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背和鱼子泡是什么?

发布时间 : 2019-11-16
山楂泡红茶功效是什么 茶叶泡不开是什么原因 红茶的作用和功效是什么

山楂泡红茶功效是什么。

Q:一般写岩茶茶评时都会提到蛤蟆背,蛤蟆背是什么呢?出现蛤蟆背是好还是不好?

A:蛤蟆背也叫蛤蟆皮,武夷岩茶在冲泡以后,仔细看冲泡后的叶底,会发现叶底砂绿,上面泛起蛙皮状的小泡,并且还带有沙粒状的小白点。叶片不但不光滑,反而看起来比较粗糙,形似蛤蟆的背部,这就是蛤蟆背。

虽然看着不好看,但出现蛤蟆背算好事。传统岩茶的制作需要经过特殊的中度发酵重焙火,而武夷岩茶由于有极佳的生长环境,产出的茶叶品质较好,就算经过漫长的较重焙火都不会导致叶张破损,同时,因茶叶内部吃火较足,气泡从茶叶内部溢出,导致茶叶表面撑起一个个小泡,这就是“蛤蟆背”。有蛤蟆背的岩茶一般是传统型岩茶。

一些使用重焙火的铁观音等乌龙茶,也会有“蛤蟆背”,“蛤蟆背”只是体现焙火程度、反映焙火是否到位,虽能一定程度上说明茶品的质量优劣,但并不能作为评判好茶的准则。

Q:经常看见茶评里有“带鱼子泡的黄茶”,请问下鱼子泡是什么?

A:其实鱼子泡和蛤蟆背一样,都是用来形容茶的。只是“鱼子泡”一般是形容黄茶和绿茶的干茶外形词语,由于黄、绿茶在干燥时会进行高温烘炒,茶叶因高温而导致烫斑,烫斑的大小正如鱼子大小,人们便称其为鱼子泡。

Q:茶叶里的“紫鹃”是什么?

A:紫鹃是《红楼梦》中贾母房里的一个二等小丫头,后来被派给林黛玉,她和黛玉情同手足,十分要好。书中对这个人物的描述并不多,但紫鹃的真诚、聪慧却给读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因而“紫鹃”这两个字一般都意味着美好的事物,茶也不例外。

“紫鹃”是经人工选育的一个茶树品种,由云南省茶叶研究所科技人员于1985年选育成功,是扦插的茶园茶树,高产密植,叶身薄而叶脉不明显。因为花青素含量高,紫鹃茶树顶端的芽、叶都为紫色,故而得名。紫鹃茶是“云南茶树优质良种选育、有机茶生产及名优茶创新研究”的成果,还被评为2008年度云南省科技厅科学进步类一等奖。

而说到滋味,紫鹃茶香气扬,口感稍淡而苦味明显,茶友们有机会可以尝试一下。(茶语)

小编推荐

斜背茶制作


斜背茶种植栽培的方法也别具一格。小苗繁殖用母树分枝移植丛栽。成年茶树丛高一米以上到二米多,叶片大,茎杆粗。这与当地群众采茶的方式有关。本来就因山高水冷气温低,茶树发梢较迟,当地春茶的采摘比别的地方迟,多在立夏前后。这时的茶树抽梢就较长。采茶时又保留主梢不采,让其无限长高。对分枝不论梢芽长短一律采光,这样就产生了茶树丛高的特点。当然也有可能是四周都是茂密的树林,矮的茶树不易与它周围的生态环境争阳光空气,是经长期自然竞争而形成的结果。

斜背茶制作时经高温杀青(炒茶)、揉制、炒干、筛选等几道工序。炒茶时利用厨房原有炉灶,在前后二锅的间隔地方,用泥土抹成尖型,便于茶叶倒回锅内,而成炒茶灶。炒茶时一人专掌火候,把锅加热至发红,然后倒下茶叶。炒茶师父两手左右开弓,把茶叶从这口锅拨到另一口锅,象杂剧演员耍杂剧那样,茶叶从高处倒下使水气散发,再从低处回炒。但必须前锅热度高,后锅热度低。这样不断循环,直至达到要求后趁热揉制。炒茶是决定茶叶制作好坏的关键。手的动作要敏捷利索,以免炒焦茶叶还要凭感觉判断炒得是否恰到好处。因为炒得过干,揉制时条索微曲不够,影响质量;炒得不够干,揉制时汁多会烫坏茶叶,又使茶叶涩口。经揉制后的茶叶不是烘干而是再回锅炒干,最后将炒好的茶叶用筛子去碎末,再分级。一级的斜背茶叶多而嫩,条索明显,泡时能够快速出现色味。

因为斜背村树林多,腐殖质多,土壤肥沃群众在茶园管理上一般较粗放,仅在白露前后锄一次,没有施肥灌溉,近年来才有施少量化肥促梢。

龙岩斜背茶


斜背茶的生产,迄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其原产地斜背村的农民,祖居泉州,先是迁居漳平永福,而后又从永福迁到龙岩斜背村(亦称老寨)定居,至今已传十九代。他们定居后即开始种茶。加工出来的茶叶,以产地定名为"斜背茶"。

斜背茶,主产于大山深处海拔1200多米的新罗区(原龙岩县)江山乡斜背的老寨村,及邻近的新寨、背洋、山头和梅溪等村。斜背茶为高山茶类,属炒青绿茶。人民公社时期的斜背大队包括老寨和新寨2个村,老寨村较大,人口较多约300多人。现老寨村共55户,家家均有茶园,全村茶园约400亩,多分布在山垄地或房前屋后零星种植,无风害、无污染,生态环境优美。斜背茶有数种类,大体上可分大叶种和瓜子叶种两个类型,其中以大叶种居多。大叶种发芽早,产量相对其它品种略高、品质好,为当前斜背茶产区的主要品种。斜背大叶茶村冠高大,枝杆半披张,分枝角度在四十五度左右,属于乔木或半乔木。叶片长椭圆形,叶面平展,叶背稍隆起,长10-16厘米,宽4-6厘米,叶脉11对左右,锯齿40对左右;新梢伸育力强,嫩梢黄绿肥壮,节间较长。斜背的新寨村曾有一棵数百年的老茶树,树高6.3米,树冠宽度为5.9米;老寨村也有一棵百多年的老茶树,上世纪中后叶该茶树主干已老朽,后由其根部又簇发新枝,近二十年来该茶树高已达2.5米,树冠宽约达1.5米。

由于斜背村海拔高,地处国家4A级自然保护区梅花山脉南麓,气候温和,湿度大,日照短,年均温度在17℃左右。同时,土质粗松,富含石英细砾和碎块,属于黄壤和灰棕壤。其气候和土质等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对于斜背茶树生长和鲜叶质量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春天时,茶园里一片黄绿,茶树嫩梢和未成熟的叶片呈黄绿色,为其他茶区所少见。经化学分析证明,其叶内水浸出物和多酚类化合物含量较高,而全氮和粗蛋白的含量则比较低。当地茶树的这些植物学特征和内含物质成分的特点,对斜背茶的"三著黄绿"当有很大的影响。

优质的斜背茶,以其条索灰绿带黄、汤色黄绿、叶底嫩黄绿亮之"三著黄绿"而别具一格。尤以其香气清高而稍带艾香、滋味浓厚回甘犹如新鲜橄榄、生津持久而耐人寻味。

斜背茶的品质特征和独特风味,除该茶的内在因素外,又与其制作工艺有关。其加工工序是:杀青→揉捻→初炒→摊凉→复炒→过捞(筛)、摊凉→再复炒→再过捞(筛)→足火。主要工艺特点在于炒制时利用连装起来的双锅进行,一般初炒历时约三十分钟。复炒历时约三十分钟,再复炒约十五分钟。整下炒干阶段,包括摊凉时间在内,长达三、四个小时以上。由于这种低温慢炒和多次摊凉,促进了茶叶内含物质的非酶性氧化,使斜背茶具有滋味浓厚、回甘如鲜橄榄和耐泡等特点。

龙岩斜背茶有何特性?龙岩斜背茶的特性


龙岩斜背茶属于高山茶中的炒青绿茶,因茶区位于海拔1200米的高山、终年云雾缭绕、土壤肥沃富含石英,如此得天独厚的环境,出产的斜背茶品质出奇的好,是龙岩地区唯一成功入选我国高山名茶的茶叶,想必此茶定有其与众不同之处,那么,龙岩斜背茶有何特性?一起来看看吧。

茶树

龙岩斜背茶有何特性?

1、叶片大茎杆粗:

成年的斜背茶茶树丛高一米以上到二米多,叶片大,茎杆粗。据当地茶叶专家介绍,这与当地群众采茶的方式有关:本来就因山高水冷气温低,茶树发梢较迟,当地春茶的采摘比别的地方迟,多在夏季前后。这时的茶树抽梢就较长。采茶时又保留主梢不采,让其无限长高。对分枝不论梢芽长短一律采光,这样就产生了茶树丛高的特点。

当然也有可能是四周都是茂密的树林,矮的茶树不易与它周围的生态环境争夺阳光空气,是经长期自然竞争而形成的结果。

茶叶

2、绿中带黄独有茶韵:

斜背茶属于绿茶。但是一般的绿茶眼看是绿中带黑,而斜背茶则是绿中带黄,闻之有股特有的清香味。经开水冲泡后颜色呈淡黄色。茶杆泡在杯中不是横浮而是直立,一端沉向杯底,一端浮向杯口。优质的茶还可见茶杆中有小洞。吮啜进嘴里感到有茶香味而不涩口,吞咽后喉咙甘润生津,甘中带微苦,余味无穷。

斜背茶冲泡多次仍有余味,其中以第二泡茶为最佳。长期饮用能提神醒脑,堪与乌龙茶相媲美。

炒制

3、炒茶工艺像杂耍:

斜背茶属绿茶,其制作工艺:经高温杀青(炒茶)、揉制、炒干、筛选等几道工序。每道工序基本保持传统的方法。炒茶时利用厨房原有炉灶,在前后二锅的间隔地方,用泥土抹成尖型,便于茶叶倒回锅内,而成炒茶灶。但必须前锅温度高,后锅温度低。炒茶时一人专掌火候,把锅加热至发红,然后倒下茶叶。炒茶师父两手左右开弓,把茶叶从这口锅拨到另一口锅,像杂技演员耍杂技那样,茶叶从高处倒下使水气散发,再从低处回炒。在炒茶过程中,手的动作要敏捷利索,以免炒焦茶叶,还要凭感觉判断炒得是否恰到好处。因为炒得过干、揉制时条索微曲不够,影响质量;炒得不够干,揉制时汁多会烫坏茶叶,又使茶叶涩口。

经揉制后的茶叶不是烘干,而是再回锅炒干,最后将炒好的茶叶用筛筛去碎末,再分级。一级的斜背茶叶多而嫩,条索明显,色香味明显。

以上就是龙岩斜背茶的特性啦,由于优质的斜背茶茶树、精湛的炒茶工艺,才会造出别具一格的斜背茶,茶色、茶汤、叶底均绿中带黄,如此独有的茶韵。

龙岩斜背茶如何采摘?龙岩斜背茶如何炒制?


龙岩斜背茶是龙岩有名的绿茶,因产自斜背村而得名,说起其由来,还是颇有一番趣味的。创制此茶的茶农,原先定居在泉州,后举家搬迁到斜背村,此后开始了斜背茶的种植。斜背茶的采制工艺,被世代沿袭了下来,到今天已是第十九代了,那么,龙岩斜背茶如何采摘?龙岩斜背茶如何炒制?一起来看看吧。

采摘

一、龙岩斜背茶如何采摘?

斜背茶虽属炒青绿茶,却按乌龙茶的标准采摘。即待茶树新梢伸展至中小开面时,一般中等水肥条件者大概为4~6叶采摘,采摘方式是将整个茶梢摘下,不留叶片,这又有别于乌龙茶的留叶采摘。

二、龙岩斜背茶如何炒制?

1、杀青、初炒和复炒均是前后双锅并用。采用锅径60公分的平锅,前锅温度高,后锅温度低。前锅温度,杀青为140~160℃,初炒为90~100℃;后锅温度,杀青为110~130℃,初炒为70~90℃。复炒时前后锅温要求低于杀青而高于初炒。既节约燃料又有利于品质的形成,减少碎末、烟焦茶的产生。

炒制

2、多次过筛,分档复炒。经初炒、摊凉的茶叶要进行复炒,复炒中要增加茶叶与锅内壁的摩擦,着力车色,待茶叶达到八九成干时起锅、摊凉,并用筛捞出尚未足干的面张茶再复炒,然后再过筛,再复炒,直至全部茶叶足干。

以上就是龙岩斜背茶的采摘标准及炒制工艺啦,由于采用龙岩特有的菜茶品种作为原料,经传统炒青工艺而制成,因此龙岩斜背茶风味比较独特。

龙岩斜背茶产自那里?龙岩斜背茶生长环境如何?


龙岩斜背茶是福建龙岩出产的历史名茶,到现在也有三百余年的历史了。龙岩斜背茶是经炒青而制成的绿茶,因其茶色、茶汤、叶底均呈现黄绿色,是与其他绿茶最大的不同,如此别具一格的茶叶,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我们都知道,一款好的茶叶与其生长环境的孕育是分割不开的,那么,龙岩斜背茶产自那里?龙岩斜背茶生长环境如何?一起来看看吧。

龙岩斜背茶

一、龙岩斜背茶产自那里?

龙岩斜背茶产于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江山乡的老寨、新寨、背洋、山头、梅溪村等地。

龙岩斜背茶

二、龙岩斜背茶生长环境如何?

斜背村位于万山之巅,海拔高达1248米,背洋和梅溪两村海拔也达1000米以上。山上云雾弥漫,日照时间较短,年日照时数为2058小时,年平均气温17℃左右,年降雨量1683毫米,平均相对湿度75%,土壤多为黄壤、灰棕壤,含有石英细砾,质地疏松。

以上就是龙岩斜背茶的产地及生长环境啦,受当地特定的气候条件影响,正宗的龙岩斜背茶只能是福建龙岩生产的,大家在购买龙岩斜背茶的时候,记得关注下产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