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点茶,细品留香|一盏泡沫里的美学盛宴

发布时间 : 2019-11-16
一盏红茶诗句 宋帝御赐第一茶白茶 宋代的茶叶

一盏红茶诗句。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热播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已接近尾声,此剧展开一幅由闺阁少女到侯门主母的生活画卷,讲述了一个家宅的兴荣,古代礼教制度下的奋斗传奇。

作为爱茶之人,看剧情的同时,自然会关注剧中所还原的宋代烧香点茶,挂画插花以及香篆的场景。

尤其是剧中用到了茶筅、建盏、汤瓶、盏托等宋代器具,点出的茶汤有了细腻的泡沫,有了那么几分“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的意趣,也颇有几分时代特色。

那个艺术登峰造极的年代,将风雅演绎到极致。当今的人们对宋朝的“风物”趋之若鹜,大概是因为宋人赋予了生活的“雅”品质,以及推崇的极简风格与当下人们审美的升级,追求的艺术精神相契合。

宋人把插花、焚香、挂画、点茶这些本来属于日常生活的细节中提炼出高雅的情趣,从器具到场合,细枝末节,各有讲究与仪规。

点茶,是宋代流行的吃茶方式。如果说,唐代的煎茶重于技艺,那么宋代的点茶更重于意境。

一千年等候,一台一阶是旧愁,风雨绵绵伴石墙生锈,墙下往来者,空谈岁月太久。只为在这片曾经被历史遗忘的废墟上,说一点时光美好。

今天我们喝的花茶、大红袍、铁观音跟宋人喝的茶可不一样!宋朝人喝茶是煮茶,而且工艺复杂,步骤繁琐。宋代点茶技艺讲究注水、击浮及茶水交融的程度。

中国茶史上历来有“茶兴于唐,盛于宋”的说法。宋代的饮茶方式由唐代的煎茶法演变为点茶法,有“唐煮宋点”之说。

唐代流行的喝茶方式叫煎茶,同时加入一些胡椒和盐。它所使用的是蒸青制茶加工的方法。

这么历史悠久的茶道,无论是制茶技法还是饮茶方式,与现今都已有很大的不同了。

到了宋代,中国茶道发生了改变。和唐代的煎茶法不同,上至王公大臣,下至黎民百姓,无不以饮茶为时尚,而在饮茶之法中更以点茶为主。

为保持茶叶的真味,点茶法在煮茶时不加盐。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说道:“盏惟热则茶发立耐久。”点茶前要先用沸水将茶盏烫热。

倒水入壶

方法是碾茶过罗,再将茶叶末放在茶碗里,注入少量沸水调成糊状,然后再注入沸水,同时用茶筅搅动,茶末上浮,形成粥面。

其制作过程为:

捣碎、筛茶、调膏、加水、点茶

点茶用水以“活”为上。点茶总共要注水七次,使茶末与水交融,茶汤表面现雪沫乳花,厚而白,经久不散,经过点茶的茶汤,味道是乳香。

点茶,是一门艺术性与技巧性并举的技艺,这种技艺高超的点茶方式,也是宋代发达的茶文化集大成的体现。

宋徽宗曾经夸口说:“近岁以来,采择之精,制作之工,品第之胜,烹点之妙,莫不盛造其极。”

斗茶之风盛行,宋徽宗就是斗茶、分茶艺术的高手,不仅自己亲为,自己书画,而且承唐开宋,引领宋代成为中国绘画的黄金时代。这是一个文质彬彬的时代,人们借茶来内省,来探求人生美的理想。

近年来,在人们生活中也更加注重我国的传统文化,品味一杯茶,其实就是品味了禅,品味了人生。茶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是圆融、和谐。

那么,作为当代的我们,更要弘扬传承我国的茶文化,同时更要加个人的修养和气质,值得一提的是在剧中所涉及到的茶艺、插花、香道等传统文化,在莫道都是可以学到的,无论你是刚刚入门还是对传统文化感兴趣,来这里统统保证让你大开眼界!

不妨来一起来莫道学习吧,随到随学,循环开班哦。深入学习我国传统茶文化、茶知识,让爱茶的你学会品茗,让自己的心静下来,做一个更优雅知性的人。

精选阅读

几片茉莉 酝酿一盏茶的慈悲


原标题:几片茉莉 酝酿一盏茶的慈悲

在片段的记忆中,我曾经和茉莉花茶邂逅过,茉莉花茶的味道在记忆的深处,依然那么口感柔和、不苦不涩,那种感觉,一如做人般婉转淡雅。

在岭南,茶是生活的必备。在形形色色的生活倒影中,你会发现,在百味掺杂之中,茶的淡雅是多么的怡心。在岭南诸多茶种中,茉莉花茶显得别具一格。梅雨时节的岭南,或在水乡建筑中、亭台楼阁中、岭头山色中、青灯古卷中,沏上一壶茉莉花茶,在水的灵性和茉莉花的芬芳中,滋养着自己的心灵。

曾经,师父时刻叮嘱我要学会和自己对话。在生活的恍惚间,忽然发现,自己一人默默地手捧着壶茶,在桌前放着一卷经书,看似没有生命迹象的茉莉花茶,在万籁俱静之中,茶也可以与你对话。

自觉觉他,茉莉花便是如此。茉莉花的淡雅邂逅了茶的朴素,在色、声、香、味、触、法中不增不减。当静静地聆听茉莉花与茶的对话之时,你会蓦然发现,滋润在口中的茉莉花茶,是一杯慈悲的茶,一盏包容的茶,在一次次的滋润之中让自己豁然开朗。此刻才明白,原来在纠缠之中“色类各有道,各不相妨恼”需要的是相交和相容。

与之比较,茉莉花茶不会像桂花茶那样香味馥郁,但是茉莉花茶的温和是我最喜爱的,而对茉莉花茶的喜爱更多在于这茶亦如隐士那般宁静致远。我喜欢“流水任意景长静,花落虽频心自闲”的意境。自然万物都有属于自己的本性,随着季节的变幻完成自己生命的开始与结束,但是我们内心的世界,只要不受外物干扰,便安闲自在。茉莉花茶不随外物的改变而凋落,与绿茶茶坯进行拼和、窨制,在相容中酝酿出一番独特的香味,鲜灵、持久地滋润着每一位茶客的心灵。

我曾经梦到流水的一湾,坐落着一家茶馆。一盏清茶,伴着几片茉莉,一缕茶香夹杂着花香从细雨中飘来。悠闲地打开书卷,觑破几许人世的奔波,我是这家茶馆的过客。

或许在来来往往的人情世故中,这只是梦;或者如诗人杜甫说的“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那般,待明月可人,清风披坐,一杯茶,几片茉莉花都可以让我们感悟生命的智慧。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当乐境而不能享者,毕竟是薄福之人。在一杯清茶中体验朴素的真谛,在几片茉莉中感悟灵性的滋润,在不苦不涩中品味甘甜,方才是浮生半日悠闲人。

茉莉花和茶水相容了,必然知道随缘便是遣缘;在相容的过程中,各有各的滋味,各有各的人生酝酿,必然懂得顺事自然无事;在包容与接纳的容器中散发出各自的味道,必然明白在一盏茶杯中亦如在体验心灵的慈悲。

茉莉花茶,在心平处无需持戒,在行直处不用参禅。几片茉莉,酝酿一盏茶的慈悲!

几片茉莉,酝酿一盏茶的慈悲


在片段的记忆中,我曾经和茉莉花茶邂逅过,茉莉花茶的味道在记忆的深处,依然那么口感柔和、不苦不涩,那种感觉,一如做人般婉转淡雅。

在岭南,茶是生活的必备。在形形色色的生活倒影中,你会发现,在百味掺杂之中,茶的淡雅是多么的怡心。在岭南诸多茶种中,茉莉花茶显得别具一格。梅雨时节的岭南,或在水乡建筑中、亭台楼阁中、岭头山色中、青灯古卷中,沏上一壶茉莉花茶,在水的灵性和茉莉花的芬芳中,滋养着自己的心灵。

曾经,师父时刻叮嘱我要学会和自己对话。在生活的恍惚间,忽然发现,自己一人默默地手捧着壶茶,在桌前放着一卷经书,看似没有生命迹象的茉莉花茶,在万籁俱静之中,茶也可以与你对话。

自觉觉他,茉莉花便是如此。茉莉花的淡雅邂逅了茶的朴素,在色、声、香、味、触、法中不增不减。当静静地聆听茉莉花与茶的对话之时,你会蓦然发现,滋润在口中的茉莉花茶,是一杯慈悲的茶,一盏包容的茶,在一次次的滋润之中让自己豁然开朗。此刻才明白,原来在纠缠之中“色类各有道,各不相妨恼”需要的是相交和相容。

与之比较,茉莉花茶不会像桂花茶那样香味馥郁,但是茉莉花茶的温和是我最喜爱的,而对茉莉花茶的喜爱更多在于这茶亦如隐士那般宁静致远。我喜欢“流水任意景长静,花落虽频心自闲”的意境。自然万物都有属于自己的本性,随着季节的变幻完成自己生命的开始与结束,但是我们内心的世界,只要不受外物干扰,便安闲自在。茉莉花茶不随外物的改变而凋落,与绿茶茶坯进行拼和、窨制,在相容中酝酿出一番独特的香味,鲜灵、持久地滋润着每一位茶客的心灵。

我曾经梦到流水的一湾,坐落着一家茶馆。一盏清茶,伴着几片茉莉,一缕茶香夹杂着花香从细雨中飘来。悠闲地打开书卷,觑破几许人世的奔波,我是这家茶馆的过客。

或许在来来往往的人情世故中,这只是梦;或者如诗人杜甫说的“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那般,待明月可人,清风披坐,一杯茶,几片茉莉花都可以让我们感悟生命的智慧。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当乐境而不能享者,毕竟是薄福之人。在一杯清茶中体验朴素的真谛,在几片茉莉中感悟灵性的滋润,在不苦不涩中品味甘甜,方才是浮生半日悠闲人。

茉莉花和茶水相容了,必然知道随缘便是遣缘;在相容的过程中,各有各的滋味,各有各的人生酝酿,必然懂得顺事自然无事;在包容与接纳的容器中散发出各自的味道,必然明白在一盏茶杯中亦如在体验心灵的慈悲。

茉莉花茶,在心平处无需持戒,在行直处不用参禅。几片茉莉,酝酿一盏茶的慈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