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其实没那么难,那我们应该怎么品茶?

发布时间 : 2019-11-16
逆水寒品茶茶具对应茶叶 茶叶应该怎么洗 那山那水红茶是什么

逆水寒品茶茶具对应茶叶。

很多人对茶都很有兴趣,但是谈到茶,就会不自觉的说一句“我对茶一窍不通,根本就不会品茶”。

其实没必要为不懂茶感到羞涩,我们对未知的东西有向往,有兴趣,就是活在这世上最有意思的地方了。

茶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丰厚的历史底蕴,其中的文化之深厚又有谁能说我都懂、都明白?

所以说作为茶道的初学者,没必要感到羞愧,品茶不是一朝一夕间的功夫,不要让一些理论上的东西成为你接触茶道的枷锁,技巧可以熟能生巧,知识也会慢慢积累,前提是你要发自内心的喜爱茶道,你才能更好的接触茶道。

一、审茶

审茶是指泡茶前先审看茶叶,内行人看到茶叶就能分辨出茶叶的品种。我们审茶就是要看茶叶的形与色,观看茶叶的嫩度、条索、色泽、匀整度和净度,一般来说,好茶的外形匀整、不含杂质且色泽一致,看起来油润干净。

茶叶一经冲泡,形状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叶片舒展开来,几乎会恢复到茶叶原来的自然状态,尤其是一些名茶,嫩度高,芽叶成朵,在茶水中会呈现出亭亭玉立、婀娜多姿的优美姿态。有的也会是芽头肥壮,芽叶在水中上下起伏的状态,甚是好看。

二、闻香

我们喜爱花的芬芳,雨后空气的清甜,心上人的发香……香味总是如此诱人,茶香亦是茶一个迷人的方面。我们怎么品茶的茶香呢?

首先是干品,就是直接抓起一把茶来闻一闻,或者把盖碗内外烫一下,把水倒掉以后把茶叶放进去,加盖五秒,然后趁热闻香。随后是湿品,将水注入,加盖5秒然后掀盖闻香,辨别一下有没有烟焦味、霉味等异味,以及香味是否高扬,对比第一泡到第五泡的香气,判别香气是否持久。

三、汤色

中国的茶分为六大类,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的茶叶,都会呈现出不同汤色的茶来,但是茶汤的颜色也有他们的共性,就是一般好茶的汤色通透明亮,而且没有浑浊或者沉淀物。

四、品茶

喝茶的关键在于喝,茶的几种特殊味道一般都能尝出来,比如说甘、苦、涩、滑。如果是好茶,那么茶汤的滋味会很纯正,口感较为鲜爽,劣品的茶平淡无味,而且可能有异味,新手的话可以拿两种茶做对比,一对比结果就很鲜明了。

其实到底会不会品茶并不那么重要,茶道远没有那么复杂,日本茶道宗师千利休说过茶之本不过是烧水点茶,所以说只要茶的味道是你所喜好的,就足够了。

精选阅读

新标难限“高贵”礼品茶


近日,国家标准委发布了国家标准《限制商品过度包装--食品和化妆品要求》(下简称《要求》)的征求意见稿,标准中规定茶叶等4类商品包装成本总和不应超过售价的12%。但有茶叶商向记者表示,虽然广州大部分茶叶商品包装符合此标准,但由于该标准限定的仅是外包装成本所占百分比,因此市面上价格高至几千元的礼品装茶叶并不会因此而减少。

标准限茶叶包装成本

记者了解到,《要求》由国家标准委提出,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包装联合会等单位起草,适用于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食品和化妆品。标准规定了食品和化妆品包装的基本要求、限量要求和限量指标计算方法。

标准拟强制规定,饮料酒、糕点、茶叶、化妆品这4类商品的包装层数必须不超过3层,粮食的包装层数必须不超过2层。在“包装空隙率”指标上,要求饮料酒、糕点的包装空隙必须不超出商品体积的55%,化妆品不超出50%,茶叶不超出25%,粮食不超出10%。不属于饮料酒、糕点、茶叶、粮食的其他食品包装空隙率应不大于45%,包装层数应不多于3层。以上均属强制性条款。

此外,标准拟规定,除初始包装之外的所有包装成本的总和不宜超过商品销售价格的12%。

高价礼品茶仍将现市

但是,由于这一标准中限定的是茶叶外包装成本占售价的百分比,因此“高贵”包装的礼品茶并不会因此受压于标准之下。湖南省白沙溪茶厂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王双如向记者表示,在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大型的茶叶生产企业一般都会推出价格中上的中高端礼品茶,这些茶出品较好,因此本身的售价也相对较高,价格从几百元至上千元的皆有。“像我们会有市场指导价为228元的礼品装出售,相对而言这类产品的包装也会更为精美,成本肯定也高些,但还不会高到超过售价的12%”。

作为普通大众消费品的茶叶产品在整体价格以及外包装上则与此有较大差异。以近年来走俏广东品茶市场的普洱为例,目前有很多普洱茶产品的外包装或使用天然树皮,或使用一些纸张木盒,成本均在几十元左右。广州道然茶行总经理肖鸿向记者表示,一般来说普洱茶等市场热销茶种外包装较为简单,其成本价格不到产品售价的10%。

怎么品茶?品茶步骤介绍


品茶就是品味茶水的过程,品评茶味及饮茶,是一种比较优雅和闲适的艺术享受。品茶就是用嘴,眼,鼻來鉴赏茶的色,香,味。品茶的茶杯最好用白瓷杯,原因是茶汤倒在白瓷杯里,更易于易观察茶汤的颜色。品茶的步骤一般可分为闻茶香,观茶色,饮茶汤及看叶底。下面我们具体来看看。

1、闻茶香

首先把茶汤倒入白瓷杯或闻香杯里,用鼻子细嗅茶叶的香味,如:花香,奶香,果香等气味,这些香味跟随茶叶种类及制法而产生的。闻完香气后,开始找臭味,如臭青味,酸味,霉味或杂味,这些味道来源于茶叶製造的过程或收藏不当所导致。

2、观茶色

闻香之后,要观察茶汤的颜色。好的茶叶泡出来的茶汤明亮、清澈。若茶汤颜色太浓或太淡,可能是茶泡得太久或是泡得时间不够。一般专业的品茶人士只要一看茶汤,便能知晓茶是否泡得合宜。

3、饮茶汤

观察完茶汤的颜色后,小口品饮,把茶汤含在口中,舌尖不断搅动茶汤。涩的味觉在舌尖,苦的味觉在舌根,用舌头搅动茶汤有助于促动舌头的味觉,品尝出茶汤的苦味,甜味及涩味。

4、看叶底

茶水吞下后,稍微深呼吸,或者站起来走动。这样有助于茶香送到喉咙,产生所谓的喉甘。品饮之后,把茶叶倒出,观看茶叶的完整度、大小情况。通常好的茶叶是完整无缺的大叶片。

以上就是有关品茶的介绍。好茶就像好的水果一样,色香味俱全,学会品茶,才能真正感受到茶叶的香醇。茶的滋味非常复杂多样,初入口后很快会舌底生津,韵味无穷。

搞懂茶叶没那么难,最全纯干货茶知识


喝茶,是一种生活方式。

有些人提及茶总是小心地说:自己不懂,即便是喝茶,也是随便喝喝。

很多人喝了那么多茶,面对茶的类别,还是一知半解,比如六大基本茶类:绿茶、白茶、黄茶、乌龙、红茶、黑茶。

下面小编告诉你,最全的中国茶知识,建议收藏哦~

发酵篇

六大茶类的划分基础是由茶叶发酵的不同程度决定的。

发酵程度影响着茶的口感和功效,这是为什么你要了解它的原因。

发酵程度越高,茶性越温和,比如红茶、黑茶;相反,不发酵或是轻度发酵,茶性微寒,这类茶更适合降火去燥,脾胃较弱饮用更应适量。

品类篇

绿茶:叶绿汤清,清香、醇美、鲜爽

白茶:色白隐绿,汤色黄白,清香甘美

黄茶:叶黄汤黄、金黄明亮,甘香醇爽

青茶:也叫乌龙茶,青绿金黄,清香醇厚

红茶:香高色艳味浓,叶红汤红,浓厚甘醇

黑茶:茶色粗大黑褐、口感陈香醇厚

口感的差别,只有亲自体验过后,才能感受茶的美妙有趣之处。

冲泡篇

不同的茶叶有不同的茶性,所以泡法不同,这样才能最大发挥茶的口感、香气、汤色。

别人告诉你的方式不见得适合你自己,只要你自己喜欢就好。

储存篇

为了保持茶叶的活性和口感,干茶的储存也需要讲究一些。

茶叶储存三大原则:干燥、避光、密封。

绿茶、黄茶:密封后,放冰箱冷藏

白茶、乌龙茶:常温密封保存;长时间不喝,放冰箱冷藏

红茶:常温密封保存,切记防潮

黑茶:常温保存,阴凉通风、切记日晒

功效篇

绿茶——六大茶类之首

零发酵,茶多酚最多。

性微寒,微苦,回甘。

清热祛燥,提神醒脑。

不适合肠胃较弱的人群。

白茶——茶中珍品

轻度发酵,茶性清凉。

滋味清淡、回甘。

富含茶多糖,适合降糖需求人群。

黄茶——中国独有茶类

汤色杏黄清澈。

轻微发酵,口感清爽香醇。

富含茶多酚等。

提神醒脑,消食化滞。

乌龙——绿叶镶红边

又叫青茶,属半发酵茶。

绿茶和红茶之和,

提神醒脑,不宜空腹饮用。

红茶——世界人民最爱

茶性温润,口感甜醇,

提神消疲,生津清热。

黑茶——红、浓、陈、醇

后发酵茶类,微生物发酵。

香气独特,口感醇厚。

改善肠道环境,调节脂肪代谢。

茶,不是功课,不是束缚,不是只有“懂”的人才有资格爱茶。

茶文化博大精深,每一种茶,都有自己的特性,宛如芸芸众生,有谁敢说:能看懂每一个人?懂茶?不懂茶?有那么重要么?

其实懂不懂茶,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每天喝茶。

“须知道茶之本,不过是烧水点茶”。一款茶入了手,多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去尝试。喝什么茶也不重要,适合自己的茶才是好茶。

茶在手,一人得幽,二人得趣,三人成品。于尘世偷来闲暇时间,不乏人生之乐趣。都说,“茶品可清心”,那么喝茶时,把身份放一边,把虚荣放一边,把贪欲放一边,“心清可品茶”。

以平常之心,喝盏中清茶,尝惬意时光。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喝茶,真的,只是一种生活方式。

不同季节或一日之中不同的时间,对应着不同的茶或茶道具,像极了生命中或凉或暖的时光。

不同的是,生命中的平淡时光占大多数,而心静下来,茶里,却总有滋味。

品茶先闻香,茶香应该怎么闻?


喝茶是一件闻得到、喝得着,并能触动记忆的事情。

品茶,主要是品香和品味,而香气,是茶最迷人的地方。

当小啜一口,茶汤的顺滑与融入的茶香一起在口中溜过,茶的质量,在舌尖唤醒了沉睡的味蕾。亲爱的我的味蕾,你终究是熟睡了多久?茶的味道如此细致,却又如此地具有渗透力与活力。

对于初学者,知道茶很香,却不知道应该如何表达这种香,那么,茶香应该怎么品呢?

1、茶香的构成

喝茶的时候,总是觉得茶特别香,像清香又像花香,像甜香又像醇香。香味很复杂,不好描述,茶香里面到底有什么东西呢?

茶香是一种混合物。迄今为止已鉴定的香气物质约有700种,鲜叶中香气物质近100种,制成绿茶之后,有200多种,红茶有400多种,乌龙茶就更多了。然而香气物质的种类虽然多,但含量却微乎其微,茶中的香气物质占干茶的0.005%~0.05%。可见,就是那么一点点物质,就让茶产生了美妙的香气。普洱茶是有气味的,多数人都只认识身边熟悉的参照物来说是某某香,其中某些香味是普洱茶的魅力和韵味所在,香味的高低、醇正、持久,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普洱茶的价值。

茶叶中的香气物质,按结构特点大致分为四大类:

脂肪类衍生物

萜烯类衍生物

芳香族衍生物

含氧、氮的杂环化合物

2、我们是怎么感受茶香的?

我们感受茶香,主要分为两个途径。一是鼻腔感受,二是口腔感受。

第一个很好理解,鼻子就是闻气味的器官,茶香随着热气进入鼻子,再通过神经传递给大脑,香气的感受和记忆就形成了。

第二个是口腔感受。什么,口腔也能“闻”到香气?口鼻相连,喝茶的时候,茶汤咽下去,口腔中飘散的部分水汽传到鼻腔,常常让我们感觉到“口齿留香”。

3、茶香的常见类型有哪些?

普洱茶

清香味:清鲜淡然之意与浓郁芬芳截然不同,让人嗅来有素雅之感。

毫香味:这在普洱茶级别很高的时候会表现出来的香气特色。

鲜爽型花香:花香在普洱茶(生茶)中很常见,而且表现得多种多样,其中很多具有鲜爽花香特色的茶往往令人印象深刻。

焦糖香:这种香气给人的感觉如烤面包、饼干等烘烤而成的食品中的甜香。

干茶在茶壶里面的同时,可以清洁公道杯、茶杯,让公道杯和茶杯也能够升温,有利于完整的体现茶叶的香气和韵味。

这样停留大约19秒以上,其它器具都清洁完了,可以微微掀开一点壶盖,轻嗅干茶的香气。

好的普洱茶,沉稳的香气散发出来,令人非常享受的,切不可错过。

绿茶

清香:清新淡雅的香,鲜而纯净。

毫香:由于绒毛多而产生的独特香气。

嫩香:幼嫩的原料与老原料制成的茶有明显差异。

板栗香:绿茶炒制过程产生的类似炒板栗的香气。

兰花香:高级绿茶带有的似兰花的香气,如龙井。

红茶

花香:发酵程度较轻的红茶带有清新的花香,如英红九号。

蜜香:浓醇的类似蜜糖的甜香,鼻子和口腔都能感受到。

果香:发酵适度产生的类似熟果味的甜香。

松烟香:用松木熏制产生的松香味,如正山小种。

乌龙茶

清香:清新高扬的香气,如清香型铁观音。

花果香:似花又似果的丰富香气,如台湾高山乌龙,凤凰单丛。

火香:由于焙火形成的烘烤香,如大红袍。

奶香:一些品种特有的牛奶般的香气,如金萱、部分单丛。

蜜香:发酵程度高的乌龙茶会有近似红茶的蜜香,如东方美人。

白茶

嫩香:原料鲜嫩而具有清鲜的香气,如白毫银针。

毫香:茶条多毫而带有特殊的毫香。

枣香、药香:白茶陈放成老白茶之后形成的浓厚的香气。

日晒香:白茶经过日晒,吸收阳光形成气味。

黑茶

醇香:黑茶特有的渥堆工艺形成的浓醇的香气。

菌花香:长有“金花”的黑茶特有的香气,如六堡茶。

木香:黑茶由于原料稍老而带有的木质气味。

4、茶香应该怎么品?

干品

抓一把干茶闻一闻,也可以呵一口气趁热闻。

把盖碗内外都用热水烫一下,把水倒出,置入茶叶,加盖5秒后,趁热闻香。

湿品

出汤后,掀盖闻香,主要闻香气是否高扬,辨别香气类型。

对比第一到五泡的香气,判断香气是否持久。

如何以韵品茶?应该


对茶韵的感知,是每个茶人最乐此不疲的经历;对茶韵的描述,是每个茶人最津津乐道的记忆;对茶韵的执着,是每个茶人最孜孜以求的心绪。

茶,一旦入心,韵,悠然自得。

笔者曾在《茶韵的生理实质与感知》一文中,通过生理学的分析,证实了没有嗅觉障碍的正常人,对不同气味的感知是与生俱来的天赋。只是这种天赋能否实现对茶韵的有效辨识,取决于品茶数据库的建立。而品茶数据库的建立,在于是否用心将不同汤感的滋味,纳入记忆体系。其实,嗅觉记忆比视觉记忆具备更持久启发的特征,能够帮助人们在品茶时,有信心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品茶数据库。

由此可见,成为一个品茶高手并没有快捷方式,多品,用心品是唯一学习途径;多跟同行交流,多归纳总结是唯一升华秘诀。

有了上述认知共识,具象化以韵品茶的细节基础就成立了。

细节一:闻香与汤香

茶汤之外,茶叶有三香,分别是干茶香、湿香与挂杯香。干茶香乃冲泡之前的香气,湿香是冲泡后的香气,挂杯香为一杯茶饮尽后杯具壁上留存的香气(一般指冷香)。不论是三种香的那一种,品鉴时,在闻香时均应先浅浅地闻着香气,试着记忆香气的特征;接着深呼吸,让鼻腔内的气流形成漩涡状,使得气息得以在鼻腔的嗅觉区反复流动,并努力将香气闻到鼻腔的深处,感受香气从鼻腔进入到大脑的印象。

干茶香往往有很强的比较意义,只有记住了干茶香,才能判断泡茶前所闻到的香气,能否入水,呈现在汤香中。闻湿香,可以直接感受茶的气味,“自然”的气味是好茶的准则,如果闻到刺鼻或不自然的气息,则必须小心。一般而言,第一泡后的湿香与汤香的差异,没有干香与汤香的差异来得大,但仍值得将茶叶冲泡前后的变化与茶汤中的滋味进行比较。

挂杯香是一款茶的内质与耐泡度的表现。内质丰富的茶,会在杯壁上留下韵味悠长的香气,在品茶时享受茶汤韵味之余,挂杯香有加分的效果。另外,三泡后如果杯底依然留香明显,表示茶叶的香气并非添加物所形成。

除了香气是否会入水之外,“香气”与“茶汤”是否分离,是判断一款茶好坏的另一项依据。如果香是香,水是水,二者无法融合,这样的香气就不“自然”,不自然就意味着茶在制作过程中添加了不自然的物质。好的香气,天然的香气,遇水后会完全释放出来,所以品茶时才得以充分享受茶韵。

细节二:呼吸与层次感

呼吸可以让茶韵充盈整体口腔与鼻腔,随着一呼一吸的气息流动,不仅可以闻到芬芳的香气,而且能够感受到满口的茶韵,这是茶韵空间感的表现。如果一款茶能够产生两种以上的气味,就有两组以上的气味形成空间感,这就是层次感。很多好茶因为茶中所含内质丰富,能产生多层次的气味;有时虽然只有一种气味,但是当茶汤在口中游走时厚薄不一,也能产生层次感,这表明茶单一气味的茶韵足够厚实。

细节三:回甘与余韵

如果一款茶只能产生短暂性的香气,那么香气的留存往往只在茶汤还在口中时产生,一旦入喉,余味无法在口中停留,则是一款普通的茶。一款好茶是会有余韵的,一般饮入三杯后稍事休息不再喝茶,等待一分钟到数分钟不等,汤香的感觉还会留在口腔;在龈齿间产生芳香感;如果此刻吞咽口水,口水应该也会甘甜有味。这些都是余韵的具体表现。

至于余韵停留的持久度,不但跟茶质的丰厚度有关,还跟冲泡有关。一般散茶余韵最佳在二、三泡,以绿茶为例,最佳在第二泡。如林语堂所言:“第一泡譬如一个十二三岁的幼女,第二泡为年龄恰当的十六岁女郎,而第三泡则已是少妇了”。至于黑茶类的紧压茶,最佳余韵会延后到三泡以后了。

细节四:记忆与联想

茶事一旦入韵,势必跟茶人的气质及情趣有关。而情趣的滋生,一方面,跟以往品同一款茶时留下的记忆印象有关,你会不由自主地唤醒如初见时的画面,即便模糊,但不含糊;另一方面跟基于茶者自身气质修为的联想有关,再见时的心绪总是会叠加些新的情结,可以缥渺,但很清晰。至此,才是以韵品茶的最高境界!

显然,相对于茶气的感知,茶韵不但简单入境,而且亲和质朴。

品茶 品茶 茶究竟该怎么品


茶能解渴消暑,很多人都会以茶待客,已经成为国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饮料。不过很多人只是喝茶,而不是品茶,那么茶究竟该怎么品呢?在一个宁静优美的环境中慢慢品味,许多人还通过茶感悟了人生。

正确品茶方式:

环境:喝茶的环境当然重要,叫你在菜市场门口人来人往中品茶我想也品不下去吧!所以我们应该选择一个宁静的环境,能让我们心神安宁。

茶具:俗话说得好,好马配好鞍,好茶自然需要配好茶具了!茶具可是能够影响茶叶味道的!我可没有开玩笑,不信可以试试哟!如瓷壶是属于高密度的茶壶,沏出的茶香味清爽高扬,适合绿茶、红茶等同类香味的茶叶;而陶壶则是属于低密度的茶壶,沏出的茶香味比较低沉,适合普洱、铁观音等同类味道的茶叶。

1.烫壶与温杯:先祛除壶内异味,就是在泡茶之前需要用开水倒入茶壶里,静置三四分钟左右,然后将水一部分倒入茶杯里,一部分倒掉。另外用温水在杯中也放置三四分钟后倒掉,以达到温杯的效果,这样之后有助于挥发茶的香味。

2.冲茶:冲茶时最好是高冲低泡,就是冲泡时需要提高水壶,使水从高点倾入水壶里,这样可以使茶叶在茶壶里翻滚着散开,也就能更好的泡出茶味。低泡就是在倒茶时,让壶嘴与茶杯的距离近些低些,以保存茶的香味。

3.观茶:在用水冲茶时,就可欣赏茶叶在冲泡时上下翻腾的画面,很有趣。而在茶叶侵泡时,可欣赏茶叶缓缓展开的过程。之后茶泡好,可观颜色,用视觉感受茶的香气。

4.闻茶:喝茶前,要端着茶杯放至于鼻下,轻轻地吸气,以感受茶香味。

5.品茶:终于可以喝了,不过不要急,要慢慢来,先一小口,让茶在口中慢慢展开,闭眼慢慢感受茶香味,最好低头品茶可以更好的感受味道哦。

6.回味:喝了一口后不要急于喝第二口,要先回味一下茶留在口中的余香。

另外我们要注意给客人倒茶只能七分满哦,另外三分是情谊。这就是品茶的步骤了,不要觉得麻烦,品茶就是一个悠闲放松的过程,让茶带给你人生不一般的体验吧,你学会如何品茶了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