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方面了解土家族茶文化

发布时间 : 2019-11-28
茶文化 红茶介绍以及茶文化 茶文化发展的历程

茶文化。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从四方面了解土家族茶文化”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茶友们了解“从四方面了解土家族茶文化”相关知识!

茶文化是土家族饮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下面我们一起从四个方面来了解一下土家族的茶文化。

油茶汤

油茶汤在土家族已有悠久的制作饮用历史,土家族对油茶汤的制作十分讲究,被称为最具有民族地方风味特色的茶汤,有一句话这样说:“三天不喝油茶汤,头昏眼花心发慌。”

四道茶

土家族的四道茶也是非常特别的哦,头道茶为白鹤茶,称为“亲亲热热”,第二道茶,称之为“香香喷喷”,三道茶称为“甜甜蜜蜜”,四道茶称为鸡蛋茶,称为“圆圆满满”,这四道茶泡茶的方式一般是依据来客身份亲疏长幼而定。

罐罐茶

罐罐茶就是用土罐来作为泡茶的工具,做法很简单,先将茶叶放进罐中用火烤焙,待香味完全散发的时候用沸水冲泡即可,可加入姜片,成为姜茶,无论油茶汤还是罐罐茶,都是土家族日常生活必备的饭后好饮料,土家族有句民谣是这样唱:“客来不办包谷饭,请到家中喝油茶”。

种茶、采茶、制茶

土家族不仅饮茶讲究,还创造出种茶、采茶、制茶一系列的茶文化。

饮茶,不仅是土家族日常生活的需要,而且是一种礼仪。

小编推荐

【茶文化】土家族的“阴米茶”


阴米茶是渝东南武陵山区石柱土家山寨奇特的风味小吃。土家山寨家家户户会做阴米茶,构成了奇特的旅游饮食文化风景线。

阴米茶香气浓郁,味道鲜美,工艺奇特,具有滋阴补肾、增进食欲功效。清代曾将阴米茶载入《石柱厅乡土志》,成为土家山寨约定俗成的茶经。阴米茶用糯米加工而成,浑圆如珠,晶莹如玉,糍性良好,略带香味。糯米经过蒸、晒、搓、揉、阴等工序,染上五颜色的食品红,阴干而成阴米,阴米制作工艺考究,用糯米10斤、20斤不等,用山泉水泡一天一晚,洗净入木甑之中,旺火蒸熟,起锅倒入竹席,冷却后染上食品红,搓散成颗粒状,阴干而成晶莹剔透的阴米。食用时,用猪油炒煮阴米,混上甜蜜的米糟,土家人还煮上几个荷包蛋,起锅即成阴米茶。

煮荷包蛋也有独特风俗,给每个客人只能煮3个或5个荷包蛋,不能煮2个(2个鸡蛋喻指男人的睾丸,带侮辱客人之意)。黄水国家森林公园景区的黄水、冷水、官田、中益、沙子、马武等土家山寨的农人将阴米干炒,客人到来时,用开水冲泡几捧已炒泡的阴米茶,随取随饮,非常方便。

特色美食油茶汤的原料主要是阴米,油茶汤的制作工艺是取阴米100克,菜油10克,油炒水煮阴米,再伴上葱花、韭菜、核桃、黄豆、花生米等山珍10克,起锅即成油茶汤。香气扑鼻,色泽晶莹如珠,汤色红艳,酥软可口,光滑如颗颗珍珠,令人食欲倍增。

当您进入石柱任何一个土家山寨,好客的主人必用阴米茶款待,给您的旅途带来无穷妙趣。阴米茶是土家山寨待客风俗中正式吃饭前的过午小吃,口碑相传,这种习俗从清代沿袭至今。如今,阴米茶已成为具有石柱土家特色的旅游美食,很受青睐。

通过三方面去了解茶艺的分类


茶艺指的就是泡茶与饮茶的技艺,下面来给大家讲讲茶艺应该如何分类。

茶艺如何分类:

不同茶艺的分类也就多种多样,首先从冲泡方法来区分吧,比如说像功夫茶、盖碗茶以及玻璃杯这三种泡法;

第二个就是按茶叶来区分,例如红茶茶艺、绿茶茶艺、花茶茶艺等等;

最后一个就是按地区名称来区分,例如武夷茶艺、安溪茶艺、潮汕茶艺等,这些茶叶的名称都是因一些地区名而产生的。

这三个都是比较简单的茶艺分类的方法,但是有一些茶叶的名称并不能准确反映该茶艺的主要特色,经常会和别的茶艺混乱,例如绿茶类的龙井茶、黄山毛峰、碧螺春等名茶,这些不能通过地区名称和茶叶去分类,只好以冲泡方法去进行分类,这三种名茶都是用玻璃杯或者盖碗杯冲泡的,其程序大致相同,除了通过冲泡方法去进行茶艺分类,还有一个是比较常用到的,地区名称分类,但是入股都按地区名称来命名,那么,有多少生产乌龙茶的地方,就有多少种茶艺,这是令人无法进行科学的统计的。

所以,综合以上所说的,茶艺的分类应该以冲泡方法作为分类标准是较为科学的。

土家族的擂茶又名“三生汤”独特的饮茶风俗和待客方式


在湘、鄂、川、黔的武陵山区一带居住的土家族人,至今还保留着一种古老的吃茶法,这就是喝擂茶。外地人到了这里,当地人一定会用擂茶招待你,因为这是他们的一种独特的生活风俗和待客方式。

擂茶是一种饮料,又名“三生汤”,是用生叶(指从茶树采下的新鲜茶叶)、生姜和生米仁等三种原料经混合研碎加水后烹煮而成的汤,故而得名。

据说这种擂茶起源于东汉建武年间,大约在建武二十三四年的一个盛夏,东汉的伏波将军马援奉命进击武陵的蛮寇,途经乌头村(即桃花源)时,染上瘟疫,将士病倒了数百人,马援自己也没有幸免。他只得下令在山边的石洞屯兵,派士兵去寻医问药。当地的一位老太太见马援的兵勇军纪严明,秋毫无犯,便献出了祖传的“擂茶”秘方,来为将士们治病。将士们每日当茶饮用,染病的逐渐痊愈,健康的也避免了瘟疫的传染和强壮了身体。

初喝擂茶时有一种似辣似咸,还有茶的苦涩的感觉。喝下几口之后,就会觉得心胸舒畅,肝脾舒适,止渴生津,神情悠然。这是因为擂茶是用生姜、生茶叶和用水泡涨的生米,放在擂钵中用山楂木棒擂制成浆的。这种擂制成浆的东西,就叫“擂茶脚子”,用这种“脚子”冲的茶就叫擂茶。

冲擂茶时,先在茶碗里放上半羹匙“擂茶脚子”,再注入沸腾的开水。注水时壶要提得高,水要冲得快,让水在碗里冲成旋涡,使“脚子”在旋转的水中自然冲匀。喝擂茶时要趁热喝,再配上一些油炸黄豆、花生、粑粑、糕点等小食品,会更受饮用者的欢迎。

西双版纳茶叶世界之最之10方面


西双版纳素有动植物王国之美誉,另外还有茶树摇篮之美称。在笔者的记忆中,西双版纳茶叶世界之最有10个方面:

一、西双版纳有众多的国家级、省级研究所。其中,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就坐落在勐海县境内。它的前身是解放前思普企业局的一个茶叶试验场,成立于1938年,解放后,改名为省农业厅茶试场。该所曾五易其名,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改为现在的所名。它是一个科室齐全、历史悠久,科研硕果累累的老所,是云南省茶叶界最高学术的权威机构。

二、世界上发现最早、报道最早、一直得到专家学者们认可的巴达野生型大茶树,南糯山栽培型茶树也在西双版纳州境内。巴达野生型茶树的树龄达1700年,树高34米,树径1.21米,树幅10米(1960年发现时测定的数据,该树是由张顺高、刘献荣发现的).南糯山栽培型茶树王树龄800余年,树高5.9米,树幅10米,树径1.38米。

三、世界上最大的茶树叶片,出自于西双版纳州的茶园中:叶长330毫米,叶宽136毫米,叶面积31416平方毫米。

四、最多的茶多酚含量--勐海县曼真村的古茶园中茶多酚含量高达42%.

五、历史上最高的红茶售价--原勐海茶厂生产的红茶售价达4000美元/吨。

六、全国乃至世界上唯一的一个国家大叶茶种质资源园在西双版纳茶叶研究所内--它保存了1000余份大叶茶原始材料,24个茶种,2个变种。

七、西双版纳有最重的茶树芽叶--一芽一叶,重3.4克,一芽二叶重4.6克,单芽重1.05克,一芽二叶最长达16.8公分,陈列在省茶叶研究所陈列园内。

八、最速成高产的茶园--3年亩产干茶523斤(级内茶);5年亩产干茶1042.6斤(级内茶)。这一产量是省茶叶研究所栽培研究室创造的。

九、最高售价的茶叶--紫娟茶,每千克售价1.5万元。

十、最早种茶的民族--澲人,即今天的布朗族。

茶马古道兴衰史:一条从凤庆出发,走向四方的路


按:茶马古道是如何消亡的?它最兴盛的时候又是什么样子呢?这条路,还有多少人记得?

01万担好茶于此始

这段路,原本是没有名字的。

说是茶马古道,其实只是一个很笼统的称呼,它的称呼应该叫“凤下线”,因为这是一段从临沧凤庆到大理下关的路线。如果还原到历史中,应该称作“顺下线”。

辉煌不再的赶马人

临沧是云南茶叶的主要产区,自古以茶闻名天下。

而临沧茶,正是通过这条路,走到下关,再走到昆明,再运往西藏。

那个时候,每当春茶季节来临,西藏、下关、巍山的茶商们纷至沓来,走进顺宁府收购毛茶。数十,乃至数百支马帮队伍走了进来。

青龙桥铁索悠悠荡荡,桥头的神祠记忆着昔日的马帮调子,回响在滚滚澜沧江上。

青龙桥(

民国时期,这条路是最为热闹的时候,30年代,每天有八九百匹骡马从这里经过。

骡马们运来盐巴和日用品,还运来大量的抗战物资,从缅甸方向,棉纱和鸦片也顺着这条路运到内地,再销往各处。

1949年以前,每年由这里运出去的晒青毛茶不低于三万担。

永昌祥商号成立合影(

1928年,大商人严子珍创立了“永昌祥”商号,这位大理喜洲商人的商号主要生产沱茶,而“永昌祥”大部分沱茶毛料,都来自于双江和凤庆,在“永昌祥”鼎盛时期,垄断了凤庆一半以上的毛茶。

随着“永昌祥”的兴盛,福春和、福利和、福协和等20多家茶叶商号也陆陆续续在凤庆开设,而正是这些商号的开设,让这条“顺下线”成为繁华的茶马大道。

而随着冯绍裘等一批红茶专家在凤庆设厂生产滇红开始,这条路带来的东西就更多了。

1939年,冒着毛毛细雨,顺宁茶厂的60余匹骡马已经装好垛子。

赶路的马帮(

这是一批将震惊中外的货物。

这批货物沿着古道,到达下关,再由汽车运到昆明,再从昆明转运到广州,从广州口岸,再转运到香港,香港富华公司又经过多日准备,将这批货物在英国伦敦茶市上销售,每磅卖到800便士。

这批货物便是滇红茶。

从此滇红名震中外。

而凤庆,也因为滇红茶,成为了著名的“滇红之乡”。

02昔日辉煌的商路的消亡史

“赶起百十匹骡子,驮上百十斤驮子,翻过百十个梁子,换回百十样货子,填饱干瘪瘪的肚子,狂欢一阵子。”

如若把时间往前推30年左右,在凤庆,这样的调子起码还会有人记得。

而如今二土哥只能在一些凤庆资料里找到这样的只言片语。

这是古老的马帮之歌,在凤庆曾经传唱了数百年。

听过这样调子的老人家在世的已经不多,对很多人来说,马帮已经是个遥远的概念。

凤庆茶马古道真正的消亡是1983年。

漭街渡大桥(

当从凤庆县城通往鲁史的公路修通,跨越澜沧江的漭街渡大桥通车,这条走了数千年的古道终于回归成一条寻常道路。

古道、索桥、竹筏、骡马,这些曾经代表着凤庆印象的事物,逐渐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当然,如若说道茶马古道的消亡,其实当60多年前,凤庆县城修通了公路,制作成沱茶的临沧大叶种茶以及新崛起的滇红茶装上汽车偏离古道走出临沧时,茶马古道就已经注定了辉煌不再的宿命。

而曾经被誉为临沧“小上海”的鲁史镇,也从茶马古道重镇逐渐变成了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山村。

鸟瞰茶马古镇鲁史

许多人并不知道,凤庆的茶马古道其实分为两段。

第一段,从凤庆县城出发,走进大寺乡,从德乐村到新村,跨越澜沧江过了青龙桥,走上骡马萎坡,走过金鸡村,到达鲁史镇,在鲁史镇歇脚片刻,又从犀牛渡跨越黑惠江,进入巍山县。

第二段,从凤庆县城出发,先到达营盘镇,进入镇康县,再从南伞或者孟定进入缅甸。

这两条路连为一体,就是当时最著名的国际通道。

这里是一条官道,从中原、昆明、大理派来的凤庆官员,都要沿着这条路走进凤庆。

鲁史街景掠影

也有文献记载,这是千百年来,东南亚小国向中国中原王朝进贡的唯一道路。据鲁史镇老人描述,鲁史有个地方叫象脚井,许多年前缅甸进贡的大象走到那里,要喝水,一抬脚就踩出一口井,象脚井因而得名。

沿着这条路,官营的盐铁、民间的茶叶、赶路的脚夫汇聚一起,形成了凤庆一道独特的风景,而中原文化沿着茶马古道进入凤庆,西方文化则从缅甸到达这里,在这里汇聚,形成了独特的凤庆文化。

从文庙到学堂,一个个文人士子走出大山,入朝则做了文官武将,在野则做了学者名家,南蛮不毛边陲小县,因为一条路,变成了文化璀然之地。

03德乐,茶马古道的歇脚村

在德乐村,窝底塘与大坝、小草坝、鸡街子之间,有一条延绵的路。

数十年前,这条路上一度人声鼎沸。

这里是茶马古道重要一段。

茶马古道之大红路棠梨湾

如若当年当年的马帮人还活着,一定会记得,在棠梨湾煮茶谈笑的日子。

夕阳西下,炊烟袅袅,骡马在道畔吃草饮水,茶垛子放在路边。

赶马人们围坐在篝火旁,点上烟锅,谈笑风生。

他们谈的内容,大约会说顺宁府的茶叶涨了几许,此次行程能获利多少。

回望这段历史,如同过眼云烟,转瞬即逝,却又总在心底,留下淡淡的一点回忆,永远镌刻在这片土地上。

茶马古道之大红路

二土哥的家乡,就在这里,挨着大红路

生在茶马古道之侧,然后与茶结缘,如同一种宿命。

德乐

德行天下,乐在其中。

当年给这个村起名字的人,一定也是满腹经纶,文采斐然的吧。

德乐村也是茶马古道上重要的产茶区。

而当茶马古道被遗忘的时候,德乐也逐渐被遗忘了。

二土哥家门口眺望,对面也是茶马古道经过的地方

2017年春,二土哥回到老家。

望着村里那些已经伴随茶马古道度过数百年春秋的古树茶,走在大红路上,忽然想:“为什么不做一款‘德乐’的茶出来呢?”

于是土匀农业“德乐”茶应运而生。

04茶马古道上歇脚村的好茶

2017年头春,德乐茶应运而生。

这是一次寄意、一次展望

也是对茶马古道的一次致敬

精选200年古树

制成357克茶饼

选料极其严格

总共只制成80饼

冲泡后茶汤金黄透亮

茶香扑鼻醉人

茶底嫩绿

不辜负茶马古道之名

80饼

限量发售

只为那份深藏在心里的回忆与崇敬

学习茶文化从敬茶开始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敬茶也是非常讲究的。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学习下敬茶的文化。

我国历来就有客来敬茶的民俗。早在3000多年前的周朝,茶已被奉为礼品与贡品。到两晋、南北朝时,客来敬茶已经成为人际交往的社交礼仪。颜真卿《春夜啜茶联句》中有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清言。唐代刘贞亮赞美茶有十德,认为饮茶除了可健身外,还能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

当今社会,客来敬茶更成为人们日常社交和家庭生活中普遍的往来礼仪。俗话说:酒满茶半。奉茶时应注意:茶不要太满,以八分满为宜。水温不宜太烫,以免客人不小心被烫伤。有两位以上的访客时,用茶盘端出的茶色要均匀,并要左手捧着茶盘底部,右手扶着茶盘的边缘,如有茶点心,应放在客人的右前方,茶杯应摆在点心右边。上茶时应以右手端茶,从客人的右方奉上,并面带微笑,眼睛注视对方。

喝茶的环境应该静谧、幽雅、洁净、舒适,让人有随遇而安的感觉。选茶也要因人而异,如北方人喜欢饮香味茶,江浙人喜欢饮清芬的绿茶,闽粤人则喜欢酽郁的乌龙茶、普洱茶等。茶具可以用精美独特的,也可以用简单质朴的。

当然,喝茶的客人也要以礼还礼,双手接过,点头致谢。品茶时,讲究小口品饮,一苦二甘三回味,其妙趣在于意会而不可言传。另外,可适当称赞主人茶好。壶中茶叶可反复浸泡3至4次,客人杯中茶饮尽,主人可为其续茶,客人散去后,方可收茶。琛瓯洗尘沏茶是家庭礼仪中待客的一种日常礼节,也是社会交往的一项内容,不仅是对客人、朋友的尊重,也能体现自己的修养。

传说我国古代有一人名叫若琛瓯,乃景德镇人,以制茶具而闻名,他制的茶具美观、耐用。可是一个恶毒的巫师知道后,念了一道毒咒,毁坏了茶具。要解开这道咒语,需有一名年轻人投入烧茶具的炉火。于是,琛瓯很勇敢地投入熊熊烈火中,咒语解开了,茶具恢复原样。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将第一次茶水称为琛瓯洗尘。

如今,琛瓯洗尘是十八道功夫茶中的一道,后人用得更多的是洗尘二字,以表达对客人的尊敬。

从雅安孝子说起茶文化起源


雅安乃是世界茶文化发源地,说起茶文化,不得不提到一个人吴理真,雅安名山人,家住蒙山之麓,《四川通志》卷四十记:汉时名山县西十五里的蒙山甘露寺祖师吴理真,修活民之行,种茶蒙顶。吴理真父早逝,家境贫寒,母亲积劳成疾。他是个孝子,每当雄鸡报晓,便带上工具,登上蒙顶,割草拾柴,换米糊口,为母亲治病。一日,吴理真拾好柴,口干得直冒火,顺手揪了一把万年青(野生茶树)叶子,放在口里慢慢咀嚼,口渴渐止,困乏渐消,精神倍增,颇感奇异。又摘了些带回家中用开水冲泡,让老母喝下,果有效果。连服数日,病情好转,续饮月余,身体康复。乡亲们病了,他热情地用这种叶子泡水给他们饮用,效果也很好。可惜这种树不多,所生长的叶子远远不能满足治病救人的需要,他决心培育出更多的茶树。

为了采摘茶种籽,吴理真跑遍了三十八蒙峰。他把茶籽捡回家,用沙土拌和后放入篾筐中,上面盖以谷草,使茶籽不会霉变和冻坏。为了选择播种茶籽的地方,吴理真翻越蒙顶的山山岭岭,对野生茶树的生长环境进行分析研究,认定蒙顶五峰之间和菱角弯一带最适宜茶树生长。这里雨量充沛,土质肥厚,终年云遮雾绕,为茶树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所产茶叶内含物质极为丰富,加上精湛的制作工艺,使蒙山茶具有独特的品质,在我国茶叶史上独树一帜,经久不衰。

吴理真为了种茶,在荒山野岭搭棚造屋,掘井取水,开垦荒地,播种茶籽,管理茶园,投入了自己的全部身心。可以想象,吴理真这种敢为天下先的行动,不知经历了多少艰难困苦,经过了多少次失败。功夫不负有心人,吴理真用勤劳和智慧浇灌出了株株嫩绿茁壮的茶树,他成功了。吴理真把茶叶熬成汤,施舍邻里,普济世人,许多人祛疾去病,不少人健体强身。他以植茶为民众的精神谱写了我国人工种茶最早的历史。

深入了解国外茶文化


现在不少外国人都喜欢喝茶,品茶,今天,我们一起来穿飞到世界各地,看看他们那里的茶文化吧!

国外茶文化1、斯里兰卡

斯里兰卡盛产红茶,当地居民特别喜欢喝苦涩的茶,他们觉得很有滋味。

国外茶文化2、英国

英国人大多喜欢喝饮料,在英国,茶可以说是当地的民族饮料,他们喜欢喝煮好的浓茶,还会往里面加入糖和牛奶。

国外茶文化3、泰国

泰国人喜欢喝冰茶,他们往往会往茶水里加入冰块,让他们冷却,当地人都不喜欢喝热饮。

国外茶文化4、蒙古

蒙古人喜欢喝砖茶,他们会将砖茶弄成粉末,然后再加水煮开,再往里面加入羊奶或牛奶还有盐,他们觉得这样喝起来特别有滋味。

国外茶文化5、新西兰

新西兰人特别喜欢喝茶,他们会把喝茶当成人生的享受,而且一些学校和机关、工厂等地方都会给时间喝茶,新西兰里茶馆随处可见。

国外茶文化6、加拿大

加拿大人泡茶会先将陶壶烫热,然后往里面加入一茶匙茶叶,再用沸水冲泡,大概8分钟后,把茶倒出来,往里面加入糖和乳酪。

国外茶文化7、埃及

埃及人喜欢喝甜茶,他们在招待客人时,会端上一杯热茶,他们会往茶里加入白糖,不过这种茶不宜多喝,喝多了,嘴会粘糊糊的。

不同的国家,茶文化也会有所不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