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足:茶园改造升级 茶农增收致富

发布时间 : 2019-11-30
中茶黑茶园 重庆茶叶 重庆黑茶

中茶黑茶园。

近些年,重庆大足已经完成了对大部分茶园的改造升级,年名茶产量可达408吨,总产值近7526万元左右,以茶叶为生的茶农们走上了增收致富之路。还充分利用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优势,大力发展茶旅融合,推进茶产业链一条龙建设。

重庆大足

笔者日前从重庆大足区农委获悉,目前,大足共种植茶叶面积达1.12万亩,年产名优茶408吨,产值3087万元,总产值达7526万元,成为当地不少种植户致富增收的重要渠道。

“我们最近正在对整个茶山进行升级改造,不仅对道路进行了升级,还对茶树的品种进行了筛选。”日前,大足区古龙茶叶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陈广林正为改造茶山“奔波”。他介绍,这些年,当地大部分茶园经过改造升级,茶叶上市时间比原来提前了20天,鲜叶亩产提高到110公斤,春茶最高单价达200元/公斤,茶叶质量更优更精。

近年来,大足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充分利用巴岳山脉海拔雄奇、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山峦叠翠、山青水秀、森林茂密,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优势,积极探索茶叶与乡村旅游相融合,大力推进现代化精品茶园建设,茶农收入大幅提升,亩均增收2000多元,户均增收3200元。现已基本建成集研发、生产、加工、销售、农业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茶叶产业链条。

目前,大足茶叶总面积达到了1.12万亩,主要分布在古龙、拾万、玉龙、邮亭等镇。现有古龙茶叶有限公司、新颖制茶厂、玉丰有限公司、恒绿茶叶有限公司、佛耳岩茶叶有限公司五家龙头企业。其中,绿色认证基地已达2个、0.4万亩;注册古龙、石都、梵玉3个商标2个名牌,开发“大足龙芽”“大足松茗”“石都茗芽”“石都松茗”等11个产品,年产名优茶408吨,产值3087万元,总产值7526万元,茶树不仅变绿了荒山,还带动一方百姓增收致富。

小编推荐

重庆城口县:种茶技术送上门 助农增收致富


春节过去,冬天即将过去,春天也快要到来。对于茶园里的茶农来说,正是春耕的好时节。这时候的农户们要开始抓住春播时机,开始了一年的忙碌。近日,城口县鸡鸣乡茶园里,茶农们个个挥锄挖穴,精神抖擞,与往年不一样的是,他们中间多了一位种茶专家,正在给茶农们详细指导种茶技术。

为学习科学的种茶技术,城口县鸡鸣乡邀请县农委的专家给农户传播种茶技术。专家耐心细致的给大家讲解科学知识。土壤深翻、平整、施足基肥,种植方式和造林密度,水土保持的方法,树冠的修剪,病虫害的防范,以及如何采摘鲜叶等等,种茶专家采用深入浅出、易学易懂的方式,传播现代化的种茶技术,不仅扩展了农户的理论知识面,还带头示范了实践动作。

据了解,茶叶在城口县鸡鸣乡的发展历史上追溯久远,“白鹤井中水,鸡鸣院内茶。”一语道破“鸡鸣茶”的由来。但传统的种茶技术未能给当地农户带来丰厚的收益,如何让这片茶园成为农户脱贫致富的金山?近年来,城口县鸡鸣乡都在“深做茶文章”,现代化科学的种茶技术必然是扭转低效益种茶的核心关键。

“我种了5年的茶树,以前不懂什么技术,靠天吃饭,茶树给我带来的收益并不多。今天,听了专家的讲解,才明白种茶也是一门技术活,我得借此机会认真学好这门技术。”城口县鸡鸣乡茶坪村村民罗兴强说。

下一步,鸡鸣乡准备打造生态茶园,采用“产+销”相结合的模式,从产销两端入手打造乡村旅游特色品牌。目前,鸡鸣乡已有茶树面积3000余亩,2018年,将通过实施退耕还林项目完成400余亩,种植100万株幼苗。在加大“鸡鸣茶”品牌推广力度上,已在江北机场免费开展为期1年品牌形象宣传推广,在印象中国-文化中国版块对其进行网络推介,组织专家为茶厂做工业设计、营销策划,进一步做大做强“鸡鸣茶”乡村旅游特色品牌。

“我们带领农户学习科学技术,就是想转变他们的旧思想旧观念,通过掌握科学的种植技术,助农增收致富,增加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鸡鸣乡政府相关负责人说。

茶园机械化管理 采茶机助茶农增收


5月2日讯 我国农业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了,现在茶园管理也越来越机械化了,茶叶采收也都用上了采茶机,这种农业机器取代采茶女成了采茶的主流,也帮助茶农提高了采茶效率,促进茶农增收。

茶农用采茶机采茶

4月30日,正值五一劳动节期间,休宁县商山镇1.96万亩茶园进入高峰采摘期,休宁县上井村茶农程四十正在忙着采摘春茶。

“五·一期间正值春茶采摘时节,相比往年手工采摘,机器采摘效率提高很多,现在一天可以采摘鲜叶2000左右斤”茶农程四十高兴地说道。据了解,休宁县商山镇作为中国眉茶第一镇和茶产业加工集聚专业镇,眉茶是当地群众的重要经济收入来源。近年来,国家对茶农购置采茶机进行政策性补贴,当地茶农纷纷购置采茶机来采茶,逐步走上机械化采茶的新路,提高了茶叶生产效率,缩短了采茶周期,保证鲜叶品质,帮助群众增收致富,也不断促进当地茶叶产业的发现。

采茶机采茶

5月1日上午,在章镇镇的上虞茶场,一片片绿油油的茶园上工人们正在用采茶机采制茶叶。近年来,愈演愈烈的“采茶工荒”成为茶产业发展的瓶颈,通过机采茶叶的方式,不仅加速了茶产业的提速增效,更有效解决了人工荒的难题。

茶园套种无架豇豆 防杂草又促茶农增收


茶园要高产,管理要精细,防除杂草也是茶园管理的一部分,在茶园里套种豇豆不仅可以预防杂草丛生,还可以增加茶农收入,一举两得。近日,泸州市纳溪区护国镇梅岭村的茶园基地,茶农仲仕章就在茶园中套种无架豇豆。

“在茶叶园里套种无架,既可涵养水分,又能防止茶园间距空地上的杂草生长,每亩还能新增一项经济收入,一亩地种出两亩地的效益。”正在茶园管理无架豇豆的茶农仲仕章高兴地说。

无架豇豆因直立无需搭支架且品质优良、生长期短、抗病力强、产量高达2000公斤/亩而颇受种植户青睐,春播60天采收,夏秋播40天可收获,栽培种植过程中,省工、省料,豇豆肉厚,质细,纤维少,食味佳,在市场上颇为抢手。

近年来,纳溪区护国镇梅岭村特早茶产业发展迅速,茶叶种植面积逾万亩。为充分挖掘茶叶园增产增收潜力,今春,梅岭村积极拓展茶叶园里套种无架豇豆这一技术推广项目,在培育茶叶优良品种的同时引进业主种植无架豇豆,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

据了解,茶叶园里套种无架豇豆技术推广项目充分利用了茶园行距空间和土地资源,使豇豆与茶叶在生长空间、营养共享上互补,既能改善茶叶园单一结构,又能增加土地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仲仕章告诉笔者,今春,来自泸州的一个业主看到村里的茶园的枝树间距宽阔,并结合茶园实际,采取由茶农出地作股份、售收入按三比七分摊方式在1300多亩的茶园里套种上了无架豇。“套种无架豇豆不仅把原先闲置的土地利用了起来,因豇豆生长起来后,较好抑制了杂草生长,省去了专门人工除草的管理成本,套种茶园的豇豆每亩按500公斤计,预计可增收2000元。而村民在茶园管理豇豆,每天也有80—120元的收入。”仲仕章不无喜悦地说。

据了解,为了让套种的豇豆不能影响梅岭特早茶叶有机品质,在种植过程中,对茶园全部安装太阳能杀虫灯、微喷灌等改造工程,不施点滴农药,不施点滴化肥,病虫害全部采用生物和人工防控,除草也全部采用人工,在让茶园增收的同时,茶叶和豇豆的更生态、更优质。

目前,经过茶农精心管理,梅岭村1300多亩茶叶园套种的豇豆已茁壮生长,7月下旬,这些生态有机无架豇豆就将陆续走上市民的餐桌。

低产茶园如何改造


低产茶园的改造技术措施可以综合为三改、两管、一合理。 1.三改即改树、改土、改园。 (1).改树包括树冠更新和茶树根系更新两部分,应同时进行。 树冠更新的主要措施是修剪,包括深修剪、重修剪、台刈和抽刈。深修剪:适用于树冠生产枝细弱、“鸡爪枝”丛生、绿叶层减少、育芽能力降低、新梢出现大量对夹叶,但茶树骨干枝仍然生长旺盛的半衰老茶树,一般可剪去树冠顶部10~15cm的细弱枝,即剪掉全部“鸡爪枝”。重修剪:适用于树龄不大,但树冠衰败、枝条高矮不一、分枝不密、树形不齐而形成类似“鸡窝兜”、“两层楼”、“钓鱼竿”、“刷帚头”式的小老树,可在离地30~40cm处剪去地上部分。台刈:适用严重衰老的茶树,在离地面3cm左右的地方砍去或锯掉地上全部枝条,以刺激根颈潜伏芽抽发新枝。台刈后树势、产量恢复较慢,一般应慎重采用。抽刈:适用于由两层枝条即地蕻枝为一层粗老枝条为另一层构成的两层楼茶树。改造时近地面抽刈或锯掉粗老枝,利用抽刈后留下的地蕻枝及从根颈部萌芽长出的新枝,通过修剪重新培养树冠。茶树改造一般在春芽萌发前期的冬末春初进行为好。 根系更新:即切断部分老根,刺激新根增长,一般在根系旺盛时期的秋末冬初结合茶园深耕改土进行。 (2).改土的方法有: 抽槽换土。即在茶对行间,沿树冠边缘垂直深挖50cm×40cm的条状沟,取出底层生土熟化,并翻入表土或客土,结合分层掺施草肥、饼肥及磷钾肥以提高肥力。 砌坎保土。对水土流失严重的陡坡低产茶园,要砌坎筑梯,并按新建茶园的要求深翻施肥,修建蓄水、排水系统。 深耕施肥改土。秋末冬初全园深施有机肥,逐步加深耕作层,并利用杂草、残茬或种植绿肥,增加水分渗透,减少水土流失,保土、保水、保肥。 (3).改园主要是补植缺丛变稀植茶园为密植茶园,砌坎筑梯变坡式茶园为梯式茶园,深耕施肥变瘦园为肥园。同时,搞好茶园沟渠道及防护林的配套建设,彻底改变茶园区域气候恶化、水土流失严重、肥力水平低下的状况。 2.两管,其一是加强茶园土壤管理,抓好浅耕除草、深耕施肥、地表覆盖,同时不断加强围护沟渠、道路、防护林的配套建设,防止茶园土壤条件恶化。其二是抓好茶树树冠管理,注重系统修剪,抓好病虫害防治,扩大树冠,增厚绿叶层,确保丰产树形的形成。 3.一合理即合理采摘,茶树改造后必须坚持以养为主到采养结合再到以采为主的采摘标准,防止早采强采,以保持旺盛的丰产树型。

新昌冷水村家家有茶园 茶农扦插茶苗增收上千万


冷水村是位于浙江绍兴新昌县镜岭镇的一个村庄,这里家家户户都从事茶苗培育工作,家家户户都有苗圃和自己的茶园,成了茶苗种植贩销大村,去年这个村的茶苗就买了六七千万株,售价一千多万元。

近日,新昌县镜岭镇冷水村村民潘西春带着人赶到临近的岩泉村拔茶苗,因为自家的田不够用,潘西春在岩泉村租了几亩田培育茶苗。“现在茶苗的价格特别好,五六亩茶苗估计能卖10万元左右。”潘阿姨告诉记者。

苗圃里的茶苗

“相比往年,一些茶苗的价格翻了一番,像白茶、黄金芽等品种更是供不应求。”冷水村村民盛品尧是该村茶苗种植贩销大户,他告诉记者,去年冷水村茶苗售出六七千万株,销售收入1000多万元。

冷水村培育茶苗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是新昌县最早开始培育茶苗的村庄之一。

镜岭镇从上世纪90年代初与浙江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合作,建立了浙东良种茶繁育基地。“这个基地就建在冷水村的寺下坑自然村。”盛品尧说,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村里一些村民从专家那里学会扦插茶苗的技术。

一开始,只有几户人家在田里试着培育茶苗,慢慢地,其他村民也开始加入,形成了“户户有茶苗圃,家家有茶园”的现象。

“现在估计有200户左右村民在扦插茶苗。”盛品尧告诉记者。村里的水田面积有限,一些村民开始在附近村子租田培育茶苗,他自己就在澄潭镇租了七八亩田培育茶苗。

低产茶园改造技术


低产茶园改造是茶叶生产上重要技术内容之一,必须严格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根据当地的生产条件,茶树衰老程度,造成原因,要统筹兼顾,全面安排,拟订切实可行的分期、分批改造计划和做好各项物质技术准备,以利技术改造计划的推行。

七十年代前后,群众性科学实验活动的兴起,象抓好三改(改良土壤、改造茶树、改变园相)和改造低产茶区等许多先进经验的推广,得到了明显的持久效果。针对我国低产茶园的特点,改造工作必须从茶树本身和土壤、环境等方面同时进行,郑重更新树冠,按照高产要求塑新的树冠,扩大采摘面。做到以培养树冠为中心,改良土壤、改变园相为重点,并与肥、剪、采、保相结合。进一步的工作,应是调整茶区土地利用结构,与农业基本建设和大地园林化相结合,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全面规划。对现有低产茶园,该改的改,该退的退。同时,按照适当集中的要求,该发展的还要发展。据典型经验,每年更新改造15%左右的低产茶园面积,对当年经济收益并无多大影响。总之,充分认识低产茶园树体衰退(包括早衰)和生长条件(包括管理)不理想,是低产的主要矛盾。利用茶树生物学特性,改变生产条件和借助于综合的农业改造技术,使茶树重新与栽培环境协调统一,是能达到低产变高产目的的。

改造低产茶园虽然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根据各地实践经验适合当前的技术措施主要是改树改土和改园三项,这三项虽各有其独立的意义,但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是互相促进和互相制约的。

1、树体改造

包括树冠改造和根系改造两部分。

合理的茶树树冠大小、高低、形状、结构及着芽密度是茶树丰产的基础。低产茶园由于树龄老,茶树树冠稀疏,有的枝干皮色灰白,育芽能力弱,有的罹病虫害,寄生地衣、苔藓等;有的茶丛矮小,树幅仅五、六十厘米。缺株多,茶园土地利用率低,或者树龄虽不老,但管理粗放,只采不培,尤其在多年强采的情况下,村冠和根系的生长势都处于不同的衰退状态,生产力很低。这两种类型的低产茶园,都必须采取更新复壮措施。

(1)树冠更新树冠更新的扩要技术措施是修剪。修剪是在树冠管理中通常分为轻修剪、重修剪和台刈三种类型。轻修剪主要用于抑制茶树枝干顶端生长优势和更新村冠上局部出现的细弱分枝。重剪和台刈是根据茶树衰老程度,依照茶树枝干不同部位不同发育阶段,因树制宜加以选用的改造手段。

低产茶园中那些半衰老和未老先衰的茶树树龄不大,由于放松肥培、采摘不合理,导致茶树矮小,分枝稀疏,树冠枝梢参差不齐,育芽能力差,鲜叶品质和产量明显下降,但多数主枝尚有一定活力。采用重修剪技术,利用其中、下部枝干发育阶段较幼,生活力较强的特点,因树制宜地沿水平高度剪去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为方便以后的管理,整个茶树剪后高度相差不可太大。对两层楼茶树,应以低层为标准,切口要割成倾斜,一般剪口离地面35-50厘米为宜。同时清理丛内外枯枝、匍匐枝和病虫枝。

重剪时期不同,改造当年茶树的生长量不同的,它随着时期的推移,生产量渐次减少。所以理论上以早春重剪效果最好,因为就树体营养状况而言,此时根部贮藏的碳水化合物最为丰富,据我所和日本分析,茶树根部自九月份以后,养分逐渐积累,至次年二、三月间贮存的淀粉达到最大值,具有良好发芽的物质基础;就气候条件而言,我国中部主要茶区,气温正逐步上升,雨水充沛湿度大,有利于新芽的生长发育;就茶树生长期而言,地上部正处于营养生长的始期,更新后生长季节长,有利于树势的恢复。但茶树是多年生作物,多数茶区还要兼顾茶叶生产的当年收益,因为这类茶园春茶比重大,约占全年的50%以上。因此,习惯上往往将重剪时期安排在春茶结束后进行。

准备施行重修剪的低产茶园,修剪前要增施有机肥和磷马,重剪后依照茶树可能达到的产量,追施化学氮肥,抓住夏季有利的气候因素,促进新枝生长。重剪后当年以留养为主,十一月由剪口提高5-10厘米修剪,第二年起实行留叶采。

严重衰老的茶树,枝干皮层灰白分枝稀少,并出现回枯现象,有的布满地衣、苔藓,有的病虫害严重,树冠上留叶不多,多数枝条丧失育芽能力,根系也向根颈部萎缩,即使增施肥料,亦因吸收功能极差,而难以提高产量,这类茶园适于台刈。台钊时期一般选在春茶前进行,有时为了不致于大幅度影响产量,也可能抓紧春茶结束时进行。

台刈方法是,从根颈以上砍去全部枝干,刺激潜伏芽抽发新枝。台刈高度离地面4-5厘米,用锋利刀具砍成马耳形,并使切口光滑。部分老茶树,由于自然更新,抽发地蕻枝较多,可以采用抽刈方法,砍去枯老、病虫枝条,保留健壮的徒长枝。此法不致因改树而较大地影响当年的产量。为整齐树冠,扩大采摘面,抽刈后的深、轻修剪都是必要的。

台刈后抽发的新枝,在当年生长休止后,离地面40厘米修剪。以后,两、三年内逐年于上次剪口提高5-10厘米修剪,长到80厘米左右时,按轻修剪标准,整理树冠便于采摘。

(2)根系更新有关根系研究材料证明,茶树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育关系,即是相互促进的,又是相互制约的。当地上部分枝向上或周围增长时,地下部分枝也向下引伸并向四周扩展。吸收根系愈发达,茶叶产量也随之逐步长高。但到一定树龄之后,树冠衰老,产量下降,这是与根系萎缩、粗根比重显著增加、有效根系大量死亡和吸收功能衰退紧密相关的。同时,与茶园土壤理化性状恶化、表土冲刷、盐基流失、肥力下降也有直接的影响。根据福安茶科所观察:粗根或老根在剪断愈合后能够很快发出新生白色幼嫩细根,百这种新根的增长极为迅速,一般有剪后半年就可以形成健全的有效吸收根群,两年后就能形成完整的新根系(即包括较精的输导根和旺盛的吸收根),每条粗侧根断口上所长出的新根分布范围约达30×30厘米。因此,根系更新是结合茶园深耕、改土来进行的。

深耕不仅是一种改土措施,而且在耕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断伤部分根第,有直接激发新根生长的作用。根据安徽省祁门茶叶研究所的试验资料,深耕两年后,不深耕处理的活动根系,较深耕处理接近土表3-5厘米。同时,深耕的又较不深耕的深入土层5-10厘米。深耕结合施肥,活动根系更多。茶树的枝干和根系构成植株的整体,试验资料证明,在根系更新后,再行枝干更新比仅更新枝干的,产量提高三成以上。

根系更新的时间,一般可在枝干更新前,长江中下游地区也有在枝干更新的当年或后一年的秋末冬初,茶树处于休眠期进行的。深耕位置距主根20厘米外;深度40-50厘米,结合施用有机肥和磷肥效果最好。

2、园土改良

茶园土壤是茶树生长所需水分和矿物质营养的源泉。茶的根系可深入土层1米以下,支根和吸收根行间。而最活跃、最有效的吸收根系,分别在10-40厘米的土层内,这种自然伸长,是在良好的土壤条件下实现的。

因种种原因,低产茶园土壤通常表现为土层浅薄、肥力低下、土性不良,加之树势衰老,即使增施肥料,也仍然不能取得理想效果。因此,在改树的同时,改善低产茶园土壤的理化性状,就成为低产茶园改造能否取得成效的重要条件。改土工作应因地制宜的抓好砌坎保土、深耕施肥、加培客土等方面。

(1)砌坎保土旧茶园大多处于高山陡坡地带,丛播稀植,多年雨水冲刷水土流失严重,茶根裸露,土壤瘠薄,养地和用地严重地处于入不敷出状态。安徽省黄山茶区结合森林抚育用树枝或作物稿秆,沿等高线打桩,修成拦泥坝;四川茶区类似的做法称作摘盖,就地取材,用石块、泥垡或草皮砖筑梯。同时,按新茶园的要求,修建排蓄水系统,加强水土保持。有草源的地方,割草铺园,既保土,又保肥、保温,防治杂草,活化养分,提高肥力,此项已成为日本茶园现行的重要增产措施之一。

(2)深耕施肥种茶前未曾深翻或开垦时深挖不够或土质特别粘重的,要通过深耕结合施用有机肥,来创建深厚肥沃耕作层。这项措施,最好在改树前进行(兼有更新根系的作用),一般深耕30厘米以上,每亩施优质有机肥100担,磷肥50-80斤。单行梯级茶园于茶行内侧作业,尽量做到表土和底土置换,使其进一步熟化,增进肥力。

考虑到深耕必然要损伤部分根系,为兼顾土壤改良与根系更新,选择适宜的时期是重要的。一般在地上部更新后的九至十月份较好,能尽快地促进断根愈合与新根生长。

(3)加培客土对于土层特别浅薄,石砾多,肥力差,土壤流失严重的低产茶园,必须添加客土,培厚土层。客土应选择富含有机质的肥土,如森林表土、塘泥、水库泥等。此外,可视茶园土壤质地情况,采用粘土掺砂,砂土加泥的办法,改善土壤结构。抽糟换土是湖北茶农的经验,对一部分土壤瘠薄的低产茶园,在茶对行间,沿树缘垂直掘一条深40厘米、宽50厘米的沟(视茶树幅度而大小),取出的土置于沟上热化,新土填入沟中,实行园土逐步交换。

3、园相改造

改变分散地块,退出间作,建立专业茶园,是改造园相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各地又探索了改造低产茶区的新经验,如浙江省洪岙、下徐两个大队,以四改(改树、改土、改园、改管)为中心,推行三个一批的改造部署,即着重改造、提高一批专业茶园,积极创建一批高标准的新茶园,淘汰一批不宜种茶的平地、陡坡茶园。三者互相联系,又互相促进,发展一批是前提,利用低山、近山、缓坡集中成片,土层深厚的地带,严格掌握技术要求,开辟等高、宽幅、窄幅条列式新茶园,为全面改造低产茶区,奠定增产基础。浙江镇海县洪岙大队是个老茶区,1964年前没有新茶园,那时,176亩老茶园共产干茶60担,单产仅34斤。1964年起抓发展,1971抓改造(包括淘汰),至1977年生产茶园近200亩,产干茶487担,单产提高到240斤,十三年中茶园面积增加13.6%,产量却增长了五倍以上。改造一批是重点,改造必须因地、因树制宜,周密计划,措施要有针对性,又要有全面观点和长远打算。先易后难,分年分批安排。改造速度既要积极,又要尽可能地不减当年收益。该大队每年履行0-30亩,占应改造茶园的11-17%,六年初步完成了低产园的改造。淘汰的是平地、洼地(茶地积水,茶树因湿害生长不好)、果茶间作和30度上陡坡的低产茶园。茶树退出后种粮或还林,使粮、茶、林各得其所。浙江建德县下徐大队400亩老茶园,1965年亩产干茶24斤,1967年后抓发展,1969年后抓改造(包括淘汰),至1973年该改造的240亩(占总面积的60%)全部改好,1976年生产茶园仍为400亩,但茶叶单产却提高到145.6斤,八年改造,八年连续增产,与此同时,还田50亩,还林130亩,也促进了农林的发展。

我国茶区社、队茶叶生产,小农生产的痕迹依然存在。在低产茶园改造工作过程中,要统筹规划,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调整茶园布局,逐步实现茶叶生产基地化。目前,园相改造要纳入农业基本建设范畴,通过农、林、牧统一规划,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创造茶区合理生产结构,从而改变历史遗留下来的落后面貌,使改造后的茶园和新植茶园,集中成片,合理地设置茶园道路和灌溉系统,沿沟、路种植防护林或行道树,建立最佳的茶树生态环境,有利于巩固低产茶园改造效果。

旧茶园和老先衰的低产茶园,大多种植密度不大,茶园缺株、断行严重,要按合理密植规格补密。合理的种植密度,不仅能经济利用土地,防止水土流失。而且,对迅速提高茶叶产量,更具有直接意义。因为一切增加产量的措施,都不外乎是增加光合作用总是而决定光合作用总量的主要因素,是茶树进行同化作用的叶面积。而密度稀的低产茶园,不率是茶树的个体和群体,它们的叶面积都很小。

株行距宽窄不一的旧茶园,补密时要考虑原有茶树的种植规格,原行距在1.5米以下的,只补株间空隙;原行距在2.5-3米的,除株间补密外,中间应增补一行;地部分严重缺株的茶园,补密时要考虑原来茶行是否合理,对未修筑梯级的坡地茶园,应使茶行尽可能改补成等高条列式。

补植材料宜选择优良品种的茶子或两龄扦插壮苗。另外,也可以用大茶树归并。归并的材料视其健壮程度,分别重剪或台刈后带土移栽。补植穴中加入客土,并施用拌有磷、钾的有机肥料,这样可以提高补植的成活率,促进补植茶丛的生长。我国浙江、广东、广西、台湾等产茶省(区),凡有根结线虫病分布的地区,在补植茶苗(或播种)前,应用滴滴混剂进行土壤消毒,每月用药30-40斤。

对于稀疏规零乱、茶丛矮小、树龄衰老、缺株达60%以上的满天星茶园,以及极度衰老的坡地条栽茶园,可按新茶园茶行规格,重新在行间采用移栽或直播,沿等高线设置茶行。坡度超过15度的,修筑梯坎。在新茶树未投产之关,老茶树继续采摘茶叶,待新茶树养成后,再将老茶树挖除,群众称谓以新代旧。

茶树属多年生长寿作物,但其经济栽培年龄并不是无限的。日本认为茶树的经济树龄为50-60年,随着树龄的增大,其生产性能及品质逐渐降低。其间,虽然还可以通过更新措施加以复壮,但在茶树个体生命活动中,经过若干次更新之后,更新周期愈来愈短,村势恢复也愈来愈减弱。因此,更新复壮也并不是无止境的。

六十年代前后,印度、斯里兰卡、日本等国,为了改进植茶事业,就开始推行老茶园的换种改植,强调对树龄老产量低的老茶园,将老茶连根拔除,园土经过60厘米以上深翻或病区实行土壤消毒,消毒剂用滴滴混剂(DD)、二溴氯丙烷(DBCP)、二溴乙烷(EDB)及氯化苦等。种植1-2年绿肥(近年研究在采用土壤消毒和大量施用有机肥料后,无须再播种绿肥作物),然后改种引进的或者新选育的茶树优良品种,使其成为彻底更新的全新茶园。

换种改植的茶园,特别要注重园土的改良,因为苛树在一处生长数十年,土壤性质已有了很大的改变,特别表现为老化,请如茶树根系分泌的有害物质的积累;土壤微料因雨水淋溶下沉,有效土层内不透水层的形成,长期施用生理酸性肥料,盐基流失,酸性太强;土壤营养元素贫乏、失调,特别是微量元素厅缺,园土微生物区系变化,有害病原全增多等。所以,清除残根,土壤深翻、增施有机肥料和病区土壤消毒,都必须做得十分认真的仔细。

经过换种改植的茶园,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可以采用最新的栽培技术和完善的园田设计,其产量可以达到比原来茶园成倍以至若干倍的增加,并能获得优质制茶原料。此法是改造衰老茶园的最佳途径。我国对于旧茶园的换种改植工作,是大规模实施农业基本建设的今天,已逐步引起重视。我所于1972年,在一块基础不好、茶树早衰的茶园上实行换种改植,挖除原来茶树后,清理出残根,土壤深翻80厘米,选用本所选育的龙井43号品种,采用低位定型修剪措施,1977年茶树六年生,树高84厘米,树幅123厘米,覆盖度82%,采摘点密度每平方尺达328个,亩产干茶397斤,较改植前亩产249斤增长59%。1979年为增629斤,较改植前增长一倍半以上。我国其他地区也都在开展这方面的试验研究,并取得了不少成果。

改树、改土、改园等是改造低产茶园的必要技术措施,但要巩固改造成果,要获得长期的经济效果,还必须加强改造后经常性的技术管理工作。

浙江余姚茶农用上商标促增收


浙江余姚茶农用上商标促增收

楚门文旦、安吉白茶、临海蜜桔、三门青蟹……这些都是我省耳熟能详的证明商标。昨日,记者从2009浙江省农产品品牌建设论坛暨证明商标管理运用推进会议上获悉,到目前为止,浙江省已有证明商标总量达80件,是2004年的3.5倍,继续领先全国。

由于证明商标的使用,地理标志产品的附加值得到较好的体现,产品价格上升较多。楚门文旦用上证明商标后,每公斤售价比一般文旦价格高出了3—4元。余姚瀑布仙茗从1999年每斤50元,上升到现在的每斤800多元,精品茶达每斤1200多元,茶农的年收入从证明商标使用前的3万元,增至现在的5万多元。安吉县依靠白茶产业使当地农民人均增收近20%。即便遭遇金融危机,依靠品牌致富的浙江农民日子照样越过越好。

目前,浙江省证明商标注册也获丰收。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全省已有农产品著名商标324件、涉农驰名商标12件,证明商标总量达80件。还有30多件证明商标正在国家商标局申请和核准之中,继续领先全国。尤其是龙井茶、金华火腿、龙泉青瓷、东阳木雕等多年悬而未决的千年历史品牌获得成功注册。龙泉宝剑、善琏湖笔经过积极努力,也获得初审通过。

浙江省工商有关负责人在全省证明商标管理运用推进会议上指出,下半年工商部门将把工作重点及时转移到证明商标的有效使用上来,重点培育区域品牌和特色产业。(吕律高丽莎)

雅安茶产业:实现产业增值,茶农增收


在今年上半年雅安茶产业实现了产业增值、增效,茶农增收,茶产业综合产值达95亿元,茶叶鲜叶收入达25.14亿元。其中,“雅安藏茶”品牌价值评估为14.81亿元,在全国黑茶类茶叶品牌中排第四位。今后,雅安将继续牢牢抓住机遇做强茶产业,推动雅茶产业转型升级、再上台阶。

雅安茶产业

截至今年6月底,雅安市茶园面积稳定在100万亩,茶叶总产量4.91万吨,较去年减产0.11万吨;茶叶鲜叶收入25.14亿元,较去年增收2.17亿元,增长9.46%;茶产业综合产值9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亿元。总体上,雅茶产业在今年上半年实现了产业增值、增效,茶农增收。

在茶产业整体发展方面,今年4月由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公布的“2017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排行榜”上,“蒙顶山茶”品牌价值评估为26.66亿元,位居全国第9位,被评为“最具发展力品牌”;“雅安藏茶”品牌价值评估为14.81亿元,位居全国第40位,被评为“最具资源力品牌”。同时,“蒙顶山茶”品牌持续保持四川省茶叶品牌第一的地位,而“雅安藏茶”品牌也在全国黑茶类茶叶品牌中排第四。

另外,在“2017中国茶叶企业产品品牌价值评估百强排行榜”上,雅安市皇茗园茶业、味独珍茶业、吉祥茶业、友谊茶叶4家茶企进入榜单。

值得一提的是,由农业部组织评选、在首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上公布的“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中,“蒙顶山茶”成功入选,这是对雅茶产品发展的极大肯定。

今年雅安市雅茶产业的发展目标是:到2017年年底,全市茶园面积稳定在100万亩,茶叶产量8.8万吨以上,茶产业综合产值超过160亿元。

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雅安市将继续牢牢抓住绿色发展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机遇,以农业部《抓住机遇做强茶产业的意见》为指导,坚持以建设美丽雅安、生态强市为统领,以茶旅深度融合为突破,以发展茶业康养产业为方向,创新驱动,精准发力,强力推动雅茶产业转型升级、再上台阶。

冬季茶园管理来年好增收


为确保翌年春茶能够持续增产增收,应抓好冬季茶园的几个主要生产管理环节。

1、茶树适时修剪投产茶园停止采摘后,对茶树蓬面不整齐和树株边沿应及时进行人工修剪,一般以轻修剪为好,修剪高度3-5cm即可,以保持完好的伞形树冠蓬面,为机械采茶提供良好的弧形树冠和增大采摘指数密度打下基础。

2、及时深耕翻土茶园深翻土壤一般以10月下旬~11月中旬之前较好,翻土深度掌握在20cm左右为好,方法是沿茶行顺势距茶树15cm左右用山锄人工挖堀,有条件的茶区也可使用机械耕作,在深翻时应尽量避免损伤茶树根系。

3、施好冬季基肥冬季施基肥时间一般以11月上旬~12月中旬之前施下为好,以施经无害化处理后的农家肥和有机肥、茶树专用肥、生物肥为主,也可施氮、钾二元复合肥,一般亩施农家肥1-1.5吨;有机肥、专用肥60-80公斤;生物肥100公斤;氮、钾二元复合肥65~75公斤即可。

4、喷施药剂防治在茶树休眠之前(气温小于10℃以下),要求茶园全面喷施石硫合剂或松碱合剂一次封园,喷施浓度严格按药剂说明书规定掌握好。

5、做好防寒防冻要充分利用稻草、秸秆、耕锄后的杂草等进行茶行间铺盖,铺草厚度一般以3~5cm为好,平铺后用细土压盖并洗好一次水;有条件的茶区也可用地膜覆盖,用细土或土块压盖地膜上,以防风吹。

6、老茶园技术改造通过建立防灾减灾设施、肥培土壤、整形树冠、改种换代、美化园貌等技术手段拔高改造标准,做到技改一亩,成效一亩,分期分批地改造好现有的老茶园,切实提高茶园的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

相关文章