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绿茶之绿茶冲泡方法

发布时间 : 2019-11-28
绿茶怎么冲泡 怎样冲泡绿茶 如何冲泡绿茶

绿茶怎么冲泡。

下面是茶经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饮用绿茶之绿茶冲泡方法”精彩内容,帮助大家了解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绿茶冲泡方法

1.茶具的选用:透明度佳的玻璃杯是冲泡绿茶的首选,尤其是西湖龙井、碧螺春等细嫩的名贵绿茶。除玻璃杯外,白瓷茶杯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瓷茶具造型更为雅致,托在手中手感细腻,比玻璃杯更易于保温。

2.水温的控制:冲泡绿茶最适宜的水温在85℃左右,根据冲泡方法及茶叶品种、时节、鲜嫩程度的不同,水温可适当调整。水温太高不利于及时散热,茶汤会被闷得泛黄,口感苦涩,带熟汤之气。冲泡两次之后水温可适当提高。

3.冲泡方法:冲泡绿茶有两种常用的方法,即上投法、中投法。上投法是一次性向茶杯中加入足量热水,待水温适度时放入茶叶。此法水温要掌握得非常准确,越是嫩度好的茶叶,水温要求越低,有的茶叶可在水温70℃时再投放。中投法是在投放茶叶后,先注入1/3的热水,稍加摇动使茶叶吸足水分舒展开来,再注至七分满热水。上投法、中投法适合细嫩的茶叶,还有一种方法比较少用,即下投法。下投法与前两种不同,它是先投放茶叶,然后一次性向茶杯内倒入足量热水。此法适用于细嫩度较差的一般绿茶。

4.冲泡次数:冲泡品饮绿茶以前三次冲泡为最佳,至第三泡之后滋味已经开始变淡。

cy316.com编辑推荐

茶文化之历史变迁:药用→食用→饮用


欢迎来到本网站,下面为您提供的是《茶文化之历史变迁:药用→食用→饮用》内容,感谢阅读!

中国几千年饮茶史,底蕴深厚,长盛不衰。我们来探古寻幽,看古人是怎么喝茶的?

一、上古时代,茶最早以为药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到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茶叶已作为饮料饮用。

二、汉代

没有太多史料记载,但公元前59年,王褒在《僮约》中有:“武阳买茶,杨氏担荷”“烹茶净具,已而盖藏”,反映了当时煮茶、买茶的情景。

三、三国时期

张揖《广雅》说:当时饮茶方法是“煮“是将“采叶作饼”的饼茶,烤炙之后捣成粉末,掺和葱、姜、橘子等调料,再放到锅里烹煮。煮出的茶成粥状,饮时连佐料一起喝下。明确指出茶叶是作为醒酒的饮料饮用的。这种方法一直延续到唐代。

四、唐代

唐朝人喝茶全是煮:

先用茶碾子把茶砖碾碎,碾成粉面状的茶末,再用茶罗把茶末过滤一下,把茶末投放到滚水里,像煮饺子一样煮上三滚,最后喝那一锅茶汤。

唐朝,上流社会鄙视拒绝瓷器,喝茶用铜碗、银碗或者金碗,甚至用铁碗。

五、宋代

宋朝人喝茶,比唐朝有所改进,他们用小勺把茶末分到几个碗里,冲入滚水,一边冲一边快速搅动,让茶末跟滚水充分混合,这叫“点茶”。

点好的茶汤上面还会泛出一层乳白色的泡沫,好像卡布奇诺咖啡。宋代是极其讲究茶道的时代,上起皇帝,下至士大夫,流行一种“斗茶”的生活情趣,斗茶包括:斗茶品、行茶令、茶百戏。

宋人认为金属茶碗有腥味儿,影响茶汤的口感和成色,只有瓷碗才是压倒一切的理想茶具。

斗茶喜用白茶,为黑白分明,宋人爱用建窑小黑碗,胎厚、古朴,看似笨重,但耐高温,导热慢,适合点茶。“盏以青绿为贵,兔毫为上”斗茶和质朴的茶具令宋代茶文化上升到了“形而上”的层面。

六、元代

元代喝茶风尚不是很浓,基本沿袭宋代的旧俗,对喝酒倒是十分热衷。

七、明代

茶事发展到明代则达到了一个高峰。煮茶保留了药用的遗风,但损害了茶的本色清香,明代开始采用嫩叶冲泡的方式。据说到洪武二十四年(1391)九月,朱元璋认为龙团茶做法是浪费百姓的劳力,下令停止龙团制作,直接进献芽茶,史称“罢团兴散”。由此看来,洪武二十年是中国饮茶史的一个转折点,意义重大。

八、清代

清代茶反而退回到初始的功用层面上。掀开盖得见颜色,还要讲究个酽。这就像现在还有很多北京人喜欢以茶解酒,茶不酽当然影响“功效了”。

到了清代,工夫茶泡法普遍流行,清代俞蛟《梦厂杂著.工夫茶》指出:“工夫茶,烹治之法,本诸陆羽《茶经》,而器具更为精致”。俞说可谓一语中的。潮州工夫茶艺程式最具代表性,一直沿用至今。

中国人喝茶,揉合了佛、儒、道诸派思想,独成了奇特的茶文化,遍传全球。

一壶茶,静雅之处,或自斟自饮,或二三老友,意趣盎然。

以上就是为您提供的《茶文化之历史变迁:药用→食用→饮用》全部内容,在阅读的过程中是不是有所收获呢?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内容更新!

绿茶起源


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来看,绿茶最早起源于巴地(今川北、陕南一带)。据《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当年周武王伐纣时,巴人为犒劳周武王军队,曾“献茶”。《华阳国志》是信史,可以认定:不晚于西周时代,陕南(今汉中、安康一带)的巴人就已开始在园中人工栽培茶叶。因此巴人种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以前是不争的事实。

另据传言,绿茶发源于湖北省赤壁市。相传元朝末年,朱元璋率领农民起义,羊楼洞茶农从军奔赴新(疆)蒙(古)边城。他们在军中见有人饭后腹痛,便将带去的蒲圻绿茶给病者服用。服后,患者相继病愈。这件事被朱元璋得知,他记在了心里。当了皇帝后,朱元璋和宰相刘基到蒲圻找寻隐士刘天德,恰遇在此种茶的刘天德长子刘玄一。

刘玄一请皇帝赐名。朱元璋见茶叶翠绿,形似松峰,香味俱佳,遂赐名“松峰茶”,又将长有茶叶的高山,命名为松峰山。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太祖朱元璋因常饮羊楼松峰茶成习惯,遂诏告天下:“罢造龙团,唯采茶芽以进。”因此,刘玄一成为天下第一个做绿茶的人,朱元璋成为天下第一个推广绿茶的人,羊楼洞成为天下最早做绿茶的地方。

中国绿茶的历史 中国绿茶的起源


相信很多茶友们都很喜欢西湖龙井绿茶吧,那绿茶的历史、绿茶的起源您知道不?茶与生活小编下面简单介绍一下绿茶的历史、绿茶的起源。

绿茶是历史上最早的茶类。古代人类采集野生茶树芽叶晒干收藏,就可以看作是绿茶加工的开始了,距今至少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但真正意义上的绿茶加工,是从公元8世纪发明蒸青制法开始,到12世纪又发明炒青制法,绿茶加工技术已比较成熟,一直沿用至今,并不断完善。

绿茶,又称不发酵茶。以适宜茶树新梢为原料,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制成的茶叶。其干茶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叶底以绿色为主调,故名。绿茶按其干燥和杀青方法的不同,一般分为炒青、烘青、晒青和蒸青绿茶。

绿茶为我国茶量最大的茶类,产区分布于个产茶省、市、自治区,其中以浙江、安徽、江西三生产量最高,质量最优,是我国绿茶生产的主要基地。在国际市场上,我国绿茶占国际贸易量的70%以上,销量遍及北非、西非各国及法、美、阿富汗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市场上绿茶销量占内销总量的1/3以上。

同时,绿茶又是生产花茶的主要原料。

绿茶的历史


绿茶是历史上最早的茶类。古代人类采集野生茶树芽叶晒干收藏,就可以看作是绿茶加工的开始了,距今至少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但真正意义上的绿茶加工,是从公元8世纪发明蒸青制法开始,到12世纪又发明炒青制法,绿茶加工技术已比较成熟,一直沿用至今,并不断完善。

绿茶,又称不发酵茶。以适宜茶树新梢为原料,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制成的茶叶。其干茶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叶底以绿色为主调,故名。绿茶按其干燥和杀青方法的不同,一般分为炒青、烘青、晒青和蒸青绿茶。

绿茶为我国茶量最大的茶类,产区分布于个产茶省、市、自治区,其中以浙江、安徽、江西三生产量最高,质量最优,是我国绿茶生产的主要基地。在国际市场上,我国绿茶占国际贸易量的70%以上,销量遍及北非、西非各国及法、美、阿富汗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市场上绿茶销量占内销总量的1/3以上。

同时,绿茶又是生产花茶的主要原料。

古代茶文化知识之古代沏茶方法


饮茶起源于我国,茶是我国的精髓,下面来看看古代的沏茶方法,深入了解古代茶文化知识吧。

一、古代茶文化知识之古代沏茶方法——点茶

1、在点茶时,先用瓶煎水,对候汤要求与唐代是一样的。

2、而后将研细茶末放入茶盏,放入少许沸水,先调成膏。所谓调膏,就是视茶盏大小,用勺挑上一定量的茶末放入茶盏,

3、再注入瓶中沸水,将茶末调成浓膏状,以粘稠为度。

4、接着就是一手点茶,通常用的是执壶往茶盏点水。

5、点水时,要有节制,落水点要准,不能破坏茶面。与此同时,还要将另一只手用茶筅旋转打击和拂动茶盏中的茶汤,使之泛起汤花(泡沫),称之为"运筅"或"击拂"。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注水和击拂是同时进行的。

二、点茶的注意事项

一要注意调膏,二要有节奏地注水,三是茶筅击拂得视情而有轻重缓急的运用。只有这样,才能点出最佳效果的茶汤来。而这种高明的点茶能手,被称之为"三昧手"。北宋苏轼《送南屏谦师》诗曰:"道人晓出南屏山, 来试点茶三昧手"。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以上就是今天古代茶文化知识之古代沏茶方法,体验我国古代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周打铁茶的冲泡方法及保存方法


想了解《周打铁茶的冲泡方法及保存方法》知识吗,丰富的《周打铁茶的冲泡方法及保存方法》内容等你来看!

周打铁茶产于江西丰城荣塘乡,品质优异,外形条索紧结,稍弯曲,色泽油润;香气纯正、持久;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醇和,饮后清凉爽口,叶底嫩绿。它以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的鲜叶为原料,采用杀青、清风、揉捻、炒坯搓条、滚炒足干等工序加工而成。

冲泡方法

1、热罐-周打铁茶未装前须用滚水将茶壶先烫热,茶味才容易浸出,同时亦洗 罐,待片刻将茶壶内水倾入茶海内。

2、烧杯-杯热则茶香可以挂杯,杯冷则走香,不可不慎,同时用滚水热杯,

可以消毒杀菌,有益卫生。

3、圈冲-冲茶水时应沿壶口边缘圆周冲入,切忌直冲,否则冲破茶胆及叶未上浮,砌茶时避免杯中有茶未。

4、括沫-滚水冲入后,壶顶必有泡沫,此时须用壶盖将泡沫除去,茶液始清晰。

5、淋盖-未底洒前应举行淋盖,用滚水自茶壶盖淋下使整个茶壶温度高,观看壶身之水份蒸发至壶盖水份亦干即可低倒,如此恰到好处,茶一定不会苦涩。

6、低洒-茶壶中茶液倒入小杯时,宜将壶嘴靠近小杯,以免香气涣散,同时应轮流轻倒各杯,使各杯茶色均匀香浓一致。

7、澄清-将茶倒入杯后,壶中仍有茶液,须用力将余液滴入各杯中。

8、滤歹-澄清后恐仍有少量茶液,故将茶壶倒置剩余茶液去尽,再冲第二次时不会苦涩。

专业保存方法:

一是石灰块保存法。生石灰块装于白细布做的袋内。周打铁茶装入白棉纸袋内,外套牛皮纸袋,然后将移动图片小口陶坛洗净晾干,下垫白纸,将周打铁茶袋置于小口陶坛内,中间嵌于一二只石灰袋。用数层草质密封坛口,最后用砖头或者厚木板压实,以减少空气交换量。此后要经常检查保存情况,石灰潮解后要及时更换。

二是碳贮法。操作方法与石灰块保存法基本相同。所用材料不过是用燃烧熄灭后的木炭,盛茶用具可代之以瓦罐或者小口铁皮桶。木炭袋和周打铁茶袋的容量可视容器大小而增减。

三是周打铁茶冷藏法。将茶叶烘干水汽,含水量在3-5%之间,不超过6%。周打铁茶茶叶装入镀铝复合袋,热封口,用呼吸式抽气机抽出袋中的空气,同时冲入氮气,加封上封口贴,置于茶箱,然后送入低温冷藏库保藏。此法是目前科技水平条件下最佳的茶叶保存法。保存量大、时间久。

家庭保存方法:

⒈瓦罐储茶法.此法古代就有.

明人冯梦祯《快雪堂漫录》云:“实茶大瓮,底置箬,封固倒放,则过夏不黄,以其气不外泄也.”茶叶含水量不能超过6%.可用生石灰除湿.具体操作方法同石灰块保存法.

⒉罐藏法.容器选用装糕点或者其他食品的金属听、箱、罐、盒,或铁或铝或纸或纸品,或方或圆或扁或不规则性.重要的是茶要干燥,袋口封好.此法简便,取同方便.

⒊塑料袋贮茶法.选用密度高、高压、厚实、强度好、无异味的食品包装袋.茶叶可以事先用较柔软的净纸包好,然后置于食品袋内,封口即成.

⒋热水瓶贮茶法.可用保温不佳而废弃的热水瓶,内充干燥的周打铁茶,盖好瓶塞,用蜡封口.

⒌冰箱保存法.周打铁茶装入密度高、高压、厚实、强度好、无异味的食品包装袋,然后置于冰箱冷冻室或者冷藏室.此法保存时间长、效果好,但袋口一定封牢,封严实,否则会回潮或者串味,反而有损周打铁茶的品质.

本文《周打铁茶的冲泡方法及保存方法》不知道是否有帮助到您呢,更多相关精彩内容可以查看网站其他栏目!

白沙绿茶传说典故


白沙绿茶据当地人讲,很久以前,居住在当地的黎族农民,农闲时有上山围猎的习惯。有一次,众人围猎时追捕得很辛苦,身上携带的水也喝光了,口干舌燥又非常疲惫,便坐在一丛长势葱绿的小树旁歇息。

这时,一位老猎手信手摘了几片嫩叶放在嘴里咀嚼,没多久便不觉得渴了,精神也好了起来。众人于是纷纷采摘这棵树上的嫩叶咀嚼,休息片刻便消除了疲惫,又继续打猎,最后满载而归。此后,当地的黎族人都学会咀嚼这种生津又止渴的树叶。后来有一位聪明的小伙子将其采摘回去,经过烘焙、揉搓、烤干等一系列加工程序后,储存起来以备平时之用。

当地人发现,经过简单加工的树叶用热水冲泡后饮用,不仅清醇爽口,而且具有消除腹胀、清肝润肺、清热降火等神奇功效。从此,当地的黎族同胞把这种树当作"神树"来保护,并移种于山寨周围,以便平时采摘。后来,"神树"叶子的神奇功效广泛传播,名声大噪起来,栽培面积不断扩大。 

宋茶冲泡方法和技艺


宋代的茶叶制作仍袭唐时,蒸青制饼,不过制法上精致许多,饼形更小巧,故唐时称“汤饼”,宋时则称“团片”。而品饮方面一“点”和一“煎”则是唐宋饮茶方式最明显的区别。饮茶前仍需碾末,但不再放入锅内煮,而是置于盏中用沸水冲点。沸水冲点末茶的品饮方式肇始于晚唐至五代,而普遍流行于宋代。

点茶法

点茶法是在唐代痷茶法基础上发展而成,于宋代盛行,至元代没落,到了明朝则随着团茶的废除而消失。据蔡襄《茶录》中所描述,宋代的点茶法主要分为六步:

其一:【炙茶】用小钳将陈年的团茶饼置于微火之上炙干。

其二:【碾茶】待团茶炙好冷却后,置于茶碾内碾碎成细末。

其三:【罗茶】以细茶罗去将茶末筛细,罗以绝细为佳。

其四:【候汤】等待汤瓶中的水煮沸。

其五:【燲(音邪)盏】用开水淋茶盏,使之温热。

其六:【点茶】以不老不嫩的滚水冲进去,并用茶筅充分打击、搅拌,使茶均匀地混合,成为乳状茶液。注水的同时,也要用茶筅等器具击拂汤盏,使之产生汤花(泡沫)。

点茶

点茶是将茶碗中的茶粉加水后调成极均匀的茶膏,然后一注入开水一边用茶匙或茶筅击拂。同时点茶也是点茶法或斗茶中最关键的一步。蔡襄认为“汤上盏可四分则止”,而宋徽宗所著《大观茶论》中,对调膏、点茶、击拂的七次注汤有着非常详细的描写:

一汤:水环绕而入,将茶末调成膏状。

二汤:自茶面注入茶水,注水成一直线,急注急停。

三汤:边注水边用茶筅轻盈击拂,至此茶面沫饽大半已成定局。

四汤:注少量开水,茶筅击拂要舒缓一些,轻云渐生。

五汤:此时注水要看茶汤沫饽状态决定击拂轻重程度。

六汤:此时注水,如果沫饽勃然而生,只需缓慢搅拌。

七汤:此时注水,若沫饽厚薄达到要求,则点茶完成。

一个很短暂的点茶过程,被细致分析成七个步骤,每一步骤都极为短暂,但点茶人却能从中得到不同层次的感官体验,从中人们可以看到,点茶时茶人极致的感官体验和艺术审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