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咸茶:一杯香茶胜过一桌饕餮

发布时间 : 2019-11-30
一杯香茶叶 一杯红茶热量 一杯香绿茶

一杯香茶叶。

斗门,一个蕴含着丰富美食资源的地方。这里的美食未必身居高档食肆的“头牌”,也未必是可望不可及的山珍海味。它们的美味隐身于傍晚的米香炊烟,隔壁阿嫲的巧手揉搓,或是船头田间灶台上叮叮当当的锅铲撞击。斗门的美味是一首满载文化记忆的诗。

客家咸茶

从现在起,小编将带领大家寻找斗门少人知晓的美食,挖掘街头巷尾的斗门大厨,拾掇美食之下的文化印记。

星河流转,沧海桑田。客家人由中原迁徙,如今他们分散聚居于各地。在斗门白蕉,也有一些村落是客家人的聚居村,村里人虽未必说着纯正的客家方言,却保留着独特的饮食传统。客家咸茶就是其中一道风味。在热情好客的斗门客家人眼中,一杯香茶胜过一桌饕餮,咸茶代表的是一种和睦团结的处世态度和文化的传承与敬重。

用料简单 咸甘香俱全

白蕉镇赖家村,闲来无事的赖东彩阿姨都会和村里其他妇女一起,张罗着煮客家咸茶。在她看来,端上一杯咸茶,品尝其中咸甘香风味,和街坊邻里围聚在一起分茶,“倾偈”谈心可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乐事。Cy316.COM

这道客家咸茶的风味美食制作用料并不复杂,只要先把水煮到有少量气泡沸腾再改为温火,按适量比例放入绿茶;炒好芝麻花生,切好芫荽或生菜混上少许油盐,用刚刚的茶水调制,一道咸茶便可制成。

“在用料上可以很简化,至少要有茶以及芝麻花生这两种中的其中一种,还要在芫荽、细叶芹菜中选择一种,其他香菜豆角之类都是锦上添花,甚至芝麻花生有时也能换成黄豆。”赖姨轻描淡写地告诉小编配料的要求,“不过咸茶做得好不好也有挺多讲究,比如茶不能是红茶,水煮的火候和水茶配比如果掌握不好,整锅茶的颜色都会是红色的,而且发苦,不好看还难以下咽。另外原料上至少要有刚说的那几样,保证咸茶的基本风味,否则就不是咸茶了。芝麻花生的炒制也考验技艺,高手能炒出薄脆感,还不焦。”

接过一杯做好的咸茶,袅袅而上的轻烟散发着温热的醇香。茶色淡黄清亮,上层漂浮着切得极细的芫荽、芹菜叶和芝麻花生细粒。细细一品,不仅甘中带咸,还有一种沁人心脾的草木香。不少人对芫荽敬而远之,然而芫荽在咸茶里已经转化为淡淡的甘香,毫无呛人的苦涩气味。而嚼到花生芝麻更添甜香,扩散到整个鼻腔。

满载诚意 历史悠久

“有客人来就更应该端上咸茶啦!这是我们客家村待客的礼俗。”赖姨介绍,咸茶满载着主人家对客人的尊重和诚意,几乎每家每户都会制作。客家村有“一杯咸茶胜过一顿大餐”的传统说法,可见咸茶的地位。一般客人来前,主人家就会把咸茶备好。客人入门落座就要“分茶”:先给桌上的空碗都装上炒好的花生、黄豆,随后舀茶倒进每个碗。传统做法是按照长幼顺序端给客人,边分边说“我家咸茶唔好食”,客人尝过咸茶后都应该礼貌地称赞“好食,好食”。而平时,咸茶技艺并不束之高阁,买菜回家、农忙休息,咸茶都是客家人家常饮品。配上这里的另一道风味小吃叶仔糍,这就是赖姨和邻居们的下午茶。

斗门的客家咸茶其实来源于汉代的“擂茶”,随着客家人南迁,这一传统被改进传承,在各地演进出不同流派。白蕉镇客家咸茶从清乾隆年间就开始盛行,它摒弃了传统擂茶中的荤食,保留素食部分,并进行发扬改进,用锅炒制花生芝麻与本地的芫荽绿茶生菜加入调料相混合,省去木杵碾磨的过程。咸茶与农村劳作相承,既补充盐分,还芬芳开窍消除疲劳。如今客家咸茶已经进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赖东彩阿姨是该项目的传承人。

赖姨10岁上下就掌握咸茶制作技艺。在赖姨看来,每一次向邻里街坊和外地游客端上咸茶,蕴含在这道客家村特色美味中的,已经是一种村民睦邻团结处世态度的象征和对客家村文化的传承。

Cy316.com延伸阅读

饮一杯轻身茶


欢迎来到本网站,下面为您提供的是《饮一杯轻身茶》内容,感谢阅读!

茶是一种十分健康的饮品,不仅仅可以在身体的保健上功用明显,能使人身轻体健。更能在思想上让人完全放松下来,飘然若仙。

在古代,陶弘景就曾经在《杂录》中说,苦茶,轻身换骨。而范仲淹也曾经说过,不如仙山一啜好,冷然便欲靠风飞。他们说轻身,固然是指身体轻盈,同时也是一种饮茶意境的表达。一杯茶在手,握住的是一份悠然。茶是苦的,生活是苦的,人人都处于这样的一种生活中,就好像佛家最喜欢说的便是世人皆苦。所谓苦,指的是各种不如意。而只要一杯茶在手,将茶的苦品习惯了,也就不以为苦。茶能解除身体的病痛,能让人在苦中品出甜头来。范仲淹讲仙人,讲的是一份超脱,茶是至灵之物,大自然的灵气汇聚在小小的茶杯中,饮茶,也是饮天地,于是心也似云,悠然飘荡,意也似风,轻盈无痕。

不管生活中有多少负累,在饮茶的时候,应该将一切都放下,茶叶入了水,沉淀在杯底,自然散发清香。人也当如茶叶一般,自然落在实地,不要纠结,不要彷徨,不要反复思量,生活就应该是一个自然随心的状态,守本心,随缘行事。积极做事,成与不成,就无需计较。

饮一杯轻身茶,因为心头没有了挂碍,所以可以轻身。因为心头清净无尘,所以可以轻身。茶香幽幽,轻身入梦,梦中可成仙人。

本文《饮一杯轻身茶》不知道是否有帮助到您呢,更多相关精彩内容可以查看网站其他栏目!

我们需要一杯茶


喜欢喝茶,喜欢各种各样的茶。之所以喜欢,茶的芳香是一方面,喝茶的感觉才是最重要的。我觉得喝茶时的自己是自己真正想要做的自己,茶帮助我找到了自我。

身处烦扰红尘,我们每天都在忙忙碌碌,很难有空闲下来的时候,久而久之,我们疏远了很多东西,而这些东西,其实很重要。

我们丢掉了一些纯真,我们学着计较利益得失,甚至开始学着算计他人。而一杯茶,让我们醍醐灌顶,让我们瞬间冷静,温暖的茶汤滋润心田,在放松下来的瞬间,我们会发现,原来天很蓝,空气很新鲜,而有一杯茶品饮的自己,很幸福。这样淡淡的幸福,像陈年的普洱,时间愈久远,感觉越独特。

我们丢掉了一些从容,我们很多时候总会显得狼狈,我们追求一切自己想要的东西,直到筋疲力尽,心有余而力不足,想停下来,但多年生活的惯性不是想停就停的,这个时候我们需要一杯茶,需要一点自己的时间,静下来,闭上眼,慢慢品味唇齿间茶的苦涩,茶的甘甜,我们会发现,最好的风景就在自己心里,何必苦苦追寻?

我们丢掉了一些善意。我们将自己保护的很好,我们总是小心提防着他人,我们将自己包成了一个茧,保护了自己,也困死了自己,这个时候我们需要一杯茶,需要将一些冰冷融化,让整个身心以最放松的姿态融入自然,这样的自然天地中,我们会体会到久违的快乐。

倾听一杯茶 用心泡好一杯茶 茶的最高境界


禅茶文化里的八个境界

所谓茶文化,其实什么都不是,一个空名头,但是真正面对茶,你能有自己感悟,能知道其中的道理。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难,无非是这样而已。大多时候,人是容易被他人感染的,把别人的感悟也以为是自己的,最坏的情况就是人云亦云,相反的观点都能点头称是。

我自身的经历有点怪异,也没有可借鉴性,以后有机会再说。但绝大多数人的经历都是相同的,刚开始只是喝茶,喝着喝着发现喜欢上茶,于是就想学茶。一个人应该从什么时候才算是在喝茶,我觉得是从想学茶开始的,以前那叫解渴,和喝汽水饮料没区别。真正喝茶,就是从你想懂茶那一刻开始,从你愿意去倾听一杯茶的那一刻开始。

第一个境界,初入茶道

刚开始学茶的人都是迷糊的,东家说东家的道理,西家唱西家的戏。学茶的第一个境界,就是形成主见。不管谁的说法都好,都能用心去想,去领悟,然后做出判断。不一定偏向哪一方,但至少有了自己的观点。这个时候的观点都是脆弱的,可能遇上某个更权威的茶人,你的观点就荡然无存了。更危险的想法就是:算了,想那么多干嘛,跟着大师就对了。

儒释道为什么能发扬至今五千年?是因为后人从他们的思想中受到了启发,发扬光大的。所以你需要做的是听取别人的观点,然后慢慢形成自己。

第二个境界,重归迷茫

当你形成了自己的观点之后,就会开始形成自我,形成圈子,与你观点相同的,与你观点相左的。这个时候受到的冲击是最大的,各种前后矛盾的说法蜂拥而至,唯心的观点,唯物的主义。对各种观点的解释保持怀疑,对各种大师表示不信任,甚至灰心丧气,认为这里头乌烟瘴气。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心里就开始迷茫,不知道上哪求知求证。只有自己踏上这条道路去寻,与你相伴的只有你的茶,这时也才是真正的学茶之旅。

第三个境界,包罗融合

从这个时候开始,你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学习的机会。买书,看书,结交茶友,向大师靠拢,每一个观点都会格外注意,从中剔取出赞同或反对的意见。听到相同的观点,你会感到亲切;听到不同的观点,会寻找相同的地方;听到完全相反的观点,就会觉得有隔阂。你当初的观点,已经在你心里种下了种子,长出了苗芽。你从相同意见中吸取养分,在不同意见里经历风雨。种子的根部会去寻找最肥沃的土壤,来坚实自己,上边长出枝叶,以抵挡风雨。什么时候根扎稳了,什么时候就算初成了。

第四个境界,弥补不足

经历了之后,才能知道世界有多大,才能真正虚心下来求教。想要再进步,就不单单是要靠更多的见解,更多的知识了,还要表现在你的思想逻辑变得严谨了,心态气度变得谦虚了。对待别人提出的问题,心里头懂,但不要总说自己都懂。因为你懂,你就关上了一扇别人原本想为你开启的大门。遇到不同的思想时,先抛弃自己已懂的东西,从零学起,完全虚心地去了解它。

第五个境界,化繁为简

当求学所得越多,钻研得越深,知识越多之后,以往那些零碎的知识,片面的见解就都没有了,所有的东西都可以融汇一串。这个时候再遇到以往的问题时,都能举一反三了。有了中心思想,化繁为简,感觉一两句话就可以了。古今的大哲学家、圣贤,都是一两句话就可以解释一切道理了。爱因斯坦发现计算整个宇宙的能量守恒,也不过是“E=MC^2”这样一个简单的公式。道理看得越透,越是无话可说。反而初学之人,专业名词越多。

第六个境界,运用自如

学茶到了这个程度,已经不再高谈论阔什么问题了。一件大事可以当成小事来说,一件小事可以包容着不说。不喊腔调,实实在在地去引导他人学茶,甚至劝你。对待乐意学习的人用乐意的态度,对待无心学习的人随喜随缘。

第七个境界,下山

学茶的旅程犹如登山,一览众山小是畅快的,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何其之难。顶峰之上再无路,怎么办?下山吧,这趟旅程酸甜苦辣都尝过了,山顶还有什么好留恋?自以为成为大师,沾沾自喜吗?看着初学者像看着当初的自己,感觉良好吗?这不是“不与培娄为类”,实为自大自满之心已生,要不得,还是下山吧。

第八个境界,生活茶

学茶之旅到此已经结束,但是否都已经忘了学茶的初心?嘴刁了,要求高了,讲究排场了,这不是你该学到的东西。俗话说:琴棋书画诗酒茶,柴米油盐酱醋茶。很多人知道这两句话,但是为什么前后两句都有的,就只有茶,很少人知道。因为只有茶,可高可低,能入禅,亦能入世。但凡人终究不是出家人,一味追求禅茶并不正确,所以生活茶,才是学茶的最终回归。佛讲:父母即是佛,侍奉父母便是侍奉佛。学茶亦如是,用心泡好一杯茶,给你的父母、亲友,这才是学茶的最高境界。

来一杯茶来清心


喝茶的地方不是所有场合环境都一样,每个人喝茶的时候心情也是不一样的,选择的地方也会不同,有的选择茶馆,有的选择清静幽雅的地方,有的选择茶叶店。现在的茶馆有些也很清静,不像古时候的茶馆,人多很热闹,大家都是一面喝茶一面大声说话的,而今的茶馆我不知道还有没有这样的,我见过的茶馆是很安静幽雅的,装修都特别精致,看起来也不会有人大声说话,也许也是消费的不同,所以大多数都是年轻人去的。

而在茶叶店,青年老少都可以,你还可以品到不同品牌不同年份的茶,都是欢迎免费来喝茶的哦!也可以相互交流,让自己不谈任何事情,静心的在这里品茶,说茶,总之聊的都是和茶有关的,也让自己清心一下,何乐而不为?

喝茶的时候,清就是让自己心地恬静,无思无虑,没有受外界的干扰。清就是水,水和茶融入泡出香醇的普洱茶,让自己的心也滋润温暖一下。心就是心情,在心情沉重的时候,不如来杯清心茶,放松放松,慢慢享受茶带给您的芳香,茶汤入口,苦涩有别,回甘生津,感受许久,想起了人生,人生也有酸甜苦辣,经历一次次的困苦,方能有收获,茶也经历一次次的崩波,最后在你的面前展示了自己。人生如茶,茶如人生。

一杯茶冲泡几次合适


茶叶的耐泡程度是根据茶叶的加工方法和老嫩程度而定的。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常常碰到,非常细嫩的高级茶,冲泡1~2次就没有什么茶味了,而一般的红茶、绿茶却可以冲泡3~4次。这说明,茶叶的耐泡程度除与嫩度有关外,主要决定于茶叶加工的方法。如果在初制过程中把茶叶切碎,则茶汁就容易冲泡出来,越粗老越完整的茶叶,茶汁冲泡出来的速度就越缓慢。

无论什么茶,第一次冲泡,浸出的量占可溶物总量的50%~55%;第二次冲泡一般约占30%;第三次为10%左右;第四次只有1%~3%了。从其营养成分(茶叶中的维生素和氨基酸)来看,第一次冲泡就有80%的量被浸出,第二次冲泡时约15%,经第三次冲泡,基本达到全量浸出。再从茶叶冲泡的香气和滋味的实际情况看,一泡茶香气浓郁,滋味鲜爽;二泡茶虽浓郁,但味鲜爽不如前;三泡茶香气和滋味已淡乏;若再经冲泡则无滋味,似喝白开水了。

由此可知,一般的红茶、绿茶和花茶,冲泡以3次为宜。乌龙茶在冲泡时投叶量大,茶叶粗老,可以多冲泡几次。以红碎茶为原料加工成的袋泡茶,由于茶叶细碎,茶汁易被浸出,通常适宜于一次性冲泡。那种一杯茶从早泡到晚,成了白开水,还连续加开水的做法不可取。有一些学者曾指出,茶叶经过多次冲泡还能使一些难溶的有害物质(如某些极微量的残留农药)会逐渐被浸出,对人体有害。理想的泡饮方法是,每天上午一杯茶,下午一杯茶,既有新鲜感,又有茶香味。

一杯完美的红茶


自欧洲人于18世纪中后期普遍被中国茶征服之后,武夷山及其附近地区所产的红茶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这时,红茶由武夷山向福建的其他地区拓展,出现了政和工夫、坦洋工夫、白琳工夫等新的福建红茶品种;在19吐纪之后,红茶更是走出福建,在江西、湖北、湖南、安徽、云南、四川等地种植,创制了宁红工夫、宜红工夫、祁红工夫、滇红、川红等红茶新品。这些品种在今天统称为工夫红茶,成为目前中国红茶三大品类之一(其他两大品类为小种红茶和红碎茶)。

但与此同时,罗伯特·福琼在1849年带到印度的中国茶种和种茶技术,也陆续在印度的阿萨姆地区、大吉岭地区和斯里兰卡等地获得成功种植,这些地区的茶叶陆续出口,逐渐挤占中国的红茶市场。到1900年,印度茶出口首次超越中国茶,标志着中国茶400年以来的贸易垄断地位结束。与此同时,中国战乱四起,也影响了茶的种植和运输。及至民国,中国的红茶出口大规模萎缩,中国红茶几乎到了无人能识的地步,取而代之的则是英国作为红茶帝国的兴起。

今天,红茶大有从英伦重新回传中国之势。只是经过英国人对红茶的改造,今日之红茶却早已不是当年风头正健时的武夷红茶了。英国人以自己的方式,赋予了红茶复杂的性格。

将红茶与绿茶做个比较。中国人喝绿茶时,除了热水,并不添加任何调和物,这种纯一性发展到极致,便是日本里讲求通过喝茶的仪式达到精神上的纯净。至今,中国人喝红茶也讲究清饮,并不做过多的添加。英国红茶则热闹得多了,人们会添加牛奶、蜂蜜、糖、柠檬、胡椒、肉桂……苏格兰商人约翰·陶德曾调侃地说:“中国人知道我们往茶里加牛奶加糖,一定会把我们当作野蛮人看。”调侃终归调侃,在红茶中加糖加奶已经成为英国人最完美的红茶喝法,2003年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专门发表的《一杯完美红茶的冲泡法》中对此做了最为明确的说明。

除了不添加任何他物,中国绿茶很少会将不同产地、不同口味、不同时期采摘的茶叶混合在一起。而在今日的英国红茶中,拼配茶却非常盛行。说起来,这却与18世纪时茶商的造假有关。当时茶叶的需求量远大于进口量,商人们就在优质的茶叶中混入一些柳叶、接骨木叶,以降低成本。后来竟然慢慢发展成产生不同口味的拼配茶。如今,红茶拼配已经成为一门精致的技艺。

有趣的是,当红茶本身变得越来越复杂,喝红茶的程序却被西方人大大简化了。这得益于两个有关茶的现代发明,一个是袋泡茶,一个是红碎茶。据说茶包出自美国茶商玛士-苏利文之手,为了给顾客寄送茶叶样品,他将茶叶装到丝制的小袋子里寄给客人,不明就里的客人收到后一股脑儿地将茶包扔进了热水里。而红碎茶则是英国人乔治·里德发明切茶机之后出现的,这种机器可将条形茶叶切成短小而细的碎茶。目前,红碎茶占世界茶叶总出口量∞%左右。近30年来,红碎茶已经传人中国,成为继小种红茶、工夫红茶之后,中国第三大红茶品类。

一杯浓茶,品味人生


让一杯茶在心内安家

当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有了挫折、失望、悲观,油然而对不可知的远方升起一股美好的向往。东方式的“桃花源”,西方式的“乌托邦”,都是这种想象下的产物。 如果现实生活中的苦闷和悲怅更深沉、更广阔、更无所逃离于人世间人们的愿望,便会伸向西方的天堂或是东方的莲华净土,寄托他们的希望,并滋生在苦海里活下去的勇气。

人生犹如一幅展开的画,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感受,正如品茶要品出个滋味一样。

天堂或来生,都是死后之事,遥远而难以确定,所谓难以确定,是我不能也不忍心说没有。有没有近一点的是现在的,也是今生的天堂?有没有在红尘滚滚里现实的莲华净土?

如果有,那只能在每一个人的自心,也就是禅者所言:自心就有,何必外求。

一杯浓茶,品味人生,在这里,就成为一种安心的家。以自心为圆心,以慈悲、般若为半径,在人间画成的大圆,就是这红尘世界里的天堂。那才是心灵的皈依之处,是一个令人安心的“家”。

我们茶人常挂嘴边的一句“吃茶去”,那时赵州禅师德夙愿,就是帮助众生早一点回到这个“家”。这个家没有地址、没有钥匙,而是一颗安详的心。

当一个人离开而去,走到生命的终点站,是不是有一个更美好的来生,或者说是更清净的西方极乐世界在等着?——恕我不能如实地说“有”或“无”。其实,道理 谁都懂,“有”与“无”对我们而言没有直接的帮助,有没有天堂地狱,对现实生活的酸甜苦辣咸,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还是禅宗说得极是:活在当下!我们何 不更实际点,把握好可以如实知道的今生?我们何不把握从来生、从天堂讨回来,建设尘世生活里的莲华净土,一寸一寸地,一步一个脚印地,从“心”开始,把塑 造人生大厦的地基安在“自心”上,一砖一瓦地筑起人生之“家”,在当下享受快乐,不是比向往遥远的西方更有意义吗?

“此心安处是我乡”,苏东坡居士说得妙。只要心安气自顺,走向何处都可以修心养性,随缘安在,到处都是福泽妙喜。

安心登高,嫣然一笑!

如何冲泡一杯好茶?


(一)泡茶选取的水质

根据试验,用各种水质泡茶审评结果,山泉水泡茶最好,因经由山林下面砂岩层过滤出来泉水,其含矿物质和氯化物很少,此种软水泡茶,清澈甘醇。一般的水质鹾性重,会促使茶多酚类物质氧化,汤色变暗,失去鲜醇的香味。如果水中含铁离子过多,甚至茶汤变黑,失去饮茶效果。其实山泉水取得不易,若采用自来水再经过滤,静置一段时间或稍延长煮沸,使氯气消失,可符合实用。

(二)茶叶冲泡方法

有了优质茶叶和良好水质,还需精美茶具与正确的泡茶方法,才能相得益彰,泡出好茶。如果沏茶不得其宜,就难创造幽雅的品茶气氛。就泡茶之水质、茶具、茶叶用量和冲泡时间介绍如下:

茶叶冲泡方法,对茶汤品质有影响。根据试验,与茶汤风味有关的胺基酸,在60℃的水中就能浸泡出来,而维生素C,于70℃以上就会受到破坏。高级绿茶叶质细嫩,每次茶叶用量较少。如果沸腾开水产即冲泡,容易将茶叶泡熟,失去清爽风味,且会损失大部分维生素C,因此最好将沸腾开水稍置片刻,等水温降到70-80℃,才予冲泡。但冲泡乌龙茶、包种茶或普洱茶,由于叶片较粗大,每次茶叶用量较多,茶叶投入量约茶壶容量之1/3-2/3左右,则须现沸现泡,才能把茶中有效成份浸泡出来,使得茶味浓厚、甘醇,增加茶汤品质。

茶具宜小,不宜大。茶具太大不仅浪费茶叶,而且由于冲泡开水多,载热量大,容易烫熟茶叶,影响茶汤的气味。茶壶的容量以200CC,茶杯容量以150CC为宜。茶具的质地,以瓷器、陶器最好,玻璃次之,金属茶具再次之。

每杯茶茶叶用量,一般放3-5公克,高级茶稍少,乌龙茶要求滋味浓厚,可多放茶叶。冲泡时间视开水温度、茶叶老嫩和用茶量多少而定。一般冲入开水二、三分钟后即可饮用。如水温较高,茶叶较嫩或用茶量较多,冲头一道可随泡即倒出茶汤,第二道冲泡后半分钟倾倒,以后每道可适当延长,茶中剩余的有效成分,得以充分浸泡出来。如果水温不高,茶叶较粗老或用茶量较少,冲泡时间酌予延长,但不能浸泡过久,否则汤色变暗,香气散失,有闷味而且部份有效成份被破坏,无用成份被浸出,会增加苦涩味或其他不良气味,茶汤品味降低。

茶叶品质各有不同,其冲泡方法也有差异。要冲泡一壶好茶,必须了解茶叶特性,而且须配合其他因素,如茶叶品质、水质、泡茶器具,泡茶技巧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