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景谷白茶:浓郁的茶香和甜茶香

发布时间 : 2019-11-28
绿茶的茶香 黑茶香荷 安化黑茶香

绿茶的茶香。

大白茶产于海拔1600米的景谷县羊塔村。这是云南大叶的优良品种。清朝道光二十年(1840年)前后,陈699“每天吃六碗饭,做九斤半锄头”,去澜沧江做生意。当他在茶山坝发现白茶种子时,他偷偷摘了几十颗种子,藏在竹竿里,带回幼苗塔。它最初种植在大花园土地上,经过几年的培育,生长迅速,然后扩展到周围的14个茶园,面积3-4亩,年产量3-5担茶叶。

目前,大白茶树仍生活在大花园区,其中一棵的基茎周长为88厘米,胸围为61厘米,有六个主要分枝,树高为4.26米,树宽为35×360厘米,年产白茶6-7公斤。大约150年前,陈69第一次种植了这种茶树。在大白茶的制作方法的历史上,新鲜的茶叶被采摘,然后它们被手动杀青,然后它们被展开冷却和滚动,滚动之后,它们被完全去块,均匀地散布在篮筐上,当它们暴露在阳光下直到它们半干,然后它们被重新揉捏(称为二次浆),然后它们被摇动并在阳光下干燥。CY316.cOm

大白茶成品外形美观,白发独特,茶香浓郁,具有橄榄香的特点。在封建王朝,它被制成龙须茶,用红丝线扎成穗状,作为白龙须茶呈献给朝廷。今天的大白茶已经变成绿茶了。清明节前后,采摘一芽、两叶和三叶进行初步发育,经杀青、揉捻、干燥而成。大白茶的形状又长又结实,银光闪闪,造型优美。内部香气浓郁清新,口感醇厚甘甜,汤色清澈,在玻璃杯中冲泡,就像悬浮在水中的玉兰花花瓣,令人感兴趣。

精选阅读

景谷白茶和福鼎白茶


景谷白茶和福鼎白茶都是很有名气的白茶,但是有名气不代表每个人都了解它们。所以接下来我们便在这里为大家展示一下它们的重点知识。

景谷白茶

大白茶为景谷所特有,是一个特别的品种,它和普通普洱茶的区别在于,普通茶只有嫩芽才会长出白毛(白毫),而且是某个季节才有。

秧塔大白茶是一名贵单株,最大的一棵茶树径围1.22米,主干直径0.28米树高5.8米,冠幅4.6米,当地现存活有100多株古茶树。

大白茶适制多种茶类,适制普洱茶和滇绿茶。亦适制红茶。制作传统晒青茶,以春茶为佳,谷花茶次之,尤以清明前最好,称明前春尖,制成炒青,烘青茶类,香气更好,毫色银灰,汤青绿。

制成红茶:金毫显露,条索肥硕、口感甚佳。所制的工夫红茶峰苗挺直、显毫、味浓。适宜在滇南和滇西推广。

大白茶产于中国云南省景谷县民乐乡大村秧塔,其特点是茶树品种优良,芽叶满披茸毛,成茶肥硕重实。白毫显露,条索银白,气味清香,茶汤清亮,滋味醇和回甜,耐泡饮,以产地特色命名。秧塔地处高山密林的云雾山中,气候温凉,种植历史已有150多年,今老种树尚在。白茶与其他茶不同,外形特白,卖样好,于是当地土官责令精心采制成“白龙须贡茶”,向朝廷纳贡,成为稀有珍品。

大白茶适制多种茶类,制作传统晒青茶,以春茶为佳,谷花茶次之,尤以清明前最好,称明前春尖,制成炒青,烘青茶类,香气更好,毫色银灰,汤青绿。制成红茶:金毫显露,条索肥硕、口感甚佳。1981年,大白茶被评为云南八大名茶之一,被列为地方名茶良种。

福鼎白茶

福鼎白茶就是用产自福鼎“华茶1号”或“华茶2号”茶树的芽叶,不炒不揉,特殊工艺制作而成,其外形芽毫完整,汤色杏黄清澈,滋味清淡、清甜爽口的品质特点。根据采摘芽叶的不同,白茶可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新工艺白茶等,近年来,根据市场需要又推出紧压白茶等。

福鼎白茶,福建省福鼎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04年6月,原国家质监总局正式批准“福鼎白茶”为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即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主要品种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具有白茶性清凉,消热降火,消暑解毒等特点。

白茶的自由基含量最低,黄酮含量最高,氨基酸含量平均值高于其他茶类。而且福鼎白茶具有清热祛火的功效,白茶提取物对引起葡萄球菌感染、链球菌感染、肺炎等细菌生长具有预防作用。

以上就是对景谷大白茶和福鼎白茶的介绍了,希望能让您对此有所了解。

白茶的鲜爽甜醇、毫香蜜韵从何而来?


白茶是种小众茶。即使在产地福建,依据《2011年中国茶叶发展报告》,白茶的产量也只占福建茶叶的2.31%。但要尝茶叶的本真滋味,白茶大概是最贴近“原生态”的一个。

白茶是种极简的茶。它的制作工艺极简,不炒不揉,只有萎凋和烘干两步。枝头采下的雪芽薄摊成片,在阳光和微风中渐渐失水氧化,再烘成可以长久保存的白茶,这样简单自然的制茶工艺始于明代。

明人田艺蘅在《煮泉小品》里写“茶者......以生晒者为上,亦近自然……清翠鲜明,尤为可爱。”另一个明代才子屠隆也说,“以日晒者,青翠香怡,胜于火炒”。后来福鼎出的新工艺白茶在这两步外稍加发酵揉捻,于是色更深味更浓,但比起其他茶来,工艺还是简单得多,但白茶的滋味却并不简单。

白茶虽简,但绝不糙。为了让白茶茶叶同步萎凋,就需要采摘下来的鲜茶叶既匀且净。净,是没有杂质,除去茶籽、老叶、枯梗、砂石、只保留芽与叶。匀,是鲜叶的大小、品种、嫩度、含水量都均匀一致。选好了叶,摊时还不可重叠,失水亦不可过慢,否则茶芽变黑;不可翻伤,失水亦不可过快,否则叶色变红。唯有多方面尽可能精准,叶绿素才会部分转化为橄榄色的脱镁叶绿素。于是白茶有了银白灰绿的茶身,茶中的原汁原味也最大限度地得以保留。

白茶的鲜甜味多半来自氨基酸,不同的氨基酸又各有风味,茶氨酸鲜爽且有焦糖香,丙氨酸有花香,苯丙氨酸有玫瑰香,脯氨酸、甘氨酸和天冬氨酸有甜香……白茶的工艺里少了“杀青”,茶叶中天然存在的酶便长久保持着活性,将许多蛋白质慢慢分解出氨基酸。不止如此,白茶之所以名“白”,就在茶身上被覆的那一层似雪似银的白毫。在大毫品种中,白毫重量甚至可以达到总重的10%。白毫的氨基酸含量高于茶身,又给白茶茶汤带来了独特的“毫味”。

若要品尝白茶鲜爽的极致。一可拣品种,在白茶中,白毫银针的氨基酸含量最高,白牡丹次之,寿眉又次之。二可挑产地,福鼎产的氨基酸含量最高。同一产地中,高山产又好过平地产。三看茶季,春季茶树正在生长高峰,蛋白质含量高,氨多酚少,能出极品白茶。秋季略次之,夏季更次之。四想要更好的求得白茶的鲜爽,可以趁新茶出来稍存放一二月余后趁鲜品散茶。白茶陈放后的独特风味,鲜爽度会减弱,但有些“出花”者更带点普洱浓韵醇厚,功用价值更大,和新茶的鲜爽有别而已,看个人喜好了。

酶给白茶带来的滋味,不止于氨基酸。酶催化下的儿茶素与氨基酸氧化缩合,不止给了白茶的茶色,还给了白茶醇和的滋味。白茶的甘味,则来自茶中的可溶性糖。在萎凋过程中,淀粉酶将淀粉水解成单糖双糖。糖苷类亦水解生成半乳糖。随着萎凋进展,失水抑制了呼吸作用,减少消耗这些小分子糖,甘甜遂得以累积。在六大茶类中,白茶的可溶性糖含量也是排名靠前。

最后一步烘焙,也自有讲究。烘焙的目的,是保留风味。但若是火候不够,就会色味过于单薄。火候过了,又会被“火香”掩过了“毫香”。有时,白茶带了几分“青草味”,带来这种气味的青叶醇和青叶醛都是低沸点芳香物质,在其他制茶工艺中基本损失殆尽,唯在白茶中还能保留几分。

白茶还有一大特点,咖啡碱高,黄酮含量亦高。不揉不炒的低温工艺,让咖啡碱可以足量保留。长时间的萎凋,让黄酮可以大量生产。因此,白茶虽浅淡清爽,但提神和保健的功效却一点不输那些浓郁馚馥的茶类。一泡尝鲜,二泡尝甘,三泡尝清冽。一碗比黄而碧、较绿而娇的白茶入喉,足可品出茶树、日光与清风的滋味。

干茶香、盖香、茶汤香、叶底香,分享喝白茶时的闻香小技巧!


佛经中云:由闻知诸法,由闻遮诸恶,由闻断无义,由闻得涅槃。

这一偈语讲的是闻法的重要性,多听多闻,可以帮助悟道。

对于香气馥郁的白茶来说,多嗅闻香气,可以更好的闻香识茶。

嗅闻茶香,不仅可以判断白茶的品质和年份,还可以增添品茶乐趣。

悠悠茶香韵味之间,闻香观自在,闻香解白茶。

在嗅闻白茶香气的时候,以下的小技巧,或许可以提供帮助。

1、嗅闻白茶的干茶香

白茶是香气馥郁的茶类品种,不揉不炒,较多的保留了自然本味。

通过嗅闻白茶的干茶香气,可以得知这款白茶的品质高低以及存储情况。

存储良好的白茶,会散发出令人愉悦的干茶香。

在新白茶当中,可以嗅闻到清新的花草香气。

如同仙鹿行走在人间草木之间,飘散出来的清灵、甜润的花草香气。

在经过岁月沉淀后的老白茶中,则是治愈的药香和陈香就主基调。

嗅闻其味,犹如得到智者箴言的醍醐灌顶,令人内心舒缓、安宁。

嗅闻白茶的干茶香,就是在茶叶尚未冲泡之前去闻。主要有两种方式闻干茶香。

盖碗嗅闻

在用白瓷盖碗冲泡白茶的时候,在将白茶投入盖碗之前,都会进行烫壶温杯。

烫洗过后,可以让盖碗内可以保持一个温热的环境,方便茶香的氤氲。

白茶中包含多种芳香物质,其中有多种芳香烃、芳香醇的沸点都比较高。

在温热的盖碗中,这些芳香物质受热得以升腾释放。

盖上盖子后,静待3秒后揭开,再用鼻尖轻嗅两下,可以感受到带着温润气息的鲜灵茶香。

通过盖碗嗅闻干茶香,可以为品茶增添雅趣。

2、嗅闻白茶的盖香

在注水冲泡,出汤之后,就可以开始感受白茶的盖香。

若想彻底的激发白茶香气,就少不了要用到沸水去冲泡。

好茶不怕开水烫,只有温度足够的沸水,才能激发出高扬的茶香。

嗅闻白茶的盖香,有两个时间点要掌握。

一是白茶刚刚出汤出汤,盖碗温度还很高的时候,热嗅。

这时,白茶中高沸点的芳香物质得以激发,不断上扬,被拦截在盖碗上。

通过热嗅,可以在盖子上感受到新茶中的毫香、鲜笋香;老茶的陈香、药香。

二是待到温度稍稍下降,冷闻。

这时沸点较低的花香、枣香、粽叶香得以浮现。

把握好这闻盖香的时间点,可以体会白茶盖香中,横看成岭侧成峰,冷闻热嗅皆不同的美妙。

凝聚在盖子上的白茶香气,嗅闻时,可以将盖子中心靠近鼻尖,连续吸气两次,然后再放下杯盖,缓缓呼气。

连续吸气两次的方式,可以让喷薄的白茶香气来得更猛烈,瞬间充斥鼻腔,彻底的感受白茶的盖香。

3、嗅闻白茶的茶汤香

在白茶冲泡过程中,急遽而下的沸水与白茶相遇,茶香顺势而起。

这个过程中,白茶中的芳香物质,有的不断上扬、升腾,形成袅袅茶香。

有的不断跌落水中,融入水中,形成白茶的汤水香气。

这时,若想感受白茶的茶汤香气,不仅要嗅闻体会,更要通过细品感受。白茶的茶汤香,主要从两个方面感受。

挂壁香

“天空中没有飞鸟,但我已经飞过。”存在过的东西总会留下印记。

雁过留声,茶过留香。当茶水滑过,会在茶具表面留下挂壁香。品质越好的白茶,留下的挂壁香越持久。

在品茶过程中,可以通过嗅闻品茗杯,感受挂壁香。

通过挂壁香,可以体会出白茶香气的浓烈与否。

内含少,品质低,香气寡淡的白茶,汤水是平平乏味的。

倒出饮用后,滑过的茶杯表面,如同一片苍茫铺满白雪的大地,了无痕迹。

而高品质的白茶,挂壁留香持久,是好茶留下的一笔浓墨重彩,香气高扬。

就如白牡丹的挂壁香,是清新的花香,是这位牡丹花仙留下的足迹。

犹如沉稳的老寿眉饼,就如同和蔼的老人,留下的挂壁香是甜蜜的枣香。

水香

白茶落入水中的茶香,靠闻也靠品。

刚冲泡好的白茶汤,温度尚高,需要静待一会再入口品尝。

这时不仅可以观察清亮透彻的茶汤,还可以嗅闻其中香气。

感受从汤水中升腾而上的缕缕茶香。

再接着,将茶汤啜饮入口。

喝下一口茶汤之后,先不着急咽下,让其在口腔中停留。

茶汤在口中晃荡摇曳,茶香随着茶汤的晃动而遍布口腔。

通过这样的方式,将茶香放大,细品感受茶汤的水香韵味。

高品质的白茶,入口品之,满口生香,回味悠长。

4、嗅闻白茶的叶底香

经过冲泡之后,白茶的叶底,也是具有香气的。这是白茶的香魂所在。

高品质的白茶,在经历上十次的冲泡之后,叶片完全舒展。

叶底香气清清爽爽的,干净舒服,令人愉悦。

柔韧光亮的叶底,余香依旧十足。

仿佛在说轻笑述说,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这点风雨何所畏惧!

可见,高品质的白茶不仅叶底余香持久,也十分耐泡。

就像沙场中英姿飒爽的杨门女将,是一朵不怕风雨的铿锵玫瑰。

传说中,遥远的深山,会有曼妙的歌声传出。

谁若能用歌声应答,就能得到仙子的垂青。

对于白茶来说,这个美丽的传说同样可以适用。

白茶散发的缕缕清香气息,是其灵魂属性。

谁若能解出白茶的香魂暗语,就能馈以好茶相伴。

悠悠白茶香,还需待君解。

闻香识白茶,能与茶仙伴。

茶友们,上述白茶闻香的技巧,你学会了吗?

景谷白茶


景谷白茶产于云南省景谷县民乐乡大村秧塔,其特点是茶树品种优良,芽叶满披茸毛,成茶肥硕重实。白毫显露,条索银白,气味清香,茶汤清亮,滋味醇和回甜,耐泡饮,以产地特色命名。秧塔地处高山密林的云雾山中,气候温凉,种植历史已有150多年,今老种树尚在。白茶与其他茶不同,外形特白,品形精致,明清时制成“白龙须贡茶”,向朝廷纳贡,成为稀有珍品。1981年,大白茶被评为云南八大名茶之一,被列为地方名茶良种。

云南白茶,工艺的特点和重点在晒青,茶农将水灵灵现采的鲜叶,经过太阳日晒或者阴干,让它自然萎凋并干燥,这样始终保持晒青茶茶叶原有的清香味和茶的本味,萎凋是形成白茶品质的关键一道工序。好的白茶秘密,则是在不同气候的外部环境中,靠制茶师傅精准控制它失去水分的分寸和速度。

爱好白茶的人都知道,白茶在茶农中有“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的说法,白茶--“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的说法,因为它去火消炎、治麻疹有一定的效果。白茶的制作工艺看似简单,不像绿茶,它没有杀青、揉捻的工序,采摘下来后日晒干燥即成,是中国茶叶家族中制作最简单也最接近天然的茶类。在加工过程中自然与萎凋的结合、地域与气候的特殊、经验与技艺的把握,使它“清新淡雅,有利身心”的特点。

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县,是傣族彝族自治县,平均海拔916米,北回归线从县城穿过,境内山高谷深,海拔差异大,曾发掘出全球唯一的距今3540万年的景谷宽叶木兰化石,具有悠久的茶叶历史及深厚的茶文化底蕴,是普洱茶原产地和主产区之一,也是大白茶的故乡。

大白茶产于景谷县民乐乡秧塔村,以产地命名,为秧塔独有品种。秧塔村海拔1700米,山高多雾,气候寒凉,在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下,茶树芽叶生长出一层厚厚的茸毛,以适应其生长环境,从而造就了其优越的品质,具有芽叶茸毛多,毫峰显露,毛茶肥硕重实,外形俊美,气味清香,茶汤清亮,耐泡饮的特点。

它和普通普洱茶的区别在于,普洱茶只有嫩芽才会长出白毛,而且是某个季节才有,而大白茶芽叶满披茸毛,成茶肥硕重实,白毫显露,条索银白,气味清香,滋味醇和回甜。大白茶外形特白,卖相好,于是在清朝时期,精心采制成“白龙须贡茶”,向朝廷纳贡,成为稀有珍品。

景谷白茶的传统制作方法,是先将鲜叶采下,随即手工杀青,然后摊凉揉捻,揉捻一道后,经充分解块,均匀地摊在篾笆上,曝晒到半干时,再复揉一道称为收二道浆,然后抖散,晒干即成。现在的大白茶已改为烘青茶做法,在清明前后,采摘一芽二、三叶初展,经杀青、揉捻、机械烘干而成。

月光白,又名“月光美人”,用景谷特有品种,以鲜叶为原料,传统白茶工艺制作,不用人工炒和揉,不伤及鲜叶白毫,在室内阴凉处摊晾,让其自然干燥而成,形成“上面白、下面黑”的茶中,叶面呈黑色,叶背呈白色,黑白相间,芽头白毫显露,很像弯弯的月牙,整体看来就如黑夜中的月色般姣美,因此而得名。

月光白,既有乌龙的清香,又有红茶的甜润,兼具普洱茶的醇厚。其汤色青黄透亮,三泡略显莹黄,五至六泡呈金黄油润,继而逐渐转为橙黄泛红,十泡之后汤色渐淡。

无量秘境-古树白茶,肥硕重实,白毫显露,条索银白,气味清香,滋味醇和回甜,汤色青黄透亮。

景谷白茶,大白于天下(七)云南白茶产地


接作者上文《景谷白茶,大白于天下(六)》。云南白茶,深度自源发酵的产物。

白茶的生产,在业界早有定论,无需争辩。按传统说法,白茶工艺诞生于福建,但在相似的社会背景下,相近的发展阶段下,相同的社会生产条件下,会不会不止一地,比如云南自发产生相似的工艺?就普洱茶而言,其历经千年的发展,直到明代以后才广为中原人所知。同理,云南由于地处边疆,除普洱茶之外还是云南传统红茶、云南传统白茶的原产地,这些工艺可能在云南当地存在了数百年甚至上千年,一直不被中国主流茶界知晓,默默在云南民间流传。

云南白茶(月光白)是一种原始的白茶加工工艺,其加工制作完全不需要什么工艺,不需要人来加工制作,极其简单原始,天时地利人合,一切自然天成,皆可随意而得,无需刻意为之。这也符合云南现代以前制茶水平比较简单落后的实际。

在探寻太和甜茶制作工艺时,老辈讲:“……对加工中的副茶加以利用,发现另有风格,又对其研究,形成了以‘摊浪’为主要手段的一类茶,因其简单易学,被更大范围的传播,并流传至今。”干燥物质后储存使用是有备无患的最佳方式,云南阳光充足,晒是最直接简单的方式。但有太阳的时候毕竟是少数,用摊晾(摊浪或摊亮)的方式也干燥、不时为好事。“晾”逐渐发展成“晒”的补充,甚至于在某些时候取代晒超越晒。

“摊浪”是指把茶鲜摊开,撒薄、降温、失水、浪干。其具有现代制茶学的“萎凋”功能,但又不仅是萎凋环节所能限定的。摊浪不单指一个技术环节,而上升为一种工艺,一种制作方法。月光白的摊浪工艺,也随其它茶一道经历了数次演变,单一个摊浪工具就历经数变:

1、开始是就地摊浪。直接在土地、石板、阁楼、木板上摊开、浪干。各种茶鲜,随性而为,干透就行,对干茶没有统一或者相对统一的标准。

2、制作时太占地,不卫生,成品中有大量青斑,所得产品香不纯,花香不显。总结得摊薄不翻不动不碰。摊浪地也演变成在专用的“篾笆”。这是尝试后有意识而为,有了目标追求,对食品的最基本卫生要求。

3、改善了卫生提升了工艺,劳动强度大大增加,又演化出在长方形的、有一定强度的可收放的专用“茶笆”摊浪。一人搬运,可置于地上、楼上、架子上,还可以置于房瓦上。变平面摊浪为立体摊浪,节约了面积、稳定了品质、提高了效益,扩大了生产。这已经有了成熟完善的工艺,成熟后的进一步总结,是成熟后的再成熟。

4、鉴于专用“茶笆”透气性还不够理想,操作还不方便,人们又研制出两头收口、上翘的“船形茶笆”,这样既增加了它的透气性,又加强了它的稳固性。一个船形茶笆各茶通用,可使用几十年或上百年,真正成了茶人世家传家宝,澜沧江中游两岸的茶农至今都还广泛使用它;摊浪、阴干工艺自此成型,月光白独立成茗。用大白茶制白茶是入市后的出市,得道后的开悟,道法自然回归,大道至简的终极。

月光白的制法由自然天成演化变成刻意为之,在追求口味的同时又注意外形,用外形来判推品质的好坏。初始时月光白也是无制法,只要求不晒,自然浪干,由于失水不匀,会有大量青斑产生。青斑会含有大量青臭,味不醇和,严重影响到品质。所以在摊浪中人为的控制茶鲜的失水速度以及匀度,既杜绝青斑产生又防止脱叶,防止它腐烂,看似不管不问,实则时时关心,心至则成。

上等的月光白,原料多叶、单芽或一芽一叶,摊浪好的茶黑底银毫,自然收缩成幅,无青斑、无红张、无粗梗、无长脚、花香浓郁。有人说,用现代制茶学来讲,它就是“萎凋”而成的茶叶。其实不然!“萎凋”是指生命体在脱离母体后在自然状态下变萎变软,缺氧失水,逐渐失去生命的过程,是个消耗内存的过程。所以人们为了保其所有,就会加速萎凋,所以就有了鼓风萎凋或加温萎凋。现代茶学有“轻度萎凋”“中度萎凋”和“重度萎凋”,也有了“自然萎凋”“人工萎凋”和“太阳萎凋”。而摊浪还得把这一过程延续,让其失养分失水分,进而进入发酵、制作生成新的物质阶段。

发酵从另一种角度来分,可以分为:自源发酵与外源发酵(或者异源发酵)。一般来说许多物质都属于自源发酵,在过程中慢慢发酵完成或者被终止了,这其中一大原因就是水。水是一切生命体的依赖,有水就能激发出无限可能,没水了都将蛰伏。云南白茶,也没任何秘密,没有任何工艺可言,及其原始简单,就是个茶鲜在无阳光直晒,无阳光照晒下的前提下,自然干燥过程。茶的种植管理状态,茶鲜的植物性品种特性,茶鲜的水分含量、水分的散失速度,水分的散失时间,水分的散失量,所得干茶的水含量及后续散失时间,这些大前提决定了它的风格特色。从这个角度来讲云南白茶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风格不同之别。

茶鲜生命特征消失后,细胞壁、细胞膜破裂,细胞液溢出,从而出现茶汁溢出现象,进而转入有氧发酵,即氧化分解的过程。这看似不变的外表之下,在激烈的发生着反应。茶汁渐渐氧化,茶鲜内面会变黄变红逐渐变黑。而茶毫面失水变白发亮。只有充分的进行氧化反应,才能彻底的消除青斑,才会甜韵花香,才能天地太和。

它的制作就是充分利用大白茶茶毫多毛孔大而多,叶张柔软,内含丰富,水分含量高于一般茶的特点,在重度萎凋生命特征消失之后,自然而然地转入自源发酵,在氧气充足的前提下进行自源发酵。云南早年曾大范围的有白茶制法,其他地方没有流传下来,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我分析:1、好多茶区产业化程度高,对茶认识不充分。2、受得外来文化的冲击,原有文化被淘汰而造成断层。3、社会进步生活方式转变,时尚风格改变造成饮茶方式的改变。4、没有发现或培育出适合制白茶的大白茶品种。5、没有针对性地详细工艺总结,没有形成明显的产品风格。6、没有适合的外部生产环境,或者说没有与外部生产环境相结合,形成区域最佳工艺、最具特色产品。

只有在充分前提下,发酵才能充分排出低芳香物质,充分降解茶中苦涩等收敛性物质,生成新的物质,让茶变得不苦不涩香醇甘甜、持久耐泡。为什么经过超重度萎凋,充分自源发酵而得的茶还会持久耐泡?这是因为茶在消耗掉部分内含物质的同时,也在降解纤维素等大分子等不溶于水的大型茶多糖,从而产生了新的可溶性物质。而且这些物质在茶体没有经过外力挤压破坏作用下,在冲泡时自然而然地溶解释放,所以茶更显得经久耐泡。经过充分冲泡后的月光白,你会发现它相对于其他制法的茶,叶底明显增厚了。

云南传统白茶与云南传统红茶都属于前发酵茶,一个是在氧气充分下的自源发酵,茶体没有受到任何形式的损伤破坏,内部虽然已经充分解体,但最外层角质层没收损,茶汁没有溢出,所以茶毫没有沾染任何形式的茶汁,干燥后自然雪白亮泽。红茶,传统制作的红茶,虽然也属于自源发酵,但是晒干,是在外力作用后,机械力充分揉捻下,茶汁充分溢出,与其他茶充分沾染混合后的大群体自源发酵(甚至可以归为异源发酵),已经不属于严格意义下的自源发酵,所以它外观及口味与白茶有极大的区别,这都是人为的,是人造成的。

茶,一但有人为因素的存在,就有导向、有目的。有工艺,茶已经不在是自然天成为茶,而是被寄与期望,赋予了使命,成为人们寄托希望的茶,承载着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追求不同时尚的追求,随人而变,因人而生,因人而异,逐步细化细分,逐步有了各自相对成熟完善,各具特色的普遍性共识,有了丰富多采的茶产品。从“无意而为到刻意为之”,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不太赞同其他专家的推论,我认为白茶有可能是最先产生成熟的茶,至少云南白茶有可能是最原始最先成熟的茶。

太和谷,老乌山,宝仓山都长着“芽肥叶大毫白”的大白茶。品种的特性,良好的生长环境,丹霞地貌的砂岩土壤构造等等,使所含氨基酸、蛋白质等鲜爽类物质较为丰富,成就了太和甜茶的“太和甜韵”。这甜韵在“一红一白”组合中都存在。晒干为红、阴干为白,它们虽表象不同,但本质一样,是同一原料按不同的指导思想,不同理念,提升而成的不同工艺,造就了风格完全不同的两个茶——晒红与月光白。它们看似一条直线的两端,向着完全相反的方向出发,看似独立各有目标永不相交,实则本性一致浑然一体,在无垠的空间时间中又再次相遇。两种不同思维方式,绝然相反的追求,结果终极一致。实现了制茶与做人的相通,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万物的共生,达“阴阳无极、天地太和”之境界。

老祖先们最先吃生,后把食物晒干阴干储存,还是吃生,有了火才有熟食,有了锅才有烹调,才有了系统完善的烹调厨艺,才有了各具特色的八大菜系。同理,茶也是食鲜茶,后又食干茶,有了火有了锅,有了各自成熟的工艺,才有各自体系的六大茶类。

云南白茶、最开始也是不晒、不揉、不炒、不压,对茶鲜没有选择,没有工艺的懒人茶,是人们对事物认识程度不高,社会生产力不发展的产物。它极具原始性,自然天成,好茶无须做,好茶自留香,好茶自成茗,好茶与你一同成长。云南白茶、这深度自源发酵的产物,最终“大白于天下”。

以上就是白茶栏目给大家汇集有关《云南景谷白茶:浓郁的茶香和甜茶香》的全部内容了,不知道在阅读的过程中是否有所收获,更多相关精彩内容可以查看网站其它相关栏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