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安顺西秀区岩腊荒山变“茶园”

发布时间 : 2019-11-30
贵州的白茶 贵州绿茶 岩红茶

贵州的白茶。

在过去,西秀区岩腊崇山峻岭的,很少进行农耕,近年来,岩腊不仅开始大面积种菜,也种起了茶来,预计明年春天新建茶园将近万亩,带领村民们脱贫致富。

12月20日上午,冬日暖阳洒满西秀区岩腊乡箐口村上吊南组的崇山峻岭。新开辟出的道路旁,新平整出的地块边,彩旗猎猎。一把把青绿的茶树苗码放整齐。山风中带着泥土的芬芳。全乡8个村居村委的干部、致富带头人、西秀区派驻党员突击队员等百余人前来参加茶叶种植现场会,打破了这里往日的宁静。现场会上,岩腊乡乡长郭朝超鼓舞大家斗志。

开荒种茶

按照西秀区规划,岩腊今年要新种茶树5200亩。箐口村一帮年轻人在27岁的杨小磊的带动下积极争取,他们挨家挨户动员村民流转土地,开来挖掘机修路、平整茶地,在上吊南组重新开垦撂荒多年的土地,准备种植2400亩。沉寂的荒山焕发生机。

“拉绳、定距,栽种要规范化。间距控制在1.5米左右,便于茶树丰产后除草、机采。树苗下种时蘸浆、压实土、扯不动,才能活……”西秀区茶办主任李亚林来到地头现场示范,开沟、施肥、铺膜、盖土,一一详细讲解。

“10月初,区委书记郭伟谊来岩腊调研,说岩腊生态好,发展茶叶有优势,我们想来尝试。”杨小磊、汪朝鹏、倪克松等志同道合的8个青年成立庆丰惠农合作社,出资10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拉开了茶山建设战场。

来自泉塘居委会的致富带头人马家兵感叹:“这样的现场会很好,我们从来没有参加过。专家讲解很适用,还说以后保证提供技术指导,我回去发展茶叶有信心。”

龙滩村委会主任王德学感到区里、乡里实实在在帮助群众调整产业结构,龙滩村今年也要种1000亩茶树。“我们还种植了黄桃,沿茶园、桃林正在建4.5公里的产业观光道,过两年桃花开茶园绿的时候,我们还要搞旅游业。”

“种茶和种白菜差不多!”在参观吊南茶山时,人群中冒出这样一句话。没想到被脱贫攻坚党员突击队员、西秀区农业局果蔬站站长刘华“逮到”。刘华马上提醒,种茶与种菜大不同,但请大家放心,有技术组专家随时指导。

“岩腊群众增收致富的愿望十分强烈。岩腊缺水,杨小磊他们现挖深坑,用卡车从远处拖来清水,储入密封大塑料水袋中,随时备用。这样的积极性我们要保护好、引导好。”岩腊乡党委副书记张春认为现场会方式好,他预计明年春天新建茶园将近万亩。

Cy316.com延伸阅读

贵州:退伍军人种茶创业 十年荒山变“茶海”


尽管已经进入冬季,寒天的天气里,阳光依旧,而这里的茶山也是勃勃生机,被采摘过的茶树依然不失绿意,而这,都是退伍军人王明礼带来的,原本在在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鹦鹉溪镇马河村万家山,这里荒芜一片,四处荆棘丛生。

王明礼是一名退伍军人,1984年4月,在老山、者阴山战斗中,王明礼失去了左腿。2008年,在思南县总工会工作的王明礼开始带领村民创业,他联合几名老战友,东拼西凑60万元(人民币,下同),王明礼下定决心要在万家山上种茶树。

思南县位于中国武陵山脉与大娄山山脉之间,地形多山地,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高原山区,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听到王明礼要在荒山上种茶?当地的村民都不相信他能成功,要在万家山上开垦出茶园,要面临进山路难、缺水和没有电等种种困难。但王明礼没有退缩,除杂草、辟荒山、挖沟渠、开新路、种茶苗……

凭借着一双双勤劳的双手,王明礼带着村民经过近一年时间,硬是把1000多亩荒山变成了茶园。2009年,王明礼带头成立了晨曦合作社。据了解,现在晨曦合作社现茶园基地3000余亩,年产茶叶500余吨,年产值近800万元。

在接受记者采访期间,王明礼还接到了一笔50人将来农家乐消费的订单。他一边忙活着招呼客人,一边告诉记者,“前几年我们只晓得种茶,现在要加工茶,未来我们把旅游搞好,让游客吃上‘农家饭’,让农户吃上‘旅游饭’。”

在晨曦合作社的推动下,“茶旅”逐渐形成,按照“茶叶为主、农家乐为辅、多元同步发展”思路,打造了以“思南晏茶”为品牌的绿茶、白茶、红茶等系列产品,发展了以服务业旅游的农家乐,现已接待游客45000余人次,创收60余万元,实现了茶产业和旅游业互促互推发展。

茶园基地

晨曦合作社的发展还带动了周围村民脱贫致富,其流转土地4000亩每年支付土地流转金6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400余个,带动98户贫困户411名贫困人口脱贫就业增收,帮助7名残疾人和退伍军人实现“家门口就业”,实现户均每年增收4000多元,帮助4个贫困村及98户411名贫困户实现脱贫。

70多岁的周兴凤,家就在晨曦合作社附近,她说:“现在一年四季都可以在这里打工,一年能有1万多的收入。”近年来,引进了先进的技术,茶园产量极大提高,每年3月—11月都可采茶,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

每到春夏采茶旺季,来茶山体验采茶、旅游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晨曦合作社还和英国太古集团子公司合作,将所生产的大宗茶提供给太古集团子公司经精、深加工之后出口。据统计,2017年,晨曦合作社所生产的480吨的大宗茶远销到了欧洲、美洲等国家和地区。

贵州铜仁:高山茶享誉盛名 碧绿茶园变花园


茶产业是贵州铜仁市的主导产业之一,早在明清时期当地茶叶就被人津津乐道,永乐年后还因盛产贡茶而享誉朝野,茶圣陆羽也曾在《茶经》中盛赞思州茶“其味极佳”,直至今日,铜仁市还保存着10余株千年古茶树,6000余株百年以上的古茶树,那么,现在铜仁茶产业发展状况如何呢,未来又将怎样?

展望铜仁这片土地,全市茶园面积达到169万亩,2016年的茶叶产量达到7.28万吨,年产值达74.72亿元。铜仁茶产业已经形成从“基地到加工、市场、品牌、文化、旅游”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以绿茶加工为主,红茶、白茶、乌龙茶、黑茶等其他各类茶加工并重的格局。

茶园春色

种茶叶·成产业·富群众

距离石阡县城67公里的本庄镇凉山村,群山环绕、茶园飘香,干净整洁的通村道路两旁入眼尽是满目苍翠,碧绿的茶园成片相连,这些在风中摇曳的茶叶成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主要来源。

凉山村平均海拔约550米,年均气温18℃到22℃,曾经的凉山村因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村里经济发展一度落后不前。穷则思变,为摆脱贫困面貌,2011年,该村因地制宜,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之路,将农户闲散的资金和闲置的土地资源有效利用,吸纳引导贫困户入股,发展生产脱贫。通过6年的不断发展,如今的凉山村拥有茶叶专业合作社、马铃薯专业合作社等集体经济组织。凉山村远景茶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有茶叶基地2300亩,年产值300余万元,早在2015年,该村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到12000余元,昔日贫穷落后的“穷山村”变成了如今的“小康村”。

近年来,石阡县围绕“人均一亩茶”的建设目标,狠抓茶叶基础建设、质量提升、品牌打造和市场开拓,生态茶产业持续发展壮大,全县茶叶面积达到38.8万亩,投产面积23.59万亩。茶产业覆盖该县19个乡镇134个村,涉茶农民3万余人。今年,该县还将新增茶园2.5万亩,主要在羊角山园区重点打造高标准茶叶园区为目标,组织白沙、本庄、聚凤三个乡镇完成新建、改良茶园2500亩,力争把羊角山打造成为第二个省级苔茶示范园区。

梵净山翠峰茶

而距离凉山村170多公里外的江口县骆象村,地处“武陵之源,名山之宗”的梵净山脚下,自然生态条件优越,种茶历史悠久,有客茶和佛茶的浓厚文化底蕴。近几年来,骆象村潜心打造万亩茶园扶贫大产业,一座现代高效农业茶产业基地应运而生,已经成为“全省100个农业示范区”之一。

“骆象四面坡,干田黄土多;粮食产量少,贫困人口多;如今家家种茶树,漫山遍野起绿波。”这段顺口溜成了骆象村昨天与今天的真实写照。骆象村因茶而美、因茶而富,现在的骆象村漫山遍野都是成排成行的茶树,1.5万亩茶园给骆象村披上了新装,茶园观光亭、游园栈道点缀期间,茶园“农旅一体、茶旅一体”,“园区景区化”的格局初步形成。目前,该村有规模以上茶园15处,茶园总面积1.5万余亩,园区内建有国内首条单轨道运输车2台,建有茶叶加工厂4家,年产量可达500吨。骆象村的绿水青山和茶园春色,已经成为当地经济发展和财富积累的源泉。

2008年以来,江口县共投入财政资金0.5亿元,整合各类项目资金1亿元、撬动社会资金3.64亿元投入茶产业发展,经过8年的发展,该县生态茶园面积从零起步达到15.92万亩,建成了1个省级茶叶园区、3条茶叶产业带、6个万亩茶叶乡镇、12个茶叶专业村。全县拥有茶叶企业52家,茶产业专业合作社64个,茶叶加工厂32家,2013年被国标委授予“国家级绿茶栽培标准化示范县”称号。

贵州铜仁市湄坨村茶园

建茶园·配设施·成花园

“到大自然下拍摄婚纱,碧绿的万亩茶海为背景,享受人生幸福美丽时光。”如今,许多影楼会把茶园作为外景拍摄基地。在松桃正大乡茶园、普觉镇茶园基地,周末和节假日都会迎来大批游客观光摄影,碧绿苍翠的茶园成逐渐成为人们休闲游玩的后花园。

行走在正大茶园的栈道上,放眼望去,一道道修剪整齐的茶叶种植带如波涛层层叠叠,每一根线条都蕴含着无限生机。每年四月,春光明媚,鸟语花香,正是采茶游园、游春踏青的好时节。不少周边市民都会相约来到茶园休闲观光,随手采一篮茶,体验一回“山间采茶,悠然自得”的自然情怀。附近的中小学校也会组织学生来到茶园开展“勤工俭学”活动,一边饱览茶园的无边春色,一边体验劳动带来的乐趣。

正大茶园周边的山坡和闲置土地也根据周边环境情况进行了景观设计,葡萄、金秋梨等经果林相应配合,周围还修建了烽火台、仿古建筑等景观,整个茶园犹如一个风景优美的山体公园,一个休闲旅游的绝佳风景区。

长期以来,松桃县委县政府始终按照“茶旅一体”的发展思路,把茶区建设与乡村旅游打造有机整合,统筹推进生态茶产业和乡村旅游业同步发展,新建和完善一批景区干道、观光步道、观景台、停车场、接待中心等设施,着力将茶叶基地建设成集产业发展、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现代农业观光园区。2016年,正大茶园成功打造成为五星级农业景区、普觉茶园获评三星级农业景区,全年接待游客90.6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66亿元,园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7万元。

思南张家寨茶叶园区

按照“茶区景区化,茶旅一体化”的发展思路,石阡凉山、江口骆象、松桃正大、思南张家寨……全市茶叶园区的发展目标一致,茶产业链条逐步延长,茶园配套设施逐渐完善,茶产业历史文化浮出水面,我市真正将茶产业与文化、旅游融合起来,实现了三者同步发展,茶产业正担起铜仁富民强市、绿色崛起的使命。

贵州安顺:农村青年香茶红茶制作技术培训


贵州是古茶树资源丰富,关于古茶树的保护和利用这个问题是一个比较受重视的问题,茶叶制作工艺也是需要钻研进步的,领导人和茶协等负责人经常会组织一些培训班或者交流活动。

10月30日至31日,由安顺市关工委、市农委联合举办全市农村青年香茶、红茶制作技术和古茶树保护利用培训班。来自市县区茶办、茶叶站负责人、古茶树分布乡镇负责人、茶叶协会代表和古茶树保护与开发企业代表等共50人参加培训。

茶叶制作

此次培训旨在加强对古茶树保护利用的意识,推进古茶树普查工作,精准掌握古茶树资源第一手资料,更好贯彻落实《贵州省古茶树保护条例》。培训中探讨普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法。

培训分为室内讲解和实地观摩两种方式,邀请了四位茶叶专家围绕古茶树保护与利用开发进行系统的讲解培训,并实地观摩普定化处镇哚贝古茶公司的古茶树保护情况。

通过此次培训,学员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通过学习好的经验和做法,对自己今后的制茶技术以及对古茶树保护意识有了一定提升,希望多举办此类培训,为广大农户脱贫致富提供更多的学习和交流平台。

贵州“都匀毛尖”夏季茶园管理与养护


都匀毛尖茶是我国十大名茶之一,也是贵州的特产茗茶,近来,随着立夏已过,气温渐变炎热,都匀毛尖茶园也进入夏季管理期,那么,当地茶农是怎么对夏季茶园进行管理与养护的呢?

黔南都匀毛尖茶园夏季管理与养护:

1、保障有效灌溉

茶树是多年生叶用经济作物,对水分的要求较高,特别是气温较高的夏季。研究表明:在土壤含水率为田间持水量的75%时,灌溉可有效保证旱季茶叶的平衡增产。都匀茶农利用天然降水进行积水、保水和塘堰渠引水来供茶园用水需求,有条件的地方,采用沟灌或喷灌的方法,进行全园透浇,补充茶树水分,满足生长需要。

2、浅耕除草保墒(shang,田地里土壤的湿度)

浅耕除草不仅可以减少杂草对土壤水分、养分的消耗与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还可以疏松土壤,加大土壤空隙,促使空气流通,空气含量增多,提高土壤透水性和蓄水能力。茶农在把茶园杂草连根铲除的同时进行浅耕,浅耕除草一年至少进行4~5次,于每轮采茶结束后的晴天进行。

3、茶园铺草防蒸发

茶园铺草不但可以减少土表水分蒸发,提高土壤湿度,保蓄土壤水分,调节土壤温度,防止或减轻旱热害,同时还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其它养分,减少杂草滋生,改良土壤结构,防止土壤冲刷,提高茶叶质量与产量。都匀茶农进行茶园铺草时一般是全园铺,以不见土为原则,条件有限时,只铺茶丛附近。

4、合理采摘增收入

夏季天气炎热,茶树新梢生长缓慢,极易老化,鲜叶品质差,因而不少茶农采取少采、粗采、老采的采摘方法,致使留叶量过多,从而增加了茶树水分与养分的消耗,引起茶树缺水而影响正常生长。因此,当地茶农在进行夏季茶叶采摘时坚持勤采、分批采、适时采,保证茶树正常生长、增加自身收入。

5、病虫防治不放松

夏季是病虫害的高发期,要积极防治病虫害。随着人们对食品卫生与环保意识的增强,茶叶农药残留量和微生物量超标,已引起广大消费者的重视。为此,都匀当地茶农,坚决不在茶叶生产中使用不易降解的高危高毒高残农药。对确因茶园中虫口基数多的,在生产期间通过农业综合防治方法减轻病虫危害,一般选用对人体为害小的植物性农药进行防治。

贵州思南县:茶园投产面积突破10万亩


5月2日讯 近年来,贵州思南县大力发展绿色产业,茶产业也成为其扶贫产业之一,近日,记者从茶桑局获悉,思南县投产的茶园面积已达10.25万亩,年采茶青3.64万吨,产茶总量7275吨,综合产值8.33亿元,仅今年春茶预计可产0.35万吨,产值5亿元以上。

贵州思南县生态茶园

近年以来,思南县始终把茶产业作为绿色产业、富民产业、扶贫产业、支柱产业来抓,坚持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着重念好山字经,打好生态牌,按照集聚资源、合理布局、规模发展、板块打造、整体推进的发展思路,举全县之力,强势推进茶产业发展,着力做好茶产业这张名片,逐步实现茶叶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精品化生产。以现代农业为引领,通过政府引导、部门扶持、企业带动、群众参与等方式,在张家寨、香坝、大坝场“三大茶区”建设了高标准无性系生态茶园18.03万亩、无公害茶园13.2万亩、有机茶园2450亩,辐射带动许家坝、合朋溪、鹦鹉溪等17个乡镇113个村15553户农户。

同时,思南县加大扶持力度,支持茶企抱团发展,加快融入省内外市场,提升思南茶叶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目前,思南茶企已在县内开设茶叶专营店(代销店)205家,在省内贵阳等地开设专营店10余家,在上海、佛山、济南等地开设了“梵净山·思南晏茶”专卖店10余家。同时采取“互联网+”的模式销售茶产品,拓宽市场空间。

下一步,该县将充分利用“花灯、温泉、石林、历史文化”四张旅游名片的影响力,依托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试点县的机遇,把茶产业做成一种旅游文化品牌,深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贵州紫云:茶园颜色碧绿 百姓生活红火


茶叶种植属于我国传统农业种植中的一种,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我国的很多地方形成了不同规模的茶产业。目前,茶叶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消费量较大的商品,种植茶叶一般都会有所获利。怎样结合贫困地区的地理优势,进行精准扶贫呢?茶叶种植便成为一个重要的考虑点,由于茶树的生命力比较顽强,而我国大多数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因素等比较适合茶叶种植,因此进行茶产业脱贫便成为一个重要的脱贫致富项目。

冬藏春发,万绿吐新。经过整个冬季的休憩,贵州省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坝羊镇的3.6万亩茶园又一次焕发生机,开始了繁忙的采摘季。

三月下旬,坝羊镇新山村的茶园进入了盛采期,当地茶农三三两两分布在纵横交错茶陇之间,采撷嫩绿的茶叶新芽。近年来,新山村以贫困户资金变股金、农民土地变股权等多种合作方式发动群众发展茶产业。“全村25户贫困户每年可从茶叶合作社分红1200元以上,土地入股的茶农,也能根据股份分得总利润15%的红利。”新山村茶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吴峰告诉记者,新山村5年多时间发展了3800多亩茶园,今年有2500亩进入采摘期。为了进一步扩大销售,节约成本,目前村里正在建设自己的茶叶加工厂。

吴峰说,在茶叶加工厂建成之前,新山村的茶青下树之后都是拿到附近的映宏茶叶公司加工,这是坝羊镇2012年引进的龙头茶企。

“我们刚来的时候,这里一眼望去都是荒山野林,但事实上坝羊镇生态环境良好,加上纬度较低,这里的茶叶采摘期比较早,在明前茶的生产销售中有比较优势。”映宏茶叶公司的生产厂长唐小其透露,坝羊镇茶叶长势好还有一个秘密,就是当地土壤中的腐质酸土比较肥厚,几乎不用施人工肥,茶树都能茁壮成长。

茶企的引入为当地群众带来了真金白金的收益。以映宏茶叶公司为例,公司3000多亩茶园,每个月的管护人工不少于150人次,再加上采茶季的密集劳动力需求,4年时间,茶企在采茶和管护两项上的人工投入就超过1000万。

坝羊镇党委书记王杰是这么算帐的,这段时间明前茶采摘集中用工,平均每亩茶地需要1个采茶工,待茶园全部进入丰产期后,3.6万亩茶园要用3万余名工人,而坝羊全镇才2.7万人左右,坝羊镇的茶产业可以为本镇群众创造大量就近就业的机会,甚至还能辐射周边乡镇。

王杰告诉记者,坝羊镇引进茶企的时候,都重点考察了这些企业在市场和技术方面的条件,只有在这两方面有优势的企业才是他们引进的对象。除了映宏之外,目前已经有5家茶企在坝羊镇发展,种植面积达到1.6万亩,而全镇的茶园面积更是达到了3.6万亩。

“这几家企业是坝羊茶产业发展的‘航母’,本地的合作社和茶企在发展过程中可以利用‘航母’的平台优势,借船出海,假以时日,我们可以把更多的效益留在当地,带动本地群众的增收致富。”在王杰心里,这是一个更大的“账本”。

坝羊镇并不是传统的茶产业强镇,短短5、6年时间,坝羊镇的茶园从无到有,再发展到今天的3.6万亩,除了借贵州省茶产业发展的东风,也得益于有效的制度设计。

据坝羊镇镇长班兴坤介绍,全镇8个行政村除鸡场坡村没有茶叶专业合作社外,其余7个行政村都设立了茶叶专业合作社,近两年各村又依托合作社成立了茶产业村级发展公司。合作社每年都提出一定比例的收入,来壮大村集体资金池和继续投入茶产业发展。

“这些合作社的管理者和村支两委成员几乎是一套人马,他们在做大做强茶产业的过程中,也可以获得相应的分红和管理费,这大大激发了村干部干事创业的动力。”班兴坤说,通过合理的利益链接,村干部、致富能人、茶农被牢牢地拴在了一起,形成了利益共同体,这也是坝羊镇茶产业发展最核心的内生动力。

龙头企业的产业基础得到了巩固,当地合作社的发展空间进一步扩大,当地群众参与茶产业的积极性不断高涨……几年下来,坝羊镇曾经萧条的大片荒山迅速被“染”绿。

春茶飘香,吸引来不少附近县市的游客,他们和绿油油的茶园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班兴坤表示,下一步,坝羊镇将提升茶产业发展质量,寻求茶旅一体化发展,继续将茶产业做大做强,力争到2020年把茶叶种植面积发展到5万亩规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