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五彩缤纷的世界的茶文化

发布时间 : 2019-11-28
茶文化 茶文化发展的历程 红茶介绍以及茶文化

【www.cy316.com - 茶文化】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五彩缤纷的世界的茶文化”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茶友们了解“关于五彩缤纷的世界的茶文化”相关知识!

本期给大家带来的是关于世界的茶文化,你知道世界的茶文化?五彩缤纷的世界各民族饮茶习俗是因为全球性的文化交流,各国人民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以至宗教意识相融合的结果。有多五彩缤纷?一起看看。

一、世界茶文化起源:茶叶起源于中国,发展于中国。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茶、制茶的国家。

二、其他国家的茶文化:中日两国一衣带水,隋唐以前的时候,两国已有文化交往。以后,随着中国佛教文化的传播,茶文化也同时传到了日本。饮茶很快成了日本的风尚。南朝鲜因受中国和日本双重文化影响,兴起“茶礼”习俗。

港澳地区则沿袭闽粤饮茶习俗,以饮普洱、水仙、花茶为主。

泰国、缅甸和云南地区相似,习惯吃“腌茶”,将生茶腌制成酸味制品,吃时拌入食盐、生姜、花生之类,干嚼佐餐。南亚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兰卡等国家饮甜味红茶,或甜味红奶茶。印度饮茶总量为世界第一位,喜欢浓味的加糖红茶。巴基斯坦一般以茶、奶、糖按1:4:3的比例冲泡调饮,喜味浓的红茶。

茶文化精选阅读

五彩缤纷的中国茶之三


色橙香高-黄茶

黄茶,最早出现在唐朝,起初是指茶树芽叶自然发黄的黄茶。当时最负盛名的贡茶寿州黄芽,便是其中之一。现在的黄茶是在绿茶的加工工艺上加一道闷黄的工序,使其形成了黄汤黄叶的黄茶风格。黄茶的加工分为杀青,揉捻,闷黄,干燥等工序。闷黄工序有的是在揉前闷黄,有的是在初烘或烘后闷黄。闷黄是形成黄茶品质的关键。在闷黄的过程中,鲜叶体内的叶绿素在热化过程中被破坏,黄色物质更加显现出来,这是黄茶呈现黄色的主要原因。

黄茶的总品质特征为:外形色泽金黄,汤色黄亮,叶底嫩黄。与绿茶相比,黄茶属于微发酵,滋味比绿茶醇厚,回甘甜爽。

黄茶的制法据文献记载出现在明代。绿茶炒制工艺掌握不当,如杀青温度低,时间长,或杀青后未及时摊晾,及时揉捻,或揉捻后未及时干燥,堆积过久,都会使叶子变黄,产生黄汤黄叶,出现类似后来的黄茶。

黄茶依材质原料芽叶的嫩度和大小,可分为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三类。

1.黄芽茶,采摘原料细嫩,采单芽或一芽或一芽一叶初展(一般芽长于叶)加工而成,又分为银针和黄芽。其中:

君山银针:产于湖南岳阳洞庭湖的山。君山银针的制作工艺精细,满披茸毛,色泽金黄;香气清鲜

蒙顶黄芽:产于四川省雅安名山的蒙山。

霍山黄芽:产于安徽霍山县。外形芽叶细嫩,色泽黄绿。茶汤黄绿戴金黄圈。香气清高,滋味醇厚回甘。

2.黄小茶:采一芽一叶或一芽两叶初展的鲜叶加工而成,分为

北港毛尖产于湖南岳阳市的北港。外形条索结卷曲。

沩(wei)山毛尖:产于湖南省宁乡县的沩山。

平阳毛尖:产于浙江。

皖西的黄小茶。

3.黄大茶:黄大茶的原料较粗大。一般采于一芽三四页的鲜叶加工而成。黄大茶产量较多,分为霍山黄大茶和广东大叶青茶。

霍山黄大茶:像钓鱼钩,色泽油润金黄,汤色深黄,似锅巴香,滋味浓厚,耐冲泡。

广东大叶青:外形条索肥壮卷曲,色泽青黄或青褐,香气纯正,滋味醇厚。

藏传说 文成公主及五彩金凤


唐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藏王松赞干布遣大相禄东赞至长安,献金5000两,珍玩数百,向唐朝请婚。太宗皇帝许嫁宗女文成公主。十五年(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在唐送亲特使江夏王太宗族弟李道宗和藏王迎亲专使禄东赞的伴随下,出长安前往西藏。

送亲队伍浩浩荡荡,连绵十里而不绝,五彩金凤衔翠绿仙草伴飞公主驾乘左右。凡遇疾病者,文成公主均亲手取仙草熬制茶水赐饮之,即愈,且精气神胜于从前。公主入逻姿(今西藏),藏王闻公主沿途事迹,相询仙草由来。公主告知,所谓仙草乃生长于蜀地蒙山(今四川雅安)山麓之高山茶叶,具理疾养生之奇效,王可遣使求之。王大喜,遣使臣上奏天子以茶马互易,一时,藏区群众饮茶之风蔚然,达到“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之盛况。

之后,尽管藏茶入藏主要靠背夫骡马运输“此也为茶马古道的由来”,但1300多年来,藏区群众仍感念最初将藏茶带进藏区的文成公主及五彩金凤,而“凤之彩”藏茶,则延续和传承了这一美好传说。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在许多国家,茶不仅仅是一种饮料。它通常与文化和人民息息相关。日本的茶道是关于精神层面的连接,而在摩洛哥,茶是一种热情好客的标志。探索这种热饮的不同传统。

中国著名的茶文化

茶起源于中国,因此中国茶文化是世界上最着名的茶之一也就不足为奇了。虽然茶最初只是作为草药种植和饮用,但僧侣很快就开始饮用它,因为它具有镇静作用和平静。中国茶道融合了不同的哲学:儒家,道教和佛教。这是尊重自然和寻求和平的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茶道仪式从严格的宗教活动转变为社会文化活动。

中国最着名的茶道之一是功夫茶道。它的名字-功夫茶-转化为“用技巧制作茶”,代表乌龙茶的仪式准备,并作为尊重的标志为客人服务。整个仪式通常持续20-25分钟,最后一步是实际喝茶。为此,客人双手捧着杯子,喝三口。

英国-英国及其下午茶

众所周知,英国人喜欢喝上一杯好茶,英国下午茶是这个国家最典型的传统之一。典型的下午茶时间是下午的便餐。最初,只有富裕阶层才下午茶,但后来中产阶级也接受了传统。它由精致的手指三明治组成,然后是果酱和奶油的烤饼,最后是小蛋糕。用上面的茶喝,通常是无味的红茶和牛奶。如今,下午茶更适合特殊场合,经常在智能酒店内享用。

茶在英国一直很受欢迎,很多人每天都有几杯。工人每天有一次,两次或更多次茶歇。人们在冬天喝茶来暖身,在夏天喝凉,恢复能量水平并平静下来。正如您所看到的,英国的茶是任何情绪状态的饮料。

印度-关于茶的一切

茶在印度很受欢迎,该国生产的茶几乎有70%是由自己的人消费的。印度种植大量的红茶,如大吉岭和阿萨姆邦,但印度人中最受欢迎的无疑是柴。柴源于“茶”-中国的茶叶词-代表了通常红茶的不同香料的混合物。香料包括肉桂,豆蔻,姜,丁香和黑胡椒。Chai是印度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当客人过来时,都将提供柴。茶叶首先用香料酿造,然后再用牛奶和糖酿造。

Chaiwallahs在该国的每个街角出售印度国民饮料,最着名的前chaiwallah就是总理NarendraModi。Chaiwallahs不仅是购买柴茶的地方,也是社交,讨论和辩论的场所。所以,下次当你在印度时,不要忘记从柴瓦拉购买你的柴,体验印度的茶文化!

日本的茶道

日本茶道chanoyu(“茶的热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仪式和活动围绕matcha的准备和呈现-粉末绿茶。它不仅仅是一个茶话会-它涉及美学,并在精神层面与客人联系。日本的茶道,通常也被称为“茶的方式”,涉及许多器具及其特定的词汇,非常复杂。

日本主人通常花费数周的时间来检查每一个细节,以确保仪式完美。仪式的每一步和每一个动作都会在几周内完成。但在最基本的层面上,日本的茶道是与朋友共度时光。它在传统的茶室或私人住宅举行,正式的茶道持续长达四个小时。

俄罗斯各种场合的茶

17世纪,一位蒙古统治者将茶带到了俄罗斯。它传统上在下午喝醉,但现在,茶是一整天的饮料。红茶是最常见的,俄罗斯大篷车以其独特的烟熏味特别受欢迎。最初,这种茶在从中国出发的18个月的骆驼旅行车旅行中发展出了烟熏味,但现在通常通过发酵使其具有烟熏味。

酿造过程是俄罗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在一个小陶瓷罐中酿造一定量的茶-茶炊-然后,每个人将一些浓缩液倒入杯中,并将其与热水混合。多年来,饮用茶已经演变成一种社会角色

世界茶文化:西方的茶历史


向西方传播饮茶的开始始于葡萄牙传教士在16世纪将天主教传播到该地区的过程中来自中国的报道。中国的传教士迷恋这种饮料的风味和习俗,并在回到欧洲后高度评价茶的药用价值。

尽管葡萄牙人表示了这种认可,但荷兰人还是负责亚洲和欧洲之间最早的茶叶贸易。由于当时荷兰和日本之间的贸易关系更好,第一批进入欧洲的茶可能是日本绿茶,而不是中国人。到1610年,茶叶开始在荷兰东印度公司运营的船上抵达荷兰。在那里,它被吹捧为一种外来的药用饮料,主要是由贵族消费-这可能导致其成本超过每磅100美元。

荷兰茶叶营销活动很快成为这种新商品向其他欧洲国家传播的最重要因素。德国和法国很难接受荷兰人提出的茶的药用价值。如此多的重点放在茶几乎治愈所有已知弊病的能力上,德国和法国的保守医疗机构完全拒绝了饮料。1635年的德国医学论文甚至声称它的消费将加速四十多岁的人的死亡!

尽管存在这些争议,但在这些国家,饮茶确实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欢迎。但可能它最受欢迎的是英格兰,这个国家的风格和个性似乎永远与其饮茶传统紧密相连。茶叶最早是在1600年代中期由英国贵族引入英国的,他们在前往荷兰时回来时报道了其令人愉快的品质。1657年,英国第一次实际出售的茶叶是伦敦的GarwaysCoffeeHouse。随着咖啡馆开始扩散,茶叶的消费量也在增加。茶的主要药用价值仍然是它的主要推荐,但它在咖啡馆而不仅仅是药剂店的存在使茶作为通用饮料合法化。到1702年,仅伦敦就有近500家咖啡馆。1721年托马斯·特宁(ThomasTwining)于1717年创办的咖啡店(汤姆咖啡馆)成为第一家茶店,此前特温宁认识到越来越多的女性饮茶者提供了未开发的商机。他的新茶店向男性和女性开放(与男士专用的咖啡馆不同),并开始了女性聚会的悠久传统。

英国茶叶的早期历史与其他国家的茶叶历史不同,并非没有争议。它被不同地指责为造成该国经济困境,生产力不足和国家贫困的原因。当时一些有影响力的作家提出了毫无根据的理论,认为其消费会导致健康状况不佳和虚弱。但是,太多的人仍然致力于将茶作为一种舒缓的饮料全天享用。

尽管茶叶在争议中屡屡受挫,但它仍然是英国经济中的重要商品。英国东印度公司预见到这种新产品的未来,努力取代荷兰东印度贸易公司作为英国的茶叶供应商。到1669年,他们说服国王和王后禁止从荷兰贸易公司进口茶叶,并开始直接从东方进口茶叶。

英国东印度贸易公司的这种企业家的远见将导致100年后在印度和锡兰种植茶叶。虽然英国商人和植物学家会花费很多年时间试图让中国茶树种子在印度种植,但最终将成为本土茶厂(或阿萨姆型)的成功,这将使印度和锡兰成为首选的茶叶种植区域。今天。阿萨姆邦的植物具有强大的抗高潮变化能力,能够在高海拔地区茁壮成长,将永远区分印度和中国茶叶品种。中国和印度仍是主要的茶叶出口国,中国和阿萨姆邦是茶叶的两大类。

关于绿茶文化的介绍


中国是一个历史文明古国,很早开始,中国人就开始注重茶的品饮,茶文化已然形成。绿茶是中国六大茶类之一,其文化相当丰富多彩,下面小编就进行一番关于绿茶文化的介绍。

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来看,绿茶最早起源于巴地(今川北、陕南一带)。据《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当年周武王伐纣时,巴人为犒劳周武王军队,曾“献茶”。《华阳国志》是信史,可以认定:不晚于西周时代,陕南(今汉中、安康一带)的巴人就已开始在园中人工栽培茶叶。因此巴人种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以前是不争的事实。

绿茶是不发酵茶,以适宜茶树新梢为原料,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制成的茶叶。其干茶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叶底以绿色为主调,故名。它是将采摘来的鲜叶先经高温杀青,杀灭了各种氧化酶,保持了茶叶绿色,然后经揉捻、干燥而制成。

绿茶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和镇静作用,可减轻疲劳。绿茶中含有维生素C及类黄酮,其中的类黄酮能增强维他命C的抗氧化功效,这种类黄酮也是珍贵营养品,所以它对维持皮肤美白,可谓是有珍品级的效果。绿茶粉可以用来做面膜,清洁皮肤、补水控油、淡化痘印、促进皮肤损伤恢复;也可以加入优酸乳、酸奶或苹果汁吃,对便秘、瘦身美体、减肥有促进作用。这些功效主要是指茶叶绿茶有美容功效,那么其他方面茶叶绿茶有什么功效?有助于预防和抗癌茶多酚可以阻断亚硝酸铵等多种致癌物质在体内合成,并具有直接杀伤癌细胞和提高肌体免疫能力的功效。据有关资料显示,茶叶中的茶多酚(主要是儿茶素类化合物),对胃癌、肠癌等多种癌症的预防和辅助治疗,均有裨益。

世界各地有趣的茶文化传统


喝茶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茶文化传统,可追溯到公元前2737年。据传说,干枯的叶子从一株植物落入他的中国皇帝神农杯中,大大改善了他的喝茶口味。从那时起,喝茶成为全世界极受欢迎的传统。自从其首次发现其令人惊叹的味道和健康益处以来,茶文化传统已经开始了他们自己的生活。不仅仅是一种饮料,不同的茶传统现在以其在世界各地的准备,展示和消费而闻名。因此,这里有一些最有趣的全球茶传统,在全世界越来越受欢迎。

印度:柴茶之乡

印度非常受茶叶生产的欢迎。它生产和消费的茶叶比其他任何国家都多。不仅如此,茶是印度的国家饮料-它在每个街角都有服务。你可以在拥挤的火车站看到人们在白天和黑夜的任何时候都在卖柴茶。如果你去印度的房子,你可以尝试一下甜味和一点香料奶茶。作为茶的国家,类似的茶传统在印度是非常常见的事件。

摩洛哥茶传统

途锐茶也被称为马格里布薄荷茶,是摩洛哥的惯用混合物。它代表了绿茶叶,薄荷和糖的混合物。它通常从高处倒入非常小的精致玻璃杯中并且服用三次。关于这种茶的一个非常有趣的事情是每次味道略有变化。拒绝一份途锐茶有资格打破摩洛哥茶的传统。

日本茶传统

中国僧侣和禅宗佛教徒在12世纪在日本引进了茶。一开始,只有皇帝的宫廷和高官可以喝茶。SenRikyū在16世纪修改了日本茶原则,并且只有在茶成为日本文化的正常部分之后。从那一刻起,日本人就认为喝茶是一种高级艺术。他们强调了简约之美和对当下的欣赏。此外,他们将禅宗的许多理想融入饮茶的实践中。名为茶道的日本茶道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茶叶传统之一。在茶道,使用抹茶粉(磨碎的绿茶叶)可以酿造泡沫,飘渺的茶。它代表了一种非常流行的日本传统。

英格兰的茶文化-下午茶成瘾

很有可能当你想到茶时,英格兰会立即浮现在你的脑海中。在英格兰,“下午茶”自1800年代早期以来一直是一种生活方式。在每天两顿饭是常见的规范期间,早餐和晚餐的差距对很多人来说都是巨大的。因此,贝德福德的第7位公爵夫人安娜有一个解决方案。她认为下午晚些时候伴随着便餐的茶会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这很快成为上流社会中最受欢迎的茶传统之一,英国下午茶传统诞生了。

俄罗斯茶

茶是俄罗斯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俄罗斯大篷车茶因其丰富的历史而得名。一个非常有趣和有趣的俄罗斯茶传统仪式是着名的两步酿造过程。首先,从zavarka茶叶中制备浓缩物。紧接着,根据人数的数量是在一个小锅里酿造的。下一步包括根据需要将浓缩物倒入杯中并加入热水。这是准备俄罗斯茶的正确方法。

无论您去哪里,每个国家的茶叶传统都各不相同。你很有可能会体验到不同的口味,不同的茶叶制作方法,以及各种各样的方法。但是,茶是普遍的,绝对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饮料之一。

世界禅茶文化与宁波茶会碑


世界禅茶文化与宁波茶会碑

世界禅茶文化与宁波茶会碑

说起禅茶,看似平常,却有很多文化。今年的第五届世界禅茶文化交流会与宁波国际茶文化节可谓流光溢彩,其中禅茶东传宁波缘研讨会,“海上禅茶乐”对话专座和茶会碑揭碑仪式,更是别开生面。

世界禅茶盛会何以花落宁波?前四届举办分别在河北、台湾、江西和福建。宁波自古有“东南佛国”之称。前几年,专家学者和僧人在宁波考察时,建议以禅茶文化为平台,弘扬中华文化。在宁波市人民^***支持下,由宁波东亚茶文化研究中心、宁波七塔报恩禅寺联络海内外学者、僧人,广泛征集禅茶论文,得到响应。

提交的38篇论文出自全国主要省及港澳台地区的茶界和宗教界的资深专家,还有日本、韩国等境外著名学者及僧人,多角度探讨了禅茶渊源、茶与禅的关系及其等。宁波茶文化促进会顾问杜钧宝以名山名寺产名茶的史实,阐述自古禅农种茶推进发展。太白山中的天童寺一带,至今还流传古代写僧人的茶诗:“太白山尖晚发枪,蒙蒙云气过兰香。里人哪得轻沾味,只许山僧自在尝。”天童寺方丈诚信大和尚宣讲论文,讲到唐朝怀海禅师早年住持宁波金峨寺,

隋唐五代茶文化


隋朝的历史虽然不长,但是,隋代统一全国后,为茶业的进一步南北交流和茶业重心的进一步东移,奠定了基础。特别是沟通南北的京杭大运河的修凿,对促进唐代的全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1、唐代茶叶生产的发展⑴唐代茶叶产地

自唐代始,茶叶的产地快速增加,到中唐时期最为兴盛。正如唐代杨华《膳夫经手录》记载的:“至开元、天宝之间,稍稍有茶,至德,大历遂多,建中已后盛矣”。开元、天宝之间,即公元713—756年,至德、大历间,即公元756—779年。建中即公元780—783年。

陆羽《茶经》中第一次较多地列举了我国产茶的一些州县。其“八之出”中载有八个产茶区,一个郡,四十二个州。

山南

峡州(襄州、荆州、衡州,金州,梁州);

淮南

光州、义阳郡,舒州,寿州,蕲州,黄州;

浙西

湖州,常州,杭州,睦州,歙州,润州,苏州;

剑南

彭州,绵州,蜀州,邛州,雅州,泸州,眉州,汉州;

浙东

越州,明州,婺州,台州;

黔中

思州,播州,费州,夷州;

江南

鄂州,袁州,吉州;

岭南

福州,建州,韶州,象州。

陆羽例举的这些茶叶产地,只是评定各地茶叶品质时所列出的典型和代表,而不是全部产地。

由《茶经》和唐代其他文献记载来看,唐代茶叶产区已遍及今四川陕西、湖北、云南、广西、贵州、湖南、广东、福建、江西、浙江、江苏、安徽、河南等十四个省区;而其最北处,已达到河南道的海州(今江苏连云港)。从总体上看,唐代的茶叶产地已达到了与近代茶区相似的局面。

⑵唐代的茶叶生产和贸易

生产的大发展,反映出消费的需求在增大,如《膳夫经手录》所载:“今关西、山东、闾阎村落皆吃之,累日不食犹得,不得一日无茶”。说明中原和西北少数民族地区,都已嗜茶成俗,而西北及中原地区不产茶,因而南方茶的生产和全国茶叶贸易就空前地发展起来了。

由于茶叶的利润很可观,引发了许多人都来种茶卖茶。《膳夫经手录》中还记述到:“元和(806—820)以前,束帛不能易一斤先春蒙顶,是以蒙顶前后之人,竟栽茶以规厚利。不数十年间,遂斯安草市,岁出千万斤”。

全国在此时已出现了较大规模的茶叶贸易集散地。白居易《琵琶行》中有“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的诗句。《元和郡县图志》也有“浮梁每岁出茶七百万驮,税十五余万贯”的记载。都证明了浮梁(即今江西景德镇)是当时东南的最大茶叶集散地。

唐代茶叶贸易的极大发展,有力地带动了茶叶生产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茶叶制作技术和品质的大幅提高。湖州紫笋和常州阳羡茶的入贡,突出表明了当时的最高水平。

我国贡茶的历史很早,但专门设立采造宫廷用茶的贡焙,规定贡焙首批贡茶必须在每年清明皇室祭祀前送到,还是在唐代中期开始的。原先的湖州长城(今长兴)和常州义兴(今宜兴)贡焙,只是一般的贡茶制作场所。后来,由于陆羽的推荐,试贡后受到皇帝的喜好,因此,成为定制,制茶技术在此间也产生了很大的飞跃。

到了贞元(785—805)以后,单单长兴一个地方,每年采造就要“役工三万人”,历经一个月时间。此地不但茶叶质量很好,而且数量也很大,并且在客观上推动了全国茶叶的发展。

茶叶生产和贸易的发展,使唐代茶叶市场平添了许多活跃的气氛,如封演所著的《封氏闻见记》中载:“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北方茶饮,在大街上随处可见,南方的茶叶市场更加热火朝天。在江河要道上由茶叶运输而形成的茶埠等水陆码头,也如雨后春笋地发达起来。

唐代晚期,我国茶叶南北贸易,分江东和华中两路进行。东路江西、浙江、江苏和安徽一带的茶叶,主要通过长江和淮河、泗水等转由运河直接运销今苏北、皖北和河南各地。华中荆、襄、鄂、岳诸州,就近由长江北面各水系直接运销或经由河南转运各地。

唐代的边茶贸易也很兴盛。李肇的《唐国史补》中,就记载着西北少数民族地区饮茶的一则典型事例。

唐时各地和一些少数民族,风俗均以茶叶为贵。有一次,唐朝的使者到吐蕃,在烹茶帐中,吐蕃的赞普问他在煮什么?他故弄玄虚地说,这是“涤烦疗渴”的所谓茶也。赞普说:“我亦有此”,便拿出来一一指给使者看,这其中就有寿州、顾渚、蕲门、昌明、湖等地所产的许多名茶。

自中唐以后,饮茶之风大行于西北塞外,因此,当地的牧民便驱赶着良种骏马,到内地来进行茶叶交换。后来又通过使者和商人;进一步扩大,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茶马交易”。

⑶唐代茶叶名品

由于茶区的扩大和产量的增多,及贡茶制度的促动,各地茶叶生产的质量有了很大提高,新品、名品不断出现,唐?李肇的《唐国史补》中就列举了二十一种名茶:“风俗贵茶,茶之名品益众。剑南有蒙顶石花,或小方,或散芽,号为第一。湖州有顾渚之紫笋,东川有神泉小团,昌明兽目。峡州有碧涧、明月、芳蕊、茱萸 。福州有方山之露芽。夔州有香山,江陵有楠木。湖南有衡山、岳州有湖之含膏。常州有义兴之紫笋。婺州有东白,睦州有鸠坑。洪州有西山之白露,寿州有霍山之黄芽。蕲州有蕲门团黄,而浮梁商货不在焉”。在唐至五代的茶叶专著和文学作品中,对唐代的茶叶名品也多有记录和描写,据有关资料统计,唐代生产的主要茶叶名品约有150多种。

2、茶文化的发展

唐代茶文化的发展与茶饮的进一步普及和贡茶的发达密切相关,由于民间和宫廷的共同参与,掀起了一个高峰。

⑴茶饮的广泛盛行

陆羽《茶经》中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盛于国朝,两都并荆渝间,以为比屋之饮”。“比屋之饮”,也就是家家户户都饮茶的意思,可以照见唐代国都长安等地饮茶的普遍程度。除了“两都并荆渝”之间以外,饮茶之风也是同样盛行,这种情况以《封氏闻见录》中记载的最为典型,“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剪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可见,自京都至北方沿线的许多地区,“煎茶卖之”和“投钱取饮”的热闹贸易场面,清楚地表明,茶饮已经深入民间,成为生活之必需。

与民间茶亭、茶棚相对的则是豪华精美的宫廷茶饮。当时的吴兴刺史在张文规《湖州贡焙新茶》诗中,形象地描述了清明节前贡茶到达内宫的郑重场面:“凤辇寻春半醉归,仙娥进水御帘开。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湖州紫笋来”。宫廷用茶,讲求一个“精”字,不论是茶叶还是茶具,都是第一流的。就连煮茶用水,也要到千里之外的惠山泉去取来。这样一来,无形中提高了茶叶和茶饮的身份和地位,茶叶文化的通俗和高雅,在唐代均具备十分丰富的内涵。

在大众茶饮和宫廷茶饮之外,还有一个僧侣茶饮圈。这些人中有不少是陆羽的师友,如智积和尚,怀海和尚,灵一和尚,及皎然、齐己等。智积是陆羽的茶艺老师,由于陆羽的烹茶技术提高很快,烹出的茶汤滋味有自己的特色,智积和尚后来到了非陆羽烹煮之茶不喝的地步。这也说明了陆羽从智积和尚的高超烹茶艺术中得到了精华,并有了新的发展。

茶与佛教的缘份很深,到了唐代这种缘份联系得更加紧密了。《百丈清规》中的“三奠茶”,佛家机锋语的“吃茶去”,及“吃茶是和尚家风”都是在唐代出现的。此外,近年来陕西法门寺出土的唐僖宗时期的金银茶具,也反映出唐代佛的茶饮之间的特殊关系。

⑵文人介入,诗文吟颂

在唐代茶文化的发展中,文人的热情参与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典型的是诗歌中的茶诗创作。

唐代诗歌,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光辉篇章。在唐诗中,有关茶叶的作品很多。比较著名的有李白的《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白居易的《琴茶》,齐已的《谢湖茶》、皎然的《访陆处士羽》、皇甫曾的《送陆鸿渐山人采茶》、皇甫冉的《送陆鸿渐栖霞寺采茶》、钱起的《与赵莒茶宴》、袁高的《茶山诗》、杜牧的《题茶山》以及皮日休和陆龟蒙的《茶中杂咏》十首唱和诗等。

这些茶诗的形式有古诗、律诗、绝句等,内容包括了名茶、茶人、煎茶、饮茶、茶具、采茶、制茶等各个方面。

唐代文人们以茶会友,以茶传道,以茶兴艺。使茶饮在文人生活中的地位大大提高,使茶饮的文化内涵更加深厚。同时,这些文化艺术作品也成了研究中国茶叶历史的宝贵资料。⑵文人介入,诗文吟颂

在唐代茶文化的发展中,文人的热情参与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典型的是诗歌中的茶诗创作。

唐代诗歌,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光辉篇章。在唐诗中,有关茶叶的作品很多。比较著名的有李白的《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白居易的《琴茶》,齐已的《谢湖茶》、皎然的《访陆处士羽》、皇甫曾的《送陆鸿渐山人采茶》、皇甫冉的《送陆鸿渐栖霞寺采茶》、钱起的《与赵莒茶宴》、袁高的《茶山诗》、杜牧的《题茶山》以及皮日休和陆龟蒙的《茶中杂咏》十首唱和诗等。

这些茶诗的形式有古诗、律诗、绝句等,内容包括了名茶、茶人、煎茶、饮茶、茶具、采茶、制茶等各个方面。

唐代文人们以茶会友,以茶传道,以茶兴艺。使茶饮在文人生活中的地位大大提高,使茶饮的文化内涵更加深厚。同时,这些文化艺术作品也成了研究中国茶叶历史的宝贵资料。

⑶茶叶专著的出现

众所周知,公元780年前后陆羽撰写的《茶经》三卷,是中国第一部茶叶专著,它标志着茶学系统的确立,在推动茶饮继续扩大的同时,也开创了茶叶专著撰写的先河。

自《茶经》后,不少有识之士,对茶叶及其相关内容进行了及时的总结,自唐代中,晚期至五代,出现了不少茶叶专著。如皎然《茶诀》三卷,张又新《煎茶水记》一卷,温庭筠《采茶录》一卷,苏《十六汤品》一卷,佚名《茶苑杂录》一卷,裴汶《茶述》、温从云等的《补茶事》和毛文锡的《茶谱》等。

这些茶叶专著中,以陆羽《茶经》最为全面系统,以张又新《煎茶水记》和苏的《十六汤品》最为专门。后二者是专门论述饮茶用水和如何品鉴茶汤的著作。这些专著集中反映了唐代饮茶的文化性,反映出饮茶在人们生活中的特殊地位。

3、陆羽及其《茶经》的历史功绩

陆羽著《茶经》是一件划时代的大事。陆羽是中国的“茶圣”。《茶经》是中国茶叶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⑴《茶经》是唐代及唐代之前茶叶科学和文化的系统总结。

在《茶经》之前,尽管中国产茶饮茶的历史很悠久,但各种历史资料和记载非常分散,各种民间制茶经验多是口头流传。而陆羽通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和对历史资料的悉心搜集,遴选、考订、整理,对唐代及其之前的制茶技术的归纳,总结,几易其稿,形成了《茶经》一书。《茶经》中,保留了不少现在在其他地方无法看到的珍贵资料,

为后来的茶叶历史和文化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⑵《茶经》建立了茶学的基本框架结构

《茶经》三卷,共分十个部分,其中内容包括了茶之起源,制茶工具,制茶方法,饮茶器具,烹煮方法,饮用方法和功效,历史掌故,产茶地区等等,这些内容,基本上建立起了茶叶研究所的一个理论框架结构。

由于各部分的内容,陆羽已有不少的真知灼见和丰富翔实的历史资料积累。所以,《茶经》一书,在学术上已有相当高的水平,也正因为如此,中国茶学,在唐代产生了一个跨度很大的质量提升。这对唐代及唐以后的茶叶科学和文化的研究及中国茶叶历史的发展,是功德无量的,陆羽的《茶经》使中国茶学从混沌走向清晰,走向系统,走向更加高深的层次。它的历史里程碑的意义正在于此。

⑶《茶经》直接促进了茶叶生产和饮用的快速发展

晚唐诗人皮日休在《茶中杂咏?序》中说:“季疵(陆羽之号)以前,称茗饮者,以浑以烹之,与夫瀹蔬而啜茗饮者无异也。季疵始为经三卷,由是分其源,制其具,教其造,设其器,命其煮,……以为之备矣”。──《茶经》使人们认识了茶的价值。

《新唐书?陆羽传》说:“羽嗜茶,著经三篇,言茶之源,之法,之具尤备,天下益知饮茶矣”。──《茶经》让人们更加懂得了如何饮茶。

北宋梅尧臣在《次韵和永叔尝新茶杂言》中吟到:“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陈师道在《茶经序》中对饮茶的范围及由此引起的茶叶贸易活动作了高度概括,他说:“上自宫省,下迨邑里,外及戒夷蛮狄,宾祀宴享,预陈于前,山泽以成市,商贾以起家”。这正如唐代封演在《封氏闻见记》中的记载相一致:“古人亦饮茶耳,但不如人今人溺之甚,穷日尽夜,殆成风俗,始于中地,流于塞外”。──《茶经》的问世,对茶叶生产和贸易的持续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