影响因素。

决定茶汤色泽的主体物质是茶多酚。茶多酚本是无色的物质,但制茶或存放过程中,茶多酚会因氧化而变色,颜色由浅变深,最后可变得黄暗。影响茶汤颜色的因素中,最重要的是时间。因此,泡好茶后,一般在10分钟内观察汤色,能较好地评判茶叶的原有汤色;如时间拖久了,很容易出现误判。

茶汤的香气

品评香气,主要看香气纯不纯,是否有异味,属于哪种香型(清香、嫩香、花香、果香等),香气是浓还是淡,香气是否持久等。最适宜人闻香的温度是45℃~55℃;超过60℃,人就感到烫鼻,但低于30℃,人就会感到气味低沉,难以辨别。

闻香时,嗅香过程最好是2~3秒,不宜超过5秒或少于1秒。品香时,宜将整个鼻部探入杯内,这样使鼻子接近茶汤,既可扩大香气接触面积,又能增强嗅觉对气味的捕捉能力。品评茶叶香气,在冬天要快,在夏天,过3~5分钟,即应开始嗅香。

茶汤的滋味

品滋味要靠舌头,舌头的不同部位对滋味的感觉并不相同。舌尖对甜味最敏感,舌中对滋味的鲜爽度判断最敏感,舌根对苦味判断最敏感。

评茶汤滋味最适宜的温度是45℃~55℃。如果温度高于70℃,就会感到烫嘴,低于40℃就显得迟钝,感到涩味加重、浓度提高。

把茶汤吸入嘴里后,舌尖顶住上层门齿,嘴唇稍微张开,舌稍向上抬,使汤摊在舌的中部,再用口慢慢吸入空气,茶汤在舌上微微滚动。这样,就能更加准确地把握住茶汤滋味的特征。

其实,上面的描述只能算“纸上谈兵”,品茶要靠实践,所以,要知茶味,还得亲自泡茶,亲自尝。

品茶识男人,茶香识女人!


古人说:女人每晚睡前口含一片茶叶,就能长保吐气芳香。这当然是古代的事了。如今女人保持魅力的方法五花八门,要做到气息如兰一点不难。尽管如此,我还是喜欢那种散发着幽幽茶香,因茶而更美的女人。

最常见的茶香女人,也许要首推茶艺小姐。年轻,漂亮,出现时多穿着典雅的旗袍,不然就是宋明古装,或者民间土服。站时亭亭玉立,行时款款莲步。坐下来表演茶艺,纤纤玉手,或轻掂茶器,动如行云流水;或趋奉茶汤,敬如初苞含露。

当其时,灯光闪烁朦胧,丝竹若有若无,可谓美矣,雅矣,令人心醉神迷,不知身处何方矣。遗憾的是,她们中虽不乏外内美双兼者,然而因职业关系,种种优雅表演,多为生计,做作也就难免。且多数并不真懂茶,如与她品茶论茶进而谈论人生,必会失望。故此种女人,养眼最佳。男人如遇,千不可想入非非。

真正的茶香女人,未必如茶艺小姐般炫目,然而自有一种风度气质。她们多为白领一族,受过相当教育,文化修养较高。工作虽忙,压力虽重,但懂的享受生活。喜欢时尚,又不为时尚左右。因了偶然机缘,爱上品茶;时日一久,形成习惯。闲暇节假,或独处斗室书房,宽衣松鞋,懒梳云鬓,点一炉淡淡薰香,泡一壶浓浓酽茶。

依窗靠几,取一卷随手新书,边读边饮,每到会意,便有笑眉微展,当此时,举手投足,莫不可怜可爱!或邀三二朋辈,择一优雅宁静茶馆,慢慢啜饮,慢慢闲聊。点茶未必极品,论茶一定内行。说话未必很多,出口定含机锋。不孤傲,不张扬;面带微笑,善于倾听。娴静,温婉,高雅,可敬,可亲,如一潭深彻的秋水,又如一杯浅清的绿茶。这样的女人,是可以养心的女人。男人如能结识,幸甚至矣。

不过,我最欣赏的,却是另一种茶香女人。她们未必都是知识白领,也未必常在茶馆出入。虽说终日不是忙于生计,就是操持家务,却能记得将茶作为居家过日必不可少的七件要事来办。她们舍得买好茶,也不嫌粗茶。在她的一天生活中,泡茶品茶是必不可少的功课。

早晨起来,泡一壶茶,让茶香如雾般满屋飘荡。于是,先生清醒过来了,孩子一跃而起了。伺候一家吃过早饭,各各分道扬镳。等到晚上回家,也必定先烧一壶开水,再泡一壶香茶。然后再去准备晚餐。待先生和孩子回家,茶香饭热,狼吞虎咽。她才忙里偷闲,揩去劳作的汗水,有时轻巧巧地小啜一口;有时咕嘟嘟地痛饮半碗。

她不仅爱茶,而且深知茶性,深知如何将茶的功能发挥到极致。虽说自己平时喝的多是粗茶,如遇客来,无论自己的朋友还是先生的客人,也无论达官贵人还是贫贱之交,奉上的绝对都是珍藏着的好茶。“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虽说如今泡茶不用竹炉炭火了,然而她还是喜欢营造一种热气腾腾的氛围,让来客如在自家中一样轻松。

虽说她不赞成先生喝酒,有时喝多了,她也不会骂骂咧咧,只是默默倒上一杯温茶,伺候他躺下睡好。等他酒散人醒后,大悔前醉,这才不无埋怨地劝导一句:少喝酒,多喝茶,保身体。有时先生无端发火,她绝不会针锋相对作河东狮吼,而是倒一杯凉茶,微笑着让他重归平静。

虽说如此,但她也不是那种逆来顺受,委曲求全,毫无主见的女人。一旦风云变幻,灾难危险,堂堂男子汉都感束手无措,心灰意冷。她却能镇定自若,处变不惊;依旧像平时一样,泡好一壶香茶,湿润焦灼的唇,温暖冰凉的心,让家里永远保持温馨;让先生重新鼓起勇气,支撑着他,一起渡过人生的所有艰难。

这样的女人,是既可养身,又能养神的女人,男人如能得到,将是一世的福份!

茶品如人品,品茶如品人,这话颇有道理。

人有万象,茶有千面。茶可以分三六九等,人也是如此,这是品质决定的,是无法改变的事实。真正的好茶经得起沸腾热水的考验,真正有品质的人同样也要能承受尘世的侵蚀,眼明心清,始终保持着天赋本色。茶在杯中,上下漂浮,香气四溢,乍看上去平实无奇,若想分辨其优劣,还得需用心去品。

品茶之余,为茶所思,为茶所想。茶,不求酒的浓烈,却也不甘于水的平淡,它与世无争,自始自终保持着清香溢人和甘甜的本色,如果做人也同茶那样,或许算是完美吧。

品茶如同交友,只有慢慢地品味,才能品出茶的清香,才能品出感觉,才能品出默契,才能品出友情。茶虽清雅,却能给与温暖,这种感觉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或许有人会说,以茶来形容人,是否有点矫做甚至有点哗众取宠。世上尽管爱茶、品茶者人很多,但遗憾的是他们喝出了茶的味道,也感悟出一些人生的意味,却没能把茶的品质渗透到自己的血液里。这也许就是一种悲哀吧。

品茶也如同品自己,当你端起茶轻茗入口,芳香馥郁,清新透体之时,此时的你是否也在品味你自己呢?

品茶三要素:色、香、味


器为茶之父。关于器的选择,有好多玄而又玄的理论,不去管他,记做下面几个原则,八九不离十。

一、器之质地粗细与茶之发酵和新老程度成正比

也就是说,发酵程度越低的茶,宜用质地细密的器物,如绿茶宜用青瓷或玻璃器皿,乌龙宜用泥质较细的紫砂,黑茶宜用粗陶或泥质较粗的紫砂。是因为,质越细密,越容易将发酵程度低或不发酵的茶的温润体现出来。而粗陶,能吸收老茶异味,所谓水过砂则甜,有助老茶浊气散发。

二、器形之高矮与茶之老嫩成正比

原则上,越老的茶,由于不怕焖,宜选择高深的器皿,如紫砂中的秦权、汉铎等,能将老茶的茶性很好地逼出来。而细嫩的茶,如绿茶,宜选择无盖或浅腹的的器皿,才不会将嫩芽焖坏。按这个标准,嫩芽做的红茶,如金骏眉,虽然发酵程度高,由于细嫩,宜选择浅腹的紫砂。

三、香气多少与茶器质地粗细成反比。

以紫砂为例,以香气见长的茶,如乌龙茶,宜选择泥质较细的紫砂,香气不宜散发。而香含在茶汤中的茶,如普洱,宜选用泥质较粗的紫砂。

四、当你无法选择时,盖碗是万能的替代品

由于盖碗的可控程度高,如通过盖之开合,可散可闷,来适应不同老嫩和发酵程度的茶;通过观看汤色,判断茶汤浓淡,决定出汤时间等等。当你无法备齐各种茶器时,盖碗是必不可少的泡茶用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