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普安:万亩春茶开采 各地茶商抢购

发布时间 : 2019-11-30
佛手春茶 贵州的白茶 春茶白茶

【www.cy316.com - 佛手春茶】

贵州地处中国西南地区,这里生态资源丰富,贵州既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大省,同时也是产茶大省。贵州的茶叶历史十分悠久,当然,这也是得益于当地优质的地理环境和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近年来,为了促进贵州当地经济的发展,贵州政府一直在致力于茶产业的发展建设。2018年的春节刚刚过去,在我国的不少地方也开始迎来春茶的采摘热潮,在贵州的茶园,我们可以见到一波又一波的春茶采摘过程。

春茶采摘

前不久,中央电视台2频道《第一时间》栏目对普安县15000多亩春茶进入盛采期进行了报道。今日中午12点,央视2频道再次走进普安,《国际财经报道》以“贵州普安:万亩春茶开采,各地茶商抢购”为题对普安春茶采摘进行现场直播。

因普安核心产茶区海拔达1100米左右,处于北纬24度上下,是典型的高海拔低纬度多云雾地区;且产茶区处于高原盆地,地下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加之今年开春早,气候暖和,所以普安春茶一般在春节前后即可开采,比全国其他茶区要早15至20天,被誉为“黔茶第一春”。

最近不断回升的气温,为春茶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光照条件,茶树抽芽迅速,密密麻麻的茶芽肥嫩饱满,不仅与春天争艳还助农增收;据悉,今年普安春茶产值约2.64亿元左右。www.cy316.CoM

cy316.cOM编辑推荐

湖北恩施市生态茶园基地万亩春茶开采


茶农们采茶忙

3月14日讯 阳春三月,正是春茶上市好时节。近日,湖北恩施市峡谷沙龙有机茶园基地也开园了,青翠的茶山上,处处巧手飞舞,茶农们采摘春茶的身影随处可见。

据峡谷沙龙有机茶园基地负责人介绍,该茶园在茶种的选择、种植、生物施肥和灭虫、采摘、加工和销售等方面按照欧盟的标准严格执行,2月以来,该市茶青价格一路看涨,虽然公司想早日开园,尽早满足消费者和市场需求,但是为了确保恩施硒茶最纯正的品质,茶园基地联合茶叶专家、气象专家对恩施市茶园基地的气候环境、茶树生长情况进行连续监测考察,经过专家们的认真研讨,最终确定了3月9日为茶园开采的最佳时机。

据恩施市茶叶协会领导介绍:春茶开园时的光照、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对茶叶品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高品质的鲜叶应是在天气晴好、温度保持10-17℃以上的清晨或上午时分进行采摘,此时的芽叶最为鲜嫩,茶多酚、氨基酸等有效成份含量更丰富,所制出的茶叶才能符合采恩施硒茶香高、汤碧、味醇、汁浓的品质特色。

贵州:700万亩茶园 年产茶叶32万吨


贵州位于我国南方湿润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是一个山地资源丰富的省份。贵州是一个有名的旅游大省,也是一个著名的产茶大省。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优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贵州茶叶的蓬勃发展。12月29日,第六届贵州茶业经济年会举行,会上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省茶园面积为717.6万亩(其中投产面积525万亩),产量32.72万吨,同比分别增长3.1%和15.2%。

贵州茶园

全省43个茶叶主产县主管部门及茶区的专家、学者、茶叶企业、经销商、销售商、采购商等社会各界人士共计600余人出席盛会。

年会旨在解析行业热点,探讨贵州茶产业发展的趋势,研究贵州茶产业深层次问题,共同谋划产业发展,为贵州茶产业注入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活力。本届年会由贵州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贵州茶文化研究会等主办。

年会上,来自中国茶叶研究所、中国工程院的专家和院士针对贵州茶产业的发展态势,贵州茶未来的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充分利用贵州先天优势,讲述如何打造贵州干净茶、健康茶。

2017年,全省加工企业(合作社)为4149家,同比增长10.3%;总产值361.9亿元,综合产值567.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7%、13%。全省茶产业带动贫困户人口49.85万人,脱贫人数16.11万人;涉茶人员的年人均收入达到8840元;其中涉茶贫困户人均年收入达4855元,人均年增收2400元。茶产业已成为贵州山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助推脱贫攻坚的重要主导产业。

组委会分别为2017贵州最具营销创意公用品牌、2017贵州茶行业最具影响力企业、2017最受消费者喜爱的贵州茶叶品牌进行了颁奖。

会议还举行了贵州绿茶北京地标授牌仪式,贵州十大茶农结对帮扶仪式,特向普安县颁发“2017贵州最具创意公用品牌”荣誉称号。北京一家投资基金向湄潭某茶业公司投资股权资金2000万元,债券资金1亿元,双方在经济年会上正式签约。

贵州黎平:春茶“中茶108”茶叶品种开采


黎平春茶采摘

近日,贵州省黎平县(洪州镇)下温广佛茶叶加工厂的“中茶108”茶树品种正式开采,这是该县今年继2月28日“黄金桂”茶树品种采后的第二个茶树品种开园,该厂也是今年该县第二家春茶加工的企业。

据悉,“中茶108”茶树品种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用“龙井43号”茶树品种作为母本选育出来的早生、优质、抗病新品种,该品种属灌木型、中叶类、特早生种,属国家级优良茶树品种。

“中茶108”与“龙井43号”茶树品种相比,“中茶108”有四大特点:一是早采2-7天;二是抵抗炭疽病的能力强;“中茶108”克服了“龙井43号”茶树有易感炭疽病的缺点;三是芽和新梢的持嫩性较强。四是较醇爽。“中茶108”生产的干茶中的氨基酸比“龙井43号”较高,茶的滋味会更鲜,更醇爽。该茶树品种适制扁形绿茶,是许多茶区作为茶树品种调整、互补、换代和提高品质的优良品种。

黎平县自2012年引种“中茶108”试验,2015年获成功后并推广,与“龙井43号”相比,发现该茶树品种在黎平开园早,抗病害的能力和持嫩度强,茶产品香气丰富,滋味醇爽好。但“中茶108”它也有茶树抗寒能力要弱些,所生产的干茶没有“龙井43号”品种的香气高等缺点,该品种是“龙井43号”茶树品种互补,对生产黎平翠峰茶(扁形茶)也是一个较好的资源补充。

贵州思南县:茶园投产面积突破10万亩


5月2日讯 近年来,贵州思南县大力发展绿色产业,茶产业也成为其扶贫产业之一,近日,记者从茶桑局获悉,思南县投产的茶园面积已达10.25万亩,年采茶青3.64万吨,产茶总量7275吨,综合产值8.33亿元,仅今年春茶预计可产0.35万吨,产值5亿元以上。

贵州思南县生态茶园

近年以来,思南县始终把茶产业作为绿色产业、富民产业、扶贫产业、支柱产业来抓,坚持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着重念好山字经,打好生态牌,按照集聚资源、合理布局、规模发展、板块打造、整体推进的发展思路,举全县之力,强势推进茶产业发展,着力做好茶产业这张名片,逐步实现茶叶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精品化生产。以现代农业为引领,通过政府引导、部门扶持、企业带动、群众参与等方式,在张家寨、香坝、大坝场“三大茶区”建设了高标准无性系生态茶园18.03万亩、无公害茶园13.2万亩、有机茶园2450亩,辐射带动许家坝、合朋溪、鹦鹉溪等17个乡镇113个村15553户农户。

同时,思南县加大扶持力度,支持茶企抱团发展,加快融入省内外市场,提升思南茶叶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目前,思南茶企已在县内开设茶叶专营店(代销店)205家,在省内贵阳等地开设专营店10余家,在上海、佛山、济南等地开设了“梵净山·思南晏茶”专卖店10余家。同时采取“互联网+”的模式销售茶产品,拓宽市场空间。

下一步,该县将充分利用“花灯、温泉、石林、历史文化”四张旅游名片的影响力,依托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试点县的机遇,把茶产业做成一种旅游文化品牌,深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都昌:万亩白茶齐开采 “明前茶”碧绿生青走俏市场


“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清明绵绵的细雨为细嫩的茶叶染上了苍翠的绿,香气幽幽浸润在雨中,化成春风拂动。又到了春茶飘香时,采茶人又迎来了一年中最为忙碌的季节。

据了解,连日来,天气晴暖,都昌万亩白茶飘香,每一片茶园都在忙碌着采摘明前茶。自2006年以来,以苏山乡为主的白茶产业已经辐射到全县10余个乡镇,面积1.5万亩。这是继庐山云雾茶及修水宁红茶之后,九江地区又一个新的茶叶品种。受去年下半年干旱及暖冬影响,今年的白茶产量减少逾三成。

产量减产三成价格近七年最高

明前茶的采摘期一般从3月18日至4月8日结束,由于春季气候适中,雨量充沛,无病虫害,无污染,作为新春的第一出茶,明前茶被称之为一年之中的极品茶。同样,都昌白茶一直以来受到市场的欢迎。

“去年的这个时候,同样是300余人采茶,采摘回来的嫩茶叶,去年可以达到1000斤,今年就只有200多斤。”都昌林冲峰有机白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徐建平介绍,受去年天气影响,新长出来的枝条少,加上病虫害,今年白茶产量大幅减产,亩产达不到10斤了。

都昌县白茶协会负责人袁晓东介绍,受去年下半年干旱及暖冬影响,今年的白茶产量普遍减产,整体仅达到往年的70%。因产量减少,今年白茶的价格随之飙升,达到近7年来最高,平均价格在800元/斤。

都昌白茶成为继石材之后又一支柱产业

在2006年,都昌县苏山乡成功引进浙江安吉白茶品种,率先在环境优美的元辰山进行种植,通过多年来的发展,元辰山白茶顺利投产8年,不仅面积扩展了,而且还成功注册了“元辰山”白茶商标。元辰山采摘民工有近400人,其中有100余人来自河南省。

近年来,都昌县利用荒山荒坡,大力发展白茶产业,已经辐射到全县10余个乡镇,白茶种植面积达到了1.5万余亩,形成了白茶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链。由于都昌白茶香味足、白化度高,一直以来深受客户青睐,主要销往江浙一带,每年都有外地老板上门收购。

通过11年来的成功运作,都昌全县白茶协会已经有50余家成员单位,其中80%的负责人为苏山籍。都昌县苏山乡作为九江地区白茶主产地,便成立了16家白茶产业合作社,这是继石材产业之后,都昌又一个经济支柱产业,为当地经济发展及带动农民增收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贵州江口贫困村:万亩茶园助赢生态红利


进入11月,贵州江口骆象村13000亩茶园也进入了冬季管理期,万亩茶园是助力江口贫困村赢得生态红利的致富宝,为了提高明年茶叶产量,加强茶园管理是必不可少的。

“冬季采取茶树修剪的方式,做好水肥保持及减少病虫害管理,会起到扩大采摘面,提高明年茶叶产量的作用。”2007年开始带领村民种茶的骆象村支书杨茂华说,“13000亩茶园就是全体村民的绿色财富。”

骆象村位于贵州省江口县怒溪镇,辖24个村民组,有1076户4286人,其中贫困人口1423人,是国家级一类贫困村。

“骆象四面坡,干田黄土多;粮食产量少,贫困人口多;如今家家种茶树,漫山遍野起绿波。”这段顺口溜成了骆象村昨天与今天的真实写照。

“落雨一身泥,天晴一身灰。几年前,我们还过着这样的生活。”该村村民杨光荣、肖大顺等回忆说。曾经,因地处偏远,无支柱产业,基础设施滞后,骆象村人均纯收入不足2000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村人体会最深。”杨茂华说。

2017年,该村村民阙远兴的180余亩茶园,一季春茶帮他赚取了40多万元收入,老阙拿到了生态茶园带来的大红包。

靠山治山,养山吃山。10年来,为支持骆象村发展,江口县在骆象村累计投入生态茶产业扶持资金2000多万元,启动农村能源、绿色环保、退耕还林和“一事一议”工程。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和“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采用企业支撑和龙头牵引带动茶叶产业的发展。

目前,骆象村建成产业公路120公里,生产道82公里,单轨运输车3条,观光亭1座,茶青交易市场1座,水池200口。全村建成规模以上茶园15处,茶园规划面积15000亩,种植面积13000亩,成熟可采茶园面积7500亩,幼龄茶叶种植面积5000余亩。

随着该村茶产业的崛起,外出务工的村民逐渐返乡到茶园务工或发展茶产业,实现在家门口就业。“茶产业覆盖了整个贫困人口,全村半数家庭从事茶种植,剩余村民,或生产、或加工、或销售,都吃着茶经济饭。”杨茂华说。

“荒山野岭改造成茶园,有了固定的收入,就不用在外打拼。”正在制茶公司务工的村民杨翠珍道出了心里话。

杨翠珍所在公司茶叶基地年用工人次6000个,带动了村民就近就业。目前,公司以不同形式吸纳36户精准扶贫对象务工,其中有10户还与公司建立利益联结机制,2017年年底就可以参与分红3000元。

“今年,在公司分红3000元,再加上每月2200元的工资和300余元的政府最低生活保障金,过年的时候我们家就脱贫了。”该村上街组精准扶贫户曾启发算出了自己的脱贫帐。

骆象村村主任王付银说,村级集体经济茶园为精准扶贫户提供就业岗位,将茶园为ABCDE五个区域,每个区域由四到五户精准扶贫户进行管理。按“631”模式分配,60%利润归全村群众,30%的利润归精准扶贫户,10%的利润归村委会。

走进骆象村,山头绿了,基础设施完善了,村寨美了,村民生活富裕了,骆象村正向茶产业示范村、小康村迈进。

“贫困人口要发展,除了需要政策和资金的扶持外,更要有突破自我的勇气思想,激发内生动力,资金、政策才能激活贫瘠的土地和乡村。”江口县长杨云认为,拔掉“穷根”,骆象村抓住“绿色产业治贫”这个关键。

13000亩茶园,14家种茶合作社,4家茶生产企业,4家制茶加工厂,6条生产流水线是骆象村1076户4286人10年生态脱贫路的成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