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发展脉络:中国茶叶分类原理,六大茶类是怎么划分的?

发布时间 : 2019-11-16
六大茶类的投茶量 六大茶类的冲泡技巧 普洱是红茶吗六大茶类

六大茶类的投茶量。

接作者上文《茶的发展脉络:茶作为饮用品,是什么时期开始的?》。按照初加工时是否经过酶性氧化、已经酶性氧化的变色程度,茶叶可分为六类:绿茶、黄茶、黑茶、白茶、青茶(乌龙茶)和红茶。

绿茶:以茶青为原料经过杀青、揉捻、干燥等工序加工而成,属非发酵茶。茶青是从茶树新梢上采摘的新鲜芽叶。种类繁多,按干燥方法不同可分为炒青、烘青、晒青。按杀青方法不同,又可分为炒杀青绿茶和蒸杀青绿茶。炒杀青绿茶具有香气锐、味鲜爽的特点,在我国十大传统名茶中的六个绿茶品种均属此类。蒸杀青绿茶干茶、叶底、汤色均较翠绿,但香气欠鲜锐,滋味较涩。优质绿茶条索圆紧,白毫显露,色泽绿润,香气清爽,滋味鲜醇,清澈明亮,叶底肥软,嫩绿匀亮。绿茶属凉性,适宜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动脉硬化、糖尿病、醉酒者饮用。WWw.CY316.coM

黄茶:以茶青为原料经过杀青、揉捻、闷黄、干燥等工序加工而成,是轻发酵茶。比绿茶多了一道关键工序——闷黄,就是将杀青或揉捻后的茶叶用纸包好,或堆积后以湿布盖数十分钟或数小时不等,促使多酚类物质在湿热作用下,进行非酶性的自动氧化产生色变物质,形成黄汤黄叶的品质特点。按茶青的嫩度和芽叶大小不同,可分为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三类。黄芽茶是采摘单芽或一芽一叶的细嫩原料加工而成,黄小茶是采摘细嫩芽叶加工而成,黄大茶是采摘一芽二叶、三叶、四叶或五叶为原料制作而成。黄茶茶色黄、汤黄、叶底黄,香味清悦醇和,代表作是君山银针,具有助消化、增食欲,健脾胃的功效。

黑茶:一般是采摘一芽五、六叶较粗老的茶鲜叶为原料,经杀青、揉捻、渥堆发酵、干燥等流程制作而成,属后发酵的全发酵茶。黑茶与黄茶制作工序相比,一是采用较粗老的鲜叶为原料;二是经揉捻后渥堆发酵,通过较长时间的堆积完全发酵,形成众多氧化产物,使茶叶呈现油黑或黑褐色,故称黑茶。渥堆发酵是决定黑茶品质的关键。黑茶可制成砖茶、饼茶、方包茶、圆茶等形态各异的紧压茶。黑茶香气纯正、滋味醇和,具有消食去腻,降三高,暖胃、安神、解酒的功效。

白茶:摘取一芽一叶、大小均匀、芽叶成朵的鲜叶为原料,经萎凋、干燥工序加工而成,属轻微前发酵茶。前发酵茶,是指茶青在高温杀青前,茶叶内含物质尤其是多酚类物质,在其自身存在的酶促作用下而产生的发酵。与上述三类茶叶相比,萎凋是白茶独特的关键,白茶的外形、色泽、香味主要是在萎凋过程中形成。主要品种有白牡丹、白毫银针等。白茶不炒不揉,直接进入干燥工序,形成了特有的品质特征:色泽银白闪亮,满披白色茸毛,汤色黄亮明净,叶底匀嫩显毫,具有清鲜毫香和清甜醇爽滋味,具有清凉退热、降火祛暑的保健效果。

青茶(乌龙茶):以茶青为原料经萎凋、做青、杀青、揉捻、干燥等工序加工而成,介于不发酵的绿茶和全发酵的红茶之间,属前发酵的半发酵茶。做青是青茶独特的关键工序,由摇青与晾青两个环节组成,通过机械力作用与堆置交替进行,使萎凋叶缘细胞部分组织受损伤,多酚类化合物氧化并进行复杂的化学变化,促进有色物质和芳香化合物的形成。青茶香气滋味既有绿茶的清香鲜爽,又有红茶的甘醇;干茶条索较为粗壮,稍疏松;茶汤金黄或橙黄,清澈明净;叶底具有“绿叶红镶边”的特点。青茶是我国特产,武夷岩茶和安溪铁观音是其中的上品。

红茶:以茶青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工序加工而成,属前发酵的全发酵茶。其茶青应以茶多酚类化合物含量较高的夏茶为好,除小种红茶要求茶青具有一定成熟度外,工夫红茶和红碎茶都要求有较高的嫩度,一般为一芽二叶或一芽三叶。发酵是形成红茶品质优劣的关键,目的是增强酶的活性,促进多酚类物质的氧化,散发青气,形成特有的颜色、浓郁的香气和滋味。按制作方法不同,可分为小种红茶、工夫红茶和红碎茶。工夫红茶条索紧细匀齐,汤色红艳明亮,叶底呈古铜色,香气馥郁纯正并有蜜糖香。红茶偏温,胃肠比较弱的人或冬季更适宜饮用。

小编推荐

中国六大茶类简介:中国六大茶类是怎么分的?


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中国是茶的故乡。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工艺,不同的传统,造就了千变万化的茶。实际上,所有的这些外型风味相差迥异的茶,都来自于同一科同一属的植物——不同品种的茶树,在植物分类学上的差别并不大。茶行业的分类学家们根据“发酵程度”的不同,把茶分为六类:绿茶、黄茶、白茶、青茶(乌龙茶)、红茶和黑茶。

虽然这个分类标准在茶行业被广为接受,但其中的“发酵”却是一个被误用的概念。在生物化学上,发酵是微生物参与的生化过程。在各类茶的制作过程中,只有黑茶有微生物的参与,存在“发酵”,而其他茶则是“氧化”“变色”而不是“发酵”。所以说,这种六分法的分类体系,真正的依据是“氧化”。

绿茶是名茶最多、研究最广泛的茶类。刚从茶树上采摘下来的嫩芽或者叶子被称为茶青。与其他植物叶片相比,茶青中含有丰富的茶多酚和咖啡因。而跟其他绿色植物一样的是,其中有大量的叶绿素和多酚氧化酶。在茶青中,叶绿素的颜色占了主导。但是叶绿素不稳定,很容易分解而失去绿色——之后其他色素的颜色就会体现出来。另一方面,茶多酚也不稳定,很容易被植物自身的多酚氧化酶所氧化,并且聚合成茶黄素、茶红素等物质。绿茶的核心是要保持绿色,关键就是在采下茶青之后,尽快“杀死”多酚氧化酶,从而避免茶多酚被氧化。这一目标通过“杀青”来实现——通过高温处理,多酚氧化酶失去了活性,茶多酚也就不会被氧化。然后快速干燥,茶青的状态就被“固定”下来,得到绿茶。

在杀青之后,如果没有及时干燥,那么叶绿素也可能会分解而失去绿色,使叶片中的叶黄素和胡萝卜素显色。它们比叶绿素更稳定,于是茶叶就呈现黄色。这对绿茶来说,算是不合格产品。但把个过程精细化,使得黄色的叶黄素和胡萝卜素充分展现,就会得到偏黄色的茶叶,冲泡之后会得到浅黄色的茶汤。“黄叶黄汤”,就产生了黄茶。在黄茶的制作中,这个精细的过程叫做“闷黄”,就是利用茶青杀青后的湿热,使茶青变黄。绿茶“固定”下茶青的状态,同时也把“青草”的味道固定了下来。而经过闷黄,这种“青草味”就消失了——对于有的人来说,这种消失是对茶汤整体风味的提升。

绿茶工艺要求“迅速干燥”,黄茶则是反其道而行之——不仅不迅速高燥,反而人为地促进不及时干燥的后果。白茶则是对“杀青”操作的完全背离。白茶的核心工艺是“萎凋”。茶青在自然放置的条件下,任由其中的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以及其他的酶发挥作用。在严格规范的白茶制作中,萎凋时间长达60小时。晴朗的天气和干燥温和的北风,保证了适当的温度和流通的干燥空气,使得茶青的水分逐渐散失。因为失水,含有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细胞器解体,这些酶被释放出来发挥作用。通过调整茶青摊放的厚度,茶青的温度会受到调节,从而使酶的活性有节奏地提升。除了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茶青中还有其他的酶,比如各种水解酶。这萎凋过程中,通过调节温度和失水速度,这些酶的活性或被利用或被抑制,从而产生了不同的成分如茶黄素、氨基酸和可溶性糖类等。这些成分,就造就了白茶与众不同的风味。充分萎凋后,茶青八九成干时,进入干燥工序,把茶青含水量降低到6%左右,就得到了成品白茶。在低温、低湿、低氧、避光、无重压和无异味的储存条件下,白茶会进一步发生缓慢的酶促氧化反应,这样得到的“老白茶”汤感甜稠,风味别致,深受白茶爱好者的欢迎。

跟白茶相比,乌龙茶的氧化要更加剧烈和充分。除了萎凋中的“酶促氧化”,乌龙茶还要进一步进行人为促进的“自动氧化”——在茶行业,这一操作被称为“做青”,即透过机械外力使茶青造成不同程度的破损,破损之处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剧烈的氧化反应,局部红变。乌龙茶只需要“部分氧化”,所以做青到一定地步,需要象绿茶那样进行杀青来终止氧化反应的进行。通过对做青和杀青条件的控制,乌龙茶最终形成了变幻多端的花香气和苦涩适度、醇厚回甘的滋味。“部分氧化”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可以氧化得很少,比如福建的安溪铁观音,也可以氧化得比较多,比如台湾的东方美人。

与乌龙茶的“部分氧化”相对应,红茶是“充分氧化”的茶。所以,它不需要杀青,而是需要通过“揉捻”和“渥红”来实现充分氧化。揉捻使叶片破损,汁液析出,与氧气发生充分的氧化反应,茶多酚被氧化成茶黄素和茶红素,多数糖类物质被水解成可溶性糖,从而产生了多数红茶特有的香气和口感。

黑茶被称为“后发酵茶”,是因为把其他茶的氧化当作了“前发酵”。黑茶中的代表品种是云南的普洱茶。从工艺上说,普洱茶的毛茶初制和绿茶很象,也是把茶青通过杀青、揉捻和干燥制成成毛茶。此时,茶中的酶已经没有活性,经过不同的“后发酵”处理,毛茶可以变成“普洱熟茶”或者“普洱生茶”。熟茶的核心操作是“渥堆”——就是让毛茶处于适合微生物生长的的温度和湿度,使得毛茶上的微生物大量生长。这个过程才是真正的“发酵”。这些微生物主要是有益的霉菌和细菌,它们的新陈代谢又产生各种各样的酶,把毛茶中的许多成分转化为新的物质,比如把茶多酚氧化成茶黄素和茶红素,把纤维水解为糖类,把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和多肽,把咖啡因进行复杂的转化或者与其他物质结合。这些变化远远比其他茶类的氧化要复杂多变,从而形成红浓的汤色和甜醇厚重的口感。“普洱生茶”则不经过渥堆处理,而是把毛茶经过蒸压定型和干燥后,就作为成品储藏。在储藏中,温度和湿度条件不是微生物生长的适合条件,不过毛茶上也还是会有一些顽强的霉菌和细菌繁衍生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缓慢地发酵。这样的发酵更容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而形成了常见常新、变化多样的普洱生茶,也就造就了普洱“越陈越香”的传说。

到今天,茶的生产制作也还主要是小规模的生产,一些采用现代化工业设备的工艺也主要是传统工艺的模拟。生产过程中的控制,还主要是依靠经验。茶树品种、生长环境、采摘时期的不同造就了茶青的不同,而不同的制作工艺,以及相同工艺中不同操作条件的控制,就导致了茶中成分的不同氧化与转化。这些不同,使得茶的标准化程度比较低——从另一个角度,也就是千姿百态、风格各异的产品。

中国茶类的六大品种


中国茶类划分有多种方法,根据制造工艺方法不同和品质上的差异,将茶叶分为六大茶类,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六大茶类分别是那六大类:

1、绿茶:绿茶(GreenTea),是中国的主要茶类之一,是指采取茶树的新叶或芽,未经发酵,经杀青、整形、烘干等工艺而制作的饮品。其制成品的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较多的保存了鲜茶叶的绿色格调。常饮绿茶能防癌,降脂和减肥,对吸烟者也可减轻其受到的尼古丁伤害。这是我国产量最多的一类茶叶,其花色品种之多居世界首位。绿茶具有香高、味醇、形美、耐冲泡等特点。其制作工艺都经过杀青一揉捻一干燥的过程。由于加工时干燥的方法不同,绿茶又可分为炒青绿茶、烘青绿茶、蒸青绿茶和晒清绿茶。全国18个产茶省(区)都生产绿茶。我国绿茶花色品种之多居世界之首,每年出口数万吨,占世界茶叶市场绿茶贸易量的70%左右。

2、红茶:红茶,(Blacktea)。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茶多酚减少90%以上,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成分。香气物质比鲜叶明显增加。所以红茶具有红茶、红汤、红叶和香甜味醇的特征。我国红茶品种以祁门红茶最为著名,为我国第二大茶类。红茶与绿茶的区别,在于加工方法不同。红茶加工时不经杀青,而且萎凋,使鲜叶失云一部分水分,再揉捻(揉搓成条或切成颗粒),然后发酵,使所含的茶多酚氧化,变成红色的化合物。这种化合物一部分溶于水,一部分不溶于水,而积累在叶片中,从而形成红汤、红叶。红茶主要有小种红茶、工夫红茶和红碎茶三大类。

3、青茶(乌龙茶):乌龙茶(oolongtea),亦称青茶、半发酵茶及全发酵茶,品种较多,是中国几大茶类中,独具鲜明中国特色的茶叶品类。乌龙茶是经过采摘、萎凋、摇青、炒青、揉捻、烘焙等工序后制出的品质优异的茶类。叶片稍有红变,是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的一种茶类。它既有绿茶的鲜浓,又有红茶的甜醇。因其叶片中间为绿色,叶缘呈红色,故有“绿叶红镶边”之称。

4、白茶:白茶,属微发酵茶,是中国茶农创制的传统名茶。中国六大茶类之一。指一种采摘后,不经杀青或揉捻,只经过晒或文火干燥后加工的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满身披毫,毫香清鲜,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的品质特点。它加工时不炒不揉,只将细嫩、叶背满茸毛的茶叶晒干或用文火烘干,而使白色茸毛完整地保留下来。白茶主要产于福建的福鼎、政和、松溪和建阳等县,有“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几种。

5、黄茶:黄茶是中国特产。其按鲜叶老嫩芽叶大小又分为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黄芽茶主要有君山银针、蒙顶黄芽和霍山黄芽、远安黄茶;如沩山毛尖、平阳黄汤、雅安黄茶等均属黄小茶。三峡库区蓄水以后,秭归山区常年雾气笼罩,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秭归黄茶,也属于黄小茶。在制茶过程中,经过闷堆渥黄,因而形成黄叶、黄汤。分“黄芽茶”(包括湖南洞庭湖君山银芽、四川雅安、名山县的蒙顶黄芽、安徽霍山的霍内芽)、“黄小茶”(包括湖南岳阳的北港在、湖南宁乡的沩山毛尖、浙江平阳的平阳黄汤、湖北远安的鹿苑)、“黄大茶”(包括的大叶青、安徽的霍山黄大茶)三类。

6、黑茶:黑茶(darktea),因成品茶的外观呈黑色,故得名。黑茶属于六大茶类之一,属后发酵茶,主产区为四川、云南、湖北、湖南、陕西、安徽等地。传统黑茶采用的黑毛茶原料成熟度较高,是压制紧压茶的主要原料。原料粗老,加工时堆积发酵时间较长,使叶色呈暗褐色。黑茶原来主要销往边区,是藏、蒙、维吾尔等兄弟民族不可缺少的日常必需品。像云南的普洱茶就是其中一种。有“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广西六堡茶”、四川的“西路边茶”“南路边茶”、云南的“紧茶”、“扁茶”、“方茶”和“圆茶”等品种。

绿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龙井茶、碧螺春、黄山毛峰等

红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祁门红茶、滇红、闽红等

黄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君山银针、蒙顶黄芽等

白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白毫银针、白牡丹等

黑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普洱茶、六堡茶等

青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铁观音、大红袍、单丛茶等

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茶作为人们日常生活必需的饮品: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也形成了具有浓郁特色的茶文化。有各种各样的茶类品种,人们对名茶的概念尚不十分统一。但综合各方面情况看,名茶之所以有名,关键在于有独特的风格,主要表现在茶叶的色、香、味、形四个方面。

普洱茶属于什么茶?一篇文章读懂中国茶叶的分类六大茶类是怎么划分的?


一、茶叶分类基本概况

中国产茶历史悠久,历代茶人创造了多种茶类。根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代生产的茶叶有茶名的就有1100多种,中国茶叶种类之多为世界之冠。

漫长的茶叶历史发展过程中,历代茶人创造了各种各样的茶类,加上我国茶区分布广泛,茶树品种繁多,制茶工艺的革新,便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茶类。

二、中国历代茶叶类别

唐朝之前,茶叶的利用、饮用,开始是生煮羮饮或者晒干收藏,而后多以捣叶做成茶饼,或者蒸叶捣碎做成团茶。

唐朝之初,蒸青团茶已成为主要茶类,也有晒干的茶叶(类似现在的白茶)。

陆羽《茶经·六之饮》中称:“饮有觕(粗)茶、散茶、末茶、茶饼者……”可见当时已出现四种茶叶。

宋朝,蒸青团茶得以保留,蒸青散茶已经有相当数量。《宋史·食货志》:“茶有两类,曰片茶,曰散茶”

元朝,团茶逐渐被淘汰,散茶得到较快发展。当时制造的散茶,根据鲜叶的老嫩程度不同而分为两类:芽茶和叶茶。

明朝,除了蒸青散茶以外,出现炒青绿茶以及红茶、黄茶、黑茶和直接晒干或烘干的白茶。因此可以说,绿茶、黄茶、黑茶、白茶、红茶五大茶类均已出现。

清朝,除了五大茶类外,又出现了乌龙茶,各类茶叶的制茶技术也得到改进和提高,很多茗茶受到了“朝廷”和文人雅士的赞赏。六大茶类在清朝基本齐全。

三、茶叶品类的命名

根据形状外形的不同而命名;根据出口茶的类别而命名;根据采摘时节和季节而命名;根据加工制造工艺而命名;按照销路不同而命名;根据茶树品种名称而命名;根据茶叶卫生标准而命名。

四、茶叶的分类方法

中国茶类的划分目前尚无统一的方法。

1、根据制造方法不同和品质差异分类

根据出口的类别分类

台湾学者主张

五、普洱茶的分类

从绿茶分类中看待普洱茶。

晒青毛茶:因干燥方式为日光晒干而得名。

外形:白毫显露,色泽深绿或墨绿

香气:独特而多样

滋味:浓烈、醇厚、生津强烈

从黑茶分类中看待普洱茶。

概况:黑茶因其色泽偏黑而得名。黑茶属于发酵类茶叶茶,是边疆少数民族的必备饮品。

加工:鲜叶→杀青→揉捻→干燥→渥堆→干燥

外形:色泽深褐或黑褐

汤色:红褐或深橙红

滋味:醇和,醇厚

【总结】中国茶类的形成是从古至今茶人的努力结晶。中国茶叶分类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方式而有所区别。普洱茶的分类标准尚没有完全统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