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龙井茶制作工艺详解西湖龙井传统手工炒制方法

发布时间 : 2019-11-16
龙井茶泡 茶叶龙井茶 龙井茶毫

龙井茶泡。

“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这是北宋文豪苏轼对于西湖龙井的评价。西湖龙井茶从无名到有名,从老百姓饭后的家常饮品到帝王将相的贡品,有一千多年的演变过程。西湖龙井茶之名始于宋,闻于元,扬于明,盛于清,2011年西湖龙井成功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

西湖龙井素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称著,根据鲜叶采摘的嫩度,只采一个嫩芽的称莲心;采一芽一叶,叶像旗,芽似枪,称为枪旗;一芽二叶初展,叶形如雀舌,即称雀舌。特级西湖龙井,其外形扁平光滑、苗锋尖削、芽长于叶、色泽嫩绿、体表无茸毛,汤色嫩绿(黄)明亮,清香或嫩栗香,滋味清爽浓醇。

西湖龙井在制作工艺上属扁炒青绿茶。其中特级西湖龙井依旧使用传统手工炒制方法,由有经验的炒茶师傅炒制而成,其总加工工序为:鲜叶采摘、萎凋、杀青、揉捻、炒二青、烘干。

1、鲜叶采摘:西湖龙井采摘细嫩,以早为贵,根据国家收购标准样分为特级和1~8级,采摘要用提手采,不带黄、梗、老叶,要求“嫩、匀、鲜、净”,清明前采制的龙井茶一般为极品。

2、萎凋:将鲜叶适当摊放,减少部分水分,鲜叶就会失去一部分刚性,变得柔软,一方面更适合后面的炒制加工;另一方面,可以减少炒制时茶汁的流出,避免粘锅,使茶叶变黑。同时,摊放会引起缓慢的生化变化,让其滋味和香味变得更丰富。

3、杀青:也称青锅,即通过高温让鲜叶中的酶失去活性,使加工过程中的茶叶不会变红变黄。

4、揉捻:即破坏茶鲜叶的细胞组织,让细胞中的内含物质溢出,利于冲泡。

5、炒二青:也称辉锅,辉锅就是进一步丧失鲜叶中水分和整形的过程。在一定温度下,以龙井传统手工炒制十大手法(抖、搭、捺、拓、甩、扣、挺、抓、压、磨),在水分逐步减少的过程中形成龙井的独特形态。

6、烘干:将整形好的茶叶烘制足干,利于保存。

随着机制化在茶叶生产中的利用,手工炒制相较而言就比较费时费力了,所以如今大宗西湖龙井大部分都使用机制加工,引入了杀青机、揉捻机、烘干机、整形机等机械,大大提高了炒制效率。西湖龙井也成了“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小编推荐

西湖龙井茶制作工艺


西湖龙井采制技术相当考究。俗语道:“西湖龙井是靠一颗一颗摸出来的”。一斤西湖龙井一般需要四~五斤青叶,经过采摘、摊放、杀青、回潮、辉锅、分筛、挺长头、归堆、收灰等工序,才能生产出上好的西湖龙井。

1.青叶采摘

西湖龙井采摘有三个特点:早、嫩、勤。有爱茶人虞伯生在《游》中有“烹煎黄金芽,不取谷雨后”之句,说明高级西湖龙井向来就强调要早采。其中以清明前采制的西湖龙井品质为最佳,称为“明前茶”,谷雨前采制,称为“雨前茶”。其次西湖龙井的采摘也十分强调细嫩和完整,一般一公斤极品明前西湖龙井,需要采摘至少八万个细嫩芽叶,故极为名贵。其采摘标准是完整的一芽一叶,芽长于叶,芽叶全长约1.2厘米。

2.鲜叶摊放

采回的鲜叶在室内进行薄摊,厚度为1厘米左右。经2小时以上摊放后,使部分水份挥发,散发青草气,增进茶香,减少苦涩味,增加氨基酸含量,提高鲜爽度,使炒制的西湖龙井外形光洁,色泽翠绿。提高茶叶品质高级西湖龙井的炒制全凭一双手在一口特制铁锅中,不断变换手法炒制而成,炒制手式有抖、搭、搨、捺、甩、抓、推、扣、压、磨等,号称“十大手法”,炒制时还要根据鲜叶大小、老嫩程度和锅中茶坯的成型程度不断变化手法。只有掌握了熟练技艺的制茶师,才能炒出色、香、味、形俱佳的西湖龙井。而且因全用手工在热锅内操作,劳动强度甚大。

3.杀青(又称青锅)

即杀青和初步成型的过程。当锅温达80~100°C时,涂抹少许植物油脂于锅内,投入约100克经摊放过的叶子,开始以抓、抖手式为主,散发一定的水分后,逐渐改用搭、压、抖、甩等手式进行初步成型,压力由轻而重,达到理直成条、压扁成型的目的,炒至七八成干时即起锅,历时12~15分钟。

4.回潮

杀青后,放于阴凉处进行薄摊回潮。摊凉后筛去茶末、簸去碎片,历时约40~60分钟。

5.辉锅

回潮后的茶叶倒入锅中,进一步整形炒干,完成定型。通常是四锅青锅叶合为一锅辉,叶量约250克,锅温60~70°C,历时20~25分钟,锅温分低、高、低三个过程,手式压力逐步加重,主要采用抓、扣、磨、压、推等手法。其要领是手不离茶,茶不离锅。炒至茸毛脱落,扁平光滑,茶香透出,折之即断。

6.分筛

用筛子把茶叶分筛。簸去黄片,筛去茶末,使成品大小均匀。

7.挺长头

把筛出的大一点的茶叶再一次放入锅中,将其挺直,历时约5~10分钟。

8.归堆

将成品分包成0。5公斤一包,分开保存。

9.收灰

炒制好的西湖龙井极易受潮变质,须将归堆后的成品茶,放入底层铺有块状石灰(未吸潮风化的石灰)的缸中加盖密封封存一星期左右,西湖龙井的香气更加清香馥郁,滋味更加鲜醇爽口。经此处理后的西湖龙井,在室温干燥环境中保存一年仍能保持“色翠、香郁、味甘、形美”的品质。经过以上工序炒制的西湖龙井,形状扁平光滑;色泽嫩黄似糙米色;汤色碧绿清莹;滋味甘鲜醇和;香气幽雅清高;又较好地保持了天然营养成分,具有生津止渴、提神益思、消食利尿、除烦去腻、消炎解毒等功效。

西湖龙井是如何炒制的?西湖龙井的炒制工艺


炒制工艺的好坏对茶叶品质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即使有优质的鲜叶,但是没有精湛的炒制技术,那么茶叶的色、香、味都会退一个档次,那么,西湖龙井是如何炒制的呢?下面就更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西湖龙井的炒制工艺吧。

鲜叶

西湖龙井的炒制工艺

1、摊放鲜叶

采摘好西湖龙井茶叶后,把鲜叶摊开放在阴凉地方,让它自然将茶叶本身多余的水分挥发掉。

2、炒青

茶叶摊放挥发多余的水分后,将鲜叶放进锅里,用手将它炒干,这样可以让西湖龙井茶初步定型。

3、回潮

将炒干(杀青)后的茶叶放到阴凉的地方,让它自然回潮。

摊凉

4、回锅

茶叶回潮后,再把它放回锅里翻炒,直至把茶炒干、磨亮和完成定型为止。

5、分筛

将西湖龙井茶叶放进筛子里筛选,这样可以将大小不一样的西湖龙井茶分开,使其成品大小均匀。

6、挺长头

在炒好的西湖龙井茶里筛选出长头,也就是相对较大的茶叶,将这部分茶叶再次放进锅里用手进行翻炒,让茶叶挺直。

炒制

7、归堆

将炒好的成品全部放到步袋里,密封好。

8、收灰

将密封好的成品茶收藏在一个缸子里,缸子里放进石灰块,这样可以起来干燥和防潮作用。

西湖龙井的炒制工艺包括鲜叶摊放、炒青、回潮、回锅、分筛、挺长头、归堆、收灰这八道工序,每一环节都对茶叶的品质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想要品质上好的西湖龙井,就需要掌握其炒制工艺。以上内容由小编为您整理的西湖龙井的炒制工艺,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西湖龙井茶的制作工艺


西湖龙井采制技术相当考究。俗语道:“西湖龙井是靠一颗一颗摸出来的”。一斤西湖龙井一般需要四~五斤青叶,经过采摘、摊放、杀青、回潮、辉锅、分筛、挺长头、归堆、收灰等工序,才能生产出上好的西湖龙井。

1.青叶采摘

西湖龙井采摘有三个特点:早、嫩、勤。有爱茶人虞伯生在《游》中有“烹煎黄金芽,不取谷雨后”之句,说明高级西湖龙井向来就强调要早采。其中以清明前采制的西湖龙井品质为最佳,称为“明前茶”,谷雨前采制,称为“雨前茶”。其次西湖龙井的采摘也十分强调细嫩和完整,一般一公斤极品明前西湖龙井,需要采摘至少八万个细嫩芽叶,故极为名贵。其采摘标准是完整的一芽一叶,芽长于叶,芽叶全长约1.2厘米。 

2.鲜叶摊放

采回的鲜叶在室内进行薄摊,厚度为1厘米左右。经2小时以上摊放后,使部分水份挥发,散发青草气,增进茶香,减少苦涩味,增加氨基酸含量,提高鲜爽度,使炒制的西湖龙井外形光洁,色泽翠绿。提高茶叶品质高级西湖龙井的炒制全凭一双手在一口特制铁锅中,不断变换手法炒制而成,炒制手式有抖、搭、搨、捺、甩、抓、推、扣、压、磨等,号称“十大手法”,炒制时还要根据鲜叶大小、老嫩程度和锅中茶坯的成型程度不断变化手法。只有掌握了熟练技艺的制茶师,才能炒出色、香、味、形俱佳的西湖龙井。而且因全用手工在热锅内操作,劳动强度甚大。

3.杀青(又称青锅)

即杀青和初步成型的过程。当锅温达80~100°C时,涂抹少许植物油脂于锅内,投入约100克经摊放过的叶子,开始以抓、抖手式为主,散发一定的水分后,逐渐改用搭、压、抖、甩等手式进行初步成型,压力由轻而重,达到理直成条、压扁成型的目的,炒至七八成干时即起锅,历时12~15分钟。

4.回潮

杀青后,放于阴凉处进行薄摊回潮。摊凉后筛去茶末、簸去碎片,历时约40~60分钟。

5.辉锅

回潮后的茶叶倒入锅中,进一步整形炒干,完成定型。通常是四锅青锅叶合为一锅辉,叶量约250克,锅温60~70°C,历时20~25分钟,锅温分低、高、低三个过程,手式压力逐步加重,主要采用抓、扣、磨、压、推等手法。其要领是手不离茶,茶不离锅。炒至茸毛脱落,扁平光滑,茶香透出,折之即断。

6.分筛

用筛子把茶叶分筛。簸去黄片,筛去茶末,使成品大小均匀。

7.挺长头

把筛出的大一点的茶叶再一次放入锅中,将其挺直,历时约5~10分钟。

8.归堆

将成品分包成0。5公斤一包,分开保存。

9.收灰

炒制好的西湖龙井极易受潮变质,须将归堆后的成品茶,放入底层铺有块状石灰(未吸潮风化的石灰)的缸中加盖密封封存一星期左右,西湖龙井的香气更加清香馥郁,滋味更加鲜醇爽口。经此处理后的西湖龙井,在室温干燥环境中保存一年仍能保持“色翠、香郁、味甘、形美”的品质。经过以上工序炒制的西湖龙井,形状扁平光滑;色泽嫩黄似糙米色;汤色碧绿清莹;滋味甘鲜醇和;香气幽雅清高;又较好地保持了天然营养成分,具有生津止渴、提神益思、消食利尿、除烦去腻、消炎解毒等功效。

西湖龙井茶手工制作过程


西湖龙井茶的整个制作过程精致细腻,全靠手工完成。俗话说:“龙井茶是靠一颗一颗摸出来的。”确实是这样,其工序的复杂是有目共睹的,一般制作一斤西湖龙井茶需八道工序,才能生产出上好的西湖龙井。需经过摊放、青锅、回潮、辉锅、分筛、挺长头、归堆、收灰等工序,其中青锅和辉锅两道工序是整个炒制作业的重点和关键。

(一)鲜叶摊放

刚采回的鲜叶,需在阴凉处薄摊,厚度一般以1厘米为宜。摊放两小时后,自然挥发掉多余的水分,减少苦涩味,增进茶香度,增加氨基酸含量,保持其鲜爽,同时使炒制的西湖龙井色泽翠绿,外形光洁,不结团块,色、香、味、形俱全。

(二)青锅

将摊放后的鲜叶放入锅中,用手将其炒干,这是初步定型的过程。当锅温达100℃一120℃时,在锅内涂抹少许炒茶专用油,投入一定量经摊放过的鲜叶,以抓、抖手势为主,使其散发一定的水分,然后改用搭、压、抖、甩等手势使其初步定型。压力由轻渐重,使茶叶达到理直成条,平直光滑,压扁成型,至七成干时即起锅回潮,大致需12—15分钟。

(三)回潮

把杀青后的茶叶放置于阴凉处,进行薄摊回潮。待凉后筛去其茶末、簸去碎片,历时40—60分钟。

(四)辉锅

回潮后的茶叶倒入锅中,进一步炒干成型,用手将茶叶炒干、磨亮,完成定型。通常是四锅青锅叶合为一辉锅,叶量约为150—250克,锅温为60摄氏度——70摄氏度,大致需1720分钟。锅温分低、高、低三个过程。手势压力逐步加重,主要采用抓、扣、磨、压、推等手势。其要领是“手不离茶,茶不离锅”。炒至茸毛脱落,光滑扁平,透出茶香,折之即断。

(五)干茶分筛

用筛子把茶叶分筛。簸去黄片,筛去茶末,使成品大小均匀。

(六)挺长头

把筛出的长头(大一点的茶叶)再一次放入锅中,将其挺直,历时5—10分钟。

(七)归堆

将成品分包成0.5公斤一包,分开保存。

(八)收灰

炒制好的西湖龙井茶极易受潮变质,必须妥善保存,须将归堆后的成品茶放入底层铺有块状生石灰(未吸潮风化的生石灰,作为干燥剂)的缸中加盖密封,封存一星期左右。这样西湖龙井茶的香气就更加清香馥郁,滋味更加鲜醇爽口。

经此处理后的西湖龙井茶,在室温干燥环境中保存一年仍能保持“色翠、香郁、味醇、形美”的品质。经过以上工序炒制的西湖龙井茶,形状扁平光润,色泽鲜明翠绿,汤色碧绿清莹,滋味甘鲜醇和,香气幽雅清高。同时较好地保持了天然营养成分,具有生津止渴、提神益思、消食利尿、除烦去腻、消炎解毒等功效。

如何掌握西湖龙井茶炒制火候?


西湖龙井茶扁平光滑挺直,色泽嫩绿光润,香气鲜嫩清高,滋味鲜爽甘醇,叶底细嫩呈朵。要想西湖龙井炒制的品质上乘,火候的掌控是举足轻重的。

西湖龙井茶炒制的火候炒制过程是很重要的,火候掌握是否恰当,关系重大。火力过高,茶叶易出现焦边、爆点,产生焦味,有损品质;火力过低,茶叶容易出现红梗,茶场发红,也会影响茶叶品质。

在炒制时,一般感到在制叶能滑溜不粘锅,表明火力适当。如果芽叶拓不起来,并有较大的爆声,表明火力过度,温度太高,要马上降温;如果没有爆声,芽叶同样拓不起来,表明火力不足,温度太低,要马上升温。在温度没有及时升高或降低的情况下,为避免茶叶出现焦边或红梗,可以采取左手托起茶叶,右手用油抹布在锅里涂一些制条专用油润滑锅子的办法,作短暂的等候处理。不同鲜叶原料,要求的火力是不一样的,炒制高档茶原料的火力应该低一些,中档茶原料的火力应高一些,低档茶原料比较粗大,要求火力更高一些,以后逐渐降低,这是因为炒制过程中芽叶的水分是逐渐减少的。

一般说来,青锅时芽叶下锅温度,l-7级鲜叶原料掌握在 75-115℃,8-10级鲜叶原料(粗老茶)掌握在140-180℃;辉锅时的温度,高中档茶掌握在50-65℃。温度过高,成品茶颜色泛黄,甚至出现焦斑,产生焦味;温度过低,成品茶颜色发黑,西湖龙井汤色发暗,滋味不鲜爽,香气也差。所以,炒制龙井茶时,不管是青锅还是辉锅,都必须根据原料的大小老嫩和炒制过程中鲜叶失水的多少,灵活地掌握火候。

手工炒制龙井茶的技术


龙井茶品质的好坏,固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鲜叶原料,但茶叶的色、香、味、形在制作过程中变化很大,所以,同样的鲜叶,由于炒制人员的技术熟练程度不同,做出来的龙井茶的品质差异会很大,有的相差可达一个级。

龙井茶炒制中,无论是高档茶还是中、低档茶,无论是青锅还是辉锅,在茶叶下锅前都需在茶锅里放一点制茶专用油,再用油抹布拓几下,使整个锅壁润滑,并在锅温达到要求时才能下叶,否则,茶叶就会产生红梗。炒制中还需注意两点:①若摊放叶采用分筛的方法,则青锅要先炒小的,后炒大的,因为摊放叶一经分筛后,小的茶叶容易“焦”(芽叶萎软,尖端变褐色似焦状),所以应该先炒小的;②青锅叶分筛后,辉锅则先要炒大的,后炒小的,因为大的含水量高,应该先炒。

一、高档茶的炒制

(一)青锅

1.下叶量

每锅投入摊放叶75-200g,具体的下叶量,视制茶师傅手的大小和技术高低而定。

2.火力

鲜叶下锅温度70-80℃,以鲜叶下锅时能听到轻微的爆声为最适宜。随着茶叶逐渐干燥,温度要随之降低。

3.手法

先用抖、拓,使茶叶散发水分,待茶叶发软时加用搭。手势要轻松,炒3min左右,当芽叶开始干瘪,水分明显减少时,温度可适当降低,此时要减少抖的动作,这个阶段锅中茶叶不能有爆声,如有爆声,茶叶颜色就会发黄,副茶会增多。之后,随着茶叶逐步干燥,再度减少抖的动作,增加搭、棕的手法,促使茶叶表面光滑,身子不糙。炒至梗子干瘪、梗叶色泽一致,约达七成平时即可起锅。每锅茶叶的干度要一致。

青锅时间需18min左右。炒制时,温度不可大起大落,手法要随势应变,手势开始宜轻,尔后适当加重。开始手势重了,茶汁会溢出,茶叶颜色发黑,条索会太紧;后阶段手势轻了,茶叶会形成“空壳燥”。所以,必须看菜做茶,准确掌握炒制手法、手势和温 度,这是提高龙井茶品质的关键。

4.簸

将青锅叶用大软口畚箕簸出片、末,每次上簸量不要超过500g。

5.分筛

将簸后的青锅叶用3号方眼筛提出头子,筛底再用4号筛过筛,分出大(头子)、中(中筛)、小(细头)3档。青锅叶分筛是为了分开大小,有利辉锅,否则,长短不一,大小不匀的青锅叶混在一起辉锅,必然产生茶叶干燥不匀,容易脱档、断头,降低茶叶品质。同时,大、中、小3档青锅叶的辉锅方法也不一样,如小的细头是要设法做扁一点,使外形看起来大一点;大的头子要做得小一点,这样使大小不匀的茶叶,做好以后外形上看起来基本一致。

6.还潮

把分筛为大、中、小3档的青锅叶分别放在小勃篮里,轻轻用手压实,使它还潮。如果天气干燥,茶叶不易还潮,可用清洁的白布浸湿后盖在上面,促使茶叶还潮。青锅叶外干内湿,水分分布不均匀,还潮是为了使茶叶水分分布达到里外均匀、梗叶均匀。还潮到青锅叶松软时即可辉锅。经过还潮的茶叶,辉锅时不易断碎,干燥均匀,炒出来的干茶外形大小匀整,色泽一致。

龙井茶如何炒制?龙井茶的炒制方法


龙井茶作为中国名茶,其制作技艺渊源流长这里给大家介绍下龙井茶的炒制方法:

一、龙井茶炒制的火候

龙井茶炒制,火候掌握是否恰当,关系重大。火力过高,茶叶易出现焦边、爆点,产生焦味,有损品质;火力过低,茶叶容易出现红梗,茶汤发红,也会影响茶叶品质。

在炒制时,一般感到在制叶能滑溜不粘锅,表明火力适当。如果芽叶拓不起来,并有较大的爆声,表明火力过度,温度太高,要马上降温;如果没有爆声,芽叶同样拓 不起来,表明火力不足,温度太低,要马上升温。在温度没有及时升高或降低的情况下,为避免茶叶出现焦边或红梗,可以采取左手托起茶叶,右手用油抹布在锅里 涂一些制茶专用油润滑锅子的办法,作短暂的等候处理。不同鲜叶原料,要求的火力是不一样的,炒制高档茶原料的火力应该低一些,中档茶原料的火力应高一些, 低档茶原料比较粗大,要求火力更高一些,以后逐渐降低,这是因为炒制过程中芽叶的水分是逐渐减少的。

一般说来,青锅时芽叶下锅温度,1~7级鲜叶原料掌握 在75~115℃,8~10级鲜叶原料(粗老茶)掌握在140~180℃;辉锅时的温度,高中档茶掌握在50~65℃。温度过高,成品茶颜色泛黄,甚至出 现焦斑,产生焦味;温度过低,成品茶颜色发黑,汤色发暗,滋味不鲜爽,香气也差。所以,炒制龙井茶时,不管是青锅还是辉锅,都必须根据原料的大小老嫩和炒制过程中鲜叶失水的多少,灵活地掌握火候。

龙井茶

二、龙井茶炒制的手法与手势

人们都说龙井茶是一种工艺品,是用手精心制作出来的。的确,由于龙井茶炒制工艺复杂多变,而且茶叶级别不同其炒制手法也不一样,所以直到今天,高档龙井茶仍然主要靠手工炒制。

龙井茶的炒制,不管是青锅还是辉锅,都是动作连贯,一锅到底而且一气呵成的。龙井茶炒制统称有十大手法,如果把全程的炒茶动作分解开来,大体可以归纳为12种手法,即抖、搭、拓、捺、甩、抓、推、磨、压、荡、扣、扎。各种手法的作用如下:

抖:作用是散发叶内水分,青锅、辉锅时都要用上。

搭:作用是使茶叶变宽、扁,主要用在青锅及辉锅中茶叶下锅阶段。

拓:作用是把锅中的茶叶托于手中,便于抖,也能使茶叶变扁平,青锅与辉锅均要用上。

甩:作用是使茶叶从锅边上落到锅底,自然排列整齐,并使发软的叶片在滚动中包住芽头。同时,也使手中的茶叶进行里外交换,以及起到整理茶叶条索的作用,使茶叶条索整齐均匀。甩主要用于青锅。

捺:作用是使茶叶光洁、滑润、扁平。青锅、辉锅均要用上。

抓:作用是使手中的茶叶里外交换,整理条索,把茶叶抓紧、抓直。抓主要用在辉锅和低档茶的青锅。

推:作用是使茶叶光、扁、平,只用于辉锅。

磨:作用比推更强,使茶叶更加扁平、光滑。磨只用于辉锅。

压:作用是双手用力压扁茶条(右手压着茶时,则左手压在右手上;左手压着茶时,则右手压在左手上),压多与磨结合进行,促使茶叶更加扁平、光滑。压只用于辉锅。

荡:作用是使粘结在锅壁上的茶叶落入锅底。在青锅和辉锅时,茶叶(特别是碎片)在下锅阶段很容易粘在锅壁上,这时,用手按着茶叶在锅壁上荡一个圆圈,就能把粘 在锅壁上的茶叶全部荡落到锅底。另外,在青锅或辉锅的起锅时,用手按着茶叶荡一个圆圈,就能将整锅的茶叶一下子集于手中一次性抹进畚箕里,使出叶干净、利 索。

扣:作用是使茶叶条索紧直均匀。用于低档茶的青锅及辉锅。

扎:作用比扣更强,使茶叶条索更加紧直匀齐。用于低档茶的青锅和辉锅。

龙井茶炒制中,12种炒制手法不是依次单独使用的,而是互相结合穿插进行的,不管是青锅还是辉锅,不论是高档茶还是低档茶,都要用到其中的某几种手法。比如 炒制高档龙井茶的青锅,就要用到抖、搭、拓、甩、捺、荡6种手法,主要是使茶叶色泽明亮,条索阔狭整齐均匀。又如炒制高档龙井茶的辉锅,先是用抖、搭、拓 3种手法(时间很短),后用抓、捺、推、磨等手法,目的是使辉锅后的干茶进一步达到色泽明亮、条索整齐均匀。

总之,炒制各档龙井茶要根据鲜叶的色泽、老嫩、大小,准确地掌握火候,灵活地穿插运用其中的几种手法。如辉锅茶叶条索太紧,可多用推、捺、磨、压等手法,就可使茶叶条索宽扁一些;若辉锅茶叶条索太 宽,可多用抓、扣几种手法,就可以使茶叶条索紧细一些。又如辉锅时下锅的茶叶颜色太黑,则可适当多抖几下,开始不能太用力,待茶叶散失部分水分,再逐步用力,这样就可使茶叶色泽明亮一些。总之,龙井茶炒制的十大手法,要灵活应用,密切配合火候,看茶炒茶,才能炒制出具有光、扁、平、直的外形和清汤绿叶特点,色、味、形俱佳的龙井茶,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炒制龙井茶,不但要学会手法,还要掌握好手势,手势掌握不好,要想炒好龙井茶也是困难的。炒制龙井茶的12种手法和各种手势,是根据龙井茶的特点和茶叶的等级情况互相配合并且不断变化的。一般说来,不管是青锅还是辉锅,茶叶从下锅到起锅要变化几种手法炒制,手法变了,手势同样也得变。譬如高档龙井茶的青锅, 是用抖、搭、拓、甩、捺5种手法,其抖、拓手法的手势是大拇指叉开,四指微张带弯曲,做到手贴茶,茶贴锅,轻轻地把茶叶从锅底向锅壁上拓起来(不能太用 力,用力过大会使茶汁流出,从而导致干茶色泽发黑),拓到近锅边时把茶叶托在手中,提到离灶面5~10cm高处将手中茶叶全部抖落到锅底(抖时整只手抖动 三四下),这是茶叶下锅初期的手法手势。

这样炒到茶叶开始发软时,增加搭的手法,这时抖、拓的手势还是大拇指叉开,四指微张带弯曲,把茶叶从锅底向锅壁上 部拓起来,拓到锅边时把茶叶托在手中,在离灶面5~10cm高处将手中茶叶抖下30%,此时改用搭的手法,其手势是大拇指叉开,四指并拢翘起,手掌放平, 将留在手中70%的茶叶连手带叶搭到锅底中心位置,再把茶叶拓起来,这样重复多次,逐渐减少抖的次数,增加搭的次数,直到青锅叶起锅为止。低档茶叶比较粗大,青锅开始时还是用抖、拓的手法和手势炒制,炒到茶叶发软时可用抓、扣两种手法。

抓的手势是大拇指叉开并微微弯曲,四指微张并弯曲得较大。如果茶叶比较 粗大,可以采用抓、扣、扎3种手法,因为扣、扎的手势其五个指头的弯曲度更大,这样能把茶叶条索做得更紧更直。低档茶叶只要先做紧做直,以后做扁就比较容 易,采用推、磨、压3种手法就能把茶叶做扁。高、中档龙井茶的辉锅主要采用抖、搭、拓、抓、推、捺、磨、压几种手法穿插运用,其基本手法是大拇指叉开,四指微张,五个手指都要微微弯曲(炒低档茶时,弯曲度稍大一些)。

这就是龙井茶的炒制技艺,古法传承结合现代技艺,才有名传天下的龙井茶。

龙井茶的手工炒制技术


龙井茶品质的好坏,固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鲜叶原料,但茶叶的色、香、味、形在制作过程中变化很大,所以,同样的鲜叶,由于炒制人员的技术熟练程度不同,做出来的龙井茶的品质差异会很大,有的相差可达一个级。龙井茶炒制中,无论是高档茶还是中、低档茶,无论是青锅还是辉锅,在茶叶下锅前都需在茶锅里放一点制茶专用油,再用油抹布拓几下,使整个锅壁润滑,并在锅温达到要求时才能下叶,否则,茶叶就会产生红梗。炒制中还需注意两点:①若摊放叶采用分筛的方法,则青锅要先炒小的,后炒大的,因为摊放叶一经分筛后,小的茶叶容易“焦”(芽叶萎软,尖端变褐色似焦状),所以应该先炒小的;②青锅叶分筛后,辉锅则先要炒大的,后炒小的,因为大的含水量高,应该先炒。

-一、高档茶的炒制:

(-)青锅

1 下叶量

每锅投入摊放叶75-200g,具体的下叶量,视制茶师傅手的大小和技术高低而定。

2、火力

鲜叶下锅温度70-80℃,以鲜叶下锅时能听到轻微的爆声为最适宜。随着茶叶逐渐干燥,温度要随之降低。

3、手法

先用抖、拓,使茶叶散发水分,待茶叶发软时加用搭。手势要轻松,炒3min左右,当芽叶开始干瘪,水分明显减少时,温度可适当降低,此时要减少抖的动作,这个阶段锅中茶叶不能有爆声,如有爆声,茶叶颜色就会发黄,副茶会增多。之后,随着茶叶逐步干燥,再度减少抖的动作,增加搭、棕的手法,促使茶叶表面光滑,身子不糙。炒至梗子干瘪、梗叶色泽一致,约达七成平时即可起锅。每锅茶叶的干度要一致。

青锅时间需18min左右。炒制时,温度不可大起大落,手法要随势应变,手势开始宜轻,尔后适当加重。开始手势重了,茶汁会溢出,茶叶颜色发黑,条索会太紧;后阶段手势轻了,茶叶会形成“空壳燥”。所以,必须看菜做茶,准确掌握炒制手法、手势和温度,这是提高龙井茶品质的关键。

4、簸

将青锅叶用大软口畚箕簸出片、末,每次上簸量不要超过500g。

5、分筛

将簸后的青锅叶用3号方眼筛提出头子,筛底再用4号筛过筛,分出大(头子)、中(中筛)、小(细头)3档。青锅叶分筛是为了分开大小,有利辉锅,否则,长短不一,大小不匀的青锅叶混在一起辉锅,必然产生茶叶干燥不匀,容易脱档、断头,降低茶叶品质。同时,大、中、小3档青锅叶的辉锅方法也不一样,如小的细头是要设法做扁一点,使外形看起来大一点;大的头子要做得小一点,这样使大小不匀的茶叶,做好以后外形上看起来基本一致。

6、还潮

把分筛为大、中、小3档的青锅叶分别放在小勃篮里,轻轻用手压实,使它还潮。如果天气干燥,茶叶不易还潮,可用清洁的白布浸湿后盖在上面,促使茶叶还潮。青锅叶外干内湿,水分分布不均匀,还潮是为了使茶叶水分分布达到里外均匀、梗叶均匀。还潮到青锅叶松软时即可辉锅。经过还潮的茶叶,辉锅时不易断碎,干燥均匀,炒出来的干茶外形大小匀整,色泽一致。

(二)辉锅

1、头子挥锅

(1)下叶量:每锅投叶200-2509,具体视炒茶师傅手的大小和技术高低而定。

(2)火力:下叶锅温55 ℃左右,随后可适当降低一些,茶叶起锅前要适当加温。

(3)手法:开始用拓,并适当抖几下,如果青锅叶较潮,可以多抖几下。待叶子转热后,采用轻抓、轻推、轻捺的手法。如果转热后茶叶尚潮,便要再多抖几下,否则,水分不易散发,制成的干茶易发黑。炒到茶叶转燥高手(不粘手)时,改用抓、推、凉的手法,动作逐步用力,同时,茶叶在手中不断地进行里外交换,这样,可使茶叶做得扁一些、光洁一些。龙井茶光、扁、平、直的外形以及颜色,在青锅时就已打好基础,辉锅的作用在于将青锅时做好的扁平条索固定下来,并增进茶条的光洁度。龙井茶是靠手与茶叶、茶叶与茶叶、茶叶与锅子的相互磨擦,才能使外形光扁平直、条素均匀。所以,辉锅时必须准确地运用抓、推、捺的手法,相互交替,密切配合好,而且手中的茶叶要能均匀地里外交换,进多少出多少,大部分茶叶应掌握手中,祸中茶叶只能是少量,留作交换。此外,用力要由轻逐步到重,再由重逐步到轻,茶叶炒到快干时,不能太用力,只要守住茶叶尽量不让它“逃”出手外,如此一直炒到梗、叶干燥程度相同,最大的茶叶手折即断时,就可起锅。茶叶一定要炒干,起锅前温度要高一点,这样方能保持茶叶色泽不变。辉锅时间为22min左右。

2、中筛挥锅

(1)下叶量:每锅投叶200g 左右。

(2)火力;下叶锅温55℃左右,以后适当降低。

(3)手法:开始用拓的手法,很少用抖(因为中筛茶叶不会结块),炒到茶叶转热时改用抓、推、捺的手法,交替进行,以推、捺为主。如嫌茶叶不够扁,可以加磨、压的手法,使茶叶炒得扁平一些。其他与头子辉锅相同。

3、细头辉锅

(1)下叶量:每锅授叶200g左右。

(2)火力:下叶锅温50t左右,以后适当降低。要求火力均匀,不能太高,因为细头水分少,容易炒焦和发黄。

(3)手法:开始用拓,不能抖,并可适当加点温,促使茶叶发软,随即采用轻抓、轻推、轻捺手法,待茶叶转热回软时逐步用力。由于细头茶叶细小,要把细小的茶叶做得扁大一些,必须用抓、推和抓、捺的手法,也可增加磨、压的手法,才能把茶叶做得扁大一些,以尽量把细头茶叶做得接近中筛茶,这样,3档茶叶拼堆后外形就显得均称协调。火力要适当,茶叶要炒干,至茶叶白毛脱净即可起锅,每锅炒制时间为20min左右。

4、干茶分筛与粗头复炒

将炒好的头子、中筛、细头3种干茶用4号方眼筛筛几下,将细头筛出,用一只勃篮盛接,再继续筛出中筛到另一只动篮,篮面粗头进行复炒。复炒时要适当加温,使粗头转热回软,炒干再筛(用4号筛),筛后的粗头再炒,如此一直炒到茶叶全部过筛为止。然后将细头用软口畚箕簸去片末和白毛球,最后把干茶拼在一起,即可装袋。

二、中档茶的炒制

(-)青锅

1、下叶量

每锅投入250-300g摊放叶。

2、火力

下叶锅温80-100CC以后适当降低。

3、手法

茶叶下锅后,先用抖、拓手法,炒到茶叶发软时,加用甩、搭手法,以整理条索,使茶叶扁直。随着茶叶逐步干燥,温度可适当降低,并加用捺的手法,此时用力宜轻,以后逐步加重,用力大小视鲜叶老嫩程度而定。用力太重,茶叶容易发黑;用力太轻,茶叶会产生“空壳燥”。后阶段主要用捺的手法,使茶叶结实光滑,为辉锅打好基础。炒至梗叶于度一致时即可起锅,时间 20min左右。

4、簸、还潮

与高档茶相同。

5、分筛

用1号方眼筛提出头子,再用3号方眼筛分出中筛和细头,3档茶分别进行辉锅。

(二)辉锅

1、下叶量

250-300g青锅叶(细头可适当少一些)。

2、火力

头子下叶锅温65℃,中筛和细头可适当低一些,以后适当降温。

3、手法

头子先用抖、拓手法炒至茶叶转热,然后采用轻抓、轻推、轻捺手法,并逐步用力,如茶叶尚潮时,可多抖、搭一些时间。炒到茶叶高手时需要用力,此时如条索太宽,可稍用扣的手法,使条索收紧。后阶段要用重力,采用抓、推、捺、磨、压相结合的手法炒制,炒至梗叶干燥程度一致时即可起锅,时间左右。中筛和细头炒制的手法与头子基本相同,只是不必用扣的手法。

4、干茶分筛与粗头复炒

特炒好的干条用4号方眼筛把细头筛在一只大勃篮里,再继续把中筛筛在另一只大勃篮里,筛面粗头进行复炒。复炒下叶锅温要高一些,待茶叶转软时用轻抓、轻推、轻磨手法炒至茶叶干燥时起锅,再过4号方眼筛,如此直至全部茶叶通过筛孔为止。细头需用9号方眼筛筛出末子,再用大口畚箕簸出片末和白毛球即可。最后将复炒过的头子和中筛、细头3种茶叶拼堆后装袋进仓。

三、低档茶的炒制

(-)青锅

1、下叶量

每锅投摊放叶300-500g

2、火力

下叶锅温110℃。由于低档茶的鲜叶较大,芽叶较粗老,所以下锅温度要高一些,否则会产生红梗,茶叶颜色也会发黑。以后,温度要适当降低。

3、手法

茶叶下锅后,先用抖、拓手法炒至茶lmin左右。此后,用抖、搭手法结合进行。搭时,在手托着茶叶尚未向锅中搭下去之前,其手势是大拇指和其他四指以及手掌都要呈大的弯曲,然后手掌抖动几下,再将留在手中的茶叶向锅心搭下去,这样往复多次,但抖的次数要逐步减少。后阶段用搭、捺手法并逐步用力,炒至茶叶起锅。后期低档茶更加粗大,温度要更高一些,青锅开始用抖、拓手法炒至茶叶发软时,可以采用轻抓(空心抓),轻抓的时间长短视茶叶大小而定,如果茶叶粗大,可以多抓几下,也可以重抓,炒至茶叶呈青果形或韭菜扁形时,再用拓、捺手法炒制,直至茶叶梗、叶干度一致时即可起锅。每锅炒制时间 20min左右。

4、簸

与高档条相同。

5、分筛

先用1号方眼筛筛出头子,再用2号方眼筛分出中筛和细头,大、中、小3档茶分别进行辉锅。

6、还潮

与高档茶相同。

(二)辉锅

1、下叶量

每锅投叶 250-300g

2.火力

下叶锅温70℃左右,以后逐步降低。

3 .手法

头子下锅后,如果茶叶尚潮则可先抖、拓几下,如果茶叶较干燥则不抖、拓,直接用抓、推、捺手法,并使锅中茶叶缓缓向手中流动,手中的茶叶又从手的两边缓缓向锅中回流。如果茶叶太宽,可以加用扣的手法。低档茶的炒制要用力,以使茶叶条索紧直匀齐。炒至茶叶有点干燥、条索比较均匀时,可以用抓、推、捺、磨、压5种手法结合进行,这样炒制出来的茶叶条索均匀,光扁平直,呈韭菜扁形。当茶叶梗、叶干度一致时即可起锅,时间22min 左右。中筛和细头的辉锅手法与头子基本相同,但不必扣,全用抓、推、捺、磨、压5 种手法紧密结合进行炒制,使炒出来的茶叶色泽一致,条索均匀。炒至茶叶干燥时即可起锅,每锅炒制时间20min左右。

4干茶分筛与粗头复炒

用4号方眼筛先筛出细头,用一只勃篮盛接,再继续筛出中筛,用另一只勃篮盛接,筛面粗头进行复炒。由于低档茶比较粗老,复炒时要适当加温,用抓、推、捺、磨、压手法炒制,炒至茶叶发软时,将茶叶抓齐,提起后用双手抓紧并把茶叶折断,这样反复几次,目的是把茶叶弄得短一些,使头子的长短、大小与中筛、细头大体相同。炒后再筛,筛面以同样的方法再炒,直至全部筛完为止。细头用号方眼筛提出末子,最后把3种茶叶拼在一起,匀堆后即可装袋进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