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茶基础知识全面解读(三)湖北青砖怎么样?

发布时间 : 2019-11-16
黑茶怎么样 青砖黑茶 安化黑茶怎么样

黑茶怎么样。

话说湖南黑茶历史悠久、产量甚多、品类丰富、质量优良,稳稳坐拥黑茶大哥的位置。那和湖南黑茶仅一湖之隔的湖北黑茶又怎样呢?湖北黑茶是湖北出产的青砖茶的总称,青砖茶清代在蒲析羊楼洞生产,因此又名“洞砖”。近代青砖茶的砖面印有“川”字商标,所以也叫“川字茶”。

青砖茶的制作以老青茶为原料,老青毛茶主产于湖北省咸宁地区的蒲圻、咸宁、通山、崇阳、通城等县,其中湖南省临湘县也有生产。青砖最终品质高低取决于老青毛茶的品质和后期精加工的技术,又青砖茶的压制分洒面、二面和里茶三个部分,故需按不同需求采摘鲜叶,详见下表。

老青毛茶采割鲜叶通常按梗茎色划分为三个级别:

级别

一级(洒面茶)

基部稍带些红梗和白梗,成茶条索较紧,叶色乌绿(俗称乌巅白梗红脚)

二级茶(二面茶)

以红梗为主,顶部稍带些青梗,成茶叶子成条,叶色乌绿微黄

三级茶(里茶)

为当年生红梗,不带麻梗,成茶叶面卷皱,叶色乌绿带花

鲜叶采割时间:

1.一年采割两次面茶,第一次采割时间为小满至芒种,第二次采割时间为立秋至处暑;

2.一年各采割一次隔冬茶和面茶,隔冬茶在惊蛰前后采割,面茶在夏至前后采割;

3.一年只采割一次茶里茶或一次面茶,二选一。夏至前后采面茶或小暑,大暑间采里茶(有时也延期至立秋)。

毛茶加工工艺:遵循面茶较精细,里茶较粗放的原则。其中加工方法又分手工制法和机械制法两种。

1.手工制法:面茶三炒、三揉(一揉、两捆仓)、一筛、两晒;里茶一炒、一揉,一晒;

2.机械制法:面茶两炒、两揉、两晒、一握堆;里茶一炒、一揉、一晒,一握堆。

砖茶加工工艺:制成的毛茶再经筛分、压制、干燥、包装后,即可制成成品青砖茶。其中,面茶的制造工序为:杀青、初揉、初晒、复炒、复揉、握堆、晒干;里茶的制造工序依次为:杀青、揉捻、握堆、晒干。

青砖品质特征:外形为长方砖形,其中洒面、二面色泽为棕色,茶汁味浓可口,香气独特,回甘隽永。里茶色泽青褐,香气纯正,汤色红黄,滋味香浓。

历史沿革:据《湖北通志》记载:“同治十年,重订崇、嘉、蒲、宁、城、山六县各局卡抽派茶厘章程中,列有黑茶及老茶二项。”这里讲的老茶即指湖北老青茶。由此可见,湖北老青茶的生产历史已有140余年。

1890年前后,在莆圻羊楼洞开始生产炒制篓装茶,即将茶叶炒干后,打成碎片,装在篾篓里,运往北方。约后10年,山西茶商在羊楼洞设庄试制砖茶,其后俄国商人亦在汉口设庄压制。压制工具先是木夹,后改用牛皮夹,进而改用机器压。以每箱砖片数命名,分“二七”“三九”(每片都是2公斤)、“二四”(每片3.25公斤)、“三六”(每片1.5公斤)四种不同规格。“二七”“三九”青砖以包头市为集散地,销往西北各地,统称“西口茶”;“二四”“三六”青砖茶以张家口为集散地,销往内蒙,出口蒙古、苏联等地,称“东口茶”。近40年来,为统一商品规格,只生产“三七”青砖茶。

1910-1915年间是青砖茶生产史上的盛期,包括湖南、江西流入的一部分原料所制砖茶在内,青砖茶最高年产量达48万箱(每箱54公斤),后因战祸叠起,销路阻隔,产量锐减。直到20世纪50年代,国家大力扶植边销茶生产,使老青茶生产恢复了生机,1977年产量达到8000多吨,1978-1982年由于边销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年产量下降至5000吨以下,1983年年产量又恢复到7000吨,年产量维持在5000吨以上。

近代,青砖茶移至蒲圻赵李桥茶厂集中加工压制,依然是内蒙古等西北地区人民的日用消费品,属国家应急储备物资。主要销往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等西北地区和蒙古、格鲁吉亚、俄罗斯、英国等国家。

茶人茶事:羊楼洞商人雷中万于清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开办“羊楼洞茶庄”,后又将“羊楼洞茶庄”更名为“洞庄茶号”。“公设茶庄于庙场,始制茶砖”(《中万公传》),茶号设在羊楼古镇庙场街中段,厂房设在观音泉下60米处,以羊楼洞茶为原料,引观音泉水制作。因观音菩萨座驾为莲花,故所产砖茶“以莲花为案,以洞庄二字为识”,至今,已有200余年历史,有“砖茶之源,百年洞庄”之说。

湖北省赵李桥茶厂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川”字牌青砖茶,是黑茶行业中商务部首批认定的唯一的中华老字号,声名久远,至今依然是边区人民的日常首选。一些不懂汉语的少数民族消费者,只需用手在砖面上一摸,只要有三条凹进去的印迹,他们就会彻底的放心。“三道道”(即“川”字)已成为边疆人们心目中诚信的标志。

功效:饮用青砖茶,除生津解渴外,还具有清新提神,帮助消化,杀菌止泻,降低三高(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等功效。

下期笔者将讲述四川藏茶(边茶)的相关知识,请持续关注。

cy316.cOM编辑推荐

黑茶基础知识全面解读(四)雅安藏茶怎么样?


四川黑茶又称四川藏茶(边茶),属于最典型的黑茶,实以雅安藏茶为主。四川比邻西藏,自古有从雅安进藏的运茶古道。早期从四川雅安到西藏拉萨间隔1958公里,靠牦牛运输物品,一年只能往返一次,骑马旅行也需要半年多的时间,故运输途中的茶叶常期经日晒雨淋,长时间干、湿互换,使茶叶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发酵,最终使茶品转化,形成独特风味。

流传至今的藏茶加工工艺,主要依靠早期茶号和茶厂的传统工艺继承人在加工过程中代代口传心授传承下来的。雅安藏茶的制作工艺,主要分为鲜叶采割、毛茶初制、成品茶加工三部分。其鲜叶采割于海拔在1000米以上高山的当年生成熟茶叶和红苔,鲜叶采割后加工为毛茶,毛茶经特殊工艺精制成全发酵茶,后压制为成品茶。雅安藏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又称黑茶,乌茶,边茶,边销茶,四川南边茶,四川南路边茶,大茶,雅茶等。

鲜叶采割:传统雅安藏茶原料茶分本山茶、上路茶、横路茶等。

原料茶名产地采割时间、要求本山茶产于雨城区周公山一带于每年端午节和白露前后前分两次留桩3.5厘米采割上路茶产于雨城区大河、严桥、中里等山区每年于大署至立秋之间采割一次,留桩3.5厘米横路茶产于名山、天全、荥经等县多实行粗细兼产,即春季采细茶、大署至立秋前采边茶

毛茶初制:雅安藏茶的毛料初制分为庄茶和复制做庄茶两种,其毛茶需经多次渥堆高温发酵等。传统的雅安藏茶加工工艺繁复,当庄茶制作就有十八道工序;复制做庄茶是将庄茶经复制做成做庄茶而得名,须经“三蒸、三蹭、三渥堆、三干燥”反复加工而成。

成品茶加工:

1.毛茶整理:经筛分、风选、拣剔、切铡、干燥、停仓等工序去除茶梗及杂质,调整含水量,分质量等级存放等;

2.拼配:按成茶要求将不同毛茶按比例搭配拌和,以达到总体提高、稳定成茶品质,扩大货源,增加产量,获取济效益最大化;

3.压制:又叫春包。通过称茶(定量)、蒸茶(加温加湿)、压紧、码包等工序,将料茶压紧成为茶砖;

4.包装:冷却后砖茶倒出茶篼子,取隔页、包黄纸、打标签、包牛皮纸、捆千斤篾、再装入茶篼子,最终编包成为成品茶;

5.检验:成品茶经检验合格进入成品库。小垛码放,促进通风和自然后发酵。

品质特征:藏茶品之“红、浓、陈、醇”。“红”指茶汤色透红,鲜活可爱;“浓”指茶味地道,饮用时爽口酣畅;“陈”指陈香味,且保存时间越久的老茶,茶香味越浓厚;“醇”指入口不涩不苦、滑润甘甜、滋味醇厚。

历史沿革:《史记·周本纪》载,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伐纣,“南(四川)八部族贡武王荼(茶)”。

《西藏政教鉴附录》:“茶叶自文成公主入藏地”,即雅安所产龙团、凤饼茶,贡奉朝廷后作和蕃礼品带进藏区。之后,雅安藏茶源源不断输入西藏,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唐、宋以来,朝廷先后行“茶马互市”、“榷茶制”、“引岸制”等策“以茶治边”,雅安藏茶迅速发展。宋熙宁七年在雅设茶马司,位于今名山新店,其遗址是我国目前唯一可考的茶马司遗址。

《明史·茶法》:太祖朱元璋“诏天全六番司民,免其徭役,专令蒸乌茶易马。”乌茶即藏茶、边茶,天全即今雅安市天全县。

雅安藏茶明朝以前为分散加工,朝廷统一收购经营。清朝允许民间藏茶贸易,私营藏茶企业增多,到清末,雅安、天全、荥经、名山、邛崃等县茶号有200多家。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7年),为抗击英国侵略,抵制印茶入藏,振兴雅安边茶在藏区的地位,川滇边务大臣赵尔丰及四川劝业道共同主持,组织雅安、名山、天全、荥经、邛崃五县茶商集资33.5万两白银,在雅成立官督商办的“边茶股份有限公司”。辛亥革命后,公司解体。

民国初年,私营茶号恢复到100多家,接着军阀混战,强派苛捐杂税,藏商携款私逃,很多茶号倒闭,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仅剩30多家。1939年,西康省成立,国民政府为垄断边茶经营,筹备在雅安成立“中茶公司西康省分公司”。其后,私营茶号率先联合成立“康藏茶叶股份有限公司”,包销全部茶引,使名山、邛崃两县茶号倒闭,仅为雅安、天全茶号收购原料,代加工成品茶。

1950年2月雅安解放,有茶号48家,其中雅安(今雨城)30家,天全10家,荥经8家。

新中国成立,没收官僚资本改为国营茶厂,有草坝、河北、文定街、大北街四个国营茶厂。

1953年公私合营,藏茶加工厂由原48家合并为三家,即国营雅安茶厂、国营荥经茶厂、国营天全茶厂。1972年建成国营名山茶厂,1985年建成国营雅安市(今雨城区)茶厂。

2002年,国家7部委公布全国边销茶定点生产企业共25家,其中雅安6家,约占全国1/4。并对这些企业实行民族特需用品定点生产企业扶持政策。

2005年雅安有藏茶生产企业15家(其中国家定点企业6家)。2006年,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通知》(国办发〔2003〕65号)及实施茶叶市场准入制度,目前已有10家企业取得QS认证。

2007年全市茶叶总产量5.6万吨,其中藏茶近3万吨,占全省边销茶产量的80%,占全国边销茶产量的40%以上。其中销往西藏地区占60%,青海甘肃约9%,甘孜、阿坝约20%,内销约12%。

下期解读“云南黑茶—普洱茶”,

黑茶基础知识全面解读(九)黑茶怎么分类?


黑茶在鲜叶选料、工艺流程和对其色泽、品质的要求上,都具有其独特的标准与风味,形成了同其它茶类不同,独占一个“黑”字的茶类。其茶史之久远,家族之庞大,实力之雄厚,为其他茶类所不及,几千年来谱写了一部雄浑壮阔、可歌可泣的“茶马史诗”。

按原料及加工工艺不同,黑茶又可分为散装茶、紧压茶,及花卷三大类。散装茶主要有天尖、贡尖、生尖统称为三尖。紧压茶为砖茶,主要有茯砖、花砖、黑砖、青砖茶,俗称四砖。砖茶的创制初衷,是为了减少茶叶体积、方便运输。花卷茶有十两,百两,千两茶等。

三尖

1.天尖:用一级黑毛茶压制而成,外形色泽乌润,内质香气清香,滋味浓厚,汤色橙黄,叶底黄褐。

2.贡尖:用二级黑毛茶压制而成,外形色泽黑带褐,香气纯正,滋味醇和,汤色稍橙黄,叶底黄褐带暗。

3.生尖:用三级黑毛茶压制而成。外形色泽黑褐,香气平淡,稍带焦香,滋味尚浓微涩,汤色暗褐,叶底黑褐粗老。

四砖

1.茯砖:茯砖特有“发花”工序。加工过程中要求砖体松紧适度,便于微生物的繁殖活动。发花:即产生冠突散囊菌。

2.花砖:“花砖”的名称来由,一是由卷形改砖形,二是砖面四边有花纹,故名“花砖”。“花砖”历史上叫“花卷”,花砖形状虽然与花卷不同,但内质基本接近。

花砖茶的制造工艺与黑砖茶基本相同。压制花砖的原料成份,大部分三级黑毛茶及少量降档的二级黑毛茶。毛茶进厂后,经筛分、破碎、拼堆等工序,制成合格的半成品,后进行蒸压、烘焙、包装等,工艺与黑砖茶相同。

3.黑砖:因用黑毛茶作原料,色泽黑润,成品块状如砖,故名“黑砖”茶。其原料选自安化、桃江、益阳、汉寿、宁乡等县茶厂生产的优质黑毛茶。制作时先将原料筛分整形,风选拣剔提净,按比例拼配;机压时,先高温汽蒸灭菌,再高压定型,检验修整,缓慢干燥,包装成为砖茶成品。黑砖茶每块重2公斤,呈长方砖块形,长35厘米,宽18.5厘米,厚3.5厘米。砖面平整光滑,棱角分明。

黑砖茶叶香气纯正,汤色黄红稍褐,滋味较浓醇。黑砖茶不易受潮霉变,收藏数年仍不变味,越陈越好,适于烹煮饮用,并可加入乳品和食糖调饮。主销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省区,以兰州为集散地。

4.青砖:青砖即湖北黑茶,内容详见《黑茶基础知识全面解读(三)》。

花卷茶

花卷茶与花砖内质基本接近,只是形状不同。过去,花卷的加工方法是用安化高家溪和马家溪的优质黑毛茶作原料,用棍锤筑制长形筒的篾篓中,筑造成圆柱形,形如树杆。花卷茶成茶结构紧密坚实,色泽黑润油亮,汤色红黄明净,滋味醇厚,口感纯正,常有寥叶、竹黄、糯米香气。热喝略带红糖姜味,凉饮却有甜润之感。部分花卷茶茶身内部生长着“菌花”,此“菌花”现已经被证实为“冠突散囊菌”。

1958年“花卷”改制成为长方形砖茶,正面边有花纹,砖面色泽黑褐,内质香气纯正,滋味浓厚微涩,汤色红黄,叶底老嫩匀称,每片花砖净重2公斤。

下期将带来黑茶冲泡的相关内容,请持续关注。

黑茶基础知识全面解读(六)六堡茶怎么样?六堡茶好喝吗?


广西黑茶美名度最高的是梧州六堡茶,因产于梧州苍梧六堡而得名。除苍梧县外,今贺州、横县、岑溪、玉林、昭平、临桂、兴安等县也产一定数量的六堡茶。制作六堡茶应选用苍梧县群体种,广西大中叶种及其分离、选育的品种,品系茶树的鲜叶为原料,按特定的工艺进行加工。六堡茶已有上千年的生产历史。

加工工艺:六堡茶的加工分为黑毛茶和六堡茶成品茶加工两部分,也就是初加工和精加工两部分。

1.黑毛茶加工工艺为:鲜叶—杀青—揉捻—沤堆—复揉—干燥。

2.成品茶加工工艺为:毛茶—筛选—拼配—渥堆—汽蒸—压制成型—陈化—成品。

品质特征:广西六堡茶条索长整紧结、色泽黑褐光润,汤色红浓明亮,滋味醇和爽口、略感甜滑,香气醇陈、有槟榔香味,叶底红褐。耐久藏,越陈越好。

特殊标识“中国红”:著名文化学者肖健为六堡茶作文化定位时指出,梧州六堡茶作为千年中国名茶,六堡茶的文化寓意关键在于“中国红”的特色!中国红,既是中华民族的主题色彩,更是中国人的图腾崇拜、文化崇拜和精神皈依。中国红,寄寓着平安喜庆、和谐团圆、兴旺发达!中国红,经历了上下五千年的传承,可谓是对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繁荣兴旺历史的高度概括,既是民族的主题色彩,更是民族的哲学观。六堡茶演绎“中国红”,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悠久性,以及折中、自然、和谐之美!文化定位使得六堡茶获得了海内外文化界、茶叶界和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和认同,社会影响力大大增强。

历史沿革:清朝初期,在广州、潮州一带,六堡茶逐渐兴起。从康熙年间开始,两广涌现了一批六堡茶老字号。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廷封闭了福建、浙江、江苏三处海关,只留广州一个口岸通商,于是“十三行”(鸦片战争前广州港口官府特许经营对外贸易的商行之总称。)便独占中国对外贸易。得益于当时兴旺的水路运输,大量的茶叶通过“十三行”加工、包装,运输。每一个产茶季节,六堡产出大量优质茶叶,从六堡的合口街码头装上船,运送到广州,再转口南洋和世界各地。六堡茶也随之名声大噪。

至清代嘉庆年间六堡茶以其特殊的槟榔香味被列为全国名茶之一,享誉海内外。

六堡茶的发展历经了“平三藩”“十三行大火灾”“太平天国”“鸦片战争”“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等诸多历史风云,几经磨难,大小茶号遍布粤桂、港澳、南洋。

广西六堡茶在历史上的年产量和销售量曾一度达到1500吨左右,抗日时期大幅度下降,仅为197.5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有所恢复,1953年产六堡茶450吨,比抗日时期增加1.28倍。

200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批准发布公告《DB45/T581-2009六堡茶》广西地方标准获得批准,进一步规范、统一六堡茶在生产、加工、检验、贸易等环节的监管,确保六堡茶质量的稳定。

从2010、2011、2012年,三年的《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数据看,六堡茶的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分别是:6.73亿元、8.30亿元、8.79亿元,在黑茶类的排名分别是:第三、第二、第二名。

下期笔者将讲述陕西茯茶的相关知识,请持续关注。

黑茶基础知识全面解读(八)祁门安茶怎么样?古黟黑茶功效怎样?


安徽古黟黑茶又称安茶,是后发酵的紧压茶,为历史名茶,民间称为“软枝茶”。安茶创制于明末清初,产于祁门县西南查湾、芦溪一带。安茶的制作原料为山茶,制作时需连梗带叶杀青,后稍加揉捻,再进行烘干制成干毛茶,待到白露节气后开始进行安茶的精制与包装,最终包装为压紧茶装在小竹篓内,放入烘橱内烘干,使其凝结成椭圆形块状。

安茶成品色泽乌黑,汤浓微红,味香而涩。内销两广香港,外销东南亚诸国,被誉为“圣茶”。安茶不仅是饮用佳品,且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现代药理分析发现“安茶”可清热止血,解毒消肿,杀菌,解渴生津,消瘴避邪功效显著,食之益寿提神。安茶在两广颇负盛名,岭南郎中方珍常用安茶作药饮。

民国21年祁门南乡有“安茶”号47家,其中最负盛名的属“孙义顺”安茶,其条索壮实匀齐,色泽黑褐油润,有槟榔,粽叶香味,汤色醇明,清爽醇厚,味中有甜,竹篓与粽叶组合包装精良,成品茶经陈化后销售。

安茶抗战期间停产,1984年研制恢复生产。1988年、1992年两次被评为安徽省优质特种茶。

2011年12月,安茶制作技艺被列为第三批市级非遗名录。2014年,安茶制作技艺被列为安徽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下期将继续带来黑茶的相关知识,请持续关注。

黑茶基础知识全面解读(七)茯茶有什么功效?


陕西茯茶出自于陕西咸阳泾阳,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茯砖茶压制要经过原料处理、蒸气沤堆、压制定型、发花干燥、成品包装等工序,其中茯砖特有“发花”工序。其压制过程中要求砖体厚度松紧适中,便于微生物的繁殖活动。且茯砖砖模退出后,不直接送进烘房烘干,先包好商标纸,再送进烘房烘干。

陕西北邻内蒙古,向西为西北腹地,因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茯茶特别适合高寒地带及高脂饮食地区人群饮用的特点。数百年来,茯砖茶成为西北地区各族人民的生活必需品,也是少数民族群众探亲访友、过年过节相互馈赠的首选礼品,被誉为“中国古丝绸之路上神秘之茶”“西北少数民族生命之茶”。

品质特征:茶体紧结,色泽黑褐油润,金花茂盛,茶汤橙红透亮,菌香四溢,滋味醇厚悠长。

历史沿革:陕西省关中地区以其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位形成了得天独厚的茶叶集散地优势,造就了秦商自古以茶为主、数百年间几乎垄断茶叶贸易的局面。

茯茶约在公元1368年(明朝初期)问世,采用陕西泾阳黑毛茶为原料,手工筑制,称“泾阳砖”;因在伏天加工,故又称“伏茶”。因其药效似土茯苓,就由“伏茶”美称为“茯茶”或“福砖”。由于系用官引制造,清代前期须在兰州府缴纳三成至五成砖茶作为税金,这批茶交给官府销售,又叫“官茶”“府茶”。其余的砖茶由茶商按照政府指令在指定的销区销售,故称为“附茶”。

在清道光年间,将安化黑毛茶中色黄叶粗的茶用篾篓踩成大包,包重90公斤,运往陕西泾阳压制成砖。

近年来,随着少数民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质量好并具有传统品牌的天未然茯砖茶需求旺盛,市场需求稳中有升。茯砖茶不仅畅销国内,还大量出口到俄罗斯、蒙古、日本、韩国、中东、欧、美等国家和地区。

功效:茯茶功效突出原因在于有一种金花菌(冠突散囊菌),即砖茶里面布满星星点点密密麻麻黄色的“金花”。“金花”越茂盛,品质就越好,对消化、生理调节作用就越大。茯茶消滞去腻,降脂降血,平衡生理功效显著。茯茶中有多种人体必须的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下期将带来“安徽黑茶——古黟黑茶(安茶)”,敬请期待。

黑茶基础知识全面解读(五)什么是普洱茶?


茶人许玉莲老师在其2015年出版的《我就要这世界香》一书中提到,北京马连道茶叶批发市场“无论一味讲大的茶城,或小门小户或独家村店铺,漫天漫地漂浮着的是普洱茶的气息,人们看的、听的、摸的、喝的、念的、买的、卖的,除了普洱茶还是普洱茶。”看来近年普洱茶“热度”不仅高温不降,还有愈演热之势。

普洱茶是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并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普洱茶原产于云南省,过去因集散地为普洱县,故称作“普洱茶”。“普洱”为哈尼语,“普”为寨,“洱”为水湾,意为“水湾寨”,带有亲切的“家园”的含义。

由此看来,普洱茶的定义至少包含了四层含义:首先,必须是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特指云南省普洱市、西双版纳州、临沧市、昆明市、大理州、保山市、德宏州、楚雄州、红河州、玉溪市、文山市等11个州(市)75个县(市、区),639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现辖行政区域内制成晒青毛茶。其次,制作普洱茶晒青毛茶的原料必须为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其三,茶叶加工过程须经后发酵处理;其四,加工成的散茶和紧压茶须具有独特的外形,内质特点。四个条件缺一不可。

分类:

1.普洱茶按加工工艺分类可分为生茶,熟茶;

2.按外形分类可分为散茶和压紧茶(饼茶,沱茶,砖茶,金瓜贡茶等);

3.按存放方式分类可分为干仓普洱,湿仓普洱等;

4.按年代分为老茶,中期茶,新茶。

加工工艺:普洱茶加工分为晒青毛茶、普洱生茶、普洱熟茶的加工。

1.晒青毛茶的加工工艺为:鲜叶采摘—摊晾—杀青—揉捻—干燥。其中,杀青分锅炒杀青和滚筒杀青两种。

2.普洱茶生茶是以普洱茶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蒸压成型制成的紧压茶。加工工艺为原料拼配—筛选—半成品拼配—蒸压成型—干燥—包装。

3.普洱熟茶是一种后发酵茶,茶品特殊。相较普洱生茶,在加工过程中多了一道渥堆工序。

品质特点:

1.生茶:外形色泽墨绿、香气清纯持久、滋味浓厚回甘、汤色绿黄清亮。随年份增长,外观、汤色和属性逐渐向熟茶转变。

2.熟茶:外观红褐色,汤色红浓明亮,具有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甜,叶底褐红。

茶马古道与六大茶山:

茶马古道

1.官马大道:普洱→昆明→北京

2.关藏茶马大道:普洱→下关→丽江→中甸(今香格里拉)→西藏

3.江莱茶马道:普洱→江城→莱州→欧洲各地

4.旱季茶马道:普洱→思茅→澜沧→孟连→缅甸

5.勐腊茶马道:普洱→勐腊→老挝

6.滇东南茶马道:普洱→思茅→车里(景洪)→打洛→缅甸景栋

普洱茶山,以澜沧江为界划分为:

江内: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漫撒。

江外:南糯、南峤、勐宋、景迈、布朗、巴达。

历史沿革:

周朝 云南种茶历史悠久,早在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纣时期,云南种茶先民濮人就已经献茶给周武王,只不过那时还没有普洱茶这个名称。邦崴过渡型古茶树是古代濮人栽培驯化茶树遗留下来的活化石。

唐朝 历史文献中记载最早种植普洱茶的人是唐吏樊绰,在其所著《蛮书》卷七中云“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据考证银生城的茶应该是云南大叶茶种,也就是普洱茶种。

宋元 宋朝李石在《续博物志》一书中也记载了:“茶出银生诸山,采无时,杂菽姜烹而饮之。”

元朝时有一地名叫“步日部”,后此地名写成汉字,为“普耳”(当时“耳”无三点水)。普洱一词首见于此。

明清 明代万历年间谢肇淛在其著《滇略》中,提到“普茶”(即普洱茶)这个词,该书曰:“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普茶”一词首次见诸文字。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中亦有“普洱茶出云南普洱”的记载。

清朝阮福《普洱茶记》:“普洱古属银生府。则西蕃之用普洱,已自唐时。”清道光《普洱府志》“六茶山遗器”载,在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期,普洱府境内就已种茶。

新中国 新中国诞生后,云南茶叶获得了新生。1951年建立了云南省茶叶科研机构,到1958年止,云南茶园面积达到了46.6万亩,产茶18万担,但大跃进时期茶树大受摧残。

十年动乱期间,茶叶发展缓慢。1966年,云南茶只有19万担。

1984年,现代普洱创始人吴启英通过普洱茶接种技术科学的方式,在保证普洱茶质量的情况下22天就完成了普洱熟茶的发酵转化。这是现代普洱熟茶的开端,为普洱熟茶批量生产奠定了基础。

下期解读“广西黑茶——六堡茶”,

黑茶基础知识全面解读(十)如何冲泡黑茶?黑茶有哪些功效?


黑茶的五种喝法:

1.传统喝法:取茶10-15克,用壶或其它容器盛满500毫升的水,煮至水沸腾时将茶放入壶中,待至壶中茶水沸腾,改用文火煮1至2分钟,停火后,滤去茶渣,即可饮用。

2.功夫茶喝法:用功夫茶具,按照功夫茶的泡饮方法饮用。

3.盖碗冲泡法(南方最为常见):可用紫砂或陶瓷杯、碗,取茶5-8克,先用沸水冲洗茶一次,烫杯后倒掉茶汤,再冲入沸水,加盖闷一分钟左右,待到汤色红浓,即可饮用。

4.凉茶喝法:用1比60的茶水比,按传统方法将茶水煮好,滤去茶渣,茶汤放凉后即可饮用。放入冰箱冷藏后饮用,风味更佳。

5.奶茶冲泡法:用传统的方法将茶汤煮好后,按1比1的比例调和茶汤和牛奶,加少许盐,即成具有西域特色的奶茶。

黑茶的保健功能:黑茶经过渥堆的加工工艺,在降血脂、降血压、降糖、减肥、预防心血管疾病、抗癌等方面,功效显著。研究表明,黑茶的特殊保健功效与其含有较丰富的茶多糖有关。

总而言之,黑茶形成的初衷就注定黑茶的发展史没有常人想象中的浪漫情怀,也没有什么文艺气息。回望古道,在交通闭塞时,黑茶运输,多采用人背、马驼的形式;回望历程,在当时恶劣的环境中,谁知途中发生了多少“惊心动魄”,只能留予后人揣测的“艰难困苦”。也许,正因为如此,黑茶才形成了越陈越香的独特品格。

白茶基础知识全面解读白茶产地及特征白茶的功效与作用


“灵山秀水出白茶,唐韵留香涤风华。淡薄茗道归自然,雾雨情深探菊花”。关于白茶,想说的很多。缘起是基于它的平淡:制作简单、品质淡雅平实,品种易于区分、一目了然不繁琐。可细细体味,却发现这茶实在不简单,存放几年,无论是滋味还是功效都给人一种别致的惊喜。好白茶难得,好的老白茶更难得,古云:白茶“一年为茶、三年为药、七年为宝”。好的老白茶如一位故友,禁得起时间的回味,治愈你的伤痛,外表平实自然,而内里全是宝。白茶——简单,不简单。

邂逅一种茶,只需一刻,而相伴一种茶,却需一生。这一刻,让我们与白茶相遇。

简单之一:制作工艺天然

白茶是中国六大茶类之一。采摘后,不经杀青或揉捻,只需将新鲜茶叶薄薄摊放在竹席上置于微弱的阳光下,或置于通风透光效果好的室内,让其自然萎凋,晾晒干至七八成时,再用文火慢慢烘干即可,属微发酵茶。

简单之二:品质清雅和怡

1、外形:白茶成品茶多满披白毫,如银似雪,有“绿妆素裹”之美感;

2、汤色:汤色多呈黄色,清雅透亮,赏心悦目;

3、香气:毫香清新、嫩香持久;

4、滋味:滋味鲜醇回甘。

简单之三:产地、树种单一,品级易于区分

1、产地:白茶产自福建东北部的福鼎,政和,建阳,松溪,其他地区几乎不出产,是六大茶类里“居住地”最单纯的一种;

2、树种:白茶原料一般采用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政和大白茶和闽北水仙、闽东北菜茶制作,是六大茶类中鲜叶

茶叶基础知识


对于茶叶基础知识相信茶农们都挺熟悉的了,下面和小编来学习下这个知识。

茶叶基础知识

中国茶叶:分为基本茶类与再加工茶类。

基本茶类: 按工艺、茶树品种不同而分为(绿、红、白、黄、黑、青)。

一、绿茶:基本工艺流程:鲜叶杀青--揉捻--干燥 。

1、炒青绿茶:长炒青--眉茶(炒青、特珍、珍眉、风眉、秀眉、贡熙等)

圆炒青--珠茶(珠茶、雨茶、秀眉)

细嫩炒青(龙井、大方、碧螺春、雨花、松针等)

2、烘青绿茶:普通烘青(闽烘青、浙烘青等)

细嫩烘青(黄山毛峰、太平猴魁、高桥银峰等)

3、晒青绿茶:(滇青、川青、陕青等)

4、蒸青绿茶:(煎茶、玉露等)

二、红茶:基本工艺流程:鲜叶经萎凋--揉捻(揉切)--发酵--干燥。

1、小种红茶:(正山小种、烟小种等)

2、工夫红茶:(滇红、祁红、川红等)

3、红碎茶 :(叶茶、碎茶、片茶、末茶)

三、青茶:基本工艺流程:晒青--晾青--播青--杀青--揉捻--干燥。

1、闽北乌龙:(武夷岩茶、水仙、大红袍、肉桂等)

2、闽南乌龙:(铁观音、奇兰、黄金桂)

3、广东乌龙:(凤凰单枞、凤凰水仙等)

4、台湾乌龙:(冻顶乌龙、包种等)

四、白茶:基本工艺流程:晾晒--干燥。

1、 白芽茶:(白毫银针等)

2、 白叶茶:(白牡丹、供眉等)

五、黄茶:基本工艺流程:杀青--揉捻--闷黄--干燥。

1、 黄芽茶:(君山银针、蒙顶黄芽等)

2、 黄小茶:(北港毛尖、沩山毛尖、温州黄汤等)

3、 黄大茶:(霍山黄大茶、广东大叶青等)

六、黑茶:基本工艺流程:杀青--揉捻--渥堆--干燥。

1、 湖南黑茶:(安化黑茶等)

2、 湖北黑茶:(蒲圻老青茶、茯茶等)

3、 四川边茶:(南路边茶、西路边茶等)

4、 滇桂黑茶:(普洱茶、广西六堡茶等)(普洱制作基本工艺差别于一般黑茶标准)

再加工茶类:以六大茶类作为基本原料再加工而成。

1、 花茶:以六大茶类为基础加以各类鲜花窨制而成:(茉莉花茶、珠兰花茶、玫瑰花茶等)

2、 紧压茶:以六大很茶类为基础加以各式模具压制而成:(各类砖茶、各类饼茶、各类沱茶、元宝形、铜钱型等等)

3、萃取茶:以六大茶类为基础加以茶汁浓缩而成:(速溶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