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茶陶匠人张琳莉的艺术人生

发布时间 : 2019-11-30
陶源茗黑茶 人生乌龙茶 黑茶是后发

陶源茗黑茶。

她叫张琳莉,是一个80后茶陶匠人,已经做了15年的茶陶,她说:“如果可以,我愿意一辈子安安静静地做陶。”

温润的白釉,似冰柔的美玉。流动的青釉,似起伏的青山。揉泥、拉坯,上釉、入窑……仅仅挑出几个重要的步骤,也会让人不禁感慨,新石器时代古老先民的智慧,能将一捧不成形的泥土,变成古拙典雅的陶器。

在成都郊区的蓝顶美术馆里,张琳莉就是这样一个专做茶陶的匠人,一做就是15年。她于景德镇陶瓷学院陶艺专业毕业,后又转赴韩国深造。

2009年,张琳莉为所爱之人来到成都,开起了自己独立的工作室和体验馆。在成都独立做陶的她,有很多与其他陶艺匠人不一样的地方:不参加比赛,不赶制客人订单,也不批量生产;假如一窑烧坏了,那么预订的客人只有等。

“我做出什么,便是什么,但给你的,一定是当时我所能达到的最好状态。”秉持这个原则,只为不急不徐、以平常心去做陶。充分尊重泥性,才能做出自己满意的作品。所以,当张琳莉的茶陶还在窑中,很多爱好者就早早预订等候了。还有很多白领、父母,以及孩子,争先恐后跑到她的工作室,一起学做陶。

2009年,在由成都商报发起的活动中,张琳莉入选成都十大匠人新力量。名气与口碑之下,张琳莉一如既往地做着茶陶,每天在朋友圈分享陶艺和心得,甚至会贴出烧坏的陶器,毫不掩饰自己尝试过程中的失败。

如她所说:“承受失败,也是做陶的一部分。既然急不得,不如慢下来。”她坦言自己内心里,并不太喜欢繁华的都市生活,但烟火味也是她生活的另一面。她也像其他人一样穿梭于城市,也有平凡温馨的家庭需要照顾。这个山东妹子身上,有着外表温和,内心刚强的一股韧性,有着一股安静而专注的力量,和她的茶陶一样,有着一股精气神。

她很少参加活动,也不喜欢热闹,做陶、喝茶、用心生活,张琳莉说:“如果可以,我愿意一辈子安安静静地做陶。”

做出一件具有美感,具有实用价值的陶器,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陶器品类之多,技艺之杂,里面大有学问。比如不同产地的泥土,会有很大的区别;甚至同一产地的泥土,在不同温湿度下,也会有所不同。

如何才能把陶艺精研下去?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困顿,张琳莉决定专注于茶陶,把它“像一口井一样挖下去。”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并不简单。四川并不盛产陶瓷,没有完整的产业链,也没有流水线和大规模。很多原材料,更是不能直接用的。比如烧制泡菜坛的泥土,材料质地粗糙,烧制温度较低,并不适用茶陶。最初两年,张琳莉做得最多的,就是不停地试材料。尝试不同的泥土,调整温度、湿度和水分,对应不同的泥料调制釉水,详实地记录每一次实验数据。从配泥料、揉泥、拉坯、修坯,到画彩绘、上釉、入窑。有时候光一种釉水的调制,前前后后需要花上一整年;如果前期准备不稳定,导致几个月的功夫白费也是常有的事。

“那种情况,毁的是整整一窑,投入的成本、精力,全都白费了。”因为手工作品的成品率,没有流水线那样高,很多作品的釉色又很敏感,所以张琳莉的创新,都要在一次次的调整中摸索。比如星空杯,刚开始烧制的时候使用大窑,烧出来的状态很不理想。

经过一遍遍试验,她发现只能选用最小的窑,而且一次只能烧制三个。采用四川本土材料制作的冻玉杯,干净、温润、纯粹,好像羊脂白玉一般,釉水自然地流下,仿佛围在美人颈上的缎袄。冻玉杯对材质的要求也很高:首先要白度很高的瓷泥,制作环境不允许有半分杂质。杯子成型后先要素烧,就是在不上釉的情况下,以800℃低温烧成。假如出窑后有一丁点儿杂质,便要细心地一一剔除。杯身的弧度需慢慢调试。保留釉水的流动空间,让釉水自然流下去,却不会粘到窑板。

“做茶器是急不了的,每一步都要尊重它的泥性,每一个环节都要非常用心,这中间有一点疏忽和怠慢,烧制后的作品一定有问题。”不着急,也成了张琳莉安静做陶的一种状态,每天的大部分时间,她都会用来做陶。午后偶尔喝茶会客,周末则教陶艺爱好者,到了冬天很冷的那三个月,索性不做陶。

工作室冬天没有暖气,手碰到水不易放松,这不是一个好的做陶状态。既然如此,她选择了“冬藏”。

“不是说你一直做,就会越做越好,停一下,看看书,变换形式,换个方式让自己放松。重新再做,会有不同的感觉。”

张琳莉最希望的,是自己的作品体现出“精气神”来。这种中国文化里器物精神,需要慢慢体味涵养,才能从手中传达出来的。于是,家里所有的碗盘、茶器、花瓶,全都出自她手。

闲来读书、养气,给自己补充养料,才能让手中的茶陶,有更好的表达。

末了,我走出张琳莉的工作室。从蓝顶美术馆出来,抬眼是葱绿的田野,蜿蜒的水泥路连接着郊区和繁华的成都市区,简直是两番光景。想起我刚进门的时候说,这里很荒凉啊。张琳莉却笑笑,这里已经离成都市区很近啦,这里安静。心安静下来,才能出作品。

Cy316.com延伸阅读

茶道是饮茶的艺术,也是生活的艺术、人生的艺术


通透人生三道茶

在云南大理古城漫游,听当地人推荐,这里是白族聚居区,其民俗民居颇有特色,于是欣然前往。当我们酒足饭饱、悠闲品茗之时,不妨让饱含智慧的茶香浸淫于我们生命之中,感悟人生如茶的真谛,神往宜人的茶香妙谛!

一方精致小巧的木漆托盘,并排盛放着三小杯或清冽或浓酽的茶汤,雪白的瓷杯、馨香的茶味,氤氲着浓浓的茶文化气息。根据指点,客人从右至左依次捧起茶杯,小口地啜饮,感觉茶味各不相同。第一杯,茶水色泽酽酽的,香气扑鼻,只有小半杯,入口清苦,在舌尖可以领略茶水苦凉清香的况味;第二杯,茶汤倾入八分满,除了茶叶,还添加了少许红糖、乳扇、核桃仁等,因此分外甘甜,但又甜而不腻,教人不由得一饮而尽;第三杯,茶约六七分满,茶汤中内容更丰富,有蜂蜜、少许炒米花、若干粒花椒、桂皮、姜片等,我们学着主人样,一边晃动茶盅,使茶汤与佐料均匀调合,一边口中吹气,趁热饮下,领略到甜、酸、苦、辣多种滋味……

品完“三道茶”,口齿噙香,再听主人详尽介绍,原来其原料、烹制、寓意都大有讲究。第一道叫“苦茶”,系烧烤大理特产沱茶至黄而不焦、香气弥漫时冲入滚水制成,寓“清苦”之意;第二道称为“甜茶”,选用大理名茶“感通茶”煎制而成,再加上佐料,甜香难抑,暗喻“苦尽甘来”;第三道则是“回味茶”,系冲大理苍山雪绿茶煎成,花椒、桂皮、姜片性辣,蜂蜜味甘,绿茶则味苦,可谓五味杂陈,融于一体,似乎告诉人们,凡事要多回味,切记“先苦后甜”的人生哲理。

“头苦、二甜、三回味”的白族“三道茶”,系招待贵宾时的一种饮茶方式。细品“三道茶”,假如你具有一定的人生阅历,经历过离合悲欢、起起落落的境遇,相信一定会拍案叫绝。人生苦短,举步维艰,尤其是起步之始、创业之初,往往渗透着苦涩与困窘;然而“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惟有忍耐坚持,一任岁月浸淫于苦涩之中,久之才能渐渐品出茶中清香,感悟生活的原味。可人生尚有苦尽甘来的畅美之时,那是经过困苦的磨砺、苦水的浸泡之后,上天给予的最好回报。此时硕果累累,成就斐然,可在鸟语花香之间流连,可在明月清辉之下徜徉,尽情享受生活的甜蜜与快意。“三道茶”至此已去其二,分别代表人生的“苦境”与“甘境”。可是,如果以为这就是人生的全部,还未能臻于至善至高的境界。第三道茶名为“回味”,隐喻着人生的淡境。人生终究会归于平淡,苦的不觉其苦,甜也不再甜,这只有千帆过尽、历尽沧桑后,才能淡然视之。人生的高低起伏、顺境逆境、悲喜苦乐要看得透,名利、权势、富贵要放得下,成败利钝要抛得开,一切看淡些,再看淡些,或许才能摆脱名缰利索的束缚,解开大喜大悲的桎梏,避免陷入作茧自缚、庸人自扰、杞人忧天的迷局中不能自拔。

茶道是饮茶的艺术,也是生活的艺术、人生的艺术,“三道茶”即是最好的证明。当我们酒足饭饱、悠闲品茗之时,不妨让饱含智慧的茶香浸淫于我们生命之中,感悟人生如茶的真谛,神往宜人的茶香妙谛!

一方精致小巧的木漆托盘,并排盛放着三小杯或清冽或浓酽的茶汤,雪白的瓷杯、馨香的茶味,氤氲着浓浓的茶文化气息。根据指点,客人从右至左依次捧起茶杯,小口地啜饮,感觉茶味各不相同。第一杯,茶水色泽酽酽的,香气扑鼻,只有小半杯,入口清苦,在舌尖可以领略茶水苦凉清香的况味;第二杯,茶汤倾入八分满,除了茶叶,还添加了少许红糖、乳扇、核桃仁等,因此分外甘甜,但又甜而不腻,教人不由得一饮而尽;第三杯,茶约六七分满,茶汤中内容更丰富,有蜂蜜、少许炒米花、若干粒花椒、桂皮、姜片等,我们学着主人样,一边晃动茶盅,使茶汤与佐料均匀调合,一边口中吹气,趁热饮下,领略到甜、酸、苦、辣多种滋味……

品完“三道茶”,口齿噙香,再听主人详尽介绍,原来其原料、烹制、寓意都大有讲究。第一道叫“苦茶”,系烧烤大理特产沱茶至黄而不焦、香气弥漫时冲入滚水制成,寓“清苦”之意;第二道称为“甜茶”,选用大理名茶“感通茶”煎制而成,再加上佐料,甜香难抑,暗喻“苦尽甘来”;第三道则是“回味茶”,系冲大理苍山雪绿茶煎成,花椒、桂皮、姜片性辣,蜂蜜味甘,绿茶则味苦,可谓五味杂陈,融于一体,似乎告诉人们,凡事要多回味,切记“先苦后甜”的人生哲理。

“头苦、二甜、三回味”的白族“三道茶”,系招待贵宾时的一种饮茶方式。细品“三道茶”,假如你具有一定的人生阅历,经历过离合悲欢、起起落落的境遇,相信一定会拍案叫绝。人生苦短,举步维艰,尤其是起步之始、创业之初,往往渗透着苦涩与困窘;然而“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惟有忍耐坚持,一任岁月浸淫于苦涩之中,久之才能渐渐品出茶中清香,感悟生活的原味。可人生尚有苦尽甘来的畅美之时,那是经过困苦的磨砺、苦水的浸泡之后,上天给予的最好回报。此时硕果累累,成就斐然,可在鸟语花香之间流连,可在明月清辉之下徜徉,尽情享受生活的甜蜜与快意。“三道茶”至此已去其二,分别代表人生的“苦境”与“甘境”。可是,如果以为这就是人生的全部,还未能臻于至善至高的境界。第三道茶名为“回味”,隐喻着人生的淡境。人生终究会归于平淡,苦的不觉其苦,甜也不再甜,这只有千帆过尽、历尽沧桑后,才能淡然视之。人生的高低起伏、顺境逆境、悲喜苦乐要看得透,名利、权势、富贵要放得下,成败利钝要抛得开,一切看淡些,再看淡些,或许才能摆脱名缰利索的束缚,解开大喜大悲的桎梏,避免陷入作茧自缚、庸人自扰、杞人忧天的迷局中不能自拔。

苿莉花的打顶


要使茉莉花持续、稳定增产,控制好适宜的树冠、枝长非常重要。茉莉花并不是枝条越长、叶片越多就越增产。研究资料表明(见下表)每个新梢有7~8张正常叶片便可满足6~11个花蕾的正常发育需要,其中8~10个花蕾的花序多发生在上部或侧面的壮枝上。3个花蕾的花序平均叶数虽达8.4张,但多出现在或梢叶多达10张以上或少至3~4张以下的非正常梢上,如徒长枝、老弱枝打顶便是为了及时控制梢长与叶量而进行的一个技术手段。

表 新梢花蕾量与叶量之间的关系

平均蕾数

3

4

5

6

7

8

9

10

11

平均叶数

8.4

5.6

6.0

7.3

7.3

7.6

7.6

7.9

7.8

各次梢长较合适的长度一般为:一次梢(春梢)30~40厘米,二次梢12~16厘米,三次以上梢8~12厘米。如果各次梢已长得很长而未见花蕾,则应及时进行打顶,以减少营养损耗,促发新的枝条,保证下潮花的增产。实践证明,打顶比不打顶的早发芽、孕蕾7~10天,新芽多2~3倍,产花量增产15%~20%。对于已摘完花的每个花序,应及时进行短截,一般保留叶片3~4对,枝长4~5厘米。

福建云霄:80后小伙执著传承祖辈制茶技艺


4月10日讯 昨日,记者抵达福建云霄陈政路的一间小茶馆中,他一边品茗,一边聆听一个执著传承祖辈制茶技艺的80后方仲侠的制茶故事,一个用心坚守的传承信念。

“来,品一品这泡茶,这是我精心制作的肉桂,韵香明,回甘强。”方仲侠边招呼记者,边说,“我的祖辈,我的叔辈,都是制茶师,到我这一辈,算是传承三代了。”

据方仲侠介绍,自己之所以踏入制茶这个行业,与从小耳濡目染有很大关系。对于茶文化的喜爱,就像一颗种子早早地种在了方仲侠的心里。成年后,方仲侠开始跟着叔叔学习茶文化,从最基础的品茶开始,再到泡茶和制作茶叶。渐渐痴迷茶文化的方仲侠先后将评茶师、茶艺师和高级制茶员三本证书收入囊中。2012年,方仲侠打算一个人到武夷山去,制作属于自己的茶叶,这个想法遭到了身边人的反对。“他们觉得制茶太苦了,现在是商品社会,茶店也就是做做茶叶批发的生意,谁还自己动手做啊。”然而铁了心的方仲侠还是背上行囊踏上制茶路,他坚信,祖辈的手艺不能丢,用心坚守必能“手留余香”。

虽然做好了吃苦的准备,然而真正单枪匹马地做起茶来,方仲侠还是遇到不少难题。“到山里制茶,经常一待就是好几个月,与妻儿分离,忍受着对家人的思念。”方仲侠坦言,制茶的时光特别枯燥无味,必须耐得住寂寞。除此之外,为了制出上品茶叶,每一个步骤都必须精益求精,一松懈就可能前功尽弃。“制茶一共有八个步骤,分别是采青、自然萎凋、入摇青桶、炒青、揉捻、烘干、手工捡挑和炭焙,前七道工序下来就需要连续16个小时无休止地工作。”方仲侠说,对他来说,入摇青桶是最关键的一步,得时刻集中注意力,容不得半点差错。“入摇青桶分为六轮,每轮平均在50到80分钟,起到去苦水、提香气的作用,而且每一轮所达到的程度全凭经验,丝毫不敢怠慢。”方仲侠告诉记者,每次制茶完毕,自己总是瘫软在椅子上,倒头就睡。

2015年,方仲侠在家乡云霄开起了一家小茶馆,将自己精心制作的茶叶正式摆上了货柜。“当时的心情挺忐忑,就像学生迎接考试一般。不知道自己花了那么多心血制作出来的茶,大伙喜不喜欢。”然而,功夫不负有心人,方仲侠的茶得到了不少茶客的认可,大家不仅喜爱茶的香气与口感,还为方仲侠愿意传承手艺,脚踏实地地用心制作茶叶“点赞”。如今的方仲侠,依然在每年谷雨过后,背上行囊到武夷山制茶,坚守着传统的制茶工艺,用心制作香气扑鼻的好茶。

茶如人生,人生如茶


人生在世很短暂,正如一杯清茶,少年时如刚沏新茶,热情似火,活力四射,香气宜人;中年时正如第二杯茶,温暖爽口,回味悠长,欲言又止;晚年时恰如冲泡了数次的茶,有清香、有余味,却少了初泡时的火热、二泡时的香郁,只能当做一种回想。

人生如茶,茶如人生。很多时候你错过了的光阴,不会重来。但是,无论任何年龄、阶段,也无论学识、处境,一旦觉醒、把握,你的人生必会如茶般飘香。

有人喜茶,从中体会到不同的滋味,苦、涩、香杂味纷呈,总有一味适合你;有人厌茶,却喜附庸风雅,每每端着苦咖啡津津乐道,忍着窘态强装享受,其实是浪费资源,并不懂其中的乐趣。

在清茶中开始一天的生活,梳理昨日的思绪,继续经营和打点日常的工作,不失为一种快乐和心情。也许不在其中,就不知其味,不懂面对,就不知珍惜。往往看似简单的生活,早已司空见惯,而忽视了每一天的平淡中其实蕴含着不同的精彩瞬间。

品茶悟人生 人生如茶,茶如人生


原标题:品茶悟人

恬静的午后,与同事沏上一壶清茶。当热水冲进杯中,茶叶浮上水面,而后舒展开来,茶香便弥漫着四周。

喝一口香茗,甘甘的味道,平淡无奇,可是,过了一会儿,一股淡淡的清香在唇齿间荡漾开来,令人回味无穷。当我把一杯茶喝完的时候,所有的烦恼都已忘却。此时的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品茶了,因为茶能让你所有的烦恼都化成一缕清烟,被清风卷走,无论是生活上的,亦或是身心上的。

曾经听过一个故事,到现在还记忆犹新,故事说的是:一位迷失者去向一位得道高僧求教,他问:“人生到底有何价值呢?”高僧无语,微笑着泡了一杯茶,他在杯中加了一些冷水,对那人说道:“你来品味一下这杯茶。”那人迷惑地看着高僧,不解高僧的用意,但他还是喝了一口。高僧问道:“这茶的味道如何?”那人说:“平而无味。大师,这到底是什么意思?”高僧依旧是笑而不语,他又用温水泡了一杯茶,说:“你再来试一下这杯。”那人又喝了一口,说:“有一股淡淡的清香。”高僧又笑着用沸水泡了另一杯茶,茶的那股特别的幽香弥漫在空气间,他示意让那人再喝一口,那人喝了一口,满脸的陶醉,说:“这杯茶浓郁甘甜。”高僧问:“你难道还不知道答案吗?”此时,他恍然大悟,说:“高僧,我懂了,多谢指点。”

其实,高僧的确很高,他借用了三杯茶,就把人生的价值一一叙述了出来,他的意思是:人生就如一杯茶,没有遇过挫折的人生,将会平而无味;而遇过一些小挫折的人生,它的味道就如那杯温水泡出来的茶,只是夹杂着一股淡淡的清香,并不精彩;而那些经历过大挫折的人生,它就如那杯热水泡出来的茶,拥有浓郁的香味,脱颖而出,这样的人生,才是最有价值的人生。

人生如茶,茶如人生。人的一生可以多姿多彩,也可平淡无奇,而这一切,又都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上,所以,不要害怕失败,不要害怕挫折,大胆地去尝试吧,在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便是了。

煮茶的艺术


煮茶与泡茶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品茶方式,对茶的标准也有所不同。除了好的口感、赏心悦目的汤色这些共同的特征以外,泡茶可以感觉到每一泡口感的变化,而煮茶则追求口感稳定。如果说泡茶丰富变化的口感令人回味,那么煮茶始终如一的口感魅力何在呢?

投茶入水,随着温度提升,看热气一点点弥漫,茶香渐渐氤氲,听壶里“咕咕”的冒着泡,茶香了四周。

小口啜饮着茶汤,看着袅袅的汤氲翻腾,体会着由内而外遍及全身的通透感,当是一大乐趣。

煮茶法

所谓煮茶法,是指茶入水烹煮而饮。直接将茶放在釜中熟煮,是中国唐代以前最普遍的饮茶法。其过程陆羽在《茶经》中已详加介绍。

大体说,首先要将饼茶研碎待用,然后开始煮水。以精选佳水置釜中,以炭火烧开。但不能全沸,加入茶末。

茶与水交融,二沸时出现沫饽,沫为细小茶花,饽为大花,皆为茶之精华。此时将沫饽杓出,置熟盂之中,以备用。

继续烧煮,茶与水进一步融合,波滚浪涌,称为三沸。此时将二沸时盛出之沫饽浇烹茶的水与茶,视人数多寡而严格量入。茶汤煮好,均匀的斟入各人碗中,包含雨露均施,同分甘苦之意。

古人煮茶

中国茶文化的鼎盛时期在唐宋,正如同她的政治和经济一样。唐宋时期我们的先人喝茶都是煮着喝的,现代人所熟知的冲泡法是在元朝以后形成的。

煮茶在古代分为:宫廷煮茶、禅茶、雅士煮茶和平民煮茶。把茶放在锅里直接煮就是平民的作法,故称之为平民煮茶。宫廷煮茶是程序最多也最为考究的。

个人认为,煮茶除了注重茶、器、水、火的融合统一,更要注重人的作用!茶、器、水、火如何相融合,其中就是人的作用,没有人,它们也只是单独的个体罢了!也只有通过人的作用,才能发现、提升他们的价值。

烹煮

煮茶法使用的茶水比例,一般控制在1000cc水投茶5-6克左右,茶友可在此基础上摸索出适合自己的茶水比。因煮茶不若泡茶般要求严格,若是茶汤过淡,追加投茶或是延长烹煮时间便可;若是茶汤过浓,适量加水煮开即可。

茶叶可直接投入壶中,也可加入茶包袋中烹煮,这样更便于事毕后的清理。需注意的是若使用茶包袋,请尽量使用尺码较大的型号,这样茶叶在茶包袋中有充分舒展的空间,如此茶汤的汤感更佳。

时间

推荐20左右分钟。烹煮后的茶汤注入公道杯即可分杯品饮,同时炉具可保持小火加热保温。

若是茶汤过于浓郁,可于壶中加入适量清水烧开,如此调节至符合个人品饮习惯的浓度即可,自是别有一番乐趣。《老子》曰:“治大国若烹小鲜”。其实煮茶也是一样,就拿做菜打个例子,再好的物料,如果厨师不行,那也是做不出好菜的。至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话题不在这里赘述。我这里要说的是相同的物料,不同的厨师,做出来的菜一定是有品级之分的。同样,煮茶也一样,同样的茶,同样的流程,茶师的级别不同、心态不同、体态不同,煮出来的茶也是不一样。

白琳工夫茶


产于福建闽东的福鼎市境内的白琳镇,属红茶类。白琳工夫茶兴起于19世纪50年代前后,当时,闽、越茶商在福鼎县经营工夫红茶,以白琳为集散地,设号收购,远销重洋,白琳工夫也因此闻名于世。

品质特点:条形紧结纤秀,含有大量橙黄白毫,特具鲜爽愉快的毫香,汤色、叶底艳丽红亮,取名为“橘红”,意为橘子般红艳的工夫红茶。

自清代创制始至解放前,白琳工夫红茶是纯手作业加工,以民间农户、茶贩自设制茶作坊生产形式存在。并由茶商、茶馆收购毛茶或茶青(鲜茶叶)进行精制加工成品茶。白琳工夫属于发酵茶,香味、汤色和叶底主要是在发酵过程中形成。白琳工夫茶制作工序环环相扣、相辅相成。白琳工夫茶初制加工工序:采摘→萎凋→搓揉→解块→发酵→烘焙。

由于“白琳工夫”品质有其特殊的需要,所以十分讲究鲜叶原料的采摘嫩度,尤其是福鼎大白茶,更要求早采嫩采,否则芽叶过大,成品

外形粗松,滋味淡薄,影响品质.在初制工艺中,特别注意控制适度萎凋,以提高鲜酸爽度,并严格采取轻重揉结合,及时提取成形的芽叶,以保存毫芽.发酵叶先上烘,采用双复焙的方法,先以100~120(干燥机进风口温度,下同)高高温烘至八成干,继以85~95低温烘至足干.后一次烘焙,要”文火慢焙”,认真掌握火候,力求在透发毫香的经常上保持鲜爽特征。

白琳工夫茶可以帮助胃肠消化、促近食欲,可利尿、消除水肿,并强壮心肌功能。白琳工夫茶功效:

茶叶成分对人体的生理、药理功效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八大保健作用:

1、兴奋作用:茶叶的咖啡碱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帮助人们振奋精神、增进思维、消除

疲劳、提高效率。

2、利尿作用:茶叶中的咖啡碱和茶碱具有利尿作用,用于治疗水肿、水滞瘤.利用红茶糖水的解毒、利尿作用能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

3、强心解痉作用:咖啡碱具有强心、解痉、松弛平滑肌的功效,能解除支气管痉挛,促进血液循环,是治疗支气管哮喘、止咳化痰、心肌梗塞的良好辅助药物。

4、抑制动脉硬化作用:茶叶中的茶多酚和维生素c都有活血化瘀防止动脉硬化的作用。所以经常饮茶的人当中,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发病率较低。

5、抗菌、抑菌作用:茶中的茶多酚和鞣酸作用于细菌,能凝固细菌的蛋白质将细菌杀死。可用于治疗肠道疾病,如霍乱、伤寒、痢疾、肠炎等。皮肤生疮、溃烂流脓外伤破了皮,用浓茶冲洗患处,有消炎杀菌作用。口腔发炎、溃烂、咽喉肿痛,用茶叶来治疗,也有一定疗效。

6、防龋齿作用:茶中含有氟,氟离子与牙齿的钙质有很大的亲和力,能变成一

种较为难溶于酸的氟磷灰石,就象给牙齿加上一个保护层,提高了牙齿防

酸抗龋能力。

7、减肥作用:茶中的咖啡碱、肌醇、叶酸、泛酸和芳香类物质等多种化合物能调节脂肪代谢,特别是乌龙茶对蛋白质和脂肪有很好的分解作用。茶多酚和维生素c能降低胆固醇和血脂,所以饮茶能减肥。

8、抑制癌细胞作用:据报道,茶叶中的黄酮类物质有不同程度的体外抗癌作用。作用较强的有牡荆碱、桑色素和儿茶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