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茶叶质量安全 茶企应做到“五个不准”

发布时间 : 2019-11-30
茶叶的质量 茶叶质量鉴定 茶叶质量检测

茶叶的质量。

近期,食品药监局发布《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要求茶叶里面不能添加任何的添加剂,茶叶生产企业应做到“五个不准”,以此提高茶叶质量安全。茶叶生产企业要到具有法定检验资格的机构进行产品出厂检验,一旦检验不过关的茶叶,一律不得出厂销售。

提高茶叶质量安全

8月6日,记者获悉,省食药监局近日发布通知,要求加强茶叶质量安全监管。通知强调,茶叶生产企业要按照《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生产茶叶不允许使用任何食品添加剂,也不得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茶叶。

为保障茶叶质量安全,通知要求,茶叶生产企业应当严把原料进厂关安全关,认真落实原料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必要时对原料的农药残留、污染物、着色剂等项目进行检验,包括对原料中可能添加的铅铬绿、孔雀石绿、苏丹红等非食品原料进行检验。

外购茶叶原料的茶叶生产企业,应当建立供应商名录,相对固定原料来源,并定期审核评估;对原料提供或上游茶叶种植者提出严格要求,以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为重点,严把质量安全关。鼓励企业建立茶叶原料基地,并对茶叶种植过程农业投入品的使用按要求严格控制,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

通知要求,茶叶生产企业要严格规范标签标识,做到“五个不准”:不准虚假标注产品执行标准、质量等级;不准生产无标识、标识不全或标识信息不真实的茶叶;不准虚假标注生产日期;不准虚假标注茶叶原料种植地区或类似表述;不准虚假标注手工制作、野生、贮存年份或类似表述。

茶叶生产企业要按照相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企业明示采用标准,进行产品出厂检验,检验不合格的,一律不得出厂销售。企业不具备自检能力的,要委托有法定资质的食品检验机构进行检验。一旦发现产品中铅、农药残留等安全指标不合格的,或发现检出着色剂、非食品原料的,要立即停产、彻查原因、召回产品,并向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报告;建立和完善茶叶生产企业食品安全信用档案,促进企业依法生产、诚信经营、优胜劣汰。

cy316.cOM编辑推荐

如何提高有机茶叶质量


一、茶园耕作机械化

开发机械化茶园要求选择平地或缓坡集中连片,有规则的茶园,坡度一般不超过15º,土层深厚,地块宽度30~50行,茶树行距1.5~1.8米,长度50~100米;田头宽度不少于2~3米,田间路做到块块相连,路路相通,适合机械通行。茶园应留好排蓄水设施,布局一致。

二、茶园修剪

根据茶园生产情况,茶树机械化修剪有定型修剪、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和台割5种。

1.定型修剪 主要用于幼龄茶树定型,以培养骨架,促进分枝,控制树冠高度,加速横向扩展。灌木型茶树经二足龄以后每年2次定型修剪,5月、7月底各剪一次,使茶树连同主茎形成4~5层分枝,使茶树骨架高达40~50厘米。

2.轻修剪 对已投产的茶园进行每年1~2次的轻修剪,春茶或夏茶采摘结束后进行。用单人或双人修剪机剪去树冠面上枝叶,把冠面突出枝剪掉。

3.深修剪 对投产多年的树冠产生大量鸡爪枝的茶园,或因受严重冻寒或病虫的蓬面枝叶,应用深修剪机进行树冠改造。深修剪后,骨架高度保持40~50厘米,在夏茶采摘结束后进行。

4.重修剪 对树龄长、树冠上部已衰败的茶园,用割灌机将衰老茶树离地面20~25厘米以上树冠剪除。剪后增施有机肥,重新培育,5月底前进行,促使新枝在7月上旬前萌发。当年夏茶采摘后7~8月份再进行重剪,从离地面35~40厘米处全部用修剪机剪平。

5.台割 根据茶园生长状况,对树冠上部已枯死的茶树进行台割,即将老茶树离地10~20厘米以上部分全部割去,重新塑造树冠。一般在晚秋或秋后进行,树冠改造后应留叶蓬,加快新发树冠的生长。台割茶园2年内以养蓬为主,台割后的第二年起的冬季,在离地高度分别为35厘米、45厘米、50厘米处进行定型修剪,第三年投产。

三、机械化采茶

机械采摘分两次进行,茶片采摘有单人和双人采摘机。春茶第一轮,已达一芽二叶时进行;10天后一芽三叶期时进行第二轮。单人机日采茶工效相当于人工18倍,但重切碎叶和老梗老叶较多。双人机正副手配合,每人每台采茶工作量可达1650千克。应采蓬面15~20厘米处的茶叶,切割过高或过低都影响茶叶质量。成熟茶园分两次采摘,来回一次完成。

投产茶园采茶季节结束后,要求茶蓬面留叶指数应在3叶以上,或蓬面厚度10厘米以上。用割灌机操作可提高劳动率2.5~4倍,作业成本降低30%。

四、茶叶加工机械化技术

进入加工车间的鲜叶应立即摊青。不同等级、不同品种的鲜叶要分别摊青;雨水叶要摊薄,不能重叠,每小时翻一次。鲜叶应摊放在竹席上,厚度为1~3厘米。摊放地点要求阴凉,不受阳光照射,清洁卫生,空气流通无异味,嫩叶要随时观察,4~12小时内以鲜叶失重率10%~15%为宜。摊放过程中,适当轻翻以利均匀散发水分和散热。

鲜叶经杀青机、揉捻机、齿切机、理条机、风力选别机、圆筛机、烘干机加工后,所制茶叶条索紧结,卷曲匀齐,色泽翠绿,白毫显露。名茶制作工艺为:

龙井茶:鲜叶—摊放—杀青(青锅) —辉锅—挺头子—整理—入仓。

天日青顶:鲜叶—摊放—杀青—理条—烘干入库。

普陀佛茶:鲜叶—摊放—杀青—揉捻一炒制—提毫—烘干—入仓。

珠茶:鲜叶—摊放—杀青—揉捻(150º6CR-265揉捻机) —甩干 (6CPC-100CC甩干机) —对锅(20千克/次) —大锅(40~50千克) —散热(12小时) —入仓。

茶片加工工艺:采茶机把修剪、采摘后的24~40厘米长的茶树头—摊放—切碎 (5~10厘米) —烘干—揉捻—解块机过筛—剩余茶树头晒干—粉碎成茶。机械化加工茶片,使茶树头能够再次利用,农民增加了收入,同时实现了茶叶生产的二次升值。

提高茶叶质量的方法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高档茶叶越来越受到市场青睐,销量

逐年增大。因此,如何提高高档茶叶的产量,已成为茶叶生产上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为此,笔者进行了多方

面的技术探讨,摸索了一些经验,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主要环节介绍如下:

加强冬季施肥工作 冬季施足基肥,增施氮肥,充分发挥肥料的春季效应,使春茶优质高产。通常氮肥多

集中在春茶采摘前作为催芽肥施用,冬季不施氮肥。据有关资料介绍,春茶所需的营养,特别是氮素营养,

有80%以上是来自茶树上年冬季所吸收和贮存的氮素。所以冬季施足肥料是春茶增产的基础,而春茶采摘前的

催芽肥,被茶树吸收利用的不到13%。因此,为了提高春茶质量,必须把春茶采摘前作为沟施的氮肥,抽出一

部分放在上年冬季结合基肥施下。这样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配合增施部分氮肥,再将一部分氮肥进行春季

叶面喷施,从而提高春茶对氮肥的利用率,增产效果明显。

改春季修剪为秋季修剪,促进春季茶芽早发多发 春茶采摘前轻修剪,茶树受到的创伤一时难以愈合,生

长受到抑制,使茶树发芽推迟,发芽点减少,影响春茶产量,尤其是高档春茶的产量。而改为秋茶采摘后轻

修剪,茶树有充裕时间愈合伤口,恢复生机,可促进春季茶芽早发多发和芽头肥壮,有利于多产高档春茶。

生产实践证明,将春茶采摘前的轻修剪改为秋茶采摘后轻修剪,春茶开采期可提早5~7天,春茶产量提高10%

以上。秋茶采摘后轻修剪,必须在茶树地上部停止生长后进行。

实行细嫩采摘,见芽就采,直接提高高档茶叶产量 传统的采摘方法是当茶园中的芽叶有10%~15%,达到

采摘标准后才开始采摘,并要蓄养一段时间后再采摘1次。为了提高高档茶叶的产量,要打破传统的采摘模式

,不搞“养大采”而实行细嫩采摘,见芽就采,即“芽头冒出一个及时采下一个”,舍得多投劳动力每天在

茶园巡回采摘,尽量多生产一些高档名优茶叶,这样虽然茶叶产量比以往粗采的要下降一些,但产值和收益

大大增加。

切实搞好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秋末冬初清理茶园,喷施石硫合剂封园,降低病虫越冬基数,预防早春茶小

绿叶蝉、茶蚜、茶尺蠖等对嫩梢危害。如有病虫害发生,结合勤采及时给予控制,避免农药防治。

如安溪县珍田阁茶厂是如何提高茶叶品质的?名茶若受污染,特别是出口产品,其产值、声誉均会严重受挫

。为提高茶叶质量和产量,除了采取茶园种绿肥、覆盖保湿,每次采后施足农家肥,以及提高制茶工艺等措

施以外,还要巧用叶面肥,这是用肥量少、见效快、收益高的好办法,一般可增产20%-30%以上。其技术是:

施肥时间。在春、夏、秋各轮茶叶萌发新梢长出一芽一叶初展时,选择无风晴天清晨、傍晚或阴天喷施,每

周一次连喷2-3次。喷到叶面滴水为止。肥料配比。以氮、磷、钾为主,微肥为辅,比例为4∶1∶1,微肥根

据茶树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进行配比。

施肥浓度。施肥浓度与肥料品种、天气条件因素有关。据试验,尿素为0.5%、过磷酸钙1%。硫酸钾0.5%

、硫酸锌50-100ppm、钼酸铁20-50ppm。如浓度过大易产生肥害,否则起不到效果。多物结合。可与治虫、喷

灌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结合,既省劳力,作业也容易实现机械化。肥料与农药化学性质。酸性化肥要配酸性农

药,碱性化肥要配碱性农药,才不会产生化学反应、产生沉淀,以防相互抵消肥效和药效。采用生物农药防

治病虫。茶树病虫采用生物农药防治是安全可靠无污染无公害,且成本低防效高的最佳选择,如Bt乳剂、青

虫菌、白僵菌、农用抗菌素和植物抗菌素等。

提高茶叶质量技术探讨


提高茶叶质量技术探讨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高档茶叶越来越受到市场青睐,销量逐年增大。因此,如何提高高档茶的产量,已成为茶叶生产上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为此,笔者进行了多方面的技术探讨,摸索了一些经验,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主要环节介绍如下:

1加强茶园秋冬季施肥

冬季施足基肥,增施速效氮肥,充分发挥肥料的春季效应,使春茶优质高产。通常速效氮肥多集中在春茶采摘前作为催芽肥施用,秋、冬季不施速效氮肥。据有关资料报道,春茶所需的营养,特别是氮素营养,有80%以上是来自茶树上年秋、冬季所吸收和贮存的氮素。所以秋、冬季施足肥料是春茶增产的基础,而春茶前的催芽肥,被春茶吸收利用的不到13%。因此,为了增加春季高档茶,必须把春茶前作为沟施的氮肥,抽出一部分放在上年秋、冬季结合基肥施下。这样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配合增施部分速效氮肥,再将一部分速效氮肥进行春季叶面喷施,从而提高春茶对速效氮肥的利用率,增产效果明显。

2改春茶前修剪为秋茶后修剪,促进春季茶芽早发多发

春茶前轻修剪,茶树受到的创伤一时难以愈合,生长受到抑制,使春茶发芽推迟,发芽点减少,影响春茶产量,尤其是高档茶的产量。而改为秋茶后轻修剪,使茶树有充裕时间愈合伤口,恢复生机,可促进春季茶芽早发多发和芽头肥壮,有利于多产春茶高档茶。生产实践证明,将春茶前的轻修剪改为秋茶后轻修剪,春茶开采期可提早5~7天,春茶产量提高10%以上。采秋茶后轻修剪,必须在茶树地上部停止生长后进行,但也不可太迟,最晚在10月下旬以前结束。

3实行细嫩采摘,见芽就采,直接提高高档茶产量

传统的采摘方法是当茶园中的芽叶有10%~15%达到采摘标准后才开始采摘,并要蓄养一段时间后再采摘1次。为了提高高档茶的产量,要解放思想,打破传统的采摘模式,不搞“养大采”,实行细嫩采摘,见芽就采,即“芽头冒出一个及时采下一个”,舍得多投劳力每天在茶园巡回跑马采,尽量多生产一些高档名优茶,这样虽然茶叶产量比以往粗采的要下降一些,但产值和收益大大增加。

4切实搞好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秋末、冬初进行茶园清理,喷施0.5波美度石硫合剂封园,降低病虫越冬基数,预防早春茶小绿叶蝉、茶蚜、茶尺蠖等对嫩梢危害,如有发生,结合勤采及时给予控制,避免农药防治。

茶叶食品安全质量知识


饮茶是我国饮食养生之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为一种价廉物美的天然保健饮品,历来深受大众喜爱。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近年来关于茶叶的营养成分、药理特性、养身价值等知识逐渐得以普及,全民饮茶、爱茶已蔚然成风,中华民族的传统茶文化也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在世界众多茶叶中,云南普洱茶作为茶叶领域的一朵奇葩,一直以其历史悠久、品质独特、功效显著而名扬内外。当前,健康问题和食品安全受到高度重视,多项科学实验表明,普洱茶在以下几方面有显著的保健功能。

1、降血脂

高脂血症即脂质代谢紊乱,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血浆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和(或)高密度脂蛋白过低的一种全身脂代谢异常。高脂血症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诱发急性胰腺炎以及导致肥胖、脂肪肝等病症。

科学研究表明,普洱茶能够预防高脂饮食所致SD大鼠高脂血症的发生,且普洱茶(熟茶)的作用更显著。法国国立健康和医学研究所、巴黎亨利伦多医院贝纳尔?贾可托教授、巴黎大学营养生理学实验室主任吕通教授等对云南普洱沱茶临床试验表明,普洱茶可降血脂。法国巴黎安东尼医学系临床教学主任艾米尔?卡罗比医生用云南普洱沱茶临床试验证明:“云南普洱沱茶对减少类脂化合物胆固醇含量有良好效果”。昆明医学院也对云南普洱沱茶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作了55例临床试验,并与降脂较好的药物安妥明治疗的31例作对比,发现普洱茶的疗效高于安妥明。

2、抗氧化

脂质过氧化是游离或结合状态的不饱和脂肪酸受体内自由基作用而发生有害的过氧化反应。大多数自由基都是细胞正常活动的副产品,人体产生的过量自由基可氧化脂质、糖类、蛋白质、DNA等,使之发生变性、交联、断裂等氧化伤害,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科学研究表明,普洱茶水浸提物能显著清除H2O2,并有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普洱茶(生茶)和普洱茶(熟茶)均可降低脂质过氧化反应终产物的含量,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效果。有学者以5份云南不同产地(云南红河、西双版纳、大理下关、思茅、临沧)的3年发酵普洱茶(熟茶)为研究对象,比较其粗提物的抗氧化活性差异,结果5份供试的普洱茶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且以云南大理下关产普洱茶的抗氧化能力最强(其EC50=8.88mg·L-1,EC50是评价样品的抗氧化能力和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常用指标。EC50值越小,样品清除自由基能力越强,即抗氧化活性越强)。

3、减肥功能

肥胖是一种常见的营养性障碍性疾病,是指人体脂肪的过量储存。常表现为体重增加,超过了相应身高所确定的标准体重。肥胖会导致机体中甘油三酯、胆固醇、血糖等指标的升高,这些指标的升高会引发一系列的代谢综合症,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科学研究表明,普洱茶(生茶)和普洱茶(熟茶)均能抑制因高脂饲料引起肥胖的大鼠的体重增长。长期饮用普洱茶不仅可以减轻体重,而且有辅助治疗肥胖症的功能。普洱茶能使小肠收缩幅度下降,收缩频率减慢,意味着对食糜的消化较不充分和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较少。普洱茶能使肠壁舒张,故每个蠕动波可以把食糜的推进距离加大,因而缩短食糜在肠内停留时间。

4、抗疲劳

疲劳是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于长时间或过度紧张的体力或脑力活动而引起的劳动效率趋向下降的状态。

科学研究表明,普洱茶(生茶)和普洱茶(熟茶)均具有明显的抗疲劳作用,其中普洱茶(生茶)以中剂量作用最明显,普洱茶(熟茶)以高剂量效果最好。普洱茶可延缓疲劳产生,提高机体对负荷的适应性。

5、防脂肪肝

脂肪性肝病俗称脂肪肝,正常肝内脂肪占肝重的3%-4%。如果肝内脂肪含量超过肝重的5%,或在组织学上50%以上的肝脂肪化时,即为脂肪肝。根据引起脂肪肝的病因,脂肪肝又可分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和酒精性肝病。

科学研究表明,普洱茶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和酒精性脂肪肝的形成具有延缓和减轻的作用,普洱茶(熟茶)可有效的预防非酒精性脂肪肝和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

控制茶叶农药残留提高茶叶质量


茶叶是我国人民群众的传统饮料,在世界三大饮料中(茶叶、咖啡、可可),茶叶的饮用范围最广,消费量最多。为了提高茶叶质量,我国已明确在茶树上严禁使用三氯杀螨醇等不易降解的农药,要求采茶前,严格禁止使用农药,对施用农药后的茶园,必须达到安全期方可采摘。 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对茶叶中的农药残留限量规定得非常严格。为保障广大人民身体健康和我国茶叶出口创汇,农业部禁止在茶树上使用含有氰戊菊酯(包括各种异构体)的农药(包括混合制剂)。 氰戊菊酯(杀灭菊酯、速灭杀丁)是我国茶区广为应用的一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由于杀虫普广,供应充足,价格又相对较低,因此,在茶叶生产中应用普遍。氰戊菊酯农药的有效成分含量为20%,在稀释6000~8000倍后使用,茶叶中的残留量明显高于其他菊酯类农药,成为我国茶叶中残留检出率和超标率最高的农药之一。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多次田间试验结果,20%氰戊菊酯6000倍液喷施茶园后,至少需25~30天以上,茶叶中的农药残留才能降至允许标准。如此长的安全间隔期,在茶叶生产中是不可能做到的。 为此,各市、地、县茶叶生产主管部门和广大茶农应引起高度重视,立即停止氰戊菊酯农药在茶树上使用。 目前,有多种菊酯类农药(溴氰菊酯、联苯菊酯、氯氰菊酯)等均可以在茶园中替换使用。茶树病虫害的合理防治,必须把农业防治、生物防治、机械防治、化学防治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显著地提高茶叶品质。

2017广东茶安高峰论坛在南海举行 提高茶叶质量安全水平


2017首届广东茶安高峰论坛在南海举行,会上广东各地的茶行业专家对茶叶质量安全进行了深入探讨,从源头解决问题,以此保证茶叶质量安全,建设茶叶示范省。同时,还成立了广东茶叶质量安全研究院,将加大力度规范茶叶生产经营市场。

广东茶安高峰论坛

7月29日,首届广东茶安高峰论坛开幕式暨广东茶叶质量安全研究院成立仪式于佛山南海大沥镇岐东酒家举行,来自广东各地行业协会、茶叶行业的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茶叶质量安全研究的方向与策略。

茶,自古以来便是中国重要饮品,更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但长期以来,近几年,对于茶叶源头把控力度却出现不少问题。其中包括茶叶中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灰尘多等问题,经大众无限放大、传播,引发大大市民高度关注,更让行业、茶农、茶商痛苦不已。据主办方介绍,此次“首届广东茶安高峰论坛”正是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广东茶安高峰论坛

此次高峰论坛由广东食品安全质量协会、广东食品职业学院食品学院主办。中国食品报社编委、农业部农业技术推广协会富硒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李葆华,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校长、广东省食品安全质量协会名誉会长、南粤食安高峰论坛组委会名誉主任郑彦云,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巡视员林勇辉,广东省政协常委、民建广东省委副主任、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林勇教授,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总监傅铁笔,广东省法制办副巡视员林炎章,世界茶文化交流协会创会会长、香港荣源茶业董事长王曼源等嘉宾出席论坛,共话茶事。

“提高广东茶叶质量安全水平,推动茶叶产业的发展。”会上,首届广东茶叶高峰论坛组委会执行主任蔡高斯表示,此次论坛的任务是要总结成果经验,研究茶叶质量安全,创建优质茶叶示范省,“希望能借助此次论坛,巩固我省茶叶质量安全,去源头上解决面临问题。”

广东茶安高峰论坛

当天,现场还为首届广东茶王争霸赛举行颁奖意识。据悉,首届广东茶王争霸赛评选活动启动以来,得到全国各地茶企、茶商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评委会共收到近一千家企业报来的各类茶品1100多份。经评委会认真筛选评审,优中选优,最终评选出了茶王11个、银奖、优质奖114个,茶叶质量安全十大品牌、十大贡献人物、十大企业家、十大茶具品牌、优秀企业共44个。

同时,广东茶叶质量安全研究院也宣告正式成立,并现场对80多位专家、教授、企业家进行院长、秘书长、研究员等聘任,壮大茶叶质量把控队伍专业力量。

据悉,广东茶叶质量安全研究院的成立,将进一步规范茶叶生产经营市场,增强茶叶经营者、茶叶加工企业对茶叶产品质量安全重要性的认知。

福建泉州:政企携手确保茶叶质量安全 茶企不畏多达上百项的检测


我国是世界上生产茶叶的大国,农药的残留问题一直深深困扰着我国茶叶出口。近期,泉州的政府与茶企相携手,从茶叶的源头抓起,以确保茶叶的质量安全。在这项举措的实施下,打通泉州茶叶出口的销路,茶企们不再畏惧多达上百项的茶叶质量检测。

泉州

企业不惧高达数百项的检测

“更值得一提的是平均单价也同比增长达150%。”提及今年1至7月的茶叶出口数据时,泉州市检验检疫局相关负责人高兴地称,安溪是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世界名茶铁观音的发源地,去年安溪县茶叶出口量约占全国乌龙茶出口总量1/3。

据了解,今年安溪县知名产茶区龙涓的内灶茶叶专业合作社有批出口香港的茶叶,重量48吨,货值达369.8万美元,单价每公斤77美元,“是传统输日原料茶单价的30倍”。除此之外,今年以来泉州出口茶企继续加大开拓东南亚国家市场,仅出口东盟就有336.2万美元,同比增长333.2%。在越南、新加坡等市场主攻高端茶,出口单价分别达每公斤29.18美元、75.18美元,分别是出口日本原料茶的8至24倍。比如三好茶博汇公司今年1至7月份出口越南14批茶、总重112.9吨,货值329.2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66.7%、366.5%和379.9%。

当然,日本与东南亚依然是安溪茶叶的主要出口区域。“日本客商会将他们的包装寄过来,我们直接包装后发货。”高建发茶业相关负责人陈春说,他们与日本客商已经建立了20年的贸易往来,虽然检测项目高达数百项,但是他们已经用多年的品质做出了保证,在东南亚也拥有稳固的客户群。“出口东南亚部分纸包装的铁观音特供产品。”他说,这部分出口货值占到他们出口额的四分之一左右,味道醇厚,是老华侨口中所说的“家乡味道”。

在同样对检测要求十分严苛的欧盟,泉州茶企也同样受到欢迎。“我们今年上半年出口量增加了30%。”兴溪茶厂的负责人王吾河说。据业界透露,他们的茶叶出口欧盟今年呈现量价增长的好势头。“出口茶企一般比较低调,只知道低头制茶。”安溪中国茶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加勇说,安溪茶叶质量再度得到提升,代表着中国文化符号的铁观音自然也在国际上占有更多市场份额。

泉州

政企合力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提起茶叶消费,大家提得最多的便是农残问题。除了在种植营销方面安溪县走在全国乌龙茶产区的前列之外,农残方面更是卡得紧。“安溪铁观音的牌子十分珍贵,我们从2009年左右就开始在全县范围内规范茶叶施肥问题,建立农资监管体系。”陈加勇说,实践证明效果十分明显,现已先后建成生态茶园30多万亩,其中有机茶叶生产企业从2011年的13家发展到现在21家,有机认证面积从34128亩增加到39628亩,为全国产茶县第一位。其中有2家企业同时获欧盟EOS、美国NOP、日本JAS有机认证。

近年来,国际上对茶叶质量安全要求也日趋严苛。特别是2014年以来,欧盟对农残法规进行15次修订,其中8月25日实施的农残新规将啶虫脒等4项农药残留限量加严了一倍。为此,相关职能部门与安溪县政府密切配合,积极推进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建设。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企业首责、行业自律”的工作机制,推行“以加工企业为龙头、以农业合作组织为载体、以种养基地为基础、以标准为核心”的现代农业生产加工组织形式,建立健全政府质量安全公共管理、企业质量安全控制、风险预警与快速反应、技术服务支撑四个体系。

“安溪县于2012年11月被国家质检总局授予国家级出口乌龙茶质量安全示范区,于2015年10月被国家认监委授予第一批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两块质量安全的‘金牌’均花落安溪,在全国茶叶主产区创下纪录。”安溪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说,“安溪模式”力助中国乌龙茶香飘四海,为我国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和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建设树起了标杆。示范区出口茶叶连续7年全部通过输入国官方检测,出口茶企得到日本三井株式会社等多家世界500强企业认可并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在巩固日本、美国、新加坡、俄罗斯和沙特阿拉伯等市场基础上,2014年12月开拓对茶叶农残要求最高的欧盟市场取得成功,当年出口单价达到全国茶叶出口平均价的30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