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以韵品茶?应该

发布时间 : 2019-11-16
如何用烤箱烘干茶叶 红茶韵 茶韵红茶

【www.cy316.com - 如何用烤箱烘干茶叶】

对茶韵的感知,是每个茶人最乐此不疲的经历;对茶韵的描述,是每个茶人最津津乐道的记忆;对茶韵的执着,是每个茶人最孜孜以求的心绪。

茶,一旦入心,韵,悠然自得。

笔者曾在《茶韵的生理实质与感知》一文中,通过生理学的分析,证实了没有嗅觉障碍的正常人,对不同气味的感知是与生俱来的天赋。只是这种天赋能否实现对茶韵的有效辨识,取决于品茶数据库的建立。而品茶数据库的建立,在于是否用心将不同汤感的滋味,纳入记忆体系。其实,嗅觉记忆比视觉记忆具备更持久启发的特征,能够帮助人们在品茶时,有信心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品茶数据库。

由此可见,成为一个品茶高手并没有快捷方式,多品,用心品是唯一学习途径;多跟同行交流,多归纳总结是唯一升华秘诀。

有了上述认知共识,具象化以韵品茶的细节基础就成立了。

细节一:闻香与汤香

茶汤之外,茶叶有三香,分别是干茶香、湿香与挂杯香。干茶香乃冲泡之前的香气,湿香是冲泡后的香气,挂杯香为一杯茶饮尽后杯具壁上留存的香气(一般指冷香)。不论是三种香的那一种,品鉴时,在闻香时均应先浅浅地闻着香气,试着记忆香气的特征;接着深呼吸,让鼻腔内的气流形成漩涡状,使得气息得以在鼻腔的嗅觉区反复流动,并努力将香气闻到鼻腔的深处,感受香气从鼻腔进入到大脑的印象。

干茶香往往有很强的比较意义,只有记住了干茶香,才能判断泡茶前所闻到的香气,能否入水,呈现在汤香中。闻湿香,可以直接感受茶的气味,“自然”的气味是好茶的准则,如果闻到刺鼻或不自然的气息,则必须小心。一般而言,第一泡后的湿香与汤香的差异,没有干香与汤香的差异来得大,但仍值得将茶叶冲泡前后的变化与茶汤中的滋味进行比较。

挂杯香是一款茶的内质与耐泡度的表现。内质丰富的茶,会在杯壁上留下韵味悠长的香气,在品茶时享受茶汤韵味之余,挂杯香有加分的效果。另外,三泡后如果杯底依然留香明显,表示茶叶的香气并非添加物所形成。

除了香气是否会入水之外,“香气”与“茶汤”是否分离,是判断一款茶好坏的另一项依据。如果香是香,水是水,二者无法融合,这样的香气就不“自然”,不自然就意味着茶在制作过程中添加了不自然的物质。好的香气,天然的香气,遇水后会完全释放出来,所以品茶时才得以充分享受茶韵。

细节二:呼吸与层次感

呼吸可以让茶韵充盈整体口腔与鼻腔,随着一呼一吸的气息流动,不仅可以闻到芬芳的香气,而且能够感受到满口的茶韵,这是茶韵空间感的表现。如果一款茶能够产生两种以上的气味,就有两组以上的气味形成空间感,这就是层次感。很多好茶因为茶中所含内质丰富,能产生多层次的气味;有时虽然只有一种气味,但是当茶汤在口中游走时厚薄不一,也能产生层次感,这表明茶单一气味的茶韵足够厚实。

细节三:回甘与余韵

如果一款茶只能产生短暂性的香气,那么香气的留存往往只在茶汤还在口中时产生,一旦入喉,余味无法在口中停留,则是一款普通的茶。一款好茶是会有余韵的,一般饮入三杯后稍事休息不再喝茶,等待一分钟到数分钟不等,汤香的感觉还会留在口腔;在龈齿间产生芳香感;如果此刻吞咽口水,口水应该也会甘甜有味。这些都是余韵的具体表现。

至于余韵停留的持久度,不但跟茶质的丰厚度有关,还跟冲泡有关。一般散茶余韵最佳在二、三泡,以绿茶为例,最佳在第二泡。如林语堂所言:“第一泡譬如一个十二三岁的幼女,第二泡为年龄恰当的十六岁女郎,而第三泡则已是少妇了”。至于黑茶类的紧压茶,最佳余韵会延后到三泡以后了。

细节四:记忆与联想

茶事一旦入韵,势必跟茶人的气质及情趣有关。而情趣的滋生,一方面,跟以往品同一款茶时留下的记忆印象有关,你会不由自主地唤醒如初见时的画面,即便模糊,但不含糊;另一方面跟基于茶者自身气质修为的联想有关,再见时的心绪总是会叠加些新的情结,可以缥渺,但很清晰。至此,才是以韵品茶的最高境界!

显然,相对于茶气的感知,茶韵不但简单入境,而且亲和质朴。

cy316.cOM编辑推荐

如何品茶 品茶方法技巧


如何品茶成为现在许多比较有时间的朋友研究的话题之一了,下面来仔细了解下。

先说怎样品茶:品茶可用备、洗、取、沏、端、饮、斟、清八个字来概括。具体是:

备:是品茶的第一道工序,包括对茶叶、开水、茶具和品茶环境四方面的准备工作。

洗(温):指对茶具的洗涤、热烫过程,主要起到消毒和温杯的作用。

取(选):按客人的品种、嗜好和饮茶习俗,备齐多种茶叶品种,让客人点茶和供客人选用。

沏(泡):沏茶时手势动作要轻柔持重,倒开水时要把茶壶上下拉三次,高冲低调,即“凤凰三点头”。目的是为了使茶叶在杯中能均匀地吸水,有处于茶叶在杯中显色、透香和吐味。此时还要仔细辨别沏茶的水声 ,仔细观察茶叶从浮到沉的形态变化。

端(敬):端茶给客人,切忌用手抓提杯边缘或握住杯身,正确做法是工恭恭敬敬地用左手托住杯底,最 好下垫托盘,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扶住杯身。

品:客人接过茶后不能举杯一饮而尽,吃口要小,可从杯口吸吮一小口,茶水通过舌头,扩展到舌苔,直接 刺激味蕾,此时可以微微、细细、啜啜品之。

斟(加):给客人斟茶时,不要等客人喝到快露杯底再加开水,而要勤斟少加。我国有“浅茶满酒”的习惯 必须注意礼节,一般以杯容量的三分之二茶液为宜。

清:要等客人离后,才能清洗茶具,收藏起来以备下次之用。

如何品茶

所谓品茶,往往品的是感觉,并随着季节、环境、与个性的不同而不同。

就季节而论,若在春风拂面之际,品一品新茶,吮一口嫩绿悠悠的碧螺春,即有春日晴明的愉悦;夏日炎炎,饮上一杯碧绿生青、满口生香的“茉莉茶”,身心便有浸泡在绿阴中的感觉;秋高气爽,收获在望,那时最好冲一杯“龙井”、“毛峰”,慢慢地咂咂,细细地品品,反反复复地想想,这是一种心境;而在隆冬,泡上一杯“铁观音”,望着杯中热气氤氲的橘红色茶水,则会从心头弥漫出一股暖融融的情调。

由于个性所驱,品茶之相亦不相同。有的朋友是急性子,一向办事风风火火。按其性情便不习惯慢慢细品,故一上来就大口地饮。也有极好耐心的朋友,此君品起茶来,就像“咪”老酒一般,偶尔呷上一小口,说话也像温吞水,一派笃定泰山、稳坐钓鱼台的派头。而像我,大约算是中间派,不疾不徐。夜间写稿,有时文思受阻,就会一个劲地喝茶,似乎茶水能贯通思路;有时文思顺畅,则会忘了喝,需好一刻工夫,才能想起,慢慢嘬上一小口,复又埋头电脑屏前,不断敲击键盘。所以此类品茶有疾有缓,二下扯平,适中而已。

品茶种种,说道甚多,但大体而言,所谓品茶就是感觉。

再说下品茶该注意的2个事情:

“品”字三个口,一杯茶需分三口品尝,且在品茶之前,目光需注视泡茶师一至两秒,稍带微笑,以示感谢。

品茶之前,需先观其色,闻其香,方可品其味。

1 品红茶七大法则

1. 新鲜的冷水注入煮水壶里煮沸:

因为水龙头流出来的水饱含了空气,可以将红茶的香气充分导引出来,而隔夜的水、二度煮沸的水或保温瓶内的热水,都不适合来冲泡红茶。

2. 注入正滚沸的开水,以渐歇的方式温壶及温杯,避免水温变化太大:一般茶壶的造型,都有一个矮胖的圆壶身,是让茶叶在冲泡时有完全伸展及舞动的空间。

3. 谨慎斟酌茶叶量:

冲泡浓茶,每人用1茶匙的量(约2.5g的茶叶量),但是想要泡出好红茶,建议最好以2杯的红茶叶量(约5g)来冲泡成2杯,较能充分发挥红茶香醇的原味,也能享受到续杯乐趣。

4. 将滚水注入壶里泡茶:

水开始沸腾之后约30秒的时间,水花形成像一元硬币大小的圆形时,来冲泡红茶,最适合不过的了。

5. 静心等候正确的冲泡时间:

因为快速的冲泡是无法完全释出茶叶的芳香,一般专业的茶罐上,都会专业的标示出茶叶的浓度大小(Strength,即强度),这关乎到茶叶冲泡的时间。例如:浓度分为1-4级,1为最弱,4为最强。冲泡时间则是从2分钟到3分半钟,依次递减。

6. 将壶内冲泡好的茶汤,倒入你喜爱的茶杯中:

茶杯虽有各种不同的造型,但一般而言,都是属于底较浅而杯口较宽,因为这样除可以充分让饮茶人享受到红茶的芳香,还可以欣赏到它迷人的茶色了。

7. 依个人口味加入适量的糖或牛奶:

若是选择喝纯红茶,所着重的完全就是红茶的本色与原味。而奶茶用的茶叶一般而言都属于口味较重,并带有一些涩味,但是加入浓郁的牛奶之后,涩味会减低而且口感也变的丰富一些。

如何品茶 品茶小技巧


品茶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生活中爱喝茶的人虽然很多,便是会品的人却不多,为了让人们对中国的茶文化多一些了解,小编今天小教大家如何品茶同时也会告诉大家几个品茶的小技巧。

如何品茶

品茶在正常情况下是由审茶、观茶以入品茶三道程序组成的,审查也就是说在泡茶以前先要观察要泡制的茶叶,分清茶的吕种,观茶则是让泡茶在对茶叶的外观进么观赏,在泡制以后茶叶的外观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它们在水的泡制下会恢复到最天然的状态,十分好看,做好这两步以后才是品茶的开始。

品茶小技巧

1、想要品尝出茶的独有魅力,泡茶用的水特别重要,最好选择自然界中的山泉水,如果没有天然山泉水,购买的矿泉水也可以,尽量不能用自来水直接泡制茶叶。

2、茶叶的用量也是品茶以前的一个重要技巧,不同的茶品种在泡制时所用的茶量是不同的,用专业的话来说就是“细茶粗吃,粗茶细吃”。也不是细嫩的茶叶茶汁含量较少,在泡制时要多放一些,而粗大的茶叶在泡制时则要少放一些,以两百五十毫升的杯子为例,普通茶叶放三到五克就可以,但是泡制乌龙茶时却要放七克左右的茶叶才最全适。

3、茶叶泡制好以后,第一遍水是不能饮用的,它需要倒掉,这种做法也叫洗茶,真正的品茶是从第二次注水开始,品尝讲究慢慢品饮,在品茶时不能把杯子中的茶水全部饮完,应该在杯子中茶水还有三分之一时就及时添加沸水进行二次冲泡,只有这样才能品尝到茶叶的诱人香气。

品茶其实没那么难,那我们应该怎么品茶?


很多人对茶都很有兴趣,但是谈到茶,就会不自觉的说一句“我对茶一窍不通,根本就不会品茶”。

其实没必要为不懂茶感到羞涩,我们对未知的东西有向往,有兴趣,就是活在这世上最有意思的地方了。

茶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丰厚的历史底蕴,其中的文化之深厚又有谁能说我都懂、都明白?

所以说作为茶道的初学者,没必要感到羞愧,品茶不是一朝一夕间的功夫,不要让一些理论上的东西成为你接触茶道的枷锁,技巧可以熟能生巧,知识也会慢慢积累,前提是你要发自内心的喜爱茶道,你才能更好的接触茶道。

一、审茶

审茶是指泡茶前先审看茶叶,内行人看到茶叶就能分辨出茶叶的品种。我们审茶就是要看茶叶的形与色,观看茶叶的嫩度、条索、色泽、匀整度和净度,一般来说,好茶的外形匀整、不含杂质且色泽一致,看起来油润干净。

茶叶一经冲泡,形状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叶片舒展开来,几乎会恢复到茶叶原来的自然状态,尤其是一些名茶,嫩度高,芽叶成朵,在茶水中会呈现出亭亭玉立、婀娜多姿的优美姿态。有的也会是芽头肥壮,芽叶在水中上下起伏的状态,甚是好看。

二、闻香

我们喜爱花的芬芳,雨后空气的清甜,心上人的发香……香味总是如此诱人,茶香亦是茶一个迷人的方面。我们怎么品茶的茶香呢?

首先是干品,就是直接抓起一把茶来闻一闻,或者把盖碗内外烫一下,把水倒掉以后把茶叶放进去,加盖五秒,然后趁热闻香。随后是湿品,将水注入,加盖5秒然后掀盖闻香,辨别一下有没有烟焦味、霉味等异味,以及香味是否高扬,对比第一泡到第五泡的香气,判别香气是否持久。

三、汤色

中国的茶分为六大类,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的茶叶,都会呈现出不同汤色的茶来,但是茶汤的颜色也有他们的共性,就是一般好茶的汤色通透明亮,而且没有浑浊或者沉淀物。

四、品茶

喝茶的关键在于喝,茶的几种特殊味道一般都能尝出来,比如说甘、苦、涩、滑。如果是好茶,那么茶汤的滋味会很纯正,口感较为鲜爽,劣品的茶平淡无味,而且可能有异味,新手的话可以拿两种茶做对比,一对比结果就很鲜明了。

其实到底会不会品茶并不那么重要,茶道远没有那么复杂,日本茶道宗师千利休说过茶之本不过是烧水点茶,所以说只要茶的味道是你所喜好的,就足够了。

如何以战略的眼光动辄茶行业?


中国是最大的产茶大国和茶叶贸易大国,作为茶的故乡,中国完全有理由感到自豪。但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中国的茶叶品牌都难以与国外竞争者相抗衡。在互联网的推动下中国茶叶犹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并且受到了资本市场的肯定与追捧。

1.茶行业受冲击,新模式层出不穷

因味茶京东投资了5亿元,喜茶2016年获得1亿元IDG投资,chali做完了A轮数千万融资,种种迹象表明,中国新型茶行业大有崛起之势。但是,众多资本投资起来的新型茶企模式基本雷同,都是希望把茶做成中国的星巴克从而大幅开店。店铺的档次也越来越高,从街头档口变身成连锁直营店再到品牌旗舰店。

2.柑普茶占普洱茶市场份额呈逐年上涨之势

从前年至今,柑普茶在普洱茶市场所占份额呈逐年上涨之势,2017年将是自柑普茶上市以来最为火爆的一年。7月份,是小青柑大量采摘的季节,从月初开始,大量茶商放出预定柑普茶的消息,从市场的反馈来看,有意向订购柑普茶的人比比皆是。所以,今年普洱茶市场的淡季将会在未来几天内结束,随之而来的就是柑普茶的销售旺季。熟茶作为柑普茶的核心,是最能吸引消费者注意力的产品。柑普茶大热,不仅柑普茶的市场,借着柑普茶的东风来推熟茶,熟茶走热也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3.“订单经济”兴起助推茶叶振兴

随着一带一路的胜利召开,丝绸之路在沉寂千年后即将再次焕发青春活力,茶产业的运营模式也将会发生改变,在如今国家供给侧改革、产业升级、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订单式经济”迎来大力发展机遇,真正实现了“零仓储”、“零环节”、“产销一体”、“资源节约”的最佳商业模式。“订单式经济”也必将会是茶业未来的发展模式。

最后,泡沫化消费去除,使茶行业增速放缓,大众茶叶消费正崛起,引领行业走向新发展。这种新发展,是一种健康的良性循环发展,茶叶价值被深度挖掘,消费者更加追求品牌、品质对自身的满足。拥有核心资源(历史资源、产区资源、工艺)的茶企会稳步增长,大众消费品牌迎来新发展。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升级,国内消费者已经由购买散茶逐步转向购买品牌茶叶,同时品牌茶叶又可以利用多种渠道快速占领市场,未来品牌茶叶市场份额将会继续提升,茶叶品牌化是未来发展趋势。

茶与道品茶韵心禅坐


品茶韵心禅坐韵魂

茶与茶道,能作为领悟人生系一大苦聚集的理路,以“和静怡真”,以“静”作为达到心斋座忘,涤除玄鉴、澄怀味道之道,从“须知道茶之本不过是烧水点茶”中体会生活的平凡、感悟宇宙的奥秘、人生的哲理。从品茗的身心放松中,体悟到人的苦恼,归根结底是因为“放不下”,修行须放下一切方能入道,否则徒劳无益。

当然,我们可以更将“茶禅一味”之说追索到大唐时代。唐代轰动一时的禅宗公案“赵州吃茶去”,正是“茶禅一味”的早期表现。《五灯会元》卷四赵州从谂禅师条下有言:“师问新到:‘曾到此间么?’曰:‘曾到’。师曰:‘吃茶去’。又问僧,僧曰:‘不曾到’。师曰:‘吃茶去’。后院主问曰:‘为甚么曾到也阿云吃茶去,不曾到也云吃茶去’?师召院主,主应喏。师曰:‘吃茶去’。”赵州对三个不同者均以“吃茶去”作回答,正是反映了茶道与禅心的默契,其意在消除学人的妄想分别,即谓“佛法但平常,莫作奇特想,”不论来过还是没来过,或者相识不相识,只要真心诚意以平常心在一起“吃茶”,就可进入“茶禅一味”、“茶禅一体”的境界。而圜悟克勤禅师在其着作《圜悟佛果禅师语录》卷八中有“示众曰”:“于一切时遇茶吃茶遇饭吃饭”。“遇饭吃饭不知是饭。遇茶吃茶不知是茶”。这是圜悟克勤禅师对于茶与禅之关系,所能找到的文献资料,与禅门之“平常心是道”,“饥来吃饭,困来睡觉”的禅理相吻合,是对“随缘”悟境的难得的甚深参悟。但其中所渗透的“禅茶一味”的观念,却更有对机功效。在禅境中以中国传统饮料茶为媒介,借茶性悟禅意,借禅理参茶道,可谓相得益彰。

当代柏林寺住持、临济宗第四十五代传人海法师书就的“茶之六度”,颇得“茶禅一味”之三昧:“遇水舍己,而成茶饮,是为布施;叶蕴茶香,犹如戒香,是为持戒;忍蒸炒酵,受挤压揉,是为忍辱;除懒去惰,醒神益思,是为精进;和敬清寂,茶味一如,是为禅定;行方便法,济人无数,是为智慧”。总之,以禅之悟,茶之雅的融合,消释众生之迷、之俗。禅是禅,茶是茶;清者清,浊者浊;雅是雅,俗是俗。一念觉悟,茶即禅,禅即茶;清化浊,浊变清;雅化俗,俗化雅。更有禅师将禅茶一味总结为“正、清、和、雅”;禅茶文化的功能“感恩、包容、分享、结缘”。将正气溶入感恩中,将清气溶入包容中,将和气溶入分享中,将雅气溶入结缘中。

本文摘编自上海佛学院导师、华东师范大学客座教授金易明的论文《茶、禅与“茶禅一味”境矫椿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