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黎平县:举办茶叶技能培训助力脱贫攻坚!

发布时间 : 2019-11-30
贵州的白茶 贵州绿茶 贵州黑茶

贵州的白茶。

贵州省黎平县地处贵州省东南部,是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黎平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浓郁的少数民族风土人情。但是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贵州省的经济发展程度一直比较低,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由于没有形成固定的产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所以在过去,黎平县的经济发展一直比较低迷。近几年来当地政府一直致力于发展经济,首先茶产业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点。近期,黎平县相关部门组织进行一系列的人员技术培训,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为进一步提升黎平县茶业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为茶叶行业培养高技能人才,1月22日,黎平县举办茶叶技术培训班,并邀请了国家一级茶艺技师及国家一级评茶师王亚兰、刘晓霞等专家学者到场授课。

据悉,此次培训人员共80人、为期7天,培训内容结合贵州地方特色,重点对六大茶类加工、茶叶审评、茶文化、茶具、品茗用水、茶艺、茶叶加工等基础知识、相关标准及法律法规等进行了培训,此次培训更加注重知识性、技术性、实用性,真正实现“理论+实操+实战体验”。培训课程结束后,学员经考试合格的,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相应国家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同时颁发贵州省茶叶学会结业证书。

此次培训旨在进一步壮大黎平县茶产业科技服务队伍,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促进黎平县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通过培训,在向学员传递新理念与观点的同时,也为黎平县茶叶企业及茶农带来了新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方法,促进茶叶生产提质增效,夯实产业扶贫举措,助力脱贫攻坚。

以上就是关于黎平县政府近期在发展当地经济时采取的一些措施和方法。对于内陆经济不发达地区而言,想要克服先天缺陷,发展经济。势必要找出当地的经济发展点,努力寻找当地的产业优势,并且形成产业规模,这样才能尽快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以上内容由小编为您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cy316.cOM编辑推荐

贵州普安:普安茶成中国文化名茶 茶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普安由于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孕育出了品质优良的普安红茶,在2017普安茶产业发展论坛上,普安红茶被授予中国文化名茶的称号。如今,普安全县的茶园面积达12.1万亩,有关人士表示要充分发挥普安红茶的优势,助力脱贫攻坚。

普安红茶

经认证,贵州省普安县境内保存着国内最古老的四球古茶树群,被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授予“中国茶文化之乡”称号,“普安红茶”被评为“中国文化名茶”。

普安县位于黔西南州西北部,全县国土面积1453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400米。具有高海拔,低纬度,寡日照,雨量充沛,多雾,空气、水、土壤无污染,重金属含量低,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等种植高山生态好茶的绝佳优势。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普安和晴隆交界的云头大山,发现了目前世界上唯一一颗四球古茶籽化石,距今100多万年前。活体野生四球古茶树群落和远古茶籽化石的发现,让普安被业界誉为“世界茶源地”。目前,普安县境内仍然完好地保存着2万多株野生四球古茶树,树龄千年以上的达3000多株。

“普安县在脱贫攻坚同步小康战役中,要充分发挥世界茶源古茶文化优势,把茶产业作为脱贫支柱产业来重点打造。”据相关负责人表示,普安县目前拥有茶叶种植面积12.1万亩,而"普安红茶"由于浸染了延续百万年的四球古茶文化基因,汤色如琥珀明亮,口感醇香已成为贵州省茶产业重点发展的“三绿二红”品牌之一。

贵州省开阳县蓝芝茶叶文化品牌策划座谈会


贵阳市茶文化研究会是一个具有活力的新型茶叶研究协会,该协会于2016年6月21日成立于贵阳。作为贵州省首个茶叶研究协会,该协会在茶文化研究上具有重要的先行指导意义。近日贵阳市茶文化研究会在开阳县蓝芝茶庄召开蓝芝茶叶文化品牌策划专题座谈会。

会议现场

贵阳市品茗服务业协会会长、市茶文化研究会专家库成员黄伟,贵州黔山秀水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全国茶馆等级评审委员会副主任胡洪智,贵州释海和茶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贵州省茶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施海等参会。

会议由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文化产业处处长、市茶文化研究会秘书长龙世金主持, 他表示,要围绕蓝芝茶叶品牌所处区域的历史脉络及地理优势、文化符号的界定、延伸价值优劣及市场竞争现状,打造蓝芝茶叶茶旅一体化项目体系构架,使“蓝芝玉叶”更有市场竞争力,茶文化品牌更响亮。

开阳蓝芝茶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既有基地,又有星级茶楼,荣获2017年5月29日上海茶博会“蓝芝玉叶”冷香金奖、2017年11月30日贵州省秋季斗茶大赛“蓝芝玉叶”绿茶茶王等奖项。会上, 贵州开阳蓝芝茶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春介绍了公司基本情况和产业发展构想。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茶文化研究会会长李泽强调,一是要茶与文化结合,深挖水东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丰富品牌文化内涵,让开阳富硒贡茶香飘致远。二是要与市关于茶产业发展的政策配套,上规模、提档次、保水平,以质量求生存,信誉谋发展,走出贵州,香飘天下。三是要走茶旅一体化之路,茶楼茶园共融,生态文化齐辉,做好策划规划,避免同质化,打造个性化。四是要积极参与各级组织的茶博会,茶赛事,持续抓好品质建设,勇于争夺最高荣誉奖项,路遥知马力,品牌显魅力。

贵州省平塘县:2018都匀毛尖国际茶人会在此启动


平塘县是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下面的一个县,是我国典型的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平塘县境内多山脉,山地资源十分丰富,因此该地十分适合茶叶种植。据悉,平塘县的茶叶种植历史十分悠久,近年来,当地政府以茶文化为引领,推动茶产业的迅猛发展,茶产业成为当地扶贫的重要产业。

与会现场

近日,2018都匀毛尖(国际)茶人会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启动,第三届“都匀毛尖·平塘甲茶——贵州春茶第一壶”开采品鉴活动也同期展开。

平塘县自古就有“玉水之乡·金盆宝地”的美称,作为都匀毛尖茶品牌的核心产区之一,因高海拔、多云雾、寡日照等独特气候环境,平塘春茶比贵州省内其他地方提前10余天可以采摘,因此有“贵州春茶第一壶”的美誉。

本次活动以“品‘都匀毛尖·平塘甲茶’观‘大国重器·中国天眼’”为主题,旨在全面展示平塘茶产业发展成果,宣传“平塘甲茶”茶叶品牌,扩大平塘茶叶的知名度、美誉度,提高平塘茶叶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推动平塘茶产业发展。

近年来,平塘县致力于把茶叶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来培植和发展,着力打造“都匀毛尖·平塘甲茶”品牌,推动茶产业的跨越发展,茶产业已成为该县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

“好茶藏在深山中。”平塘县县委副书记蒋小祥介绍,作为都匀毛尖茶品牌的核心产区之一,目前,平塘县茶园面积20.86万亩,茶叶主要销往四川、河北、上海、北京等地,2017年平塘县茶叶产量2865吨,产值5.36亿元,下一步,平塘还要进一步扩大生产,开拓海外市场。

自“中国天眼”在平塘县落成启用以来,平塘县逐渐成为国际旅游目的地之一,为加快“茶旅”融合发展,平塘县在2016年和2017年间,连续成功举办了两届“都匀毛尖·平塘甲茶——贵州春茶第一壶”开采品鉴活动,吸引众多海内外游人纷至沓来。

“平塘县茶产业是贵州茶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茶学系副教授司辉清介绍,贵州茶产业发展有传统优势,可以打造有特色的贵州品牌,还可以结合贵州独有的少数民族文化,共同促进茶旅文化的发展。

贵州石阡大屯村“脱贫攻坚”发展茶产业


为了带动贫困群众稳定脱贫,近年来贵州省石阡县龙塘镇大屯村大力发展茶产业,围绕“建设好党支部、发展好茶产业、连接好利益机制”的工作思路,将解决经济问题与基层组织建设结合在一起,走出了一条“脱贫攻坚”之路。

村级换届时,优先选任爱茶懂茶愿意发展茶产业的能人。班子成员大都成为“五员村干部”,即:发动种茶的宣传员、带动种茶的示范员、茶园管理的护林员、茶叶加工的技术员、茶叶销售的营销员。在现有5名村干部中,3人擅长茶叶种植、管护、加工,1人懂市场经营和企业管理,1人熟悉财务管理,村干部大都是茶产业发展的“土专家”,党员成了茶产业发展的“示范员”。

茶园

大屯村把茶产业定位为“子孙产业”,增强了茶产业在脱贫攻坚中的主导地位。如今,茶园建设管护和茶园面积已经初具规模。同时,坚守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积极与省茶科所、贵州大学、宋宝安院士团队合作,采取太阳能防虫、以草抑草、茶园机械管护、选育优质品种等方式推动茶产业绿色发展。目前,大屯村实有茶园2230亩,人均0.7亩。通过强化茶叶加工,茶青下树率明显提高,茶园效益逐步显现。206名贫困群众掌握了茶叶种植技术,38人能熟练操作茶叶管护机械;135人熟悉病虫害防治,67人学会了茶叶加工,茶叶产品的品种由1种增加到6种,成功通过QS认证。

今年,大屯村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可分配收益15.6万元,贫困户户均分红302元。今年有236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务工,平均领取务工报酬2100元。其中,最多的一人领取务工报酬12000元。经济日报记者王新伟吴秉泽

贵州省湄潭县:2018年茶产业发展座谈会召开


湄潭县,贵州省遵义市下面的一个行政县。湄潭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这里气候常年温暖湿润,降水量充足。再加上该地多山脉,森林覆盖率高,因而种茶成为当地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这几年来,湄潭县政府一直在努力探索多种产业生产结构,力求尽快脱贫致富,带领百姓们走上致富的新道路。

座谈会现场

近日,湄潭县2018年茶产业发展座谈会召开,与会人员围绕如何巩固发展茶产业进行了讨论发言。会议要求,全县各级各部门、各茶企要通力合作,在茶叶品牌、质量与茶文化等方面强化措施,全面巩固壮大茶叶这一强农富民产业。

市政协副主席、县委书记魏在平在会上指出,小茶叶种出大产业,一直以来,湄潭县按照“优势在茶、特色在茶、出路在茶、希望在茶、成败在茶”的发展思路,不断在茶园面积、茶叶品牌、茶叶质量、茶文化等方面下功夫,全县茶叶这一脱贫产业得到全面提升,愈来愈多的人民群众依靠茶叶这棵摇钱树增收致富。同时,湄潭县的茶产业还有更大的提升空间,需要全县上下共同努力。

魏在平要求,全县各级各部门以及各茶企要正确认识茶产业发展对增加群众收入、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在当前工作中,要找准差距和不足,进一步强化基地加茶园、种植加管理、监督加质量的共识,实现规模化生态化发展;要进一步优化茶产业发展平台,促进茶业品牌化名牌化发展;要进一步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加强茶叶品牌、文化建设,实现企业集团化、高效化发展;要进一步建好完善茶青市场,巩固中国茶城市场,拓展省外及国际市场,促进融合化多元化发展;要进一步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强化镇(街道)、部门以及相关金融机构的沟通协作,振奋精神,抢抓机遇,以产业振兴助推乡村振兴。

县委副书记、县长李勰主持会议并从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金融系统支持发展以及拓宽茶产业链的招商引资工作提出相关要求。

会上,陈佐明、陈黔尧、聂珍玉、叶大祥等县领导就抓好茶产业发展工作提出意见建议,怡壶春、黔茶联盟、琦福苑、盛兴等茶企分别从茶叶出口加工、黔茶联盟建设、基地建设、品牌打造等方面进行讨论发言,县直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了表态发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