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布岩茶有什么品质特点?工艺有哪些?

发布时间 : 2019-11-30
岩茶红茶有哪些 岩茶跟红茶有什么区别 白茶有哪些

岩茶红茶有哪些。

下面是茶经网绿茶栏目为大家提供的关于“小布岩茶有什么品质特点?工艺有哪些?”的内容,让大家了解更多绿茶相关的知识,希望丰富的“小布岩茶有什么品质特点?工艺有哪些?”内容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小布岩茶以其鲜叶原料鲜嫩,芽叶肥壮,制工精巧,造形美观,内质优良,经久耐泡而闻名。特制高档次小布岩茶,外形弯曲如细眉,白毫显露,锋苗秀丽;内质嫩香持久,伴有兰花香;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绿匀净;滋味醇厚鲜爽,饮后回甘留芳。冲泡三四次滋味尚浓,香气犹存。

这种良好的品质,固然是精细的加工工艺所造成,但还与独特要求的鲜叶原料有关。小布岩茶的鲜叶,一般在3月上旬(惊蛰前后)开采,其主产品贡品级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芽叶总长度3~3.5厘米;一芽一叶,朵朵匀称;芽叶肥壮完整,大小一致。无紫色芽,无破损芽,也无对夹叶、病虫叶和瘦弱叶;不采雨天叶,只采晴天收雾叶。如此考究的鲜叶,茶叶品质哪能不美。

工艺

加工工艺分为杀青、初揉、炒二青、复揉、初干理条、摊凉、提毫和烘干等八道工序。其独特品质的形成,主要在于“初干理条”和“提毫”。

初干理条,锅温100~60℃,在锅中用双手捞起茶坯不断抖炒,待茶条粘性降低,手捏能成团,抛之即散,达六成干时进行搓条、整形,约20分左右。茶叶出锅稍经摊凉后,降低锅温至70~50℃,将茶叶握在手中,运用双手手心的感应力,使茶条相互摩擦,把茶条外表的胶状薄膜擦破,显出白毫,称为“提毫”。此道工序是显毫的重要手段,手势灵巧,用力均匀,至白毫显露起锅。再经烘干、筛末,即可包装封藏。

功效

小布岩茶是用绿茶的制作工艺制作而成,含有较多的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蛋白质,叶绿素,儿茶素等营养成分,因产地土壤肥厚呈酸性,所以小布岩茶含有的有机成分比其他茶叶要多。虽然属于绿茶也有一些有机茶的作用和功效,小布岩茶有绿茶的功效和作用,茶叶内含有的茶多酚能促进血液循环,抑制细菌的发展,增强身体的抵抗能力。抗癌症抗癌症,抗衰老,抗心脑血管疾病,降血脂,降血压,减肥,提神,醒酒,利尿,治疗痢疾,帮助消化。清热解渴,解酒防辐射的功效。

评价

江西省宁都县小布几代茶人,经过多年试制,终于成功创制出别具一格的小布岩茶,是小布茶人勤劳与智慧的结晶。1982年评定为江西省八大名茶之一;1986年荣获部级优质名茶称号;1989年全省名茶评比中荣获第一名。此后曾多次荣获国际、国内各种金银嘉奖。2001年起经杭州中农质量认证中心认证为中国绿色有机茶。

cy316.Com小编推荐

小布岩茶属于什么茶?有哪些特点?


小布岩茶产于江西省宁都县小布镇境内环境幽雅的岩背脑群山之中,属于绿茶。这里群山环抱,峰峦重叠,清泉飞溅,翠竹成荫;始种于1969年。仰望群山,蜿蜒起伏,连绵数万里,林海茫茫,云雾弥漫,景色十分宜人。这里产茶,芽叶肥壮,持嫩性强,有效化学成份含量十分丰富,所制茶叶品质甚好。

气候

茶区位于武夷山脉支系钩刀嘴峰的半山腰,年降雨量1721毫米,相对湿度80—90%,年雾日数110天以上。无霜期260天,年均日照时数1300—1350小时,土壤为冲积的酸性紫色壤土,土层深厚,PH值5.5-6.5之间,有机质含量丰富。

标准

通常于3月上旬(惊蛰前后)开采,其主产品贡品级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长3.0—3.5厘米。鲜叶经摊放、杀青、揉捻、炒二青、复揉、初干理条、摊凉、提毫、烘焙等八道工序加工而成。

成品似弯眉显毫,条索秀丽锋苗;内质嫩香持久,且伴自然花清香;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绿匀净;滋味醇厚鲜爽,饮后回甘留芳。经久耐泡而驰名。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至今,小布岩茶曾多次荣获省优、部优产品称号及国际、国内各种金银嘉奖。二○○一年起通过杭州中农质量认证中心有机茶认证。

小布岩茶产自哪里?有什么特点?


小布岩茶产于江西省宁都县小布镇境内环境幽雅的岩背脑。这里群山环抱,峰峦重叠,清泉飞溅,翠竹成荫;小布岩茶产于江西省宁都县小布镇境内环境幽雅的岩背脑群山之中,始种于1969年。仰望群山,蜿蜒起伏,连绵数万里,林海茫茫,云雾弥漫,景色十分宜人。这里产茶,芽叶肥壮,持嫩性强,有效化学成份含量十分丰富,所制茶叶品质甚好。

气候

茶区位于武夷山脉支系钩刀嘴峰的半山腰,年降雨量1721毫米,相对湿度80—90%,年雾日数110天以上。无霜期260天,年均日照时数1300—1350小时,土壤为冲积的酸性紫色壤土,土层深厚,PH值5.5-6.5之间,有机质含量丰富。

标准

通常于3月上旬(惊蛰前后)开采,其主产品贡品级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长3.0—3.5厘米。鲜叶经摊放、杀青、揉捻、炒二青、复揉、初干理条、摊凉、提毫、烘焙等八道工序加工而成。

成品似弯眉显毫,条索秀丽锋苗;内质嫩香持久,且伴自然花清香;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绿匀净;滋味醇厚鲜爽,饮后回甘留芳。经久耐泡而驰名。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至今,小布岩茶曾多次荣获省优、部优产品称号及国际、国内各种金银嘉奖。二○○一年起通过杭州中农质量认证中心有机茶认证。

小布岩茶属于绿茶吗 小布岩茶的功效有哪些


对于专研茶叶的人来说,也许小布岩茶并不陌生,但如果一个对茶叶一知半解的人,可能从未听说过小布岩茶这种茶品,乍听还以为是外来茶品的音译名呢!其实小布岩茶是中国土生土长的茶类品种,原产地在江西省宁都县的一个叫做小布镇的地方。“岩”字,源于这种茶长在峰峦重叠的群山之列,与生长在岩石之缝的武夷岩茶颇有一比,因此被称为小布岩茶。小布岩茶属于什么茶类呢?绿茶?红茶?乌龙茶?还是……

小布岩茶属于绿茶,在制作工艺上没有经过发酵工艺,因此,保留着原先茶青的大多数特质,那么小布岩茶有哪些特质呢?因为小布岩茶生长于群山之中,汲取了大自然的云雾养分,雨水浇灌,也有肥沃的土壤滋养,所长育的小布岩茶茶青叶片肥壮,叶脉娇嫩欲滴,锋苗秀丽,品质上佳,并有着淡淡的兰花香味。而经过简单的制作工艺后,制成的小布岩茶干茶外形弯曲如同眉毛,披着一层细白的毫毛,带着自然的花香。经过冲泡后的小布岩茶更是人间极品。不仅汤色黄亮透明,叶片纯净嫩绿,而且口感更是鲜爽醇厚,令人回甘十足。如同食用甜酸梅那样,久久不能忘怀。

小布岩茶无论茶青还是制成后的干茶,都有着极具观赏价值的外形,冲泡后有着质佳的品茗享受,其在饮用功效上更是不落人后。在普遍绿茶未经发酵的制作工艺中,小布岩茶保留了丰富的咖啡碱、茶多酚、叶绿素、儿茶素、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再加上小布岩茶的特殊生长环境,其茶中所含的有机成分更是其他茶叶所不可比拟的。因此,小布岩茶作为绿茶中的有机茶,有着显著的饮用功效。

诸如,常饮用小布岩茶有助于提神醒脑,利尿解酒,去腻消食,降低血压,降低血脂,促进人体新陈代谢,防抗心脑血管疾病,预防衰老,防癌抗癌等。这对于现代人来说,每一项都是需要注意,需要防护的问题。虽然喝茶不能保证药到病除,但养成喝茶的习惯,可以养成一个健康的身体。而饮用小布岩茶,则是不错的选择哦!

小布岩茶有什么功效 小布岩茶功效与作用


很多人都不知道江西也有自己的独特的茶叶,这种茶叶就叫做小布岩茶,这是一种创新名茶,产自江西省宁都县小布镇。在当地,因为空气好,环境清幽,天然无污染,所以,当地是得天独厚的有机茶理想产地。小布岩茶有几大特点,比如以其原料鲜嫩,芽叶肥壮,制工精巧,造形美观,内质优良,经久耐泡而闻名。小布岩茶有什么饮用口感,小布岩茶有什么功效。

小布岩茶的特点

外形扁直匀整,茶芽饱满肥壮,形如雀舌;干茶色泽绿亮鲜活,白毫偶现如凝霜;内质嫩香持久,且伴自然花清香;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绿匀净,滋味醇厚鲜爽,饮后回甘留芳。

小布岩茶的功效

小布岩茶是将清明前采集的新牙嫩叶经过精制加工而成,含较多的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蛋白质、儿茶素、叶绿素等营养成分,因其产地土壤肥厚呈酸性,故小布岩茶含有的有机成分比其他茶叶要多一些。虽然属于绿茶也有一些有机茶的作用和功效。

小布岩茶的介绍就到这里,如果你想关注更多的关于“小布岩茶含绿茶的功效和作用”的介绍,要知道这种茶叶所含的茶多酚能促进血液循环,抑制细菌的发展,所以,如果想降血脂、降血压、减肥、提神、解酒醒酒、利尿,增长身体的抵抗能力建议多喝这种茶,同时夏天饮用的话有清热解渴、防辐射的功效。

无锡毫茶有什么品质特点?有哪些工艺?


无锡毫茶采摘标准分为四级。通常,炒制100克一级毫茶需采1.6~2.0万个芽叶。采回鲜叶及时在室内阴凉清洁的地板上进行摊凉,摊叶厚度3~5厘米,摊放时间据气温高低而定,一般在6小时左右,夏茶气温高,可以缩短一些时间。

一级以一芽一叶初展为主;二级以一芽一叶半开展;三级以一芽一叶开展;四级以一芽二叶初展为主。夏、秋茶以一芽二叶开展为主。

品质特点

无锡毫茶品质特征:以高产优质的无性系良种茶树的幼嫩茶叶为原料,属于全炒特种高档绿茶。外形纹紧而卷曲,肥壮翠绿,身披茸毫,香高持久,滋味鲜醇,汤色绿而明亮,茶汤晶莹隐翠,叶底嫩匀。冲泡后白毫显见,汤色碧绿澄清,别具风味。若以二泉水冲泡,“无锡茶,二泉水”相得益彰,则更得毫茶之真味。

饮后体会:滋味鲜醇香气清高。

炒制工艺

炒制工艺分杀青、揉捻、搓毫、干燥四道工序。用手工炒制,炒制时在锅径58厘米、深24厘米的龙井电炒锅中进行,锅面必须保持光洁、平滑。从杀青到干燥,全在一口锅内,凭靠工人一双技巧熟练的手,采用不同的手势炒制而成。

杀青:锅温180~190℃,投叶量700~900克,炒至折梗不断,茶香透露即为适度。历时3~6分钟。

揉捻:锅温100~110℃,揉至芽叶卷曲成条为宜,也可采用微型揉捻机揉捻。历时12~15分钟。

搓毫:是毫茶成形、显毫的关键工序,当锅温80~90℃,用双手在锅中搓揉茶叶,边搓揉边在锅中翻动茶叶,至使芽叶卷曲显毫为适。历时15~18分钟。

干燥:目的是继续蒸发水分,固定形状。锅温70~80℃,用双手继续翻炒茶叶,但动作应轻巧,不碰断茶叶,不脱落茸毛,当茸毫全部显露,含水量在6.5%左右起锅摊凉,包装贮藏。历时约8~10分钟。

牛抵茶有什么工艺特点?有哪些品质特征?


一、制作方法

1.摊叶

鲜叶采回后,光摊放在篾盘上,防止鲜叶发烧,同时让鲜叶失去部分水分(大约15~20%),促使其内含物转化、味醇、回甜。

2.杀青

杀青锅要磨光,洗净。锅温要掌握在130~150℃之间,茶叶落锅发出响声。锅温过高,易炒焦茶叶,过低叶中水分蒸发慢,杀青时间拉长,易引起不良的化学变化。每锅投叶量为750~1000克,过多不易杀匀杀透,过少操作不便,而且容易炒焦。茶叶落锅,先用双手将茶叶翻动,手势要轻,动作要快。然后,手持炒手将茶叶滚炒。要及时抖散,抖闷结合。每锅杀青时间3~4分钟,直到茶叶为暗绿,直草气消失,开始发出茶香即出锅。

3.初揉

将杀青叶放入篾盘内,迅速用手抖散,让水分迅速挥发。约3~4分钟后,双手在蔑盘中由轻到重,前后揉搓,直到茶叶汁溢,初步成条为止。

4.炒坯

目的是让水分进一步蒸发。锅温保持在75~80℃之间,每锅500~750克。茶叶落锅后,先将茶叶擒开,火温升高后,用抛炒低炒相结合的方法反复交叉进行,炒6~7分钟后,用手捏茶若稍有粘性,及时出锅摊开,抖散茶团,摊3~4分钟。

5.复揉

在篾盘中进行。用力较初揉重,主要使茶条紧细。

6.初干

使茶条水分继续挥发。锅温在60~65℃之间,方法与炒坯相同,不过手势要轻,防止芽尖打断。炒到茶条无粘性时出锅(约干到60%)。

7.摊凉

摊25~30分钟,然后用双手握茶条于手掌心中,运用掌力,轻轻地进行回转搓揉,使茶条整直显白毫,防止产生黑色。

8.烘茶

在烘盘中烘,温度为40~45℃,翻动2~3次,茶叶烘干为止。

二、品质特征

1.形

牛抵茶芽头肥壮,外形条索紧结,略扁,似牛角,银毫显露,色泽翠绿光润,泡入杯中,叶柄朝下,芽尖向上,不落杯底,不浮水面,叶叶相碰,宛如两牛抵角。

2.质

内质香气高鲜,滋味醇厚,汤色碧绿,叶底黄绿。

安化松针有哪些品质及工艺特点?


品质特点

外形劝直秀丽,翠绿匀整,其形状宛如松针;香气浓厚,滋味甜醇;茶汤清澈明亮;条索长直、圆浑、紧细,翠绿匀整,白毫显露;可耐冲泡。叶底匀嫩。形质俱佳,可耐冲泡,逗人喜爱。

工艺特点

安化松针的制作极为精巧,其制法有如玉露茶,具体操作分为鲜叶摊放、杀青,揉捻、炒坯、摊凉、整形、干燥、筛拣等八道工序。为了保证安化松针的品质,对鲜叶原料要求极高,采摘极为讲究,采用清明前一芽一叶初展的幼嫩芽叶,并且要保证没有虫伤叶、紫色叶、雨水叶、露水叶,此外为保证成品茶齐整,也不能有节间过长及特别粗壮的芽叶,制作过程中,各道工序有一套严格的标准。

1.鲜叶摊放:鲜叶按进厂先后和等级分别薄摊于篾盘内,置于阴凉、通风清洁处,使水分轻度蒸发,叶缘微卷(含水量控制在68%~70%)。

2.杀青:采用手工或杀青机进行杀青,锅温140℃左右,叶色呈暗绿,质柔软,有清香。出锅后迅速薄摊冷却。要求杀匀杀透,做到无红梗红叶及焦尖、焦边叶。

3.揉捻:杀青叶经摊凉后,进行手工或微型揉茶机揉捻,要求既要有茶汁溢出,初步成条,又要保护芽叶完整,用力或加压不能过重,揉时不能过长。

4.炒坯:揉坏采用锅炒或微型烘干机进行,温度为70~80℃,蒸发水分,浓缩茶汁,达七八成干,即为适度。

5.摊凉:将炒好的坯迅速薄摊于篾盘内,使茶叶水分重新分布均匀,一般30分钟。

6.整形:这是决定安化松针紧细圆直关键工序。全工序在专用烘茶灶上的揉盒内进行。在特制的烘盒内要求严格控制盒温(50℃→60℃→70℃→50c→40℃左右),并采用不同搓揉手势,约经40分钟,含水量15%左右,使茶叶细长、紧直、圆润,色泽翠绿、显毫,整形似为适度。历时长而又要保翠绿保锋苗又带毫,难度是较高的,整形是掌控温度和变幻手势完美结合而成。7、干燥:将整形适度的茶叶薄摊于烘盒内,采用35~40℃的低温慢烘(约40分钟)或用微型烘干机烘干,控制含水量在5%以内,并及时评审外形内质,按品质优次,随即用皮纸包好,存入生石灰缸内。

8.筛拣:为使外形美观,产品品质规格化,经存放2~3天后进行筛选,筛去碎末,拣去扁片弯条,及时按品种拼配,包装出厂。

遂昌银猴有哪些工艺?有什么工艺特点?


一、采摘

“清明”前后开采一芽一叶初展、芽长于叶的银猴茶品种新梢为原料。要求做到“二不采”,即:雨天不采;农药安全间隔期不到不采。以晴天露水干后采为最佳。

二、摊青

采回的鲜叶,视气温和空气湿度及青叶含水量不同,需经摊放8至12小时,当叶面失去光泽、闻有芳香即可付制。

三、杀青

使用斜锅或龙井锅。杀青在斜锅内进行,当锅温120℃左右,投摊放叶500克左右,以抖为主,抖闷结合。锅温180—200度时下锅,下锅时有轻微爆声为适温。投叶量以每锅500克左右为宜。以抖炒为主,抖闷结合,炒至杀青叶折梗不断,杀透杀匀,(约4—6分钟)开始降温搓揉。

四、搓揉

杀青叶不出锅,当芽叶质软,折梗不断时,降低锅温至60℃左右,进入搓揉过程,手抓茶叶在锅壁上反复搓揉,不断翻炒、抖散,直至茶叶揉搓成形,犹似弓弯的猴状,色泽绿润,有刺手感时起锅摊凉。揉搓过程的锅温和用力程度,是银猴茶形、质形成的重要因素。锅温过高过低,用力轻重不适均不利银猴茶形、质的形成。

一般锅温掌握在60℃左右,揉搓初期,芽叶含水量高,锅温适当高些,揉搓后期含水量低,锅温切忌过高,否则不利做形。手势用力程度掌握轻、重、轻的原则。双手五指并拢伸直,轻压往返搓揉,中间不断翻拌、抖散茶叶,至有触手感时即可出锅摊凉。

五、烘焙

在烘笼或烘干机中进行。分初烘和复烘两步进行。初烘时火温以100度左右为宜,通过30分钟左右的初烘,达到失水的目的。初烘叶约八、九成干。复烘稍低。要求炭火无烟、火力均匀,并适时勤翻,为避免茶末掉入炭火中而引起茶叶烟味,在翻拌时要将烘笼拿离炭火或用纱布垫在茶叶下面。

初烘半小时左右,至茶叶折梗能断、但手捻不碎时下烘。摊凉回潮1小时后,再复烘,至手捻茶叶能成粉末为适度。炒干在斜锅内进行,锅温70~80℃,投入500克左右的初烘叶,经过轻、慢的手势炒翻,炒至银毫显露,茶叶足干,起锅摊凉。炒干叶含水量5%左右。烘干后的茶叶,摊凉至室温,才可装箱(袋)贮藏或出售。贮藏时切忌阳光直射与异味,并保持干燥。

龙岩斜背茶有什么工艺?工艺有哪些特点?


制作工序

斜背茶的制作全程需3~4h,主要工艺有杀青、揉捻、初炒、摊凉、复炒、过筛摊凉、再复炒、再过筛摊凉、足干等九道工序。

1.斜背茶虽属炒青绿茶,却按乌龙茶的标准采摘。即待茶树新梢伸展至中小开面时,一般中等水肥条件者大概为4~6叶采摘,采摘方式是将整个茶梢摘下,不留叶片,这又有别于乌龙茶的留叶采摘。

2.杀青、初炒和复炒均是前后双锅并用。采用锅径60公分的平锅,前锅温度高,后锅温度低。前锅温度,杀青为140~160℃,初炒为90~100℃;后锅温度,杀青为110~130℃,初炒为70~90℃。复炒时前后锅温要求低于杀青而高于初炒。既节约燃料又有利于品质的形成,减少碎末、烟焦茶的产生。

3.多次过筛,分档复炒。经初炒、摊凉的茶叶要进行复炒,复炒中要增加茶叶与锅内壁的摩擦,着力车色,待茶叶达到八九成干时起锅、摊凉,并用筛捞出尚未足干的面张茶再复炒,然后再过筛,再复炒,直至全部茶叶足干。

特殊工艺促使茶多酚等内含成分发生非酶性为主的生化变化,有利斜背茶“三著黄绿”品质风格的形成。

工艺特点

主要工艺特点在于炒制时利用连装起来的双锅进行,一般初炒历时约三十分钟。复炒历时约三十分钟,再复炒约十五分钟。整下炒干阶段,包括摊凉时间在内,长达三、四个小时以上。由于这种低温慢炒和多次摊凉,促进了茶叶内含物质的非酶性氧化,使斜背茶具有滋味浓厚、回甘如鲜橄榄和耐泡等特点。

松萝茶简介|松萝茶的加工工艺有哪些?有什么品质特点?


地理标志

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检总局组织专家对松萝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进行审查。经审查合格,批准松萝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自2012年1月18日起实施保护。

松萝茶产地范围为安徽省休宁县海阳镇、万安镇、齐云山镇、蓝田镇、渭桥乡、五城镇、山斗乡、岭南乡、商山镇、东临溪镇、源芳乡、榆树乡、璜尖乡、白际乡、龙田乡、溪口镇、陈霞乡、板桥乡、流口镇、汪村镇、鹤城乡21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一)品种。

当地群体品种及适制松萝茶的茶树良种。

(二)立地条件。

保护区范围内海拔600m以上。土壤为黄棕或黄红的壤土,土壤pH值4.5至6.5,有机质含量≥1.0%,土层厚度不低于60cm,地下水位在100cm以下。

(三)栽培管理。

1.育苗:采用无性和有性繁殖技术。每年3至4月进行茶籽播种,9至10月进行扦插育苗。

2.移栽、定植:每年3月上中旬或10月下旬进行苗木移栽。每公顷苗木数要求≤4.5万株。

3.施肥:每年每公顷施有机肥≥3吨。

4.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采摘。

3月中下旬至5月中下旬,按要求采摘单芽至一芽三叶的芽叶。

(五)加工工艺。

1.工艺流程:

(1)条形:鲜叶摊放→杀青→揉捻→滚(炒)湿胚→分筛摊晾→滚(炒)毛胚→分筛摊晾→足干。

(2)针形:鲜叶摊放→杀青→揉捻→整形→干燥→去杂→提香→贮藏。

(3)卷曲形:鲜叶摊放→杀青→揉捻→初烘→做形→炒干→去杂→提香。

2.工艺要求:

(1)摊放:条形茶摊放厚度为25cm至30cm,摊放时间6至8小时。针形茶摊放厚度为8cm至10cm,摊放时间不超过10小时。卷曲形茶摊放厚度为3cm至5cm,时间为4至6小时,期间要轻翻2至3次。

当鲜叶变软,开始透发清香,含水量低于70%时,立即停止摊放。

(2)杀青:条形茶杀青温度为220℃至280℃,持续5至8分钟。针形茶杀青温为180℃至200℃。卷曲形茶杀青温度为170℃至180℃。杀青适度标准为色泽变暗,青臭气挥发,清香显露,茶叶用手紧握成团,松手不易散开,略有粘性。

(3)揉捻:要求成条率达90%以上,细胞破碎率达45%至55%。

(4)滚(炒)湿胚:锅温120℃至150℃,时间15至25分钟。炒至5至6成干。

(5)足干:锅温100℃至70℃。干茶含水量控制在7%以内。

(6)整形:温度控制在100℃左右,时间6至8分钟,茶条成形率在90%以上。

(7)干燥:开始温度为80℃至90℃,后略低,时间20分钟左右,至九成干。

(8)提香:温度110℃至120℃,至白毫显露,高香显露为止。

(9)初烘:温度110℃至130℃,时间为5至7分钟,烘至四至五成干。

(10)做形:温度80℃至90℃,时间10至15分钟。茶条成形率在90%以上。

(11)炒干:温度80℃至100℃,时间10至20分钟。干茶含水量控制在7%以内。

(六)品质特色。

1.感官特色:

(1)条形茶:条索紧细、重实、匀壮,香气高爽持久,滋味浓厚甘醇,汤色翠绿微黄,叶底绿嫩明亮。

(2)针形茶:紧秀挺直、匀齐,锋苗、白毫显露,色泽绿润,滋味鲜爽,回味甘甜,兰花香持久,汤色翠绿,清澈明亮,叶底匀齐、肥壮,嫩绿鲜亮。

(3)卷曲形茶:紧结稍圆、匀壮显毫,色泽绿润,花香持久,滋味鲜爽,汤色鲜绿明亮,叶底匀齐、嫩绿明亮。

2.理化指标:水浸出物≥37.0%。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宝顶绿茶有哪些功效?有什么工艺特点?


抗衰老

绿茶所含的抗氧化剂有助于抵抗老化。因为人体新陈代谢的过程,如果过氧化,会产生大量自由基,容易老化,也会使细胞受伤。SOD(超氧化物歧化)是自由基清除剂,能有效清除过剩自由基,阻止自由基对人体的损伤。绿茶中的儿茶素能显著提高SOD的活性,清除自由基。

抗菌

研究显示,绿茶中儿茶素对引起人体致病的部分细菌有抑制效果,同时又不致伤害肠内有益菌的繁衍,因此绿茶具备整肠的功能。

降血脂

科学家做的动物实验表明,茶中的儿茶素能降低血浆中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三酸甘油酯之量,同时可以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人体的实验表明则有抑制血小板凝集、降低动脉硬化发生率。绿茶含有黄酮醇类,有抗氧化作用,亦可防止血液凝块及血小板成团,降低心血管疾病。

瘦身减脂

绿茶含有茶碱及咖啡因,可以经由许多作用活化蛋白质激酶及三酸甘油酯解脂酶,减少脂肪细胞堆积,因此达到减肥功效。

防龋齿清口臭

绿茶含有氟,其中儿茶素可以抑制生龋菌作用,减少牙菌斑及牙周炎的发生。茶所含的单宁酸,具有杀菌作用,能阻止食物渣屑繁殖细菌,故可以有效防止口臭。

防癌

绿茶对某些癌症有抑制作用,但其原理皆限于推论阶段。对防癌症的发生,多喝茶必然是有其正向的鼓励作用。

防紫外线作用

专家们在动物实验中发现,绿茶中的儿茶素类物质能抗UV-B所引发之皮肤癌。

消化作用

研究报告显示,宝顶绿茶能够帮助改善消化不良的情况,比如由细菌引起的急性腹泻,可喝一点绿茶减轻病况。

工艺特点

宝顶绿茶加工分杀青、揉捻和干燥等工序。杀青与干燥是在远红外电热炒锅中进行。锅温十分均匀,控制十分严格,炒制手法十分精细。所制成品,外形条索紧结,细嫩显毫,色泽油润墨绿。

评价

所制成品,外形条索紧结,细嫩显毫,色泽油润墨绿;内质香气清高纯正,汤色碧绿清澈,滋味醇爽回甘,叶底嫩绿黄亮。它以独特的品质特征连续四年在川东涪陵地区名茶评比中夺魁;连续三年被评为四川省优质名茶,荣获四川省农牧厅颁发的优质名茶奖状。

雁荡毛峰有哪些工艺?工艺上有什么特点?


雁荡毛峰加工特点有三:一是讲究鲜叶原料;二是加工精细;三是成茶贮存保藏得法。

采制工艺流程为:鲜叶采摘→杀青→揉捻→烘坯→理条提毫→烘焙。

1.鲜叶采摘采摘要求细嫩匀净,以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为标准,不采病虫叶、雨水叶、紫芽叶。鲜叶采回后须立即薄摊在竹匾或篾簸上,时间5~8小时,摊放同时拣除鱼叶、单片、损伤芽叶及杂质等。

2.杀青采用平锅杀青,下锅温度控制在180℃左右,投叶量0.6kg左右。单手和双手结合操作,先抖炒到芽叶有烫手感、水汽散发时马上转为闷杀,闷透后再立刻进行抖炒,并伴以扇风驱散水汽。操作过程中手势要轻,茶叶要捞得净、抖得匀,闷杀要一次完成。杀青程度以叶色转暗、叶质柔软、青草气散发完毕、清香显露为适宜。

3.揉捻杀青叶摊凉后放置在竹匾中进行揉捻,揉捻前要先将杀青叶整理整齐,以免揉弯条索。揉捻采用双手推揉的方法,用力要均匀,整个过程中要轻重轻相结合,中间进行1~2次解块,揉到茶叶97%以上成条,略有茶汁溢出即可。

4.烘坯把揉捻叶抖散后立即上烘笼烘焙,温度控制在100~150℃,时间8~10分钟,中间进行两次翻拌,烘至茶条互不粘结、手捏成团、抖之即散时为适度。

5.理条提毫经烘坯工序的茶叶摊凉回软后开始理条提毫,锅温80℃,茶叶下锅后先推炒,到手握茶叶虽不易成团,但仍有弹性时转入理条,这时锅温要降至60℃左右。理条方法为:手心向下,虎口张开,4指伸直并拢,拇指与4指同时弯曲,将茶叶一部分一部分地抓在手中,同时手腕和手指不停地抖动,使茶叶在手掌中转动,并使茶叶逐渐从手中出去。理条的过程中抓起茶叶置于手掌中进行搓条提毫,边理边搓,至茶叶有刺手感时再改为推炒,以减少断碎,保证品质。炒至六七成干,白毫显露时即可起锅摊凉、回软。

6.烘焙将摊凉叶均匀撒在烘笼上烘焙,温度控制在60~80℃,在烘焙过程中进行3~4次翻拌,烘至足干后拣除茶梗、簸去黄片、筛去茶末,冷却后装箱贮存。

小布岩茶的制作工艺


小布岩茶的制作工艺加工工艺分为杀青、初揉、炒二青、复揉、初干理条、摊凉、提毫和烘干等八道工序。其独特品质的形成,主要在于“初干理条“和“提毫“。

初干理条,锅温100~60℃,在锅中用双手捞起茶坯不断抖炒,待茶条粘性降低,手捏能成团,抛之即散,达六成干时进行搓条、整形,约20分左右。茶叶出锅稍经摊凉后,降低锅温至70~50℃,将茶叶握在手中,运用双手手心的感应力,使茶条相互摩擦,把茶条外表的胶状薄膜擦破,显出白毫,称为“提毫”。此道工序是显毫的重要手段,手势灵巧,用力均匀,至白毫显露起锅。再经烘干、筛末,即可包装封藏。

小布岩茶的品质

小布岩茶以其鲜叶原料鲜嫩,芽叶肥壮,制工精巧,造形美观,内质优良,经久耐泡而闻名。特制高档次小布岩茶,外形弯曲如细眉,白毫显露,锋苗秀丽;内质嫩香持久,伴有兰花香;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绿匀净;滋味醇厚鲜爽,饮后回甘留芳。冲泡三四次滋味尚浓,香气犹存。这种良好的品质,固然是精细的加工工艺所造成,但还与独特要求的鲜叶原料有关。小布岩茶的鲜叶,一般在3月上旬(惊蛰前后)开采,其主产品贡品级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芽叶总长度3~3.5厘米;一芽一叶,朵朵匀称;芽叶肥壮完整,大小一致。无紫色芽,无破损芽,也无对夹叶、病虫叶和瘦弱叶;不采雨天叶,只采晴天收雾叶。如此考究的鲜叶,茶叶品质哪能不美。

金坛雀舌茶有什么品质、工艺特点?


金坛雀舌茶历史悠久,因形似雀舌而得名,在1985年全省名茶评选会上曾名列总分第一,其后屡获省“陆羽杯”和全国“中茶杯”名特茶评比特等奖。金坛雀舌茶成为江苏省惟一一只通过无公害食品、有机茶双认证的产品,其品牌价值达7.66亿元。金坛雀舌茶外形扁平挺秀、状如雀舌,茶条匀整、色泽绿润;内质香气清高、栗香明显持久、汤色明亮、滋味鲜爽、叶底嫩匀。

2012年12月26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金坛雀舌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品质特性

金坛雀舌茶以“外形扁平挺秀、状如雀舌,茶条匀整、色泽绿润,内质香气清高、汤色明亮、滋味鲜爽、叶底嫩匀”而闻名,被列为金坛农业六大特色产业之一。

工艺特色

金坛雀舌茶采用独特的手工炒制工艺和先进的全程机械化加工工艺制作而成。在鲜叶采摘阶段,金坛雀舌茶每年在清明前后开始采摘。采摘标准以芽苞和一芽一叶初展为主,特级茶以芽苞为主,要求芽长在3厘米以下,2.5厘米左右,炒制500克特级金坛雀舌茶需要4—4.5万个芽头。对鲜叶采摘要求严格,讲究嫩、鲜、匀、净。

芽叶要求达到嫩度匀整,色泽一致,不采紫芽叶、病虫危害叶,采回的鲜叶进厂后要均匀摊放在竹匾上,并要精细拣剔,剔除鱼叶、单片等及非茶类夹杂物,放在通风阴凉处,薄摊4—5小时,轻度蒸发水分,促进内质轻度转化,提高品质。

在炒制工艺上,金坛雀舌茶分杀青、摊凉、整形、干燥等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有严格的标准要求,比如在干燥过程中,炒茶锅温掌握在70℃左右,温度先低后高,采用抓、擦、磨、推等手势使茶条扁平、光滑,达到金坛雀舌茶的品质要求。

要做到手不离茶、茶不离锅,用力适度,保证足干,同时在捺、压时用力恰当,不宜过重或太轻,过重造成条索太扁太宽,过轻则芽叶细胞破碎率低,茶汁不易冲泡出来,造成水浸出物偏低。至茶叶在锅中炒至发出“沙沙”响声、茶条轻折即断,手捻成末,茶叶含水量在5.5—6%时起锅摊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